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调查报告>工作调查报告

工作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15 08:54:06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工作调查报告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作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作调查报告15篇

工作调查报告1

  20xx年以来,我市以新颁布的国家、省双拥模范城命名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为依据,以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为目标,把双拥创建工作放到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的大局中定位和审视,高起点谋划工作思路,高标准落实优抚安置政策,高层次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形成了领导有力、制度规范、成效显著、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双拥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委、市政府对创建新一届双拥模范城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深刻理解新颁布的考评办法和标准,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推动全市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再现新成效”。市及各市区、镇街道都成立了双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军共同参与的三级组织领导体系。在市双拥办的基础上成立了创城办,确定了各市区、各单位双拥创建工作协调联系人,开展了专题培训,通过“宣讲办法、座谈讨论、现场答疑”等形式,使大家明确了新一轮双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质量标准等,提高了抓具体工作落实的实际能力。同时,还把涉及双拥创城考评的10个方面70条内容,分解到各市区和市直40个部门,明确了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时限,研究制定了《市双拥创建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细化百分量化考评标准,实行了创建目标任务公示制、考评责任奖惩制、承诺事项限期办结制、突出问题挂牌督办制,有力地促进了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军分区牵头召开了驻军创城工作协调会,向驻军发出了创城倡议书,组织官兵植树1.5万余棵,建成了3处“军民共建海防林”。各市区也进行了层层动员,发动全市军民一心,争创一流,确保了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标准到位、方法措施到位,为双拥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双拥创建工作的给力环境。

  以“军民携手共建蓝色、融合发展同谱双拥新篇”为主题,在全市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共投入219.8万元,在市区主要交通路口设置了68块大型双拥永久性公益宣传牌。拍摄了全面反映我市双拥工作的电视专题片,编创了歌曲《双拥情》,在报纸、电视、电台开辟了专栏、专题,集中报道双拥先进典型事迹,定时播发双拥创城宣传口号,配合省双拥办在全省推广了汇通拥军车队的典型经验,在国家、省以上新闻媒体播出新闻报道等120多条,刊发了市委主要领导的理论文章,在各大公共场所、大型建筑、车站码头、社区设立了双拥标牌、灯箱、橱窗等800多幅,在八一、春节、国防教育日等时机,组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文艺演出等80多场次,6万多人次参加。为增强全民双拥意识、检查创建成果,近2年还结合在全市开展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编写了《双拥工作宣传手册》2万余册,发放到官兵和辖区群众手中,普及双拥优抚安置知识,开展了双拥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目前,在我市从城区到郊区、从地方到军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双拥争先创优新热潮。

  三、坚持促工作、破难题,增强了双拥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把为驻军办实事解难题、促进优抚安置政策落实作为双拥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军地间开展了“亲情双拥、情暖军民”为主题的“双帮双助”活动,即“地方帮基层连队,助训练打赢;部队帮困难家庭,助学习成才”。20xx年以来,全市共投入540万元帮助71个基础设施薄弱的“小散远”部队改善了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给予优惠政策解决了11个师团单位军官住房问题。驻威部队共结对帮扶47个贫困村,协调筹集帮扶资金672万元,兴办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85项,资助764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对部队关注的转退家属安置、优抚安置政策落实等热点问题,直接向有关部门、单位下达工作任务,明确完成任务时限,并安排工作组直接深入部队、镇村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反馈,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市共投入优抚医疗保障经费4641万元,优抚对象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72%,投入484万元,为农村优抚对象新建住房17户68间,修缮改造危房496户1621间,投入6200万元,建成了14300平米集荣军休养、精神康复为一体的全省一流的市级优抚医院。今年计划免费培训600多名退役军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拟大幅度提高城镇义务兵优待标准,参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遗属发放生活补助。

  四、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推动了双拥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工作从基层抓起,任务在基层落实,活动在基层开展,效果在基层体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双拥服务网络,使基层双拥工作内容不断丰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先后投入270多万元,对全市114个城乡社区双拥工作站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投入227万元新建了文登军民共建第一村展馆。对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院夼集团、汇通拥军车队、市民间拥军协会等进行了重点扶持,推广和发展了40多家企业、民间和拥军车队等群众性拥军典型。在今年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军地双方还结合社区、村镇建设,自觉把建设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与共建文明营区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方位地对营区院落进行了环境整治。目前,全市的1436个基层共建对子中三分之二以上被评为文明、卫生、绿化达标单位,成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示范点。

工作调查报告2

  全国民政部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离婚数量呈增长趋势,离婚总数从20xx的287.4万对上升至20xx年的363.7万对,其中在民政局的协议离婚数量引导数据总体走势,法院调判的离婚案件略有上升。xx市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发达,近年来婚姻纠纷在数量上升的同时,也呈现出新时期的地域特点。为进一步加强和谐婚姻引导工作,xx市妇联与xx市中级人民法院、xx市民政局联合开展调研,走访了辖市区部分婚姻登记窗口、基层法院及有关社会组织,对xx地区和谐婚姻引导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一、xx市婚姻纠纷现状

  1.数量呈上升趋势。近三年来,民政局婚姻登记窗口登记离婚总数从20xx年的8680对上升至20xx年的9933,年均增长418件,全市法院一审离婚案件从4060件上升至4482,年均增长140件,市妇联受理的离婚纠纷咨询从844件上升至896件。

  2.主体呈三大特点。一是呈年轻化趋势。近三年,在民政系统登记离婚的主体平均年龄为37.6岁,其中男方平均年龄38.8岁,女方平均年龄36.4岁。25-29周岁的离婚人群呈上升趋势,占离婚总人数比例分别从20xx年的男13.3%,女19.2%上升至20xx年的男14.7%,女20.7%。二是离婚纠纷高发阶段为婚后5年至15年。婚姻从恋爱的热情期进入了家庭生活的平淡期。三是女性提出离婚比例增加。调研中,基层民政局和法院均反映近年来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占比越来越多,妇联接访的离婚纠纷咨询主体基本为女性。

  3.类型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冲动型。多见于80、90后离婚群体,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常因家庭琐事、无端猜忌等原因冲动离婚。二是家长参与型。在年轻群体的离婚纠纷中,父母参与子女婚姻纠纷情况严重,甚至出现父母做主要求子女离婚的现象。三是一方过错型。一方有吸毒、、酗酒、犯罪、家庭暴力、婚外情等问题。四是基础不牢型。主要是闪婚、再婚家庭,一些年轻人和再婚人员,对婚姻不够严肃,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致婚姻基础不牢固。五是技术型。占比较少,多为买房贷款、农村拆迁房分配、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等离婚。

  二、xx市多部门合作路径探索

  婚姻家庭是妇联维权的传统工作领域,但离婚纠纷的处理涉及到综治、民政、司法行政、法院、公安等多个部门,进一步推进婚姻和谐,在保障婚姻自由的前提下,减少危机婚姻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xx地区各个有关部门的重要课题。xx妇联也与有关部门联合,探索多部门合作的和谐婚姻幸福家庭引导机制,20xx年初,xx市妇联和xx市综治委、xx市中级人民法院、xx市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和谐婚姻幸福家庭引导机制的工作意见》,尝试以妇联传统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为基础,推进工作内容的前延后伸,向前延展到结婚登记时的课堂引导,向后伸展到离婚分手时调解劝导,通过部门合作,创建一个前后关联、互相衔接的整体工作链条。

  1.多部门合作宣传,构建家庭和睦的婚姻基石。近年来xx妇联大力实施“智慧女性、和美家庭”项目,与纪委、体育局、环保局、粮食局、总工会等十多个职能部门联合共建,并借助电视台、电台、网络、新媒体等宣传媒介广泛传播,构建和谐家文化“知信行”的良性循环。在大氛围的宣传过程中,开展了“小家大爱、幸福行动——平安家庭心理互助计划”和“幸福女性·和谐家庭”心灵关爱工程等项目,通过“小家深化,大爱延伸”的工作方针,综合采用心理干预、行政干预、司法干预等手段,为危机婚姻和家庭开展情绪优化管理和社区家庭互助,通过家庭和睦,牢固婚姻基础。

  2.多部门合作引导,建立和谐婚姻引导机制。开展婚前引导。针对高校学生群体,与学校联合开展树立健康婚恋观的各类引导活动。针对办理结婚的准夫妇,与民政部门联合开展婚姻缔结时的宣传引导,适时举办“最美新娘”公益课堂。开展婚内引导。联动民政、公安、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和社会组织联合调处婚姻家庭类矛盾。与公安联合开展家庭暴力告诫制度、与法院联合的人身保护令制度、诉调对接制度,与民政、司法局联合的登记离婚前调解制度。通过项目创投,引入社会组织开展“暖情——困境婚姻援助”、“建设和美家庭——xx反家暴援助行动”、“爱,点亮您的生活”“温馨烛光照我家”等婚姻家庭类项目,为危机婚姻家庭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开展离婚后引导。以离婚后单亲母亲为目标人群,开展单亲贫困家庭援助行动、单亲妈妈关爱活动、单亲贫困母亲增能计划,对典型家庭(自愿原则)进行集中跟踪互助,组织志愿者进行定期家访,为单亲妈妈和孩子提供心理疏导、人生指导、亲子教育、婚姻指导、情感慰藉、免费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3.多部门合作共建,提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近年来,xx妇联加强与多部门合作共建,不断完善婚姻纠纷调处平台和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目前,整合了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妇联法律援助站、妇联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功能于一体,在全省最早成立具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市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并组建了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婚姻家庭指导师等专业人士组成7支志愿者队伍,采用窗口式、谈心式和联动式服务方式,接受各类婚姻咨询,接受当事人申请和法院委托的调解案件,为产生婚姻纠纷的家庭提供普法、咨询服务,防止矛盾激化、引导合理诉求。同时通过加强纵横联系,增强处理离婚纠纷的有关工作人员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联合xx公安局举办社会性别主流化与警察执法专题讲座,组织各级妇联维权干部参加全市性别平等主流化专题讲座,将性别平等意识注入离婚纠纷处理的各个处理环节。

