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计划>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2023-09-05 15:37:0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年级学生共58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包括个3单元、9个板块主题、19个活动主题,主要综合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点面结合、由近及远的编写原则,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材设计思路及特点

  1.以单元为主题来构建学习内容。教科书贯彻儿童的学习“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作为教科书的素材,来构建开放的学习主题。“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三个学习主题,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开放的学习活动。教材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教科书根据不同学习主题的需要,设计了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捕捉不同的信息,感悟不同的道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参与社会的意识。

  3.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做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外在的道德规范只有融入学生的价值观中,教育才具有实效性。教材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学生的良好品德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择自己合理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学时间和空间具有开放性。教科书设计了许多空白的文本框,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感想、调查内容等写下来,这既体现了“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的设计理念,也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留下空间。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中的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教科书还注意本课程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使教学时间得以拓展延伸。

  5.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层次性。教科书从单元学习主题的构建到板块主题的选择再到活动主题的设计,都遵循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点面结合”的设计思路,从最熟悉的内容导入,然后一步步加深,最后扩展到最前沿最复杂的内容。这样安排,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层次清楚,又具有深度。

  6.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科书在围绕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时,努力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教科书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生物科技、通信科技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科学的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构建,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士标的有机统一与整合。

  四、与前后册教材的关系

  本册教材是高年级的起始册,主要安排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有关内容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与前几册内容的区别,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学习内容,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意实地调查、思辩活动等适合高年级开展的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立的见解,喜欢质疑,教材就多采用一些说服力强的科学材料,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材料的选择不仅仅限于我国,而是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从总体上看,本册继承了前四册即5、6、7、8册教材的整体风格。例如,课主题引领次主题,次主题整合一个相对立的内容;版式上,上方以导语、卡通人物呈现学习内容或任务要求,下方由卡通动物提出问题或活动设计及要求。

  从变化上看,自五年级上册开始,与图片相比,文字量明显加大;与形象的东西相比,观念的引导力度在加大;从语气、语态上看,逐步减弱了儿语化的特点。

  从学习方式看,适当增加了辩论、辨析、选择、二难情景讨论的活动方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加以内化。品德课的学习,一定要始于情感态度,依托于活动与实践,形成于观念及价值判断。

  另外,增加一定篇幅的阅读材料,以补充不同孩子的学习需要;教材本身留给老师的空间,也有所拓展。

  总之,本册教材各单元主题层次清晰、内容突出。例如,第一单元主要是课标“我在成长”的内容,第二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家庭”的内容,第三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学校”的内容,第四单元主要是课标“我是中国人”的内容。而且,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与三年级、四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自然衔接、螺旋上升。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围绕课程性质,根据五年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五年级上册分解的目标如下: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3)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过学校和班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意识。

  (4)知道在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5)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6)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2)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过学校和班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意识。

  1、关于不同领域。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从个人、家庭、学校、社区或家乡、祖国、世界等方面不断扩大,其认识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也在随之加大,这是教材形成的内在逻辑,也是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生活领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依据。

  2、把握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年级学生共58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包括个3单元、9个板块主题、19个活动主题,主要综合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点面结合、由近及远的编写原则,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材设计思路及特点

  1.以单元为主题来构建学习内容。教科书贯彻儿童的学习“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作为教科书的素材,来构建开放的学习主题。“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三个学习主题,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开放的学习活动。教材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教科书根据不同学习主题的需要,设计了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捕捉不同的信息,感悟不同的道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参与社会的意识。

  3.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做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外在的道德规范只有融入学生的价值观中,教育才具有实效性。教材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学生的良好品德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择自己合理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学时间和空间具有开放性。教科书设计了许多空白的文本框,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感想、调查内容等写下来,这既体现了“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的设计理念,也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留下空间。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中的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教科书还注意本课程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使教学时间得以拓展延伸。

  5.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层次性。教科书从单元学习主题的构建到板块主题的选择再到活动主题的设计,都遵循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点面结合”的设计思路,从最熟悉的.内容导入,然后一步步加深,最后扩展到最前沿最复杂的内容。这样安排,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层次清楚,又具有深度。

