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02 11:42:13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合作读词语,检查读书情况。

  锤子钥匙摔跤邮票门牌潘诺夫滑稽地址

  3、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送错的信?

  (2)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对于哥什提亚、娃丽的做法,你认为谁更值得学习?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

  3、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1、指名回答哥哥:将这封信放在台阶上等着邮递员拿走。娃丽:不顾大风雪在黑暗里找门牌号,将信准确的送到主人家里。

  2、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他人之所急。过渡:娃丽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请同学们默读“娃丽送信”的段落,说一说她送信有哪些坚难?

  3、指名回答

  4、用“﹏”画出描写风大雪急的句子和对陌生叔叔衣着描写的句子,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讨论

  a、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样的`话来赞美娃丽?

  b、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

  6、学生代表展示。

  7、小结。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生:因为娃丽的做法让爸爸相信她可以管好这个信箱,所以就让她管信箱了。

  生:娃丽的做法赢得了爸爸的信任,所以让她和哥哥一起管理信箱。

  三、质疑再探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预设: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拓展学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为同桌设计一道测试题。

  2、展示。

  3、教师补充题:你喜欢娃丽吗,为什么?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天真可爱的娃丽,她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

  3、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理解“愚公”本意指是“愚蠢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按照“移山”问题的提出,移山的过程,移山的结果这样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课文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内容: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论,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争论。引导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区别。第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论,大多数人都同意,其妻子的献疑是出于关心。是一场民主的讨论;第二场争论是与智叟的对话,是针锋相对的。

  2、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愚公与智叟两种不同的态度,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体会:智叟惧怕困难,而愚公有不怕艰难、锲而不舍的。

  3、读课文,引导学生自学。老师设疑: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移山过程中,开始是家里人,后来是邻居,四面八方的人,最后是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搬走了。

  四、学生讨论:如果玉皇大帝没派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移走吗?

  五、归纳通读全文,组织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题目为“愚公移山”,其中对“愚公”并没有讽刺的意味,看似愚,实则不愚;智叟的“智”就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暴风骤雨,但没有克服困难和智慧的勇气,目光短浅。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读了这则寓言之后,引导学生谈对愚公移山的体会,并向课外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加深对愚公的理解。

  七、积累内化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选四个字的词语。2、完成课文后的练习。3、识字写字。认读本课生字。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字形。形声字:霄、渤、痴、娥。“寡”的写法。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一课时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正确,读流利。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二)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三)理解课文内容,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品读体验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巩固延伸

  (五)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2.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鼓励孩子的发明创新。

  4.培养学生借图画看懂故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5.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自己设计的桥(图或实物),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进行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 …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①.(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并说说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义)。

  ②.选择适当的字填在书上的`( )里。

  ③.集体订正。

  ④.扩展练习。

  坐 座 圆 园 声 生

  ( )位 公( ) 学( )

  请( ) ( )形 ( )病

  2.我会读。

  ①.自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②.小组合作学习,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③.指名读,并说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处。

  ④.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展示对未来桥的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条理、有序的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事先设计的桥的图画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教师事先设计的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同时伴有介绍)。

  2.引出课题:未来的桥。

  二.小组交流。

  1.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桥。

  2.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

  3.评选自己认为满意的桥并说出自己这样选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真聪明,设计的桥也各具特色,希望小朋友们能设计出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有的三幅图画,看懂故事的内容。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放大的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图画。

  1.认真看图,了解图意。

  2.说说图上给出的三幅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请学生想想:空白的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二.讨论捞皮球的方法。

  1.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小组讨论:谁的方法能把皮球捞上来?

  3.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作为第三幅图的内容画下来。

  三.编故事:将四幅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小结: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大多数小朋友观察认真仔细,并且爱动脑子。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遇到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350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一,语文园地八,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盏花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

  从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盏花的过程中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白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不知道)这种花叫做金盏花(板书:金盏花)。能说说你刚才看到的金盏花是什么颜色的吗?(红色、黄色)金盏花除了金色、红色,就是棕色。同学们,现在有这样一则消息。(出示消息:美国博培公司悬赏两万美元,征全世界第一朵纯白金盏花。)(板书:白色的)你愿意试一试,种一种吗?(愿意或者不愿意,愿意的继续追问:你能坚持种植多长时间?)。1954年爱荷华州有一位老奶奶就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同学们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5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为了能把课文读得更顺畅,我们首先要扫清阅读障碍。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出示词语:悬赏枯萎沮丧呵护兑现金盏花遗传学橘黄播种)

