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1-13 08:53:16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美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中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艺术家。

  2.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作品,会区分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

  3.认识艺术的多样化,培养欣赏多元文化的能力。

  4.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例如白求恩),学习人物精神,适时渗透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

  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课件播放片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人物作品,找出共同点。 这就是绘画艺术,它不但可以描绘人物,还可以它用传神之笔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肖像艺术》(板书)。

  你看出主人公在干什么吗?

  (由动画片导入,让学生从最浅显易懂的地方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授课

  1、分组学习

  (1)选择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自愿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学习要求:

  1.艺术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2.画面是如何通过人物刻画表现人物神态的?

  3.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

  4.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把它写下来我们共同探讨。

  教师提示:

  曾鲸的《张卿子像图轴》是一幅立轴绢本设色人像的局部。此画高111.4厘米,宽36.2厘米。

  张卿子:诗人兼名医,他编辑的《伤寒论》称之为“张卿子伤寒论”。

  李焕民的《藏族女孩》的画面构图为近距离肖像特写。从刀法上看,颇具特点。想一想,为什么艺术家在表现女孩时脸部刻画与其他地方不同呢?脸部为最亮的部分,但是又不乏层次感。

  潘鹤在雕塑中运用了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

  2、学生分组讨论并反馈。

  《张卿子像图轴》:用国画的`形式表现人物飘逸、洒脱的外形。作品中人物身着浅青色长袍,头戴乌巾,指甲修长,悠然捻须。画家曾鲸将人物刻画得仪表端雅,仪态安详。从画面中看出这是一个内心平静、待人友善的长者。

  《藏族女孩》:此画是用版画形式表现的。从她的眼神中看出她对新奇世界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脸部没有刀痕是为了表现女孩细腻的皮肤,长长的眉毛、充满渴望的眼睛及小巧的鼻翼处只留下点点刀痕。衣服上舒展、干脆地刻制出了苍劲有力的粗犷意味,与女孩脸部形成鲜明对比。

  《白求恩》:采用浮雕的形式刻画了白求恩大夫。从雕塑中不难看出他紧锁的双眉,好像在为战争带来的灾难而痛心。人物形象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青年女歌

  手》:画家用油画的形式表现人物。画面以中国山水作为背景。画面构图类似于欧洲古典绘画风格,可谓是中西融合,形成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

  三、学生练习

  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和大师一起画”。

  看书中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根据你对人物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学生把对《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不同感受讲给大家听。(通过练习添加背景,开发、引导学生的另一种欣赏绘画的思路。)

  四、评价部分

  肖像艺术中 “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因此我们在

  绘画时就要学会多观察人物特点、性格,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传神的境界。 教学反思:

  学生在作业中往往画的线条比较死板,特别是肩膀容易化成直角、脖子细细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人物特点。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2幅,

  纸筒、瓶盖、酸奶瓶若干,

  红黄绿三色颜料、抹布、白纸若干、“吹泡泡”歌曲磁带一盒。

  活动目标

  喜欢参与印画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

  认识红黄蓝三色,能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知道泡泡是圆形的,能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圆形泡泡。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看图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讲述:

  1、宝宝们,图上的小猫在做什么?

  2、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小猫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它吹的.多吗?

  (运用看图讲述与生活经验讲述相结合,引导宝宝说出泡泡的形状是“圆圆”的;正确区分多、少)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出示纸筒、颜料盒:宝宝们,我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它可以变出泡泡,看老师是怎样玩的:教师边示范讲解印画方法:先沾颜料,重重的按下去,轻轻的提起来。

  2、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

  (1)、刚才老师是怎样变出泡泡来的?

