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02 21:44: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说课稿四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幼儿园的一名幼儿教师,我的名字叫**。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小老鼠玩电脑》,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教学活动选自辽师大出版《幼儿园探究课程》大班下册。《纲要》提出,大班年龄段语言教育内容,教师需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想象创作,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节活动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按照规律仿编儿歌,感受替换词语之间的关系。

  2、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儿歌,提高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够在儿歌表演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活动的重难点:

  1、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那些替换词进行仿编儿歌的。

  2、幼儿以分组的形式,初步尝试根据儿歌内容大胆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电脑一台,儿歌光盘,《幼儿阅读》小老鼠玩电脑

  二、说教法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加探究活动”,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以下教法:

  1、提问法

  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手段。通过提问活跃幼儿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

  2、表演法

  表演在此活动中,应用于对故事的完整了解环节,是通过让幼儿之间一起讲述故事,自由表演来体会故事中表达的,目的是达到更好的把握故事内容。

  3、讨论法

  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通过讨论进行儿歌仿编,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三、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一致运用,不仅可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更主要是让幼儿由“学会”向“会学”能力转变。

  1、交流讨论法

  讨论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幼儿与教师就儿歌内容进行讨论,尝试按照规律仿编儿歌,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体验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会明显提高。因此加深幼儿对儿歌的了解,我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体验。

  四、说活动过程

  第四环节我说的是教学过程,在理清教材与幼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握教法和学法,选择既符合幼儿现实生活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为此本节活动我设置了五个环节:

  环节一:问题导入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与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讨论,自己家里有没有电脑?电脑是什么样子的?电脑有什么用途?

  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介绍电脑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名称。电脑的用途有看电视,听音乐,学习等等(此环节用时3分钟)

  环节二:欣赏儿歌

  请幼儿欣赏:播放光盘《小老鼠玩电脑》让幼儿尝试理解儿歌的内容,教师再次播放光盘,每播完一句儿歌,并提出一个问题:

  1、小老鼠是怎样玩电脑的?

  2、他想通过电脑做什么?

  3、它为什么吓一跳?

  4、看到了花猫,它做了什么?(此环节用时3分钟)

  环节三:模仿表演

  指导幼儿边看《幼儿阅读》中的《小老鼠玩电脑》边朗诵儿歌,直至熟悉儿歌内容韵律。鼓励幼儿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采用分组的形式表演儿歌,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此环节用时8分钟)

  环节四:仿编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按“谁怕谁”的规律尝试进行儿歌仿编(如白兔怕老虎,小鸡怕老鹰,小羊怕老狼等)(此环节用时5分钟)

  环节五:通过儿歌仿编表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表演小山羊玩电脑,将孩子从仿编转到表演,带领幼儿加深对仿编儿歌的巩固,对自己仿编的儿歌进行表演,感兴趣。这样孩子们会跟随教师预设的思路自然有趣的结束活动。(此环节用时5分钟,我预留2~3分钟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活动延伸:通过幼儿仿编内容,教师制作一些有趣的指偶放在活动区,供幼儿使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大纲

  《边城》《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属于现代文阅读单元。这两课都是小说,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这两篇课文从知识角度说,都着力表现一种人性之美。从思想教育角度来说,有利于让学生返朴归真,由《边城》感受上世纪初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的风情和善良的心灵。从《荷花淀》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一代妇女的崇高思想觉悟和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沈从文和孙犁的语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点。值得让学生反复体会摹仿。

  二、说教材

  这两篇课文写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情感,一种是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高尚情操。

  《边城》是一部爱情悲剧,表现湘西苗族人民纯朴的心灵。《荷花淀》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妇女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作品。

  这两课的语文都十分优美,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有诗情画意。可作诗体小说,值得学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这两课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

  《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对作者的介绍,观看凤凰县城的优美景色。

  《荷花淀》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白洋淀的视频资料。

  从课堂活动上考虑,教《边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荷花淀》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提纲。让学生去分析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可以就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翠翠为什么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把水生嫂和翠翠进行比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进行比较。

  教学程序可以有如下考虑:

  1、用视频资料进行铺垫;

  2、作者介绍;

  3、分角色朗读;

  4、概括段意;

  5、讨论语言特色;

  6、讨论主题。

  四、说学法

  鼓励学生查资料,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反复阅读体会语言精妙优美。

  课堂上配合教师概括段意,讨论主旨。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它所处的单元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下面我将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具体的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者竺可桢,本文是一篇阐释自然现象的科学小品。

  本单元主题是“事理说明”是一组内容丰富的说明文,语言风格和文章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单元有较大不同。课文在把事理说清楚的同时重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文的目标确定为:

  1、概括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学习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揣摩准确生动的语言。

  3、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明白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说明的道理。学会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简单日常生活现象。

  其中1、2是本文的重点,3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达到目的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主要采取板块教学法:目标恰当,使学生方向明确;精彩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整体感知,使学生把握全局;创设情境,使学生建构意义;局部解剖,使学生学会品味;动态生成,使学生个性张扬;迁移探究,使学生举一反三。

