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5-06 16:21: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写一篇说课稿的步骤 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 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 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 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 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二、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 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 增强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

  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 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 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 课怎 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 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 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 内容落实到实处。

  五、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

  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 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 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 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说课稿范例 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桔梗谣》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明朗,四三拍子的朝鲜民歌。生动地体现了朝鲜人民勤劳活泼的形象及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巧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装饰音在歌曲中的唱法,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特点,生动的表现朝鲜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2)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朝鲜舞的基本舞步,用歌舞的形式表现歌曲,自如的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们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德育目标:开阔学生们的文化视野,通过对歌曲野菜“桔梗”的学习,鼓励他们去了解自然,获取知识,同时了解多元文化及朝鲜的风土人情。

  3、 教学难点和重点:

  表现歌曲优美,欢乐的情趣,作为本课的重点:

  歌曲中的节奏,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我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特别是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二)精选教法,让学生想学。

  (三)暗授教学法,让学生会学。

  (四)巧设程序,让学生乐学。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主题

  1、听音乐进教室

  为了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期待和企盼,开始,就进入一个特定的音乐教学情景中。我带领学生边听要学歌曲的伴奏音乐边做朝鲜族的舞蹈动作,使学生用身体的感官初步体验朝鲜音乐的舞蹈性。为下面的学习起了很好的承接作用。

  2、激情导入

  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考虑到大部分的同学对朝鲜舞接触的很少这一现象,我就选择了同学们都很熟悉的韩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启发学生们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们跳的是朝鲜舞。

  (二)视听结合 整体感知

  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感受歌曲的拍子。再一次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又让学生听一听用鼓敲出的三拍子节奏,很自然的引出朝鲜长鼓,并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模仿下,掌握了歌曲的四分附点节奏,顺利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最后,运用听唱法,学生很快的演唱出歌曲的前两句歌词并巧妙的介绍了朝鲜筝——伽倻琴。

  视觉:

  让学生随着媒体的画面,一起来了解“桔梗”原来是朝鲜人们喜欢的野菜之一,以此来揭示课题,完整的欣赏歌曲《桔梗谣》。

  (三)学习创新 培养能力

  在学会演唱歌曲后,帮助学生分析挖桔梗时的心情,发挥想象运用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用自编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指导学生试着用朝鲜语“道拉基”来演唱歌曲。欣赏朝鲜语原版的演唱录音。欣赏一段朝鲜舞蹈,让学生边唱边跳,提高了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并真切的体会到朝鲜确实是一个“歌舞之乡”。

  (四)课堂拓展 人文知识介绍

  以上只是从音乐的角度来认识朝鲜的,再从其它几个侧面来了解朝鲜,如它除了是“歌舞之乡”,还是一个“体育之乡” “美食之乡”

  教学启示: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的研究,淡化科学边缘,用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优点:

  1、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本课的节奏很复杂,经过反复的备课思考,我得出结论,不但要从节奏入手还要尽

  量的简化节奏朗读歌词,这一点很有效,如这一句。(桔梗哟??课件)

  2 、在演唱歌词中,一字对两拍的时值同学们掌握的不太好,如(白—白的??只要——??)我就反复的强调并多次的范唱,让学生采取视听结合的方法学会了歌曲。

  3、发挥自己的舞蹈特长,通过课上教授的基本动作,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大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们,更深刻的体验到朝鲜歌舞的风格特点。

  缺点:由于感到歌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有蜻蜓点水之感,上课的程序机械的向前进行,有抢时间的现象。还有许多地方有欠缺,草草的就结束了这节课。

  在今后的教学中,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多姿多彩的音乐体验,及音乐实践活动,让“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应用”的教学思想融会贯通地应用到我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来。为此,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音乐游戏、角色扮演,用学生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激发创造的热情,从中体会到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使他们置身于音乐这个高雅的殿堂。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含蓄隽永的佳作。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先在读者头脑中埋下一个谜,以引起强烈的期待和追索,继而谜底揭开,真相大白,使读者从中获得惊喜和教益。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二、说教法

  1、情境法。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本课分三步进行:(1)披文入情,整体感知;(2)精读品味,体会感情;(3)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2、扣题法。本课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说说她是谁?我是谁?为什么要用人物的语言作课题?再简单介绍小女孩、阮恒的情况,用二三句话说清楚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训练学生审题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谈话法。本课教学,多处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时,为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谈话营造紧张、危急的气氛。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自学、讨论后,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使学生对所理解的内容得到及时反馈,在谈话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发挥主动性。

