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城南旧事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

时间:2020-05-22 16:05: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城南旧事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南旧事读后感1

  用了三天的时间重温了《城南旧事》这本书,重新审视了当年看这本书的心态。不记得具体是哪年曾经翻过,但是没有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体味过作者用意,但是,这次,几次三番读到某处曾一度让我落泪。或许作者描写的那一部分正正好好契合了我曾经的经历吧!就像现在老师开班会每次点名批评或表扬时都会不自主地为自己贴标签一样,感谢作者的心思缜密让我走回到她那个年代用心体会一番……

  现在的生活过得算不上凌乱,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这里所说的美好并不是不幸福,总是觉得事情很多很杂,总也理不清头绪,我相信大部分人是这样的。也或许是阶段性的吧!这时候,不妨读读书,它就像一座灯塔,灯光虽算不得耀眼夺目,但可以让有心人有个方向指引。曹文轩说过:“现在的书纷繁复杂,并不是读书越多越好”,他还提到了书分高贵血统和一般血统之分。今日所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收获颇丰。

  当我读完整本书把书合上的一瞬间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七岁时候我在干什么”?回想自己的童年,几乎一路玩着、疯着就过来了。而故事的主人公英子,她是何等的有勇有谋啊,这个词或许形容英雄比较合适,但是,此刻形容她却一点不为过。首先,英子不带着有色眼镜看秀贞这一点让我佩服!周围的邻居唯恐疯子秀贞伤害到自己的时候都躲得远远的,他们所代表的是社会上的一类人,我们不能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但是英子的做法非常的勇敢,她敢于瞒着家人接近秀贞走进她的内心,真心和秀贞成为朋友,并帮助秀贞找到自己的亲生女儿。一个七岁的孩子心思缜密,自己的内心竟然不言于表,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毅然偷了母亲的首饰帮秀贞母女逃走,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善良多么仗义的朋友啊!

  英子走到哪,总会发生一点让人赞叹的事情。当他们举家搬到新帘子胡同时,他又鬼使神差的认识了一个“贼”。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在反思此刻的自己,直到现在多少人还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当然好人和坏人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来判断。他和英子之间的友谊是真实的,从他最后送给英子的传家手钏可以看出,他又是善良的,他能为了母亲和弟弟而去做自己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无奈。这个所谓的贼在现在的人看来可能道德品质有悖常人的道德标准,但,好人坏人到底怎样才能说得清呢?

  最后一次落泪,是英子父亲离世。也正是她小学毕业麻烦毕业证书的那天。“爸爸的花落了,我也已经长大了”这句话刺痛了多少人?望着那几个还没有长大的弟弟妹妹,责任感一下子涌上来了,当时她才13岁。她快乐的、充满探险与刺激的童年一去不复返,当往事一件件从眼前掠过,一切是那么安详、静谧,如缓缓的流水流过童年的生涯,流进再也回不去的金色童年,难免让人心生悲戚。

  读一本书,就像跟作者做了交心得朋友。它得魅力在于不动声色的让你跟着文字一起高兴、失望、惊险、刺激和心痛……你的思想就跟它一路远行。

城南旧事读后感2

  和煦的暖阳洒在一抹清香的书页上,悠悠的驼铃声渐行渐远,时光荏苒,一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城南旧事》静静地带我走进了英子的童年。

  在梦中,轻轻呢喃着。斜着嘴笑的兰姨娘,朝夕相伴的宋妈,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玩伴,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都乍然浮现在我眼前。幼年时的英子,童心纯稚,渴望到惠安馆去玩,听好伙伴儿妞儿唱戏,与躲在草堆里的小偷儿约定去看海,特别爱吃老北京的“驴打滚儿”,和老妈子一起去戏院,开心地逛庙会······时光易逝,物是人非,这些熟悉的画面也已不再。温馨的故事里总会有遗憾,结局并非是完美,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她必须长大,也必须学会勇敢和承担。那年,她十三岁。

  也许世事就是这样的无常吧,多年以后,北京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迁移而没落了,但偶然读起《城南旧事》却总有往昔之感。这并不是眷恋,只是因为那地方有着英子童年美好的曾经。人终是要长大的吧,曾经天真烂漫的英子因为父亲的死,童年美梦,顿然破碎,不得不担负起大人的责任,抛却了不谙世事。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她们的言语仍在耳畔回响,恍过神儿来,却早已曲终人散。是啊,我们都大了,我们已不再是小孩子。童年啊,你为何去得这样地匆匆?我望着你渐渐远去的背影,无声地泪流。童年啊,你承载了我的太多,幼时的天真与稚嫩,儿时的欢乐与喧闹,少时的眼泪与微笑······

