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母鸡教案

母鸡教案

时间:2023-04-04 13:42:22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母鸡教案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鸡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母鸡教案集锦七篇

母鸡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15个生字,学写3个生字。能用“愿意”口头说一句话。

  2.熟读《小母鸡种稻子》,分角色表演,懂得劳动最光荣。

  3.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熟读《小母鸡种稻子》。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动物头像、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小母鸡在邀请你们呢!(出示小母鸡头像,录音:小朋友们,我是小母鸡,春天我种下一些稻子,到了秋天,就收获了许多稻子,做成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你们愿意来我家做客,尝尝我的劳动成果吗?可是,小鸭、小猫、小猪却不好意思来,这是为什么呢?)(贴小动物的头像)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原因就藏在书里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划出不认识的字。

  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听老师、同桌读,看拼音读生字,问别人,猜一猜生字。)

  (点评: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识字的.几种方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知道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学习。这里加入了猜生字的方式,更体现出随文识字的优势。)

  过渡:小母鸡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了那么多稻子,你们通过辛勤的劳动,能把这些字都认识吗?

  (三)指名三位学生与老师分别读四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手指课文听。(听读识字)

  过渡:小母鸡见你们学的这么好,她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录音:到我家来做客,我可有个条件:这节课,你们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这15个生字,还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也来学会。你愿意帮助小伙伴吗?)

  (点评:用学生喜欢的小母鸡来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学生乐于接受,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同桌互读,(一人指读,一人听,再轮换。)

  提示:听出错误怎么办?(快把正确读音读给他听一听)学会的字打“√”,课后写在采集本上。

  (点评:怎么帮助别人,只有美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老师应及时提出帮助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五)以小组(同桌为一组)为单位比赛,读课文,读后说说你帮他认识了哪个字。

  师:读得多好呀!你们真会合作,帮助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小母鸡也想和小伙伴一起劳动,她是怎么跟小鸭、小猫、小猪说的呢?

  三、细读课文,巩固所学字词

  (一)用直线画出小母鸡的话,幻灯出示。

  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

  你愿意和我一起锄草吗?

  你愿意和我一起收稻子吗?

  1.自由练习读句子,想一想应该怎么读。

  听师范读,体会小母鸡非常有礼貌。

  你愿意帮助同学读好这几句话吗? 同桌互读。

  指名读,学生评议。(教育学生说话要有礼貌。)

  2..课件放大“愿意”两字,认真观察“愿意”,你发现了什么?(从心里愿意,所以是“心”字底,刚才同学们从心里很愿意帮助小伙伴。)

  3.谁愿意再读读这三个句子?你能邀请你的同桌一起来读吗?

  (二)小动物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小动物的话。(.课件出示)

  种稻子太辛苦,我怕弯腰!

  锄草太辛苦,我怕手起泡!

  收稻子太辛苦,

  我怕弄得满身土!

  1.自由练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学生评读(注意“太”字的语气,体会劳动不能怕脏、怕累)

  3..课件放大“怕”字,你怎么记?(从心里怕,所以是“竖心”旁。)

  4.三句连起来读,你发现了什么?(要想做成又香又甜的白米饭,就要经过种稻子、锄草、收稻子三个阶段,真是太辛苦了!)

  种稻子太辛苦,我怕弯腰!

  锄 草太辛苦,我怕手起泡!

  收稻子太辛苦,我怕弄得满身土!

  (出示三幅劳动的场景)

  5.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表演,自由选择角色。

  过渡:这篇课文的生字太多了,我真怕你们记不住,你们记住了吗?下面我们来一个“眼力大比拼!”

  (三)复习巩固生字(游戏)

  1.看谁读得快!.课件随机出示生词(自由选择对手比赛)。

  2.看谁认得准!字宝宝也跑出来让我们认一认。(两人把字卡分别放在背后,裁判数一、二、三,出示字卡,谁先读出对方的字卡谁赢。)

  3.看谁有发现!观察:

  猫 和

  猪 种

  通过观察发现字的规律,找到记字方法。对比“禾”与禾木旁的区别。为写字打好基础。

  4.看谁写得好1(快找一找哪个字不好写,让电脑小博士来帮助我们。)

  认真观察,电脑演示“明、种、她”的笔顺;同学说说怎么写好这个字;书空后试写两个,通过幻灯同学评议自己写的字。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你们不仅自己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帮助同学学会了生字。哈! 小母鸡把香喷喷的米饭端上来了。(出示图)

  (一)仔细观察图,想一想,小母鸡在想什么呢?

