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16 15:04: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说课稿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8~110页,排列。

  课标要求: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是“探索”, 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在交流中内化规律,并能进行应用。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探求新知发现规律。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三个人排一排照相,有那几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然后小组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统一认识,体会到有序思考的优势,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序的把发生的所有可能列举出来时,我又追问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出来吗,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只想一组,然后推算出共有多少种排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激动人心的时刻》,第二课时《“飞天”梦圆》。教材的安排由点到面,层层递进,《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件——香港、澳门回归和“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侧重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之后,在政治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其巨大的国际影响。

  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和以前生活的经验对香港、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神五神六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只有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对两大历史事件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教学目标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知道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主动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的习惯。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我决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再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那让国人激动的时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设计思路

  为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达成目标,我针对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认知、情感规律,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用音乐、图片、影片营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以两大事件为主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说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创设情境

  学法:课前收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神舟”五号飞船,“神州”六号飞船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走近神舟五号

  1.首先播放视频图片(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然后激情讲述: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尤其是当苏联、美国相继实现飞入太空的梦想之后,我们中国人多么希望有一天也能飞上太空。

  2.接下来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相关视频。并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此时想说什么呢?

  3.然后让同学们自由交流。

  4.在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进行小结并引出课题:20xx年一股航天热席卷全国,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相机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再现“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的激动人心的过程,让学生细心体会,我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飞跃】

  活动二 飞天梦圆

  1.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第95-96页,想象如果我就在发射现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感受。

  3.让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我国在航天载人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和艰辛,思考: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4.学生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6.在 同学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早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途。那么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看着我们的祖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能不骄傲?能不自豪?能不激动?相机板书:中国人,骄傲,自豪,激动。

  7.学生汇报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些令人骄傲,令人自豪,令人激动的时刻?

  【本环节设计意图: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使航天热席卷中国,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感受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活动三 拓展延伸制作航天小报

  1.让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我国航天方面的相关资料。

  2.提出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

  告诉同学们“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社会上掀起了航天知识热,现在我们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希望同学们将你们收集的资料制作成航天小报并展出。

  3提出制作小报的要求:分组制作,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反映我国航天事业进步的小报,也可以分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整理制作成我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老师还得提醒学生: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完成。

  4.提出展示小报的时间:利用下次班会课进行全班交流,分组展示小报,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知识点、最佳美工等奖项。

  5.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本组小报的内容、形式,以及小组同学的分工。在得出结论后小组长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本环节设计意图:这是活动二的延伸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学习航天知识,办小报,开展航天知识交流活动,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它的各门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反思

  我 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在思考,怎样将课堂交给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更重要的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们能通过合作探究,以及利用多媒体 创设的情景了解更多的知识,揣摩出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整节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想,去说。我还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他的相 关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短文三篇》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三篇短文,富含哲理,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有思想冲击的力量。它们告诉学生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要学会思想,学会平等、合作和承担责任,它有助于学生提高生命质量。同时,三篇短文质朴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和以小见大、比喻、对比等技巧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论,为了维系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我采用“三段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三段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前自学、课中展示、课后反思三段。这种学习模式最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三、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预设

  《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定教”。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我们共同讨论,师生一起预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能说出关键句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摘抄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品味文章朴实富含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提高个人素养。

  学生跟老师一起预设学习目标,将以往的“要我学什么”变成现在的“我要学什么”。

  我们还确定学习重点: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学习难点:能说出文章关键句的内涵。预设用1课时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学习过程

  为完成学习目标,我引导下:

  第一段:课前自学。

  学生利用课前30分钟左右时间自学,自学内容是教师编制发放的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学生自学基本上能弄懂导学案中50%的问题;余下的对学,即“找学习对子”或小组成员,对余下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弄懂近70%,初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余下的30%属疑难问题,留待课上展示时师生共同解决。

  魏书生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其实课前自学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充分地预习,能激活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

