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静夜思》教案

《静夜思》教案

时间:2022-10-15 19:31:23 教案 我要投稿

《静夜思》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夜思》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夜思》教案范文汇编10篇

《静夜思》教案 篇1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

  知景、悟情,积累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 月 光,

  疑是/地 上 霜。

  举头/望 明 月,

  低头/思 故 乡。

《静夜思》教案 篇2

  课前透视《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 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 课件或挂图,朗诵配乐磁带,生字卡片。

  2、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

  1、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演示:出示课件或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你能把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并介绍一下他吗?(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话平台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读

  1、 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3、 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 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识字

  1、 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2、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 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 开火车认读生字。

  5、 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 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熟读

  1、 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2、 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3、 与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

  写字

  1、 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目、耳”,小组展开讨论:这两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 汇报。

  3、 教师范写。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4、 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5、 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教师注意对写字姿势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评讨论和评议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导入

  1、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

  2、 齐读古诗。评读1、 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 组内互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感悟

  1、 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 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 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质疑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背诵

  1、参照插图,边想诗的意境边自由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同座背,组内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4、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写字

  1、大屏幕出示“头、米”,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掌握重点笔画的位置,汉字基本上能写端正。)

  2、教师范写。(提示“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与执笔方法。)

  4、 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实践

  1、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2、古诗朗诵会。(此项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3、 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伴教锦囊词语解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静夜思》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棒

  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教学时间:教学本课用2课时。

  预习: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由复习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借助汉语读准字音。

  1、 朗读全诗,对照生字表,在诗中画出来。

  思考:全诗有几行,有几句话?(全诗有四行,有两句话。)

  2、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进行正音。

  四、讨论交流,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 轻声自由读诗,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质疑。

  2、 先弄懂“静夜思”每个字的意思。静,安静;夜,指夜晚;思、思念。

  3、 然后让学生观看插图:说说诗人在什么时间干什么?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 让学生结合每个字的意思和插图内容讲讲诗题的意思,(在寂静的夜晚诗人望着明月思念自己的家乡。)

  5、学习古诗第一句。

  (1) 由朗读第一句诗,思考:读懂了什么?

  (2) 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地方。

  (3) 讨论不懂的词语,再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句意。

  (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光”这里指的是月光。“疑”是怀疑的意思。)

  (4) 提问: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明亮的月光的,诗人觉得月光好像是什么?想象一下,/article/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5) 同桌互相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6) 练习朗读第一句。

  (7) 总结学习第一句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组学习第二句。

  5、 学习古诗第二句。

  (1)分组学习。先读句,然后议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最后将词语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全班进行交流。结合插图,理解句意。

  (“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思故乡”就是想念故乡。全句可以理解为: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外,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3)让同学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应该怎样朗读。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要读出节奏、韵脚,带着作者的情感进行朗读。

  六、照着板书和结合插图,说说全诗的意思。

  七、同学们议论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集体朗读全诗。

  2、小组议论古诗的意思。

  3、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认读生字。

  一、学习生字/soft/,掌握字形。

  1、自己自学生字,想想它们是由几笔写成,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

  2、全班交流学习。

  3、口头组词。

  二、练习写字。

  三、作业设计。

  后记: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板书 6 静夜思

  所见所思

  所思所感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体会作者思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同学们说说你们都是怎样过中秋的?

  学生:……

  教师: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本课的相关资源,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通过播放媒体资源和学生一起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为下面的词句理解做好准备。

  三、诗词赏析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教师启发学生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并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理解。

  4.理解第三行诗句:

  教师播放资源并定格在此画面,

  请学生看图思考: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进而启发学生说出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教师将资源定格在此画面上,引导学生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

  (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请小朋友也来对月朗读,齐读。

  教师:大家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教师: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教师播放本课资源中的古诗词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恬静的音乐下,诵读这首思乡诗,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

  五、课后思考

  教师: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小朋友,当晚上月亮爬上树梢后,对着月亮公公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画出来吧!

