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7-15 07:15:5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美术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美术教案四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照片写生,表现运动员的竞赛场面。

  2、能大胆作画,提高自信心。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水上运动项目照片。

  2、作画工具:铅笔,彩色画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观察讨论

  1、展示图片

  ----运动会上真热闹,有哪些运动项目呢?哪些属于水上运动项目呢?

  2、了解水上运动项目的名称。

  二、提出要求

  1、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运动员在竞赛的时候,表情、动作有什么特点?鼓励幼儿模仿运动员的动作和神情。

  2、构图的方法

  ----仔细观察照片,看一眼画一笔,把人物的神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3、用“躲”的方法画水波和浪花。

  三、交流分享

  展示作品,将幼儿作品和新闻照片放在一起,鼓励幼儿相互欣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照片写生课,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们进行了很多课前的准备,例如:第一、看教学视频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教研与研究,并对教学难点进行了老师先示范,亲手作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画面的把握,水粉的调制上都做了很好的总结,然后进行了课程的操作。第二、收集水上运动图片,丰富的图片是展现孩子们对写生视野最开阔的途径,我们为了课程的完美与实际相结合,我们借鉴了,薛老师的视频教学,进行了丰富图片的搜集,不单单是水上运动项目,还有更多运动项目,供孩子们参考。

  通过我们对米罗可儿的重视与我们对米罗可儿的喜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就有令人满意的成果。

  本节课,我们进行了分组图片写生,我们抓住教学重点,画大、画满、动作不单一,水上运动,动态表现突出的特点,来引导孩子们进行了分组指导作画。在水粉的色彩搭配上,我们也做了一些准备。

  作品评析:

  1、孩子作品大气、饱满,动态表现完美。

  2、孩子们能够大胆作画,通过他们作品的展现,孩子们自信心有了很好的'提高。

  3、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以基本完成我们这一节课所设置的目标。

  感觉不足之处:

  通过课程的结束与作品的呈现,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之处:

  1、发现孩子作品色彩太单一。

  2、在浪花的展现上没有达到“躲”的理想效果。

  3、我只为了动态与画面的饱满度却忽略了脸部表情的展现,但是总体还是感觉达到了我们所预想的作品呈现。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是与米罗可儿的教学模式与有力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看到孩子们优秀的作品,看到孩子们自信的微笑,在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反思之后,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米罗可儿所给予我们教师工作者与孩子们更多的是在享受作画中乐趣的同时,也强烈的收获了完美作品的呈现所带给我们的浓厚成就感~~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加活动,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美。

  2、尝试与同伴合作绘画,并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桔黄颜料,装颜料的小盆、小筒。

  2、大的卡纸、排笔、报纸、树叶等。

  3、一张树林的图片

  4、勾线笔、钉书机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感受叶子的变化与色彩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从树开 始落叶、树叶开始变色去感知)

  幼:是秋天。

  幼:树叶变黄了。

  幼:树叶往下落。

  2、教师:所有的树叶都变颜色了吗?

  幼:不是。有一些变了,有一些没变。。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叶片呢?(引导幼儿观察、回忆,感知秋天是彩色的)

  幼:我看到黄色的银杏叶。

  幼:我去公园玩看到红色的枫叶。

  幼:我看到小学里的围墙边上的树都是绿色的。

  教师:把各种颜色的树种在一起变成树林,这个树林会是什么颜色呢?

  幼:就是五颜六色的。

  3、引导幼儿欣赏图片上树林的布局。

  教师:这些树是怎样排列的?

  幼:有的高,有的低。

  幼:有的树看见半棵。

  教师小结:看来秋天的树叶是彩色的,那么秋天的树林也是彩色的。在树林里,有的.大,有的小,还有的相互碰在一起。

  二、讨论勾树、染色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漂亮的颜色染到我们的画纸上呢?怎样表现树的轮廓?

  2、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可尝试操作。

  幼:我先用黑色的笔勾线,再用油画棒涂颜色。

  幼:我想用颜料来染色。(教师请他上来示范用排笔染色,教师进行指导)

  3、教师出示材料,介绍多种染色的方法,并示范。用报纸团、树叶拓印。用排笔大块涂色。

  4、教师介绍今天的作画方式是小组合作,一组的成员可以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染色。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合作绘画,引导幼儿先商量好,再进行制作。

  2、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幼儿。

  四、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1、用钉书机将各组的画纸连接起来,形成一幅长画卷。

  2、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小组作品的内容、制作方法,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和设计知识的基础上,以进一步的运用线条、色彩、肌理、形状等造型表现方法和学习设计的造型、媒材、形式原理、制作方法等为目的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能力目标: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法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情感目标: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

  利用不同的媒材和表现形式设计图形,表现出美术的节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跳棋。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白纸、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找节奏

  1、感受节奏 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让学生们闭上眼睛静静的倾听,感受音乐中的节奏。 然后展示两幅绘画作品,一幅图上建筑物的窗户、柱子都有规律的排列着,庭院里的花草树木也有间隔的栽培。另一幅图上都是同样的纹样,但是大小、方向、颜色、粗细都不一样。 请同学们简单的说一说,这段音乐和这两幅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分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板书课题:《美术的节奏》

  二、赏图片聊节奏

  1、欣赏:展示事先准备的`图片(有节奏的作品和没有节奏的作品),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种图片看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2、观察:着重欣赏有节奏的示范作品(排列方式不同的和排列方式相同的),试着思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表现方式?为什么喜欢?在排列方法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同的材质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的感觉呢?