  (体会小母鸡收获后的自豪与喜悦;体会劳动带给人的快乐)

  (二)小母鸡会对同学们说什么呢?小母鸡对三只小动物说了什么?(通过读句子体会小猫、小猪、小鸭为自己的行为不好意思)

  (三)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要忽视小猫、小猪、小鸭,他们知错就改,也十分可爱。)

  (点评:一图多用,通过图让同学们发散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看事情要全面。)

  五、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后来,小猫、小猪、小鸭是怎么做的,你能编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2.帮妈妈做一次家务,体会劳动的快乐,写下你的感受。

  3.在童话故事中还有哪些小动物热爱劳动,找出来读一读。

母鸡教案 篇2

  【学材简析】

  《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善怕恶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设计理念】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策略】

  《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3、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收集母鸡的资料,收集有关母爱的古诗、名句,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交流见闻

  你对母鸡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说说。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介绍对母鸡的了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三、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边读边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自主阅读,边读边在书上做批注。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的关键。)

  四、检查自读效果

  1、齐读词语。

  2、提问: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的朗读,自主的交流,既强化

  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请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对母鸡的讨厌与喜爱?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2、汇报交流。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携领,就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本环节教学中,对于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这一情感变化的段落,设计这个精讲的环节,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供保证。而其它段落,则是采用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点拨解疑的方式。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最后,教师抓住文章中心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爱。)

  六、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说说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异同”入手,不但要注重学法上的迁移、运用,同时也要注重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本组中的《猫》与《母鸡》同是老舍先生的文章,并且所涉及的题材、写作方法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难能可贵的是,两篇文章的情感表达方法截然不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情感揭秘,升华主题

  1、学完课文后,在你眼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2、作者仅仅在赞美鸡妈妈吗?

  3、欣赏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片断及母子事例,感悟母爱的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赞美鸡妈妈引申到赞美天下的母亲,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爱的伟大。)

  八、拓展延伸,以读引说

  1、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

  2、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说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读说结合,让学生表达出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把教育效果引向深入。)

  九、课外赏析,仿写作文

  1、推荐阅读

  屠格涅夫的《麻雀》、列那夫的《母鸡》或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

  2、学学作家

  带着爱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写写身边的小动物。

  (设计意图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联,进行恰当地拓展。《麻雀》与《母鸡》的共同点是赞美了母爱的伟大,不同点是由于作者是外国的作家,所以在语言、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这样的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同时通过设计写话练习,运用写法,感受母爱,练笔和激情,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16、母鸡

  叫声难听

  讨厌 欺善怕恶

  拼命炫耀

  负责

  慈爱

  喜欢 勇敢

  辛苦

母鸡教案 篇3

  一、提示课题

  1. 板书课题:母鸡。

  2. 谈话:母鸡,既让人讨厌,又让人不敢讨厌,这是为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旁作批注。

  3. 检查自学效果。

  三、感受母鸡的讨厌

  过渡:母鸡的讨厌表现在哪里呢?

  1. 读课文第1、第2段,找出表现母鸡讨厌的语句。

  2. 引导学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要抓住关键的词句加以理解。)

  3. 结合作者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补充,说感受。

  4.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的第1、第2段。

  四、感受母鸡的伟大

  过渡:母鸡是让人讨厌的`,可是,当母鸡有了小鸡雏后,我的看法却发生了改变。因为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震撼了我。这从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呢?