  3。课文读过一遍,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三、交流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老奶奶为什么要种植金盏花,她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如何?找到答案后和你同桌交流交流。(出示要求)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出示: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依然满怀信心地种植金盏花??)指名读。在这20年中,老奶奶无数次的遭到家人的反对,可她——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着;老奶奶的儿女远走了,丈夫也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许多的事,可老奶奶依然——满怀信心地种植金盏花。同学们,这段的结尾出现了省略号,你能想象一下老奶奶在培育白色金盏花的20年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吗?

  (学生自主交流)

  尽管老奶奶的生活遭遇了很多变故,可她仍然满怀信心的种植金盏花。“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奶奶终于种出了白色的金盏花。齐读第四自然段。(出示扩句练习:老奶奶种出了金盏花)你能通过刚才的学习完成这个练习吗?看谁完成得更加出色。组织交流。

  ★至此,一个连专家都感到束手无策的大难题,竟在一位对遗传学一无所知的老太太手中自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奇迹。当老奶奶种出了白色的金盏花之后,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动笔写下来。集体交流。

  (出示:她甚至不知道现在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也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来纯白色的金盏花)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抓住两个“不知道”加以体会。(第一个“不知道”说明老奶奶不贪图“重金”。她根本没有关注“重金悬赏”,所以她不在意“启事是否有效”;第二个“不知道”更进一步说明老奶奶不关心“重金”是否能到手。两个不知道揭示了老奶奶纯洁、正直、朴素的品格,表明她培育白色金盏花毫无功利目的',只是想为社会做贡献,为园艺事业作贡献。)齐读,体会老奶奶的高尚情操。

  ★一年之后,当老奶奶知道赏金不能兑现的时候,她是怎么说的呢?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这是老奶奶在听到园艺所所长电话后的回答。为美化社会,为繁荣园艺事业,她愿意继续无偿地做下去,这才是真正的“无私奉献”!)

  3。曾经那么普通的一粒种子,也许谁的手都曾捧过,却因为少了一份以心为圃、以血为泉的培植与浇灌,才使得自己的生命错过了一次最美丽的花期。可这位爱荷华州的爱丽丝·凡克奶奶却创造了这个奇迹,你觉得老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4。 我们能从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盏花的故事中,体会到什么呢?(学生谈体会)

  四、续写练习。

  同学们,老人用了20年的时间创造了奇迹,不但如此,她还想要种植黑色的金盏花。你愿意把接下来的故事写完吗?请同学们动笔续写这个故事。(生动笔写,集体交流、评议)

  五、总结

  持之以恒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成功的日子就会日益接近。同学们,记住:只要天天进步,小进步也会创造出大奇迹。

  板书设计:

  白色的金盏花

  持之以恒

  创造奇迹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走进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了解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内涵。

  3、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明白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说看。(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语还包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2、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几个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故事一《铁杵成针》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诗人,可他小时候却非常的顽劣,成绩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课件。出示思考题。

  2、学生观看视频《铁杵成针》。(思考: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是呀“铁杵成针”的故事也是对他后期的学习影响很大。也从这个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读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都需要刻苦的学习,那么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无论我们的天资如何,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

  三、故事二《悬梁刺股》

  1、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读书的人有很多,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故事,边看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读书很勤奋?

  2、学生观看视频《悬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结:面对学习,古人从来不懈怠,《悬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记录了。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经》

  4、师领读,生齐读。背诵

  四、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悬梁刺股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 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拭”字不要多撇。“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的是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

  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2.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因为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风吹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松脂特有的香味引来了一只苍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松脂球。经过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珀。)

  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田园生活的图片、诗歌等资料。

  课前活动:

  资料展示、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明确主旨

  1.谈话引入、畅谈感受。

  2.回顾课文,交流场景。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中鸡觅食、河里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二、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三、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一)师生共同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

  画面一屋前搭瓜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2.汇报画景

  3.找出喜欢的'词句,理解、感悟。(体会乡下人家装饰的独特、可爱)