  (2)、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及时帮助宝宝解决印画中出现的困难。如:印画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三、想象创造

  1、出示作业纸:翘,这只小猫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我们来帮帮他吧。

  2、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瓶盖、酸奶瓶,他们能不能变出泡泡呢?(引导孩子猜测,激发尝试愿望。)

  3、鼓励宝宝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小猫添画泡泡,教师及时观察孩子的操作,可根据宝宝的印画情况,引导宝宝运用合适的材料印画,使每个宝宝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作品赏评

  1、宝宝们真能干,帮小猫吹出这么多圆圆的泡泡。,小猫真高兴,他要谢谢宝宝。

  2、游戏《追泡泡》,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重要性。

  2、学会用蔬菜(零食)装饰己的脸。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零食),木工胶

  活动过程

  [导入]

  1. 让孩子们编出藏头诗,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展开]

  1. 向朋友们介绍你自己。

  - 我叫什么名字?

  - 我的别名叫什么?

  - 我最擅长和最喜欢的是什么?

  - 我最不擅长和最不喜欢的是什么?

  - 我长大后想成为什么?

  - 我想和谁生活在一起?

  2. 向朋友们介绍一下你的样子。

  - 你的脸长什么样子?

  - 你长得像谁?

  - 我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长的什么样子?

  3. 制作出你自己的脸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要制作出你自己的`脸需要哪些材料呢?

  - 利用蔬菜(零食)怎样制作己的脸呢?

  4. 用活动纸中准备的材料装饰己的脸。

  ① 用各种蔬菜装饰出眼睛,嘴巴和鼻子。

  ② 然后再用零食装饰出你自己的脸。

  [结尾]

  1. 让孩子们把装饰出来的自己的脸介绍给朋友们

  2. 活动。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漫画夸张、幽默的特点,激发幼儿对漫画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漫画。

  3.初步培养幼儿乐观、幽默的品质,学做一个快乐的人。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PPT课件;人手一个小镜子、一张画纸以及一支画笔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漫画诙谐、夸张的特点。

  1.出示成龙画像,介绍成龙

  2.出示成龙的漫画头像。画家把人物头部最特别的地方进行了夸张的变化,就变成了一副诙谐、幽默、搞笑的作品,称作为漫画头像。

  3.介绍其他的漫画头像,从夸张、变形以及线条方面进行讲解。

  4.模仿秀。除了这些部位被画家进行了变化,还夸张了人物脸部的表情,模仿以上的四位明星。

  5.请幼儿试着做一做自己最夸张的表情。

  二、幼儿作画。

  1.提出作画要求:你的脸上有什么是特别的地方吗?都会做什么样有趣的表情?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小小漫画家,画画自己的漫画头像(幼儿创作前,老师引导他们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点,做一做夸张的表情)2.集体进行创作漫画头像。(教师巡回进行指导)三、讲评作品让幼儿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头像漫画作品,猜一猜是哪个小朋友?他的.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

  四、总结活动你们的作品都很有趣哦,漫画是幽默,是搞笑的,能让我们快乐起来,我们平时也要做一个幽默、乐观的人,这样不仅快乐了自己,也快乐了别人!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 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美术教案 篇6

  美术三年级下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造型·与表现领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3、欣赏·评述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常用绘画基础知识和工艺设计制作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

  2、教学难点:辅助学生在已有知识上建立链接并拓展,达到理解与积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

  果。

  第二课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1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你参观才恐龙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

  2、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3、揭题板书

  师:“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什么时代?都有哪些种类?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你最喜欢哪头恐龙?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头部、身躯、颈部、尾部

  四、布置作业:按自己喜好与兴趣制一头龙。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延伸: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板书设计:恐龙世界

  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

  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通过对画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教学难点:学生能将本课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铅笔、色笔

  2

  一、导入活动: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2、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3、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4、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尝试练习:任选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小节:欣赏学生作品,表扬线条表现力强的学生

  板书设计:

  画中的线条

  线条特点

  会动的线条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提问:

  1、谁能自己的彩带动起来?动起来时候是什么样的线?曲线

  2、谁能表现彩带动起来的线?

  二、探究活动:

  3

  1、观察教材雕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感受?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观察其他作品,问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2、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3、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三、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逐个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本课的线带给我们不同感受,以后的美术学习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它,让它成为我们的朋友,帮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板书设计:

  会动的线条

  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热情,以及改造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师:单幅人物基本造型图、学生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图片。

  生: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通过劳动改善并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那么如果人类离开周围的环境单独生存,可以吗?

