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时间:2023-11-30 16:43:31 教案 我要投稿

《草原》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1

  教学内容

  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重点难点

  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学习几个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1.感受蒙古族舞蹈的旋律及奔放、欢快的特点。

  2.体验学习民族舞蹈的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

  环境准备

  录音机、磁带

  过程与策略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律动。

  三、欣赏蒙古舞音乐。

  1.播放音乐数遍

  2.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及时提炼动作。

  3.教师示范骑马和摔跤动作,幼儿模仿。

  四、学跳跑马步。

  1.教师示范跑马步。

  2.幼儿跟学。

  3.全体幼儿练习

  五、完整示范动作。

  1.教师完整示范表演,幼儿跟学。

  2.幼儿分组、男女跟学蒙古舞。

  有效语言设计

  1.听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蒙古族人好像在大草原上干什么?

  3.你喜欢蒙古舞的'哪个动作?

  环境辅助

  蒙古人的图片若干

《草原》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句的理解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看到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

  二、提示课题,简介作者。

  三、学生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认真拼读。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反馈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名学生拼读,纠正读音。

  2、齐读生字。

  3、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景物特点的词,用“()”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反馈探究

  抓住写景的四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下来,走在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去际。”和最后两句写感受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朗读。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4、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要用高兴、赞美的语气读,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全班读。

  六、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搜集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依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听课老师的评价,我觉得这一堂课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1、教学手段“新”。

  由于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七幅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草原之夜》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画让学生感悟、理解。

《草原》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在正确、流利、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感受人民对土地的深切情感和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草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沧桑巨变。

  教学重点:

  1、用充满赞美、富有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象。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中的修辞,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的对草原的深沉的、深厚的爱

  教学难点:

  1、体会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1、五张带有草原风光的图片并配上对草原赞美的语音。

  2、德德玛演唱的画面背景是草原风光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TV。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MTV

  同学们:

  请看大屏幕老师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你真聪明,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这节就来学一篇描写草原的诗歌。谁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法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学生字。

  1、请学生回忆一下,你刚才看、听到了什么?

  2、欣赏了这首歌后你想说点什么?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学习生字。

  三、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1、小组内朗读,交流朗读方法和感受。

  2、在班里举办朗读比赛然后交流感受。(每个小组选1名代表)

  3、配乐诗朗诵。由比赛获胜的同学参加

  教师要做相应的指导。

  4、学生自由练习仿读。

  四、完成书P51练习1.2题

  1、做1题时,老师播放课前准备的配音图片。

  2、做2题时尽可能的用学习有因的学生,这样会使这些学生也会有成就感。

  五、作业设计

  1、会写本课7个生字。注意“骏”的写法。

  2、会认4个生字。注意“似”“撒”是多单字。

  3、试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生掌握情况。

  1、听写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组词。

  2、检查学生对多字“似”“撒”的掌握情况。

  3、让学生试探性的背诵课文。

  二、再次探究课文,深入体会草原的美丽。

  1、找学生朗读课文。

  2、每段歌词都写了些什么?

  3、先在小组内探讨、交流你是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全班交流。

  4、小组内探讨一下本课用了哪些修辞?

  这些修辞在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什么好处?然后集中交流。

  三、说说咱家乡美比赛。

  把自己当做草原上的小朋友,向没有来过草原的客人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要求小组内合作完成,可以用你们在其它地方收集的资料,介绍自己的家乡,其他组的同学拌做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如果导游答不上就可以给该小组减10分。我们看哪个小组导游做的好。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整理,然后上讲台来展示。

  四、总结

  通过对这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什么?

  五、作业设计

  结合本课写一篇介绍草原的文章。

《草原》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

  有关草原的歌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

  学生交流资料。

  课下,有些同学告诉老师说:我以读过好多遍课文了,还用再读吗?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读书──提问题。

  (根据所提问题来决定回答方式。)

  三、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听好参观任务:

  ⑴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

  ⑵你们觉得哪些景物美?为什么?

  ⑶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

  教师引导:

  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

  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

  当完成参观任务后,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参观队员汇报你们的所得?

