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01 10:10: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六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有的物品会沉在水中,有的物品会浮在水面,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学会做科学小实验,体验操作的乐趣。

  二、物质准备:课件、4个水盆、相机、人手一条干毛巾;雪花片、木块、树叶、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铁钉各8份;记录本每2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a、今天的天气真好,小乌龟和小蚂蚁要出去玩了,它们俩一块儿来到河边。

  b、小乌龟说:呀!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们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c、小蚂蚁说:不行,不行,我不会游泳,我一到水里就会给淹死的。

  d、小乌龟说:那可怎么办呢?(请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蚂蚁在水里会沉下去,需要能浮起来的物品当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东西给你,或许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浮起来。

  2、认识沉和浮的标记,并能用身体来表示沉和浮。

  师:小乌龟的篮子里出现了2个标记,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幼儿说一说)

  师: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沉和浮吗?

  3、出示记录表,课件演示记录步骤。

  师:小乌龟送了什么东西给小蚂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一说)

  师:(出现了“?”)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这些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能浮起来的`物品下面打↑,会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来,再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一人把小乌龟要送给小蚂蚁的物品轻轻地放进水里,另一个人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幼儿记录结果,找出有异议的瓶子进行重点讲解。

  6、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现在雪花片、铁钉和玻璃珠有点不开心了,因为它们也想像木块、泡沫、树叶和瓶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帮助小蚂蚁在水面上游玩,怎么办呢?

  7、幼儿尝试操作,师小结。

  师: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

  8、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针对《纲要》提出的:“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这节课我取材自幼儿身边较熟悉的东西,来进行了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探索身边的科学,感知沉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尝试用简单的标记符号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在这类活动中培养他们从小爱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树叶、塑料玩具、铁钉、玻璃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 、大胆尝试、观察、 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我通过小铁钉和玻璃球等也想帮忙作为一个引线,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

  自主的科学活动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操作记录表,二是这次活动只是我们班级对“沉”“浮”现象探究的一个起点,一盏“沉”“浮”现象的指明灯,还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们将投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接下来的相关探究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对纸质睡莲能在水中开放的现象感到好奇,并乐意探索。

  2、 感知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在水中开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3、 学习与同伴合作,把三朵睡莲花轻轻放入水中并观察其变化。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彩色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制作的睡莲若干,小脸盆若干、记录纸

  教室演示材料:大水盆一个,彩色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制作的大睡莲,集体记录表、“睡莲花开”视频资料。

  经验准备:

  睡莲花和荷花的区别;认识三种不同的纸张(报纸、广告纸、复印纸)

  活动过程:

  一、形象视频,引题激趣。

  1、 引题:小朋友们,有一种美丽的花开放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视频《睡莲花开》)。

  2、 提问:这是什么花?你看,它怎么了?美丽的睡莲开在哪里?在水中开放的睡莲真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做睡莲花的游戏。

  3、 设疑:老师也带来了一朵睡莲,知道它是用什么纸做的?我把广告纸睡莲的'花瓣都折起来,你猜它会开放吗?(准备两朵:一朵折好的,一朵没折过的)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二、操作交流,感知现象。

  1、 第一层次:发现纸质睡莲能在水里开放。

  1) 操作要求:

  看来大家意见不一样。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林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朵纸睡莲,拿到纸睡莲先要怎么做?折好后花瓣有可能会翘起来,那可以怎么办?折好后要把美丽的睡莲放在哪里?

  教师边讲边演示:把花瓣朝中心折好,还要用大拇指摁的平平的,让它睡好。然后,离水面近一些,平平地放在水中,不用手帮忙,用你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你的睡莲会不会在水里开放。

  实验探索:幼儿折花瓣,3个人用一个脸盆把自己的睡莲放在水里,进行观察。

  2) 集中交流:你的睡莲在水里开放了吗?它是怎样开放的?(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楚的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3) 引导提问:玩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想问老师吗?

  师生探讨,共同得出结论:纸睡莲放在桌上会开吗?是谁在帮助它开放?对,水有一种神奇的力气,托住了纸睡莲,让它浮在水面上,水还跑到纸睡莲的身体里,纸睡莲的花瓣就膨胀了,它才会开放。

  2、 第二层次: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制作的睡莲在水里的不同开放速度。

  1) 操作探索:广告纸做的睡莲会开放,其他纸做的睡莲也会开放吗?