  第二段:高效课堂课中展示。

  (这是我们课改后的教室——学生分组对坐,各组都有自己的学习领地,小黑板环绕在教室四周,以便各小组进行课中展示。高效课堂学习小组评价表,方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及时评价。现在教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成为课中展示的焦点。)

  课前8分钟,我让课代表分配好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各小组长抽签明确要展示的内容,组员则抓紧时间板书。上课铃响后,老师带领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后,紧接着用5分钟站立交流。站立交流一是让展示的同学打好腹稿准备发言,二是让其他同学讨论本组答案,并看其他小组的板书,看有没有需要补充、质疑、对抗的内容。这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心环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的集中体现。交流结束后,学生开始分组展示,进行学习。

  本课的具体学习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我设置为整体把握。主要是看看学生预习得怎么样。我设计问题如下:想想编者为什么以这样的顺序编排三篇短文,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抽到签的小组展示的答案是:“这三篇短文是递进关系,《热爱生命》提出问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和《信条》则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问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这时有其他的小组提出观点:“我们认为是总分关系。第一篇总写,后两篇分写。”

  看到两个小组都没抓住要点,我就提醒:“我设置这道题,是想让你们‘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它明问三篇短文的内在联系,暗问文章的主旨。能不能围绕主旨来回答这道题呢?”有学生回答:《热爱生命》提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命题,要我们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和《信条》则阐述了具体做法,告诉我们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人们在生活中,要遵守那些在幼儿园里就学过的最基本的规则,如讲究卫生、注意营养、要观察生活、要与人和谐相处等等。接下来,我用课件显示三篇短文的联系和主旨,让学生能整体把握文本。这是本课的重点。

  第二环节,我设置为局部探究。三篇短文意味隽永,常读常新,我把她们奉为我精神世界的一弘清泉,正因如此,我希望学生能和我产生共鸣。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深入文本,找出自己深刻领悟了的句子,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展示组的同学站在该组黑板前,“下面由我为大家展示,我们组选择的句子是《热爱生命》里的‘生之本质在于死’,我们认为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一生是极短暂、极有限的,死亡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终极归宿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该学生谈句子内涵没能紧扣文本,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学生可以用《热爱生命》的最后几句话“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来阐释怎样珍惜生命。同时,我引用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这一段,引导学生弄懂这个句子的意思,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好好地幸福生活。

  其他组的同学也踊跃选择句子谈体会,为本组加分。有同学选择了《热爱生命》中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这句话,他说,当他看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看到操场上清澈的露珠和草丛中有“二虫斗”时,他都会觉得生活无限美好。这时我点拨一句,“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周遭事物,就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美好。”

  还有同学选择《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信条》中的“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等等,踊跃发言。

  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和情感认知的交流,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或拓宽。同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这个过程是热烈的,很多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的积极展示,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学生的课堂。加之,学生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经验,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体会,能较快地使学生入情入境,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有助于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进入合作展示状态。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简单地意味着“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其实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夫”在“展示课之外”。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难点,用时最长,掀起了本课的第一个高潮。其间我也适时“精讲点拨”讲规律、讲方法、讲问题的突破口,一并带出本文的行文技巧,如以小见大、比喻、对比等,让学生有意识地应用到作文中去,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环节,我设置为提升训练。这是“有效训练”环节,即根据学习目标,突出基础性,设置合理的问题进行训练。我让学生模仿短文,写自己的信条,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努力让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上升到一种高度。“奇谈天下”小组的同学展示:“行动远比承诺有力量。”“不埋头,哪有机会抬头。”“即使翅膀折断了,心也要飞翔。”“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其他小组同学也争着抢着展示自己思想的光华。所有的“信条”都是同学们原创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同学们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本环节又一次掀起课堂的高潮。

  第四环节,我设置为拓展延伸。我采用情境创设法,选取两则让人深思、发人警醒的关于生命话题的材料,一则是马xx临刑前的忏悔,一则今年高考首日湖北一名考生考前两小时自杀身亡的新闻。(详见导学案)我想让学生结合《短文三篇》给人的启示,设想“假如我是他,我会怎么做”,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在生活中,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就会幸福一生。

