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我爱我家》教案

《我爱我家》教案

时间:2023-09-21 16:17: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爱我家》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爱我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爱我家》教案

《我爱我家》教案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增进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表达对家的爱。

教学流程

  一、主持人的话

  家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

  家是快乐的,就像一桌酸甜苦辣皆有的`菜席,尝过了酸,才觉得甜的美,品味了苦,才感受到辣的香。在家里就像在伊甸园,劳累是开拓的象征,困惑是敢于探索的标志,失败是胜利的开始,成功是不断努力的结局,家是永远快乐的!

  二、尽情抒怀

  请同学们用自己所喜爱的形式来尽情抒发对家之爱。形式可以是小品、相片、珍品、书法、朗诵、演奏、唱歌等。

  程序:

  1、表演者表演(表演前要自报姓名、表现形式、主题内容等)

  2、表演者发言(自我评价)

  3、同学们评价(可以从表现形式、主题内容、表演技巧等方面进行)

  三、探究研讨

  1、 你与家人发生过矛盾吗?你认为家人的做法正确吗?请简述当时的情景和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看法。

  2、你认为怎样的家才是理想的呢?假如你是父母,你将怎样持家?

  程序:

  1、个别同学发言

  2、其他同学评价

  四、欣赏《父女经典对话》(动画)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选择动画中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进行评价。

  五、玩游戏

  请同学们说说含“家”字的成语、格言、俗语、对联、警句等。

  六、总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七、欣赏《可爱的家》

《我爱我家》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我爱我家”,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大人讲我小时候,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二是无悔的奉献,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父母的优秀品质。三是感受家庭温暖,主要从不同方面让学生体会父母所给予的爱、家庭的温暖。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有些孩子可能在学校表现得很乖,对老师和同学都很温顺,但在家中却判若两人。孩子之所以会顶撞父母,对父母出言不逊,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跟父母太熟悉了,不知珍惜身边的爱。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为了他们的成长父母要倾其一生的心血。

  2、学生的需要:

  不少学生虽然每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对父母的情况不一定知道,特别是父母的辛劳,即使学生看到了,也很少去体会。可以以“说一说”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的了解情况,父母的生日、工作和辛劳。通过“说”,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对自己的生日、爱好全都知道,而不知道父母的?这样导入新课,学生更易信服。

  三、综合设计思路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1、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再设问: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行为: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2、无悔的爱

  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

  3、爱的低诉:

  活动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4、爱的告白:

  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教学建议: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

  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5、爱的成长:

  活动内容:讨论: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个别学生的家庭可能不幸,比如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离开人世,甚至有学生受继父或继母的虐待等。对此,不宜这些学生将家庭情况公之于众,对他们要理解、保护,防止伤害这些学生。我们的教学,只从一般意义上讲,从普遍现象讲,只是关与“度”的把握是个难题

《我爱我家》教案3

  知识技能

  1、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家爱家人的感情。

  2、 学会用版画制作方法作一家人的版画,能制作简单的小相框来装饰自己的家。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方法

  通过学习制作版画和小相框。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是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家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的温馨和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态度情感

  这是一节情感色彩非常浓厚的课,在本课学习中,要让学生感受亲情,产生努力为家做些力所能及事情的想法。

  教 学  程 设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

  1、 谈话激趣。

  2、 播放全家出游视频并随机拍照。

  3、 谈话:“这些照片可以放在哪?”

  二、探索新知:

  4、 教师分别展示自制相框并问:可以放在哪?

  5、 师课件演示相框的制作过程。

  6、 观察相框的制作材料

  7、 用课件播放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制作欲望。

  8、 讨论本组可以做的相框。

  学生可能说:“可以放进相册。”或“放进小相框,摆在外面。”

  学生分别说出相框可以摆放在哪。

  学生汇报。

  生讨论并汇报。

  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评价。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把相框分别摆放在讲桌上或挂在黑板上。

  如果有学生看不清用展台展示。

  师随机指几个学生谈想法。并对生的汇报给予肯定并赞扬。

  三、动手实践。

  学生小组制作,教师辅导。

  四、交流展评:

  9、 交流展示作品。

  10、 评选出优胜组,奖励小红旗。

  五、课堂小结:

  11、 谈收获。

  12、 师鼓励谈话。教师总结。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

  生将完成的作品拿到前面展示。

  学生畅谈收获与体会。

  教师循环播放学生作品图片并巡视指导。

  随机选两件介绍材料及做法。

  如果不分胜负奖励给全班。

  教师随机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

  十、我爱我家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学生欣赏版画作品,激发学生对版画的兴趣。

  教师小结:版画是比较常见的造型艺术之一,是作者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二、体验探究:

  1、本课的版画学习选择了对儿童来说操作简单,最易入门的一种版画形式――黑白凸版纸版画,要求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为自己的家人印张像。

