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8-09 08:41:4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合集10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弟妹。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故事录音《孔融让梨》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引起兴趣:

  师: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它的名字叫孔融。今天我们要来听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个别幼儿知道此故事,可以先请他介绍故事内容。)

  2、倾听故事,理解感受:

  师:孔融家里一共有几个人?孔融是第几个孩子?

  孔融为什么要挑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

  孔融是怎样对爸爸说的?(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

  你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3、设计情景,情感迁移:

  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为什么到今天大家还在讲呢?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呢?

  经验联想:你关心过别人吗?

  假设情景:

  如果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了一位小妹妹,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你会怎么做?(鼓励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假如小弟弟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呢?(表扬个别幼儿)

  看到小妹妹摔跤了,你会怎么做?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倾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情节变化。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懂得尊重别人,能够知错就改,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活动重点:

  学会倾听,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活动难点:

  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小蜗牛、啄木鸟、小蚂蚁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2.动画视频视频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不过它有点顽皮哎想和你们玩一个猜谜的

  游戏,你们愿意和它玩吗?

  2.谜面: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蜗牛)

  3.幼儿讨论回答。

  4.请出小客人。(教师出示蜗牛头饰,分析谜面)

  5.情境引入:今天我们的小蜗牛吃的饱饱的,准备爬到大树顶上去晒太阳,可是没过一会他居然昏了过去,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大胆猜测)我们还是听听小蜗牛来给我们讲讲他的故事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

  1.观看视频一(小蜗牛嘲笑啄木鸟)

  (1)师提问

  ①小蜗牛遇见了谁?(啄木鸟)啄木鸟在干什么?(在给大树治病)

  ②小蜗牛说了什么话?

  (都说你是森林医生,原来你是给大树治病的,这太容易了。)

  ③啄木鸟听了小蜗牛的话是怎么做的?

  (2)幼儿学习说一说小蜗牛与啄木鸟的对话。

  (3)讨论:小蜗牛说的对吗?为什么?

  (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2.观看视频二(小蜗牛嘲笑小蚂蚁)

  (1)师提问

  ①小蜗牛又遇见了谁?(小蚂蚁)

  ②小蜗牛见小蚂蚁没理他,是怎么说的?

  ③小蚂蚁是在玩吗?它到底在干什么?(往高处搬家)

  ④小蚂蚁是不是和啄木鸟一样没理他?(不是)小蚂蚁说了什么?

  (2)讨论:小蚂蚁说的对吗?

  (引导幼儿从他们各自本领谈谈自己的意见)

  (3)幼儿学一学小蜗牛与小蚂蚁的对话。

  (4)继续提问:小蜗牛是怎么晕过去的?

  (被大雨冲下了大树)

  (5)讨论:小蚂蚁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观看视频三(小蜗牛认错)

  (1)提问

  ①谁叫醒了小蜗牛?(小蚂蚁)

  ②小蜗牛醒来后不好意思的说了什么?

  ③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2)幼儿学一学小蚂蚁和小蜗牛的对话。

  4.完整的看一遍视频

  (1)告诉幼儿故事的名称《小蜗牛的本领》

  (2)组织幼儿认真完整欣赏一遍视频。

  (3)提问:啄木鸟有什么本领?小蚂蚁有什么本领?小蜗牛有什么本领?

  (4)讨论:我们可以嘲笑别人吗?为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尊重别人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5.谈一谈

  (1)你有哪些优点?你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教师可以从自身谈起如:我画画很好看,但是我不会跳舞。)

  (2)我们该怎样去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如:要尊重别人,虚心请教、、、、、、)

  三、学习复述故事(分角色表演)

  1.教师扮演小蜗牛,幼儿扮演啄木鸟和小蚂蚁进行对话。

  2.出示头饰请三名幼儿进行情境角色表演。(教师给予语言和动作上的指导。)

  3.幼儿自由选择头饰三人一组进行情境表演。

  四、情感教育(结束活动)

  小蜗牛虽然嘲笑别人不对,但他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今天他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我们,希望我们小朋友也能做的知错就改,学本领时要知道尊重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能做到吗?小蜗牛要去学本领了,我们和他道别吧!拜拜!