  以上各个环节的问题讨论成果皆由学生分小组展示,展示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对抗,老师及时点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真正意义上成了课堂的主人。

  第三段: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反思”,还是带着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说说“我的生活(或生命)需要有哪些具体改变”,希望同学们能够写下来,并付诸实践。

  其中“与心飞翔”小组这样展示:“有计划地做事”“提高学习效率,充实地生活,让生命有分量”“用有限的生命去塑造辉煌的人生”。其他小组成员也踊跃发言,学生们的反思都极具个性,见地都很独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分享快乐的热烈的气氛中,伴着第三个课堂高潮,我带领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以课本主题图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创设“先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去哪玩?引出鸟岛主题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学生生活中现实、有意义的生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产生迫不急待的积极的“探究心向”。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情感等进行全面总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同时,进一步系统、完善知识结构。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猪八戒吃西瓜》 是根据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人物重新创作的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和猪八戒外出寻找食物,猪八戒偷懒、嘴馋,在找到一个大西瓜后,馋得找出各种理由把整个西瓜都吃了,孙悟空利用猪八戒随手扔的西瓜皮,使他连摔四跤,吃尽了苦头,告诉了我们猪八戒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行为,同时又非常的搞笑。幼儿通过在律动中逐步学习创编吃西瓜的动作,不仅感知到了律动的韵律特点,也使猪八戒的形象更加逼真,富有童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

  二、说目标

  由于中班是第一次接触律动教学,所以确定本活动的目标是: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理解律动内容。

  2、初步培养幼儿感知律动的韵律及旋律特点。

  3、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创编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1、 猪八戒、西瓜、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等图片各一张。

  2、电子琴。

  四、说活动重难点

  能够感知律动的韵律特点并创编动作。

  五、说教法

  孩子的思维特点主要是直观形象性,再加上活泼好动,好模仿,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提问、示范、演示等方法。

  六、说学法

  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受到活动的快乐,通过观察、模仿、表演的形式进行学习。

  七、说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直接导入课题。

  例如,小朋友喜欢吃西瓜,猪八戒也喜欢吃西瓜,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音乐律动《猪八戒吃西瓜》。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观察图片,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吃西瓜的过程。

  例: 教师引导幼儿,现在我们拿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怎样才能吃到呢?

  2、教师小结吃西瓜的过程,依次出示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的图片。

  3、幼儿重复练习吃西瓜的过程,帮助记忆。

  4、老师示范讲解各个动作,重点是切西瓜和吃西瓜。

  例、切西瓜,(1)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跟着做。

  (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较难的地方师幼可以多练几遍。)

  (2)加入律动的讲解。

  (在活动中加入相应的节拍,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3)共同练习,重点也是难点。

  A、节拍练习 B音符练习 C全音符练习 D听音乐练习

  (较难的地方可以多练几遍,集体练,分组练,单个练)

  5、吃西瓜的讲解,练习同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的律动是《猪八戒吃西瓜》,并且还练习了切西瓜和吃西瓜的动作,学得非常的开心和快乐,下节音乐课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扔瓜皮和摸肚子的动作。

  八、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学会的动作展示给他人看,并且自己尝试创编其他的动作。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大学者苏格拉底是西方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他总是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他的这种谈话教学形式被后人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精神助产术)。这篇课文中,苏格拉底创设的麦地课堂是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成为经典,富有生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最大的麦穗三个层次的理解,即:整个麦田中客观存在着一株最大的麦穗→摘在手中,后来扔掉的一株最大的麦穗→明白抓住眼前的机遇的道理,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课文所写的摘麦穗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以小见大,思想性很强,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

  三、教学目标:

  联系本班实际,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进行感悟,重点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我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感悟,多种形式的读,合作学习等形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敢读、会悟、想说,表达得充分,积极性很高,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展示一幅金灿灿的麦田图片,满眼是饱满的麦穗,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丰收的麦田,引入课文。

