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1 09:40:3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本课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两幅课文插图;轻音乐磁带;写字软件;生字卡片等。

  一、激情导入

  1.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2.老师: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

  3.指导读好课题。

  二、读中感悟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后说说指导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好奇、吭声、怎么、抬起头等。

  4.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画,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画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5.同捉分角色练读对话,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情感。

  6.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好老师一起评一评:

  (1)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2)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三、入境悟情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a.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b.指名读这句话。

  c.小朋友,你们能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来说一说,为什么“白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我给的呢“?

  d.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e.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2)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a.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b.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c.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2.演练整篇对话。

  (1)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2)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3)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3.小结: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识字8》是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本课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文。

  教学要求:

  1、认识“初、眉”等十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引发学生主动留心身边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生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5、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半部,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赴快找出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6、再读课义,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三、写字教学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宁,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写错?(注意学生描红、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四、自读课文

  五、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

  2、教师指名、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

  a、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有节奏,像诗一样,很美)

  b、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2、理解课文内容。

  a、多媒体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

  课文中哪一句说的是这个情景(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

  b、第二句:出台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北斗”,简介北斗星的指向v

  c、读第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让学生通过读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

  让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朗读全文。

  3、积累

  (1)记背本课谚语。

  (2)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

  附:谚语

  十雾九晴。(这里的雾指的是辐射雾,即日落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一种雾。)

  雨过天晴。(天空纯蓝,往往出现在雨后,比较纯净而显青。)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因星光闪耀往往反映出大气不稳定。)

  东虹日头西虹雨。(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虹在东面说明阴雨天气移过此地,该地天晴;反之,虹在西面预示坏天气科来。虹是“日照雨”的产物,即内紫外红光弧。)

  人黄有病,大约有雨。(天黄一般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尘埃较多,预示将要下雨。)

  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丁里。(由于朝晚霞的色彩鲜艳程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水汽多时,呈暗红;水汽少时,呈青白。)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是指的是由卷层云而形成的晕圈。)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意思是说,当早上出现有棉絮状的高和云时,往往预示着将有雷雨天气的降临。)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

  导语 : 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 古怪 淘气 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能凭借三种图形想象,画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向别人说明自己拼画的内容和解答别人的询问,培养学生口语表述和互相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说明

  本课的图画分两大部分,左边是三个图形,右边是由这三个图形画成的五幅图:树、山、太阳、葵花盘、火车。这是给学生作示范,同时也是启迪学生画出的东西。

  三、教学建议

  (一)教具准备

  若干彩色的、大小不一的纸片。

  (二)教学过程

  1.认识图形

  教师逐一出示纸片,让学生认识这三种图形。

  2.以图激趣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由这三种图形画出的.东西,并说说各画的是什么。

  3.示范启迪

  教师用准备好的几种纸片再拼画出2—3个图形,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路。

  4.画画说说

  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拼画画,画好一个,就同桌之间说说各自画的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比比谁画得又新又多。

  5.交流评比

  先在小组里评,小组推选出来的参加全班的交流。交流时要说清楚画的是什么,好在哪里,为什么要推选它,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和发表不同的意见。

  6.课外延伸

  布置学生回家用彩色纸、布块等制作贴画,全班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展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认识16个生字,会书写10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读出短文,理解短文意思。

  3、 通过猜字谜活动,激发同学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 字谜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两个比较简单的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引导同学猜字谜,并说说你是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也)

  怎么猜出来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比较难的谜语故事,看你们谁聪明,能猜出来,并把你猜的方法说出来。

  二、 阅读短文,交流识字方法。

  1、大声朗读短文,提出读文要求。

  (1) 读短文,画出自身不认识的字,

  (2) 交流,有多少字不认识。

  (3) 再默读短文,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解决、记住生字字形,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然后让其带读。

  (2) 你认为哪些字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或告诉大家记住它的好方法?

  (3) 同桌互相检查。

  三、 朗读短文,加深理解。

  1、 同学再次默读短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指导名分段朗读短文,其他同学考虑:读完这个故事,你猜出谜底是什么了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 同学各抒己见,同时解决“商周、秦汉、唐朝、宋朝”等的'问题。(分别出示各字词。)

  4、 你们真聪明,一下了就猜出来了,在这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好词了吗?这些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 不甘落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试说句话。

  ? 才思敏捷: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到那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唐伯虎“才思敏捷”?你认为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可以称得上“才思敏捷”?为什么?

  5、 读完了短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祝枝山等人的时代)

  6、 指导分角色朗读短文。(选择自身喜欢的角色先练习,再朗读。)

  四、 拓展练习,发展能力。

  1、 老师知道,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都“才思敏捷”,那么,你们能不能也为“口”字编个谜语呢?

  2、 提出要求:(1)谜底必需是“口”字,要有“有”和“无”两句话,“有的”和“无的”能对上。如,祝枝山说的都是朝代,唐伯虎说的都是人,文征明说的是方位,酒店老板说的是动作。

  (2)同桌一起商量,并将谜语写下来。

  3、全班交流,评出谜语大王。

  3、 有时间为其它的字编谜语。

  板书设计: 一个字————口

  古代 商周 唐朝 现代 秦汉 宋朝

  有 善 智 听 恶 愚 看 无

  “口” 右 中间 后 左 外边 前 “口”

  高 嘴 跳 矮 手 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宇,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

  (1)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练习。

  (1)描红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章法。

  4.反馈。

  (1)评议学生作品。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提出几个要求:①找出错别字,②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里。

  2.指导。

  (1)读句子,句中有几个错别字?