  附故事:

  一天,小蜗牛吃饱了,慢悠悠地往大树上爬去。突然,他听到“笃笃笃”的.声音,原来是啄木鸟在啄树干,小蜗牛问:“啄木鸟。你在干什么?”啄木鸟回答说:“我在给大树看病,在捉害虫呢!”小蜗牛却说:“都说你是森林医生,原来你是这么给大树治病的,这太容易了!”啄木鸟不理会小蜗牛,继续用长长的嘴巴在树干上敲着,不一会就啄出了一条白白胖胖的害虫,小蜗牛知道自己说了大话,一声不响的离开了。

  小蜗牛继续爬着,遇到了一群小蚂蚁再往高处搬家。他问小蚂蚁:“大家这是去哪儿玩呀?”小蚂蚁没理睬小蜗牛,小蜗牛生气了,说:“都说蚂蚁最勤劳,可是一天到晚都干了什么呀,把东西搬来搬去的。还是我的本领大,自己的房子自己驮,刮风下雨都不怕,走到哪儿都是自己的家!”小蚂蚁不服气的回答:“谁想你啊,一天到晚游手好闲,什么本领都不学。吃花儿、草儿、树的叶子,还有青菜的叶子。农民伯伯都不喜欢你。我们才不会学你呢!”正说着,天空中下起了瓢泼大雨。小蜗牛赶紧把自己缩进了壳里,雨下啊下呀,树叶上的水把小蜗牛从大树上冲了下来,小蜗牛晕了过去。

  雨停了,小蚂蚁钻了出来,爬到小蜗牛的身边说:“小蜗牛,你醒醒!”小蜗牛慢慢睁开眼睛,不好意思的说:“我错了,我不该嘲笑你们!”小蚂蚁说:“知错能改就好了!其实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要学会尊重别人,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小蜗牛说:“从现在开始,我要向你们学习本领。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在最近的自由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便是各种动物。他们喜欢聆听动物故事,翻看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大家对动物抱有如此浓厚的兴趣。而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轻轻松松的学习数学,寓教于乐,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活动的趣味性,我尝试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动物园里》。

  活动目标:

  1、巩固10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2、能对10以内数量比多少,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数字卡、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比一比(练习10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1、引导看图:图上是哪里?(动物园)

  2、数一数共有几种动物?每种动物有几个?把数量记在心里。

  3、幼儿根据每种动物的数量举相应的数字卡,共同验证。

  小结:原来每种的数量我们可以用数字卡片来表示。

  二、 学习与操作:“多还是少”(学习比较多少)

  1、动物园里哪种动物最多?(猴子)

  2、马的数量是多少?

  3、马比谁多?比谁少?了解多少具有相对性。

  小结:马比大象多,又比猴子少,和不一样的动物比,结果也不一样。

  三、 操作比较:(进一步感知比多少)

  1、请你们去给大象、鸵鸟、山羊、猴子比一比,在多的动物下面打个勾。

  2、你发现哪个动物多?哪个动物少呢?

  小结:原来,多和少不是一定的。要看它和谁比,就像鸵鸟和大象比,鸵鸟多。但是,鸵鸟和山羊比,鸵鸟又少了。

  四、 游戏活动“找个朋友比一比”(巩固练习比多少)

  1、每人拿数字卡,边说唱边找朋友比多少:“找一个朋友比一比,找一个朋友比一比,数量多的站起来,数量少的`请蹲下。”

  2、数次以后,幼儿说说游戏中为什么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和谁比多了,和谁比少了,进一步体会多和少是比出来的。

  <<<12>>>

  3、幼儿交换数字卡后再游戏,巩固多和少的相对性。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选材符合幼儿当下的兴趣。

  整个活动都围绕着动物展开,针对不同的动物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2、导入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导入的环节中,孩子们先看清楚动物园里的动物数量后,默默地记在了心里,然后通过举数字卡片的小游戏来验证自己数的数量是否正确,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幼儿的操作材料缺乏适宜性。

  首先,人手一份数字卡片在第一环节操作好后,没有适合的位置摆放。孩子们纷纷将卡片推至桌子中间,导致成套卡片混乱,当进行第四环节前,孩子们还需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整理自己的卡片,使整个活动现场出现争抢、混乱的现象。

  改进措施:

  将1——10数字卡片采用插排的形式分发给每位幼儿,这样幼儿在使用好卡片后,将10个数字从小到大插好,这样就会出现活动争抢混乱的现象,使整个活动井然有序。

  其次,操作比较环节中动物园图片不便于现场观察比较。因为活动中只有一张大动物园图呈现在黑板上,当孩子们要操作“比一比”记录表时,需要时不时的观察动物园图片中不同动物的数量,这样的材料从活动现场来看是不便捷的。