  第二、精读感悟,赏析文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给予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让所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或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通过学生的解读和朗读,引导学生来到大师的面前,看看他的表情,听听他的呼吸声,触摸他的心脏,倾听他的心声,回归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从苏格拉底的一言一行中感悟到他的善教,展示苏格拉底的大家风范。

  第三、联系实际总结课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进行感悟,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的意思。老师在学生表白心声中送名言,激励学生用名言鞭策自己,并积累名言,提高自己的底蕴。

说课稿 篇7

  说教学理念和目标

  1、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转变为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是课程内容的变化,而且也是教与学方法的变化。传统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强调的是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本节课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进行的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是手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我灵活机动地运用自主学习、讨论式、协作学习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求知、去探索,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整堂课的教学中。

  2、 依据新教学理念、学科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以下学习目标:

  技能目标

  掌握制作贺卡的具体步骤。

  充分使用艺术字工具提供的各种功能,写出色彩丰富、格式多样的艺术字,使贺卡更加精美。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进行页面设置、综合处理文字、图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展目标

  能够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结合本节内容,设计制作出美观新颖、表现力丰富的贺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把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的乐趣。

  信息技术重视实践操作,因而本节课学习重难点是:

  1、掌握制作贺卡的基本步骤。

  2、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

  说教学内容和过程

  精美的贺卡用1课时进行教学。我的教学设想是:设置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CAI课件演示一组精美的贺卡,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有一种感性上的认识,激发了兴趣,便跃跃欲试,想亲手制作一张贺卡,自然引出新课内容。

  第二环节:探求新知,掌握技能。这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先采用讨论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出制作贺卡的步骤,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这个步骤,师生共同制作一张贺卡。在进行这一活动时,使学生产生对知识与技巧的需求,即“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一活动中,教师少而精的讲解,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并按自己的思路提取所学知识,连接思维断点,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让学生在看清、听清、想清的基础上再去操作,这样更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第三环节:运用知识,拓展练习。实践是综合开发智能的重要环节。我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 学生在掌握贺卡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后,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出多姿多彩的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环节:评价作品,总结延伸。小组互评作品,并推荐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小结和评论,相互交流,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业。另外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系统化,掌握其内在联系,这也是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将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说教法、学法

  教法

  教学中应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采取以下方法:

  1、任务驱动法: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设计开放的任务,使学生的作品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演示法:把制作的贺卡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也给学生制作作品提供了模板,让学生明白作品需达到的要求。

  3、讨论法: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以形成正确的观点、方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

  4、直观教学法:利用NEWCLASS教学系统、计算机等工具,演示制作过程,请几个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边演示边讲解。

  5、成果展示法:将部分学生作品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后续学习的热情。

  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采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自己总结归纳出制作贺卡的步骤。同时在明确任务后,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制作精美的作品。

  2、协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说教学评价

  1、明确评价目的:既导向鉴定,更激励改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对教学活动加以调控,激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发展。制作贺卡时,通过对学生操作过程和最终作品的观察,让学生自评、互评,就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出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在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劳动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要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

  2、把握评价标准:轻统一评价,重个性评价。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应该得到肯定和赞赏。比如在贺卡的制作中,处理贺卡背景时,就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而制作的作品也各不相同。这时教师的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生制订相应的标准,而不是用一个标准。

  3、充实评价主体:变被动评价为主动评价。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教师要敢于接受来自学生的评价,使自己成为评价的客体,营造出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去评价他人,在评价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鼓励学生既要接受外部评价,又要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认识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4、优化评价方法:轻量化鉴定,重定性分析。在评价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对学生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方面进行评价。

  以上是我对《精美的贺卡》一课的教学认识,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精选】说课稿集合7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集合6篇

2.【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

3.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

4.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5.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6.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7.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

8.精选说课稿初中范文集合5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