  教师出示报纸、复印纸:老师还带来了两种纸,我也把他们做成了纸睡莲,这三朵纸睡莲要进行比赛,猜猜看它们开放的速度会一样吗?说说猜测的理由。

  要知道它们开放的速度,得一起放下去比赛,三朵一起放,怎么办呢?

  三个人一组做实验,一起折,一起放。(要一起放下去怎么办?大家喊“一二三”或者“预备-起”)

  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为了让实验更准确,我还准备了一张记录纸,根据你们三个人观察到的不同睡莲花开放的速度,用1、2、3的标记记录下来,表示开放速度的快慢。最快的记什么,最慢的记什么?

  三人一组进行实验,一起同时把三朵睡莲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开放的速度。

  2) 集体交流:出示5组记录表,你们合作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教师打上1、2、3的标记。(如果有结果不一样,教师演示一遍)

  3)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睡莲在水中开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三、尝试提问,拓展内容

  1)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幼儿自由提问,配班老师记录,并把记录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2)根据幼儿的发现,师幼共同小结:纸的厚薄、软硬不一样,放到水里吸水的本领也不一样,开放的速度也就不同!

  3)生活延伸:出示压缩面膜纸。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你看,这是什么?

  看看它在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找个合适的地方,将小小的种子轻轻地洒下,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环境里精心照顾那些小小的生命。这是绿色的梦想,这是幸福的开始,用自己的小手,搭建起一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一片小田园,这就是我们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的种植园。孩子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感受收获的喜悦,感知蔬菜的成长过程,让他们有一个直观、透彻的`了解,更加珍惜大家的劳动成果。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小手,发现世界的美丽。通过观察,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相互讨论等手段,让幼儿了解了蔬菜。然后展开系列活动,让孩子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思维等综合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掌握各种蔬菜的基本特征。

  3、通过参观小菜园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介绍今天外出的地方,及注意事项。

  2、提出问题:我们会看到许多的菜,注意观察各种蔬菜的模样。

  3、教师带着足够的纸和笔以备随时记录。

  【活动过程】

  一、参观小菜园:

  1、幼儿自由观察,触摸各种蔬菜。

  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有的菜长在土里,有的菜长在架上的……

  二、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蔬菜及外形特征。

  1、认识白菜、萝卜、辣椒、南瓜等蔬菜。(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其外形特征(长的什么样子),并触摸菜叶、果实等。(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回答)

  3、帮助幼儿辨认各种蔬菜,知道蔬菜的组成(有的有叶、有的有茎、杆等)

  4、比一比:各种蔬菜外形的不同。(幼儿自由讨论) 三、交流了解蔬菜的营养。我们收获了各种蔬菜,体验大丰收的喜悦。从而引导幼儿认识到:我们的生长离不开各种蔬菜,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后吃饭不挑食。

  【活动延伸】

  通过小菜园展开系列主题活动:蔬菜大不同,蔬菜真好吃、歌曲《买菜》、荤菜素菜与蔬菜、有营养的菜、系列绘画活动等。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而在蔬菜种植、成长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用爱去关心、爱护别人,培养了孩子们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整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享受了种植的乐趣,还直接观察和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增长蔬菜和水果种植方面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虽然课前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但在实际活动中还是明显感觉自己对农作物生活环境的匮乏,对幼儿的提问不能及时给予全面的回答,以后要更加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设计了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乒乓球)来作为操作材料组织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动手操作能力。圆圆的乒乓球静静地躺在碗里,“你能让它飞起来吗?”老师的提问就像是一颗击落在湖面上的小石子,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就这样被调动了起来。遇到问题,让孩子尝试解决,孩子们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孩子们只有在尝试教学的氛围中,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广阔的蓝天。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初步探知用工具移动乒乓球的方法。

  2.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相互合作,在尝试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乒乓球、碗若干。

  2.(第一次操作材料)乒乓球拍、纸杯、大夹子、调羹、小毛巾、筷子、叉子、蛋糕盘;(第二次操作材料)双面胶、透明胶、光盘、白纸、吸管、扭扭棒、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引出探究问题,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出示乒乓球。你们猜猜看老师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

  2.圆圆想知道有哪些东西会飞?你们能告诉它吗?人会飞吗?