  改进措施:

  将动物园图片成列在比一比记录表的下面做成一份操作材料,这样孩子们在上面记录比较动物多少的时候,可以直接参照下方动物园中不同动物的数量,同时,也便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手口一致数数得出总数后进行比较。

  2、讲评环节,追求操作结果。

  在每位孩子操作好记录表后,我追求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看到有不正确的地方就一句话带过“这张好像不对了,哪里不对了。为什么?”随后,就急匆匆地进行了小结。

  改进措施:

  让幼儿发现问题,然后一起解决,说明理由。并且,多请几名正确的孩子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从而让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述来激发他们的思考,真正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中班教案 篇4

  第一阶段活动目的:

  1、通过反复欣赏表演游戏《萝卜回来了》,知道名称,初步理解内容,对表演有一个

  2、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3、培养幼儿欣赏的好习惯,钻心听、用心看,看后要热烈鼓掌。

  4、教育幼儿要关心同伴,萌发幼儿团结友爱的情感。

  5、整体认读汉字:"箩""卜""回""来""了""小""兔""猴""熊"。

  活动准备:

  认识过冬天并了解冬天的特征。学过小兔、小猴、小熊的律动。

  排练好表演游戏,布置好场景、头饰、服装。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交代任务。

  老师边拉开布景边讲:小朋友,从台上的场景看这是一件发生在什么季节的事情?(冬天)。

  你们从哪儿看出是冬天?教师与幼儿讨论后

  小结:小朋友说得对,台上的布景是雪天。好大的雪呀!大雪把各处都变白了,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屋顶上也白了。又刮风又下雪。天气好冷呀!

  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个表演,这个表演是讲在冬天下雪时发生的事,表演的名字叫《萝卜回来了》。

  (二)幼儿观看表演,让幼儿逐步理解内容。

  1、第一遍表演观看后提问:

  (1)表演的名字叫什么?

  (2)表演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2、第二遍表演,掌握角色的出场顺序。

  观看后提问:

  (1)表演"萝卜回来了"里面有谁?

  (2)谁第一个出来找东西吃的?谁第二个出来找东西吃的?谁第三个出来找东西吃的.?

  (3)他们找到东西吃了吗?找到了什么?

  3、第三遍表演,让幼儿初步理解内容。

  让幼儿带着问题看表演:小朋友一边看一边想萝卜是怎么又回来了呢?仔细看看小动物们找到萝卜想吃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观看后提问:

  1)下雪了,小兔找不到东西吃,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大萝卜。他想吃,可他为什么不吃,要送给小猴吃?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

  2)下雪了,天很冷,小猴子睡觉起来,肚子饿了,到外面找不到东西吃,忽然看到门口有个萝卜,他为什么不吃?想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

  3)小熊睡觉起来,肚子很饿,正想到外面找东西吃,忽然看见门口有个大萝卜,他想吃,可他为什么不吃又送给小兔。

  4)小朋友们想想萝卜是怎么回来的?老师和幼儿边讨论,边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幼儿小结。

  4、第四遍表演。

  表演后提问:你们觉得它们是怎样的小动物?幼儿讨论后小结:这些小动物都能想到同伴,他们找到吃的东西自己不吃,送给同伴吃,他们真好!

  (三)表演结束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知理解作品,有感情地朗诵,欣赏体会散文诗的优美和趣味。

  2、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语言来表述云彩变化,学习句型“吹呀吹,云彩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欢秋天多变的云彩,感知作品优美活泼的意趣美。

  教学准备:

  1、根据散文诗内容自制小图谱,云彩、风儿、小船、狮子、娃娃等。句型图谱4张。

  2、课件

  3、座位安排:幼儿坐成马蹄形。

  4、事前建议家长利用亲子一起散步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观察秋天的云彩及其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前两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了天上的云彩,谁来告诉我,天上的云彩会干吗?(会变)会变成什么?

  2、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像个魔术师,会变变变,那谁来告诉老师,云彩它为什么会变?是谁让它变的`?(风儿)

  二、魔法游戏“云彩变”,学说句型“吹呀吹,云彩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师:那下面老师就跟小朋友来玩个“云彩变变变”的魔法游戏,好不好?老师先做云彩,请一个小朋友来做风儿,风吹云彩变变变,好吗?

