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07 18:18: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汇编十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x号选手,xxx,来自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制造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制造平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这节课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杠杆的平衡。并为《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杆省力的研究做铺垫。

  学情分析

  平衡现象对四年级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更多的只是感性的生活经验,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更未曾上升到科学层面,本节,我着重带领学生,从科学层面认识平衡。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游戏,能准确判断平衡状态与不平衡状态。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根据探究过程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平衡实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会提前准备杠杆尺、钩码盒、实验数据记录表教具。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我把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平衡的实验过程做为了教学重点,把分析、整理数据、归纳出平衡的规律做为了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以情境激趣展开这节课的教学,暗示引导;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掌握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并能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

  根据“主导和主体”,“开放式教学和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思路: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上课时,我让学生先玩一个游戏。我出示一把尺子,请学生上台把一根尺子平放在一个手指上,不让他掉下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很快做出来。我会告诉学生这种情况就是平衡状态。同时,我会增加难度,在尺子一段放上橡皮,会怎样,学生会回答,尺子会掉下来。我趁机告诉学生这种情况是一种不平衡状态。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手中的器材来制造平衡。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探索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接下去的学习顺理成章。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认识器材。

  通过游戏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接着给学生介绍本节课我们借助的实验器材,杠杆、钩码。

  2、研究等臂平衡。

  认识器材时,我将有意先展示平衡状态,然后展示不平衡状态,随机提出研究问题:老师在左边第二格挂3个钩码,想想右边二格处应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学生猜测,并分组进行验证。验证时,同时要求学生要分工明确,确保每个孩子有事可做,避免探究活动只是部分孩子展示自我的舞台。分组活动结束后,学生全班进行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结果,我会引导学生再次实验,寻找原因。接下来在交流实验探究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到在右边的其他位置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杠杆尺也会平衡。我会根据交流的状况灵活地进行教学调整,开展不等臂平衡的研究。

  3、研究不等臂平衡。

  在交流等臂平衡的实验结果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在右边的其他地方挂钩码也能使杠杆平衡,我会直接提出新问题:老师不规定同学们在右边第三格挂钩码,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让杠杆尺平衡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这时,我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进行猜测。交流时,我将学生猜测的情况记录在黑板上,同时告诉学生方法不仅仅这几种,可能还有更多,鼓励学生在验证猜想的同时想出更多平衡的方法。

  本环节我这样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了猜想、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操作与探索中得以培养,也使学生获取了数据,为整理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提供了基础。

  (三)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我以谈话的形式进入,告诉学生,我们找到这么多是杠杆尺平衡的方法,那杠杆尺的平衡有没有规律呢。然后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探寻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如果学生自己探究出来,我会请他们讲解,如果没有,我将引导他们探寻规律。

  这个环节,使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也使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提供了学习保障。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科学应用,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两项练习:

  1、让学生再次回到开课前的那个游戏,鼓励学生利用平衡规律,寻找不同方法让平放在手指上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尺子再次回到平衡。

  2、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左边



右边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2



3



1



6



3



2





  最后的拓展运用体现了分层要求,让尺子回到平衡状态,取材简单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让科学回归生活。两项活动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再次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让整堂课前后响应,实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制造平衡

左边



右边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2



3



2



3



  左边格数×钩码数 = 右边格数×钩码数

  以上是我对《制造平衡》这节课的说课希望各位评委、老师们批评指出,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5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广玉兰的幽香、纯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的美。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热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说学情

  广玉兰是常绿乔木,本地虽有种植,但学生大多对广玉兰并不熟悉。因此教授此课之前,先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寻找生活周围的广玉兰,初步认识广玉兰。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图文并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广玉兰的美。

  三、说教学内容

  我预定二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设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

  致内容,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和朗读情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我通过“复习导入—图文并茂、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环节来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然后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的形态。

  四、说教学方法

  1、美读感悟法:

  广玉兰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内容并不复杂,教师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多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2、多媒体情景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程序

  广玉兰一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接下来我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展示广玉兰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欣赏之后,教师叙述:这么美丽的花与叶,作者又是以怎样的神奇之笔把它描绘出来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体会作者语言的的魅力。”

  第二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疑问是思维最好的导火索。”通过

  问学生:作者主要写了广玉兰的哪两方面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之后我再问学生“你觉得广玉兰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说说喜欢的原因。”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特别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然段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在组织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和终年不败的叶子时,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引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广玉兰的纯洁及旺盛的生命力,也让学生明白这也是广玉兰吸引了作者的原因,后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

  第三步:拓展练习:小练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模仿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安排一个写的训练,把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我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组荷花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描绘出荷花的不同形态。

  六、说板书设计

  花瓣 高雅洁净、

  广玉兰

  形态 姿态各异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正是我这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崇高追求。

  《广玉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 “渗透” “玉琢冰雕” “生生不息”“数世同堂”等词语,。

  2、运用课文语句及课外积累,练习写作。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悟广玉兰的美丽,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行态以及叶片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教学过程:

  一、连线导入。

  荷花 永远思念

  康乃馨 纯洁、崇高

  百合 百年好合

  玫瑰 慈爱、温馨

  勿忘我 浪漫爱情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花,它叫 广玉兰 !下面我们先去欣赏一下广玉兰娇美的身姿。(多媒体课件展示)

  2、看了这么多图片,谁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你的所见、所感?

