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21 09:03: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己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同,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只有这样考虑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内容,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考虑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己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幼儿的能力各有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希望他不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内容,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己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内容即可。备课时老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现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老师在备课时会考虑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有趣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主动地学。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幼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只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

  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书中提出通过以下方法形成我们积极良好的心态:

  1、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左右我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是积极的。

  2、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纳、品味、投入和享受这一切。

  3、节制欲望,知足常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指数与其欲望成反比,在同等生活条件下,欲望越少的人,其幸福指数越高。

  4、接受现实。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5、学会调节不良的情绪。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和挑战日趋激烈,幼儿教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面临沉重的压力,这往往使得我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虑、委屈、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到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身出现的不良情绪。

  6、适当地投身于体育运动。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有利于心理健康。

  7、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闲,避免心理上的超负荷。

  与其说幸福是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报偿,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么他就会拥有幸福。因为快乐,所以幸福。我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婴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掌握环境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驱力。”本书开篇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是啊!既然幼儿本身就是学习者那么如何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且如何懂得他们的思维就成了我们老师们的一个首要任务。如何做好这一点,就要靠我们的细心与用心。

  在游戏中,具有很大自由度的游戏一直是幼儿的最爱。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从中获取着自己需要的知识经验。书中“8岁卡门和7岁约翰之间的对话”就是他们俩帮玩具娃娃洗澡与洗玩具娃娃的衣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再仔细关注他们的对话中发现孩子们其实是一种有目的、合作的玩。当我们用幼儿的眼睛去看,用幼儿的耳朵去听,特别是用幼儿的心灵去感受就会真正的了解幼儿,理解童心。不断发现孩子们的优点从而做好自己“支持者”的角色。

  读完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只有读懂幼儿的思维,才能扩展他们的思维。”“如何才能满足群体中个别幼儿的学习需要。”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总是努力地去弄懂他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去理解,建构自己关于周围世界的理论。幼儿自有幼儿的思维,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去读懂幼儿的思维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我们看见了孩子的行为,却看不懂孩子行为的意义。当我们的视线追随孩子的行动,我们也许会在他们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行为中发现某些规律,它们反映的正是幼儿的认知兴趣,体现的正是幼儿理解周围世界的努力。

  本书提到的图式理论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寻找幼儿自发思维与行为的共性与连续性,即寻找幼儿思维的图式和发展顺序,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和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后,为理解幼儿思维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我们要做的是挑战幼儿的思维并扩展他们的`学习。当幼儿表现出特别兴趣时,我们应当为其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富有刺激性的、能以特定的方式扩展他们的思维。当教师发现幼儿进步时,应该及时提出表扬,把这个闪光点在班级集体中放大,这样幼儿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的位置有所变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也是有优点的,这样他就会主动去改变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加上老师的鼓励,他就会逐渐改掉冲动的行为。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要注重个体差异是同一个理念,尊重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赏识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来对待每一个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只有深刻了解幼儿行为,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才能实实在在落实有效的教育行为。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

  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

  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务必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

  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

  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很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

  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务必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

  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状况和对幼儿的了解,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个性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

  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看过朱教授的理想的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禁想到理想的幼儿教师是什么样的呢?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人。”然而在孩子幼小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和家长。那么怎样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儿教师呢?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3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3篇

  幼儿教师应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专业的知识,并细心的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当然专业知识并不是只懂得自己的一点专业,对于专业以外的东西一概不知也毫无兴趣。比如:他们非常缺乏常识,就像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对时事等问题发表的拙劣看法,时常成为人的笑柄。理想的幼儿老师应该胸宽广,富地献身精神,充满仁爱之心,理想的老师应该能够看到矛盾和缺陷,并立志去解决它,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问题。

  (一) 爱心

  如果一个教师在孩子做错事以后也不告诉原因就斥责或打骂,而不是耐心的讲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顽固、冷酷、残忍,会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内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 有一定的影响。