  1. 学生朗读课文的第4~7段,并在书上作批注。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相关的语句和自己的体会。

  3. 全班交流。

  (1) 引导抓重点语句:一只鸟儿飞过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让学生从歪着头、挺着身儿、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体会母鸡的负责,还要让学生边读边发挥想象,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彩。教师还可以范读,帮助学生感悟。再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加以感受体会,像汤圆似的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鸡的无私奉献,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在教学这两句时,可以点带面,找出文中的其他传神的描写,加深学生的体会、感悟,尽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 学生自由发言,说其他语句,可结合自己课前的观察和教学挂图等讲述。

  4. 有感情地朗读第4~7段。

  五、提炼升华,感受母爱的伟大

  1. 学生自读课文第8、第9段,思考:作者由讨厌母鸡到不敢讨厌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

  (1)联系全文边读边思考。

  (2)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老舍的童年及他的母亲。

  (3)再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和朗读指导,感受母爱的伟大。

  2. 举例说说你对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六、作业练习

  1. 举例说说你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的方法(说到一两点即可)。

  2. 摘抄描写母鸡的精彩词句。

  3. 读一读老舍的其他作品。

母鸡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并能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达。

  2.学习故事中的动词短句:x过……。

  3.感受和体验故事的诙谐、幽默,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若干;

  2.《母鸡萝丝去散步》课件;

  3.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这幅图上有谁?看,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时候是怎样的?

  二、观察画面,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1.观察画面,了解农场里有哪些地方

  2.观察画面,学习故事中的动词短句:“x过……”。

  3.自主阅读,了解母鸡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情

  (1)狐狸想干什么呢?母鸡萝丝最终被狐狸吃掉了吗?

  (2)幼儿自主阅读。

  (3)幼儿交流。

  4. 出示画面,引导幼儿讲述。

  (1)母鸡萝丝走过院子,狐狸怎么样了?

  (2)母鸡萝丝绕过池塘时,狐狸怎么样了?

  (3)母鸡萝丝越过干草堆时,狐狸怎么样了?

  (4)母鸡萝丝经过磨坊时,狐狸怎么样了?

  (5)母鸡萝丝穿过篱笆时,狐狸怎么样了?

  (6)母鸡萝丝钻过蜜蜂房时,狐狸又怎么样了?

  5. 回味感悟,给故事起名。

  (1)你觉得是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和怎样的狐狸?幼儿讨论。

  (2)谁能帮这个故事想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三、观看动画,体会乐趣。

  四、延伸活动,迁移经验

  狐狸没抓到母鸡露丝,它很不甘心,它还会跟着母鸡后面,那母鸡露丝和狐狸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母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欢的情感变化。

  2、了解鸡的生活习性和母爱的伟大。

  3、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结合禽流感谈谈你对鸡的看法,可以听听网络歌曲《我不想说我是鸡》。老舍是怎样描写母鸡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借助字典把课文读通顺。

  2、理清脉络,简单说说课文讲述的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本课和《猫》在写法上的不同。

  (主要从作者情感上去分析:一直喜爱;由讨厌到不敢讨厌。)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变化

  1、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默读课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重点分析一下“一向、不敢”。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作者通过哪些事例具体来写对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大家自由说一说。

  (最好用上书中那些概括性的词语:随处乱叫、欺软怕硬、炫耀、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

  四、比较本课和《猫》在写法上的异同

  1、主要从作者情感上去分析:

  一直喜爱;由讨厌到不敢讨厌。

  2、抓住动物一些特点习性,在生活中把握细节。

  六、课后读一读有关写动物母爱的文章

母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体会劳动的辛苦,培养劳动习惯。

  2、识字15个,巩固学过的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知道反犬旁、鸟字旁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会写8个生字。

  3、用“愿意”口头造句。

  4、熟读课文,并能创造性地表演。

  教学重难点:

  1、识字15个。

  2、体会劳动的辛苦,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

  教具准备: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头饰、课件、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演唱歌曲,激情导课。

  1演唱歌曲导入:出示丁丁和冬冬唱歌图,问学生: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在唱歌呢,你想知道他(她)们在唱什么吗(想)出示《劳动最光荣》你想唱吗(学生唱歌)

  2学生自读歌词,读后谈知道了什么(学生谈:雄鸡唱歌叫醒花儿,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

  3教师导入: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小动物们都爱劳动,小母鸡也很爱劳动,它在种稻子呢!(出示小母鸡种稻子图)板书课题,齐读,学生对课题质疑。(小母鸡在和谁种稻子小母鸡怎样种稻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小母鸡种稻子》课文内容,学生边听,边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自己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板画。(贴上小鸭、小猫、小猪图)

  三、游戏识字、巩固运用。

  (一)游戏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标记生字。

  2做游戏:采摘“聪明果”