  3、课文中是用那两个词语来概括它的特点的,快速到课文中找一找。

  生交流 洁净、高雅

  二、品读想象,交流形象美

  1、刚才你们找的这个词语在第几小节,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品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主要写了广玉兰哪两个方面的特点?

  生自由朗读,后交流 。(指名回答:这段主要写了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

  2、广玉兰的色彩有什么特点?(相机圈出“纯白”)是纯白的吗?(相机圈出“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读句子“说它纯白??”

  3、质感呢?(圈出“玉琢冰雕”)引导:“玉”,你们见到过没有?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晶莹剔透,“冰”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玉琢冰雕”给人的感觉虽美,但美中带硬。广玉兰的质感有没有这样的遗憾?(没有)——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相机用红粉笔圈出“柔韧、弹性”)读句子“说它玉琢冰雕??”

  4、同学们平常肯定遇到过特别高兴的事,有时甚至高兴的无法形容。这里,作者也认为无法用语言描绘广玉兰的色彩与质感,说明广玉兰美得——(学生回答:无法形容)

  5、难怪作者说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广玉兰的全部内涵。那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抒发心中的感受吧! 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评价朗读:读出不肯定的语气。我们语文朗读最讲究一个“情”字,一篇文章,一段话,哪怕一个词,都要用“情”去读。)

  形态各异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加法估算是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要求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学习估算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头验算建立数感;为今后学习减法、乘法、除法估算打好基础。在教学口算、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在以前的练习中也散落着一些估算的习题,只是口头的练习没有书面表达。加法估算是要求学生理解求和估算的方法,并会用算式表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加法估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学会加法估算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转载数学网)

  能力目标: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二、 说教法和学法

  计算类的课大体说来较为单调和枯燥,二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也不强,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疲劳,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猜价格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层层深入。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从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里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自主探索加法估算的方法,从而达到增强估算意思和能力的目的。

  三、说过程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准备分三步来实现我的设想。

  (一)、铺垫沟通(用时8分左右)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沟通已有的知识,为下面的估算求和作好准备;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通过猜测商品的价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学们:我的朋友刚来深圳工作,租了房子要买一些小电器以下是她打算买的几种商品,你们能猜一猜它们的价格吗?)教师出示四件商品,分别是电话208元;台灯196元;电钣煲303元;微波炉299元。四件商品是因为四个大组准备的,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游戏。教师先说商品的价格接近是几百元,再让学生猜。学生猜,教师板书并归类。

  提问:我们说208接近200元,还可以怎么说?(大约,差不多)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了表达吗?

  教学约等号的读法的写法。

  (二)、体验应用(用时14分左右)

  猜测出各商品的价格后,接着出示问题。想买一部电话和一个电钣煲大约需要几百元?学生自主解答并与同学交流,师生共同找到如何用算式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本着让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的新理念,体会发现的乐处,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老师不是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算式表达,师生共同寻找最好的表达方法,

  (三)、巩固发展(16分左右)

  1、充分利用现有的例题资源接着出示问题,四个问题同时出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让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加深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与实际计算的不同,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问题同是呈现是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在思考,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2、书上练习,根据时间灵活处理。

  3、小结:全课的小结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估算是一种粗略的计算,但它需要细心的观察,理智的判断,让学生在不经意建立数感。

  四、说反思

  低年级的数学课,计算站很重的比例,但计算课又因为学生的速度差异,很不好调控,常常是自己都难让自己满意。本课是先说再上,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完成预设的练习,效果还不错。首先一切的准备都是值得的,在细节方面的处理显得从容有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设计大气些,开放些,课上程度好的学生没闲着,较差的学生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最基本的问题;整体来说自己基本满意。但要上好计算类的课,还有需要更多的探索。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 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 教学目标

  (1) 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 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

  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 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 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 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 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

  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算),单位为厘米

  (1) 半径为1厘米;

  (2)直径为4厘米;

  (3)周长为62。8厘米。

  2. 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二)导入新课,隐射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想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让学生自行设疑,教师向学生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三)导入新课,实施教学目标

  1.设疑:要判断圆柱体积的大小,究竟哪个大?哪个小?到底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思考。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 快。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看书质疑。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 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3. 运用。

