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8 14:00: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本课内容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教材十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有层次的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相加”,为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的'含义做好准备。试一试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的含义。例二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认识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试一试让学生经历“找出几个几相加——列出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从中体会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计算的便捷。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讨论过程中过分追求正确答案,在得到了学生的正确回答之后,就急于归纳小结,没有让多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教师小结。

  2、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把握的比较死,每一步都循规蹈矩,由于担心学生出错,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如在试一试中,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交流图意,效果应该会比先说图意再练习要好。

  3、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摆小棒以及摆花片都只由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没能参与到动手的过程中去,最好还是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去摆一摆,在操作中丰富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进而巩固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4、板书设计方面还可以更规范,布局更合理,对整个框架都做好规划,不要到时候再去改动。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试用修订版)的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节乘法概念的起始课,概念新、内容较多,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本中是以准备题开始,接着新授,巩固练习等。我就一改以前的教法,于是设计了直观的例题使学生从同数连加引出乘法,根据两种不同的摆法,分别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接着讲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乘号的认识。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些看图写算式和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解决几个几相加的实际问题,且列出乘法算式可以解决多个问题,也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本课的进行能突出重点,分层练习环绕重点,时间分配保证了重点,因此达到了预定的效果。而且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

  一、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在上课前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了草地上,一边玩,一边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就在这时,小鸡发现了绿油油的草地上空有许多它们的好朋友蝴蝶在飞动。于是,这只小鸡就让它们的伙伴三个一伙,分头去和蝴蝶它们去捉迷藏。

  师:你想知道小鸡、蝴蝶它们到底有多少只吗?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数数。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生:一共有几只蝴蝶?

  师:根据问题怎样列式?

  启发学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独立列出算式。[点拨几个几相加]。

  生1:横着看,一行一行地数,每行有4个,有3行,一共12个。用加法算4+4+4=12。[同时板书]。

  生2:竖着看,一列一列地数,每列有3个,有4列,一共12个。用加法算:3+3+3+3=12。[同时板书]

  师:以上的问题我们都用连加来计算,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

  生:两道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师:好!回答的真不错。像这样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同时板书]小朋友们都已经掌握了连加的读法,而且读得很好。现在老师再教你一种读法。

  [指着3+3+3+3=12]

  师:数一数几个几连加,恩,4个3。我们就读作4个3连加得12。,好谁来试试?

  生1:4+4+4=12是3个4连加得12。

  生2:3+3+3+3=12是4个3相加的和是12。

  师:很好![根据学生的说法,师板书]

  师:因为它们每个加数都相同,像这样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另外的新方法。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乘法”。

  [同时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怎么写呢?

  师:乘法用乘号表示。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师:乘号像什么?[生想象]

  生:略

  师同时说明“×”读作“乘”,与“+”、“-”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

  师:上面的相同加数是几?

  生:3

  师:几个3连加?

  生:4个3连加

  师:很好!

  [教师对着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板书如下:用乘法算:3×4、4×3

  师:由于4个3的和是12,所以3×4=12[板书],那么4+4+4=12请你们互相试着说一说。[同桌交流]

  生A:这是3个4连加得12,所以4×3=12;又因为3×4=12,所以4×3=12。

  生B:3个4的和是12,所以4×3=12。[师同时板书]

  生C:3+3+3+3=12是4个3相加的和是12,所以4×3=12。

  师:很好!3×4和4×3都等于12,并表示4个3的和是12或3个4的和是12,也就是表示3与4相乘。

  师在前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加“或”,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

  师并说明乘法算式的读法。

  生先试读:4乘3等于12或3乘4等于12。

  再齐读。

  2、出示试一试:

  师:图上表示的是几个2朵红花?或几个3朵红花?

  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

  分组交流:从图中找出“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明确后在图下标明:

  有这样两种:

  启发学生思考、独立写算式并交流。2+2+2=6,3+3=6。2×3=□或3×2=□。

  师:2乘3等于多少呢?3乘2等于多少?请同学们互相试着说一下。

  生:3×2=6,2×3=6[师同时板书]。

  齐读算式

  师:3×2=6表示什么?2×3=6呢?

