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5 08:58:31 教案 我要投稿

(热)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了解几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在制作美味鸡蛋的过程中,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准备:生熟鸡蛋若干,煎蛋器,奶锅,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盘子若干,小刷子,油壶,盐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经验准备:

  会打鸡蛋

  活动重点:

  了解鸡蛋生熟的变化

  活动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区分生熟鸡蛋,并能够进行猜想和验证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玩一玩电子互动墙,熟悉鸡蛋制作的美食。

  任务:用生鸡蛋制作美食

  (二)基本过程师:小朋友面前的盒子中有鸡蛋,有生的也有熟的,请小朋友在不弄破的情况下把生的挑出来,将自己的方法画在表格上,一会验证自己挑出来的鸡蛋(生的放在打碎了放在带走生鸡蛋标志的盒中,熟的剥开一个小口放在另外的盒中)

  总结方法师:

  ①刚才谁的方法成功区分生熟鸡蛋了?(幼儿举手)

  ②请你说一说你的方法(a。手电筒照熟→深颜色,生→透光b。称重生→轻c。摇晃,生→晃d。转生→慢)

  ③请你把你的方法画在黑板上的纸上

  ④请小朋友用纸上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挑出一个生鸡蛋,打进自己的小碗

  师:为什么不能看颜色区分?

  师:因为生鸡蛋的颜色有深有浅老师挑一个鸡蛋(多种方法)师:我们用鸡蛋可以做什么常见的美食(鸡蛋羹,荷包蛋)教师指导做荷包蛋和鸡蛋羹师:做荷包蛋有什么现象幼:

  师:鸡蛋有什么变化(液体到固体)

  师:要和小朋友互相分享美食,回家可以给爸爸妈妈做早餐活动分析:活动让小朋友探究区别鸡蛋生熟的方法,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小朋友每天都会吃到,从幼儿自身来说,对鸡蛋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探究过程中,幼儿有听觉,视觉的体验,使幼儿有更深的印象,这次的活动,教师很好的将教育活动和生活联系,对鸡蛋的基本认识从生活中来,最后用鸡蛋做了美食,又回到生活中去,做美食对幼儿是一种满足,生鸡蛋打出来,做成美食,更能加深幼儿对此次活动的印象和体验,教师让两组小朋友进行分享,这也是一种社会性教育。

  我的收获:

  我觉得科学教育活动要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加深幼儿印象,这次的活动中,天平称重的结果不是很明显,幼儿也提了出来,老师也让幼儿画在纸上,老师给予了支持,科学活动并不是让幼儿局限一个理论,让幼儿多探究,应该允许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发散幼儿的`思维,也应该乌云幼儿有失误或是误差。

  教学反思: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意在创设一个情境,让幼儿在猜测中激发起兴趣,但是提的问题不是很到位,应该更改为“今天海宝带来了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在不敲碎蛋宝宝的情况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你有什么好办法?”,将“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去掉,猜测过后,可以根据教师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判断是否可行,从而在第二环节添加一个步骤,幼儿自由探索,并且交流“你会有什么发现?”在环节二中,共同探索区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为三个小操作,第一个操作幼儿基本上都没有问题;而在第二个操做中,活动中我使用了幼儿操作代替教师教的办法,但是发现不可行,还是需要教师教幼儿使用电筒,并且,如何照一照鸡蛋,从而有利于帮助幼儿操作探索,并且省去了临时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环节;在第三个操作中,同样也发现了幼儿转的时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儿像教师一样双手转鸡蛋,但是有的幼儿是单手转鸡蛋,从而导致熟鸡蛋没法转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请一名幼儿上前来掩饰转鸡蛋的方法,让幼儿从中发现在转圈比赛时需要我们用力转,才能真正的比出转圈本领大的鸡蛋,因为又添设了一个再次操作的环节,所以时间有些拖沓。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热情和兴趣。

  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五官。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1、能看、听、尝的物品。如鲜花,各种甜、酸、咸食品。

  2、手鼓一类的乐器。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

  师:"小朋友们,老师啊,最喜欢看你们可爱的脸了。那就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说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脸上有眼睛、鼻子等五官,联系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五官歌》)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桌子上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东西,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它们有什么秘密。"

  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物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的奥秘,并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请个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的经过,并总结五官的用途。

  (三)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念着《五官歌》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与拓展让幼儿以后注意观察,人们都想了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五官。

  附:《五官歌》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如沙沙的雨声、轰轰的雷声、笛笛的车声,咚咚的鼓声等都能让人引发想像,产生共鸣。

  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吸引了孩子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探索着声音的秘密。我从“奇妙的声音”入手,通过听声音、玩声音、画声音等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乐意寻找和处有趣的声音,体验发现的快乐。

  2、能够主动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感知到的声音。

  3、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钹、筷子、气球、报纸若干,录音机,有关自然界各种音响的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哐哐哐”清脆的声音剌激幼儿感官,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启发幼儿自由寻找声音。

  教师: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声音,竖起小耳朵,我们一起支寻找声音吧!