  可以朗读,展示图片、画画,编成诗歌、儿歌的方法。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2、学生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可重点引导以下几处地方:

  羊群大花写出了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一个流字将草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自己读──指名读。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一个吹字则写出了速度之快、动作之轻盈飘逸。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远望去,就像一条彩虹在向我们飞。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则又使静静的草原在我们的心中动起来了。

  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有怎样的心情?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

四、布置作业

  陈巴尔旗草原美,同学们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们蒙汉一家的情谊。课下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民族团结互助的资料。

《草原》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叫什么呀?(生齐读课题)师指导读(在锡林郭勒下画一条线):请你们再读的时候,把这四个字读连贯。再读。

  2、理解锡林郭勒的意思。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用线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吗?(是一个地名)对,它是一个草原的名字。锡林郭勒是从蒙古族的语言里音译过来的,它背后还有一定的含义。有人知道锡林郭勒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我们来一起看一张图片。你可以借助这张图片来判断一下锡林郭勒可能是什么意思(多媒体出示图片)。生说,师注意听:哎,他发现了,一般的草原没有水,而锡林郭勒有水。老师告诉大家,在蒙古语里,有水有草的地方、水草丰美的地方,就叫——锡林郭勒。

  3、再读课题。(指板书)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它的名字!(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昨天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会读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读得怎么样。把书打开!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锡林郭勒大草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读。

  3、师:同学们读得不错,看来大家在课前都认真地进行了预习,个别地方还有一点小问题,没关系,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们肯定会越读越好。现在谁来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生说。师边听边板书:广阔美丽欢腾过渡:课文中哪些段落写了草原广阔美丽的特点?哪些段落又写了草原欢腾的特点?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领略大草原广阔而美丽的景色吧!请同学们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师: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草原广阔美丽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跟同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1、草

  ①“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扑向远方。”“满眼绿色”“铺”、师:假如此时你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都是青青的野草。就像一个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直扑向远方。这样的草原真?.(大呀)真?..(美呀)(谁能读出草原的大和美?-------指名读------师生评议)------ppt:一望无际的草原我们看那青青的野草,都扑到了哪里?(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加动作)仿佛与蓝蓝的天空连在了一起。多辽阔呀!让我们一起读出来-----齐读描写草的句子还有吗?谁来补充。

  ②师:这样的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ppt师:站起来比一比,看看草有多深。师:在这么深的草丛中捉迷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多有意思呀!读给同桌听--------指名读③草原上的录得广阔,录得美丽。谁来读一读描写草的部分

  2、湖水

  ①指名读谈体会

  ②师:高低不平的草滩上还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那么到底有多清亮呢?你能用“湖水清亮得可以…….”说一句话吗?

  ③谁能把刚才同学们说的`梳理一下连成一句话?湖水清亮得可以……可以……还可以…….。师:这样的湖水我们就把它叫做……(清亮的湖水)它们就像宝镜镶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多美呀!多神奇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过渡语: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不仅有茂密的青草。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

  3、野花

  ①指名读,谈体会——ppt出示野花的句子。

  ②你能读出它们的特点吗?——自由练习,指名读Ppt:观看野花——草原不仅仅只有这些种类的花,看看还有……这些婀娜多姿的野花点缀在草原上,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美美的读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中心句与下文的关系。

  1、引出中心句。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从中领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而又美丽的景色(指板书)请大家再找找看,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意思?(第一段)也就是说第二段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对吗?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中心句)。其实第二段中也有这种写法的句子,比如:(出示“草丛中……”一句)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就是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围绕一句话具体地来描写。你能学习这总方法也来写一写吗?

  拓展练习。出示小练笔要求

  仿写句子:

  1、超市里的水果真多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场里的蔬菜各种各样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展示。(哪位小作家能让大家欣赏你的作品呢?)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上投影仪前展示,评议。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清亮的(湖水),最后是各种各样的(野花),锡林郭勒大草原真是(美丽)极了!(结合板书师生合作总结)。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这美丽的景色记在心里?让我们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自由练习、指名背、师生合作背。ppt:按课文原句填空)

  五、作业布置

  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景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草原广阔无垠、一碧千里、绿水镶嵌、百花点缀的恬静的自然风光。后面的两段课文,将给我们展示出大草原特有的欢腾画面。让我们再跟着课文深入大草原吧!