《静夜思》教案 篇5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的背诵古诗《静夜思》,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会默写《静夜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

  意思 故乡 举头 怀疑 一首古诗

  思念 唐代 听懂 背书 一层白霜

  二、讲授新课

  1、背古诗

  师:《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习的呢?我们来读课文。找出英英所说的话,来揣摩一下。

  英英说了几次话?谁找出来,请举手。(挑三个学生来读)

  师:我们来读英英第一次所说的话(齐读)找出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出示古诗,我们也像英英那样,把古诗的内容先来试着背一背吧(板书:背内容)

  2、讲意思

  (1)、(个别字的意思)

  师:其实古诗呀,很好理解。如果你把关键几个字的意思弄懂了,那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我们来读一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看看这几个字的意思你能不能读明白。(静、思、疑、霜、举头、明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整首诗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诗的意思吧。学生结合课本来叙述。

  我们也像英英一样会讲古诗的意思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3)、诵古诗

  教师出示插图,学生叙述画面的意境。教师渲染,创设情境学生再次朗诵《静夜思》

  4、说作者

  从英英的第三次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说作者)

  多媒体出示,李白的简介,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师:学习古诗就是这么简单,(指着黑板)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5、默写古诗

  练习册13页第2题

  三、整体感知

  分角色读课文。

  教后反思:备课时,我针对“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如确定把学生带到了那里?”的教学思想而备了此课。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只要学生会背诵和默写古诗即可。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和学生相处时间不长,对学生的理解不够。虽然目标达到的还行,但教学过程不那么流畅,甚至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目标。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2、每一个环节设置的还可以,但教学的有些浅。如果再扎实一些,可能每个孩子都会背会写了。例如在读古诗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就能达到熟读背诵的结果。在默写古诗时可以指导个别字的书写,加深古诗中难写的字的印象。3、学习作者时,应当回忆或拓展与李白相关的诗,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三个问题” 为主导思想,“学生为中心”,提高每一堂课的学习效率。

《静夜思》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

  【用具准备】

  1、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2、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

  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⑴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 齐读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 小老师领读。

  ⑤ 开火车检查。

  ⑶ 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⑴ 同桌互读。

  ⑵ 男女生分读。

  5、指导背诵:

  ⑴ 自己试背。

  ⑵ 指名背诵。

  ⑶ 齐背。

  ⑷ 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

  五、检查背诵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后记〗

  对于古诗部分,学生背得很快,但总是把个别字音背错,以后应注意纠正,加强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 耳 头 米

  2、学习书写:

  ⑴ 通过课件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⑵ 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⑶ 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扩词练习:

  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三、我会说

  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说给大家听。

  教师及时纠正生说的不当之处。

  〖板书设计〗

  静夜思

  目 耳 头 米

  〖教学后记〗

  学生观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较仔细,我在黑板上范写时,有笔画没占准都给指出。在说夜色时,多数能说出夜晚的美。

《静夜思》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作

  业:

  板书设计:

《静夜思》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身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推荐。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推荐: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和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静夜思》教案 篇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日、上、头、乡”这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

  2、认识“夜、床、前、光、低、故”

  3、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

  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2、难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3、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1、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朗读,交流朗读体会。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生字的练习要重点指导字形和字义

  (二)整体感知。

  1、教学古诗,要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再把词连起来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简介作者。

  1、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静夜思——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夜半梦醒,独对皓月时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2、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全诗,试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根据注音试读诗文。

  (三)借助书上插图。解释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读全诗,品味诗意。

  3、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说一说诗的大意

  4、品词析句,领悟诗意。

  (1)第一句,解释“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诗人把什么当成了“霜”?理解前两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举”与现在所说的举的区别,理解后两句意思

  5、总结全诗意思。

  讨论:

  ①诗人望着明月,怎么就思念起故乡来了呢?

  ②第三句与第四句在内容上有联系吗?

  交流。

  (四)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

  (二)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教师指导写字。

  “头”笔顺是一“乡”新部首“”

  (四)朗读背诵,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自由朗读。

  3、指导背诵。

  (1)回忆全诗意思,反复诵读。

  (2)参照插图试背。

  (3)指名背诵。

《静夜思》教案 篇10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静夜思》教案范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静夜思》说课稿06-09

《静夜思》教学反思09-29

《静夜思》教学设计15篇04-18

与朱元思书教案四篇08-11

与朱元思书教案7篇10-03

【精选】识字教案范文汇编7篇08-09

《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汇编五篇10-13

《乌鸦喝水》教案范文汇编5篇10-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07-02

托班手工教案范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