  教师着重说明乘法的表示意义。

  [三]、合作交流

  1、每行摆5个,摆2行

  [先由学生自己摆一摆]

  教师出示:

  师:看到上面的图,你是怎样想的?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3分钟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表示5个2是多少?和2个5是多少?

  生2:5+5=10或2+2+2+2+2=10

  生3:5×2=10

  生4:2×5=10

  师: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算式,如5与2相乘可以写成5×2,也可以写成2×5。

  2、每行摆3个,摆4行。

  师:一共有多少个圆?

  师:可以先用加法计算,不要求学生同时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拓展想象

  师:接着我们来做练一练的2先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进行巩固练习。

  [做完校对]

  师:小朋友做得很棒!

  师:现在请你改写算式:8+8+8

  生:3×8或8×3

  师:7+7+6

  生1:2个7再加6

  生2:7×2+6

  生3:7×3-1

  师:真聪明!通过上面的练习,哪个小朋友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乘法计算

  [师同时板书]

  师:好,那老师再出一题:100个5的和是多少?

  [生兴趣岸然,积极思考,30秒之后,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1:用乘法计算5×100

  师:为什么?

  生2:用乘法方便,加法太麻烦,在黑板上要写得很长,而且浪费时间。

  生3:用乘法计算简便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同时板书比较简便]

  [有时间的话,让学生看书质疑,效果更好。]

  [五]、教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如果遇到几个相同加数连加时,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反思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通过以上二幅图片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由直观抽象乘法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从算式对比中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如,例题中的3+3+3+3=12等的读法,既有关的旧知识,又为乘法意义的认识直接做了认知准备,更为了乘法与加法的区别做渗透。

  2、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本课是采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地点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另外还有意创设了教学情境。比如,课前的故事。

  4、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设计的聪明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乘法的初步理解是在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它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公式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计算和应用的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起源于加法,加法分为两种情况:相同的加数和不同的加法。让学生认识到用乘法公式表示同一个加数更容易,从而产生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

  在课堂上,首先给出三张图片:(1)每组有两张光盘,五组(2)每个袋子有五颗星和三个带(3)每个盘子有三个苹果和四个盘子。首先,让学生讨论数字的含义,数数数字,并找出总数。列出并计算连续加法公式后,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公式。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根据经验,这些加法公式的加数是相同的,老师会说所有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可以说是相同的加数。这些公式是几个相同的加数之和。

  当加数相同时,加法公式可以改写为乘法公式。介绍方法:首先在加法公式中找到相同的加法,然后计算几个相同的加法,并在中间写乘法器符号。您也可以先写几个相同的'加数,然后再写相同的加数。在重写了几个公式之后。教师注:当加数相同时,你可以写加法和乘法。100个2的总和是多少?你写加法还是乘法?为什么不写一个加法?似乎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的加数之和更容易些。使学生认识到乘法的必要性。

  在本课中,首先有大量的同数连续加法,然后让学生体验同数连续加法的特点,为理解乘法的必要性做准备,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其次,在指导学生计算同一个加数之和时,他们会遇到加上多少个100个加数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感受到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琐碎性和乘法的必要性。

  唯一的缺点是这门课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用更多的小奖品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注意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学情分析:

  从课前调查实际来看,对于乘法,学生听说多,但真正理解少,没有达到真正建构。从低中段儿童的认识特点来看,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弱,这给学生学习理解乘法的意义造成困难。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动手操作中,直观感悟,对比体验,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44页的内容,例题从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子引出乘法运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表内乘法,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经历乘法的抽象概括过程,体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几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

  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对现行教材不是一般性呈现,而是进行创造性处理,旨在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构建,勇于创新,发展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借助学生熟悉、喜欢、现实的公园娱乐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等数学活动中探究乘法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拓展练习,实践运用。通过多次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练习,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 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1、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根据所知道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这节课经过研讨和不断地改进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同时,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这节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在导入阶段,我出示游乐园主题图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有意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好铺垫。