  日复一日的生活过去,我捧着《城南旧事》,细细地品读英子童年的一点一滴,回首自己曾经走过的步步脚印。成长的道路上有过许许多多的小插曲,考试成绩揭晓,几家欢喜几家愁;参加比赛竞争激烈,欢喜抑或悲伤;家庭矛盾年幼无知,独自流泪几度苍茫。

  繁华不再,往事如烟。流年似水,似水流年。

  太多太多的美好,太多太多的纯真,太多太多的辛酸,都在江南的朦胧烟雨中,即将离我远行。我沉默地挥一挥手,告别我曾经的拥有。感谢你英子,感谢你让我追忆无忧无虑的童年。感谢你让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未得到”,而是“已失去”。

  温暖的午后,沉静的一个人缓缓翻着《城南旧事》,泪水却不由地涌上眼眶,心里激荡着的,是那一份对童年的留恋与不舍。缅怀我们即将逝去的美好岁月吧,“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的那份纯与美,永远沉淀在我的心中,印在我深深的脑海。

城南旧事读后感3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林海音奶奶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一本最让人难忘的好书。它记录了小英子丰富多彩的童年故事。 里面的人物也十分丰富,有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有爸爸、妈妈、宋妈、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这本书讲述了小英子小时候在北京发生的许多事。它通过小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体现了出来,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小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的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

  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其深意。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小英子的童年是十分快乐的,身为大小姐的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于是便有了这本《城南旧事》的产生。回忆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如此:爷爷奶奶只有我一个孙女,于是,我便成为了他们的掌上明珠。就连给我喂饭就要跑到这,跑到那,也毫无怨言。记得在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去外婆家了,因为在那里,不仅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而且犯了错妈妈也不会责怪我。童年的回忆是多么的美好,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小英子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上。她的童年故事十分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四 前几天,我读了《城南旧事》。它的作者是林海音。

  《城南旧事》全书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故事。用小孩子的口吻娓娓道来童年的那些往事。宛如一缕春风,轻柔地飘过树林,飘过大地,飘过田野,飘过每一个人的心间。 读《城南旧事》,英子天真无邪的话语和儿时趣事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小时候的快乐度过时不觉得有多好,反而羡慕大人的世界,整天在家里嚷来嚷去:“我要长大!”以前总认为童年的烦恼说不尽,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干什么都不可以,家长总摇头说:“不行,你太小了”我简直恨不得一夜之间就长成大人,想干什么干什么,“胡作非为,上房揭瓦”…… 直到今天,我该上初中了,那个“六一”儿童节不再属于我,我的童年也在阵阵叫喊中流逝,童年的生活已成为过去,只能细细品味,无法再次经历了,我才感到时间的不等人和一阵子迷茫。

  也许,童年就像书中说得那样令人流连往返;也许,童年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美好但已失去的梦;也许,童年有如一丝丝的袅袅青烟,转瞬即逝;也许,童年好似一个小时候的生活记录片,时常在我们的脑海里播放,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当童年的花儿凋零了,童年生活也就永远地离去了……

城南旧事读后感4

  最早接触《城南旧事》是从初中教材中的《爸爸的花落了》,文中的那份伤感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后来又读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再次感受了文字背后童年的那份天真,感受老北京特殊的韵味。这几天,终于有机会拜读整部作品。

  《城南旧事》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以英子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待记录xx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xx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对她非常同情,帮秀贞找到离散六年的女儿。秀贞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警察局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看到爸爸与兰姨娘不太正常的交往,以她孩子特有的狡黠保卫妈妈,保卫家庭;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文中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用孩子的天真,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xx,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其中的很多细节让我也似乎回到了童年,那卖杂货的小贩,那对老师教的文字不太明白的背诵,那曾经的村里的“疯子”,还有那过早凋谢的爸爸的花……文章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故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流淌着伤感的情愫,书中的一切又都像我们不易觉察的缓缓的岁月,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看《城南旧事》,使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温暖,一阵阵伤感,告别童年,告别生活中曾经的那些朋友。

城南旧事读后感5

  《城南旧事》读后感 翻开《城南旧事》这本书,不知为何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书中讲了林海音童年时代的生活。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这本书是描写旧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从童年的骆驼队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间英子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