  4.了解对比的修辞手法。

  5.品读,体会乡下人家的可爱。

  6.总结学习方法。

  (先自读、想象画面----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喜欢的词句----了解修辞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画面

  (三)全班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画面二

  门前鲜花开 屋后春笋冒

  1.小组汇报

  朗读;想象画面

  2.读感悟深的句子,理解品味。

  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3.感情朗读

  4.运用方法,汇报交流

  院中鸡觅食、河中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四)悟情

  四、配乐读文、积累语言

  五、参照目标、自我评价

  六、作业超市

  1.想象一下,在冬天,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写一写或画一画乡下人家的冬天。

  2.抄一抄课文中写的形象、生动的词句,并把他们积累下来。

  3.读一读“阅读链接”

  《天晴了的时候》,划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9

  一、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第八册第二十四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句,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五、教学准备:

  1、准备麦哨实物、茅茅针。

  2、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聊天激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喜欢农村吗?为什么?(农村山美、水美、景美、人更美)知道农村小孩除了上学,双休日干什么吗?(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每年春末夏初,麦子即将成熟之际,农村的小孩最喜欢玩的就是——这个,认识吗?(出示麦哨实物,板书:麦哨)

  介绍麦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陈益,一同走进农村,去聆听麦哨那美妙的声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考考你们,这些生字词都会读吗?

  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直沁肺腑、撩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茅茅针、麦秆

  似的、结出、黑白相间、乐谱、剥开、和着

  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感悟

  1、《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2、自由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这两处描写麦哨的作用。A、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B、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教师引导:

  A、首尾呼应。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

  B、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如:呜卟,呜卟,呜??

  C、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3、课文中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提示:这两个词是描写麦哨的)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到文中寻找。

  4、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5、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反馈交流:

  1“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A、读一读,谈感受

  B、有感情朗读(读出一群欢快、活泼、可爱的孩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A、读一读,谈感受

  B、读出孩子们无拘无束与快乐

  “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从舌尖直沁肺腑!”

  A、读一读,谈理解

  B、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喝什么?

  C、齐读,读出天然、纯朴、无拘无束的快乐。

  (集中精力从描写孩子们的外表、游戏内容等极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入手,通过研究词句,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有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感受孩子们生活的欢快。)

  (3)孩子们的欢快与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有关,更离不开环境——田园风光。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读一读,哪个地方又给你怎样的感受?

  (4)交流反馈: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A、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田园风光的美)

  B、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的美?(从色彩、种类、样子等角度,采用比喻、排比的方式)

  “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A、有感情地朗读

  B、那麦穗儿又在唱着什么样的歌?

  (5)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6、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7、拓展延伸。

  (1)课题是“麦哨”,开头与结尾都写麦哨,但是中间部分都是写孩子们的欢乐,这合适吗?

  (2)读写结合:麦哨吹响的是xx。

  (3)师(根据板书)引述:乡村的孩子们生活在田园之中,他们穿的是xx,他们看的是xx,他们玩的是xx,他们口渴了,嚼的是xx。他们是如此地贴近大自然,他们开心地、无拘无束地在田野中玩耍、嬉戏。他们的童年是幸福而又快乐的。

  (4)最后再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摘录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湖畔

  (欢快)田野、幸福的童年

  湖边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2、理解父母对子女崇高无私的爱心,懂得要孝敬父母。

  3、内容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揣摩人物心理。

  学习重点:

  一波三折的情节,浓浓的爱

  学习难点:

  体会理解作品浓浓的爱

  教学过程:

  一、有关诺贝尔导入:考考你 ?

  20xx年,中国的谁获得诺贝尔?什么奖项?

  20xx年,中国的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你知道亚洲获得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谁?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目的;

  1、诺贝尔文学奖是这两天的热点;

  2、让学生积累一些知识。

  3、作者川端康成就是这一奖项获得者。

  4、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欲望。也是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计划用时10分钟)

  1、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想一想:如果文章一开始就写穷夫妇拒绝了财主夫人,不同意把孩子送给她,这样的情节安排与原文相比,哪个更好些?课文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整体感知,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一环节任务的呈现可操作性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就能完成。

  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计划用时15分钟)

  1、想一想: 穷夫妇每次“送”和“换”孩子的时候说的理由是什么?文中哪些词语刻画了他们的表情?

