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

时间:2020-04-11 20:03: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1

  司马光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是统编教材的编排很好的帮助老师们来解决了这个难点。统编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时候,从学生儿时就熟知的历史故事为出发点,引入文言文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这个故事有了了解。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去理解文章意思的时候,就容易多了。特别是不少孩子在独立阅读的情况下,就能够了解文章的大意,这样为学习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非常轻松。使得本来应该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成为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文字。特别是当学生了解到这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时候。不少孩子对此也产生了兴趣。

《司马光》教学反思

  记得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就是对比一下现代文和文言文的特点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文言文的特点——言简意丰。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第一次对文言文有了了解,而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去读其他的文言小故事。所以我觉得,统编教材在安排文言文的时候,还是做了深入的考虑,结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的确是不错的教材,这是从教材的角度来反思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

  那么从数字教材的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这篇课文,在数字教材里边,它呈现了和语文书一样的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没有过多的视频信息。

  当时我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了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材料。将这些材料与数字教材上所给的内容进行了融合,那么这样就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能够使数字教材的内容更丰富,更便于自己今后的教学。

  那么在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呢?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去学习借助课后注释,查字典、组词、课文的插图等一些方法,去解释文中文字的意思,这样来帮助自己去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练习。这样学生就掌握到了第一手的方法,那么以后他自己在进行文言文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于这样的方法去了解文章的意思。统编教材里边安排了不少这样的文言小短文,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也给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这样两者结合起来呢,学生就能够很好的进入到文言文学习的状态中去。使得文言文的学习。不容易成为自己古文学习中的绊脚石。

  对于数字教材的摸索,我觉得自己只是刚刚开始,那么随着以后对数字教材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我想自己会探索出一些更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好的材料来服务于教学。

《司马光》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是重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效果还不错。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哭 喊 跑”展开想象,体会小朋友惊慌害怕的心理。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先让学生找找写司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司马光的勇敢、机智?抓住“没有慌”(没有慌张)明白司马光遇事沉着、勇敢,有救人的好方法。从“举、砸”俩动词明白司马光机智、果断。(“砸”是什么意思?怎样砸:举双手,对准了,要用力。砸: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文中:司马光用大石头撞击水缸。使劲==用力 怎么砸?——使劲,用了全身的力气。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砸破了这口大水缸。你能找出表示时间很短的一个词语吗?—几下子:没用多少次,表示很短的时间。)

《司马光》教学反思3

  教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应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二: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展开想像,大胆创新,展示个性。

  其三:教师要敢于跳出编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的"套子",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允许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我想,这也是编者愿意、乐意看到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4

  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时,我感觉闪光点就在小朋友讨论如何救那个小孩,大家的积极性最高,参与意识强,好胜心也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这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 (语文课 堂网)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5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中的《司马光》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学时怎样才能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呢?针对本文的教学重点,我对《司马光》做了如下教学反思:

  一、读一读、演一演、问一问

  课文中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

  1、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读一读,画出“怎样救”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2、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马光的表情、动作演得像。(表演、评议)

  3、再读第5自然段,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想想、议议。(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石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

  4、引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么?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说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见。)

  5、引读第4自然段: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办的?

  6、大组对比读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缸的小朋友、众小朋友)看谁演得最像。再说说“都慌了”和“没有慌”的不同结果。

  二、读一读、看一看、议一议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读读课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样的水缸?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第二自然段)

  2、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观察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投影仪将课本中的插图放大,集体现察。)

  小组讨论:一个小朋友掉进那口水缸里,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那个小朋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图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写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们的个子还高。而且体积大,能装许多水。学生在读读、看看、议议中弄明白,那样“大”的水缸,又是“装满”了水,说明小朋友掉进缸以后,整个儿会被淹没,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司马光要“砸破”那口缸,让水流出来,才能救小朋友。)

  三、思考、想象、设计

  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可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允许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办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树枝伸下去让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树枝众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说一齐把缸推倒等等。只要理由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也鼓励有争论。)

  四、扩展活动

  在学生已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安排一些“难题”让学生想一想,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司马光》教学反思6

  《司马光救友》是一篇文言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尝试,改变了以前教学文言文时直接讲解课文含义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个亮点、两个不足”。

  两个亮点:

