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19 23:22: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锦集9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理念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考试成绩看得很重,我们的教育还有着浓重的应试教育痕迹,学生的许多基本技能缺失,不会人际交往,更谈不上技巧,本课的理念就是: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有话好好说》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第五课与父母平等沟通的第三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两框跨越代购、克服逆反心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是一种水到渠成,也是对第四课的内容的承接,在我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爱戴,与父母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同时,学好这个框题对学好第六课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理解老师和尊敬老师,也有借鉴和帮助作用。

  2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体会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并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话好好说的理由”,懂得“有话好好说的要求”,掌握“有话好好说的策略”。努力做到有话好好说,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初二新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生活实际,确定本课的重难点,重点:认识到与父母有话好好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难点: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技巧和策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中,我侧重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观察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现象、材料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简单的归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并落实到生活实践。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

  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这样有利加强学生的主动感知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通过播放《家有儿女》相关片段,吸引学生,导入话题

  活动之一“望闻问切”,通过个案“家庭风波”等活动创设情境,认识矛盾冲突具有普遍性。

  探究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的代沟

  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

  子女独立意识的增强

  子女的逆反心理

  缺少沟通和交流

  有话不能好好说

  危害 :

  不利于解决问题、化解冲突;

  很难获得父母的帮助;

  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不利于构建和谐家庭;

  ……

  活动之二“对症下药”,以“爱的冲突”为例开展情景再现、我来调解、故事续编等活动 ,探析有话好好说的要求:

  调控情绪,冷静处理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敞开心扉,主动交流

  认真聆听,采纳合理建议

  谅解过失,不必斤斤计较

  ……

  注意点:

  少用命令式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

  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释,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

  说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过书信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

  要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语气表达。

  结尾,“心灵收获 ”,归纳概括,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让学生从小事做起,积极践行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小鹿的减法》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做人的道理”为主题设置安排的。每篇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小鹿的减法》这是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的道理。文章情节动人、语言浅显通俗,符合学生阅读的水平。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随文识字,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默读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并且要在教学中让学生逐步形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在学习第一篇《古诗两首》时已有了初步的培养和训练,本课的教学更是继续训练、形成方法的关键。针对以上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随文认识10个生字、指导书写2个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说明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再加上随文识字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本课的知识目标设置为识字写字。

  2、能力目标:培养朗读能力及默读能力,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能力目标的设置也是体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朗读是理解文章、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素养重要的一部分。而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只要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驻足语文课堂,最美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在对课文的朗读了。当学生深入文本角色,启用丰富的想象,调动全身的感官,声情并茂地将一段段静止的文字读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时,文本之意与读者之情和谐共振,语文课堂最大的亮点便得以凸显。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要把“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其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我们常说的“文道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要求以及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的难点设定为:理解“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说教学流程

  对本课的教学我共设计了四个大环节

  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通过“生字搭桥”的游戏复习本课生字,以此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是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第二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小鹿造桥的句子,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细考的好习惯,当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来想象小鹿第一天造桥都做了些什么?通过学生得想象,小鹿造桥的辛苦得到了具体的诠释,学生对小鹿造桥的辛苦了得到了较深刻的了解和体会。这时再用大屏幕出示小鹿说的话,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会就水到渠成了。这也就是《课标》里要求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找到獐子的话,体会獐子对铺路的态度,与小鹿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体会感悟小鹿造桥的坚定,充满自信。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小鹿减法”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充分

  认识两个小动物的形象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在读中体会感悟,理解獐子与小鹿做事态度的不同导之最后结果也不同,进而引领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也就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深化。

  在这一环节教学重点地体现了教师对教学重点的体现,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1、通过“累”字做文章,体现对语言文字训练和朗读指导的重视。

  (1)文中有一句描写小鹿造桥辛苦的句子“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在这里,我们抓住“累”字来做文章。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出“累”的感觉来。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总结朗读方法:要读好“一直”、“浑身”、“汗淋淋”才能读出“累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想象小鹿造桥这一天都做了什么,学生通过转换角色想象将“累”具体化。然后教师再抓住“一直忙”让学生从“时间”将“累”量化。通过这层层深入的品读,学生了解了朗读的方法,对小鹿的“累”有了具体深切的感受,此时再读这句话学生的读就“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了。

