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调查报告>教材使用调查报告

教材使用调查报告

时间:2023-12-13 08:56:2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材使用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材使用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使用调查报告

教材使用调查报告1

  一、调研主题

  学科的教学与整合

  二、调研对象

  本校的全体教师和1---5部分学生

  三、调研结果

  1、各科新教材的优势

  从各学科的教学看,大多的教师更喜欢现有的各科教材,具有的以下明显优势:

  (一)各科新教材学科知识性、导向性强,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趣

  (二)各科新教材都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三)各科新教材的编写注重纵向与横向的设计,使教学知识过于集中进行了分散式教学,适合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四)各科新教材都注重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了旧教材的只重知识不重时间的现象。

  (五)各科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真正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六)各科新教材的设计开放灵活,给老师、学生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新教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质疑,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强。

  2、各科新教材的感受

  作为一种新教材,教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有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好看不好教。

  新教材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但只见教材情景,不见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品社、和科学教材中特别明显,让人感觉内容华而不实,把教材的知识味冲淡了。

  建议:以图为主,但要图文并茂,这样即使学生课上没掌握好的,也可通过看图、读文意理解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设计太分散,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

  新教材(如数学)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有的同一个知识体系在一册课本上要分成多个单元上,看起来好象在纵向、横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下一单元前面的知识忘了,学下一册上一册的知识不记得了,再学习时又要重新整理一遍。如:统计与可能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在不同难度上设置了这些知识,知识点分散,且每学期的内容相近,占课时太多,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体系的掌握。

  建议: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况下,尽量把相关的知识点放在同一个单元,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系统掌握。

  (三)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下降。

  小学数学教材: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培养,忽略基本计算的重点教学,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教材使用调查报告2

  2006年9月浙江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实验。近两年来,在人教社中学数学室、省教研室、金华市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在众多专家指导下,我们虚心学习和借鉴先前实验省区、兄弟学校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和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在实践的操作中,我们结合《新课标》、《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对人教A版教材使用后的感想。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普通高中实行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自建国以来最重大、最彻底的一次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既富有艰巨性,也充满挑战性,既是困难,也是机遇。面对新课程,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重视教师培训与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开学初我们学科每位教师都积极参加省、市级培训,做到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开学后我们利用学科组、备课组活动时间,采用集体学习讨论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通过观看光盘,听讲座,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知识,真正从内涵上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们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积极选课题来研究新问题,积极写体会、写经验文章。张卫东等多位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市级科研单位上获奖文章有十多篇。

  二、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改革课堂教学设计,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知识目标为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并存。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教材,而且是通过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用好章首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强化合作交流。利用课本中“探究、思考、提示、问题”专栏,进行小组讨论,自主学习。适当进行开放题教学,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教师不能再把传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应用意识”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课标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数学学习应该是“书本中学数学”和“生活中做数学”并存。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教学中我们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利用生活实际构建数学与生活实例之间的桥梁,尽量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实现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现实化,让学生亲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以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进一步认识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我们常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恰当地选取与他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或问题,把现实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利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周围的生活现象,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加以解决,增强他们的数学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如高一“数列”教学时,我编制了分期付款购买桑塔纳轿车的应用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年限的每期付款金额,并带领学生开展调查,写出《工薪阶层如何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家用轿车》调查报告。这种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促成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数学真正服务生活开辟了一个窗口。

  3、恰当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并顺利地解决数学中的困难。全组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

  如在必修1《函数与方程》、必修4《三角函数的图象》、选修1-1或2-1《圆锥曲线》中我们就很好地使用几何画板。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同学间的相互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等反馈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自我知识的重新建构。

  4、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为了促进师生能动发展,激励学生信心,鼓励进步,我们积极改善对他们的学习评价、过程评价,提高学分认定的可操作性。在总结归纳这个教学环节,我常先让学生自己归纳,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然后,我再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结构。有时我们还结合评价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既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他们进行自我反思。

  5、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一年多来,由于新课程实验的促进,我校作为样本校,学校学科组、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和加强。为了保证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学校学科组制定并完善了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等校本教研制度。在每周四下午相应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重点是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和教法,认真审视和有选择地使用教辅资料,确保让学生做的练习题不超出课标要求,对于每一次的章节