  也就是这样,一个个人物开始走进故事里:惠安馆内被称做疯子的姑娘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无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风声的德先叔、被施家赶出来留宿英子家的兰姨娘、英子家的仆人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他们都是英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会她许多道理的人。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总是任由别人进进出出。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里面的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本书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看着这个杂乱的社会,对那些复杂的人和事,她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因为她觉得太阳是从碧蓝的大海上升上来的,但是它也是从淡蓝的天空上升上来的呀。

  而她更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乐于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为了别人家一家团聚,竟把妈妈的金手镯都拿去给别人做盘缠,这是件几乎连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这本书也是林海音为了怀念她的童年而写的吧。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组成了作者的写作世界,在这世界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其实这本书就是作者童年的自传,。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像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那样清新隽永 ,让我回味无穷。

城南旧事读后感6

  很久以前,外公曾经送我一本书《城南旧事》,看着那黑乎乎的封面,泛黄的纸张,丝毫没有引起我的兴趣,一直被我束之高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这本书,却很快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城南旧事》是文坛名家林海音的一部经典作品,作者通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一种天真烂漫的口吻叙述了各种复杂的情感。小说主要讲述了英子童年时代所发生的一件件难忘的人和事,缓缓而过的骆驼队象征着缓缓而逝的童年时光,一去不复返;惠安馆里可怜的秀贞的遭遇激发了英子无限的同情心;“我们看海去”中,对因生活所迫而偷窃的青年的判别,看出了英子对“好人”“坏人”迷茫的认知;一块块驴打滚儿饱含了英子对勤劳质朴的宋妈无比深厚的爱;慈祥的父亲因肺病去世使英子提前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走向成熟……

  英子的童年是懵懂而又无忧的,她的世界简单而纯净,惠安馆里的秀贞在别人的眼里是个疯女人,大家都退避三舍,但英子的爱心却使她们成为了好朋友,并帮她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英子这颗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爱心像金子一样闪亮耀眼,像水晶一样纯洁无瑕,我们都应该从她的身上学会这点。可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我不由得想到我周围也有这么个人,他是老家的一位邻居,是个智障患者,名叫“九西”(仅是发音),据说有三十多岁了,整天脸上挂着呆呆的笑,邻居们都不愿和他讲话,有上前搭话的.也是嘲讽和调侃,每当看到他呆呆地冲我笑时,我心里也充满了厌恶。可有一次,我和邻居打羽毛球时,球不慎飞到了树上,一直傻傻观看的“九西”毫不犹豫地,笨拙地爬上树帮我们拣下了球,那一刻,我觉得我们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在他面前显得是那么渺小,从那以后,我便和“九西”成了好朋友,看到他脸上的笑容也倍感温暖。“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喜悦和感动。

  童年是美好的,却又是短暂的,转眼英子小学毕业了。毕业典礼这天,慈祥的爸爸因病去世了,尽管爸爸曾将想逃学的英子打得像“狼狈的小狗”一样,但爸爸的离去给英子带来了无尽的悲伤。看到曾经天真不识愁滋味的英子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后,从容地“从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嘴里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时,我不禁潸然泪下,英子是坚强的,是勇敢的,我们不也一样吗?我们不可能一辈子躲藏在父母的羽翼下,迟早要成长为坚毅的雄鹰去搏击风雨,做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城南旧事》这本书,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动人事迹,有的只是一个小女孩娓娓而谈的心灵体会,淡然而平和,却如一股清泉缓缓地流入我的心田,感动着我,感染着我。

城南旧事读后感7

  初看书名——《城南旧事》,让人有种年代感,但翻看每一个章节,却让我“找到”了不一样的童年。与这本书结缘并非偶然,这源自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冬阳·童年·骆驼队》,因为喜爱极了文中的故事,才刻意找来作者的这本书去读。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一本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性作品。书中共写了六个小故事,英子是贯穿全书的关键人物,书中描写了小女孩英子从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每一个故事都感动着我,感动背后是深深的同情与莫名的心酸。

  故事中的英子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也正因为这样,一个个人物开始走进故事里,同时也走透英子的生活里:惠安馆内被称做疯子的秀贞、为供弟弟上学而无奈做小偷的厚嘴唇年轻人、常住在英子家躲风声的德先叔、被施家赶出来留宿英子家的兰姨娘、莫子家的仆人宋妈……他们都是英子成长中的重要人物,通过生活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英子明白了许多道理。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惠安馆》,这篇故事的主人公秀贞是一个二十多岁被人视为疯子的女人,故事讲诉了她和借宿惠安馆的北大学生思康相爱、分别,生下小桂子,又被母亲丢在了齐化门城根下,最后导致秀贞因思念而发疯,最后在英子的帮助下,秀贞找到了女儿,母女团聚,但是最终秀贞母女却因遭遇车祸而死去。