  出示例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四)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1.填表: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它体积,如果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那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求出它的体积?该怎样求?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4.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

  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解读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一次习作训练,属记事性记叙文——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五彩斑斓的课余生活。从整个单元组编排来看,本组课文是低年段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过渡和接口。该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七彩的生活图画,同时还安排有相关的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丰富的课余生活,选择有意义的课余生活作为习作内容,分享习作的快乐。

  2、记叙活动过程,学会把课余生活(如有趣的事、高兴的事等)写具体。

  3、学会习作的基本格式,如分段、段首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乐说、乐写、乐评,把内容写具体,分享快乐。

  难点:着力于描述活动场面、参与情况、自我及旁人的感受。

  四、设计特色:

  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重在习作兴趣的培养方面,强调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对习作形式与内容没有限定,更不强调技能,只要求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并特别强调了习作乐趣的共享。课标的精神很明显,希望孩子爱写作,乐表达。从低年段的写话训练过渡到习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学生的不适应感,让孩子们知道,习作其实很简单。基于此,“关注实际生活,分享习作快乐”是本次习作教学最大的特色。

  五、教学准备

  在习作教学之前,我做了如下准备:

  (一)将文本作为例子,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指导与训练。

  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突出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是怎样将游戏、活动进行具体描写的,感受文本中丰富多彩的快乐童年,为单元习作指导做好充分地铺垫。

  (二)进行充分的搜集素材的准备,在生活中提取快乐。

  在学完第一篇课文后我就布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记录、回忆自己的课余生活,并进行强调和指导。这样,学生就会在新鲜热辣的体验中获取更多习作的题材与感受。

  (三)课前布置学生把自己课余生活中的照片带到学校,互相交流,让快乐蔓延,让快乐分享。

  六、课时安排

  本次习作共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选择、整理素材,进行写作构思;生生、师生互动,指导写法。第二课时: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教师随堂指导。第三课时:学生推荐自己或组员优秀习作片段,进行欣赏,对有典型问题的习作进行评议,并根据课堂归纳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在课余常参加哪些活动,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然后板书“我的课余生活”。揭示习作内容。并弄清什么叫“课余”。接下来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有照片的结合照片介绍。建议大家采用以下的句式:(PPT出示)

  我在课余最喜欢(),看,照片上的我(),

  ()是我最喜欢参加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能()。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喜欢文娱活动;还有的喜欢游山玩水、养鱼种花等其他活动。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课余生活。课余生活不等于课间生活,是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参加的活动。让学生回忆在这些假日里干了什么?这样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有的说:“我有一次钓龙虾,印象特别深”;也有的说:“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摔了好多跤,让我记忆犹新,以后就吸取了教训”;还有的说:“我在家里拖地板,整理房间;学做菜……”通过回忆与交流,学生觉得有很多生活素材,学生走进了生活,思想也活跃了,写作素材也就丰富多彩了,再动笔时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二、展示生活。

  1、片断细说。刚才学生用一句话总体介绍了自己的课余生活,现在请学生把某个生活过程说得详细一点,譬如动作过程、语言心理过程。这个时候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练说,最后选择有代表性学生上台介绍。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倾听。主要以孩子们都感兴趣的“学骑自行车”为例。“骑自行车有窍门的。谁知道?”老师的这一句问话,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骑自行车的时候,手要把龙头掌好,脚向前蹬踏板。”有的说“我爸爸说过,骑车时要注视前方,不能老望着脚下。”这时候我采访那些骑过自行车的同学,“当你骑上车时心里是什么感觉?”有的说“第一次骑时我心里特别害怕,手忙脚乱的。”有的说“哈哈,当时爸爸用手紧扶着车后座,我一点儿也不害怕。后来爸爸什么时候放手了我都不知道,就这样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老师此时继续采访“那么学会骑车后你感觉怎样呢?”学生有的说“虽然学的过程中摔倒了无数次,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成功!”还有的说“学会骑自行车后,我非常高兴,经常骑车兜风,还骑车帮爸爸买东西呢!”……

  2.评议指点。说完后请学生与发言同学互动交流,并进行评价,相机板书。比如:“××同学的介绍挺有条理,他把过程说得较细,特别是人物的动作说得非常生动。”“××同学介绍他和表哥下棋,说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还说了表哥的神态和语言”。“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仿佛在看一场电影。他把事情说得有声有色,非常具体。”

  习作指导就是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表达出内化于生命的真情体验,使学生的习作具备灵魂,这是习作教学的核心。所以在帮助学生展示生活的同时,要唤醒蕴含在学生心中的情感。这种情感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使学生在极为兴奋之余产生一种强大的表达欲望,不吐不快,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情动”靠的就是唤起、激励与鼓舞。