  (二) 耐心

  对待孩子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耐心,不管你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到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该了事,一定都要真实合理,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矛盾和缺陷有辨别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孩子潜在的能力。如果培养出来的.人辨别不出人间的好坏和善恶,对世界没有思考的认识,这类人越多将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三) 责任心

  如果一位教师没有责任心,他不管孩子是否来上课了,是否学会了?孩子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他一概不知,这样的教师我想是不会教出好学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忘记自己的责任或对工作不负责,后果不堪设想。

  (四) 沟通和理解

  沟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还是孩子和老师等等。如果一个老师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非常好,与孩子示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联。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在幼儿园学会与教师同位的沟通技巧,当他走入社会时,他也能很快地与他人沟通,更重要的是与他们沟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本上,而不是不讲理的乱说一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因此我们教师应取长补短,尽力让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有人说,孩子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生物”。他们时刻处在自己的频道,成人难以进入,所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就尤其重要。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进孩子心灵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分析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这本书用清晰的文字和准确生动的事例,细致入微地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从具体的心理学、行为学概念到复杂的理论观点,再到观察记录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我仔细研读后,对书中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工作经历中的感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的实践也有了理论的指引。

  “教师不读书、不学习怎么成长,怎么教育孩子?”是啊,孩子需要学习,我们老师更需要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我们教师要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观察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真正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与孩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我们读书时需要三心:耐心、用心、静心。第一是耐心,我们观察孩子时候,就应该停下一切,用眼睛注视孩子,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而且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第二是用心,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绪,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是主导者,教师是引导者。第三是静心,对于孩子的行为要直接询问、换位思考、帮其理清问题。看懂并看透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教师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分析出许多信息。这也是教师自我成长、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

  学会观察,才能读懂孩子!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半年多,经历了数不清的琐碎事情,也正是这些琐碎的事,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成为细心,注重细节的人。但是琐碎的平凡,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每一个琐碎可以说联系到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长和快乐!

  这半年多来,我面对着孩子,懵懂、迷茫、不知所措、惊慌、焦虑也有喜爱和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总的来说,自己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但是没有更好的方法和专业理论来指导自己工作。爱孩子是母鸡都能够做到的事,所以真正做到爱孩子,要不断学习师德师风,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使孩子一生受益。

  告别人生中第一个幼儿园半年工作的经历,来到了万丰幼儿园已有一个多月,在这里面对新的挑战,一切从零开始,难免感到吃力。但是幼儿园的文化丰富多彩,这不,我们幼儿园近期开展了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不但更爱孩子,而且更懂得如何去爱。原来,教师的语言、动作、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体现真正的师德师风的精神风貌。

  教师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孩子在幼儿期非常喜欢模仿,如果老师的语言不文明,孩子也会跟风,有些孩子也会把不文明的`语言带回家,势必让家长觉得我们老师没修养,从而对我们教师的印象大打折扣;教师批评孩子的语气和方式也很重要,如果过重,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快乐,因为孩子如果接受不当的批评,会形成自卑感,没有自信心,想想后果多么严重。

  教师的文明动作行为也是影响孩子的行为因素,孩子与老师朝夕相处,行为的养成是环境决定的。教师应当以得体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师的这一举动可以说为社会创造了和谐。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爱岗敬业,用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细心、耐心、用心爱孩子,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