  那时的英子,还是一个孩子,一个这么弱小的孩子竟懂得什么是爱,她用纯真和爱心善待着“疯子”,用她微薄的力量帮助着这个苦命的人。故事最后虽然以悲剧收场,但悲剧的背后是默默的爱与浓浓的暖。但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好好地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得爱着,就算这爱小的仅如一根稻草,无关饱暖,也不能救人于水火,但是,握在手中,终归是个念想。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小学毕业了,可爸爸却病倒了,最后离世的过程。故事用“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爸爸的去世,寄托了对爸爸深深的思念之情。让人欣慰的是故事中的“我”真的长大了。故事结局虽伤感,但让我们明白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与不幸,我们要勇敢接受事实和面对今后的生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或长或短的人生旅程,谁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和逆境,都有可能情绪低落,但是,再悲观失望,我们也不要放弃希望。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坚强的英子,富有同情心的英子,做事有耐心的英子,教会了我许多许多,去勇敢面对挫折,去爱,去微笑面对生活,去相信明天会更好。

  作者的童年一去不复返,我的童年正在进行,我会珍惜相遇的所有,身边的人,经历的事,都将留存心底,想着某年某月的一天,我也会拿起笔,记录下一段段珍珠般的往事。

城南旧事读后感8

  翻开那一袭墨黑的《城南旧事》,不知为何,我的心情感到沉重起来,一丝淡淡的忧伤笼罩在我的身旁。

  这本书是描写旧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从童年的骆驼队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间英子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也就是这样,一个个人物开始走进故事里:惠安馆内被称做疯子的姑娘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无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风声的德先叔、被施家赶出来留宿英子家的兰姨娘、英子家的仆人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他们都是英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会她许多道理的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惠安馆那章。秀贞是英子搬到新家认识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听着她念叨着小桂子之类的话,使英子很好奇,她觉得假装有一个小桂子很好玩,于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馆和秀贞玩,听她讲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胡同里谁都说秀贞是疯子,不许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馆。但是在英子的眼里,秀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嘛。直到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了宋妈说的话,才知道秀贞为什么会变疯的。原来,秀贞和一个借宿在惠安馆的学生相爱,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须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妈扣在了那里,一走就是六年。后来秀贞生下来一个女孩,却被她妈丢到了齐化门城根下,她从那时开始就疯了。英子从秀贞

  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还告诉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疤,拜托英子帮忙找到小桂子。秀贞的眼睛下面有两个泪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也有两个泪坑,英子经常把妞儿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儿和英子哭着说她不是她爸妈亲生的,说要回齐化门找她的亲生父母时,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开妞儿的头发,发现妞儿的脖子后面真的有一块青疤。她想让秀贞和妞儿回惠安找她爸去,于是拿上妈妈的金手镯,带着妞儿跑去找秀贞了。秀贞连夜整理好行李,带着妞儿去搭火车。可是英子不舍得妞儿,便使劲跑去追赶妞儿。那天夜里,又下着大雨,英子还发着烧,但她最后还是顶不住了,幸亏刚好遇见了妈妈,她才不至于晕倒在马路上。后来,英子有一次听妈妈说原来那天晚上秀贞和妞儿被压在了火车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她那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淌过泪坑流到嘴边了。本书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看着这个杂乱的社会,对那些复杂的人和事,她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因为她觉得太阳是从碧蓝的大海上升上来的,但是它也是从淡蓝的天空上升上来的呀。而她更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乐于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为了别人家一家团聚,竟把妈妈的金手镯都拿去给别人做盘缠,这是件几乎连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这本书也是林海音为了怀念她的童年而写的吧。

城南旧事读后感9

  上周一(指20xx年2月24日),我们学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它选自林海音的著名作品《城南旧事》。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篇幅不长,因此老师在第三天,也就是上周三,布置了阅读《城南旧事》的任务。同时在第三天上午的两节连续的语文课(作文课)上,老师给全班同学播放了《城南旧事》电影版。回家之后,我阅读了《城南旧事》,发现电影与原著相比有一些增减。

  《城南旧事》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其中第一和第六部分内容很少,只是一前一后的总结性文字。中间四个部分是主要内容,每个部分各讲了一段故事,每段故事都有一个中心人物。“惠安馆”的中心人物是“秀贞”,“我们看海去”的中心人物是蹲在草地里的贼,“兰姨娘”的中心人物是“兰姨娘”,“驴打滚儿”的中心人物是“宋妈”。