  三、反映生活。

  在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后,现在让学生试写,反映生活。题目让学生自拟,可用指定题《我的课余生活》,也可以以课余生活的名称作题目中的主要词语,如《我爱集邮》、《爬山》等。在习作的时候还可以把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介绍一下。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给作文排版》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本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WORD中的文字进行美化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接触文字的编辑,了解打印文字的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字格式变化的基本操作,初步了解计算机打印文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体会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培养动手动脑、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3、教学重点:掌握设置字体、字号、字形,设置颜色,设置字符对齐方式等操作。 4、教学难点:打印预览和打印文字。

  二、说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即: “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打扮文字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及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蓝猫吗?蓝猫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送给我们一首好听的歌,听完后要回答一个问题。

  师:这首歌词当中哪一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

  师:有一位同学给蓝猫写了一篇文章,你们想知道写些什么吗?(师展示)同学觉得漂亮吗?你们能帮助他吗?(生答)

  师: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帮助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些文字都变得漂亮起来好吗?板书:《给作文排版》

  (二)搭建支架,探索新知

  1、告诉蓝猫我心中的歌

  师:大家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美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

  (出示教学任务)如何调整文字的格式?

  如何更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等?

  2、调整文字格式

  师:我们该如何调整文字格式呢?

  学生讨论回答:文题居中、开头空两个格。

  通过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学生:在WORD中输入《我心中的歌》并根据演示,练习调整文字格式。(文题居中、开头空两格)

  3、蓝猫美容院

  师: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蓝猫容院,将标题设置成“隶书、22号、粗体、红色”字。 通过课件提供给学生图文并茂的自学材料,通过自己尝试,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师:请大家一起把你输入的文章进行美化,比一比谁的最漂亮?

  同学之间互相比赛看谁美化得更漂亮,出现问题适时反馈,如让学生清楚对文字的操作必须首先要选择需要改变的文字。

  师:完成作品的同学可以把作品进行保存,怎样保存作品呢?

  通过看书,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探索实践,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在由教师适当讲解。

  最后,通过课件展示美化的过程,同学也可以展开想象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师:你能把设计好的的文稿打印出来吗?

  通过课件展示打印方法,学生课后练习逐渐掌握打印方法。

  (三)探索实践,巩固新知

  做词语接龙游戏:先出示一个词语,让同学们按照首尾相同的文字连接的规则,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在WORD中“写”下去,比一比谁“写”的得长,如:天空——空中——中国——国家??

  要求把自己写的词语打扮的漂亮一些,完成后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六、说板书

  通过板书揭示学习主题,展现学习思路,简明扼要。着重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建构学习框架。结合教学课件揭示板书。

  附板书 : 13 给作文排版

  一、我心中的歌

  二、调整文字格式

  1、文题居中

  2、开头空两格

  三、蓝猫美容院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主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 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说课稿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下春雨时小动物的不同活动。

  2、喜欢扮演角色,表现小动物的活动,感受春雨带来的快乐气氛。

  活动准备:

  1、春天情境布置

  2、白板课件、ppt课件

  3、蘑菇伞、花瓣伞、树叶伞各4把;兔子、小鸡、蚂蚁头饰各4个。

  (一)说教材:

  1、这是一首描写小动物在雨中活动的诗歌,整首诗歌短小精悍,明快清新,音韵和谐,句式工整,琅琅上口。幼儿爱听,喜欢学,诗歌具有创编的空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愿意主动表达,具有获得经验的成功感。

  2、诗歌内容生动形象,幼儿喜爱,易于接受。诗歌中所提到的小兔、小鸡、小蚂蚁、小青蛙、小鸭子、小鱼儿等小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幼儿乐意模仿、喜欢扮演的。

  3、诗歌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在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幼儿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说出简单的动物生活习性,并能理解、表现和表达。此外,幼儿对整个诗歌不仅可以进行原作学习,还可以进行创编、改编,诗歌内容有很大的拓展和自由生成的空间。这样,既能较好地给幼儿文学的熏陶,又能很大程度地拓展儿童的视野,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说教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运用白板技术,采用了角色扮演法、直观演示法、视听结合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表演、操作等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使诗歌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幼儿快快乐乐学诗歌,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巧妙运用,充分挖掘、运用白板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活动一开始,在白板上就投射了春天的美景,激发了幼儿愉悦感和学习兴趣;在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白板探照灯功能,增强了神秘感,幼儿觉得新奇;理解诗歌内容时,运用了白板放大镜功能,突出了重点;另外,让幼儿直接到白板上操作,充分显示了幼儿与白板的互动功能。

  以下就两种教法予以解说:

  1、情境教学法:给幼儿们创设了春天美丽景色的优化情境,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大自然中随手可得的花瓣、树叶、蘑菇等,这些都是幼儿进行表现和创作的资源。同时还有幼儿身临其境地扮演诗歌中的小兔小鸡小蚂蚁,幼儿在亲身体验的美好意境中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

  2、视听结合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小动物的形象和动态,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在雨中干什么?”“小鱼儿唱着歌吗?它在雨中干什么呢?”“它是怎么跳着舞的?”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课件示范朗诵语段中,教师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地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接着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习诗歌中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结合法的有效运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和互相补充、现代技术的巧妙运用、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教师亲切自然的激励性语言、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等,使整个活动结构更加完美、紧凑,提升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说过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幼舞蹈(操作白板出示春天的背景图,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小动物们,春天到了,春天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好不好?