  2、学生欣赏黑白凸版纸版画的作品,探讨制作方法。

  3、通过多媒体了解制作过程。

  三、动手实践。

  学生小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评:

  交流展示作品。

  学生欣赏。

  学生讨论制作方法。

  (1)、构思、确定自己要表现的内容。

  (2)、在底板纸上进行简单构图,概括地表现出形象大致轮廓。

  (3)、按照有大极小的顺序开始剪刻人物形象,并按顺序在纸板上摆好。

  (4)、粘贴,尽可能粘贴牢固。

  (5)、刷油墨,将印纸盖在底板上均匀摩压,揭开即可。

  生将完成的作品拿到前面展示。

  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的版画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师循环播放学生作品图片并巡视指导。

  教师随机给予评价。

  五、板书设计:

  十、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教案4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进行演唱、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2、能在游戏中流畅地顺数和倒数、形象地感受数量递增和递减的关系。

  3、体验自编歌曲、自创游戏玩法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积木或小姨子做栏杆围一座约40CM宽、4M长的桥。

  2、幼儿已学会演唱歌曲《鸭子上桥》

  3、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指导:

  1、复习歌曲。

  (1)、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齐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

  (2)、启发幼儿用即兴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重点启发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表现。

  2、讲解游戏玩法、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3、幼儿游戏、教师用歌声、手势、动作提示幼儿按规则游戏、注意逐步推出、让幼儿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4、幼儿熟悉玩法后、用另一个形象替代歌曲中鸭子的形象、创编歌词、并创编相应形象的动作、减少游戏。

  5、为了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增加练习机会、游戏时可将幼儿分成每8人一组、引导幼儿自己用积木或椅子做栏杆围一座桥进行游戏。

  篇二:

  活动目标:

  欣赏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感受歌曲表达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喜欢用动作、语言、歌声等方式参与活动、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亲情。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童话故事《刺猬妈妈和狮子爸爸》。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回忆童话故事《刺猬妈妈和狮子爸爸》吵架的情节、体验家庭情感的反差。

  欣赏歌曲第一段、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完整地欣赏歌曲、在柔和、舒缓的旋律中、教师用表情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自由表达和表现。

  篇三:

  活动目标:

  感受和发现某些自然音响的特点、并与打击乐器的音色相比较。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编马蹄声、并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初步养成看指挥演奏乐器的习惯、遵守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规则。

  活动准备:

  准备铃鼓、碰铃、木鱼、双响筒、串铃、大鼓等乐器。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指导要点:

  以模拟发声引入活动。教师模拟马蹄的哒哒声、引导幼儿模仿并讨论:“你见过奔跑的马吗?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发什么声音能催马儿跑的更快?”

  幼儿欣赏音乐。

  引导幼儿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马儿奔跑时活泼、欢快的情绪。

  随音乐用语言和拍手配合进行表现。例如:每个乐句的前两个小节模拟马跑的“哒哒”声、后两小节拍手。

  集体跟随音乐练习。

  看指挥分声部练习。

  乐器演奏。

  尝试探索音色:教师敲击各种乐器、引导幼儿根据音色想象什么乐器象马蹄声、什么乐器象马铃声。

  教师指挥、幼儿持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幼儿交换却器演奏。

《我爱我家》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普通话较清楚地朗诵儿歌,体会儿歌中优美的语句及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创编简单的词句。

  活动准备:全家福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导题。出示一张幼儿带来的全家福的'照片。看看照片上有谁?,他们脸上是怎样的表情?你们从照片上看出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为什么?

  2、老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诵儿歌《我爱我家》。

  3、你听到了些什么?教师用儿歌的句子回答。

  4、集体、个别用普通话较清楚地朗诵。

  5、启发幼儿:天空中除了星星和彩霞,还有什么?大地上除了小草和鲜花还有什么?除了小鱼和小虾谁还喜欢在大海中生活?

  6、以小组的形式自由创编一首儿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跗儿歌:我爱我家

  我爱天空,因为有星星和彩霞,我爱大地,因为有小草和鲜花,我爱大海,因为有小鱼和小虾

  我爱我家,因为有爸爸和妈妈、

《我爱我家》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爱自己家的情感。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使他们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与家长做一次交流,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因为学生事先需要和家长交流,所以可以说我的课从学生与家长交流时就开始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不过是一种更深入的延展。

  教学方法:典型事例、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简单地了解家庭的一般情况,了解了父母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什么是家,一起感受家的温暖。

  (二)学习新课

  二、我爱我家

  1、大人讲我小时候

  活动:大家先起回忆一下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的“家”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假使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是我们尽情地享受家的亲情和温暖。对于“家”,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的认识呢?

  2、无悔的奉献

  活动:(填表并回答问题见课本p8)。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我们现在虽然还小,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集体朗读p9课文,体会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活动:丢丢的故事

  丢丢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随着丢丢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丢丢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丢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只好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丢丢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小组讨论:a、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b、丢丢的爸妈爱她吗?