  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和词语,填充表格,并加以品味和揣摩。

  2、辩论解疑 话题 :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见解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明白送和不送都是爱,天下母亲都有爱。

  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揣摩文中父母在送每一个孩子时的语言、神态、来理解他们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的问题难度加大,如探究

  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完成。对于其他题的.设置用以学过的刻画人物方法的旧知识完全能解决,也可以看出学生应对得心应手。结尾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文章中我们对贫穷夫妇内心煎熬的揣摩,这些是留白的艺术。并做为“续写文章”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的情感继续升华。

  四、拓展延伸 触摸爱心

  1、小练习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来,体现了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上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现在就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描写练笔;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请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一家人团聚的情景。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1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5、进行各种拓展练习,让孩子们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单元教学时间】

  13《夜莺的歌声》2课时

  14《小英雄雨来》1课时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课时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机动课时2——4课时教案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2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爱因斯坦遇小女孩)等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教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有详有略

  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

  伟大而又平凡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三、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3、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

  (刚开始,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不知道他的伟大。当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他们开始产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

  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随便,所以用“你”。平时我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您”。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许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爱因斯坦

  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潜心科学研究 天真可爱

  不拘生活小节 有礼貌

  谦虚好学

  第一次 撞(相撞)

  第二次 遇(相遇)

  第三次 等待(相邀)

  相处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实验目标: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23 . 黄河的主人

  一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查字典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提心吊胆

  2、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

  (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2、师: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师: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读书和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桌互读,你喜欢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

  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 (板书:黄河 羊皮筏子 乘客)(教师提醒"筏"字的注意点,不要少一撇)

  5、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让学生上台介绍,而后,教师可以出示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的并加以简要说明)

  三、小结课文

  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

  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

  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

  (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人在征服自然、挑战自我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并作必要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

  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同学们,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

  2、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

  (1)师: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从下列词语中可以让人着重体会到黄河的汹涌险恶?qut;汹涌的激流"、"整个儿吞没";那东西的渺小无助:"小"、"轻"、"浮"、"小小";作者为那东西的强烈担忧:"突然"、"强磁力"、"吸引")上列引号中的词语点击时多媒体设计成另一种颜色。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心害怕,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现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

  (3)师: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

  ①在如此危险(危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

  ②用"小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矛盾? ……

  2、自主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读书、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

  (2)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同时自由地寻找自己的交流伙伴。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合作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总小组的意见。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

  (2)交流中可能学生会得出如下结论:(教师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文字中得出如下结论的。)

  ①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②乘客们都非常的勇敢,他们不惧怕黄河的险恶。

  ③他们知道艄公很有驾筏经验,不会出任何危险。

  ④因为艄公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会战胜惊涛骇浪。……

  (3)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4、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最好能抓住课题阐述)

  (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___,身系___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熟读--指名说)

  板书: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师: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四、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交流一下。

  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课外作业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黄 河 的 主 人 ?

  艄公

  羊皮筏子

  乘客

  (第二课时)

  黄河 惊涛骇浪 沧海横流

  的

  主人 如履平地 方显英雄本色

  (艄公)

  练习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处处留心部分

  2.理解于象棋的词语意思,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

  (3)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这样的词语,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们在象棋中是什么意思,现在在生活中又表示什么意思。

  (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规则的。(出示歌诀)

  (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凭借棋盘讲解。

  (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

  (4)欣赏朗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3)“蝉联”这个词,根据上下文来猜测意思。再查查词典。

  4、总结、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读读背背。

  2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 写好钢笔字,知道上下都有钩时,下钩包住上钩。

  教学重点:

  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先读读词语,读准字音。

  (2)借助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3)交流汇报,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1)回忆《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这段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

  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呢?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3练习朗读、背诵。

  分组背 提名背 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犯、饱、它”三个字,观察字形,说说异同。

  2、观察字帖,读读“小窍门”,领悟其中的规律。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字,及时小结。

  四、总结、检查。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成语

  2、背诵《合作篇》

  二、导入新课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风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

  3、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什么?(耐心、诚恳……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的方式,在倾诉时,都应做到尊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观察“国、区”两字,说说它们不同的部首。

  2、学生观察两个部首的书写示意图。

  3、教师示范讲解方框儿、三框儿。

  4、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教师示范写“国区”,提示部首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关系。

  6、学生练习书写“国、区”两字。

  7、展示优秀书法作业。

  五、布置作业。

  练习毛笔字

  5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纳米知识的课外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

  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4.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

  五、教学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环境小女孩表现

  天气倾盆大雨任凭打湿衣衫

  红灯亮等绿灯亮才过路口

  路口无交通警察

  无汽车驶过

  行人不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什么是见闻?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作者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11’)

  (一)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把字音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学习生字新词:(20’)

  (一)读生字组本课词语。

  (二)哪些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旅留遵

  (三)对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记忆方法?