  3.引导幼儿想办法让乒乓球飞起来。

  圆圆已经在碗里静静地躺了很久了,它听到小朋友说出了那么多会飞的东西,很羡慕那些会飞的朋友。圆圆多么想去对面的碗里玩一玩,只可惜它自己不会飞,你能借助工具让它飞起来吗?你们愿意帮助圆圆飞到对面的碗里去吗?

  二、提供材料,幼儿第一次操作,让幼儿探索移动乒乓球的'办法。

  1.讲解游戏规则。那在帮忙之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帮它飞到对面的碗里去,但是不能直接用手拿。”

  2.幼儿自主尝试操作、探索,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和观察幼儿用了哪些方法。

  3.下面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让圆圆飞到对面的碗里去的?成功了没有?

  4.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请幼儿边说边操作一下,教师记录。

  三、变动材料,增加难度,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幼儿第二次操作。

  1.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帮圆圆的方法,时间也不早了,圆圆要回到自己的家了。那如果我们换一些更难的材料来帮忙,又能用什么办法呢?你们要不要来挑战一下?有没有信心?赶快再去试试看。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合作用多种方法尝试。

  3.请你们说一说用了什么不同的办法?

  4.幼儿交流、表达,并用操作给大家看。

  四、教师与幼儿总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用了兜、夹、捞、包、托,粘、抬、卷、套、吸等方法成功地帮助了圆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乐意参加观察、收集、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丰富关于春天季节特真的经验。

  2.能提出一些关于春天有关的问题,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春天季节的主要特征。

  物质准备:

  (1)表现春天主要特征的图片。

  (2)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3)幼儿收集或自制的各类有关春天的小图片。

  (3)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聆听诗歌,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二、回顾与讨论:我发现春天的秘密。

  回顾:引导幼儿结合收集或自制的春天小图卡进行交流分享有关春天的经验。

  讨论:

  (1)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

  (2)春年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情?

  三、动手操作:将收集春天信息进行分类。

  引导语:春姐姐想举办春天盛会,他想邀请一些朋友来,这是春姐姐的邀请函,请你将手中的小图卡按植物、动物、人类、气候四个分别贴到相应的栏目里。

  四、观看课件,"春天在哪里"?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内容,积极寻找有关春天的信息。

  引导语:春姐姐已经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他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耳朵里、老师将你们听到和看到的的小秘密录制下来,你们瞧!

  讨论:

  (1)春天在哪里?你能从画面中找出来吗?

  (2)为什么春姐姐在青翠的山林里?

  活动延伸:

  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有关春天的视频,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春天的了解。

  活动反思:

  课堂教育教学中也有难免疏漏失之处,我会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我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我以后更加搞好师生的关系,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动手操作,用一些有创新的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启发孩子的兴趣,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以新的境界和高度。把每一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孩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育价值分析

  幼儿对超市并不陌生,但对超市物品的摆放缺乏认识,也不清楚去超市购物的流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幼儿进入超市后,对超市的物品摆放有所了解,具有生活化的教育意义。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的用途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引发对超市的兴趣。

  2、能将6~10数量的物体与相应的.数字进行对应,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

  了解超市的用途,并学习数物对应

  难点剖析

  幼儿的观察能力不够,所以要对幼儿零散的经验进行输理,拓展幼儿超市购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1、讲述故事,引出问题

  教师讲故事从开始至“可把我累坏了”

  提问:森林里的小动物在买东西时遇到了什么麻烦?

  小动物买东西真不方便,你们有没有办法解决他们?

  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提问:金毛鼠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大家都很喜欢“亮亮大超市”,为什么?

  2、讨论:我喜欢的超市

  你家周围有什么超市呢?超市是怎样的?你喜欢去超市吗?为什么?超市里怎样购物?工作人员都做哪些事情?

  3、数物对应的操作练习

  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以“亮亮超市”贯穿于活动,便于幼儿理解超市的主要特征。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正是因为此次活动的选材直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超市的内容是孩子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投入,师幼互动也非常激烈、有效。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语言活动中示范模仿法也十分重要,老师的示范讲述引起了幼儿浓厚的讲述兴趣,还让幼儿感受和理解了故事的要素和结构,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运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中班11篇06-2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9-24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4-06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4-21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4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8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04-29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9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4-27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