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

时间:2020-11-27 00:31: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范文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1

  说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依据教学目标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说过程:

  大纲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变课堂上教师教为学生自主的学习,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双主体,我的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下面我就从知作者、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拓诗篇这六个环节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教学安排。

  一、知作者

  导入新课后,孩子们回忆学习古诗五步法,然后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来介绍作者,可能谈到王维的诗集、书画、古诗。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点。

  二、读古诗

  指读古诗,主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注意多音字:朝 舍 更 尽。

  三、解诗意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几个注解,使是出使的意思,浥是湿润的意思,更尽就是再饮完的意思,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继而全班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的机会。

  四、悟诗情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呢?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处。那么诗人王维究竟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在悟诗情这个环节我们将解决该问题,这无疑是教学中的难点,我想从如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1、 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

  先请学生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学生自读。

  古诗后进行交流。可以从以下依据得到证实:

  (1)、元二,这个名字叫起来非常亲昵,可以推断他们是好朋友。

  (2)、从“故人”可以看出他们是好朋友,知己。

  (3)、“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酒,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

  (4)、“尽”说明两人喝酒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

  此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这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这是一杯离别的酒,因为喝完这最后一杯,王维和元二从此分别。

  这是一杯伤感的酒,好友分隔两地,岂能不令人伤怀?这是一杯无奈的酒,谁愿意与好朋友分离呢?无奈这是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这是一杯祝福的酒,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这还是一杯……的酒,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一遍一遍,反复地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这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更为强烈。教师可以请学生再读读整首诗,元二和王维看到哪能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1)、雨,似乎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

  (2)、柳,如果没有学生提起,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2、 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当时阳关离渭城路途遥远,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元二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那么安西离渭城到底有多远呢?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明确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课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这距离大概有 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南海北,诗人怎能不留恋呢?这是地域上的距离带来的离别感伤。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由此,教师第三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在整个悟诗情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唱三叹,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完全感受了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

  五、入诗境

  在学生对古诗体会的基础上,教师可配上古曲《阳关三叠》,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六、拓诗篇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可以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

  如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千古名篇。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2

  说教学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时候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平仄式诵读法吟诵诗歌。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渲染法。

  教学准备:包含《阳关三叠》、地图、阳关以西视频的课件。

  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系实际、入诗境。

  1.同学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伴六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有何感想?

  结合学生即将毕业这一现实,触动学生情感,在淡淡的离别愁绪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 解诗题、知作者。

  导入新课后,让孩子说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并介绍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在理解题目意思后再读诗题,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 读诗文、讲平仄。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我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读,对照着注释,边读边悟。在充分自读后指名读,纠正字音,介绍平仄规律。

  在练习平仄规律时,我将采用层进法,从“城”入手,引导学生读出平声的长。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读法,肯定读得不到位,我将这样引导:“看到过万里长城吗?那是怎样的延绵起伏啊!”再辅以手势,发挥手势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读“渭城”。然后练习读“朝雨”,体会仄短的读法。再练习读第一句诗,最后练习用这种方法读整首诗,读出文字本身的节奏和韵味,达到熟读成诵。

  四、创情境、 悟诗情

  再次播放《阳关三叠》教师深情诵读,让学生闭眼聆听。然后问“当你静静地聆听时,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用语言描绘一下。”这一环节,引发学生想象,将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检查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后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先请学生读一读古诗,找出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这酒。 “这是一杯普通的酒吗?”“这是一杯怎样的酒啊?”学生从多个角度回答后,教师深情引读:

  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这是一杯祝福的酒——

  这更是一杯连心的酒啊——

  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一遍一遍,反复地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这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和当时阳关以西的视频,通过语言进行渲染“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再次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

  师:渭城这儿有喝不完的家乡水,听不完的家乡话,安西那儿——

  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所以的牵挂、所有的担忧统统化作——生读“劝君……”

  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在学生与作者情感交融之时,教师介绍一段资料“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逝了,没想到,此次一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再一起吟诵这首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通过集体配乐吟诵整首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五、拓诗篇、 续诗韵。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出示高适的《别董大》,让学生运用学习的平仄式送读法练习朗读。同时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读代讲,以情引读”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那段情、那颗心、那种味儿。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8篇

3.送元二使安西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4.小学四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5.初二语文说课稿《与朱元思书》

6.高二物理说课稿范文

7.《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8.高二英语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