  在组织板块教学时,适时渗透圈点勾划法(训练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获取能力)、探究指导法(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思考和探究,体会文本用语的精妙和文中的科学精神)、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谜底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

  因此,我在教学本文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阅读思考法——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由不熟悉到熟悉,思考由肤浅到深入。

  2、自主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把本课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流程,这个流程包括8个环节。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往日随风乱飞流,骆驼当做一小舟,海市蜃楼多奇景。”(打一自然物体)让学生猜谜底,并说说理由。

  古代文人根据自己对沙漠的感受也写过许多关于沙漠的诗,我们熟悉的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相信同学们在电视和杂志上见到过沙漠,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沙漠给你的印象。学生各自说印象后再请一位学生将这些答案进行整合。

  在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眼里,沙漠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这个导语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课文的兴趣。)

  (这个环节大约用3分钟)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思考以下问题: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2、课文写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字词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这个环节大约用9分钟)

  (三)再读课文 揣摩构思

  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

  (这个环节是要学生了解本文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

  (这个环节大约用10分钟)

  (四)三读课文 品味语言

  我们对沙漠里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文章又是如何说清楚的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那么如果对文中的一些词加以修改,能达到这种效果吗?

  出示示例:“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句中的“据说”能否删掉?为什么?

  请你再找一些类似的例子,并加以分析。

  (通过品味语言,学生可以体会本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这个环节大约用10分钟)

  (五)视频欣赏 反思文本

  我们已经了解了沙漠里光怪陆离的现象,你们想不想到沙漠亲身感受一下呢?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到响沙湾感受鸣沙现象。(放视频)(视频放到一半暂停)看到这我们知道书上的说法还不足以清楚地解释响沙的原因,那我们来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能使沙发出轰隆的巨响(学生回答)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看片子(放视频)

  (这一部分的视频既与文中内容相吻合,又对文中的知识进行了补充,让学生知道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大约用5分钟)

  (六)运用知识 解释现象

  我们不仅要了解科学道理,还要能用科学解释生活中的奇怪现象。下面我们就尝试用文中的知识解释以下现象。(出示蒲松龄的《山市》译文)

  (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科学道理来解释生活现象,明白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说明的。)

  (这一环节大约用3分钟)

  (七)联系生活 出谋划策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请你为改造沙漠拟一条公益广告。

  (这个环节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公德心。)

  (这一环节大约用5分钟)

  (八)布置作业 巩固知识

  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请你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神奇的幻景。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热爱家乡》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低年级就开始渗透,到了三年级,综合性学习与一组课文阅读教学穿插进行,三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安排两次提示。第一次放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前,提出活动要求,明确活动内容,指出活动途径。第二次提示放在活动过程中,主要提示小组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小结、反馈、交流活动情况。最后在语文园地中安排“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栏目,展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四年级只安排一次综合提示,为从中年段的小综合过渡到高年段的大综合作好准备。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我制定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略,分五个阶段来进行:一、回顾教材,阅读引领(1课时);二、学习建议,规划活动(2课时);三、设置提示,实践参与(8课时);四、搭建平台,成果展示(2课时);五、评价总结,延伸发展(1课时)。

  二、目标定位

  本次综合性活动目标的制定有两个依据第一课标要求,第二学情状况,

  语文课标对综合性学习从会提问题、观察分析、资料搜集、表达方式、活动组织、合作讨论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

  2、学情状况:

  (1)历次活动,为学生“走进田园”搭建了阶梯。

  (2)生活经验,为学生“走进田园”提供了铺垫。我的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乡村的一草一木,蛙叫虫鸣耳熟能详;乡间小道,沟渠小洼了如指掌;农活农具,农家风俗了然于胸,……这样的生长的环境使他们更容易走进田园。

  (3)文本阅读,使学生产生“走进田园”了渴望。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积极的因素外,还有两个不利因素:

  (1)现实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文本诗化的乡村田园风光,闲情逸致的生活意趣与农村现实的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紧扣地域文化、生活特征,引导学生与真实的农家生活“真情拥抱”,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珍爱田园的情感。

  (2)活动与语文之间的距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用”语文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常沉缅于活动与游戏中,因此,在活动游戏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发展自己收集信息、口语交际、观察表达,合作探究等语文能力,培养综合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上网、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家乡的景物;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季节的庄稼,瓜果蔬菜,感受田园文化与生活,推动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发展。

  2、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乡村田园场景,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以问题为抓手,以语文知识与技能为凭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多种形式把自己的活动过程、体验、感受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乡村,珍爱田园的感情。

  三、指导策略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参与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指导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建立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规范。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价值就在学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因而,教师的指导应跟踪过程,了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相应的问题解决活动方式。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与需要倾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悟