  (2)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说话练习。

  小鹿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榴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有了深切的感受,就能恰当地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而后,教师提示除了“累得”,还能怎样说呢?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行说话练习。这样紧扣教材又层次分明的练习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2、通过情景引读的方式来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师描述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的情景,学生朗读小鹿不辞辛劳、一日不停地造桥的情景。师生们在如情入境、将“减法”在深情朗读中得以生动的诠释了。这样的设计更好地体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比起老师反复地讲解要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本环节的教学活动设计本着《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设计以朗读和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其中依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穿插的随文识字和语言文字训练使得本课的教学更显“文味”。

  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说想对獐子或小鹿说点什么?说说鼓励我们坚持不懈的名言警句。学生在进行这样的联想延伸之后,我联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小鹿”或“獐子”夸一夸或劝一劝。这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这不仅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培养,更是书本上的知识和认识转化到成生活实际的指导。这正体现了《课标》中要求的: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而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学生通过上一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实践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对学习哲学的相关知识也有初步的方式方法。但由于哲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为难心理,需要教师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进行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真理的含义和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事例分析,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错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真理的特征。

  【难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王安石改诗的故事,提问学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不难回答出:不同的时期,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会不一样。然后我会顺势提问:那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获得这种正确的认识呢?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这样的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真理的含义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关于宇宙的中心的争议,提问学生:结合材料,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说一说认为什么样的认识才能被称为真理?

  我会结合学生回答讲解真理的含义。

  通过这样的一个例子,能够化抽象为具象,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真理的含义。

  2.真理是客观的

  接着我会提问:如何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和解释真理的客观性。

  通过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虽然有所不同,导致对事情的看法也会不一致,但真理只有一个,有利于学生明确真理的客观性特点。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我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7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论,思考: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同时也是具体的。

  接着,我会在多媒体展示毛泽东同志关于犯错误的一句话,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和课本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通过分析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能加深对真理具体性和条件性这两个特点的理解。而且通过材料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逐步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阅读教材P48关于航天技术发展的过程,同桌交流:当我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学生回答之后,我会引导得出认识具有反复性这一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在挫折中继续实践和探索。

  然后我会播放视频《人类与大自然》的视频片段,并小组讨论:过去人们认为要“征服自然”,如今提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说明了什么?

  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进一步引导得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通过展示案例以及利用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认识的三个特点,并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谈谈当你的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能够巩固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能拉近哲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节课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内容讲授完毕,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其它事例,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下节课我们来探讨。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小鸟和牵牛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文本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在开学的时候,我已经引导学生进行了自学,大部分孩子对故事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当我得知自己要上这篇课文时,心中是担心而害怕的。但后来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经过仔细斟酌,还是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重组教材,挖掘和创造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通过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3、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体验,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教学设计及教学感悟。

  1、着眼课文空白处,培养学生想象力。

  这是本堂课我最感到自豪的一点,因为能够独立的处理教材是一个教师水平的体现,任教四年来,虽然在一直在不停地学习,但直至近来才真正理会"教材不过是模本","教材要为我所用"的含义,尝试着对教材通过不同形式的挖掘和处理,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反复地研读,发现文本本身有七个自然段,将近*五百多个字,对学生来说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如果不进行取舍显然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我肯定无法进行任何有效地语言训练。考虑到与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如进行大胆地取舍,选择几个重点段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训练。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选用了符合我教学目标的第一、二、五、六,四个自然段着重展开教学。同时为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还在反复地比较中,确定了几处比较有效的课文空白点,促进学生的想象,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如: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小鸟会与好朋友做哪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鸟没有生病之前,与伙伴们幸福愉快的生活,为下文能更好地体验小鸟的孤独和伙伴之间深切的友谊做好了铺垫。在第二段的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畅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想法,由此迁移到小鸟的感受,为指导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而最成功的一处想象,是我挖去了文本的两个自然段,特意创设的。首先我从文本引发:"小鸟那么痛苦,如果你是它其中的一位好朋友,会想出哪些好办法来安慰它?"让学生将自己作为故事的一个人物展开想象,在学生尽情畅谈的基础上,来学习文本中的"牵牛花"一节,在体会牵牛花的坚持不懈和甘为朋友付出一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孩子将想象和仿写相结合,这是本堂课最出彩的亮点。