  (幼儿进入优化的教学情境,在“找春天”中触景生情,激发出兴趣,以愉快的情绪体验进入学习。师幼共同舞蹈,融洽的师幼关系为后面的教学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躲雨(春雷声)——(操作白板,放春雨背景图和春雨声音)

  (1)听!春雷响起来了,要下春雨了,我们找个东西躲躲雨吧!(幼儿找东西躲雨)

  (2)听,下春雨了,春雨落在花瓣上,落在树叶上发出什么声音?(滴答滴答)

  请幼儿一起说一说——下春雨了,滴答滴答”

  (3)提问:“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鸡,你是怎么躲雨的?”

  (在游戏情境中渗透诗歌中的语言——下春雨了,滴答滴答!自然地进入与课堂主要内容相一致的认知准备,为下面更好地感受、分析和理解作品做好铺垫。)

  3、入座(操作白板,晴天图)

  小动物们,雨停了。放下手里的东西到这儿来坐下吧!

  二、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过渡句:今天,我把你们躲雨的样子编成了诗歌《下春雨了》,一起来听听吧。

  1、欣赏诗歌第一部分,(操作白板演示课件,点击雨点——点击小兔蘑菇伞)

  (欣赏课件,为幼儿创设诗歌中所蕴涵的美好意境,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操作白板,使用探照灯功能将小动物请出来)

  下春雨了,有哪些小动物打着伞出来了?一起将它们喊出来吧。

  小结:下春雨了,小兔、小鸡、小蚂蚁打着伞出来了。

  (用上白板特有的探照灯功能,请幼儿喊出诗歌中的人物,“跳跳跳,小兔子来了”“叽叽叽,小鸡我来了”“爬爬爬,小蚂蚁来了”,一方面帮助幼儿回忆诗歌人物角色,另一方面幼儿在新奇的探照灯指引和自己的呼喊中,引出形象生动的小兔小鸡和小蚂蚁。)

  瞧!我把它们的小伞也带来了。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动物用拿一把伞比较合适。请你们给小动物帮忙打伞,如果你们帮忙正确,小动物就会用诗歌里的话来夸奖你。

  (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匹配小兔、小鸡的伞,如果正确就有相应的诗句声音)

  ——每次请幼儿一起学说诗歌中小兔、小鸡的片断。

  还有把花瓣伞肯定就是小蚂蚁的了,我们一起送给它。”

  (老师在白板上操作匹配)——幼儿一起说小蚂蚁的诗歌片断。

  (利用课件,教师配合语言的讲解,帮助幼儿完成看动物大小和所用道具伞大小的匹配,更好地为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匹配操作这一环节将诗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3、亲身体验学说诗歌第一部分两遍

  下春雨了,小兔小鸡小蚂蚁在雨中干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谁说得好,等会儿就让谁也打上合适的小伞。”(老师操作白板课件3幅图)

  小兔、小鸡、小蚂蚁,请你们也打上适合自己的小伞吧。

  (幼儿互相检查拿伞是否合适)

  我们在雨中干什么,一起说说吧。(白板上3种动物的总画面)。

  学说: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兔打着一把蘑菇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鸡打着一把树叶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蚂蚁打着一把花瓣伞。

  (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是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让幼儿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来发展倾听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让幼儿在猜测、匹配、表演、体验中想一想、听一听、演一演,自然而然地学习诗歌,完成本环节的知识目标。)

  (利用分段教学让幼儿学习诗歌,以小兔、小鸡、小蚂蚁的口吻来吸引幼儿认真听,并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学习诗歌,幼儿对于和白板的交互操作非常感兴趣,不用刻意的去记忆,学起来也非常轻松,从而跟着老师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过渡语:下春雨了,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

  1、欣赏诗歌第二部分(老师边说诗歌边在白板上演示课件)

  (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

  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里的角色:

  下春雨了,还有哪些小动物出来了?我们一起将他们喊出来吧。

  (老师白板操作:探照灯逐一出示图片——关闭探照灯显示三种动物)

  它们打伞了吗?它们为什么没有打伞?