  三、说学法

  1、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体会感情;最后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思维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由表及里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内在意蕴。如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时,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哭的词,再辨析这些词语的细微差别,讨论:阮恒当时的心态怎样?使学生明白:阮恒从啜泣到呜咽再哭泣,可以看出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痛苦、紧张、恐惧的心态,可他没有中断输血,而是在不断地掩盖自己,这正是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3、迁移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后,引导学生结合思考练习2的要求小结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办法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四、说程序

  (一)披文入情,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时,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课文中的输血迫在眉睫的情景,唤起学生对小姑娘安危的关注之情。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进故事情节,拨动学生的心弦。

  3、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中自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4、引导

  学生紧扣课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二)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抓关键词,了解危急。抓住迫在眉睫一词,质疑、释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

  2、品词析句,感受悲壮。

  (1)决心献血。以课后思考练习2为例,让学生找出其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变化的语句中,引导学生感悟他献与不献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下定决心举起手来,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她的生。

  (2)献血时的表情、动作。采用以上的方法来学习,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哭的词,引导学生比较啜泣、呜咽、抽泣这几个词的意思,提出问题:阮恒为什么会这样?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再划出他不断地掩盖自己痛苦的动作,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讨论,明白:他是在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害怕和恐惧,再大的痛苦也改变不了他救人的决心,他那不让别人看到自己为朋友牺牲时的痛苦的高尚灵魂也越来越鲜亮感人。学生在品词析句中,真切地感受这悲壮的气概。

  (3)解除死亡警报。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没事似的,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虽然输血不会死,是虚惊,但他那纯洁无瑕、愿为朋友献出一切的美好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三)指导朗读,陶治情感

  1、把握环境特点读。如指导读面临严峻的局面的句子时,语速要稍快,读出紧张危急的气氛。

  2、把握感情基调读。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为表现孩子的思想斗争,沉默要读得缓慢、轻声;为强调精神紧张,读颤抖的声音稍带发颤;举放举这三个动词要读出语速的变化(从慢到快),特别是最后举起来语气要坚定。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味人物的心声。

  3、图文对照情景交融读。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画面向学生展现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朗读课文第九、十自然段,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再图文对照读,强调重音、停顿、节奏、语调。体味其情感变化,使阮恒的心灵美自然而然渗入学生的心田,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附:板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失

  小姑娘

  血

  阮恒(无私奉献)

  救

  献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在学校“绿色课程”倡导“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本着让学生“在兴趣中求发展,在特色中有创新”的创建宗旨,结合我校及学生特点,xxxx年开发了校本课程《变废为宝》。变废为宝课程是集“废物利用”和“造型表现”为一体的课程,学生主要通过动手实践,创作出实用美观的作品。

  根据课程纲要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次课程的目标:

  1.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旧物循环利用的多样性及意义。

  2.学生通过搜集废旧材料,将其加工成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验制作的乐趣。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这一学生基础,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运用巧妙的设计,创作出新颖、美观、实用的作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的同时,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标。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本课中,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直观感受法、小组合作法、评价激励法展开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作品欣赏打开学生的思路。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践创作,结合评价激励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学法:遵循“以生为本”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同伴互助,做到学与练相结合。

  针对本课我的教学思路突出“趣”“动”“活”。“趣”主要体现在开场的情景导入,“动”突出表现在全员的“比一比”,自己的设想“说一说”,装饰作品动手“做一做”。“活”表现在创意,突出特色,不拘一格。

  三、说教学程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

  1.情趣导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兴趣是点燃求知欲望的第一缕火花,上课一开始,教师准备一些独特的作品,微笑着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有牛仔裤做的手拿包,有旧衣物做的发卡等等。这些独特的作品,已经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此时,老师相机引导:“刚刚老师看到大家惊奇的眼光,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趁着学生兴味盎然,接着开展第二步教学:

  2.趣味练习,夯实学生创作基础

  首先,全员参与“比一比”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创作的机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小型比赛:看看一分钟内谁对材料的改造想法最有创意。这样不仅全员参与了活动,而且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其次,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干巴巴的任务布置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压力感及厌烦情绪,而恰当的情境设计则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创设了“做家庭装饰”和“送礼物”生活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3、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个性创作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儿童的聪明才智反映在手指尖上”。动手,可使人的大脑发达;动手,可使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

  环节一开始,教师介绍作品的制作要点:如材质的挑选,色彩的搭配等等。此环节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当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创新成果时,他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会激起他不断创新的兴趣。

  4、欣赏评价,增强学生创新活力

  此环节进行作品展示,有人欣赏才能获得创作的成就感,作品如何还要交给学生自己来评价。此时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意、色彩、做工等方面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自评指出自己制作最棒的地方,通过互评让学生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得怎样,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创意,提高他们创作的自信心。这样具有明确的欣赏目的和深刻的体验过程,才能让学生“学”而有“感”,“赏”而有“获”!