工作调查报告3

  一、基本情况

  省市是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市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从年3月开始,年8月底结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坚持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主线,对上回答问题、对下解决问题,着力在深入上下功夫、在实效上求突破,学习实践活动涵盖了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并发动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经过深化学习、分析检查、解决问题、完善制度、测评总结五个阶段,基本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主要做法

  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做好准备

  为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试点工作开始前,市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抓好“三个摸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着力摸清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新期待,摸清学习实践活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摸清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思想状况。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反映,收集意见建议510多条;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展群众性献计献策活动等形式,征求到意见建议6.2万多条。二是精心制定方案。市委先后5次召开常委会议,对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主要抓手反复研究,力求使试点工作方案既充分体现中央要求,又紧扣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实际。三是深入动员部署。全市动员大会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一直开到村、企和社区党支部,全市300多万名干部群众收听收看,扩大了活动的知晓面和群众的参与度。

  深入学习培训搞好理论武装

  市把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是精心组织“三个五”活动。①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采用电视直播方式举办了五场专题辅导报告;②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开展了五场专题讨论;③以基层支部为单位开展了五场论坛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大规模培训干部。以市、县两级党校为平台,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主题,对县、乡、村三级6920名干部,分期分批进行了短期轮训。三是普及科学发展理论。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100问》、《我身边的科学发展》两个通俗读本,向基层发放50多万册;在市电视台举办了科学发展百家论坛,38位专家学者、市直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家登坛宣讲。一些单位还通过排演系列文艺节目、编写“口袋书”、组织知识竞赛和演讲 比赛等形式,宣传普及科学发展知识。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打开科学发展“总阀门”

  学习实践活动中,市把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打开“总阀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先导工程,引导党员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思想观念上做到“六破六立”。一是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顾资源环境代价的思想,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观念;二是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思想,树立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观念;三是破除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开放创新、敢为人先的观念;四是破除狭隘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的大局观念;五是破除“管”字当头、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树立服务至上、效率至上的观念;六是破除追求个人政绩、忽视群众利益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观念。通过“六破六立”,进一步打开了“总阀门”,想科学发展、抓科学发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深入查找聚焦问题为科学发展把脉定向市把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检验试点工作的重要标准,动员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共同推进。一是上下结合,把问题找准。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了“三对照、三查找”,组织广大党员进行了“三查三看”,并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交流查找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明确努力方向,营造出了“人人查找问题、人人分析问题、人人解决问题”的浓厚氛围。通过对照检查,引导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把自身存在的问题搞清楚。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设立网上互动平台、面对面与群众交流等多种形式,全市县以上领导班子共征求群众意见18.4万条,自己查找和从群众意见建议中梳理出的问题共9306个。二是深入聚焦,把原因析透。对查摆出的问题,在系统梳理归类、深挖问题根源、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各级领导班子普遍召开了一次较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形成了一个较高水平的分析报告,召开了一次集思广益的党委(党组)扩大会议,开展了一次充分反映民情民意的民主测评。各级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普遍得到了群众认可。

  深入发动群众促进党员干部群众同学习、同实践

  学习实践活动中,市注意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自己动手写一篇调研报告,下基层做一场学习报告,牵头破解一个难题,牵头制定一项政策措施,指导一个单位或系统的科学发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抓好一个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并且成为示范点。按此要求,市县两级领导干部撰写调研报告1300余篇,作辅导报告多场,带头破解各类难题158个。以科学发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平台,把全市人民的力量汇聚成科学发展的时代洪流。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创建科学发展示XX县(市)区、示范乡村(社区)、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机关、示范家庭活动,从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了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实践。面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在我身边”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从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次性用品等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变成自觉实践。

  深入开展评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

  市探索创新测评方法,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达到以测评促活动开展的目的。市委专门发出了《致全市人民群众参加评议活动的一封公开信》,设定了评议标准并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布,建立了各界代表组成的评议代表库,确保测评方法让群众掌握,测评标准让群众明白,测评过程让群众参与。为增强测评的公信力,还委托北京零点公司,在20个县(市)区随机抽取3800个样本,采取入户访问与座谈印证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了对活动整体情况的社会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要求各单位针对测评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认真进行“回头看”,拾遗补缺,整改补课。同时,将测评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对市管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取得的成效

  凝聚了科学发展的强烈共识。全市党员干部普遍认识到,科学发展之路是文明之路、幸福之路、复兴之路,作为资源型城市,只有加快走科学发展之路,才有美好前景,才有老百姓幸福可言。在活动中,各地方、各部门都凝炼了各自的科学发展新理念,“环境是最大的资源,生态是永久的财富”、“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进”、“节约才可持续”、“城乡等值化、加快现代化”、“群众脸上的笑容是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等理念深入人心。

  完善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和规划。通过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大讨论,集中全市干部群众的智慧,确定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即:一个主题,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一个总战略,开放创新、富民强市;一个总目标,把新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一个总布局,抓好思想解放、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曹妃甸为重点的沿海“四点一带”开发、城市四大功能区建设等八项战略重点。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市、县、乡、村以及机关、企业都编制了科学发展规划,使发展有了科学的引领和遵循。

  破解了一批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通过认真查找和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了节能减排、城市建设改造及环境综合治理、绿化、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等五项攻坚行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已关闭和重点治理各类企业1926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3%和8%;新植树26.5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3个百分点;旧城改造和生态新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面貌明显改观;2450个村饮水安全工程、151万平方米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工程等20件实事正在扎实推进。

  探索了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通过对科学发展经验的集成创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细化为一个一个科学发展的具体模式。全市确定了涉及循环经济、新兴能源开发、城乡等值化发展等领域的60个科学发展新模式,涵盖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社会化、农村现代化、社会管理和政府管理创新四个领域。新农居建设“六个一”(一顶、一墙、一能、一炕、一沼卫、一灶)模式,正在全市农村广泛推行,使村庄面貌和农民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同时,初步摸索出了集约发展、生态发展、创新发展等十条科学发展路径,并全面展开实践。

  创新了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查找制度缺陷,根据科学发展实践的需要,出台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政策》等7项政策措施,发布了《市科学发展指标体系》,设立了科学发展创新奖。围绕强化科学发展的

  法律保障,市人大通过了一项立法《市科学发展促进条例》,使科学发展逐步走向法制轨道。

  增强了领导科学发展的新本领。紧紧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

  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了党的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设置考核内容和标准,实行了千分制考核;出台了《深化干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探索施行“三推一讲”、“一讲两推”干部选任新机制。各级干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力、决策力、创新力、执行力明显增强。在组织开展的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大接访”活动中,累计接待群众来访8340批、22381人次,其中市党政班子成员接待380批1790人次,使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工作调查报告4

  国家统计局继20xx年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20xx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占41.4%。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13.4%。

  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城区27426人,占26.9%;城市郊区5084人,占5%;镇12320人,占12.1%;乡村57158人,占56%。

  二、群众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感受

  问题一: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

  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9%,比20xx年的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占35.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占41.6%,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占12.4%,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人,占3.5%,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问题二: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

  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7.7%,比20xx年调查结果降低2.8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占25.5%,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故”的有21900人,占21.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占4.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占19.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占1.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三:夜间,您在所居住地区是否敢单独外出行走?

  回答“敢走”的有724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71.1%,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不敢走”的有29518人,占28.9%,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问题四: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外出不在家,您是否担心家里财物被盗?

  回答“不担心”的有40253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9.5%,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回答“担心”的有61735人,占60.5%,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

  问题五:您最担心在哪一个地方受到不法侵害?

  回答“繁华街区”的有600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9%,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0.3个百分点;回答“商场或集贸市场”的有16597人,占16.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的有21840人,占21.4%,同比持平;回答“住宅周围”的有17844人,占17.5%,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回答“野外公路”的有18679人,占18.3%,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回答“娱乐场所”的有5972人,占5.8%,同比持平;回答“没有可担心的地方”的有14243人,占1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813人,占0.8%,同比基本持平。

  问题六:当您受到不法侵害时,您认为别人会不会提供某种帮助?

  回答“会”的有26157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5.7%,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可能会”的有68253人,占66.9%,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回答“不会”的有7578人,占7.4%,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

  三、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

  问题七: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区、县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

  回答“很好”的有89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8.8%,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1.1个百分点;回答“较好”的有35177人,占34.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回答“一般”的有50013人,占49%,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回答“较差”的有6292人,占6.2%,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回答“很差”的有1536人,占1.5%,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问题八: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区、县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前两年相比怎么样?

  回答“有明显好转”的有10425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10.2%,比20xx年调查结果降低1.2个百分点;回答“有好转”的有47465人,占46.5%,同比降低2.3个百分点;回答“和以前一样”的有37479人,占36.8%,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回答“比以前差”的有5246人,占5.1%,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回答“比以前差很多”的有1373人,占1.4%,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九:您对明后两年的社会治安状况乐观吗?