  (生:不可以!)

  4

  小结:我们四周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温馨的家、学校等人类存在的任何地方,就是我们所谓身边的环境。人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有双人的单幅图片)

  A.老师这里有一组人物,砸门先观察他们是什么姿势,并跟着模仿下??

  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

  (生回答)

  B.我们还可以把他们的位置进行左右翻转,再看看他们有可能在那些地方干什么?(生回答)

  C.我们来看看同龄的同学是怎样创作的。欣赏学生作业示例图,启发学生思维。

  D.通过欣赏这些图片,请大家观察下,同样的人物身上及周围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总结:人物随着不同活动及环境的变化,他们的衣着也跟着变化。

  2.出示人物形象(单人的单幅图片)

  A.和刚才不同,这幅图片是单独的人物,请大家一起观察下他的姿势特点。

  (生:膝盖和手肘都在弯曲)师开始从各个角度变化翻转这幅图,每翻转一个角度就要求学生进行想象这个角度的人物都在哪些地方进行哪些活动。

  B.下面我们先欣赏与之相关的绘画作品。

  同学们,这些图片中,人物是一样的,但由于角度和方向的不同,他们的活动和背景也不同,是不同角度的人物决定了活动和背景还是活动背景决定了不同角度的人物?师总结:相同的人物形象被变换了角度、方向,改变了活动内容、背景。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画好后同桌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作业之前欣赏相关油画作品,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想象。

  四、作品展示、评价

  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5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贴贴、画画的方法制作不同动态的小鸡。

  2、在孵小鸡游戏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舞台(前面)布置有春天花、草、栅栏等的场景。

  2、教具:栅栏一个,示范用的'小鸡制作图几幅,记号

  笔、固体胶、音乐磁带《孵小鸡》《小小蛋儿把门开》及背景音乐。

  3、学具:幼儿每人一个鸡窝(箩筐),内放稻草圈,黄色圆形片几个,固体胶和记号笔1支。上面铺两三个“鸡蛋”(白纸剪)。

  4、把箩筐在场地中间摆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外出游玩激发幼儿孵小鸡的兴趣。

  1、我们戴上母鸡的头饰,都变成了什么呀?

  2、鸡妈妈们,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玩吧,走。

  3、春天景色真美,都有些什么呀?

  4、春天小鸡也喜欢出来玩,老母鸡会抓紧时间孵小鸡。那老母鸡在哪里孵小鸡?

  5、鸡妈妈们,我们也来孵小鸡!请你们轻轻地走过去,每人找一个鸡窝孵小鸡。

  二、在孵小鸡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粘贴添画的技能,感受游戏的快乐。

  1、音乐《孵小鸡》鸡妈妈们做动作孵小鸡。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圆圆的头孵出来了,胖乎乎的身体孵出来了(粘贴),(用完了要放好)(记号笔拿起来,拔出来套好画)睁开圆溜溜的眼睛瞧瞧,怎么黑乎乎的,笃笃笃,对,快告诉小鸡用尖尖的嘴巴啄破蛋壳,扇扇小翅膀,伸出两条腿,一二三,站起来,一二三,开步走,嘿,我的小鸡出壳啦!还有几只小鸡也出壳了(出示不同动态的小鸡),这些鸡宝宝一样吗?有的在……,有的在……,鸡宝宝想到草地上去玩玩吃点小草、小虫呢。(教师拿一只范例边说边送)。

  三、幼儿粘贴、添画,放背景音乐。

  1、唉,鸡妈妈们,你们的小鸡要出壳了吗?好,快帮小鸡出壳吧,你鸡窝里的东西不能弄丢,用好要放回去。

  2、幼儿粘贴,添画,说说我的小鸡在干什么?教师指导。画好送小鸡到草地上去。

  3、鸡妈妈们快来看看我们的宝宝,教师穿插评价,我喜欢这只鸡宝宝,因为它在唱歌(很神气等)你的小鸡在干什么?

