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3 13:45:1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数学教案【优选8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让幼儿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并找出生活中的有关物体。

  2、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画有图像的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相同的图形。

  1、出示大三角形:请小朋友看看你的桌面上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的图形,把它找出来。鼓励找得又快又对的幼儿。

  二、认识三角形。

  1、请幼儿仔细观察手中的三角形,触摸三角形的边和角,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教师小结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三、给三角形娃娃照相。

  1、出示大三角形:三角形妈妈有很多娃娃,她想请小朋友给她的娃娃们照相,如果别的图形照进来,其它图形的妈妈可要生气的。

  2、依次出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及其它图形,如果是三角形让幼儿作照相的姿势照相,嘴里发出“咔嚓”的声音,如果不是就不照,照了相的图形就放在大三角形下。

  3、游戏结束,请幼儿检查这些图形是否都是三角形妈妈的娃娃。

  四、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

  请幼儿说说教室里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三角形的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并辨识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图形初步的概括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从生活物品中辨认出圆形和正方形

  活动准备:

  圆形和方形各2个、魔法袋,大嘴娃娃2个、圆形,方形饼干若干、ppt、鱼竿和小鱼若干,呼啦圈2个。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认识图形)

  1. 教师演示变魔术,出示圆形和正方形

  2. 分别介绍圆形和正方形

  3. 请一名幼儿变魔术,其他幼儿辨认图形

  二、送饼干(图形配对)

  1. 出示大嘴娃娃,请幼儿观察其异同(圆形与正方形的嘴巴)

  2. 给大嘴娃娃送上对应图形的饼干

  三、小熊开店(联系生活,对图形进行辨识分类)

  1.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 尝试在活动室找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3. 引出小熊开店并帮小熊整理货架

  四、游戏钓鱼(巩固练习)

  1. 引出钓鱼话题,和幼儿一起去钓鱼

  2. 介绍钓鱼注意事项:圆形的鱼要放进圆形的鱼缸里,正方形的鱼要放进正方形的鱼缸里。

  3. 活动结束,幼儿随教师走出活动室。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纸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纸非常感兴趣,总喜欢摆弄它们,撕揉它们。同时,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的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于是,我设计了“彩纸飘飘”这个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巩固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并在探究活动中认识纸、了解纸,让不太有目的的撕纸活动在游戏的情景中进行,在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同时,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会按要求撕纸。

  2、复习认识“红、黄、蓝、三 种颜色并会按颜色分类。

  3、乐于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生活中,让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有初步的认识。

  2、“红、黄、蓝、”三色彩纸条若干;

  3、小塑料盆,小手镯一个;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种颜色:

  1、教师:宝宝们,(出示彩纸条)老师给每位宝宝准备了一根彩纸条,拿出你的彩纸条看一看,谁来告诉我你拿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纸?

  幼儿回答:红,黄。蓝小朋友们们看看,你们手上的手镯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儿回答:红,黄,蓝三种颜色。

  2.教师:(挑2-3位宝宝说说)现在我的纸条宝宝来找朋友了,“我的朋友在哪里?”

  3.教师:(是手举一种颜色的'纸条),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来碰一碰,换一种颜色找朋友。

  2. 老师:找到好朋友了高兴吗?

  回答:找到了,在这里。

  3老师:蝴蝶找花:(播放图片三只蝴蝶的故事)

  4. 老师:找到相同颜色的纸,请小朋友们放回去。

  5.示范撕纸。

  师:好了,回到座位上吧!

  6.教师:宝宝们!彩纸条除了这样玩还能怎么玩呢?

