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22 11:42: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的好习惯》,我从活动目标要求、设计理念、活动内容、教学活动形式、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本课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2、行为与习惯:

  在老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参与自我检测、讨论交流、制定计划、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品德和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习制定计划,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共同体验活动的成果。

  二、本课设计理念:

  《我的好习惯》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内容标准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理念,它旨在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从儿童真实的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用讨论、现场调查、游戏活动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围绕什么是好习惯、怎样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等层面逐层进行分析,设计中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力争用儿童的生活来教育儿童,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活动内容:

  小学儿童的思维,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儿童抽象思维水平低,由此而带来的是儿童道德认识水平低,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或肤浅和表面化。因此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习惯教育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记住多少规则,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具体生动的手段,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帮他们形成基本的处世做人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本课围绕“我的好习惯”这一主题,我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自我检测、对错碰碰车、小树小树快快长、学习拍手歌,通过讨论交流、教学游戏、现场调查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活动形式:

  “自我检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对自己已有的好习惯进行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同时与他人进行比较,知道有更多的好习惯还要培养。“对错碰碰车”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初步了解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区别。“小树小树快快长”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习拍手歌”,儿歌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道德规范的内化。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对学生已养成的习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多媒体课件。

  3、树叶贴纸,写有数字的圆片贴纸。

  (二)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生问好。

  师:咱们班同学每天上课都要向老师问好吗?

  生齐:是的。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这样做表示我们对老师的尊重。

  师:是呀!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尊重,这真是一个好习惯。你们是怎样养成这个好习惯的呢?

  生:……

  本环节设计时教师通过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真实而细微的常规活动,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活动主题,体现了本课程生活性这一基本特征,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活动一:自我检测

  教师取出本课插图,编上号,指导学生了解插图内容。

  师:你们在生活中一定已经养成了的好习惯一定很多,(出示书上插图)你们看,这里有哪些好习惯?

  生说出图上好习惯的名称。

  师:自己看看,想想,如果你有第一个好习惯就在衣服上帖上一号圆片,依次类推,帖上了圆片不仅自己能看见,别人也看见了,所以一定要诚实。

  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检测。

  教师请出部分学生说说自己贴的情况,进行当场演示,比如:请贴上“自己的事自己做”圆片的学生表演叠衣服;请贴上“不挑食”圆片的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怎样做到不挑食的,等等。同时请其他学生对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评价多样化。其中谈到“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过去课堂上的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自己对他人(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恰恰忽略了自我评价。本环节的设置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自我评价的舞台,在自我检测中,对自己已有的好习惯进行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同时与他人进行比较,知道有更多的好习惯还要培养。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尊重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因此他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3、活动二:对错碰碰车

  师:我来这儿上课前,有一个叫盼盼的孩子想让我们大家帮他解决一个难题:看看这些图上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还要告诉他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每一小组选一幅图派一个代表重点说说,同组同学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意见进行电脑操作,答对了就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反之则播出刺耳声。)

  生:……

  生:(针对图上为了不迟到而奔跑的学生发言):我们认为这个小朋友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拼命奔跑是会摔倒的。

  师:不跑怎么行,要迟到了呀!

  生:要是真迟到了,跟老师说说,老师会原谅你的,因为迟到比被车子撞倒要好。

  师:如果我既不想迟到,也不想出意外,该怎么办?

  生:早上早点起来,养成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就行了。

  师:你们觉得他的办法怎么样?(好)奖励你一个好办法奖。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同时提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我们眼前的儿童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但是由于受自身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会有偏差。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是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的身上已经形成了许多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要让自己健康、快乐的生活就要抛弃这些坏习惯。

  4、活动三:小树小树快快长

  师:除了刚才说到的好习惯,你一定还有许多好习惯,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来不及说的好习惯写在小树叶上。

  (学生在纸做的绿叶上写其他方面的好习惯,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画上光秃秃的树干的图。)

  师:谁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

  生:我的好习惯是认真检查作业。

  师:大家说这是不是好习惯?为什么?

  生:认真检查作业是好习惯,因为这样做作业就不容易出错,还可以得到老师的小星星。

  师:老师也同意你的看法,我们把这片树叶贴到大树上。

  生:……

  (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多,大树越长越茂盛。)

  师:这是一个成长树,它的树叶上是许许多多的好习惯,好习惯越多,大树就会越茂盛。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棵小树苗,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自己的小树上就会长出一片绿叶,你们想让自己的小树长满绿叶吗?