  四、看看说说鸡宝宝,跳舞庆祝。

  1、鸡妈妈们,我们都很专心认真,才会孵出这么许多不同的鸡宝宝来,我们真高兴,跳个舞吧!

  2、听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跳舞。

  3、鸡宝宝还想到太阳下玩呢,快把它放进鸡窝抱着走吧。

美术教案 篇8

  课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创作设计课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两种版面布局格式;

  2、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

  3、理解版面设计的两个设计重点。

  教学重点:

  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理解版面设计两个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并掌握两种布局格式。

  教具:

  微机、网络资源库、实物投影、课件、学生例作;

  学具:

  微机、粘贴材料、剪报、手抄报材料、网络资源库;

  一、欣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回顾已学内容,利用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课件1)

  2、评价虚拟社区内各部分版面的风格及特点。

  3、利用学生对报纸版面的选择、评价,增加学习兴趣;

  展示四幅手抄报图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的设计重点。

  A、由评价版面图样、色彩的优劣,引出重点一:装饰美化

  B、由评价版面分割、规划优劣,引出重点二:布局编排

  教师小结:

  我们所看到的黑板报或墙报、手抄报,除了文字稿件质量要好以外,版面的编排设计好坏也直接影响它的宣传效果。(板书:版面设计)

  二、新授版面设计知识,承前启后;

  1、解释版面设计包含内容:以课件演示为主,通过一幅作品进行分解。

  版面设计就是利用报头、文稿、各级标题、栏图、题图、插图、尾花、花边等内容进行布局编排、装饰美化的过程。

  2、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

  (1)第一步:根据文稿主次进行版面分割布局。

  首先,同学们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经验,进行版面设计要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播放课件2第一步)一份手抄报的文稿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主要文稿占的块面较大,次要的文稿占的块面较小,我们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首先要针对文稿的主次进行大块面的分割布局,这样才能达到界面编排合理、块面活泼统一的效果。

  A。讲解第一步的两种布局方式:

  a.对称式布局

  b.均横式布局

  在版面设计的整体布局方面,我们经常运用的有两种布局,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幅事例,观察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师出示课件3、4演示,学生观察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观察结果的概括能力)

  a.请看第一幅作品,从布局上看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出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以及这种布局的设计特点。

  b.生观察并自行给第二种布局格式起名字。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运用学过知识概括能力。

  B。利用两个事例,辨别两种布局方式,加深理解。

  (2)第二步:设计报头、栏图、题图及标题字体。

  (课件5)在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上,运用前几节课所掌握的报头、题图、栏图及标题字体几方面内容,在版面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3)第三步:誊抄文稿、画插图。

  (课件6)誊抄文稿时,字迹要工整,插图要与文稿相辅相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看看我们的版面上还缺少什么?

  (4)第四步:画尾花、花边、总体调整。

  (课件7)当所有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时,就要看看有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添加润色,修修补补,让你的作品更加优秀。

  好的版面设计应该是篇目层次分明,文、图块面活泼多变、而又有统一感,色彩协调、醒目。

  三、学生作业。

  (音乐伴奏,课件8出示创作主题与建议)

  (一)给学生提供创作主题;

  (二)给学生提供创作建议;

  1、素材可以在网上下载或者资源库中搜集;

  2、制作手法可以自行选择,例如微机、手抄报等等。

  3、画面整洁,有良好的创作习惯。

  四、作业讲评,进行小结。

  分小组进行讲评,对在制作手法、制作创新等方面突出的作品进行师生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所学知识结合经验,谈谈收获。提出希望,课后多加练习,踊跃参赛。

  板书

  课件使用说明表

  课件

  名称制作方法使用说明

  1利用课件大师

  软件,制作课件;精彩作品展评

  2版面设计第一步

  3对称式布局讲解

  4均衡式布局讲解

  5版面设计第二步

  6版面设计第三步

  7版面设计第四步

  8创作主题及建议

  备注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2、能大胆画出各种线条、

  活动准备:画好各种线条做以备示范,黑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老师出示线条图片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漂亮的线条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二、图形刺激