  二、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意思,说说它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段只有一句话,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像一座桥梁一样把两部分内容连起来了,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课件第四段)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人和动物动作的词语。

  2、生读。

  3、师评价,纠正字音。(小马驹)

  4、找出动词。表现人和动物动作的词你都找到了哪些?

  5、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6、练习。同学们,有那么多的动物和牧民在草原上活动,草原可真热闹啊。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中讨论,完成一道小小的练习题。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且把所填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

  因为(__)所以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1)学生讨论,师巡视。

  (2)汇报。

  7、再读课文,加深理解。请同学们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大胆地表演,把草原的欢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全班齐读,边读边配上动作表演。

  四、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画画、背《敕勒歌》、到草原上做客、为草原做广告等)

  五、布置作业

  1、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锡林郭勒大草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草原图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每每读到此文,我都会被草原的美景深深吸引,怎样让我的学生也产生这样的感受呢?为此,我精心备课,设计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着我的这些从未见过草原的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感悟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一步步走进这沃野千里,绿草茵茵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目前我执教的班级是我从一年级带起来的,在教学中,我一直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近三年的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画批能力,这对于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上课伊始,我通过舒缓优美的音乐导入课文,问大家:我们要想在课堂上亲身感受草原的美景,就要认认真真地读书,品味文中的语言,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们纷纷举手,“可边读边想象”,“可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的方法是结合上下文”……“一会儿,你们就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一定会看到草原的美景。”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学生通过默读画批,初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在交流感受时,孩子们抓住“清亮、一洼洼”感受湖水的清透、通过“开满”“各种各样”“清香”等词感受野花的多、美、香,一个学生说:“草原不仅美丽,还是香香的大草原。”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加深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感悟。

  二,放飞想像,感受美景。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还不够,若要亲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发挥想像。在学习野草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抓住“满眼绿色”想到草很多,我问“假如此时你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昵?”学生说“野草很多,很多,到处都是绿绿的青草,真漂亮!我又继续引发学生想像那绿绿的青草一直铺向远方,都铺到了哪里?学生答:“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很远很远的地方,望不到边”。此时,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说“那青青的野草一直铺向远方,仿佛与蓝蓝的天空连在了一起,多辽远啊!”这张图片及教师的语言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此时再让学生朗读则读出了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难点,我用两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谈有什么不同感受:1、草滩上嵌着清亮的湖水。2、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学生体会到了第二个句子不仅写出了湖水清透干净,还写出了湖水很多,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于是,我请大家轻轻把眼睛闭上,我来描述:“此时,你正漫步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太阳的光芒映照在湖水里,湖面闪烁着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等多种色彩,湖水闪闪发光,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我及时给予肯定,“你说得真生动,让我们想到了蒙古包的样子,真好,谁还能这样说。”“映出了青青的野草。”“映出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我又让他们将想像的画面用下面的句式说出来“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映出了(__),映出了(__),还映出了(__)。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在充分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后,我问学生:“欣赏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景色,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说到:“草原的景色那么美,小牧民怎能不骄傲,不自豪呢?”“小牧民的家乡实在太美了,我如果生长在那里,也会向小牧民一样高兴自豪,尽情歌唱自己家乡的美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道出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真挚感受,这样的方法让他们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是美丽、广阔的,更是充满生机的。

《草原》教案6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学生分析:

  1、本次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对教学精心设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由于地域、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对草原缺乏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认识了生字,熟读了课文。

  4、学生初步具备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生将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草原美丽情境中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

  1、学生运用初步具备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理解和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创造性的运用语文。

  2、了解有关草原的各种知识,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草原音乐)这是一支从遥远的大草原飘来的牧歌,闭上眼睛,听一听马头琴的声音,想一想还带着露珠的青草,又一个草原的早晨来临了。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谁来说说:你心目中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那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曲草原音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个美丽意境,而且引发了学生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2、复习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静)

  (课件展示图片:黎明前的草原图)

  师:黎明前的草原像沉睡的孩子,草原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四周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感觉是多么的宁静。沉睡中的草原是宁静的,是什么把它叫醒的呢?读读文中第一小节。

  1、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说,那你来学一学吧,把这鞭声带到文中读一读。文中第一句话,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师评点: 这是远处的鞭声,这是近处的鞭声。我们一起来甩起这响亮的马鞭吧!