  教师小结: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感受家庭温暖

  有人说“家庭不但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

  活动:“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先小组交流,然后课堂上发言。

  教师把学生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

  教师小结:家我们是情感的栖息地;我们的天然学校;是我们的经济物质来源;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和发展大本营。我们这家中享受着亲情和温暖,这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

  学生阅读p11“相关连接”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

  (三)课堂小结:我们今天通过讲家里的故事,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

  1、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2、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我爱我家》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二)能力目标

  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养,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里渗透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渐渐对家庭的认识出现错误,对于家长产生误解。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扭转这种错误的认识,并初步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我个人认为“我爱我家”不仅是情感上的热爱,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难点在于使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课前准备:

  (一) 教师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与家长做一次交流,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因为学生事先需要和家长交流,所以可以说我的课从学生与家长交流时就开始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不过是一种更深入的延展。

  1、 教师准备一。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您好:

  我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即将学习关于家庭的话题,其中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责任以及感受家庭温暖的内容。这部分对于孩子很重要,所以特别需要您的帮助与支持。下面有几个题目供您选择,您挑选一个或者两个内容,然后告诉孩子,在他稍做准备后,将进行一次交流,学生会把您的回答带到我们的课堂上来。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

  题目: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他(她)的付出一定很多,有很多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生病

  ●孩子惹祸

  ●孩子得到夸奖

  同学你好,在你的家人做好准备之后,请你准备好录音或摄像设备,提前请你试一试,注意不要出问题。

  2、 教师准备二。

  动员及注意事项。

  (1) 学生应该准备好如何与家长进行一次交流,不要把它简单地看成一次老师交给的任务,更要与家长进行心灵的接触。

  (2) 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教给学生一些营造气氛的方法。例如:在家长心情好并放松时,可以把儿时的照片拿出来一起看。

  3、 教学准备一。

  调查学生状况。

  如:

  甲班:全班 人,其中婚姻状况稳定的家庭 人,占 %,婚姻不稳定的家庭 人,占 %。在这 人中,有 人的家庭依然处于离异状态,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人的家庭已经再婚,孩子与继父生活在一起, 人是丧父。

  乙班:全班 人, 人的家庭处于离异状态, 人为被收养,有 人虽然父母没有婚姻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孩子没有与父母一起生活,1人与祖父母生活, 人与姨妈生活。

  4、 教学准备二。

  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教师事先要听一听、看一看,挑选效果好、比较典型的在课堂上播放。这里的工作量比较大,注意兼顾各种家庭类型。

  5、 教学准备三。

  事先收集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对于在课堂上比较害羞的学生,不爱发言的学生在这里给他(她)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扫描下来做成课件。

  (二)学生准备

  找一名学生准备丢丢的故事(见附文)。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今天我们首先看一些照片,大家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看了这么多的照片 ,大家是否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话题了。对!就是“家”。《我爱我家》教师收集了学生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要学生来分享家庭的温馨时刻。其中有教师自己的照片,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在每个“家”都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所以我们了解“家”,就从“家”里的故事说起。(见教材p8页两个题目)在前面看照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学生通过看与听的结合来感受“家”的温暖。

  小结我们听了几个家庭的故事,其实每个家庭都有一些难忘的故事,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小结:我们与家庭的关系。(p8页)

  对于“家”,我们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了呢?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这里需要一个交代,并承上启下。

  活动二“家”是什么?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先由小组交流,而后再在课堂上发言。关于对“家”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讲家里的故事开始,先有学生讲故事,进而提出问题:“家”是什么?这时运用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对“家”的认识呈现出来,学生的想法被记录在黑板上。而后教师做总结和提升。

  小结“家”是:

  情感的栖息地

  天然学校

  经济物质来源

  娱乐天地

  身体保健

  发展大本营

  各抒己见:(p10页讨论题)

  对于“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认识。这里老师的总结把学生零散的认识归纳在一起,使学生对“家”有了全面的认识。

  活动三我们回到我们家庭中去,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对于家庭也有责任。我们对于家庭做了哪些贡献?

  家长对家庭:

  我对家庭:

  说一说:(p9页两个题目)

  齐读教材上关于母爱和父爱的两段话。这里是一种责任教育,“家”是什么学生理解了,“爱”呢?怎样去理解“爱”,更深地去理解“爱”,应该认识到“爱”更是一种责任。

  链接与

  拓展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听××同学给我们讲一个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回答。

  老师提出两个问题:

  1、丢丢有家吗?

  2、丢丢的妈妈爱他吗?