  1、老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

  老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3、老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4老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创造表现

  1、幼儿创作,老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2、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3、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即时纠正

  四、作品赏析

  展示幼儿作品,说说自己画了哪些线条

  将幼儿作品布置在我是小画家一栏

美术教案 篇10

  一、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由于生理发展特点,有的还不能很好的用笔,为了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乐趣,尝试运用身体的某些器官作为绘画工具创作作品。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点画---《我的手指真神奇》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手指点画出大小、疏密不同的蝌蚪。

  难点:大拇指指轻轻蘸上颜料点在纸上,不要左右移动,轻轻抬起手。

  三、活动目标:

  1、能正确点画出小蝌蚪的身体,并按自己的意愿分布小蝌蚪的位置;

  2、学习和掌握用水粉“轻轻”点画的技能;

  3、在大胆表现小蝌蚪的过程中感受手指点画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黑色的水粉颜料,黑色彩笔、水粉纸每人一张、擦手布、围兜每人一条、儿歌《小蝌蚪》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儿歌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播放《小蝌蚪》的音乐,边唱边带领小朋友像小蝌蚪一样游。

  (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儿歌《小蝌蚪》小朋友都还记得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站起来,和老师一起游啊游,像小蝌蚪一样游,游啊游啊,我们穿过了水草,遇到了螃蟹公公,田螺姑娘,瞧,还有我们爱吃的小虫子)

  (二)基本部分:教师演示手指点画,并讲述规则

 1、老师向幼儿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点画蝌蚪的成品。

  2、小朋友,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现在老师要变小蝌蚪了,小朋友可要看清楚了!。”随即伸出大拇指,问幼儿:“它是谁呀?”(大拇指),“还有一个是黑颜料。”出示颜料盘。“这个颜料盘里面的颜料是什么颜色的?”(黑色)。

  3、示范讲解:(1)、“现在我开始变蝌蚪啦,看好了我是怎么变蝌蚪的。”“拇指拇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蝌蚪蝌蚪变、变、??”再用黑色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

  (2)、老师:“噢,原来老师变蝌蚪还要念好听的'儿歌呀!”宝宝也来学一学好听的儿歌吧!”引导幼儿伸出大拇指念二遍。

  (3)、那你们看这里老师变的蝌蚪一个是大的一个是有点小的,你们知道怎么变大蝌蚪、怎么变小蝌蚪吗?(老师再做一遍看了以后请幼儿说说——大拇指竖起来的时候是小的,大拇指躺下来点的时候是大的)

  3、重点强调:

  (1)、千万不能把颜料放进嘴里,这个吃到肚子里,身体会很不舒服。

  (2)、提醒幼儿用大拇指轻轻蘸颜料,用力变变变。

  (3)、注意手指在画纸上点一下就马上拿开,不要左右移动。

  (三)分发材料,老师随机指导

 1、每次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2、点画方法:大小、疏密不同的蝌蚪。

  3、蝌蚪尾巴不宜太长。

  4、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5、幼儿作业后要求用肥皂洗净手。

  (四)鼓励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

 鼓励小朋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对愿意向大家分享自己作品的小朋友给予表扬。教师出示几张好的作品说明好在哪里。

  (五)如果没有小朋友愿意展示作品了,就结束本堂课。(“宝宝们真能干,变了这么多的可爱的小蝌蚪,自己表扬一下自己”)

 六、活动延伸:

 1、可以让小孩子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手指点画出来。

  2、可以和父母合作一起点画一幅作品。

  3、制作小蝌蚪头饰,扮演《小蝌蚪找妈妈》。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精选]07-31

(经典)美术教案08-03

美术的教案02-28

美术教案【经典】08-30

(经典)美术教案09-06

美术教案(精选)09-06

美术教案(经典)10-19

美术教案【精选】10-09

(精选)美术教案08-27

美术教案(经典)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