  这部小说是林海音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写的是在旧时北京城南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小说和高尔基的《童年》类似,都是通过小孩好奇的眼光来认知世界,用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因此她也不可能辨别一切事物的是非,比如她无法分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

  小说的字里行间既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也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没有这些心理描写,直接引出后文会让人不理解原因。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为下文埋了伏笔。例如在“惠安馆”部分中,先对妞儿的外貌进行了描写——眼底下有两个泪坑,这才让林海音和秀贞相处时发现秀贞也有两个泪坑以后,结合秀贞的描述,最终发现妞儿就是秀贞失散多年的小桂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更有好几个做铺垫、埋伏笔的地方。如“妈妈今早的眼睛红肿着”、爸爸的夹竹桃的败落、老高的话语都为文末“爸爸的花儿落了”埋下伏笔。

  而这些都是在电影中不能表现出来的。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把文字转变成影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取舍。把几天才能阅读完的一部小说压缩成90分钟的电影,对导演的要求很高。电影增加的是一些在原著中没有的对话,不多,主要是减的。在看原著的时候,我发现“兰姨娘”这一部分比较陌生,好像在电影中没有出现。之后证实的确没有出现。删去“兰姨娘”这一部分,就相当于删去整本书五分之一的内容,导致其中有关宋妈的一系列事情都删去。巨大的改动让人们产生了疑问。网上对于删除这一部分有两种猜测,一是说可能为了电影“整体结构”的考量,二是说可能因为“兰姨娘”这个“姨太太形象”过于负面。

  无论如何,删除这一部分应该是和原著有很大不符的。影片对原著的大变动让感情基调变得沉重,但原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哀而不伤的,林海音是乐观积极的。由此可见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以后更应该读原著,得到更真实的体会。

城南旧事读后感10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主人公英子的毕业典礼上,这几句歌词最令人深刻,每每读起《城南旧事》,脑海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这首曲子,满是离别的味道。

  作者能在四十二岁时,把一个六岁女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如此细腻,确实是很让人震撼,更值得叹服的是,小说里面基本都是以女性为主角,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性作品。也有人会说,这是一部成长小说,每段故事都是离别,直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长大了。我比较赞同后一种说法。书的主题是童年,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读者展现了二十年代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久读便知觉,《城南旧事》既可以作为儿童读物,又可以供青少年阅读,还可以带领着成年人回味童年,总之它是多面向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之所以被评为经典的原因。

  整部小说就是一个离别的过程,与井边的妞儿离别,与惠安馆的疯女人离别,与草坪里的小偷离别,与斜着嘴笑的兰姨娘离别,与朝夕相伴的宋妈离别,与爸爸离别,不断地离别。

  众多离别中,最遗憾的,大概是与小偷的离别。在《我们看海去》一章中,英子遇到了躲在草丛里的大叔,听他讲了自己的故事。在英子眼中,他是一个努力赡养老人和供养弟弟上学的好大叔,但他奇怪的行为又让英子感到莫名的疑惑和害怕。当大叔问起他算不算是好人时,英子答道:“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起的吗?可它从蓝色的天空升起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好人跟坏人,这么复杂的问题,小孩子怎能分得清楚呢?我们至小就被灌输辨别坏人的理念,以至于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童年之所以快乐,正是由于他们还不会区分好人和坏人,不互相猜疑,不勾心斗角。但是,英子亲眼看到了大叔因偷窃而被逮捕。这一次的离别,英子应该开始慢慢的对外界警惕,开始看着见陌生人,会思考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吧?

  离别固然令人悲伤,却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书中的结尾都是离别,但这并不是每个故事的终点,而是通向将来的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愿意与否,身边的人总会慢慢地离我们而去,并不是所有离别都会使人成长,只有真正理解了离别的含义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离别,真正的成长。就如英子,即使每篇故事的结尾都有万般惆怅和不舍,但同时又趋向成熟,才会有最后面对爸爸的逝去,而勇敢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的小大人。

  看《城南旧事》看到的不仅是单纯的离别,更体会到了离别给予人心的成长。

【城南旧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1.《城南旧事》读后感

2.《城南旧事》读后感

3.《城南旧事》读后感

4.《城南旧事》读后感

5.《城南旧事》读后感

6.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7.城南旧事初中读后感

8.【精】《城南旧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