  4、刚刚醒来的草原是什么样儿的?读读文中第二句话。

  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这就铺满新绿的草原,这绿色望也望不到边,覆盖了整个大地。像什么?谁愿意看着这幅图再来读这句话?

  5、醒来的草原在宁静中展示着生机,真是风光无限哪。一起来读读文中的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时就应该是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因此,我借助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请学生模仿鞭声,让学生明白了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读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三、学习第二段(热闹)

  1、醒来的大草原风光美丽,在这美丽的风光里到处充满着欢乐,读读课文第二段,哪一句话让你体会到了欢乐?

  2、出示:“一只只羊儿……”

  说说理由,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读。

  3、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4、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羊儿,想不想第一个跑到草地上?你这只羊急着去草原上干什么?小羊们,你们的心情激动吗?开心吗?把你的心情带到句子中读出来。

  5、草原的早晨,羊儿们真快乐呀,还有哪句话让你感受到快乐了?

  6、出示;“牧民们跨上骏马……”

  牧民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感受到你们的快乐了。

  7、草原上快乐的又何止羊群、牧民,让我们一起到草原上去寻找欢乐吧。

  (课件播放草原羊群奔跑,牧民放马,各种动物成群的图)

  8、草原的早晨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再读课文,享受草原带给我们的欢乐吧。

  【设计意图:为了更深刻的体会草原早晨的欢乐、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搜集了许多图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完图片的收获,既体会了草原上万物的欢乐,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四、学习第三段(美)

  1、读第三段。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那你也照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凡是教师范读课文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专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师范读能体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体现教师的朗读技巧。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学生听得见,感受得到,这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起学生朗读课文得愿望,第三段是对草原景色美的描述,我就设计了教师范读得环节,把文章的美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

  2、课件出示: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3、天空多么明朗,天空下面是一碧千里的绿色,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他们跟天上的白云连在一起,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羊群。请你用读书声来表现这美丽的景色?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愿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4、(播放牧歌)听,这是什么声音?

  这歌声被风吹到,传到了很远很远的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草原上美丽的风景,悠扬的牧歌,让我们都陶醉了,把第三小节美美得读出来吧。

  五、总结拓展

  1、这就是草原的早晨。它是宁静的早晨,它是热闹的早晨,它是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早晨。现在,你一定对草原的早晨又有了新的感受吧!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文吧。

  2、练习背诵

  3、从你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你对草原的喜爱。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关于草原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朗诵吧!

  4、语言文字像一个个小精灵,它能把自己同的感受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老师也写一篇《草原的早晨》。你来读一读吧,比比跟今天学的的课文哪个更美。

  【设计意图:一节成功的课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而不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次教学的最后,我展示出一首诗歌,也是草原的早晨,描写的同样是草原早晨的情境,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想,他一定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会让他们初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课外延伸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经过本次教学活动,引发了我许多思考,我对语文阅读教学又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首先是语文课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点应该是教与学共同关注的一点,同时也是一节课容易发光的点。我将重点刚在学生的学上,放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放在字词句的训练上,我开始在网上查阅大家之作,我想学习别人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训练的,其中有一篇名师窦桂梅的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那些巧妙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深深吸引着学生,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回味。因此,我也在我的课堂上精心设计了几处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环节。

  其次是语文课中的情。许多优质课是文章的情打动了授课老师,授课老师的动情感染了学生,感染了所有听课的老师,而我在这次讲课中没有动情,因此,也没有感染我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很失败。

  第三点,我觉得自己的课太薄了。语文课上听、说、读、写,而在我这节课读得不深,也没有涉及写的内容。

  第四点,也是感触最深的一点,学生的素养。我认为,自己的学生培养的不到位,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表达,这次活动引发了我一个新想法,那就是如何从一年级入手,有计划、有目标的提高学生的素养。但我认为这不只是语文老师的问题,是我们各科老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学生的养成习惯,课堂学习状态,都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共同努力。