  2、师请一名幼儿上台做“风儿”,并对老师念咒语“我是风儿吹呀吹”,边说边对老师做吹的动作,而老师扮演“云彩”则随机变成小老鼠,边变边说“云彩变作小老鼠,吱溜吱溜偷油吃”。(而后再请两位幼儿上台做“风”,老师随机边说边变)

  3、师:你觉得好玩吗?你也想来做云彩变变变吗?记得老师刚才做云彩时是怎么说的吗?(师出示句型图谱,引导幼儿规范学说)

  4、师:小朋友说得真好,那现在老师来做风,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云彩变变变。

  5、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巩固句型

  6、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想来做云彩变变变,那下面大家准备好,想好你要变的东西,然后我说你做,你们来做云彩变变变,好不好?

  7、集体游戏2次,

  三、学习散文诗《云彩和风儿》

  1、师:老师把云彩和风儿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就叫《云彩和风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诗歌里云彩变成了什么

  2、师边演示课件,边有感情的配乐朗诵散文,让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和趣味

  师:你最喜欢听散文中的哪些句子?散文诗里云彩变成了什么?它怎么样了?(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句型中出示相应的图片)

  (1)、云彩变成小白船

  师: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什么?(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师:变成的小白船是什么样的?(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师:小船在干什么呢?小船飘呀,飘到远处看不见)

  (2)、云彩变成大狮子

  师: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什么?(吹呀吹,云彩变成大狮子)师:大狮子可怕吗?怎么可怕了?(躬起身子,张开大口,狮子吼啊。吓得羊群都逃散)

  (3)、云彩变成胖娃娃

  师: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什么?(吹呀吹,云彩变成胖娃娃)师:胖娃娃穿了什么?(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嘴儿)师:他在和谁玩游戏?跑来跑去,跟太阳公公闹着玩)

  师:跟着老师一起听着音乐、轻轻的说一说,好吗?

  3、师播放课件,师幼共同配乐朗诵

  师:这首诗歌好玩好听吗?那你有没有注意应该哪些地方念地慢点,哪些地方又需要快点的呢?(引导幼儿根据内容回答)

  4、、幼儿配乐朗诵诗歌,引导有感情的朗诵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那让我们把刚才说的应该注意的地方加到散文诗里,再来有感情的朗诵一遍吧

  5、播放课件,配乐朗诵诗歌

  四、延伸活动

  制作“天上的云彩”

  师:听到这样有趣的云彩,真想把它画下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好玩的云彩画下来,好吗?(好)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概括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会用标记进行记录。

  2。在找图形活动中体验包含关系。

  3。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答。

  活动重点:

  能概括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会用标记进行记录。

  活动难点:

  在找图形活动中体验包含关系。

  活动准备:

  1。图形:大红圆、小红圆,大红正方形,大绿正方形、小绿正方形,大绿圆、小蓝圆,大蓝三角形、小蓝三角形。

  2。标记卡片:(大小标记、颜色标记、形状标记),画好的房子一座。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第23页上半部分)、油画棒。

  4。已做过作业纸13页的练习。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特征,唤醒已有经验。

  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许多图形,请你们看看黑板上有哪些什么样的图形?

  师:它的大小怎么样,和这个比比看,它是什么样的图形)

  (引导幼儿从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二、提出问题、导入经验

  1.问题抛出,取得初步经验。

  你们知道了这些图形的`特征,怎样让别人一下子也能知道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一张记录纸,请你们把他们的特征记录下来。

  看看这张记录纸上,你看得懂吗?

  2.深入探索,掌握图形身份证的制作方法。

  第一格可以放什么呀?谁愿意来试一试,选一选?

  选好了图形,应该做什么呢?

  请幼儿操作,教师指出操作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出制作的经验。)

  总结:今天我们选了一个图形宝宝,然后分别记录它的2个特征,这样就制作完成了它的图形身份证。

  三、幼儿自由制作图形身份证。

  1.操作体验,运用经验。

  每个图形都想请你们帮忙制作一张图形身份证,请你们来试一试吧。为一个图形制作好身份证还可以为其他的图形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1)强调操作要求。主要引导幼儿找出图形的三个外部特征。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2。交流评价、判断巩固。