  2、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牵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牵牛花精神的体会总是不够到位,于是,我就利用自己的范读,让学生在我的读中去感受,这一招果真很效果,学生思维马上就跟上来了,可是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牵牛花的这种坚持不懈",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词句、学着牵牛花做动作、让学生想象"牵牛花就象你现在一样头也酸了,背也痛了,她当时会想些什么呢?"的方法,让孩子多维的感知牵牛花的精神,这样他们的朗读才会有真情实感,他们模仿写作的东西才会更有血有肉。

  四、说遗憾

  一堂课下来,总会留下各种遗憾,我的课也不利外:

  1、课时安排比较紧张,许多孩子的习作没写完就下课了,放到后一节课,从连贯的情感上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破坏吧!

  2、在引导学生做动作的过程来看,虽然意图是让孩子感受牵牛花的艰辛,但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爆发出来的笑声,成了本堂课最不和谐的音符。

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节选部分《荒岛余生》。《荒岛余生》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一、说教材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荒岛余生》,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心理路程,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一些小说,但在课堂上接触小说并不多。特别是本篇课文以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从心理角度来说,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还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充分阅读文本来把握人物。

  三、根据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身处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培养从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备课、上课、批改、练习等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无论老师怎样教,如何精心设计教案,利用教学技巧。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老师,而是为了学生。说到底,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如果学生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那么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无价值的。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学生学到了什么为教学的基本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小说也为作者本人赢得了近500个头衔,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落难荒岛的鲁滨孙是怎样生活下去的。

  设计这样的导入既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鲁滨孙漂流记》的影响很巨大,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设本课良好的教学情境。

  (二)文学常识积累

  简介作者

  1、由学生七嘴八舌进行介绍

  2、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如何收集资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疏解疑难字词,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这一教学环节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也为下面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四)整体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筛选信息)

  ①流落荒岛时,鲁滨孙面对什么样问题?他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他找到了哪些活下来的理由?

  ②鲁滨孙决定在荒岛上生活下来,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两个问题的设计围绕“生存、物质、精神”三个方面展开。培养学生从文本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充分阅读文本,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流下深刻印象。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下一教学过程做铺垫。

  (五)深入探究

  ① 由于工具缺乏,鲁滨孙是怎样艰苦工作的?

  ② 课文为什么要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

  ③ 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④ 鲁滨孙是怎样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像鲁滨孙这样的人呢?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教师点拨。

  本环节的四个问题环环相扣,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生活积累的不同,给层次不同的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体现新课标中阅读的主体性和独特的体验,同时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筛选、表达、组织能力。以点带面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上课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其中第4个小题的设计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初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主人公的精神,把握人物形象。

  (六)体验反思

  从鲁滨孙这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本环节的设计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教师小结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自己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顽强地与命运搏斗的人就是真心英雄,只有经历风雨的生命才是最美丽的。

  以歌曲的形式和教师的小结相结合,结束本课的教学,形式活泼,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共鸣的作用。

  (八)作业布置

  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500字左右。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终点站,可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六、说板书

  荒岛余生

  笛福

  开始伤心绝望、怨天尤人

  珍惜生命

  生存问题

  调整之后积极乐观 热爱生活

  计算日期

  勇于创造

  物质问题建造围墙

  寻找食物意志坚强

  搬运东西

  务实肯干

  精神问题记日记

  阅读《圣经》

  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结构力求合理,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五、教学思路设定

  根据“主导与主体”这间的“服务关系”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思路设定为以下四个活动,老师只起“导”的作用,以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发独立见解,培养学生从小在阅读实践中适时进行读的能力,说的能力,听的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一块。小猴子头饰、玉米、桃子、西瓜的教具。