  回答:可以拿到手上玩。

  7.看老师还能这样玩,“拇指食指碰碰,做把夹子夹住,前后“呲啦”老师撕下来了什么?(小纸片),放在篮子里,你们想玩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拇指食指碰碰,做把夹子夹住,前后“呲啦”,放在篮子里。

  总结

  师:宝宝们,你们学会了吗?那我们来比赛怎么样?看谁撕得快,记住要把撕下来的小纸片放在自己的小篮子里。

  8.老师:宝宝们,你们撕完了吗?老师已经撕完啦。真高兴啊!高兴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

  9.老师:(师抛纸片),喔!好高兴呀!(你们想高兴吗?一起来高兴一下吧!)

  二、找颜色纸片

  1.师:我们回到座位休息一下吧,呀!小纸片也要休息啦,他们应该在哪里休息呢?

  2.老师:出示红纸片篮子,这是什么颜色,对这就是红纸片宝宝的家,红纸片宝宝就应该在这里休息,宝宝们先把地上的红纸片捡到你的篮子里,捡好了回去坐在你的位置上。

  2.师:让我看看宝宝们有没有把红纸片宝宝都捡起来了呢,师巡视。让我们把红色小纸片送到它的家里来吧。

  3.老师:地上还躺着许多小纸片呢,他们也想回家了,看(出示贴有黄色纸片的篮子)这是谁的家?(出示贴有蓝色纸片的篮子)这是谁的家呢?(出示贴有绿色纸片的篮子)这又是谁的家呢?小纸片的家你们都认识了吗?你们能帮帮地上的小纸片找到家吗?

  4.师:我请宝宝说说你想送哪种颜色的小纸片宝宝回家?除了这种颜色你还想送哪种颜色的小纸片回家。要把它们送到自己的家喔!不然它们会哭的。

  5.师:先把你想送的小纸片捡到你自己的篮子里面,捡完以后回座位。我请XX来送你捡的小纸片回家。

  6. 师:小纸片都回家了,我们也一起回家吧。拿着你们的小篮子走!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泥娃娃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

  2、感受中国民间工艺品—泥娃娃的特色。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泥娃娃图片,PPT,音乐“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泥娃娃来了。

  1、播放歌曲“泥娃娃”,听:谁来了?

  2、交流:到底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泥娃娃是一个假娃娃,但是他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有手脚,跟真娃娃差不多,可是,她不会动。

  [价值分析:直入主题,让孩子先对泥娃娃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二、介绍交流:了不起的娃娃。

  1、出示1个泥娃娃,看:泥娃娃来了。

  2、仔细观察泥娃娃的样子,交流:泥娃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小结:泥洼娃是胖胖的,十分可爱。

  3、是谁做出了那么漂亮的`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是中国无锡特有的民间艺术品,也叫大阿福,是只有我们中国有的,他们是外国式没有的。

  三、泥娃娃分家家。

  1、出示5个泥娃娃图片:看,今天老师把泥娃娃请到了我们的中间,瞧,一共来了几个泥娃娃?

  2、他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过渡:小朋友真棒,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点。

  3、老师想把他们放在教室里展览,这里有一个两层的架子,该怎么把5个泥娃娃分别放到2个架子里呢?

  4、请幼儿按特征分类,教师在旁作记录示范。

  [价值分析:通过观察尝试进行不同的分类。]

  5、幼儿操作两人一组,观看泥娃娃的图片,商议如何根据泥娃娃的特征分成两家,可为两家命名,并把他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帮泥娃娃分一分,不要忘记记录哦!

  2、幼儿操作。

  3、交流各自的记录,并在以后的操作中继续尝试。

  小结: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可以根据泥娃娃不同的特征来进行分类,把相同特征的娃娃可以分在一起。

  [价值分析: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巩固根据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在活动中有趣和快乐。

  2、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凉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请幼儿初步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幼儿分散收拾。

  评析: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导入活动。在这环节中,有很多小朋友对一些外型特别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确配对,而对一些颜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错了。

  二、幼儿讨论

  1、你是怎么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评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游戏:对对乐。

  1、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

  2、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评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中,连平时常拿错鞋子的几个小朋友也配对成功。

  四、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1、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可进行分组)