  一、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在朗读感悟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首先由学生自读,其次由小组长检查更正,然后分组比赛读,最后老师出示无标点课文和竖排课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检查。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不仅没有对课文的朗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过这些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背诵了课文,感悟了课文的大意。

  二、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引导学生交流课文的疑难词句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继续讲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而是开展“讲故事比赛”。生动的故事语言配上精彩的动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两个不足:

  一、在对课文进行感悟时,横向指导不够。

  学了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

  遇到危险要急中生智,想个好办法;遇到危险......现在回想,我觉得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识教育。也就是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学生传递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二、学完课文后,没有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课文的学习都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样,通过对学法的总结,可以为教师轻松教学下一篇文言文做准备。

《司马光》教学反思7

  经过前辈们的悉心指导,自己的反复修改,较为顺利地结束了市新教师培训汇报课的教学。现就此次的汇报课谈一谈教学设计上的得与失。

  试讲后,安主任,张老师、谢老师就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内容太多,不符合课时的安排;另外低年级教学,在第一课时中,还是要以识字教学为主等,做了大量的改动与调整。在做大改动时,我便集中精力把重点放在识字教学部分,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并把课文理解删减到一半。

  在识字教学中,我听取了各位前辈的建议,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训练。教学上我追求识字的科学性,环环相扣,力求完美。从自学生字,到反馈生字;从音节的认读到无音节的识记,再到游戏巩固,最后让其交流识字方法,自认为在安排上比较客观,完整。但整个教学过程下来,却总觉得有欠缺,没有落实到位。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周全的考虑,精巧的设计却没有训练到位呢?我反复看自己的教案,回想上课的情景,沉思许久才意识到在是细节上的闪失。如何让这些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收到应有的成效,其实这里大有文章所做。也让我思忖这样的一个问题,精彩的环节,周密的设计,也必须要有精确的打算与细节到位的处理,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地呈现在教学中。

  最后,我考虑最多的就是阅读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非常重视阅读指导,但是学生总不能透彻感悟,往往在自己的朗读基础上,他们只是按步造车,收效甚微。通过此次教学,首先让我自己的感悟有了一个质上的跨跃,让学生有声有色地阅读,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拔苗助长,而是营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理解。涓涓激情掷地有声,在感受中读,在读中品味,在品味中升华,这应该是我此次公开课的一大收获!

《司马光》教学反思8

  本课讲述了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过人的品质。所以,这节课中,我将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而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

  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孩子们并不陌生,课文内容相对来说,也较为简单,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将内容说出来,因此,在课的一开始,孩子们就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但是突破课文的难点,也并非容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特点,我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比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怎么会掉进大水缸呢?”请你们读读课文,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就从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答案,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下水缸的,也有的'学生就对前面的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了延伸,他们说:“是呀,所以我们要听老师的话,玩耍时要时时小心,要注意安全。”厉害!想不到学生会这样回答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之后,我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问,并且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演,模仿司马光的动作,同学们都表演得活灵活现,他们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而且读起课文来也是有声有色。我想,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了课文,而且也掌握了课文,突破了难点,又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而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司马光,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9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第一自然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有个学生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主人公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这时,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

《司马光》教学反思10

  正式教学《司马光》一文之前,我们班的小朋友几乎都已经知道了有这么一个:机智果敢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了解到学生对故事梗概的意识已经存在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引领他们进行文本挖掘。借助教学挂图,我通过几个细节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的花园,并且重点引导注意到那口缸上:(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那是一口怎样的缸?

  生:那口缸上有很漂亮的花纹。

  师:你真有艺术的眼光,一眼发现它很美。

  生:那口缸很大。

  生:可能有一个小孩那么高,缸口嘛很大,可能有我们的桌子(的长)那么宽。

  师:你还能用其他事物来进行对比,真不简单!

  生:我想这口缸是用来浇花的,它里面一定装有水……

  师:只是装了一点水这么简单吗?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水?

  生:不是。是“装满”了水的缸。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何种方式让他们体验文本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但是,体验的过程是学生收获包括文本基础在内的一切知识点的源泉。学生的眼观、手摸等亲身体验是打开他们学习知识的一个突破口。

【《司马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

2.《司马光》教学设计

3.司马光教学设计

4.司马光说课稿

5.《学会反思》教学反思

6.反思“英语教学反思”

7.《燕子》教学反思

8.运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