  生齐:想。

  师:……

  习惯的养成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不经意的过程,教师让学生用贴树叶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好习惯,一方面,是让学生为自己养成的这个好习惯而自豪,愉悦自我;另一方面,用树叶这样一个具体化的健康形象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孩子在今后生活中自觉的养成好习惯的意识。

  5、活动四:学习儿歌

  师:老师上完课就要和小朋友再见了,最后我把这首《文明拍手歌》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记住咱们今天上的这节课,按照儿歌里的要求去做,让自己的小树快快长大。(课件出示儿歌内容。)

  儿歌的内容来自儿童真实的生活,展现的是文明生活、健康生活的基本规范要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记住规范,并在游戏活动中内化规范要求,进一步将好习惯延续到现实生活中去。

  六、课后反思:

  1、对活动目标落实还应深刻些。活动目标在行为与习惯中提到“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较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好习惯,对品德层面的要求强调不够。

  2、对学生的课堂应答反映应当迅速。在课堂中受课堂教学任务的束缚,对学生的回答往往不能做到深入剖析,忽视了有价值的个体智慧的展示。

  板书设计:

  我的好习惯

  天天坚持

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七课—《二方连续纹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二方连续纹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是在学习了《单独纹样》的基础上所设置的图案课程,学好这一内容能为今后学习《重复构成》与《印制花布图案》等课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方连续纹样”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花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都使用了二方连续纹样来进行装饰。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二方连续纹样及构成形式。 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能设计二方连续纹样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高的审美情趣,并能用学到的知识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多种骨式

  本课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情境激励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做法如下:

  1、 情境激励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有一些是比较枯燥的概念知识,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甚至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我以竞赛游戏导入,把本课的知识点设计成“特点关”、“判断关”、“骨式关”与“应用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为竞赛形式,并把这一情境贯穿于整堂课,把课堂变成赛场。通过创设这种竞赛情境,把枯燥无味的说教变成了紧张刺激的游戏,学生在玩乐中整体感知了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完成了学习过程,同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 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配合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受,在各教学环节中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到动脑的活动中来。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三、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叶圣陶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

  1、 引导合作探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四种基本骨式,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运用课件出示了多幅不同骨式的二方连续纹样,让学生进行讨论

  1)、这四幅二方连续纹样分别是以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如果用箭头来表现的话,你觉得应该怎样表示呢?

  等学生讨论结束以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来汇报。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学生是自己经过 “观察—思考—讨论”这样的过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对这一知识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样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 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方式:

  在本课的评价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想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提建议最后由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把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欣赏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范图: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欣赏图片,使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探索发现,讨论研究规律

  (三)、尝试练习、探求制作方法

  布置作业:每人用学到的二方连续纹样的知识来装饰艺术节舞台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的习作《难忘的……》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次习作可写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内容主要是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仅就写人来说,可写的就太多了,老师、同学、来校的客人等,只要是印象深都可以写。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顺序。

  2、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3、营造赏识氛围,激发评改兴趣。

  4、学习互改方法,提高赏文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①引导学生详细并有条理地述说和记叙难忘的人、事或一节课。 ②学习互改方法,提高赏文能力。

  难点:从人与事的叙述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习作叙述的是生活中平常而又难忘的事,所以最好从学生本身的生活事说起,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开阔思维,勾起有关记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将用以下方法切入教学。

  (一)情境导入法。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以图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刘翔、北京申奥成功。上课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事了,以轻松有趣的导入引领孩子们进入生活情境,走进话题。

  (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指导课时我根据学生们的意愿给他们分好组,在同组内交流相同的话题,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习作内容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 在指导课与批改课中采取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等交流过程,力求让每个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叙说。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达成目标、双向互动、提高效益,在指导课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三)指导选用材料;

  (四)指导写好材料。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这个环节是基点。上课之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巧妙地抓住生活中平常而又难忘的事导入,课件出示奥运冠军获奖的情境,北京申奥成功,及学生上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环节轻松而有趣,老师随机板书“难忘的……”,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对难忘的人、事的回忆之中。