  (四)多音字组词。

  Zhuó(衣着)zhuǎn(转身)kān(看守)

  着转看

  zhe(看着)zhuàn(转动)kàn(看见)

  (五)选字填空,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4页。

  五、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六、作业:1、抄生字词。2、读课文。

  教学反思:生字的书写学生有一点难度,对于多音字的教学方法多样,学生能够基本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新加坡街头见闻,齐读课题

  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得好。

  (一)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后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肯定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女孩模范遵守交通法规,是个高度文明的人;二是认为小女孩太傻了。

  三.展开辩论“小女孩究竟是傻,还是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文明的人?”从而深刻了解课文所讲明的意义。

  1.正反双方,马上要展开辩论了,为了更好地说服对方,你们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做简单的批注。

  2.同样意见的人自愿结组讨论。

  3.辩论开始。在学生辩论时,教师适时点播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其表达的含义。

  △一个穿着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此刻周围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汽车行驶。而她只打了一把很小的雨伞,任凭大雨把衣服打湿打透,直到红灯灭,绿灯这亮起来,才慢慢地沿着斑马线穿过路口。

  (1)生可能抓住既没有……也没有……来说女孩傻,也可能抓住这句话说小女孩是个文明的人。

  (2)在辩论中师:没有警察说明没人看管,没有车辆通过,说明没有危险,在没人看客又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仍等到绿灯亮才走,说明她就是一个高度自觉的人。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小女孩仅仅是新加坡千百万个城市市民中的一个,你认为其他的人也会像她这样吗?请你读书找出根据。

  5.生读书批注

  6.交流。

  理解下面两句话:

  “既然红灯亮着,怎么可以跑过路口去呢?”

  (1)这句话什么意思,把它变成句号说一说。

  (2)课文中为什么用“?”呢?你觉得哪个标点好。(“?”加强了语气)

  (3)指导朗读这句话。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让我们这样做。”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做”“怎样做?”

  B朗读这句话。

  7.听了吴小姐的'话,亲眼看了小女孩的一举一动又亲自体会到了新加坡城市的一切,你样这个城市,这里的人民呢?

  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这里的文明。

  五.作业

  (一)自读课本相关课文读。

  (二)朗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学习中感受到,应该自觉的去做,这样才能是一个文明的人。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在这鸟语花香、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学习、嬉戏、快乐成长。那么,在你们看来,咱们的校园像什么呢?

  有人认为,校园就像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哪位同学对交响乐有所了解,请说一说。再读课题。有疑问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自主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大家示范示范。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乐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味

  1.带着你心中的疑问默读第一乐章蜂巢。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

  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同学们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说蜂巢是一段表现勤奋学习的乐曲,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的鸟岛、花瓣又是一首怎样乐曲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乐章重点读一读。

  (生交流)

  3.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实着幸福的乐章。

  “飞翔的、流动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美妙的语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咱们来体会体会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这么美的风姿、这么快乐的欢笑,谁能来读一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想)这么富有生机的场面,这么富有节奏美的语言,你喜欢吗?难怪作者说“下课了,校园是一个……一个生机勃勃的……”怎能不让我们喜欢呢?是啊!同学们,在这美丽的鸟岛,和同学们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4.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学习,课前你们提出的关于花瓣这一乐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

  同学们,当你念到这几个词语,回想到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你们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教育和关爱,如果是你,会在信中给哪位老师写点什么呢?(抽生回答)同学们,听到你们这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语,此时此刻,我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你想读几遍就读几遍。(生自由读)一片片花瓣就是一封封来信,它牵系着老师和学生的心儿,此时此刻教师又会对学生深情地祝愿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花瓣是一曲怎样的乐章呢?