  回答“很乐观”的有9777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9.6%,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比较乐观”的有37714人,占3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一般”的有40379人,占39.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回答“不太乐观”的有12214人,占12%,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回答“很不乐观”的有1904人,占1.8%,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十:您如何评价目前正在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在当地取得的成效?

  回答“成效很大”的有949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9.3%;回答“成效较大”的有42261人,占41.4%;回答“成效不大”的有28882人,占28.3%;回答“没有成效”的有4052人,占4%;回答“不了解”的有17299人,占17%。

工作调查报告5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在县人大常委会__副主任带领下,调研组于4月1—14日,就我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分别到县委政法委、县平安办、卫计局、公安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马市卫生院等单位部门进行调研,听取了关于我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情况汇报,并以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调查认为,自我县“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根据县平安办《创建平安始兴十大工程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之基层平安创建项目实施方案》,县卫计局认真按照国家卫生部关于创建平安医院的九点要求,以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狠抓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行业作风建设和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治安保卫力量为切入点,以质量、安全、服务、收费为重点,以和谐医患关系和着力解决看病就医难问题为主要目的,深入开展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切实解决了我县医疗机构执业环境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把创建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指导、监督、检查、评价、整改等工作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保障医院正常执业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将“平安医院”理念深植每个人心中,加强医护人员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服务流程合理、便捷,医疗收费合理、透明,并持续改进。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断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加强与综治、公安、信访、工商等单位和部门的联系,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交流情况,及时反映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为创建“平安医院”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确保“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院管理,重点是医疗质量管理和应急管理。要在人才的准入、招聘、培养方面出台政策、增加编制、制定规划,努力解决人才紧缺、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加大队伍建设的力度,根据各医院具体岗位的实际,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培训和进修工作;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各医疗机构的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县级医院和中心卫生院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才的培养和乡镇卫生院全科人员的培养工作,着力提高我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

  (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硬件设施的配备,增设甲级医院床位,确保医院能在患病高峰期容纳突增病患,提供正常治疗;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医疗设备,给乡镇急病患者提供及时可靠的治疗条件。

工作调查报告6

  一、我校少先队工作现状:

  自开学以来,我校少先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认真贯彻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与实俱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狠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作为我校少先队的工作目标。

  (一)有健全的组织与制度。

  1、我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一贯非常重视,有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现共有中队12个,少先队员400余名,中队辅导员12名。学期初,学校的工作计划能够对少先队的工作加以统筹规划,指名方向,大队和中队也制定好工作计划,如期开展工作。

  2、学期伊始,我校要求所有的队员要佩戴好红领巾,队里的干部要戴好辅助员的标志,做到职责分明;重视学生的礼仪规范,礼仪小分队做出了特色;成立“礼仪小分队”,队里的干部每天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巡查校园内不文明现象,并作好记录,每天课间操及时公布检查记录,促使全体少先队员遵章守纪,效果十分明显。另一组分队是负责检查全校学生的仪表佩戴情况,及时反馈在每个班的记录纸上。

  3、坚持每周一的集中主题升旗仪式。根据各班队员遵规守纪、清洁卫生完成和保持情况、队员的标志佩戴等常规,各年级分别评出三星班级、二星班级、一星班级。集中升旗时,中段,高段的学生轮流每周派代表负责进行国旗下讲话,每周一个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4、大队干部演讲上岗。开学时,组织有志为学校、为大队部作贡献的少先队员进行竞争性的演讲,通过几名辅导员对队员的演讲评价的结果,选任大队部的成员。通过这样选出来的大队干部,个个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

  (二)以活动来全面提高少先队员素质。

  育人是少先队工作的基础目标,少先队活动围绕提高少年儿童的基本素质来开展,这是工作的前提,本学期,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活动:

  1、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2、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开设了一些画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体育吉尼斯活动等,活跃了校园的和谐文化,提高了队员的艺术品味。

  二、少先队工作存在问题以及分析

  1、少先队工作缺乏科学评估激励机制。现今,少先队工作没有一个严格的量化考核制度,无法全面、科学评价学校少先队工作,少先队的评估奖励机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激励机制的缺失造成少工干部、辅导员对少先队工作的热情难以长久,最后发展到只应付上面布置的工作,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活动内容形式落后,与少先队员需求不符。辅导员只是把“雏鹰争章”看作是少先队组织的一种活动,忽视了它对体验活动的检测、评价、激励作用。

  2、少先队辅导员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法保障开展少先队工作要求的时间,从事少先队的精力受限。以至少先队工作根本不能纳入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日程。

  3、少数中队辅导员思想上认识不足,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轨,要求学校更多地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但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仍没引起更大地重视,他们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少先队工作往往是喊得响、做的少。

  4、活动场地不足,无法开展大型活动。学校课室不足,造成队室被占有,连独立的队室都没有。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生命线,活动开展的多少是衡量少先队工作活跃与否的标尺,因为没有活动阵地,能够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十分有限。

  三、对策以及建议

  1、建立有效的少先队工作机制。少先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作,是保证少先队工作开展的前提。要制定专门的少先队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少先队工作机制,实现少先队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专业化。要制定专门工作意见,对基层少先队工作形成统一的工作部署,进行专业的工作指导,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有关单位的年度工作考核范围。

  2、建立稳定的少先队工作者队伍,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少先队工作的基础,要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人才聚集的优势,建立一支既懂得少先队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具有丰富法律、心理学知识和开拓精神的专业辅导员队伍。要进一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少先队活动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辅导员工作纳入考核,使辅导员力有所值,要把辅导员的政治、经济待遇落到实处,切实调动和保护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全体教师参与少先队工作的积极性。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增强辅导员业务技能,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3、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文化底蕴,以学校名人苑为阵地,以名人文化建设为契机,结合各个名人中队深入开展学校名人文化建设,让我们的少先队组织真正传承蕺小的精髓。

  4、丰富校园文化。开放学校图书室、鼓励学生订阅报刊、儿童读物;相互借阅,资源共享。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灿烂文化,促进学生科学、历史、人文意识的培养。如:开展我爱我的祖国征文、“快乐互助和谐融入”、“感恩亲人感恩社会”主题班会等。

工作调查报告7

尊敬的孙市长、尊敬的xx市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根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办法的总体要求》和国家旅游局统一制定的抽样调查工作方案,抽样调查小组从10月25日至27日,按照工作程序和规则开始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员培训、现场抽样、面对面调查、调查表审核、汇总、整理等过程,到10月27日完成了抽样调查的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和调查基本结果汇报如下:

  一、调查小组的组成

  按照验收工作安排,xx市创优省检抽样调查小组由×××旅游局验收组、xx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人员共同组成。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是通过对xx市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广场、景区(点)、星级饭店等游客聚集的场所进行现场抽样,向国内游客和海外游客发放游客意见调查表,请他们协助填写后回收的办法取得海内外游客对xx市的旅游环境、市民文化与好客程度、交通、餐饮、购物、文化娱乐、旅行服务、景点秩序与卫生状况等九个项目的意见及还有海内外游客对xx市的直观综合评价,调查结果将作为xx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初审验收依据之一,并为xx市旅游行业规范化管理等提供参考。

  三、调查对象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有关旅游的最新定义,本次调查对象是来xx市参观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和参加商务会议、体育文化交流等的国内游客和海外游客。其中,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但不包括在本市从事经营活动和谋取报酬的民工,也不包括在本地停留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和本市居民。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定点随机抽样的方法,由调查员向海内外游客发放调查表,请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填写后立即回收,调查表由国家旅游局统一印制,共有十项内容。前九项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评分等级。第十项为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以五分很好,以下分别为:好、一般、差、很差。

  五、调查基本情况

  按照抽样调查的方案,本次调查分别在距xx市车程在一小时内的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中心广场、竹湖园、大祥生态园、鑫岛游乐城、二滩展览中心、二滩大坝以及两家星级饭店等十一个地点进行。共发放调查表×××份,本次回收合格调查表×××份,在样本选择过程中,我们注意抽选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中同国别、不同省份的游客,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在这次调查的×××份合格调查表中,海外游客有×××份,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等七个国家,国内游客×××份,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东、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陕西、云南、贵州、×××、福建、河南、海南、×××和×××的其它地、市(州)等全国二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游客的分布情况不看,具有一定的体表性。

  六、基本结论

  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出:

  (一)根据海内外游客对xx城市的`综合印象评分,以满分为五分,经加全平均,xx市的总得分为××分,其中国内游客对xx市的综合印象评分为××分,海外游客对xx市的综合印象评分为××分。

  (二)海内外游客对xx城市的旅游环境、市民文明与好客程度、旅行服务、景点的秩序与卫生的评价是比较好的,满意率分别在86以上,其中国内游客对xx市旅游环境、市民文明与好客程度满意率在86以上,海内外游客对xx市旅游环境、市民文明与好客程度满意率在××2以上,也就是说,海内外游客对xx市治理旅游环境和提高旅行服务质量取得的实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有部分海外游客认为,xx市的文化娱乐、餐饮、交通、购物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改善,评价分别为一般的分别为××2、××3、××3、××4。部分国内游客认为xx市市的购物、文化娱乐和住宿与他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强改善,评价为一般的分别为22、21、20。

  以上调查结果将提交×××旅游局验收组作为xx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省级检查验收依据之一,同时也提交给xx市作为参考。 谢谢大家!