《草原》教案7

  设计意图

  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来表现音乐、表现自我。

  本堂课根据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征,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需求。以“跳起舞”为主题,以学生去游玩蒙古大草原为主线,从筷子引出筷子舞,引出蒙古族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农场――篝火晚会”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来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及有关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在自身参与的活动中,学习掌握蒙古族的一系列简单的舞蹈语汇(如骑马、笑肩、挤奶等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会勇敢自信地来表现音乐、表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学习和继承蒙古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咸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一)能在参观蒙古大苹原的一系列活动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二)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三)运用不同的声响及体态律动,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一)感受和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

  (二)用听唱法学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参与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一)蒙古族服饰一套

  (二)筷子、红头巾、录音机多媒体

  (三)有关蒙古族射箭、摔跤、骑马、挤奶等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师生活动:

  1.听一听激发兴趣

  听筷子击出的节奏,感受其音色,启发学生联想:听!是什么打击的声音?

  2.跳一跳创设氛围

  师:它还可以作为道具用来跳舞呢?筷子不仅是生活用具,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伴奏带,教师带领学生跳“筷子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打破宁静鞭声黎明铺满新绿羊儿

  圈门无边牧民跨上骏马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牧民(乐)

《草原》教案8

  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草原》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草原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

《草原》教案10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

  “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

  “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

  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教学反思: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

  ——

  欢迎远客

  ——

  亲切相间

  ——

  热情款待

  ——

  联欢话别;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我觉得这一堂课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学本课我始终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

  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主研读,小组结合问题合作学习: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接着让学生交流说感悟;图文结合理解重点句。最后,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这样以读为本,学生从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最后在音乐声中展示草原资料,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三、抓住重点词句,读出意境美,理解句子含义。

  如第1自然段描写草原的美景,我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喜欢的方式读文体味,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随机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草原美景的印象。抓住句中“绿毯”、“一碧千里”、“翠流”、“绿色渲染”等词,并说一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从而体会到这绿色把天地都染绿的草原。而在这种境界里人物的情感,我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思维想象不够丰富,有照搬资料回答问题的迹象。

  2、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课堂上未能及时要求引导背诵。

  3、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草原》教案11

  活动领域

  音乐、艺术、社会、常识

  活动前评析

  幼儿对各民族的服装特别的感兴趣,特别是蒙古族的服装更是喜欢,在适穿蒙古族衣服的同时,我请幼儿欣赏蒙古族的歌曲,观看蒙古的大草原,孩子的兴趣非常的高,产生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跟着欢快的乐曲学起了小马在草原奔跑的样子……于是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草原上的歌》这节音乐领域的综合活动,让孩子们对蒙古风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掌握节奏并会创编节奏。

  2、幼儿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草原的美丽,及对少数民族的热爱。

  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课件、歌曲、头饰、小鼓、手玲、沙锤、蒙古服饰、节奏图、圈、幻灯片

  活动过程实录

  一、律动:《草原小骑手》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一起骑着小马去好吗?

  二、看课件,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

  小朋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到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草原)

  我们一起听一听草原上的歌吧!这首歌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会把你听到的看到的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是谁的家吗?(是蒙古族蒙古人的家)小朋友在听这首歌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实录:此环节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草原我的家”,大大的背景图,当幼儿坐在地毯上时,就好像自己做在草地上一样,孩子们听着优美的歌曲,感受着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三、幼儿随音乐学习蒙古族的基本舞步。

  1、教师介绍蒙古族的特点。

  广阔的草原可真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们勤劳、善良,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喜欢吃乳制品、羊肉,喜欢骑马,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今天我们来到了大草原上,那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蒙古族的舞蹈好吗?(1)、骑马、2摔交(小骑手)3、哄羊(蒙古族)4、雄鹰(蒙古人)

  幼儿学习的舞蹈动作:硬肩、笑肩、小跑马步、踏点马步、勒马、扬鞭、甩鞭、哄羊、奶挤……

  2、幼儿听歌曲,创编动作。

  现在我们是草原上的舞蹈家,我们一起把舞蹈动作编到歌曲里好吗?