  (2)依据句意,画出错别字。

  (3)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口头纠正。

  3.练习。

  (1)学生默读句子。

  (2)纠正错别字,如:“带”应改为“戴”,“带”作为动作是随 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把东西放在人的头上、脸上或胸前的意思。

  带(戴) 像(向) 已(以) 颂(诵)

  4.反馈。

  (1)指名学生上黑板改错。

  (2)集体评议。

  (3)用错的字重新组词,加深印象,如:带(带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着”、“了”、“过”。

  2.指导。

  (1)出示句子,指名学生逐题朗读。

  (2)想一想:凭借语感每句话中该用哪个词?

  3.练习。

  (1)动笔选填“着”、“了”、“过”。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的词是否正确。

  (2)同桌互改。

  (3)指名读句,进一步体会“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逗号、句号用法。

  (2)认识书名号“《》”和“〈〉”。

  (3)书名号在什么情况下用?

  (4)举例:“他的文章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了。”

  (5)“小学生学习报”为什么要加上书名号?(“小学生学习报”是一种报刊的名称)

  3.练习。

  (1)读第1~3句,把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上书名号,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巡视检查。

  4.反馈。

  (1)三个人各在黑板上给句子加上标点。

  (2)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抄写句子,并加上标点,注意书名号的书写格式。

  (4)小结: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要求是熟记成语。

  2.指导。

  (1)正确朗读成语,不认识的字。(2)韵句连读,每排两个成语连读。

  (3)说说你了解的成语意思。

  (4)教师说出学生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诵读记忆,形成积累。

  (2)同桌互背。

  (3)对背,如一人读“铁面无私”,另一人背“执法如山”。

  4.反馈。

  (1)“开火车”朗读。

  (2)成语填空。

  铁面无( ) 执法( )山 ( )( )在后 ( )( )在前

  一( )不( ) 扶( )济( ) 排( )解( ) 见( )勇( )

  ( )义( )言 唯( )是( ) ( )人( )贤 ( )( )清风

  (3)教师说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4)记成语竞赛,看谁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课前准备:准备投影片。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学会请教别人

  2。读一读,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性。

  二、指导

  1.读一读每题的文字。

  2.打幻灯,启发合理想像,思考: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三、练习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3.同桌根据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互相练说。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1.指名一学生说,评议有没有达到两点要求。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

  4.评价小结。

  我们向别人请教问题,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还要注意有礼貌,称呼要符合别人的身份,要用“请”、“能告诉吗”,最后还要说声“谢谢”。

  五、教学第七题:学写毛笔字(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

  1、 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

  2、学生猜测:大海

  3、 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嬉戏的声音:再仔细听,你又发现了什么?

  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全班进行交流。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快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6、板书:小孩与大海

  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行交流:你采集到哪些画面?

  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

  三、海滩掠影,品味感悟

  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

  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反馈。

  4、 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

  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6、继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走,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

  8、齐读第1自然段

  9、学生交流对大海的印象

  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许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第 二 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二、学习课文。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

  (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四、拓展学习。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本单元包括两篇讲读课文(《南京长江大桥》《参观人民大会堂》)、一篇阅读课文(《我家还缺啥》)和《基础训练》。根据《基础训练》“阅读”中的提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一个自然段中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懂得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小学语文教学,时刻面临着处理重点训练项目与非重点训练项目的关系。一般地说,应该做到非重点项目训练扎实,重点项目训练突出。

  讲读课文《南京长江大桥》和《参观人民大会堂》都是从参观的角度状物的记叙文。观察训练是两篇课文理解内容的共同基础,认识事物特点是两篇课文相同的教学要求。所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虽然也有观察点的变化,但应侧重于观察方法的训练。如,第1自然段是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部分的观察顺序又是由下往上;第2自然段先是由近及远地观察,后是登岛望远。《参观人民大会堂》则应侧重于变换空间位置的观察训练,依次是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第2自然段与这几部分又是总分关系。

  如上所述,观察训练是理解这两篇课文内容的共同基础,同时也是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基础。如《南京长江大桥》一课中,要求说说第1自然段中讲长江大桥十分壮丽的几句话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也就会比较容易地懂得总的是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几个部分的句子顺序又是由下而上观察的顺序。再如,在《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中,这一训练重点安排在第7自然段。由于前面有了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等处观察训练的铺垫,学生在这里也就容易理解首句写到了宴会厅,第2、3句是写看到的,末句是写听到的。

  在一个单元之中,重点项目的训练应该形成一个回合,所以,阅读课文《我家还缺啥》中“思考·练习”1(1),《基础训练》中的“阅读”训练,都应尽量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以促使学生提高理解句子之间联系的能力,并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把这种能力和方法迁移到《基础训练》的'“作文”训练中,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好一个建筑物。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插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的词句,使学生获得真切和准确的认识,进而达到对课文内容扎实深入理解的目的。

  语文课应该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但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又必须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教育。在两篇讲读课文的教学中,要通过认识南京长江大桥、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特点,让学生懂得这都是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借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我家还缺啥》,要通过理解“我”一家人谈论的问题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需要文化科学知识,激励学生从现在起就要刻苦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24

小学语文教案06-25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1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4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6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