  教师课件显示“智慧树”,“树”上结了很多“聪明果”(果子覆盖着生字),“聪明果”有多种颜色,喜欢哪种颜色就摘哪一个。

  师导:只有付出劳动,才能有收获,下面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看哪个小组同学收获得“聪明果”最多。

  3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用自制的生字卡练习,可以通过听读、借助拼音等识字)

  4做游戏:采摘“聪明果”

  (采取小组比赛形式,各小组让别的小组挑一名同学参加比赛,看哪组取胜)

  (二)练习巩固。

  (1)说说哪些字带有下列部首

  鸡、鸭、猫、猪、

  (2)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小母鸡把稻谷种子种在地里。

  我们还学过了哪些多音字(学生回答,显示)

  种

  只

  数

  (3)读一读:小鸡小鸭小猪小猫她们自己明年愿意

  (4)照样子说句子。

  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

  你愿意和我一起锄草吗

  你愿意和我一起收稻子吗

  ——愿意——

  ……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师生共同学习“小母鸡找小鸭帮忙种稻子”一部分。

  (1)指名读。

  (2)学生汇报知道了什么,先板贴小母鸡种稻子图,后板书:(种、怕、弯腰)

  (3)学生质疑。

  (4)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评议。

  (5)表演。

  (6)总结学法:读、说、问、演

  2、学生自由学习其它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2)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汇报。(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方式学习。)

  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后评议;

  说:读后知道了什么?贴小母鸡锄草图、收稻子图,板书(手起泡、怕脏)。

  问: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如果学生没问,可由教师问)(通过讨论,板书:种锄草收)

  不怕弯腰→不怕手起泡→不怕脏、苦

  演: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其它学生评议。

  3、创造性表演:

  又过了一年,这时小母鸡又要种稻子,她又找小鸭、小猫、小猪帮助她,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呢小组内续编故事。并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二、、小结:

  1、学生小结:结合板书从内容、思想、学习方法来说。

  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劳动果实是靠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劳动是光荣的,我们以后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布置作业:

  发下卡纸,让学生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起订《劳动公约》。

母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笔下的猫犹如一个淘气又可爱的孩子,那么他眼中的母鸡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又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新授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同学思考:这只母鸡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抽生说)

  2、请你们找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对母鸡情感态度的两句话,找到后在它下面划上横线,读一读。

  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板书:讨厌

  不敢讨厌)

  3、大家看,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有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4、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呢?同学们,请你们认真的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答案,再和你的同桌讨论商量一下。

  5、作者刚开始对母鸡的态度非常讨厌,从课文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这种讨厌之情,能具体地说说看吗?

  ⑴1自然段:理解“如泣如诉”(板书:无病呻吟)

  ⑵2自然段:(板书:欺软怕硬)

  ⑶3自然段:(板书:拼命炫耀)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的这种讨厌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感受老舍对母鸡的这种讨厌之情。

  6、那后来作者为什么不讨厌母鸡了呢?我们来继续交流。

  板书:这是一只(

  )的母鸡。

  预设:⑴

  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

  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

  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

  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7、是的,有了鸡雏后的母鸡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同学们,再读一读4—10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抽读)

  8、为什么作者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而不用“不讨厌母鸡了”呢?(抽生回答)

  9、是呀,此时作者被母鸡所表现出的母爱震撼了,他已不是简单的喜欢了,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的、神圣的尊敬了。(板书:尊敬)正如作者所说,(引读)他伟大,因为――

  10、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学习了《母鸡》这篇课文,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一篇课文《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都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吧!

  提示: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注:以上特点,由学生比较、归纳,顺学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四、拓展延伸

  作者仅仅是在描写母鸡吗?(板书:母爱伟大)

  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反馈交流。

  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板书:

  母鸡

  讨厌

  不敢讨厌

  无病呻吟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辛苦

  拼命炫耀

  尊敬

  母爱伟大

【母鸡教案】相关文章:

母鸡下蛋音乐教案08-29

《母鸡下蛋》中班教案08-08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26

母鸡教案合集9篇07-31

母鸡教案范文五篇12-19

母鸡教案范文锦集六篇03-10

母鸡教案范文集锦五篇01-20

母鸡说课稿07-16

《母鸡》的说课稿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