  2、朗读磁带、幻灯片、音乐带。

  七、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活动是“激发情趣,导入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具体活动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借助幻灯片,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今天已经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第二个活动是:“师生协作,自主学习。”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运用学生已学的方法,根据学习课文的体会,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发表能力。具体活动过程中:

  首先齐读课文题目,教师范读,学生找出有几个段,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图画。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出示小黑板)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什么?小理怎样?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②个问题。然后再祟幻灯牌,请各组代表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回答第②个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学生认真自由读)由学生归纳出课文二、三、四段在写法以上与第一段一样。

  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师小组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小猴子小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又扔掉桃子,看见小兔又扔掉西瓜,就这样,最后一无所获。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问:这只小猴子下山后,又回去了吗?结果怎样?引入学习最后一段,让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没办法的一个词?(“只好”)学生找对了,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第三个活动是“创设情境,表演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你们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

  (由二人次扮演小猴子下山,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及活泼、欢快的音乐配音带,提示学生要注意“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第四个活动是“展开联想,延伸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述见解的能力。具体活动过程是:老师问: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会想些什么?

  学生在发言中说出给小猴子下山时想办法,说明做事要专心专意,不要再犯第一次下山的错误。教师肯定指出:学生的发言说明大家很聪明,会思考、有现代意识。让生再想想:这次小猴子下山,它将到一些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布置思考以上问题,下节课再共同解决。

  本课时的板书,完成后是这样的形式(展示出来)从板书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全过程。几个动作词语,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分析。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行文简洁流畅,纲举目张,条理清楚。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我的设计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4、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5、合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结合教材内容(我要上的是本课第二课时),设计理念及学生懂得搜集信息但对生活关注不够,对海洋了解也不多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

  文中的作用。

  3、通过学习和交流,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拥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5、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教具:

  多媒体

  二、说学情。

  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搜集信息但对生活关注不够,对海洋了解也不多,因此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学习。

  三、说教法。

  采用“读读——交流——感悟”教法。高年级要注重感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达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境界。

  四、说学法。

  采用“读读——自主交流——应用资源——领悟”学法。高年级学生应与教材对话过程中自主交流,应用身边生活资源,去领悟课文,这样学生会更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捕捉信息,从而提高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三课(齐读课题)。现在回想一下,人类与海洋有哪些密切的关系呢?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裹着一件水蓝色的纱衣,那是广袤无垠的海洋在奔腾不息。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但今天是什么原因让跨入21世纪的人类不再“望洋兴叹”?(出示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你们明白了什么?这段起到什么作用?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环节注重激起学生兴趣,认识过渡段,认识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二)、在读中、在交流中领悟课文。

  1、默读第5至8自然段,你从中获取哪些信息?思考: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

  2、 交流:

  (1)出示“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指名读。你们脑海出现什么画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便把目光转向哪呢?

  出示“如今,一座座……大显神威。”指名读,交流。

  (2)出示“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齐读,你们想到什么?如何解决呢?你从哪里了解到的?

  出示“科学家们早……来自海洋。”指名读。你们了解海洋中哪些动物含有高蛋白,说一说?

  (3)我们人类还将如何开发和利用海洋呢?你从哪里了解到的?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3、现在,谁来说说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的?

  同学们请看资料库: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美丽富饶,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1)海水含8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60余种可在海水中提取。

  (2)海洋是天然蛋白质仓库,拥有海洋生物20多万种。据估计,世界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要比陆人全部耕地所提供的食物多1000倍。

  (3)矿产的储存库:广阔的海洋沉积盆地储油1500多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70%以上,天然气140亿立方米。海洋底还富集了大量锰结核、磷矿石和重金属软泥等矿藏。

  (4)盐类的故乡:一立方千米海水中含3000万吨盐。

  (5)能量的源泉:海洋的波浪、潮汐蕴藏着巨大的动力能,加上海水热能和盐度差能等能量,约70亿千瓦以上。

  (6)水资源的宝库:海水本身就是人类一笔巨大财富,它集中了地球97%的水,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淡化,用于农业灌溉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广袤的海洋还为人类提供了辽阔的生存空间。

  我们海南四周环海,物产丰富,将来需要大家去探索和开发,好好加油哦!(唤起学生探索海洋的心灵,去热爱海洋,热爱大自然。)

  4、是啊,曾经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蓝色希望的呢?这张照片展现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于油船泄漏、油井发生井喷,大量石油随波逐流,生灵遭涂炭,海鸟的尸体不时被抛向海滩。这是赤潮爆发是的海水。随着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鱼、虾、蟹等大量死亡,数万公里的海洋成为死海。除此之外,人类的乱捕乱杀,在全球近乎100的水域内捕鱼,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种的消失。

  5、同学们,心情沉重吗?想说些什么呢?