  2、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评析:这一环节与第一环节首尾呼应,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通过师生共同检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单只鞋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巩固按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活动反思:

  1、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动的设计以"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配错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对对碰》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2、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分辨三种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认识。

  2、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3、促进思维的准确性,加强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大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纸盒、示范图、音乐。

  幼儿:各种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手一份、白纸、记号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图形“变魔术”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1)、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

  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三角形)

  了解图形特点

  (2)、依次变出正方形、圆形并进行提问,了解图形特点。

  二、图形找朋友

  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1、出示大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图形颜色和形状,到大图板上找到相应的朋友(对应的颜色和图形)。

  2、教师和幼儿一起验证结果。

  三、图形变变变

  1、出示大图,让幼儿看看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图形组成的?

  2、幼儿操作: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图形拼成一幅画。

  3、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的作品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很快辨别数量为1、2、3 的物体。

  2、理解1、2、3之间的等差关系。

  3、知道1、2、3的基本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1、2、3的点卡各1张,小圆片6片。

  2、贴绒图片:小鸡6只。

  活动过程:

  1、山示1、2、3的点卡,让幼儿在桌子上分别摆出相应的数量的小圆片,井大声点数,检查摆出的圆片是否正确。

  2、将小鸡的图片按第1行1个,第2行2个,第3行3个,并放对应比较,让幼儿再次感知1、2、3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

  3、教师敲铃鼓一下,让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教师说:“我敲比一下还多一下的铃鼓数。”或“我敲比两下还多1下的.铃鼓数。”幼儿应分析教师的话.举起相应的点卡,然后让幼儿大声点数每张卡上的圆点数,并说出这些点卡哪张排在最前面,哪张排在后面,哪张排在最后面,让幼儿将点卡由小到大在桌子上摆成一行。

  4、指导幼儿练习。

  (1)让幼儿目测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明确它们之间多1或少l的关系。

  (2)点数并说出苹果的个数,在空白处画出3个气球和1个西瓜。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颜色,学习分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知道颜色的名称

  2、引导幼儿能把气球根据颜色送给穿同样颜色衣服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幼儿人手一只彩色气球

  3、黑板上穿四种颜色衣服的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播放教学幻灯片,小朋友服装表演,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他们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服装表演,我们用掌声把他们请出来吧。

  二、进行部分

  1、教师带幼儿看幻灯片,初步认识颜色,并引导幼儿发现所认识的颜色

  教师:第一位小朋友已经出来了,这为小朋友的衣服你们喜欢吗?谁能说一说这位小朋友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这位姐姐衣服的颜色读出来。

  教师:这位小朋友的衣服是红色的,那用你们的小眼睛找一找,我们班的小朋友谁穿的衣服颜色和这位小朋友的一样漂亮?

  依次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在身边的环境中找一找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的物品。用完整话“我看见…….”来说一说

  教师:这些小朋友穿的衣服真漂亮,有红色的衣服,黄色的衣服,绿色的衣服还有蓝色的衣服,除了他们的衣服是这几个颜色,谁还能找一找你看见哪些东西也是这些颜色的?

  3、幼儿操作,送气球

  教师:几位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服装表演,我们是不是要谢谢他们!老师制作了精美的小礼物请小朋友送给他们,小朋友快拿出你的礼物,看看是什么?你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快告诉你的好朋友你手里拿的气球是什么颜色?

  教师说明规则:手里的气球是什么颜色,就把它送给穿同样颜色衣服的小朋友

  4、幼儿操作后,教师和幼儿共同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

  三、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把礼物送给了这些小朋友,他们很感谢你们,我们期待着下次他们在来到我们这里做客,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表演,我们和他们再见吧。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1-02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24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31

小班数学教案(精品)07-28

小班数学教案[优选]08-01

(精品)小班数学教案08-01

【精品】小班数学教案08-01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08-12

小班数学教案[热]08-12

小班数学教案【精品】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