  谁愿意把你给图形制作的身份证介绍给大家。

  (选取幼儿多种差异资源样本)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给图形制作了身份证,图形们都很感谢你们,它们还有一个难题要考考你们,同样是制作身份证,但是方法不一样,要请你们看着特征把这个图形画出来。下次我们来试试。如: 幼儿尝试遮住图形,根据特征画出图形。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以老师的身份证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课件的演示和记录示范,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对图形的外部特征和形状、颜色、大小的特征标记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打好基础。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动脑,独立地完成记录任务。但也有个别幼儿将特征标记记错了。在集体验证、相互交流时,能力强的幼儿能指出个别幼儿做错的地方。同伴间的互动比较好。操作度、亲和度体现明显。通过教师图片的演示,幼儿对图形身份证有了比较感性地了解。在做图形身份证的时候,很多幼儿都能把所观察到的几何图形特征完整的描述出来。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一定地培养,对图形特征的了解也加深了。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感知痒痒树从快乐到难受再到快乐的过程。

  2. 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运用合理的想象、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角色的心理变化。

  3. 能积极想象出各种帮助痒痒树疗伤的办法。

  4.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有关痒痒树怕痒的特点。

  2. 物质材料准备:痒痒树拟人化微笑及哭泣的表情图片各一张。磁性黑板一块、录音机、故事磁带。

  3. 环境准备:创设植物医院活动区。

  活动过程实录

  1. 通过提问,引出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见过哪些树木?

  幼儿回答:柳树、松树、桃树……

  教师:你见过怕痒痒的树吗?(没有)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痒痒树》看看这棵痒痒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欣赏故事的前半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并在黑板上出示微笑的痒痒树图片。

  教师:莉莉为什么没有笑?

  教师:请你猜一猜痒痒树为什么会落泪?(……)

  教师:小朋友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听老师继续往下讲。

  3. 幼儿继续欣赏故事,感知故事中的情感的变化。

  当故事讲到第三段“比上回枫枫玩玻璃划破的口子还要深”时,出示哭泣的痒痒树图片。(泪滴和伤口)

  教师:痒痒树为什么掉眼泪?(被人划伤了)

  教师:它还是一棵会笑的痒痒树吗?

  幼儿回答。

  教师:你受伤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疼)

  教师:痒痒树疼得直掉眼泪,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它?

  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讲述各种帮助痒痒树疗伤的办法,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

  4.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小朋友帮助痒痒树的各种方式。

  幼儿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

  教师:小朋友是怎样关心痒痒树的?

  教师: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给我们的痒痒树包扎一下。(创可贴)

  教师:包扎后的痒痒树怎么样了?(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教师:以后我们遇到了小树要怎样对待它呢?(要爱护保护她们,引发并教育幼儿爱护和保护树木。)

  教师在黑板背景图上画一棵痒痒树,请幼儿在痒痒树上添画表情,感知故事首尾呼应的结构。

  5.音乐游戏:“挠痒痒”。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碰一碰》的旋律带领幼儿边唱边结对表演。幼儿与同伴有好的进行“挠痒痒”活动,感知大家身体接触的快乐。

  活动延伸:请幼儿用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制作“会变的树”,放在展示区进行交流和学习。

  这节语言活动《痒痒树》取材完全结合幼儿园经常遇到的事例,通过故事展示孩子们的纯洁痛心和爱心,再通过欣、谈论等,让幼儿感知、理解故事,启发幼儿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想像故事,迁移已有的音乐经验。

  “挠痒痒”这个游戏是每个孩子在活动环节中最喜爱的活动,每个孩子都因为“挠痒痒”而被逗乐,也对“痒痒树”这个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还通过讨论各种治疗方法,提升、小结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我在活动中结合 “微笑和哭泣”的图片,采用分步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想像及猜测故事中可能会发或将要发生的'情况,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欲望,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记忆就会更加的深刻,孩子们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进一步欣赏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情节,这里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启发幼儿谈论自己的感受为主,给孩子们更多充分的空间、机会去交流、研讨,提高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及兴趣。整个活动结合图片的配合,加入游戏,让幼儿增强爱护植物的意识,引发并教育幼儿爱护树木的意识!