  (利用白板探照灯功能顺畅地帮助幼儿回忆诗歌中第二部分的动物形象,设计了提问“它们打伞了吗?它们为什么没有打伞?”自然将整个诗歌划分为要打伞的动物和能淋雨的动物两部分诗歌内容,帮助幼儿总结归纳,自然地将诗歌的学习引入到诗歌第二部分中来)

  3、边理解诗歌内容边分句学说表演诗歌内容

  (1)小青蛙(重点和难点)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在雨中在干什么?

  (老师白板操作:点击小青蛙——放大——诗歌声音片断)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在干什么?

  它在怎么唱着歌,谁会完整说一说?(小青蛙呱呱呱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我们一起将小青蛙在雨中干什么完整说一说。

  这次请你们学着小青蛙的样儿,边做动作边说一说。

  幼儿表演: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在幼儿初步学习第二部分第一句诗歌“小青蛙”语段时,为了让幼儿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记忆,我又引导幼儿学着小青蛙的样儿做一做青蛙的动作,用分解语句提问、理解、整体朗诵、表演体验等方式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边念诗歌边做动作,对于表演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幼儿自身的肢体语言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大胆参与活动,在充分调动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基础上顺利攻破学习中的难点。)

  (2)小鸭子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在雨中在干什么?你点点小鸭子,它会告诉大家。

  提醒:谁听得仔细,下次我才会请他哦。

  (在课件示范朗诵前每次注意设计小提醒“仔细听一听”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

  (幼儿白板操作:点击小青蛙——放大——诗歌声音片断)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在雨中干什么?

  我们一起跟着小鸭子完整说一说?(操作白板——点击小青蛙旁边区域有诗歌片断。)幼儿一起跟着说——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呷呷呷”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谁会学着说一说?请1----2名幼儿单独说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诗歌.他们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和诗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更加轻松。)

  (3)小鱼儿(难点)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在雨中在干什么?谁来点点小鱼儿,让它来告诉大家?

  提醒:你们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认真听一听?

  (幼儿白板操作:点击小鱼儿——放大——诗歌声音片断)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在雨中干什么?它唱着歌吗?它在雨中干什么呢?”

  它在怎么跳着舞,谁会完整说一说?

  这次请你们学着小鱼儿的样儿,边做动作边说一说。

  幼儿表演: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游来游去,跳着舞,淋着雨,真快活。

  (利用各种机会,给幼儿创设表演展示、自由表达的氛围,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自由大胆表演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想说要说。)

  4、集体学说诗歌第二部分(操作白板演示课件3幅画面——3个动物的总画面)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小鸭子、小鱼儿在雨中干什么,我们连起来说一说。

  小动物们在雨中玩得真快活,我们再来说一说。

  学说: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呷呷呷”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游来游去,跳着舞,淋着雨,真快活。

  四、完整讲述,整体感受春雨带来的快乐气氛。

  (老师操作白板,显示6中动物的总画面)

  下春雨了,小兔、小鸡、小蚂蚁、小青蛙、小鸭子、小鱼儿在雨中玩得真快活啊,让我们把所有的小动物在雨中干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滴答滴答,又下春雨了,小兔、小鸡、小蚂蚁们,我们也来挑选适合自己的小伞,一起到雨中和诗歌里的动物玩一玩,说一说诗歌吧!”

  (利用多媒体,让幼儿再一次观看白板画面,画面上出现静态的6种动物在雨中的完整图画,在幼儿的头脑中对诗歌中的意境构建一个完整的美好印象。))

  (请幼儿跟着画面内容一起朗诵,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帮助幼儿加深对诗歌各种动物在雨中的不同动态,巩固了对诗歌的记忆。请幼儿扮演小动物拿上自己的小伞,边朗诵诗歌,边进行表演,通过幼儿的表演,既调动了他们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参与表演的愉悦。)

  五、延伸活动,拓展讲述

  下春雨了,一起看看哪些小动物又来了?

  (白板演示,逐一拉出6种动物图片——拉出打伞和淋雨标记)老师介绍标记。

  请你们帮忙,把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标记旁边,并且要告诉大家,下春雨了,滴答滴答。谁要打伞还是能淋雨。(请4个幼儿操作白板,将动物托放在相应的标记旁)

  让我们去邀请这些小动物们也说《下春雨了》的诗歌,并把它们在春雨中干什么也编到诗歌里去吧。

  (中班幼儿对诗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兴趣,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诗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诗歌来。设计了雨伞标记、淋雨标记将后续要仿编的动物进行归类,让幼儿在本节活动中的愉悦体验和积极探索精神,激励他们再次参与到后续的仿编、创编的活动中去,为下节活动打下伏笔。)