  师:这就是美术中的节奏。

  3、讲解:介绍节奏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师:这时候就有小朋友会问,老师,节奏不是音乐中才有的吗?其实啊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节奏一开始确实是音乐中的术语,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不仅仅只有音乐才具有,美术、体育、文字、甚至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特有的节奏。 师:而美术的节奏,就体现在形式的排列组合和表现的方式上,比如说,一条粗的线条和一条细的线条一起,反复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这样就会让人感觉有起有落,最后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节奏感。

  4、寻找: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的示范图,根据美术节奏的特点,来找一找身边具有节奏感的物品。

  三、当画家绘节奏

  1、示范:教师通过投影仪,在跳棋的棋盘上随意的摆放几个颜色相同和不同颜色的棋子,让学生们感受,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摆放方式,产生的节奏都有所不同。

  2、讨论: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节奏的表现,分成小组,讨论表现的方法及合作方案 你打算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美术的节奏呢?

  3、汇报: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和合作方法后将本组的合作方法和制作方案向全班同学介绍。

  4、制作:播放节奏感轻快强烈的背景音乐,鼓励学生以单独完成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动脑,展开想象,以绘画或剪纸的方式设计一幅具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教师下到小组适当地参与,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作品评优缺

  1、展示:办一个交流会,让学生们在背景音乐活力十足的节奏中展示作品,并且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评价:让所有的同学作为观众,从构思、创意、制作技法等方面以欣赏宽容的态度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师对每一个作品的亮点和优点进行肯定和夸奖,对不足之处给予委婉的提醒。

  五、谈收获试创新

  1、小结: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有没有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吗?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

  2、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尝试用纸浮雕的方式制作一幅具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思路:

  本次活动为预设的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活动以为主要的情景主线来贯穿始终。情景在幼儿绘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创作与角色游戏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那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角色意识,他们是借助虚拟的情景,以角色行为把现实生活同化于自己的的梦想世界,以满足个人把握外部现实的需要;不同的是幼儿在绘画中是通过形与色的表达来宣泄自己作为画中角色的情感体验的。在本次活动中,即:想和好朋友一起享受天上的美景,能够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的造型不够了解,针对幼儿的这一情况,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继续在保持基本造型的同时,一方面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组合的位置,另一方面,继续引导幼儿比较动物局部特征的不同,大胆画出自己熟悉的物体。所以,在准备动物时,既准备了幼儿以前曾经接触过的,也准备了幼儿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让孩子有机会寻找有过的经验来进行比较。也给能力较强的幼儿以更大的创作空间。

  活动目标:

  1、比较动物头部特征的异同,大胆画出自己熟悉的动物。

  2、愿意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大象、熊、狐狸、老鼠)图片,气球若干个,牛皮纸,水笔,糨糊等

  活动过程:

  1、观察气球

  小老鼠想买一只气球,他来到了一家气球商店!看见商店里挂满了许多美丽的气球,小老鼠一时拿不定主义,究竟选哪一个气球好呢?请小朋友来帮他选一个(观察气球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特征等)

  2、上天

  (1)小老鼠买了一个苹果气球,他刚把气球拿在手里,没走一步就被气球带上了天!原来这是一只氢气球!天啊!我飞上天了!多奇妙啊!小老鼠快乐地大叫着。天上看到的景色可真美!它决定把自己飞上天的事情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小狐狸。

  (2)(观察小狐狸和我们以前画的哪个小动物有点象?它长着什么样的鼻子?)小狐狸说:真的。多美的事啊!我也想飞到天上去看一看。小老鼠就把自己新买的气球借给了小狐狸。小狐狸拽着气球,走了好久也没能飞起来。为什么小老鼠能飞上天,我却飞不起来呢?*再讨论:小狐狸究竟需要几个气球才能飞到天上呢?

  他到商店里再买了一只气球,乐滋滋地拿着气球,没走几步,脚就离开了地面,慢慢地飞上了天。他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他往左边看看,白云就飞在他的身边,他又往右边瞧瞧,哇,和小鸟飞得一样高!他又低头看看,房子小小的就象我们平时搭的积木。它在天上还看到了好朋友小熊:小熊,你好呀!你看,我飞上了天!

  (3)小熊抬头看了看,:小狐狸,你可真厉害,能飞得那么高,我多想也能飞起来!小狐狸就告诉小熊:你快去气球商店里买气球,就能和我一样了!小熊高高兴兴地买气球去了!

  *幼儿讨论:那小熊怎样才能飞到天上去?

  (4)小熊拽着三个气球终于飞上了天,这时,地面上的小动

  物们听说他们的好朋友们都飞到了天上,都到气球商店去买气球!

  *幼儿讨论:大象需要几只气球才能飞上天呀?

  3、幼儿创作

  (1)我想扮演谁?准备买几个气球可以飞上天?

  (2)气球会带我们飞到哪里呢?

  (3)我们在天上看见了什么?

  4、讲评

  找一找同伴们扮演了哪些动物,将同一种动物布置在一起,谈论他们所买的气球能不能把他们带上天,计算每一种动物的数量,比较动物的多少!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28

小班美术教案(精选)07-09

美术教案范文04-18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07-05

幼儿美术教案02-25

大班美术教案12-20

小班美术教案06-12

大班美术教案09-10

小学美术教案10-09

小学美术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