  当然盲目地爱孩子是远远不够的,能让孩子科学健康地成长,我们教师应该多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通过阅读第一章,它告诉我们:想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首先从自身的心态、情绪调节、幸福观念等出发。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有几个例子中,谈论到我们自己的幸福与不幸福,其实重要是我们态度及思维方式不一样,例如案例中“王阿婆的故事”说明了王阿婆每天想当下雨时,大女儿卖的遮阳伞和布鞋就没人买;当烈日当空时,小女儿卖的水鞋和雨衣就没人买;所以她每天都不快乐。假如王阿婆换一种思维方式,想着如果下雨小女儿的生意很好;烈日当空大女儿生意很好。那么她一定会很幸福、快乐。再如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宽心谣》,虽然我不信仰任何佛教,但是佛教中的一些文章文字却对我们良好的'心态培养有很大帮助。在这一章里让我不单清晰的认知了自己在幼教职业中的幸福快乐如何获得,还学到了很多调节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与人相处、与单位相处、与整个世界相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个原则是非常有道理可行的。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在我们曹幼这片园地上又掀起了一股浓浓的学陶风,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教育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陶行知新论》,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作者在书中:“为什么天下的人会如此看重他?这不奇怪,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满天下人也爱他就在情理之中了,从许多侧面反复说的一个意见,陶行知仍然‘活’着,他将长久地‘活’下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爱这份工作,爱幼儿,也有着热情的心态。可是,也有许多冲动和不理智。教师是凡人,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多次说服总不肯听,当正面教育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幼儿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我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每当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有时也会忍不住想发脾气,不给他好脸色看,但想想看我又会觉得很内疚。有些幼儿制控能力比较差,有时反复犯错,现在我所任教的大一班里,有一个幼儿是属于各方面自控、动手技能比较弱的那类,他可以随便在白纸上,想画啥,就画啥,像什么,就说什么的,有一次在画画时,就拿起纸来折飞机了,嘴巴还嘀嘀咕咕的。当时我很生气,顺手把画纸收掉,他看见我这样的动作,吓的朝我看看,又看看被我团的皱巴巴纸,眼泪马上流下来。我忽然觉得自己不知解释,开始冷静下来。我轻声地问他,是不是现在想画画了?他很无奈地看着我,然后点了点头。我想起在看过的教育故事里,如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幼小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幼儿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师幼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能力的差距,更要教师的多多付出,”“因为能力的差别,更要有教师的多多帮助。”老师对他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幼儿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最后还是给他一张铅画纸,让他重新画到涂鸦期世界去,还问我:“老师我的好不好……”我没有责怪他。孩子,无论他是否聪明,但他们都是可爱的。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们应敞开更大爱的门,接纳每一个幼儿,宽容每个幼儿,牵着他们的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更有“爱”的教育理论。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学习陶行知先生思想,提高自己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他的思想我们怎么学也学不完,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沿着陶先生的足迹一直走下去,我想我们的收获会很大的,我们的心情也是快乐的。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一视同仁,关爱‘特殊孩子’”,要求幼儿教师要能够平等地对待全体幼儿,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幼儿的爱是教师的职业天性,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对班中的每一个孩子我们心中需要有个“天枰”,客观、公正的对待他们。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出现,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师爱该如何的呈现?对于特殊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去关爱?

  的确,怎样去爱孩子是我们的专业素养之一,记得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不能因为同情而教育,而是要以博爱、哲学、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让我想起了他——小宇。细细回想,对这个孩子从一开始就有了特别的情愫:第一次接触这个孩子时,给我触目惊心的是他的手,长期的吮吸手指,大拇指上的肉凸出来一大块。

  后来渐渐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一直和妈妈生活。为什么他频繁的吃手指?是缺少安全感,用这样的方法来缓解情绪和压力。小宇平时典型的表现就是好动和攻击性,因为他的好动影响了班级孩子的秩序。

  因为他的“不友好”常常使其他的孩子无缘无故的受到伤害,我几次利用下午孩子离园的时间与他的妈妈进行沟通,向他的妈妈“告状”,但他的妈妈在言语中似乎不是特别理解我们,小宇妈妈觉得既然孩子送到了幼儿园,老师就应该管好孩子,无时无刻的“盯好”他,几次沟通都没有达到“实质的进展“,小宇还是我行我素。

  在班级里时时的闯祸,与家长的沟通没有起到积极地效果,反而多次的“告状”,他妈妈觉得是我们老师的.责任,认为我们没有公平的对待小宇,感到委屈的同时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言行:对小宇我们从一开始就很同情,很少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他,因此我们的关注是肤浅的,只是为了提醒他不吃手指,只是为了不让他去影响别人等等,没有深层的思考为什么他有这样的行为?