  (本节活动,教师集设计者、搜集者、创意制作者、合作者、观察评估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所有设施设置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幼儿感受、学习和表达。整节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想说、要说、敢说、会说,发展了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方式,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观看课件、与白板互动、角色扮演、亲身体验等手段对活动加以整合,幼儿在直观的理解中获取知识经验,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文学性、科学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附诗歌:下春雨了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兔打着一把蘑菇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鸡打着一把树叶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蚂蚁打着一把花瓣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呷呷呷”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游来游去,跳着舞,淋着雨,真快活。

说课稿 篇8

  对于在课堂上第一次正式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英语就是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外国人的语言,在电视或电影里偶有听见,也是只听其声,不会其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上好孩子们人生中第一堂英语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上好孩子们这堂课是每一位英语老师该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内容着手:

  一、课前精心准备一张英语名片

  小学生好奇心、模仿性都很强,利用这个特点,在第一节课就开始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那么在课前该做哪些准备呢?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英语老师。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英语老师是个会说外国话的老师,和其他老师还是有点区别的。所以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份小礼物——自制的英文名片,既能拉近我们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老师。发放带着英文的名片又能让学生真切的体会英语,用英语来做事,课后还能让学生也试着动手设计制作一张名片,送给老师,让老师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

  二、课堂交流——英语开场白

  既然是英语课,就应该有一个“带有英语”的开场白。走进教室后,我一边招手一边面带笑容的用英语和学生说“Hello! Boys and girls!”,并简单介绍“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You can call me Miss Yan"然后互相用”Hello!"打招呼,这个时候学生还有些胆怯,不能完全放开,我就竖起大拇指略微夸张的表扬他们:"Very good!"“How nice!"进一步打消他们对英语的畏惧感,并且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领略到英三、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英语

  英语其实离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一点都不远, 在他们的学习用品上、书包上、文具盒上、故事书上等等,很多地方都能找到英语;外出就餐,很多食物名称其实就是英语直译过来的,如coffee,hamburger等;还有很受孩子们欢迎的牙膏品牌——纳爱斯,其实就是nice的音译,表示美好,整洁;而一些感叹词,如:Yeah! Wow! Cool!等更是广泛出现在孩子们的口中。这样一一介绍之后,孩子们突然豁然开朗,发现其实英语也不是很神秘很遥远的,无意识中我们已经在运用英语了。

  四、要让学生有学好英语的信念

  我们还应该引导和培养学生有一个坚强的意志。首先,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是同时开始学习英语的,谁勤奋了,谁努力了,那么谁就是冠军,谁懒惰,谁不思进取,那么谁就落后。如果大家都想成为冠军也是未尝不可的,只要大家都有一个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那么大家就可以并肩齐进。因此,就是要和学生一起订立一个学习英语的制度。比如,坚持每天听英语磁带10~15分钟,每天大声朗读课文,每一页内容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老师处过关,同学之间尽量用学过的英语进行对话等。同时要强调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过了几天就把学英语的事忘了,没有恒心。

  五、学习评级制度——学好英语的保证

  1、书面作业方面:发放作业本评价制度表格

  2、口头作业方面:家长评和师评相结合(发放朗读评价制度表格)

  3、课堂发言:优秀者可得到一张贴纸

  总之,在上第一堂课之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建立起对英语课的初步印象,激发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培养他们不畏艰难的学习意志,以保证他们日后的英语学习一路顺风。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选自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江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匹牲口枪杀的经过。

  第三段(21)讲大黑骡子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识字、阅读的要求,又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认为本课的认知目标是: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②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标为: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生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阅读有关于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课时建议:由于本课凭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用2教时就能完成任务。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采用下列方法:

  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教会学生学习本科生词,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会用“燃眉之急、艰苦”说话。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

  具体环节:

  第一教时(分四个环节:)

  (一)、运用多媒体引出课题多媒体出事大黑骡子,画面转换出示彭德怀英雄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大黑骡子,明白彭德怀的丰功伟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读懂了哪些内容?有疑问的地方适当作上记号,读完讨论、交流、质疑。老师适当点拨。(这一环节分三步:一是让学生自学课文,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是在班级里交流的同时遇有疑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下节课再读课文解决。)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只在课文的重点除给予必要知道,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为下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

  一、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评价

  1、教师范读课文2-20小节,学生听、体会,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好的表扬,不足的指出。

  2、学生评:重点评议老师是否把彭德怀十分爱大黑骡子的感情读出来,是否感受到彭德怀不忍杀大黑骡子的痛苦心情。

  3、根据学生的评议,老师把大家所说的概括成这样两条要求:

  ⑴读出彭德怀既爱又不忍心杀大黑骡子使得痛苦的心情。

  ⑵读出战士不忍杀大黑骡子的感情。

  1、学生模仿老师练读可以分小组、可以分角色读,教师住个小组进行视察,不足的帮助学生纠正。

  2、指明分角色读(课文比较长,分2-7小节、8-20小节两个小组读,其中每个小组四人个分别读彭德怀、老饲养员、战士、旁白的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体会,然后评议他们那些地方读的好,为什么?不够的我们来帮助他。