  二、在探究新知阶段,我设计摆小棒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交流能力,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学生在动手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进一步沟通了相同数相加与几个几相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在巩固练习阶段,做一做和游戏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体现了学生快乐中学习,印象更为深刻。其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找不到朋友”来强化“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在拓展延伸阶段,通过联系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这节课存在不足的地方:

  1、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经验的不足,我没能很好的组织课堂部分环节,如学生讨论次数的过多,一些不必要的讨论造成时间的拖延。

  2、在探究新知阶段,前半部分时间的拖延影响了这一环节从相同数相加过渡到乘法时太过仓促,没能按预先的设计实施课堂。

  3、在动手乐园这个环节,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各加法算式时,算式的对比不够强烈,不够全面,对乘法的引出没有一个思维的碰撞过程,而是教师直接口头引出乘法。乘法的过渡引出本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但还是由于时间限制,只能草草收兵。

  4、在学生感知乘法过程,由于事先给学生的'定位太高,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5、我和学生的语言都出现了不少的漏洞,我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而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认识“几个几”,是认识乘法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解决“几个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认识“几个几”对于乘法学习十分重要,也影响以后的除法学习。但在学生的认识和经验里,对“几个几”的概念基本没有或十分缺乏,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里很少接触或注意过这种“几个几”的具体情境,这是学生建立乘法概念和解决乘法简单实际问题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创设的情境里让学生观察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接着边指图边依次数一数,具体感受“几个几”,对于认识“几个几”就有了重要的支点。接着,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有“几个几”,把直观认识的“几个几”抽象成同数连加算式。所以认识乘法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数“几个几”,理解“几个几相加”得多少的含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乘法概念的建立和以后乘法应用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几个几”和“几个几相加”;让学生看,再说说怎样列算式,强化“几个几”的表象,深化认识,感受它们的特点,使接下来的认识乘法具有知识与经验的支撑。

  最后在认识乘法的设计中,我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了对比,使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乘法的愿望,我又设计了让孩子们讨论“加法和乘法,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通过讨论,孩子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用乘法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确实比加法快,想学习乘法的热情就会自然地迸发出来。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数学的有效性,让孩子对乘法的感受更深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二年级第四单元是表内乘法,学生会背乘法口诀,会列乘法算式并正确计算,会读乘法算式即可,说来也是简单的很,但是这一单元我们到底要引领学生学什么呢?这是我所思考的。

  在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通过听崔老师的课、反思自己的课,特总结如下:

  学会观察。

  在第一个环节学生观察主题图,回答游乐场都有哪些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几组,每组几个人。在这里我的预设是学生肯定是因为前几个都是同样的数字而出现小旋转木马人员的误差,嘿嘿,到时候我就提醒他们观察一定要仔细,内心还是有点小窃喜的。到了课堂上学生们的回答却出乎我意料,他们注意并且直接点明了有一个小旋转木马坐的是2个人,嘿,这帮学生,观察得真是仔细。我只能临时改变策略,讲课时特意把这2个人先刨除,留个悬念,等到乘加时再转回这个知识点。

  学会理解知识产生的必要性。

  数学上凡是产生新的东西,肯定是因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就比如计算一共有多少,我们已经有了加法,为什么又发明了乘法呢?所以学生也一定要历经这个过程,明确乘法产生是有原因的.,学习乘法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不紧不慢地让学生计算图中每个项目一共有多少人,详细分析每个项目是几个几,然后出题让学生列加法算式,等到几道题目的练习之后,我抛出了100个3这道题,孩子们惊呼起来:啊,太长了,得写多少啊!我嘿嘿一笑,顺势说道:“对啊,如果我们天天这么写作业得浪费多少本子啊,所以古人为了简便发明了……”,有预习过的学生脱口而出乘法,在我的小小“陷阱中”,我们一起愉快地体会到了为什么发明乘法。