工作调查报告8

  我们的生活环境逐渐变得美好,但还是有很多人和事不爱护环境。因此,学校让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到校外进行环保调查活动,所以我约了朋友到校外进行调查。

  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学校,但是王航因为有事不能来,所以我们三个不得不上路了。走在人民路上,我们发现很多平时可能不会注意,但对环保非常不利的事情。我们走到阎良宾馆,看到那里的烟囱里冒出废气,污染了环境,但是里面的人已经不省人事了。而当我们来到贝尔河的时候,我们看到河里全是垃圾,污染了这条河。沿河的地面也很乱,用来保护行人的护栏被人偷走了。行人经过的时候都很小心,怕不小心掉进河里。

  我们一路走着,也看到一些人站在垃圾桶旁边,却没有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相反,他们把它扔在地上。一个善良的爷爷上前拦住他,被他骂的狗血淋头。还有一个人弯腰在垃圾桶里找东西,留下身边的地上全是垃圾,又脏又乱,很不雅观。我们沿着河边走,来到一片美丽的草坪。我看见几个小女孩在草地上跑着玩,一只小狗跟着她们。不远处,一对青年男女坐在草地上,相亲相爱,完全无视站在护栏旁边的“请爱护草坪”;品牌。有的人在路边的电线杆上贴小广告,雕凿一些内容,不管有没有破坏市容,只想着自己的一点点利益。

  我们继续往前走,我看见有人在路边的书店里抽烟。烟灰被女售货员的阿姨倒在外面的路上。刮风的时候,路过的人都在呛咳,对身体有害。其他人从楼上往下扔垃圾。他们撞了行人也不道歉。他们躲起来偷偷笑。他们根本不谈公德。其他人随地吐痰,甚至小便。这些带有细菌和病毒的脏东西被留在街上,到处传播。街上的小餐馆全是白色垃圾。穿着脏衣服的服务员会给用油腻的手来吃饭的人端来几碗食物。我不知道随着那些饭吃了多少细菌。

  我们一路看着,虽然觉得很累,但是很有收获。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环境是多么重要。记得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后天》,因为当时的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导致酸雨泛滥地球,人类只能在太空中寻找新的家园。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保护好身边的环境,从小事做起,哪怕只是弯腰捡一张纸,我都会去做。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重建家园不是不可能的。

  让我们所有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工作调查报告9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素质较低、年龄较轻、男性较多、分布较广、技能较差”。

  1、从数量上看,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到20xx年底全市共有农业人口58846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6178人,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220171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还有富余农村劳动力45665人。

  2、从性别构成上看,全市有效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6%;有效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4%。

  3、从年龄结构上看,进城务工18岁以下的约占12%,18-30岁之间约占44%,而30-40岁约占35%,40岁以上的仅占9%。进城务工人员中青年占绝大多数。

  4、从文化程度上看,近90%的农村劳动力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一门以上非农技能的人数不到10%。调查结果显示,转移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41.2%;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2%;高中文化程度者占8.6%,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0.08%。

  5、从增收渠道上看,主要以种养和劳务收入为主,部分兼营一些副业。

  6、从就业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转移出去的12万多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不足10%,有近8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其中近75%的人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苦、时间长、报酬低。

  7、从行业分布上看,全市326178个农村劳动力中,有约22万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69.9%,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有4万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13.2%,较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有近6万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占全部劳动力的16.9%,较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

  (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基本特点

  1、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据调查统计,20xx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占56.7%,30―50岁的占37.1%,50岁以上的占6.2%。

  2、劳动力转移有序性逐渐增强。农民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三缘”关系向外转移。据调查,20xx年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转移的人数大幅度增长,增幅在5%以上,而通过中介组织介绍、亲帮亲、邻带邻或其他方式外出的人数下降2.5%。

  3、转移劳动力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劳动力需求迅速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但比重有所下降,转移到东部和中部的比重有所上升。据调查,20xx年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占35.5%,西部地区务工的人员占46.8%,东部地区占3.6%,中部地区占4.2%,其它地区10.1%。

  4、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20xx年,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仍然从事农业的比重为5.1%,比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转移到第二产业的占56.6%,比上年上升了10.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占6.7%,制造业占5.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占1.7%,建筑业占37.6%。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占38.3%,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占6.2%,批发零售贸易业占2.7%,住宿和餐饮业占15.9%,其他服务业占5.6%,其他占8.1%。

  5、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型。在重庆市内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兼业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家庭劳动力较多,在外务工时间就长,劳务收入也较高,反之则短。 123456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

  1、主要成效。我市从20xx年起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经过各成员单位和定点培训学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成效。1)超额完成了重庆市下达的“培训4000人、转移80%”的工作目标。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348人(含非定点培训学校所培训的人数),转移6543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916人,转移5252人,转移率为88.8%,获得上级财政补贴资金135万元。今年前上半年的情况是:到5月底,全市培训结业3027人,指导就业2447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50.45%、50.9%。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15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0%。2)培训学校转变了的办学理念。以前是重培训、轻转移,重数量、轻质量,如今正朝着学员学得好、输得出、稳得住、收入高方向发展。3)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过去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缺乏技术,多以苦力和汗水挣钱,而今通过阳光工程的培训,他们均掌握一技之长,能凭脑力和技能创收,就业面逐步拓宽。4)提高了转移农民工的劳务收入。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大多成为相关行业的技工乃至高工,劳务收入大幅度提高。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其务工收入较不培训者高40-100%以上。

  2、主要作法。20xx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展迅速,并超额完成任务,得益于以下举措。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理顺工作关系。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识到位,并予以高度重视,在年初的农村工作会上,就把“阳光工程”定位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三大“重头戏”之一(在20xx年,市里将“阳光工程”纳入了市里的八大“民心工程”来实施),组建了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成员单位23个。为了减少工作交叉、重复,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又在8月份将“劳务办”和“阳光办”进行合并办公。领导小组全年召开专题会议5次,对研究解决的问题,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都落实

  二是各方统筹协调,完善资源系统。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是上级制定政策,指导落实的依据。为了抓好我市资源系统的建设,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及时组织召开了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劳务办随即对全市60余名资源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各乡镇、有关部门克服了人员不够、设备不足、经费紧张等方面的困难,统筹兼顾,积极协调,用近半年的时间彻底地对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于12月份全面完成了基本数据的微机录入,摸清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家底”,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和转移提供了基本数据,也为全重庆市掌握情况,指导输出提供了最为翔实可靠的数据。

  三是强化过程监督,精心组织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培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设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以适应市场用工的需求;采用独立培训、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方式,以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精心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对合格人员颁发由劳务办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并在学员自愿的前提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合格人员发放鉴定证书。

  经常召集培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增强转移效果进行工作探讨,提高了具体业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强化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培训中的抽查制度。详细填写抽查表,及时指出培训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求培训单位及时整改,以指导培训的开展。指导学校按要求建立台帐,收集学员卡片、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认真审核台帐内容,将不符合财政补贴条件的人员从名单中剔除,对转移率低的培训班次督促学校加强输出工作,对转移率不达标的培训班次不予认定,从而实现了培训过程的监督。及时了解指导各定点培训单位的输出工作,监督他们抓好输出后的追踪调查,并为输出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四是广集用工信息,最大限度输出。各定点培训机构还安排专人负责输出工作,充分利用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输出网络,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以订单为主,多形式多渠道实行批量输出,培训一批就输出一批,由专人将受训学员送往输出地,联系、办理相关的务工手续,签订用工合同,较好地保障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输出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成都、重庆等省市。培训人员80%以上实现了就地或异地转移就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员素质普遍偏低。学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总体较低,培训中普遍反映学习吃力,造成培训质量不高,转移率还相对较低。

  二是宣传不够深入。很多农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培训操作办法知之甚少。虽然通过广播电视、科技赶场、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取得了一些宣传效果,但宣传面、力度还显得不够。

  三是财政资金补助额度较低。农民的收入本身较低,经济基础薄弱,没有足够的钱用于培训或学技术,特别是对培训周期长,费用花费大的工种,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因此低额补助标准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重庆市20xx年的标准略有提高,但我市难于兑现新的标准,因为重庆下达计划为4300人,而南川的“民心”工程目标是6000人,要用4300人的补助金额完成6000人的培训,因此补助标准只能维持到20xx年的水平。

  四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难于开展。一方面农民缺钱不愿参加鉴定,另一方面参加鉴定对农民日后就业作用不大。

  五是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平坝或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强,培训工作的力度较大,相反,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弱,且自我封闭、保守,培训工作也相对滞后,不培训就转移的现象突出。

  培训学校之间培训质量差异大。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培训学校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程序、方式不规范,培训工作随意性大,有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不注重培训质量,有不按教学计划压缩时间的、有不完成“规定动作”的、有档案不完善的,训前训后没差别,农民收效甚微。

  六是档案管理不完善。有的培训学校在档案管理上,事前不立档,事后补档;各种基础数字、资料不齐备;有的甚至没有落实专人管理档案。

  七是缺少工作经费。按照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同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其它区县都配备了三、五万不等的工作经费,到目前为止,我市阳光办还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这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市阳光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和实施。

  八是培训与就业矛盾突出。首先表现在“培非能就”。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往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也有为数不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占的地农民等,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文盲也不少;“结构性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中的留守人员往往年龄比较大、观念比较陈旧、文化层次低下。这些人员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就业难度比较大,即使就了业,被“退单”的也不少。其次是“培非所用”。因为就业岗位数量少和就业条件的限制、用人单位的挑剔或待遇不公等问题,导致培训的知识、受训的对象被“弃荒”的现象很普遍。第三是“用非所培”。部分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人员,经过培训获取合格证书或等级证书后,没有被企业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是被安排在劳力型的岗位上,而原来达成意向的岗位往往被后来的大中专高校生所占据。