  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齐读课文。(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交流。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到升华,领悟把握了语感,从而从整体上对科文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内化和积累。)

  二、学习第三段

  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三、总结

  延伸激发学生看有关于红军长征途中伟人的故事。

说课稿 篇10

  《月亮湾》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清晰的条理,展现了一幅迷人的田园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点明了我的家乡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课文中配备了插图,分别按顺序讲了月亮湾村前、村后的自然景物。

  根据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小朋友以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基础,结合本文所特有的按顺序介绍的典范性和文质兼美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了《月亮湾》的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进而背诵全文。

  2.借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插图的观察,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读中领会课文的一些生字新词,如月牙、缓缓地倒映、灿烂、朝霞、不时等,学会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湾、绕、缓等9个生字,为今后的阅读与写作打基础。

  3.利用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文中优美的插图以及预设的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感受月亮湾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在指导课文理解的同时,学习按顺序地观察景物的方法。

  为更好地达成以上四个学习目标,我准备制作一组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学生准备好一张白纸、彩笔若干。

  全文我设计2课时来完成。

  下面我就以第2课时为重点,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分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将兴趣集中到课堂内教师的语言上。老师可以这样说:小朋友们,春季里,大自然景色美丽,生机勃勃,农村风景更加迷人,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接着板书课题:月亮湾(教师边板书边读课题)

  在湾上加拼音WAN,提醒小朋友是前鼻音,指名34人认读后,大家齐读课题。教师进一步解释,:这个湾的本来意思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在这里,课题月亮湾是一个村子的名字,这样学生对课文题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愿意提一些诸如月亮湾在哪儿,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叫月亮湾之类的问题。

  这时老师在肯定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之后,学生会很快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配乐介绍,初步感知。

  大家边听优美的录音,边看书,感觉非常的诗情画意。听完之后,教师用深情并茂的过渡语月亮湾多美呀,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将学生引导到第三个环节。

  三、自读课文,疏通语句。

  由于本课生字较多,为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设置了许多障碍,因此我采用鼓励学生逐句朗读,突出长句如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的停顿指导,这样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为学生接下来的理解感悟课文打好良好的基础。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课时我准备安排学会5个生字湾、绕、缓、地、映,由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我重点指导其中的绕、缓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用亲切的口吻告诉大家: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月亮湾游玩吧!于是画面中出现了一辆大巴,可是司机拦住了老师,他说呀只有通过他出的智力测试题我们才能上车。接着屏幕出现了三排课文中的词语,学生很喜欢这种带有挑战性的题目,都能欣然地朗读词语缓缓地、山坡、倒映、绿油油、不时、朝霞等。教师指名3个学生分行朗读,相机指导纠正字音。因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这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而纯粹的朗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从而降低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设计的图片很受学生欢迎。最后教师欣喜地告诉大家我们通过测试了,让我们出发吧!画面中的汽车配合着嘟嘟叫着开走了,小朋友跟着《郊游》的乐曲轻轻哼唱,于是大家学习的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就能积极地投入到第二个环节。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因课文条理清晰,所以我准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展开教学。

  1、学习第一段.

  指名学生朗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请1、2个人回答后指导朗读各位小朋友都是月亮湾最受欢迎的游客,让我们一起来把那美丽的村子夸一夸吧于是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月亮湾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赶紧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等学生一鼓作气地自己朗读完后,指名请一个学生朗读全段,读完后屏幕上出现月亮湾的插图,其他人边观察图画边听课文,这样学生对月亮湾的风景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就能稍做思考后回答出月亮湾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接着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景。在讨论中大家能增进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充分的讨论也能使小组交流时各个代表各抒几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口头语言的锻炼也为书面语言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间教师要注意学生可能会不按照课文的顺序而按自己的想法来说。这时教师还要把学生说的相关内容的关键词变成红色,如小河、河水、河里等。

  ①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语句欣赏动画,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好词卡石桥。.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②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欣赏动画,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直观一群群的鱼。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最后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板书河里)

  ③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在明白了第一句写得生动之后,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

  ④.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⑤.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边看动画引读第四、五句。

  ⑥学习第六句。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

  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板书词语农田,再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再看画面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再读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4.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其实我们自己的家乡也很美丽。请学生说说美在哪里,指导学生按空间顺序表达,接着把家乡的美画在白纸上,最后选择好的予以展出。

  四.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

  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再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4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3个字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3.月亮湾

  (美丽)

  村后:山坡

【说课稿汇编十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

2.说课稿十篇

3.【精华】说课稿十篇

4.【精选】说课稿十篇

5.【热门】说课稿十篇

6.说课稿汇总十篇

7.【必备】说课稿十篇

8.说课稿汇编九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