  (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自由地寻找身边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鸟叫声,风吹树叶、用手拍桌子、用筷子敲玻璃杯、把气球踩破发出的声音、水龙头的'流水声,揉报纸的声音、敲门的声音、电视的声音……)

  3、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

  教师:你找到了什么声音?听起来感觉怎么样?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声音?为什么?

  鼓励幼儿把自己找到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与同伴共同分享。

  4、游戏:《猜猜他们是谁》。

  请4位幼儿事先藏在挡物后,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的话声,猜猜他们是谁?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发射光。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用即时贴剪出飞机、花、小鸟等镂空图案,并贴到部分镜面上;水彩笔等。

  3、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引出活动主题。

  根据需要可做以下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小结:亮光是从外面来的,是镜子反射的太阳的光。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1、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活动室。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并做一做。

  请没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4、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1、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2、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3、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玩游戏“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让幼儿猜猜会反射出什么。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组,一幼儿手持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用镜子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追逐、“轰炸”另一幼儿用平面镜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覆盖一次得1分,几分钟后幼儿互换镜子,游戏继续进行,覆盖次数多的为胜。

  3、师幼一起玩游戏“捕光捉影”。

  活动延伸:

  1、将手电筒、各种镜子投放到发现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2、家长、教师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反思:

  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随即生成的活动,由于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效果很好,圆满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整个活动,教师为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丰富可操作的材料,鼓励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支持、鼓励他们大胆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不断的抛出问题,如“亮光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为什么有些小朋友没有把光反射到活动室” “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他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一步步深入地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幼儿在与材料、与同伴、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中习得新的知识经验,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一节活动暂时结束,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却并未就此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于是把幼儿的探索活动有效的延伸到发现区和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知道除了太阳光,还有其他很多光源也可以形成光的反射,还有很多物品也可以反射光。

  小百科: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水可以使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干净。

  2、了解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清洗办法。

  活动准备

  提供各种玩具图片的.幼儿操作包和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个谜(幼儿猜谜——水)。

  2、谈话讨论

  师:水有什么作用?

  小结:水可以解渴、水可以清洗,世界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水的本领真大。

  师:这里有许多玩具脏了,怎样用水把它们清洗呢?

  3、幼儿完成操作包

  师:操作包中有哪些玩具?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玩具变得干净?

  幼儿操作

  交流操作结果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伸到生活领域,幼儿有了这些知识经验后,可以在生活区域中选用合适的方法清洗各种玩具。

  2、讨论:自然角中的植物是否每天都需要浇水?需要浇多少水?什么时候浇合适?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磁铁吸铁的特性探究如何将纸鱼钓上来。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纸鱼、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引题激趣:我们去钓鱼。

  (1)教师出示鱼竿,引起幼儿钓鱼的`兴趣。

  师:小朋友,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池塘边区钓鱼吧!

  (2)幼儿每人拿一根钓鱼竿和小桶,站到大盆旁边,尝试钓鱼,把钓上的鱼放在小桶里。

  2.尝试发现:我能钓到什么样的鱼?

  (1)自由探索。

  请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鱼钓上来?

  (2)集体讨论。

  请幼儿拿着钓鱼竿和小桶回到座位上,进行讨论。

  师:你钓到鱼了吗?

  引导幼儿发现,钓鱼竿身上有一块磁铁,有的鱼身上有回形针,能被磁铁吸上来;而有的鱼身上没有回形针,不能被磁铁吸住,所以钓不上来。

  (3)小结。

  原来在鱼的身上安装铁做的物体,能被钓鱼竿上的磁铁吸住,就能成功钓到鱼。

  3.再次探索:把每条鱼又快又准的钓上来。

  (1)提问引导:我们要把每条鱼都钓上来,有什么好办法?

  (2)操作安装

  请幼儿选择材料,用回形针别往吹塑纸鱼头的头部或者尾部,或者将螺丝、螺帽安装在塑料鱼头部。

  (3)再次钓鱼

  4.交流分享:我的钓鱼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小米、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指导:

  一、认识实验材料。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到桌子上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幼儿观察。

  幼儿(齐读):沙子,盐,糖,小米。

  二、猜测:

  谁放在水里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老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幼儿先进行探索,教师再进行提问。

  三、认识活动标志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四、操作活动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间接指导或个别指导。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方糖,小米,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你们做的都记录在这一小栏里。

  在操作后,教师给予个别的评价讲解。

  师:谁来讲一讲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五、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六、交流总结活动

  老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像沙子和小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幼儿齐读几遍)

  七、延伸活动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题目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

  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

  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

  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

  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0-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