  6、是啊,正如我们书上所说,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生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生读“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7、

  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这一环节采用“读读——交流——感悟”教法和采用“读读——自主交流——应用资源——领悟”学法,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利用课件展示有关海洋的图片和资料,又通过交流,同时利用最近汽油缺少和报纸报道在南海发现储量最大的天然气这些信息,学生不仅领悟课文,而且更关注生活,在生活学习语文。)

  (三)、拓展延伸,自主创新。

  学完了这篇课文,在头脑中产生了保护海洋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的宣传口号,号召全社会、全世界人们保护海洋。

  (学完课文,学生强烈感受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的迫在眉睫。抓住这个关键时刻,请学生为保护海洋设计宣传口号,对海洋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用独特的体验写出了丰满的口号,振奋人心!)

  (四)、作业。

  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这一环节有力地激发学生想象,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遨游。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更热爱大自然。)

  六、说板书设计。

  学生能从板书中清晰地了解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明白海洋的21世纪的希望,更激发内心的情感。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说课稿 篇8

  一、说 教 材

  《正负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教材通过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感受正、负数及0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较好基础。

  二、说学情

  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零上、零下温度的区别、读写方法,并形象而生动地感受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本节课学习《正负数》较为轻松有趣,但应用正负数解决、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性。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及零的意义,并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乐于主人的品德

  (3)在课堂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收获与助人的快乐。

  四、说教 学 重 难 点

  理解正负数和零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我介绍朋友的情景引入了对上节课《温度》知识的回顾,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上节课温度学习,引导学生复习了负数应用的背景,再引入正数的概念和零的意义,并及时通过提问让学 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正负数和零的关系

  2、教学课本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图片和存折这一实物,结合上节课学习经验,使学生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体会零的意义,明白除了可以表示温度还可以在很多情况下使用,理解正负数应用的广泛性

  3、故事情境教学和游戏“请你跟我反着做

  《猴子掰玉米 》学生是很了解的而游戏也是学生很爱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正负数和零的再认识,让学生再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用数学思维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4、情景引入正负数的应用

  把这一环节放在“打来电话需要帮忙“情境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正负数可以表示收支情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5巩固练习的设计

  通过淘气的考验引入激发学生的竞争和挑战动力,情绪饱满的完成这一环节中正负数的应用的巩固练习,更加深入的认识正负数的认识

  6、引导总结,交流收获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从而对本课所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给这节课命题”,再次点题结束本科

  七、说板书设计

  正负数

  正数

  负数

  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重力势能》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本节重点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这个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从能量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疑惑。这样做也可以为后面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高中阶段要定量地学习重力势能并体验其建立过程。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重力势能的改变,这对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高一学生认知能力不是很强,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所以在理解上理性概念的建立过程仍然要通过具体形象图片、视频画面来支持,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引用事实来说明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什么是重力势能,能用公式表示重力势能,知道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2)能用重力势能的公式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类比推导,形成严谨的物理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难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标矢性。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实验法以及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的是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三个情景:

  1.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2.水力发电站的图片。

  3.20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让学生从这情境中感受到重力势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蕴含的巨大能量,是学生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心理,同时引出本节新课——重力势能。【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功与能的关系。

【说课稿锦集9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锦集九篇

2.说课稿锦集8篇

3.说课稿锦集10篇

4.说课稿锦集五篇

5.关于说课稿锦集5篇

6.【精华】说课稿锦集六篇

7.【热门】说课稿锦集10篇

8.【精选】说课稿锦集8篇

上一篇:地理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