  总结:回顾我们学习的整篇文章,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三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师趁机板书。)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四、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时常都会响起一曲又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下去以后咱们仿照课文写一写吧。

  附:两个可参照仿写的句子。

  1.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

  2.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低飞;欢快的跃动,像鸟儿展翅的舞蹈,恬静的栖息。歌声,笑语,在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

  板书设计

  校园交响乐

  蜂巢——教室

  鸟岛——校园

  花瓣——信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了解它的特征和作用。

  2、积累成语,恰当运用成语,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3、在自主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4、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5、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习作兴趣,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词汇,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2、读一读这两组句子。

  3、找出反复使用的词语做上记号。

  4、再读这两组句子,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这些反复使用的词语,使句子读起来怎样?

  5、小结:用上排比句,我们的文章将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气势。

  6、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二、语海拾贝

  1、读一读成语,你有什么新发现?

  2、再读成语,不懂的成语通过查工具书理解。

  3、你还能说几个此类似的成语吗?

  三、开心一刻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说说你为什么会笑。

  2、读了这则笑话,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汇报。

  4、小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固定不变的词组或短句。我们运用成语时,不能随意篡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四、自主阅读园地

  1、在前面的课文里,我们一同欣赏了动听的校园交响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再去欣赏校园里同学们特别喜爱的球赛——足球赛。想知道比赛实况吗?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校园足球赛的实况解说》这篇文章吧。这是一场既精彩又惊心动魄的球赛。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阅读文章。

  3、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4、积累好词佳句,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背一背。

  第三课时

  五、口语交际:应聘班级服务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度过了愉快的寒假,又迎来了崭新的学期。我想大家一定忘不了前任班级服务员默默无闻的奉献。今天,我班要招聘新一届班级服务员,把我班建设成朝气蓬勃、温暖和谐的集体。

  2.模拟情景,教给方法。

  (1)出示招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通知。

  (2)教师表演应聘情景。(发言中渗透管理理念、施行纲要,展示才艺。)

  (3)请学生评价老师的表现。

  (4)小结:说——清楚;听——认真;态度——大方。

  3.拟清要求,激发兴趣。

  (1)你认为班级服务员要为大家做些什么?有哪些岗位?(作业收发员、卫生委员、文娱委员、班长等。)

  (2)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你有什么长处?你想应聘什么岗位?你想怎样为大家服务?你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3)教师:同学们,我听到了你们热情澎湃的心声,看到了你们自信期盼的眼神,我听到了你们在心中大声说:“给我一次机会!我也行!”

  4.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拟定发言思路,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自我评价。

  (2)在小组内交流,肯定伙伴的优点,善意地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5.集体汇报,交流评价。

  (1)请同学上台汇报。

  (2)关注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巧妙引导。

  (3)你最欣赏哪些同学的表现?为什么?(评价时不仅要关注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胆小但能表现的学生。)

  6.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快把理想的种子播进班集体的土壤,用你的信心、爱心、决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带领我们的班集体驶向美好的明天吧!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六、习作百花园

  1.揭题。

  教师:在我们班级举行的“应聘班级服务员”的活动中,老师被你们多才多艺的风采所折服,被勇气可嘉的班级小主人所感动,为新奇富有创意的建议而喝彩……那一幕幕画面还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一声声诚挚的话语还在我们耳边回荡。这节课,请提起手中的笔,记录下那难忘的一幕吧!

  2.重拾记忆,筛选材料。

  (1)教师:这次活动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纳:神态上,有的落落大方,有的害羞;表达上,有的流利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提出的建议,有的富有创意,有的犀利务实;表演时,有的才艺令人叫绝……

  3.播放录像或展示照片,描写片段。

  (1)根据显示汇报的内容展示富有代表性的画面。

  (2)自由选择一个材料来写片段。

  (3)把自己写得好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4)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习作片段,师生共同评价。(重点落实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的指导上,强调真情实感。)

  4.由段及篇,完成习作。

  提示:写“应聘班级服务员”的活动,既可以采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还可以像照相机那样,选取你认为最值得写的镜头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像应聘书那样写……总之,形式是多样的。

  5.修改完善。

  (1)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自我修改完善。

  (3)誊抄。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1-14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1-28

《金字塔》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07

语文的教案11-16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2-07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07-12

语文下册教学规划大全12-08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课件04-09

四年级下册包装教学设计06-20

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