  学会理清知识。

  任何东西的学习都是层层递进的,来不得急功近利,所以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时,我们一步一步来,把每个环节都吃透,最后进行知识的整合,充分理解示意图、几个几、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乘法算式读法等各个知识模块,把知识掌握的充分透彻。在这个阶段我们并没有引入乘法口诀,所有的得数都是通过数一数或者加法进行计算。口诀的学习我们将放到下节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今天,我听了王先生的《乘法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和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乘法的初步了解它是乘法的入门课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公式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乘法的过程并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链接:

  一、首先,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介绍和提问,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并有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中心部分。观察加法公式后,引导学生比较并让学生知道相同的加数。在活动中,老师说公式和学生写长相同的数连续加法公式,如写:7+7+7+7+7+7+7+7+7+7+7+7+7+7+7。再比如,当老师说加了200个6时,学生们感到不知所措,这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用加法公式来表示相同的加数确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简单地书写?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报告情况,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乘法运算。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乘法的过程。乘法的知识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在学生经历了简化的加法并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能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解释和学生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发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经验的'过程。

  三、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课的练习课。首先,通过观察公园操场的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进行选择,并使用今天学到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做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如3+3+3+9和4+2+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现多元化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沟通和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拓宽了思维,培养了技能。

  缺陷:

  1对添加配方进行分类时,没有真正的粉碎。学生只将相同加数的公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不同加数的公式没有得分,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后面的学生对乘法的含义缺乏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师让学生观察,为什么这样的表达式不能写成乘法呢?这样,问题就交给了学生,鼓励他们提前思考,得出加数不同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不会写乘法公式了。我认为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义。

  2.如果将主题放在新课程之后,展示效果会更好。

  3.有个别演习尚未处理。老师的语言不应该太冗长。总之,听完王老师的课后,我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尽一切努力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乘法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血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对于孩子以后学习表内乘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至关重要。

  对于教师方面,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而乘法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解决几个几的和的问题。所以围绕乘法的本质,为了突出几个几相加的教学,我从两个层次出发:

  第一层是帮助学生建立几个几相加的表象。我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为学生提供多个几个几相加的素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获取的信息来实现。例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跳啦啦操的一共有多少人?”时,当学生说出“5+5+5+5+5=15”时,我有连续追问“这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是5个3相加?”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引导学生说出“每组3人,共有这样的3组,所以是5个3相加”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个几相加。

  第二层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例如:在解决完三个问题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他们的加数都相同,及在整节课课中我不断的在反复追问“这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或文字信息来说一说,让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改写乘法算式时,帮助学生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桥梁,并让学生说一说一个乘法算式的表示什么?在改写乘法算式时需要找到谁和谁?等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在对这三个情境问题的处理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四能”。例如:让学生来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给自己的同桌出一道题目并批改等等。

  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三道层层递进的常规题目和一道拓然题目,通过常规题目的练习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通过拓然题目的延伸,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在本课的授课后,反思自己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中呈现的问题主要有,语言邋遢、课堂氛围不够高涨、教师评价语过于单一、未能合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教师板书和示范动作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问题的主要突出的表现就是作为教师自身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例如,语言不够简练、精准;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自身的亲和力还不够,不能声情并茂的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技能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及时的捕捉和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同过本课,也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仍需加强;课堂驾驭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及时的照顾到个别学生;教师的示范和板书能力仍需规范等等。通过反思,让我知道了自身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学习和提升的方向。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乘法的基本含义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用乘法计算写和算都比加法简便,这也是乘法的实质。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理解掌握的更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和持久,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看魔术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始至终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探究学习。