  第二环节:明确习作要求 这个环节其实是指导学生审题的能力,老师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自己审题,找出习作的内容与习作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审题的能力,不用太吃力学生就能概括出来。

  第三环节:指导选择材料 这是指导课最重要的环节,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学生讲述从简单到复杂。 我开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你打算写哪方面的内容?接着问:什么人令你难忘?什么事令你难忘?哪节课是你最难忘的?再问令自己难忘的原因。这样的问题设计,从易到难,能够激起学生的回忆与乐于叙说,符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原则。

  2、多向互动,选择材料。 在讲述的过程中有学生个人的发言,有小组的交流、有师生交流、有同学的评议与补充,同学们的评议与补充又分在志同道合组内评议,在全班评议,人人参与了活动力求说得更具体,评得更忠恳。

  3、学会评议。 这个过程有学生的发听,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认真鉴赏、学会评价,这是能力的培养。

  4、创设身临其境的叙说环境。 课前让学生准备相片,写人的可准备文章主人的相片,写事的如旅游的可带上自己到景点中照的相片等。在课堂中学生拿着相片,一边看一边说更能激起叙说的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对难忘情节的回忆,从而说具体。

  第四环节:指导写好材料 文章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重难点,也可以说是小结想学生把文章写好,还得在方法上做些指导,这样,学生写起作文就有凭借,不会觉得难下笔。 在评改课中为了营造赏识氛围,激发评改兴趣,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总评;

  (二)指导评改;

  (三)例评;

  (四)自评;

  (五)互评;

  (六)赏读;

  (七)写评语;

  (八)小结。

  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升华。 第一、二个环节是修改好文章的基础,学生经过努力写出了文章,肯定想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老师首先就给予了评价,讲出优缺点,更能激发学生想修改的欲望,指导评改是修改的基础,所有的`修改都是以评改要求作为依据。 第三环节例评,让一个学生上台来评讲一份作文,教师从旁指导,台下的同学就知道作文是怎样改的了。这是为下面的自评与互评打下了基础。 第四环节自评,经过例评,学生学会了修改的方法,可以自主修改了,这个过程学生要找出自己作文写得好的地方,与自己的“得意之改”。这能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鉴赏能力。

  在例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认识到作文的不足,鉴赏作文的好坏,这样多向的互动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把文章写具体。 第六个环节是赏读,生经过自己努力和同伴的帮助修改好自己文章那种喜悦是难以形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自己的作品赏读一翻,品味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个过程是不能少的。 第七环节是学生经过赏读,认识到自己作文的得意之处与不足,经过自己的认识给自己打评语,就更容易继续修改,培养了学生自己鉴赏的能力。 第八个环节是小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下课后我们还可以根据修改提示再修改、修改。

  四、板书设计:

  难忘的…… (一个人 一件事 一堂课)

  写具体、语句通顺、有条理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的重点,把写作内容、要求体现出来,简单明了,通过板书学生能把握写作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中午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变色的房子》,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活动准备、教学法运用及教学流程、活动延伸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变色的房子》这个故事内容有趣、情节简单、语言优美。故事中有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小猪、小鸟、小羊、小狗等动物形象,讲述了小猪想给自己的新房子涂上漂亮的颜色争取朋友们意见的过程,在这其中,还隐含着一条影响故事情节的主线:即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孩子在感受、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体验着四季变化带来的美好景色。大班的孩子,善于思考,乐于表达,对这个趣味浓浓的故事应该有着积极的兴趣。我将通过与孩子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来阅读、分享、分析这个故事。

  二、说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从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出发,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以下三条: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四季变化给房子带来的颜色变化。四季变化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决定作用,因此这条目标将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2.学说句式:“X色的房子,绿油油,绿色真好看。”及形容词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语言活动的学习最终是要服务和运用于幼儿的生活,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此项目标我把它定位在本次活动的重点。

  3.乐于参与讲述活动,感受四季变化带来的美景。

  三、说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活动性和教育性,寓教于乐,我做了以下准备:

  首先经验准备:了解一年有哪四个季节,为本次活动打下基础。

  其次物质准备:

  1.字卡——“春、夏、秋、冬”。

  2.与故事内容相匹配的图片:房子、动物头像、绿叶、小黄花、果子、大拇指等,这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能更好的观察和理解故事。