  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实录:由于我班幼儿非常好模仿与表现,因此这个环节我就设置了全体幼儿表演的机会。孩子们认真的学着老师的样子学习各个舞蹈动作,认真的做好一个小骑手,在听音乐创编的时候,孩子们有的蹲着做笑肩、有的做踏点马步、有的干脆趴在地毯上做一只小羊羔,看着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我真为他们高兴。

  四、出示节奏图,和幼儿一起学习打节奏。

  小马跑起来也是有节奏的,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节奏图,

  《大班综合活动教案:“草原上的歌”》摘要:适穿蒙古族衣服的同时,我请幼儿欣赏蒙古族的歌曲,观看蒙古的大草原,孩子的兴趣非常的高,产生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跟着欢快的乐曲学起了小马在草原奔跑的样子……于是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

《草原》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读“旋、逝、尘、拳、雹、劈、卷、辽、阔、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等词语。

  2、理解2、3两段,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

  3、体会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报告天气、指明方向,从而体会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三)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读悟悟、自主学习

  (四)课前准备:课件、课文重点句板贴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提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草原和鹰,配上音乐《牧民新歌》。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

  教师一边操作课件一边引叙第一段:当你来到辽阔的大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

  2、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草原上的鹰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草原上的鹰

  师激读:草原上的鹰是多么勇猛呀!再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你想进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鹰吗?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碰到不会读的字做一个记号,也可以先问问同桌或老师。

  老师巡视,把课文给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做到生字让学生确定)

  2、老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读不认识的字。(学生能读的让学生读,不能读的老师注拼音让学生读。)

  3、分节读课文。

  ①你觉得你能读好哪段?指名读一节。

  ②谁最想锻炼一下?再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4、你们很会读书,还想读吗?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哪一句话最能看出人们对草原上的鹰有着深厚的感情,边读边划出一个句子。

  5、指名说,并板贴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指导朗读好这个句子,教师随机评点:老师感觉有点像好朋友了,再读。

  三、读读悟悟,体会情感

  学习第二段

  1、(导)为什么说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吗?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2、指名说,随机重点训练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

  果然,()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黄云,()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手大的冰雹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

  A、天气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说,老师出示以上句子。

  B、其实天气变化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请你给这两个句子加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过不了多久、接着)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感觉?(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C、天气的变化不仅快,而且越变越恶劣。

  先看图(配音)感受

  看了图,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书上的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这时候的天气情况。(如: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教师马上指导读好这几个词。

  你能通过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吗?自由练读整句子→指名读→评议→全班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师点:女同学要是能通过朗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那真的很了不起)→齐读。

  D、第一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告了这么恶劣的天气,可以让人们早做准备,怪不得草原上的人们见到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会说—学生齐读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2)你还从哪里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指名说,再师生共同学习句子。

  A、先看图,教师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多美丽的草原夜色,多宁静的草原之夜呀!学生齐读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草原上空不时传来鹰的长鸣,这是它在预告,明天天气一定晴朗。

  (要是学生读不出来,老师再点拨:要是能再轻一点,老师会感觉草原之夜更宁静更美)。

  B、指导朗读全段:男女同学分读“早晨”“晚上”两部分,特别要注意读好这两种不同的意境。

  3、小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引板:预告天气

  4、第二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告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呀,草原上的人们只要一见到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就会说:(齐读)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学习第三段

  1、你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呢?

  2、指名说,并随机板书:指明方向

  3、这段话写得很美,老师读着读着就把它读成了一首诗,出示:

  ——

  蓝色的天边

  闪动着的一些

  黑点

  就是鹰

  朝着鹰飞的方向走

  你也许能

  发现( )

  碰到( )

  也许能

  找到( )

  (1)老师把最美的部分留给你们补充!学生填空。

  (2)读读这首诗的第二节,你体会到了什么?(试图引导体会找到方向时越来越欣喜的感觉。)

  师生对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3)齐读诗,并给诗加题目

  (4)第三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大草原迷路的我们终于找到了村庄,此时此刻,我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感激地对鹰说——学生齐读重点句: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总结,第四次激情引读重点句,达到高潮: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预告天气,为迷路的人指路,其实还能为人们做许许多多的事,难怪人们对鹰充满了感情,让我们站起来,抬起头,对着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高呼吧!—学生呼: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2、把“。”改成“!”,再来一次。

  3、在句子前面加上“啊”,该怎么读?学生酝酿后齐呼。

  板书:

  预告天气

  草原上的鹰

  指明方向

  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草原》教案13

  教学目标

  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不被别的文章影响!

