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观后感>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时间:2023-11-25 07:54:2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坐落于城市中心,周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你身着黑白色简朴的衣裳,始终保持那份肃穆与宁静,阳光倾洒在你的身上,更为你添了一份庄重。你不言语,静静的向世人诉说一位伟人的故事。

  上个世纪,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世纪,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外国列强的瓜分狂潮,救亡图存,爱国运动此起彼伏,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新中国成立?那是一个混乱的世纪,同样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世纪,每个人怀着自己的理想,怀着对这个国家、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光芒,有的人名垂千古、万年长青,有的人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瞿秋白就属于第一种。他的一生短暂而富有魅力,他二十二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六岁当选中央委员,二十八岁开始全面主持党中央的工作。他曾见过列宁,帮助孙中山改组过中国国民党。他曾参加过我党的三大、四大、五大和六大,三大的党纲就是由秋白起草和翻译的,他一生有五百多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瞿秋白同志故居”这个牌匾是茅盾同志亲笔书写的,茅盾和瞿秋白是好朋友,茅盾的名著《子夜》就是由茅盾写好一章,秋白修改一章这样完成的。由此可见秋白的才华,秋白是把苏俄作品带入中国的第一人,他每夜可译一万多字而不加修改,鲁迅先生曾称赞他是著者与译者并世无两。鲁迅和秋白也是好朋友,虽然他们相差了18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秋白曾将自己十七岁时所做的一首诗《雪意》送给鲁迅,鲁迅则回赠他清末诗人何瓦琴的名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将球白视作一生的知己。秋白在上海期间曾遭到国民党的围捕,他曾多次到鲁迅家中避难,受到了鲁迅夫妇至诚的帮助。无论是鲁迅还是茅盾,他们也都是伟大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可见瞿秋白的人格魅力。在上海期间他还认识了夏衍、田汉、聂耳等人,在他的影响下,夏衍还在电影界成立了第一个党小组。朋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善于结交好的朋友,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与恶人为伍,沾染恶习,危害社会。

  一进入故居,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上个世纪前期人们的生活环境。穿过故居,就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馆名“瞿秋白同志纪念馆”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馆门两侧各有一方铜雕,主画面分别是瞿秋白与列宁,瞿秋白与鲁迅,表现的是革命家瞿秋白和文学家瞿秋白。还未进展览大厅,就可见屏风上一句“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这是《瞿秋白文集》中的一句,也是秋白为我们奋斗一生的宗旨。一座高达米的秋白铜像矗立在大厅之中,展现了秋白挺拔的风骨和傲岸的风姿。

  少年觅渡,虽然瞿家是个大家族,但瞿秋白家中并不富裕,他们家在瞿家人的冷眼下搬进瞿氏宗祠,靠借债典当度日,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闺秀的秋白母亲金旋还是将他送入了一所西式小学读书,在小学,聪明好学的秋白跳级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后来又因家境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在表姐夫的介绍下到无锡杨氏小学做了名小小的教员,可秋白那点微薄的薪水维持不了一大家子的人的生活,家中的物品也典当卖尽,无人在愿接济,在这样的情况下,秋白的母亲服毒自杀。看到这,我不得不正视这名女子,她让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她为了她的家庭,为了她的孩子能生活更好,为了家中能少一份压力,毅然赴死。我又不由得想到了我的母亲,她对我的付出,她那频频掺杂银丝的黑发,她那逐渐粗糙的双手?开学已经3个多月了,由于家比较远,我还没回过一次,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始终惦记着那个地方,我的亲人,思念着我永远无以回报的母亲。

  母亲死后,秋白随堂兄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他经常聆听陈独秀、胡适等学者的课,由于北京大学的学费很贵,他交不起,就考取了外交部设立的不需要交学费的俄文专修管学习,在那,他不仅学习俄文,还自学了法文和英文。秋白的学习精神令人钦佩,在当代,大部分人都享受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可是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机会,虚度光阴,早早的就辍学回家,或者在学校里挨时间。相比于过去,我们如今的学习条件是多么的先进,可部分人就是不愿意学习,片面去追求物质世界。等到一切已成定局,白了少年头,回首往昔,空余悲切。也许我们做不到秋白那般对知识的渴望,但我们至少要尽到我们的努力,让自己在以后的时光中不会后悔曾经。

  1935年,秋白被捕,得知秋白被捕的消息后蒋介石十分高兴,派了大量官员

  来劝降,秋白坚决不从,他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就如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毁我的历史”。劝降不成,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了一道命令“就地枪决”。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为秋白设了人生最后一道筵席,喝完酒后,秋白一手夹着烟,一边用俄文高唱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当走到罗汉龄下这片草地时,他回过身来说“此地甚好”,于是盘膝而坐,饮弹洒血,英勇就义,时年只有36岁。秋白是多才多艺的,《国际歌》就是由他弹着琴,完整的翻译到中国来的。纪念馆中的秋白的图片,都是年轻美好的。36岁,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一个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革命事业上都在大放异彩的人,就这样闭上了眼睛。面对死亡,他是从容的,他似乎早早的就知道了自己的结局,没有任何的哭闹抱怨,有的只是那份从容淡定以及对革命的信念、对光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秋白这样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生活在繁荣的当下,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铭记革命先辈们的付出,我们即将走进社会,我们要利用在上学的时间里好好充实自己,在以后也做一个对社会、祖国有用的人。

【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相关文章:

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11-18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11-08

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10-09

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11-15

观《雨果》有感09-09

观《八佰》有感06-26

观《叶问》有感08-11

观《感动中国》有感01-31

观《城南旧事》有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