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14 14:10:3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五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昆虫的名字,并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部分昆虫的不同习性。

  2、尝试用动作语言表示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认认

  1、谈论:秋天里有哪些昆虫呢?

  2、观察各种昆虫图片:这里有哪些昆虫?说说它们的名字。(蚂蚁、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蚱蜢、天牛)

  二、观察比较

  1、观察:昆虫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

  2、比较:昆虫哪些长得一样?哪些长得不一样?

  3、小结提升:六条腿、有触角的虫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

  4、看一看:这些是不是昆虫(蚊子、蜗牛、蜘蛛)

  三、观看课件

  1、图一、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

  重点提问: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搬东西的?

  小结:蚂蚁喜欢住在一起,热热闹闹,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做事。

  2、图二、观察两种不同颜色的蚱蜢。

  小结:蚱蜢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并有随草地颜色变化而变化的本领。

  3、图三、观察七星瓢虫和十星瓢虫的外壳有什么不同?

  四、欣赏儿歌《昆虫运动会》

  1、欣赏儿歌,说说这些昆虫在运动会中比赛什么内容。

  2、根据儿歌的内容,模仿某一个昆虫的动作。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管子的多样性,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乐意大胆探索实验,并根据结果出管子的特性。

  3、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管子。

  2、实验材料:黄豆、纸条、手电筒、纽扣、冒险、沙子等。

  3、每人一张记录表、笔。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

  (幼儿回答)

  教师:是的,这些管子呢,我们要来探索探索,看看这些有趣的管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二、基本部分。

  1、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了解它们的多样性。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根管子,说说它的外形特点。

  教师:你们看到有哪些管子?(幼儿回答)

  请你们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管子看一看。

  (2)集体交流各种管子的外形特点。

  教师:你观察的管子是什么样的?

  (幼儿回答)

  2、介绍实验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1)教师出示一根管子,引导幼儿进行集体猜测。

  教师:桌上的东西能不能通过这些管子呢?

  (2)幼儿亲自实验得出结论并做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并做好记录。

  3、集体交流实验结果,并迁移原有经验。

  (1)请幼儿边展示自己的记录表,边说说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2)通过交流、比较,产生疑问。

  教师:为什么有的物品能穿过管子,而有的不能呢?

  :如果管子口比物品大,物品就能通过管子;如果管子口比物品小,物品就无法通过。

  (3)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说说还有那些物体可以穿过管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平时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穿过管子呢?

  (4)管子的共同特性。

  教师:为什么许多东西都可以通过管子呢?管子哪里是一样的?

  (幼儿,教师帮助语句)

  4、帮助幼儿联系实际,知道管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管子?它们都有什么用处?

  (幼儿回答)

  三、活动结束。

  教师:好的,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些有趣的管子,知道他们的外形特点,特知道什么东西能进到管子里,哪些东西不可以,小朋友们在家的时候也要多善于观察和发现,并学会记录下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

  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

  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

  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实验和探索中了解、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共同特点。

  2 .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探究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材料:第一层次提供人手一套:有洞的是管子、吸管、笔管;没有洞的提供积木、五角星拼图。第二层次提供人手一套:螺丝钉玩具(有洞一个是通的,一个是挡住的)。泡泡水

  教师用材料:普通泡泡器 集体记录表,小结用图标

  活动过程:

  1 . 出示普通泡泡器吹泡泡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师: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是用什么吹泡泡的?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我们用小玩具试一试玩吹泡泡的游戏。

  2 . 幼儿初次实验

  (1)幼儿感知实验材料。

  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我们看一看是什么材料,什么样的?

  (2)幼儿猜测并交流。

  教师:这些玩具能不能吹出泡泡呢?为什么?

  (3)幼儿实验

  幼儿了解操作的要求

  教师:每个人都有一杯泡泡水,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每个都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

  先拿一个玩具,轻轻的蘸一蘸泡泡水,用茶杯接住,嘴巴轻轻吹一吹,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一个玩具可以多试几次,然后再换另一个玩具试一试。

  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4)集体交流并观察讨论原因,记录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亲手试验了一下,谁来说一说试验结果是什么?

  (5)教师用图标进行小结:没有洞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

  有洞的玩具可以吹出泡泡。

  3 . 提供螺丝玩具,幼儿再次实验,发现材料不仅要有洞,而且洞中间是空间。

  (1)幼儿实验并交流。

  (2)幼儿观察比较实验材料。

  4 . 教师通过图标进行总结:不是所有有洞的玩具都能吹出泡泡的,而且中间是通的才能吹出泡泡来。

  5 . 问题延伸

  教师:我们再去找一找,班上还有哪些玩具能吹出泡泡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故事《文彦博取球》为载体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之中,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太空棉、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3.环境准备:创设《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环境、《平湖秋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1.观察浮萍、浒苔的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浒苔?浒苔是一种生长在海面上的漂浮植物。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

  (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

  1.提出实验要求:

  (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对比。

  (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

  (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

  (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

  (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对比调整。

  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

  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

  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

  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

  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动

  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浮力ll文彦博取球蕊擎悬琴擎酝.》辫蓥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师走,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幼儿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各组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专家点评:

  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幼儿尝试的精神要求,它基本遵循了问题。尝试(操作、实践)。发现、提出新问题。再尝试一再发现这一活动过程,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使认识不断深化。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足,在这个科学活动的探讨过程中,教师大胆加入了通过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丰富操作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这种结论不是教师传授,而是幼儿的直接经验,因此,幼儿的学习就显得十分积极主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中班11篇06-2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11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9-24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4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08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5-13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1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八篇05-1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5篇10-20

【热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