  (板书)爱是一种责任。这里出现丢丢的故事,目的一是为了反衬出“家”的温暖;目的二是为说明父母抚养孩子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老师有目的地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家”概念的运用,学生刚才总结了“家”是什么,老师就让学生用结论来分析丢丢有没有“家”,这是承上。第二个问题是启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出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责任。

  本课小结与作业(可含课后活动安排)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我爱我家》,通过讲家里的故事,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作业:写几句话送给父母(见教材p11页)。教师在最后把脉络理清,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非常明确,两方面的内容:“家”是什么?“

  细节处理:

  ●整个课堂气氛应该事先有一个定位,这节课应该让学生在比较温馨且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与感受,在教师设计活动中就要注意营造氛围。

  ●我们教材中的家庭是指三口之家,这种定义过于简单,实际在学生中有相当的比例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学生的生活背景是不同的,甚至是比较复杂的,为了尊重差异,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说妈妈爸爸怎样怎样,而是要宽泛一些。在学生的家庭里可能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如果统称为家人,可能会更好,我们要尊重学生,呵护他们的情感。本课的目的是要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并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不仅不是幸福温暖的,而且是不幸的。

  ●注重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和课下的活动比较多,教师一定要注意全体学生,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例如活动有展示照片、家里的故事、头脑风暴以及比喻自己的家等活动,老师在活动时不要只关注个别人,要让每个人都尽量有机会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

  附文:

  孩子,你为什么不会哭

  孩子,你本应生活在温暖地阳光下,像天底下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温暖,拥有母爱,拥有温馨,拥有欢笑。是谁剥夺了你的童贞,使你小小年纪变得沉默和忧郁?你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人们叫你丢丢。

  《丢丢的故事》始于1997年夏天,北京警方从吸毒者手中解救出年仅3岁的丢丢。他被身染毒瘾的亲生母亲郭立琴当作所欠毒资的抵押品,给了3名吸毒者,遭受到非人的摧残。事发后,郭立琴,这名从河南信阳山区农村到京打工、将丢丢推入深渊的母亲,被劳动教养两年。当社会上很多好心人表示要收养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时,但因郭立琴的坚持反对而作罢。康复后的丢丢回到母亲老家,由当地民政部门代养。在丢丢5岁生日这天,河南省女子劳教所为丢丢和即将解除劳教的郭立琴举办了一个特殊的生日,母子二人分离两年后重新团聚。媒体和所有关心他的人一样,期待他能有一个全新的未来。

  然而,丢丢却被母亲又一次无情地抛弃了。丢丢的母亲曾经发誓说要在家乡好好带孩子,但是她留恋醉生梦死的生活,离不开毒品,厌倦贫困的家乡,沦为妓女的她已经堕落的不能自拔。

  丢丢的家很贫困,丢丢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丢丢的姥姥精神不太正常,经常骂他,还和他抢东西吃。10岁的丢丢学会了洗衣、做饭、生农家土灶,独自走漆黑的山路去上学和打柴。他很少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妈妈,却总爱忧郁地守候在电话旁边,因为妈妈曾从北京打电话给他。就是这样的生活,丢丢也没福享受,狠心的舅舅要把他推给社会。

  人们常说,世上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父母。丢丢却遇到了狠心的母亲。是什么使丢丢的母亲变得如此无情、丧失人性,是贫穷?是毒品?是堕落?留给人们的只有叹息和无奈。

  世上只有妈妈好,丢丢的妈妈却不好。在丢丢的心目中,只有妈妈,他想念妈妈,想念在妈妈跟前撒娇的日子,渴望母爱。丢丢的渴望似乎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

  谁不想拥有幸福的童年?谁不想拥有母爱?幸福家庭的孩子,想哭就哭,想闹就闹,因为他们有慈爱的母亲、有温馨的家。丢丢,只有10岁的你应该是好哭的年龄,你为什么不哭?这使我想起了有位中国台湾歌手唱的一首歌: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

  回到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我爱我家》教案8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四、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展示学生小时侯与家人的合影,分别请大家来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活动一:“我说我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的“家”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所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叫“我说我家”。

  【过渡】:对于“家”,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的认识呢?

  活动二:“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学习小组先交流,然后课堂上发言。

  教师把学生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

  【小结】:“家”是情感的栖息地;天然学校;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发展大本营。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材料)

  小组讨论:a、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b、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活动四: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下面就来说说各自的责任吧!(课本p8)

  【总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我们尽享亲情和温暖。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7、【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材料)丢丢的故事

  丢丢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随着丢丢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丢丢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丢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只好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丢丢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问题:

  1、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2、你认为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爱我家》教案】相关文章:

让爱住我家教案08-30

中班社会让爱住我家教案06-17

我爱我家教案11-15

《我爱秋天》教案03-02

我爱妈妈教案03-24

我爱妈妈大班教案02-22

我爱妈妈活动教案05-12

我爱我家教案6篇03-28

精选我爱我家教案4篇08-18

大班健康我爱刷牙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