  九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劳务品牌。因为培训力量、工种分散,输出地不集中,量不大没有形成集团输出,“售后服务” 、跟踪调查没跟上,受训对象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法制与诚信意识不浓,劳务市场没有名气,因而没有形成诸如“江津富侨保健、大足五金巧匠、巴南石龙技工、黔江港务装卸工”等的重庆地方品牌,没有诸如“蓝田厨师、米脂婆姨”的全国知名品牌,更没有诸如“菲佣、英式管家”的世界品牌。没有品牌,自然就没有品牌的效应、收益和回报。 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中得到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部门联动是保证。据调查,凡是农民培训转移工作抓得好的地方,都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宣传舆论部门、农业、财政、劳动、教育、工会、司法、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有的地方党委、政府第一把手亲自关注,为农民培训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切实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要到位;政策扶持要到位;工作措施要到位。要把农民受益作为实施阳光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强调要把责任落实作为实施好阳光工程的重要保证。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是先导。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造舆论,及时挖掘、宣传劳力转移的新情况、新特点,推广各地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新经验,树立新典型,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在社会上,逐步树立了“劳务能致富”、“劳务光荣”等观念,农民自愿走出家门,参与培训转移。

  阳光办和各培训单位要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招生广告等媒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和农民及时理解实施阳光工程的精神实质,了解阳光工程实施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及时公布阳光办举报电话、培训基地、培训任务分解情况,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农民对阳光工程能够全面透彻地理解,帮助其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机构。在广大涉农工作者中,要积极灌输“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抓农民增收”的理念,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从而促进我市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

  (三)规范管理、透明运作是关键。管理出效益,透明显公正,从项目申报、基地认定、监督实施、经费补贴、检查验收等方面,要有程序化的流程。我们要像抓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一样严格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财政安排的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都用于农民的培训学费,严格做到了项目经费专帐管理、专款专用。

  为规范阳光工程的实施,增强阳光工程运作的透明度,便于监督检查,提高学员培训质量和转移输出能力。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持农村户口本及本人身份证到本阳光办公布的培训单位报名参训,培训单位必须按实际登记造册。各承担项目的培训单位要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

  (四)改进培训、提高质量是基础。改过去的结果审批为过程监督,积极地为改善学员的学习条件,解决工学矛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阳光办提出了“三个强化”:强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按市场需求,并与用人单位密切配合;强化教学内容整合,符合用工要求,增加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内容;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增加实习时间安排,促进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建立定点培训机构的竞争和淘汰机制,每年都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对定点培训学校进行重新认定,将不达标的学校淘汰出局,同时允许有培训能力的学校进入培训环节。

  在办学模式上,通常有固定地点办班与流动办班两种方式。但只要方便学员,办班就没有定式,多数时间是将班办到了乡镇,这样,让学员吃住在家,学习在当地,既极大地方便学员,又降低了学员参训的费用。

  在教学安排上,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做到以操作为重点,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高起点严要求。

  在师资方面,要求培训学校精心策划,组织思想品质好、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善于管理的德能兼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在教学课程上,统一安排学习进城务工指南、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职业道德等公共课目。同时按不同专业、不同订单,确定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主要选用了农业部、重庆市有关部门针对农村富余劳力转移而编写的系列培训教材。 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考试考核上,不走过场,努力做两不误。既让学员过关,又要让学员学到知识。每期学习结束,都组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考试考核,凡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阳光办均颁发了重庆市统一印制的学习结业证书,并推荐到市劳动部门办理岗位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广大学员当时或滞后就业提供了方便。

  在日常管理上,规范操作,强化过程监管,提高培质量。招标后,阳光办及时地与培训基地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培训单位的目标、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 阳光办负责同志定点联系培训单位,要求联系人每月至少到培训基地两次,督促培训单位按期完成任务,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实行不定期抽查、暗访制度,主要是对学员的免费情况、培训质量及转移输出情况等做明查暗访,规范培训要求;实行月份报告制度,培训单位每月25日左右必须向阳光办上报月份进度表,准确填报当月新增学员数,以及培训结业、培训转移进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快速处理。

  (五)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是捷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统筹与协作。如果能够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如部门职能、培训资源、输出网络、资金、项目、供求信息、产业需求、品牌的整合,那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将迎刃而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地理顺部门职能、共享培训资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营造条件。

  1、理顺部门职能。各方密切配合,部门协同作战,是确保“阳光工程”高效运作、顺利推进的联动机制。宣传、舆论部门要强化政策的宣传;农办负责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协调、指导、督查;农业部门精心组织,规范实施,负责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的拟定,牵头搞好培训单位的招投标,认定培训单位,监督检查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开展学员就业情况抽查和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建立项目档案等;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配套、落实,监督检查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参与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对学员就业情况的抽查等;劳动部门积极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搭建平台,提供劳动力的用工信息,规范受训农民职业技能鉴定,降低收费标准,切实让利于民,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劳动环境的整顿规范;教育部门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乡镇及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广大农村青年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工会、司法部门要积极组织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

  2、共享培训资源。这里所指的培训资源,它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凡具有合格的职业培训资质和独立法人资格,有联系安排就业能力的培训机构,包括中等职业培训学校、职中、技校、农广校、乡镇成人学校等均可参与投标。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根据职业培训单位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应岗位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等基本条件、联系安排就业渠道和能力、单位信誉、收费标准等,优胜劣汰,择优确定。

  也可以将一些规模小、设备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机构整体合并,成立专门的培训中心。也可以搞“强、强”联合,提升培训规模和档次。整合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素质培训的组织、培训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确定、培训教材的选定、教员的聘任、资金与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培训-转移-服务体系(信息及资源、输出的“网络”)、声誉、品牌效应等。其它地方在整合培训资源上民率先迈出一步,实践证明,整合培训资源,不但能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培训资产得以盘活,教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政出多门、教材不统一、重复培训、低层次、低效能培训等现象,尤其是把各级财政分散安排给有关部门的培训经费集中管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增强了培训的规范性,提高了培训效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联合实施项目,打捆使用资金,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于与农民工培训相近或相关的项目,可以联合实施,如扶贫培训、企业工人岗前培训、成人再就业教育培训、农综开发、产业化开发、小城镇建设、工业化建议、农业产业化打造等项目。一但找准契机或结合点,实现双赢或多赢就是必然。

  (六)强化监管、狠抓落实是手段。督查是确保农民受益的关键环节,为确保阳光工程规范操作,顺利实施,要切实加大督查工作力度。重点督查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领导重视情况;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的到位情况;项目操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运作情况;补助资金的发放形式;培训质量与学员的转移就业情况。实行八查八看:一查宣传发动,看宣传是否到位;二查组织措施,看措施是否得力;三查培训台帐,看学员培训情况;四查学员到校上课情况,看学员是否就读;五查教学质量,看培训效果;六查订单签订合同,看劳动力转移就业单位是否落实;七查学员转移就业情况,看培训转移率;八查转移劳动力工资待遇,看受训农民是否增收致富。通过定期督查,促进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整体推进。

  四、对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议

  1、合理地下达工作计划。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计划尽量与重庆市一致。如果“上小下大”,上级政策在我市的执行过程中势必要打折扣。

  2、酌情地配套工作经费。尽可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需资金。劳务办作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机构,有4名固定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指导的过程中要发生必须的费用,但是劳务办没有资金来源,同时上级政策也明确规定培训补助资金不能用作劳务办的工作经费,其解决办法只能通过市级财政解决。

  3、进一步分解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4、建立培训输出的激励机制。对培训、输出工作中的先进予以激励,工作落后的予以必要的惩罚。

工作调查报告10

  一、我市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现状据统计

  我市有纺织服装企业3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0家。原创:20xx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52%,纺织服装业已经成为石狮这座纺织服装名城的主导产业。

  为了推进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市政府提出了实施“1225”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即在全市实施一批应用示范企业、两个示范行业、两个示范领域、五个示范乡镇。服装cad(电脑辅助设计)做为信息化的典型得到了大力推广,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cad技术推广应用培训中心,成立了中国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较早地引进了当时较先进的cad技术与设备,大力进行服装cad/cam(电脑辅助制造)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市有100多家企业使用了服装cad/cam,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得到了改造升级,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目前已拥有中国时高、美国格柏、加拿大派特、深圳丝绸之路等多种服装cad和纺织品cad、制鞋cad、平面设计等多种软件,为企业培训输送了不少合格的技术工人。据调查,全市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基础性信息管理系统,用计算机进行文书处理和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已比较普及,在设计、生产、管理、购、销、存及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大大提高。70%以上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野豹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盖奇制衣有限公司、健健集团、大帝集团、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亿祥染整有限公司、爱登堡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实施了cad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工程,提高了产品的设计开发速度和制造加工精度。有的企业,已经建成局域网,有的正在建设之中。有些企业正在大力推行cad技术并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计算机新技术进行集成;着手实施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为核心并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等相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市已有亿祥染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福建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永信电脑绣花机械公司、野豹服装、盖奇制衣有限公司、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被泉州市科技局确定为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

  二、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整体规划滞后。

  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未制订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且未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因而在推动这项工作时,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影响了我市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二是宣传不够有力。