  在班级里,小宇经常是批评的对象,经常有孩子向我告状:“小宇又打我……”久而久之,其他孩子都认为小宇是个坏榜样,有时班级里孩子哭了,即使不是小宇干的,孩子们也都是先说道:“老师,肯定又是小宇打的吧!”

  在家里,由于小宇是离婚的家庭,他跟着妈妈,但妈妈经常上夜班,平时都是由外公接送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对XXX宽容多点、鼓励多点、表扬多点呢?

  其实小宇这个孩子的情商还是比较高的,对老师有礼貌,也喜欢帮助大家做事情,就这样我改变了以前的方式,对于小宇的犯错我基本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而对于小宇的好的表现我是小事夸大,并经常请小宇做小老师、小组长,给他戴上“高帽子”,就这样小宇和我建立了信任,我在她的妈妈面前也是尽量说他的好的表现,并希望家长在家里能多多教育。后来,小宇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有了很大的进步。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于班中的“特殊孩子”,我们应该以“博爱的精神”去观察他们的行为;以“哲学的思想”去分析、解读他们的行为;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他改掉不良习惯。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我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参加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学活动肯定就会产生差异,导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我认为还需要挤一点时间来观察

  观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随便乱看,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观察重点,持之以恒,再结合“听”、“问”,走进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就会随之增长。所以,多些时间来观察孩子,你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不积小流,无以成海。要做个会挤时间的老师,挤一点时间来学习、来充实自己,你的教育经历也会随之有意义。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我是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读完《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发现观察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观察幼儿行为时,我们需要重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青年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这样一份观察记录:“某某小朋友到数学区随意拿了几样玩具,没怎么玩就到别的区域去了。”这句话说明,这位教师只注意了孩子的游戏结果,对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没有详细记录。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更要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游戏分享环节,老师请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问孩子最喜欢玩什么,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点、最喜欢的游戏区域和材料等。

  有时我在撰写观察记录时,对如何观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记录等无从入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耐心观察,等等孩子。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一日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察记录的重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支架,投放更加适宜的游戏材料。

  幼儿行为观察和记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观察更有针对性,记录更细致,我们要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创新,把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随时随地捕捉孩子的亮点,找到共性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最近,读了《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这一书是出自美国。美国五岁的安东尼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两只眼睛,那为什么只看到一个东西?”可见幼儿的求知欲并不局限与幼儿园里所教的课程,他们并不是都对课堂活动感兴趣。美国自由、开放的幼儿园都尚且不能给幼儿的好奇心提供支持,无法使幼儿从幼儿园的经验中有所收获、产生兴奋感。我们中国的幼儿园更不用说了。

  《老师你在听吗》书中谈到孩子的自发型对话。自发型对话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只要你给孩子时间去谈话,读到这里我深有体会,想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件小事例。一次在堂课中,发现小A和小B小朋友在悄悄讲话,小A讲的很投入,有时甚至忘记观察老师。小B听的很认真,还不时的微笑表示对小A的话题很感兴趣。课后我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问起了课堂中他们聊的话题,小A在介绍自己昨晚新买的恐龙玩具,并邀请小B去他家一起玩。这是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忽然我感到是不是我给孩子这样自由交流的时间太少了呢。每天各个活动安排很紧凑,每个活动都有一定的常规纪律,也许真该找个时间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真正去自主交流。于是我灵机一动,在课前挤出十分钟给孩子自由交谈,渐渐我发现孩子们上课随意聊天的现象少了,孩子们的关系密切了,交际范围也广了。在这种自由谈话中老师可以是一个观察者与倾听者,尽量不去打扰到孩子们的谈话,孩子们会在这种自发型的谈话中成长。