  6.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科书在围绕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时,努力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教科书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生物科技、通信科技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科学的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构建,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士标的有机统一与整合。

  四、与前后册教材的关系

  本册教材是高年级的起始册,主要安排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有关内容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与前几册内容的区别,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学习内容,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意实地调查、思辩活动等适合高年级开展的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立的见解,喜欢质疑,教材就多采用一些说服力强的科学材料,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材料的选择不仅仅限于我国,而是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我们的生活”和“我爱祖国山和水”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对祖国山河了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

  一、班级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1)班学生为32人,这个班是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绝大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有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五、教学进度

  周次123-4教学内容始业教育第

  1、家庭万花筒

  2、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教学课时123中秋节备注5一3、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单元26789国庆节第

  1、难忘的校园生活

  2、园丁赞歌二3、我为母校添光彩单元

  1、诚信真可贵31313122212222210-11机动12-13

  第三单元

  2、退一步海阔天空机动

  3、让我们同行14-15机动161718-19202122

  1、我是小小安全员

  2、小心“电老虎”第四

  3、红绿灯单元机动

  4、遇到危险我不慌复习检测期末检测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从总体上看,本册继承了前四册即5、6、7、8册教材的整体风格。例如,课主题引领次主题,次主题整合一个相对立的内容;版式上,上方以导语、卡通人物呈现学习内容或任务要求,下方由卡通动物提出问题或活动设计及要求。

  从变化上看,自五年级上册开始,与图片相比,文字量明显加大;与形象的东西相比,观念的引导力度在加大;从语气、语态上看,逐步减弱了儿语化的特点。

  从学习方式看,适当增加了辩论、辨析、选择、二难情景讨论的活动方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加以内化。品德课的学习,一定要始于情感态度,依托于活动与实践,形成于观念及价值判断。

  另外,增加一定篇幅的阅读材料,以补充不同孩子的学习需要;教材本身留给老师的空间,也有所拓展。

  总之,本册教材各单元主题层次清晰、内容突出。例如,第一单元主要是课标“我在成长”的内容,第二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家庭”的内容,第三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学校”的内容,第四单元主要是课标“我是中国人”的内容。而且,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与三年级、四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自然衔接、螺旋上升。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围绕课程性质,根据五年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五年级上册分解的目标如下: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3)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过学校和班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意识。

  (4)知道在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5)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6)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2)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过学校和班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意识。

  1、关于不同领域。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从个人、家庭、学校、社区或家乡、祖国、世界等方面不断扩大,其认识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也在随之加大,这是教材形成的内在逻辑,也是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生活领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依据。

  2、把握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简析。

  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全年级共有147名学生,分为2歌教学班级。全部来自农村或者是场镇。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对品德的知识知道了解得比较少。因此对本校五年缄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本学期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1、知道一些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并赞美他们。

  2、懂得在集体生活中,有事要与大家商量。学会遵守集体生活原则,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

  3、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关怀和父母、老师的教育和培养。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4、懂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要从小勤奋学习,热爱科学。懂得学习、做事要讲效率,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5、知道国家有法律,少年儿童是受法律保护的,小学生要学法守法。

  6、懂得社会财富、幸福生活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7、乐意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

  8、知道要尊重他人,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同学间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9、懂得为人要诚实正直,处事公正,能说真话。

  10、懂得做事要有责任心,对师长和集体交给的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去完成。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故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恢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进度:

  第1周爱护集体荣誉

  第2周学做集体小主人

  第3周从统一到鼎盛

  第4周野蛮与文明

  第5周勿忘国耻

  第6周觉醒的中国人民

  第7周光辉的历程

  第8周黄河在怒吼

  第9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0周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11周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第12周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第13周风味特的饮食

  第14周缤纷艳丽的服饰

  第15周别具一格的住所

  第16周享有盛誉的工艺

  第17周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

  第18周多姿的传统体育活动

  第19周富饶美丽的地方

  第20周复习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05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7-23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10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2-08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优秀)07-05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03-22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03-24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03-22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04-0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