  优秀的文章让人开始质疑自己的世界。

《草原》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和图片,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3、对蒙古族产生好奇感。乐意随着音乐表演蒙古舞蹈。

  活动准备:

  1、收集关于蒙古族风情的影像资料。

  2、中国地图一张。

  3、蒙古音乐舞蹈《小小骑兵》。

  活动过程:

  1、播放蒙古族影像资料,让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1)教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2)他们穿的衣服是怎样的?他们住的房子又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说的话和我们一样吗?他们说的话和我们一样吗?

  (3)引导幼儿学习一句蒙语,例如:“你好”。

  2、分段欣赏,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歌曲欣赏。

  (2)欣赏蒙古族的民族舞蹈。

  (3)了解蒙古包。

  教师:蒙古族住在哪里?蒙古包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图片,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1)教师(出示食物图片):你知道蒙古人喜欢吃什么?认识酥油、奶酪等。

  (2)教师(出示马头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由什么用?

  (3)让幼儿欣赏一段马头琴的弹奏的音乐,让幼儿感知马头琴悠扬的.琴声。

  4、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1)教师出示地图,找出内蒙古的位置,并贴上标志。

  (2)启发并引导讲述自己知道的民族,教师总结。

  5、音乐舞蹈:《蒙古舞》。

  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学习表演简单的蒙古舞蹈。

《草原》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歌优美抒情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2、能认真聆听无伴奏合唱《牧歌》,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

  2、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及其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小黄鹂鸟》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欣赏〈牧歌〉

  1、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唱一首腾格尔的〈〈天堂〉〉吧

  (2)你们猜猜,我们今天要走近哪个民族?对,蒙古族

  2、欣赏

  (1)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首乐曲,边听边自由想象草原上的情景,并请注意听这首合唱曲跟原来听的有什么不一样?

  (2)从歌声中你感受到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把想象中的画面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象看到:清晨,太阳从草原的那边冉冉升起,淡淡的薄雾覆盖着草原,真是美极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首歌没有乐器伴奏的哦,这就是无伴奏合唱

  (4)再听一遍,请你们随着音乐唱一唱

  三、歌曲学习

  1、导入一群黄鹂鸟也在草原上玩耍呢,你们听

  2、初听全歌

  3、随乐唱词

  4、分组轮唱

  四、课后小结

  第三课草原上教学时量:2-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森吉得玛》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

  2.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

  3.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

  4.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教学重点:

  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

  教学难点:

  1.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

  2.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奖品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听赏〈森吉德玛〉

  1、初听全曲

  (1)你看到了什么?

  (2)轻轻哼唱音乐主题试着标出速度

  2、再听:

  (1)这首乐曲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2)速度变了,情绪呢?

  三、歌曲学习

  1、导入同学们,蒙古族的人民喜欢跳筷子舞,我们来学学吧

  2、学跳筷子舞现在,我们手上都拿着一把筷子,你能开动脑筋想一想,手中的.筷子能击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吗?学习基本动作(错步、击筷子、击肩、击腿等)

  3、我们合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4、学唱歌曲《大雁湖》

  5、边唱歌边跳舞四、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蒙古族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豆油赛马的项目呢,瞧,有三匹马过来了

  第一匹:x __| x __ | __ __ | __ __ ||

  第二匹:x x __ | x x __| x x __ |x x __||

  第三匹: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为什么第二匹和第三匹跑得快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小圆点在帮忙呢,(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五、学习《可爱的羊群》

  (1)初听全曲小牧民在唱歌,你们听

  (2)读谱(划拍唱曲)

  (3)唱词

  (4)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可爱的羊群》

  六、小结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的教案11-20

静默草原教案08-07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08-27

锡林郭勒草原》教案03-23

关于草原教案锦集九篇03-12

【精华】草原教案范文七篇03-14

草原教案范文锦集五篇03-24

草原教案模板锦集八篇03-28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