  由于对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宣传不够有力,使企业家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思想认识存在片面性。有的企业家简单地认为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无非就是企业多买几台电脑,或者使用了服装cad,就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其次,存在等待观望心理。不少企业主认为信息化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不一定在较短时间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要看看人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再说。第三,缺乏规范化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是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数据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采集和存取,尽管我市有不少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真正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并不多。第四,担心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有不少企业心存疑虑,担心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尤其是财务管理规范化,其利益将受到损害。滤布由于存在上述问题,致使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进度缓慢。

  三是人才资源匮乏。

  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关键在人才。调研中发现,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使用普遍处于较低的层次,有些服装企业即使购进了cad,也通过一定形式引进、培养了人才,但由于人员不稳定,时进时出,机台闲置,使用率不高;有的企业即使花钱开发或购置安装了管理软件,但没有会使用、会维护、会二次开发的人才,使设备、软件闲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个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工程,一般要投入数十万元,大的要投入二、三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从我市3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的情况看,目前投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多家(主要在染整企业),投入50至60万元的企业有200多家(主要用于购置服装cad),其余企业投入在10万元左右,有些企业甚至尚未投入。上述问题的存在,形成了制约我市纺织服装业改造升级的瓶颈,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我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对实施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压滤机滤布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大力协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市政府应成立制造业(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集成各项资源,统筹规划,确定总体目标,制定确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要营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一是抓信息化建设的宣传。要在《石狮日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企业了解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和内容,以及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能得到什么效益等。二是抓示范企业的带动。我们要对信息化工程建设搞得好的企业进行总结提高,培养一批示范企业。通过示范企业有效采用信息技术,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事例来带动更多的企业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三是抓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按照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与评估办法,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给予着力扶持。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和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一是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既要引进运用型技术人才,更要注意引进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同时要为技术人才创业、置业及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二是抓好人才利用工作。我市每年都有数百名大学毕业生,但目前存在着就业误区,很多人认为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才是工作,不愿意到企业打工,因而形成了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严重浪费人才的局面,对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动员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三是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要充分利用泉州光电信息学院、泉州育青学院和鹏山工专的教育资源,采取厂校联办等积极灵活的办学方式,开设纺织服装染整和信息化管理等专业,鼓励本地的高、初中毕业生报考就读,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四是抓好人员培训工作。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做好纺织服装染整和信息化管理的中短期培训,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熟练工人和适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四)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信息化工程建设主要在企业,我们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促使企业主动投入,形成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主投的良好局面。一是抓好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市政府应参照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同时,制定出台我市的发展优惠措施,尤其是对于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企业应在税收、贷款、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二是抓好资金的引导与投入。对于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较好的纺织服装企业除在科技专项费用中给予适当的支持外,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我们认为,应把每年对纳税大户和对企业其他方面进行奖励的大部分资金转到对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较好的企业的奖励上来,以引导企业更多的投入。三是抓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政府应适当投入,鼓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信息企业联手,共同开发建设基于纺织服装产业基础上的区域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asp),并由政府大力推广,以政府适当补贴的形式,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并充分发挥服装城建设信息平台的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纺织服装业公共信息技术服务网络,为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四是抓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应加强对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机制灵活、人员配备精良、服务水平一流、服务质量上乘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使之成为一个集信息化咨询、监理、测试、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化技术支撑服务机构。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将信息技术项目在科技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同时整合利用社会科技力量和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纺织服装同业公会的作用,推进我市纺织服装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

工作调查报告11

  xx花园自推向市场以来,声名鹊起,迅速建立起有利的市场地位,与其成功地应用价格策略是分不开的。

  第一,房地产的价格与区域概念紧密相连。人们常说的“天河区的楼价”、“滨河东路的楼价”,都是与地域位置紧密相关的。这样的一个价位是从泛泛的粗略感受中得出来的价位,是比较模糊的,弹性幅度在500~1000元之间。例如,江燕路的楼价一般被认为在4000~4500元左右。我们把这种价位称之为“心里价格”。

  第二,从群体来看,由有房地产产品属于特殊高价商品,影响价格的因素非常复杂。消费者往往对轻微的价格调整不是很敏感,不像其他商品,细微的价格调整往往带来销售额的速度增加。在房地产市场,只有在大幅度调整价格的情况下,价格才成为市场购买行为中的敏感因素。

  第三,从购买过程看,决定购买的价格往往是在货比三家后得出的,这个价格是在心里价格的基础上发生的。房地产企业倘若想使一个楼盘的价格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价格低于比较价格是不够的,最好远低于心里价格,才会广泛吸引消费者。

  xx花园就是成功的利用了心里价格与比较价格的关系原理,成功地吸引了消费群体,从而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该花园规模为12万平方米,其规模在工业大道南一带是比较大的,但环境配套设施方面基本是空白,而附近数个大型楼盘正在热卖中,一些楼盘已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一些楼盘已是现楼,配套设施亦较完善。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只是靠营造现场气氛进行销售,则该花园的销售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该花园必须是一个以速度和规模取胜的楼盘,较之于单位利润的极大化,市场规模及占有率更为重要。

  第一期推出,在当时,工业大道南一带楼盘的心理价为在3600~4000元左右,该楼盘针对性地以均价3000元推出,远低于心里价位,吸引了大量炒家和买家排队抢购,楼盘即时全部售出,造成市场轰动。开发商同时提出“六个一流”和“八个当年一定实现”的目标,在买家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期推出时,是第二年6月初。推出的主要是15层的小高层单元,平均价格为3500元,最高价不超过4000元,最低价仅为2500元。此时xx花园的征地规模已经扩大到52万平方米,在珠海区的开发规模首屈一指。绿化环境与配到设施更为引人注目,大面积草坪、假山、喷水池、幼儿园、第一期已交付使用的现楼作样板,并在规划上进行了一般市区楼盘不敢想的尝试,如建起大面积人工湖。所以的这一切都增强了买家的信心和提高了其心理价位,所以虽然第二期楼盘价格有所提升,但依然与买家的心理价格有很大差距,正式发售日前即已售出全部单位的九五成,到正式发售日,256套单位全部售出。

  xx花园以低价发售的做法,令周围楼盘避其锋芒,高挂免战牌,制造出强烈轰动的效应,令其一时成为房地产市场谈论的热点。至此,xx花园的市场价位变得非常牢固、强大。

  第三期楼盘的推出则在9月初,此时xx花园已聚集了很旺的人气,在前俩次轰动效应的心理影响下,形成了一批忠实的买家。此次花园推出的单元为22层高层单元,共推出约1000多套单元。推出后第一周即销售出大约300多套单元,依然十分成功。而楼盘售价回归至正常水平,以均价4000元发售,与周围楼盘的价格相接近。

  回顾以上过程,xx花园在价格战略的运用上是十分成功的,开发商秉承其原先成功开发珠岛花园的经验(珠岛由早期最低20xx元到几年后最高4000多元,与xx花园有相似之处,但xx花园在市场推广及形象包装的手法上,显得更加成熟、更有节奏),不是把价格的“低开高走”作为一种简单的战术,而是作为实现其市场战略的核心,有效应用其他战术,成功地实现了市场目标。

  当然,xx花园的推广手法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如只注意前期针对心理价格建立竞争优势,而忽视了后期定价建立竞争优势,对后期的市场应变力有一定的影响。xx花园的均价在第三期已走到了心理价格的顶点(4000元),不仅再没有心理价格的优势,在比较价格方面也缺少明显优势。因此,鉴于竞争对手已根据xx花园前两期的销售情况调低了售价,xx花园虽然有知名度、一定规模的配套设施作支持,但由于推出的单元数量大,所以即使没有心理价格的优势作支持,也仍然需要比较价格的优势作支持,否则,将会付出销售速度放缓的代价,目前销售上的优势亦难以保持。这些看法准不准确,有待实践证明。但无论如何,xx花园在价格战略上的成功运用都值得房地产开发商学习、借鉴。

  案例分析

  房地产现在正处于上升阶段,所以高价位是随处可见的。xx花园采取低于心理价格战略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形成亮点。价格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房地产产品的重要因素。xx花园在销售中制定的价格既让消费者满意,又符和开发商的利益。这一价格策略可以说是成功的。

  房地产价格是由开发成本、开发费用和利润三大部分构成。开发成本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体,占项目总成本的80%左右,所以说如果开发成本低了房价或许就会下降点,现在建材、拆迁补偿费和人员工资越来越高,自然而然开发成本就会高,房价也会只升不降。,因此,xx花园的价格策略也在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你就要从源头截流。

  xx花园运用低价定价策略提高了自己在房地产市场占有率,让一些无法支付高价的新消费成为实际购买者,获得更多的顾客。房地产价格与自身配套设施完善度、周围环境、产品质量有直接联系,一期时,其设施设备基本空白,而附近又有很多楼盘,xx花园选择低价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些情况下开发商应该选择降价:

  1、产品均好性不强,也没特色。

  2、楼盘的开发量过大。

  3、绝对单价过高,超过当地主流购房价格。

  4、竞争激烈,类似产品过多。在这些情况下低价,是一个好的策略。因为,这样便于快速成交,促进良性循环,而且日后的价格也便于其控制。

  xx花园的价格策略给我的启示是,如果日后做房地产销售,首先,我们要看看自己的项目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强我们定价就可以高,如果劣势大价格就调低,这样虽然利润降价了,但是我们会吸引更多购房者。自身考虑了之后,我们还有考虑我们的项目所处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和房地产市场环境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好的可以价格高,如果在你周围有很多竞争者,那么,适当降价是可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再就是在项目所在的区域里,如果居民生活水平高,高价房也会一售而空的。

  xx花园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做出正确策略,巩固了自己在市场地位,赢得消费者的好评,自己也从中赚取了利润,在是“多赢”策略,如果xx花园还有在以后的销售中继续“多赢”,他就应该改变策略,结合新的问题去想好的策略,毕竟策略是随着销售的不同而改变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看完这个案例我还发现,在房地产销售过程中,使用价格策略是最好的一个办法,打价格战略是稳赢的方法,只要你运用合理从中赚取可观的利润也是一定的。

  xx花园的产品定价中运用了需求导向定价。需求导向定价是指以需求为中心,依据买方对房地产产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强度来定价,而非卖方的成本来定价。需求导向定价中又有理解值定价法和区分需求定价法。xx花园是根据理解值定价法做出策略的。