  检测试卷的命题,我们认真对照课标要求进行审题。备课组活动坚持做到 “四定”(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五要”(主备教师要精心研究所承担的备教内容并形成文本预案,特别是学案、课件、教学资料库的建立,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要对预案进行补改才能上课,上课后要对亮点和不足进行集体反思,主备教师要在反思的基础上再上汇报课);“六备”(备学情、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为此,我们开展每月一次的新课程教学观摩课,全组教师参加听课,课后对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评议,使每位教师都有收获。全组教师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和指导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开设校本课程,成立了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编写小组,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完成了校本课程《数学思想方法》的编写工作。在省、市教学设计评比中,孔小明、金建军、应成锋等多位教师获奖,孔小明老师在黄岩中学为人教社“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开设公开课,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金建军老师在金华市直学校新课程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特别是在2007年全国数学联赛中,由程东军老师指导的高二学生5人次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全校共13人次)。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能够使教师共享集体智慧,有效避免了教师可能因个体能力差异造成的偏差,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促进青年教师尽快地成熟成长。现在我们数学学科教研风气浓厚,人际关系和谐,教师奉献精神突出。

  三、解剖困惑,研究对策,努力改进

  1、目前教学中我们存在的困惑

  ①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教学理念的更新

  关于高考、会考。目前我国的国情是社会、家长“以高考成绩论英雄”,这也迫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来衡量教师。评价制度不改革,再好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办法付诸于行动。 眼下,不少学校的领导和实验老师都关心着省2009年高考方案的正式公布。有了学分认定后,我省高中毕业会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高中毕业会考与高考硬挂钩还是软挂钩?会考如何按照课标精神对实验教学进行积极的、正向的推动作用?

  关于选修课的开设。实验初期,老师们最担心的是,面对众多的选修专题不知道如何开,生怕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够。少数老师对选修课开设的担心,主要原因是对课标学习、对课改动态关注不够,对选修

  2、选修4课程开设方法与要求不了解,对课改理念的理解过于理想和简单。

  关于课时。 实验初期,由于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大多数实验教师是从执教大纲版教材高三年级循环转任下来的,他们仍然沉浸在原来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放心,对老课程的内容不舍得丢弃。有一些刚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不少人的思想仍然滞留在多年前自己上中学时老师教给他们的那一套里,他们也热衷于大量地补充课外习题,拔高教学要求,导致占用过多的时间处理练习。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对数学要求把握不好,总想补充一些难题让学生练习,自然就增加了学生额外的负担。

  ② 学习方式的改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生思维的发展、初高中评价方式的变化、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不同都造成了学生进行高中后出现新的一次两极分化。我们所关注的是由于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独立思考空间,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主动学习意识。但是高一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太大,是否会造成教学目标不能如期完成?长期以往,也许

  会加剧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③课程内容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影响了学生数学“双基”的落实 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学科间相关知识点进度平衡兼顾问题,其他学科与数学学科的矛盾;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关于应用计算器与计算机探索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有待加强;知识点与课后问题的搭配不合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应用相关联,问题设置过难;课时严重不足与教学辅导书的选用。体现在:

  实验初期,由于教师对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不了解,导致教师不知道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应该定位到什么程度。一些教辅资料与课标、教材的要求不吻合,内容陈旧、知识点超出课标要求的习题时常出现。加之,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衔接存在缺陷,实验教师是“民怨沸腾”。实验教师不是埋怨课改“乱改”,就是埋怨教材知识体系“混乱”,要么就是埋怨学生“愚笨”。

  现在人教A版教材每个章节后配备的练习题、习题使用的方法和数学思想与教学内容不完全相对应,与课本例题不一定正相关。教师教学用书中还存在一些错误,有的章节教学建议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

  3、我们的改进措施

  ①尊重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度开展探究性学习。严格按教学要求控制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把数学课堂成为活动的课堂,并承认数学课堂是差异的课堂。

  ②创造性地地使用教材,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然涉及到普通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的重组和调整。

  “内容多,课时少”。对已删除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等。

  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如函数概念的引入,先讲函数,后讲映射。

  对新增内容,如必修3中的《算法》,备课时多参考一些版本的书,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力求教材更具体、更富操作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组织学习内容,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③加强教材配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加强对实验教师新课程培训

  由于新教材是第一次使用,市场上的资料与新教材配套不够,与教材相配套的习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不尽合理,层次不够分明,所用知识超越学生的现有水平等。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感知习题的难易程度,使习题选编,难易顺序的编排更科学合理,通过编制学案,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另外,可利用网络的优势和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同时加强对实验教师新课程培训,提高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教材使用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01-18

压岁钱的使用调查报告12-19

大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01-13

压岁钱的使用调查报告14篇05-06

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08-20

大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15篇04-24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04-21

关于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10-17

小学生使用零花钱情况调查报告06-17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