  3.小动物头饰及场景,这是配合孩子进入到动物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所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内容和目标,在活动中,我将主要以观察发现法、交流谈话法、游戏表演法三个方法为主。

  在活动的开始和认识“春、夏、秋、冬”四季中,采用的是观察发现法。

  在理解、分析故事内容时所采用的是师幼互动式的交流谈话法。

  游戏表演法则是要幼儿戴上头饰扮角色,演情节,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

  此外还应用了练习法、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五、说活动流程:

  整个活动共分为四个主要流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三)完整讲述、巩固认知;(四)表演故事、拓展经验。下面,我具体说说四大流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首先,我先出示没有颜色的新房子图片:小猪盖了一座新房子,它想给房子涂上漂亮的颜色,你觉得它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这个问题,是把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过来,我会鼓励孩子大胆自由猜测,在他们都关注到我出示的房子这个话题时,自然导入下面一个环节。导入环节最多不超过3分钟。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1.欣赏前半段故事,这里可以听录音或者我自己讲述。我的过度语言这样说:小猪实在拿不定主意,于是它请了朋友们帮忙。

  2.听完前半段故事,我会提问:动物朋友为小猪出了哪些主意?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出示对应的图片,……当然,不管幼儿先说到哪里,图片的摆放我都会根据对应的顺序和句式排列,这样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并为幼儿学说句式奠定基础。这里我会通过追问的方式来突破重点,比如当幼儿回答不完整时,我会问:“你能用故事里话来说吗?”理解几个形容词时我会问“绿油油是什么样的?你还看到生活中什么东西也是绿油油的?” “金灿灿是什么样的?什么东西也是金灿灿的”……当第一个句式给孩子正确的示范时,接下来的三句话幼儿就知道套用这样的模式来回答,这样的组织方式就会很容易解决活动的重点。

  3.完整学说句式及形容词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

  这里的导语我这样说:动物朋友们的主意真不错,我们一起把这些主意告诉小猪吧。由于我在图片的摆放顺序上早做思考,也通过刚才的互动追问解决了重点,因此,我想幼儿在学说这一句式时应该不会很困难。同时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及帮助小猪的愉快体验。

  4.欣赏故事后半部分,理解四季变化给房子带来的颜色变化。

  我这样来引导“朋友们给小猪出了这么好的主意,可是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美好的想法呢?请你为它也出出主意。”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提供给孩子互相讨论交流的时间,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猜测的基础上,我讲述故事后半部分,然后提问:“最后,小猪用了什么办法实现了美好的想法呢?”通过听故事,孩子们发现小猪请小鸟帮忙,在房子周围和屋顶播下了种子,这时我出示种子图片,放在刚才图片板书前面,“原来是这些神奇的种子帮助小猪实现了愿望?种子在屋顶是怎么变化的?”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及图片,并有效利用刚才的图片板书,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四季变化带来的房子的颜色变化。我会提问:你发现小猪的房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在春夏秋冬有不同的颜色?幼儿回答后一起总结:真是一座神奇的房子,种子在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变化,所以房子也变着不同的颜色。

  整个第二大环节,我都是通过图片及合理的摆放来突破难点,理解重点的,此环节用时大概15~18分钟。

  (三)完整讲述、巩固认知。

  《纲要》中所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这个环节,我和孩子一起合作来完整讲述故事,我会说“好神奇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重点引导他们讲述小动物的话。为接下来的表演积累经验。同时也是对这个故事完整的认知。用时3~5分钟。

  (四)表演故事、拓展经验

  如果时间允许、幼儿兴致很高,接下来我会安排故事表演的环节。因为游戏与表演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我将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动物的角色,一起来合作表演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表演,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提高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如果时间不够时,我会把表演故事这一环节调整到活动延伸中。

  六、说活动延伸

  一个集体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幼儿学习活动的结束,所以,我将继续把活动中的教学具投放于孩子的自主游戏区域中,鼓励孩子们在自主游戏时继续来表演、讲述这个故事,既满足更多孩子的表演需求,又继续丰富幼儿的表达表现,使每个孩子获得更多的自信、更大的发展、更多的快乐!