  二、注重知识间的迁移。

  因为在上个信息窗中,学生学习掌握了求多个相同加数和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组织引导学生从看魔术表演这一具体的且存在大量的蕴含同数相加的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数学是活的数学。如,把课本上“变葫芦”由8个5相加,扩展到20个5相加、100个5相加,强化了学生用加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比较麻烦的感受,从而产生探求用新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产生于现实,加强了学生对“写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感受。认识了乘法以后,又利用主题图,解决共有多少只小鸟的问题,再一次比较加法与乘法,进一步体会乘法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和开发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据我所知,班上已有学生会做乘法题了,而且这样的同学还不止一位!所以我想让这样的同学当当小老师,把他们已有的经验介绍给还不会的同学,同学间的互相交流,既让教的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的同学感到亲近易学,效果果然不错。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由加法运算过渡到乘法运算是一次质的飞跃。有史料表明:人类几万年的就学会了用加法,而用乘法则是近几千年的事,既然人类掌握乘法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就不可能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我们在教学中最擅长的就是扮演“先知先觉"的上帝的角色。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乘法的存在,所以我们在数学时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很快.地获得这一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回到知识生成的原生状态,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创造出来。

  前面提到的教学片断中,分几个步骤来认识它,这其实完全是为了完成某种学习任务,而不是为了某种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探索。老师要求摆小红花,2朵2朵地摆,摆3份,求一共有几朵小红花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呢?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却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编制的程序而已。

  3个2连加,2是相同的加数,3个2的3我们把它叫做个数。在2与它们连起来,写成2 X 3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写?这个问题只怕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他也许会说以前他们老师就是这样教的。这种学习上的“世袭"有多少数学学习的价值在里面呢?

  “齐读”: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的'意识究竟是在学乘法之前就应该唤醒,还是在学好之后再品头论足?学生这时哪怕读一万遍,都没有通过自己想方设法寻求简便的表示方法获得的印象深刻。

  这种教学正是费赖登塔尔所批判的“教学法的颠倒",即把结果作为出发点,推导出其他的东西,而不是回到当时知识的起点去把该发现的知识“再创造”出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今天,听了王老师讲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和感悟乘法的意义。为了能达到此目的,王老师在课的开始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老师说算式与学生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比如写:7+7+7+7+7+7+7+7+7+7+7+7。再比如,老师说200个6相加,学生感到很茫然,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怎样写简便 ?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不足之处:

  1.在给加法算式分类时,没有砸实,学生只把相同加数的算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加数不相同的算式,没有分,老师也没有理会,导致后面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没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师让学生观察,这样的算式为什么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这样把问题给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得出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乘法算式。我认为这样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会更好。

  2.揭示课题如果放在新授课后,效果会好一些。

  3.练习题有个别没有处理,教师的语言不要过于罗嗦。 总之,听完了王老师的这节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体验成功、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现成学具袋中的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借助实践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算理等。学习认识乘法,我让学生边摆小棒边数出几个几相加,这样的操作能帮助学生很快说出乘法的结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在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小鸡、钢笔、花和圆片等等,让学生借助小棒先摆一摆,说一说几个几相加,再进行独立思考,并填写。我发现学生通过摆小棒操作,能熟练说出乘法算式的答案,学生尝试到操作的快乐,他们乐于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数学练习活动。在一些数学练习中,经常碰到一些带有操作图示的题目,而有些学生解答这些题目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教师多提供加强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机会,必要时进行学具方法的指导。

  二、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

  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动态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三、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四、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课末,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乘法现象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说出了许多有趣的乘法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预设中进行,但是从练习的情况来看,发现问题还是不少,如部分学生对乘法结果的由来比较混淆,有的同学甚至会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们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还是要引导学生考虑加法算式2+2+2+2=8,为了简便,我们把这样的4个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还有一些比较后进的学生,看了图还是不能正确的写出图中有几个几,我就让他先在图的下面先写好有几个,在每个图的下面都写好数字,然后再来数一数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再来写出几个几。还有学生碰到《补充习题》第2页中的画几个几时,错的特别多,把2个5画成5个2,学生对于几个几还是没有理解,可以看出我们在备课时,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全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19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19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4-15

(必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0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6篇06-1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5篇06-2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1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1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集合15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