  活动反思及改进措施:

  教学活动中生生互动体现不足。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当积极创设能让幼儿之间交流互动的情景和环节,如再开展此活动时就可制作几组痒痒树的道具、小朋友的头饰,在活动中供幼儿扮演角色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加强语言交流练习,这样幼儿就会在更加丰富有趣的游戏情景中,更轻松地完成学习过程。

  活动充分的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巧妙地利用各种有效地提问方式帮助孩子们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去感知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及角色的心理变化、启发鼓励幼儿大胆谈论自己对故事的感受,整个活动教师始终保持给孩子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充分的空间与机会去交流讨论,孩子们对故事理解的表述能力得到较多的机会练习;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努力的尝试将教学活动向其他各领域进行渗透,增强了孩子们爱护植物的意识并引发幼儿爱护树木的美好情感。此外,活动中出现的意外分支情况也进一步证明该教师的随机教学意识颇强。

  小百科: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中国约有8000种树木。分为榕树;杨树;柳树;柏树等。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体验家园活动的乐趣。

  2、通过教师、家长、幼儿三者的互动,增进亲子之情,夫妻之情、家园之情,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活动准备]

  1、教师与“爸爸家长”拟订活动内容。

  2、了解爸爸和孩子准备礼物的情况。

  [活动实况]

  “三八”节快要到了。怎样才能把这个节日过得既有意义而又富有情趣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爸爸”这个特殊的人群。于是,我们召开了“爸爸家长会”。会议决定进行一次家园活动:和妈妈一起放风筝,并送妈妈一份礼物。为了让活动更有新意,我们还约定这次活动事前不让妈妈们知道,要给她们一个惊喜,同时礼物的准备以孩子为主。

  秘密行动开始了。我们每天都向爸爸们了解准备情况。孩子们也兴奋地、神秘地谈论着各自的打算。细心的妈妈莫名其妙:“幼儿园到底要搞什么活动?为什么要召开‘爸爸家长会’?”子昊的妈妈说:“这几天晚上孩子总在和他爸爸嘀咕。问儿子在谈论什么,谁知儿子回答说‘这是秘密’。”彦君的妈妈也说:“女儿星期天非要她爸爸带她去商店买东西,也不说买什么东西。”……看到妈妈们着急的样子,我们感到活动已成功了一半。个别爸爸有些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送礼物的活动,我们便主动承担了保管礼物的责任,到那天转交给妈妈。

  盼望已久的“三八”节终于来到了。那天,我们在“五四广场”举行了庆祝活动。当接过孩子和丈夫送的礼物,听到孩子真诚的祝福时,许多妈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礼物各式各样,有戒指、胸花、巧克力、还有孩子和爸爸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小小的礼物包含了多少情意!这其中有孩子对妈妈的.爱,也有丈夫对妻子的爱。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亲情,那种合家欢乐的情景,令我们教师感动不已。

  活动后,有的爸爸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幼儿园能组织这样的活动。这种充满亲情的家园活动,使我们家长真正感到了自身的教育价值。以后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中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

  ()比()重

  ()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最大,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

  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

  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中班教案 篇10

  目标

  1.体会角色的善良品格,萌发对蓝色的喜爱之情。

  2.能用语言、绘画表达自己对蓝色的感受。

  准备

  1.故事磁带。

  2.挂图。

  3.纸、笔、有关蓝色的图片。

  过程

  1.欣赏挂图。

  ――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花园中的美丽景致)

  ――你能找到图片上有一朵瘦瘦小小的蓝色小花吗?今天的故事就是关于她的。

  2.欣赏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把幼儿的感觉、想法结合到后面的提问中)

  3.再次欣赏故事。

  ――再次欣赏故事一遍。

  ――老星星为什么要叹气?他的愿望是什么?

  ――蓝色小花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什么说蓝色小花是最美最美的小花?你觉得她美吗?为什么?

  4.迁移经验。

  ――故事中的老星星从来没见过蓝色,你见过吗?你见过哪些蓝色的东西?

  ――幼儿将自己见过的蓝色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欣赏绘画作品。

  建议

  1.蓝色以其宁静、开阔而被人们接纳和欣赏,这与作品的情感基调相吻合。

  2.教师贴切的`讲述与相关教具的烘托是本次活动必须把握的要点。

  3.日常生活中继续找一找蓝色的东西。

  4.幼儿收集一些以蓝色为基调的图片,布置成展览并欣赏,如: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大海、蓝色的生活用品等。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10-11

中班活动教案:前面,后面_中班教案06-23

中班活动教案:面部表情_中班教案06-23

中班教案[经典]07-25

中班教案[精选]07-22

【经典】中班教案07-22

[精选]中班教案07-31

中班教案(精选)07-24

(精选)中班教案07-29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