  四、说作业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本课的作业设计如下:用搜集来的材料为家人或朋友做一份小礼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技能上有了更大的提升,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作品异彩纷呈,很好地达到了创新的目标。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本文处于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本学期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加深理解,综合运用,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复习相应的读写训练项目。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正是复习旧知的好教材。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清作者思路,知道作者怎样有条理地描写下大雪的经过,同时展开联想,来表达自己关心农业生产为来年的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2、复习巩固读写训练项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事物和联想”、“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等读写技能。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下列词语:骤然、辽远、纷纷扬扬、瑞雪兆丰年等。

  4、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至6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雪后景色”和“联想瑞雪兆丰年”这两部分,因为“雪后景色”既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又突出了课文的中心。联想部分既说明了“瑞雪兆丰年”的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又是体现读写训练项目的内容。再加之,《大纲》对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因此,我把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借雪景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与赞美之情融进了“雪景”与“联想”之中,因此这两段就成了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因为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是如何遗词造句,在行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作为本篇课文要解决的难点。

  二、说教法:

  《第一场雪》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该以讲读为主,凭借讲读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因此,在讲读中,我准备采用“感情朗读法”来教学本课。

  为什么呢?因为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这种情,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于字里行间,那么,要抓住这种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去领会,会胜过老师重三叠四地讲解,同时还起到了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改变以往的平铺直叙,采用“变序教学法”,在学生理清了文章层次后,抓住文中描写最美的雪中、雪后两段来讲,使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如此,教学过程中,我还铺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我的教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运用谚语,导入新课。

  根据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从整体入手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谁能接出老师所说的谚语的下半句:“冬天麦盖三层被”。这里的“被”是指什么?“枕着馒头”是什么意思?这句谚语说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总结出:“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雪这种自然现象,认识雪与人的情感,雪与馒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不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且明确了学习任务。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须先抓住文章的重点。所以,接下来一步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大家已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那么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来分,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联想这几部分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一定会指出是文中描写的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以来,我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了文章要点!

  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对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感兴趣,我们就去看看雪是怎么下的?”我指导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

  1、指名读了解内容。

  2、思:这一段写出了雪下得怎么样?文中哪一句话突出“下得大”这一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下雪的?

  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4、读: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我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雪下的大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在此,我不忘强调:文中为什么要强调“一会儿就白了?”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即时总结:可见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处处抓特点。教学雪中听到的这一部分,我依然让学生朗读并要从中体会出:这场雪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山村的夜晚应是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读出山村静夜这一特点?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文章的特色,而后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你在写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而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课文中“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最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读法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首先,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大家凭自己的经验说说,一夜大雪后,早上推开门一看,你是什么感觉?那么我们作者是怎么给大家描述的呢?”

  1、指名读,“大家闭上眼听,看看能不能把大家带入画中!”这一段要读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接下来,老师范读,并总结这一部分应如何来读?进一步训练朗读能力。

  2、思: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哪一句是概括地写雪景?‘万里江山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这句子用了什么手法?句子是什么意思?我们从这一部分中,听出了作者的情绪如何?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地方听出来的?

  3:议:思考并讨论以上问题。

  4、再读:“是啊!这些优美的语句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让我们再读一下这些充满感情的语句!”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还让学生动手勾画出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借以复习旧知。最后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都用了些什么手法?你有什么收获?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最后再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对于“雪后人欢笑”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个问题: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明白:为了表达喜悦之情。这样,老师讲述不多,学生已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这样的方法教学“雪中”“雪后”,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用问题引入第一段的学习:“这场雪怎么下下来的?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交待的?”这一部分表述非常清楚,条理性强,所以没有必要更多的讲解,我只需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解决了上述问题就可以了。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联想,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这一部分内容浅显,情感易体会,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瑞雪兆丰年”,引导学生来理解“瑞雪”是什么意思?“兆”是什么意思?“丰年”是指什么?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为什么?到此我再总结: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当然会更加的欢喜!

  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揭示背景,总结升华,领会内涵。

  总结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用揭示时代背景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我用问题引入: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接着讲述:

  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加深学习印象,完成教学要求。

  第五步: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再来朗读一次全文!”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读技巧,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学生一定能读出最好的水平!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背诵雪中,雪后两部分。因为,教学中已反复朗读,所以背的任务也不难解决。

  第六步: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根据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我指导学生学习本课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及时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学以致用,以提高写作能力。

  到此全文结束。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分米、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

  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

  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合集8篇

2.关于说课稿合集7篇

3.关于说课稿合集10篇

4.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5.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6.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7.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8.关于说课稿范文10篇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