  四、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回顾教材阅读引领

  首先进行课文回顾:《乡下人家》描写的是农家生活画卷,《牧场之国》展现有是异国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诗化了田园意趣。《麦哨》呈现的是欢快的童年生活。通过课文的回顾,一是激起学生的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的经验;二是打开学生探究思路。

  然后借助课文《古诗词三首》、“阅读链接”中戴望舒写的《在天睛了的时候》及“日积月累”中的诗句,进行朗诵,调动学生对乡村田园的美好情感。

  最后利用“词语盘点”中的“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进行词串朗读想象,画画写写,积累丰富的词语。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用语文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乡村田园;在诗情画意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

  第二环节:学习建议规划活动

  (一)阅读材料

  首先学习单元导语提示:从单元导语中明确编者意图,编者在单元导语中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要借助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1、学习建议:当学完《乡下人家》的课文后,编者及时地提出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并提出了活动的内容、方法、策划等建议,通过活动加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2、课文启发:学完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导学生回顾,借助课文,打开学生活动思路。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紧扣编排意图,用足文本资源,打开学生探究思路,为制定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作准备。

  (二)规划活动

  1、提出问题。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在活动中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多、杂、乱、不成系统,有些问题过于深奥或不具备实践操作的条件,所以在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归纳,形成一个或两个主要问题。可出示提示单引导:

  我的问题有:

  1

  2

  3

  4

  5

  我们小组讨论后的主要问题是:

  目的: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指导者,指导学生,在众多发散的问题上,作如何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2、确立子课题

  主要问题出来了,再结合“阅读材料”,(导语、课文、提示、阅读链接等板块)提炼子课题。从景、物、人、事等方面来打开活动思路,确定子课题。子课题预设为:农村风光、童年生活、田园诗歌,农家艺术以及家乡民俗、家乡小吃、家乡特产……

  3、形成小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等进行搭配分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对学生随时因势利导,进行提示、建议、归纳等帮助,做好 “平等中的首席”。

  4、制订计划

  为了使活动更有效的开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作个详细周密的策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讨论自己小组将制定什么的活动计划。使小组里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和分工等。

  友情提示:

  活动主题

  活动方法

  活动目标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小组成员分工:

  活动内容:

  目的:这个环节,是针对中年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偏离目标的现象,活动的随意性大。所以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遵照执行。

  5、汇报完善

  活动方案设计好了,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自己的活动方案,其它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本小组根据别人合理的意见进行完善,使活动方案更加具备合理性,能够在实际中进行操作。

  学习单:

  我们小组采纳的建议有:

  我们组没有采纳的建议有:

  理由:

  理由:

  6、提交方案。

  第三环节:设置提示 实践参与

  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陌生的人和事,怎样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必须设置相应的提示。

  比如:农村风光组、农村艺术组等均须用上走访、调查、参观访问,做记录等方法。教师适时提供访问指南:

  a、作一个有礼貌的,受欢迎的访问者。

  b、发问的问题要先设计好来。

  c、做个会听巧记的访问者。

  d、作个善于发问的访问者。

  e、时间不能太长(20分钟)

  再比如:田园诗词组主要用到上网查找历代部分的田园诗词,还要到镇文化馆、校图书室查阅当地文人或描写当地田园的资料等搜集信息方法。教师可以提供“工具箱”:搜索引擎有(google、百度、雅虎等);提供帮助的联系卡等。

  第四环节:搭建平台,成果展示

  指导学生分析、整理资料,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分两个阶段进行:

  1、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

  结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让学生说说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谈谈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评评谁的收获大,写一写印象深的内容。

  出示提示: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我的收获是: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我遇到的困难有:

  …….

  ……

  2、语文园地*展示台

  结合展示台的教学,建议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活动成果。比如:农村风光组可以用收集到的照片、图片、文字等办一期板报,出一份手抄报;田园诗词组举行诗词朗诵会;童年生活组开展一次童年故事会、编集优秀习作;农村艺术组可以举行一次作品制作比赛或作品展览会等。

  目的: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收获的不仅语文综合素养培育,还能得到交往、协调、策划、组织、调查访问等综合素质的锻炼,非常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第五环节、评价总结 延伸发展

  了解评价方法,能够参照各阶段活动目标对自己及他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评选优秀小组、优秀同学等;二是自我反思;三是作好延伸,为下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作好准备。

  评价他人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张表。

  评价人:

  被评价人:

  亮点

  语言方面:

  建议

  语言方面:

  待人接物:

  待人接物:

  调查表的设计:

  调查表的设计:

  纪律自控:

  纪律自控:

  活动创意:

  活动创意:

  ……

  ……

  综合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应采用多种和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是遵循评价多元性原则来进行的。综合性学习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学习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同时,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可以是老师、学生,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精华】说课稿四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4篇

2.【精华】说课稿6篇

3.【精华】说课稿六篇

4.【精华】说课稿3篇

5.【精华】说课稿三篇

6.【精华】说课稿汇总7篇

7.【精华】说课稿合集8篇

8.【精华】说课稿集合9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