工作调查报告12

  办税服务厅是基层税务机关对外的窗口,是税务机关展示内在素质的平台,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前沿阵地,处于税收征管工作“风口浪尖”,对于规范税务执法行为,提升国税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办税服务厅的工作,获得了纳税人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但与服务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解决目前税收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摆在基层税务机关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题目。

  一、存在问题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自从征管软件文秘杂烩网上线后,凡是纳税人到国税机关办理的涉税事项,都是在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统一办结,内部流转。这就对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但是,由于部分人员业务素质比较差、计算机水平不高,在日常工作中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时不时出错和办理时间过长;特别是办理涉税事项时没有按规定一次性告知纳税人所需资料,造成纳税人来回跑,给纳税人带来诸多不便,也增加了自身和文秘杂烩网其他部门的工作量,增大了征税成本。

  2、征收、管理脱节相互之间信息传递不畅。由于征、管分离,办税服务厅与管理分局之间协作不够,互相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办税服务厅发现的征管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到管理部门,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不利于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不利于文秘杂烩网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3、纳税服务意识淡薄。部分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服务理解不够深,甚至有的认为纳税服务可有可无,对优化纳税服务缺乏必要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责任心不强,没有大局观念,缺乏使命感,责任感,服务水平不高,态度不好,服务不到位;二是服务认识不清,一谈到服务就觉得态度热情,礼貌待人就行了,没有把优化服务与收好税密切结合起来。

  4、纳税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普及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计算机依托功能没能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纳税服务的程度还比较低,税务干部的信息化观念和数据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影响了纳税服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一是计算机使用水平低,大多数仅限于以电脑代替手工劳动,发挥其数据输入及表证单据的生成功能,而其信息共享、管理监控、决策分析功能却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二是基层税务机关信息采集重复,准确性不高,建设质量、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仍然较低,税收管理行为仍然较多地依赖于手工信息和人工干预;三是硬件设施尚不健全,计算机网络不畅。一些基层单位受办公条件和资金短缺的制约,办税服务厅尚未达到标准,配置较高的微机数量不足,设备陈旧老化,信息传递缓慢,税务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不能很好的为优化服务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5、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压力大。由于办税服务厅的工作大多是重复、机械操作,长期座姿与计算机、数字打交道,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消极等情绪,从而导致效率降低、服务质量不高,甚或与纳税人时有不快等不良行为发生。加之是窗口单位检查多、考核多、要求高,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压力很大。

  二、几点建议

  1、提高税务干部的整体素质。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对税务干部的素质、税收征管的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思想文化教育,增强干部职工文化素养和纳税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办税服务厅人员业务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其税收业务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使其胜任综合办税工作。

  2、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树立积极的、从“心”开始的现代税收服务理念,“视纳税人为顾客”,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积极拓展对纳税人服务的范围和空间,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始终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全过程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纳税服务。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主阵地作用,针对纳税人性质不同,开展个性化、多元化服务,搭建与纳税人沟通平台,为纳税人营造良好的办税环境,拓展服务内容,实行人性化服务,在现有首问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导税制度,设立专职导税员,负责引导服务、现场审核纳税人涉税事项、解答纳税人的政策咨询、辅导帮助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有条件、适宜的地方,可办起“纳税人之家”,设立税收宣传栏、资料箱、触摸屏、电脑等设备,为纳税人提供阅、看、问、查的全方位税收咨询条件。公布办税指南,公开岗位职责,公开工作纪律等。

  3.建立规范和完善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根据税收工作实际和需要出发建立规范、系统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明确各级、各职能部门的纳税服务职责,统一规范纳税服务的部门责任、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业务关系、责任追究、考核监督等内容,()并界定纳税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每一项工作的细化标准,每一项工作的操作规范。

  (1)整合资源,推行“一窗式”服务。一是整合简并窗口,因地制宜,根据工作和业务量,将单设窗口适时的整合为全职能综合窗口,变“多环节”服务为“一窗式”服务;二是整合人力资源,根据办税厅的工作需要和干部的素质、业务水平,进行整合优化,使每位窗口人员由

  原来的单一型过渡到全能型,全面受理各项业务,切实改善办税厅工作效率,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三是归并办税业务。将相同相近的业务归并,简化办税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的服务模式,解决纳税人“多头找、多次跑”的问题。四是规范内部业务流程。

  (2)推行“一窗式”服务,做到内部业务流程设计科学流畅。一是压缩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改进审批办法;二是下放审批权限,取消审批过程中同一机关层层签字的做法,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实现窗口功能合理最大化;三是实行权力与责任挂钩,办理每一项业务时,窗口人员在享有处理权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3)完善相关机制。搞好“一窗式”服务,人员是关键,制度是保证。一是细化分工,在办税厅实行大厅主任领导下的窗口负责制,各窗口工作人员对所发生的业务进行统计、分发、传递、核对和小结;二是优化考核,在绩效上实行科学分类,在利益上实行最佳分配,在业务上进行量化考核。

  4、大力推进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提升纳税服务效果的必然途径。通过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十分便捷地为广大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和税务咨询,提供电话自动查询系统,利用因特网进行有针对性的税法辅导,帮助纳税人及时、完整、准确地掌握税法信息,了解如何履行纳税义务。建立程序服务系统,为纳税人提供多种简便、快捷的纳税申报方式和便利的纳税场所,如电话申报、邮寄申报、电子申报、银行网点申报、自助报税机等。积极推进财税银库横向联网,有效解决纳税人“排长队,跑远路”等现象。加强税务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手机短信服务系统整合,逐步建立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维护方便、信息共享的电子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税务机关的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文件、执法责任、处罚结果向纳税人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保护纳税人的权益,使纳税人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从而增强纳税意识,自觉依法纳税,努力营造一个法治、公平、文明、高效的税收环境.

工作调查报告13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维护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区在xxx年10月份至xxxx年底,对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运行机制综合改革试点,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改革试点范围:区政府办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改革试点内容:全额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药品零差率使用以及配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综合改革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分析:

  改革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从事纯公益性工作,无xx财政补助,一直依靠医疗药品收入来支撑,就是通常所说的“以药养医”、“以医养防”。正因为如此,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无法落实。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就是要落实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中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五项工作均属于纯公益性工作,只有基本医疗一项工作可以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经济效益。根据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规定调低医疗收费标准,控制药品价格,逐步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率销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面临较大困难,只有xx财政加大投入,实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才能确保机构正常运行,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才能真正得到履行。反之,xx财政购买了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需要依靠药品收入来维持,可以直接让利于辖区社区居民,

  降低社区居民的医疗支出,减少公费医疗总支出费用,切断了医务人员与药品供应商的利益链,促进卫生行风的根本好转。同时,医务人员主要精力用于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指导等工作,从而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要达到以上目标,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真正转型,实行对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根据药品让利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情况进行财政补助。

  3改革试点成效:

  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某区区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及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价等相关改革内容的具体实施意见,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xxx年10月份开始,在三所政府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运行,拿出150种药品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截至xx年底,已销售零差率药品100余万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药品零差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由区政府按照药品销售额的30%给予补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的试点工作目前由区财政局协同卫生局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设立了专门账户,重新调整和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收支机构,实行预算管理。按要求岗位设置、人员编制已落实到位。

  4困难与问题

  一是政府投入机制不完善。市、政府逐年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支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了一定补助,有效地缓解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力,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但由于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由医院转型,要进行规范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维护、人员培养等多方面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同时还要解决退休人员的工资、各种保险等费用,政府购买服务专项经费如不能足额及时拨付,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性、预防性服务功能的全面落实,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转较改革前困难。

  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额预算、人事与分配制度的改革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根据各中心被服务人员人口数,来确定每个中心岗位数,技术人员需要量,但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正在大量新建居民小区,被服务

  人口随之大量增长。目前已定编定岗的服务人员,将很快因为服务人员的不足而不能有效地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势必影响服务质量,难以落实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三是基本药品零差率使用仅限于低水平的药品零差价试点,难以达到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药品零差价从xxx年10月份实施以来,三家中心共销售药品100余万元。目前区财政已补差价30万元,但药品的差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多,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药品零差价服务的积极性。

  5建议与对策

  一要强化政府投入。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向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补助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共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二要实行全额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使用效率。由政府核算中心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设立社区卫生服务财政专户,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集中管理。重新调整和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结构,实行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社区卫生服务职工工资和奖金由政府核定,考核发放。

  三要实行人事制度改革,畅通人才流通渠道。积极贯彻落实中编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发200696号)、省编办等部门《关于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和异岗异薪。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和日常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除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

  限有政府任命外,均实行公开招聘。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全科医学管理、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适宜技术、提供适宜服务的社区卫生人才,增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四要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引导群众社区首诊,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同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与多家供药企业竞标方式,确定社区基本医疗用药供应商和销售价格。使前来就诊的居民,购买《某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五要加强宣传发动,营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由政府牵头,联合各相关部门,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综合改革的意义,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营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工作氛围,引导社会各方面支持和配合,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成功,大力推广。