  这是我组织本次活动的大概思路,具体的情况,我会根据课堂的现场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

  我的说课完了,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设计说明

  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采用学生“自选内容,分工负责,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内容分解,运用整体感知--局部深入--整体感悟的教学模式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I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II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III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课前准备

  利用微机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查阅资料。

  (1)科苑精英——邓稼先

  (2)“两弹一星”功勋榜

  (3)《吊古战场文》的译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课文

  影像创设情景 多媒体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话语激情导入 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品味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快速浏览 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

  1、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结合每段小标题,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汇报。

  三、合作学习 局部深入

  1、本文是由“板块”拼接而成,教学中采取化整为零,小组自选内容,分工合作的方式。文章的六个板块,分配给六个小组进行自主探究。

  (友情提示,参考学习内容)

  (1)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词语,研讨品析。

  (2)感情朗读重点语句,优秀文段。

  (3)想想文段与主要人物邓稼先的关系(或文段写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适时参与研讨。

  3、全班按段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炼文段重点,指导品读研讨。

  (1)朗诵品析“任人宰割”的句子。(出示地图与图片);

  “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句子;中国发射原子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出示原子弹、氢弹爆炸电影及神舟5号图片)。

  (2)朗读“我不能走”一节中的重要句子。想想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3)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有什么用意?

  (4)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学完全文,你读到了一个 的邓稼先。

  (1)小组讨论总结,上讲台自由板书。

  (2)通过各个小组的汇报,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立体式的邓稼先,邓稼先是凭着什么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呢?(绘心形图写板书——中国心)

  一颗心,一颗红彤彤的中国心,透过这颗心,我们看到了:

  一个鲜为人知的邓稼先,

  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

  一个才智超群、意志坚强的邓稼先,

  一个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

  一个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四、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1、同学们,我们也是炎黄的子孙,我们也拥有一颗澎湃的中国心。现在,让我们一起唱响自己的“中国心”,让我们的灵魂与邓稼先靠得更近,让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更紧。

  (播放MP3《我的中国心》,学生自由跟唱。)

  2、你的心澎湃了吗?(学生答),或许吧,面对茫茫戈壁、面对一堆堆“粗估”参数,邓稼先没有退缩,在邓稼先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一句了不起的名言,请同学们阅读课前查阅的邓稼先资料,找出这句名言,写在本课题目的下边?

  (学生阅读资料并交流)

  3、学生给邓稼先写“墓志铭”。

  (老师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他用他那“大写”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气,在中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从此,让中国“大写”,让中国人“站立”。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结束语】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板书),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振宁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两弹一星 两弹元勋

  中国心

  _________的邓稼先

  _________的邓稼先

  …… ( 师红粉笔绘写)

  (由学习小组总结书写板书)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中班的语言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感受被爱的幸福,并借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对妈妈的爱有那么多。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中班上学期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第一阶段,初步开始学习从理性层面山个认识和接纳自己。根据中班幼儿语言目标:喜欢欣赏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的见解,结合《新纲要》中语言的目标:让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能力等其他方面共同发展。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深深的母子之爱,体验被爱的幸福

  (三)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对妈妈的爱

  难点:通过肢体动作来比较爱的多少

  (四)教学准备

  挂图、背景音乐、图片

  二、说教法

  《 新纲要》提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以启发式的提高引导幼儿,还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三、说学法

  通过多种载体激活幼儿的原因知识、经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听一听、讲一讲、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提高认识、判断力升华情感。

  四、教学过程

  我采用了以启发式的提问回忆原由经验,引出活动主题为主线,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组织活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的开始,我直接以提问式:你爱你们的妈妈吗?你有多爱你们的妈妈?这样的提问引起幼儿的关注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二)观察比较

  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动作。

  (三)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幼儿欣赏故事,首先教师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提问,使幼儿对故事中小兔子对妈妈的爱,妈妈对小兔子的爱有个了解。讨论:小兔张开小手,张到无法再张开说:"我爱你有那么多",妈妈也张开手,张到无法在张开说:"我爱你有那么多"。用故事个个情节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让幼儿观察得出结论。

  (四)拓展知识

  教师以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拓展知识,以树、大海、山、星星、月亮等鼓励幼儿选择图片当中的一幅来表述对妈妈的爱。如:树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海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等.....用语言大胆的表述对妈妈的爱、对朋友的爱、家人的爱,通过这个活动为家庭创设一个表达爱意,增进母子亲情的机会。

【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2.【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3.【推荐】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4.关于说课稿模板汇编四篇

5.【精品】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6.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7.【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