  另外让我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中谈到关于课堂中的谈话部分细节。书中说到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属于让孩子“猜测老师想法”的问题。老师如果不喜欢这个答案会让孩子继续回答直到满意为止或者是稍微改变之后再提问,孩子在这个提问中是被动的。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有时我的处理方式也会比较急躁不是很妥善。当一个孩子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是老师所要的答案,也许会有两个现象发生,一个是老师终止了他的回答,另一个可能是他的答案没有得到老师的回应被忽略掉了。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比较沮丧,表现欲望减弱,也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事情就是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现在反思起来我想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空间,提问也多提发散性的问题,答案不要单一,让孩子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下产生智慧的火花。

  读完整本书还是思绪万千,一下子感慨良多。老师怎么可能去发现孩子是如何看待认识世界的呢?怎么可能与孩子一起探索他们的生活与成长的世界呢?怎么可能帮助孩子建构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呢?这么多的问题围绕着我,我想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倾听与支持,让孩子获得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与情绪情感。我想说:亲爱的孩子,老师会听你说,听你说你的故事,你的梦想,你的成长…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安排得非常紧凑的,一个环节紧接着又一个环节。刚开展完一个活动,又得马上准备开展下一个活动了,连气都不喘一口。老师往往连喝一口水、上个洗手间的时间都得控制好,控制不好便避不了会出事。“老师,你在听吗?”哪能仔细倾听幼儿的话?

  如果幼儿园的活动节奏没有那么紧张,如果老师中午能有一点休息时间,不用因繁琐的事情而从早上直落到傍晚,傍晚又把工作间搬回家持续到深夜,第二天天刚亮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去上班……刚吃完早餐便就要带幼儿跳剧烈的晨间操,每天都只能处于带病状态地强作欢笑,试问哪有心思去仔细听幼儿说。《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说到的以幼儿为主导,大家都知道。只是无暇顾及罢了,真是力不从心。

  但愿能使老师精力充沛、能让老师腾出时间仔细倾听,能使安东尼们对课堂感兴趣的幼儿园早日出现,使安东尼们能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书中第四章“促进对话”中有这么两句“好的老师是你能够向他提问,并不以此为耻。”“当我们有重要的事情而开班会时,她总是倾听,而且她问的正是我们所想的问题。”说明了创设对话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教师的有效的对话能够丰富、激发幼儿的思维。“提问”是促进对话的有效工具,提问可以引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可以揭示儿童的想法,而不是加强教师已有的思想或检验儿童习得了多少知识。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它可以得到一个很长的或多样化的答案,包含丰富的观点和想法。封闭的问题只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猜测老师的想法是什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开放式提问,怎么样才能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这是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以下几个开放性问题,是在观摩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整理分析教师的典型提问的基础上得来的,与大家共享。

  一、关于这个问题你知道什么?

  教学从哪里开始?教师最先了解清楚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是什么,关于目前的教学内容幼儿到底了解了多少,即幼儿的已有经验。力求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状况,以确定教学的起点、目标。

  二、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这一开放式提问的前提,就是让幼儿经历发现的全过程。教师要非常关注幼儿的点滴发现,与幼儿一担分享发现的欣喜;注重同伴之间发现后的交流,通过交流去帮助幼儿思考梳理在活动中的发现、发现的方法、碰到的问题,把幼儿原本的无意活动引向有意活动,增加活动的计划性,提升思维的质量。

  三、你还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问大家?

  儿童站在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立场提出的问题,在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或不可理解的,但在同伴中却很能引起共鸣。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中,使用相同的思维和语言表述方式。同伴之间的问题解答,也最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儿童在提问和同伴回答这一过程中,学习着同伴提问、回答的技巧,也分享着同伴的经验。

  四、你还想了解什么?

  集体教学应该是让孩子带着问题进来,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去。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尝试着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而激发起对周围世界更加关注的兴趣。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2-10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02-15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10-10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05-26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12-08

幼儿教师师德心得体会02-16

幼儿教师工作心得体会11-18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范文07-26

幼儿教师师德心得体会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