工作调查报告14

  工商职能仍处在转型期,基层工商执法办案工作的执法领域越来越宽,任务越来越重,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工商执法办案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执法办案规范化工作,市工商局认真分析当前基层执法办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部分对策和建议。

  一、基层执法办案工作基本情况。

  两费停收之前,受体制因素影响,基层工商的执法办案工作呈现出群管群办的特点,凡是有执法权限的部门都从事执法办案工作,各单位执法工作缺乏统一协调,导致执法力量相对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针对基层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许多县级工商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比如20xx年以来,市工商局通过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出台了《执法权相对集中意见》,有效解决了基层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市工商局出台《执法权相对集中意见》之后,基层执法办案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依据职能有效分割权限,防止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

  按照执法领域的划分,市工商局现有3个执法科室(直属局)和9个中心工商所,有执法办案人员127人,其中工商所执法人员86人,负责辖区内各类案件的查办工作。该局按照属地监管、相对集中、分工指导原则,通过进一步梳理、整合机构内的行政资源,推进监管执法专业化,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分工明确、职责互补、沟通及时、协调有序的执法体系。该局结合近年来全员办案、专业执法的优点,减少执法层次,科学界定了部门内部的管辖权限与范围。例如传销、商业贿赂、外商投资企业违法、两虚一逃、品牌车超范围经营案件和天然气质量不合格案件由公平交易局独自立案办理;成品油质量不合格案件、商品展销会案件由市场监管局独自立案办理。明确的职能权限分割,防止了多头管理和重复执法情况的发生。

  (二)案件办理灵活分配,防止出现对管辖权界定模糊的案件相互推诿的现象。

  市工商局《执法权相对集中意见》规定:一般类型的案件和工商所以自己名义办理权限内的案件由各辖区工商所立案办理,同时,公平交易局可以到工商所辖区办理涉及不正当竞争法规案件,建筑材料、装饰材料质量不合格案件;市场监管局可以到工商所辖区内办理农资产品质量不合格和经纪人违法案件;消保科可以到工商所辖区办理流通领域食品类质量不合格案件和消费维权案件。另外规定:科(局)办理上述类型案件必须向工商所通报,对同一个监管对象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出现科、局、所重复检查。这样一来,既有原则性的执法领域划分,又不太过拘泥和教条,业务科室、直属局、所上下联动,有效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能,推进了案件管理规范化。

  (三)对特殊案件特殊分配,防止出现行政执法资源浪费现象。

  市工商局《执法权相对集中意见》规定:工商所和相关科室、直属局发现不属于本单位处罚的案件线索要及时相互移交;重大特殊案件局长和分管局长可指定办案单位立案办理;12315投诉、申诉、举报案件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按各个科室、直属局、所的管辖范围进行分流,有效减少了基层执法力量相对不足、执法效能低的情况。

  二、基层执法办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执法办案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目标和任务。当前基层工商部门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不高,执法力量不能有效整合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广泛性、综合性以及很强的政策性,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就必须一专多能,即要熟知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又要熟悉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刑法等综合性法律知识,既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掌握新形势、新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办公设备,监管新的领域。但是受基层执法人员办公设备和知识结构的影响,部分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对询问、取证等执法专业知识掌握不够,这就使得基层的执法水平、办案能力受到限制。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化办公系统对执法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一些计算机基础较差的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工作难度,致使案件查办时间相对较长,效率不够高。

  (二)执法监管意识不强,工作模式存在形式主义。

  由于传统工作职能和业务知识,造成了基层工商所的执法监管意识淡薄,有的甚至还没有将依法行政的观念摆到正确的位置。主要存在案件查处力度不够、行政执法不规范、发现案源难、法律法规不熟悉等情况,不能有效的树立执法威信。

  (三)执法权限不够集中。

  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工商部门还没有达到真正集中办案的要求,尚未形成一支统一的专业化的执法队伍,仍然存在执法不统一、检查不到位和执法权威不凸显等问题。例如:各执法单位自由裁量权力过大,对同一类型案件,作出不同的处理结果,容易导致处罚畸重畸轻的问题。出现了同类案件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近,但处罚结果却不一样的现象,有失公平,影响了工商机关的形象。此外,“小局大所”改革后,虽然有效推动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强化了基层工商所,但同时机关科室工作人员减少,对于一些大要案件,仅靠科室的力量难以有效查处。

  三、加强基层执法办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执法技能的培训,努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办案人才。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以增强执法办案人员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落实意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二是丰富培训形式,要改变只学习书面知识,不重视实践的简单培训模式,采取执法讲座、典型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培训形式,提高执法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是定期对全局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对质量好的案件进行通报表扬,对案件质量较差的案件,要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从而达到规范全局执法办案工作的效果。

  (二)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提高监管意识。

  在公众眼中,每个工商干部的一言一行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代表着整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形象。要坚决遵守各级“禁令”,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议论多的问题作为执法监督的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制约机制,针对本部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重点地进行整顿和检查,特别是要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整肃纪律作风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着力打造一支能使领导放心、群众舒心、上下齐心的工商队伍,树立基层工商所一流工作质量、一流服务水平的良好形象。

  (三)建立奖惩机制,在普法中强化监管。

  要真正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必须建立执法办案人员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办案热情,激发办案潜能,充分挖掘案源,同时要建立完善惩戒机制,才能规范行政执法,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此外,应该在基层行政执法中推行“在执法中普法,在普法中强化监管”的做法,在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基础上,组建成12315执法及工商行政执法综合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提高行政效率,拓宽案件渠道,让大家都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权益,打击违法行为。

  (四)创优质服务,促进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

  工商行政管理本质上充分体现着服务的性质,如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等等。只要把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发挥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放在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于各类市场主体上,就不会把市场主体视作对立面,各种矛盾就能有效化解,达到和谐的境界。基层工商部门必须在明确职能的前提下,从管理型工商向服务型工商转变,在严把市场监管关的同时,把服务提升到一个高度,建立一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服务型管理体制,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以服务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工作职能,维护、发展、实现好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利益。

  (五)推动执法案件集中管理。

  基层工商部门应该通过设立案件管理中心,推行责任管理人员一条龙服务,将立案、初审、核审、执行、归档实行集中管理,实现全局所有行政处罚案件统一标准、全过程监控,从而提高案件核审效能和管理水平,减少工作摩擦和运转时间,还能够降低办案成本,提高办案效能。此外,基层工商部门可以出台诸如市工商局的《执法权相对集中意见》等相应的文件,进一步推动执法案件的集中管理。

工作调查报告15

  工程建设监理是受工程项目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为其提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服务,弥补业主在项目管理中的不足,使工程项目目标得以最优的实现。因此,监理企业作为“公正独立的第三方”,应当“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国家将工程监理制列为工程建设领域“四项基本制度”之一,可见实行工程监理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通过近几年我局开展的跟踪审计结果表明,当前监理市场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和欠规范之处,具体表现在:

  1、业主越位。一些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或对监理程序不熟悉,委托监理往往不是出自委托方的自愿,而是出于政策、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许多业主单位把工程监理的委托关系理解为简单的雇佣关系,认为自己花了钱,监理就必须听命于自己,工程实施过程中,随意下发口头指令要求施工单位执行,至于财权的掌控,更是丝毫不肯放松,工程款支付问题由业主直接和施工单位解决,“三控制”中的资金控制极少交到监理手中,从而使监理机构失去了控制手段,增加了监理工作的难度,对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2、监理缺位。根据最新《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监理企业的注册资金要求是甲级300万元,乙级100万元,最低的丙级只有50万元,门槛较低。这就使得监理行业呈现出一种“低端企业和从业人员较多,而高端人才较少”的奇特现象。许多工地上,往往少数几名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搭班组成项目部,有的监理工程师还只是挂名,实际根本就不在场,现场配备的监理技术力量有限,而且许多监理单位把工作仅仅定位在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上,至于如何控制工程造价,认为那是建设单位的事情,主观上就没有想到替业主把好造价控制关,因此,业主不把控制工程造价列入监理职责范围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3、市场错位。在实践中,国家建设部不但规定了必须实行监理的工程范围,而且还专门下发文件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将国家强制性监理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大力推进监理制度的实施与发展。表面上看,法律赋予监理的权力似乎很大,监理人员似乎在履行着“准执法”的监管职能。但从本质上分析,多数监理业务是原来各地工程质量监督站或者技术质量监督局所行使的,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延伸,相当于现行司法实践中的“委托”,监理企业作为“被委托方”,本身就绕不过去这个执法门坎,也就是说监理单位属于企业,没有执法权。而且在竞争激烈、项目难得的市场形势下,监理单位也同样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在对工程监理的某些环节上达成某种默契或者妥协,扮演着一种“远看象警察,近看似保安”的尴尬角色,在监理工作中,讲究“监理艺术”也许更胜过监理技术。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一定要坚持和完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要进一步提高对监理行业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摆脱监理行业存在的困境,监理单位也应当从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出发,本着“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行为准则,独立地开展监理工作,使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工作调查报告15篇】相关文章:

工作调查报告11-05

调查报告08-03

调查报告的作文11-07

早餐调查报告11-07

信息调查报告10-10

薪酬调查报告08-06

超市调查报告08-05

蔬菜调查报告07-29

项目调查报告07-26

个人调查报告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