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6-13 08:12: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锦集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锦集7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第54页

  教学目标:

  《数砖墙》是二期课改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个内容是以往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首次在新教材中亮相。其实,《数砖墙》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它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用学生喜爱这种新型练习以较少的笔墨获得大量的计算训练,因而安排在第三单元的尾声起到了一个复习计算的作用,同时利用由数层层累加而成的数砖墙来培养学生探索数与数之间规律的能力。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标有数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砖墙。

  2、初步知道数砖墙的规则:上面每一块数砖的数字是它底下2块数砖上的和。

  过程与方法:

  3、通过观察与交流让学生归纳出数砖墙的规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能运用数砖墙的规则,将数墙填完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发现数砖墙的规则。

  2、运用规则将数砖墙填完整。

  教学难点:

  1、按照规则自创数砖墙。

  整体设计: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因此,我把整节课的设计分成“激趣寻规——运用规则——发展提高”三个层次,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闯关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得出上面的每一个数字是底下2个数字的和的规律,从而正确计算。通过在这种乐趣的口算练习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通过闯关游戏,使他们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个环节:激趣寻归。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地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为此,课开始,我运用了故事的导入,“由小刺猬和小蜥蜴一起去郊游,把小朋友带到一堵写有数字的墙前,就在大家感到疑惑的时候,让数砖墙向小朋友提出帮忙的请求。”帮忙找到每层数字之间的秘密,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就马上开始寻找数墙中各层数字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我们可以从上往下来观察,从下往上观察数墙。还发现数砖上面的每一个数字是底下2个数字的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启发学生表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方面是用足例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第二个环节:运用规则。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中体验数学概念。

  为了让每个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得到的规律,在处理这个教学重点时,我设计了六道关口,通过引导学生闯六道关口,引导学生交流是怎样闯关的,进一步明确规律,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形式加以内化。

  学生对于闯关的游戏本身就有着很大的兴趣,当闯过第一关,音乐响起,第一道门打开,全班学生欢叫雀跃,一股作气迎接第二次挑战。当闯过第二关,正信心满满的认为今天所发现的规律已完全被掌握时,才发现第三关和前面两关有所不同,所以,我特地让每个学生先独立闯关,再说说你是怎么闯这道关的。假使有学生提供了错误的回答,肯定有学生会提出质疑,因为闯这关与前两关有所不同,必须由上至下看,用求差的方法求出另一个未知数,而不是象第一、二关那样,由下往上看,用求和的方法,求出两数的和。在第三关作了这样的安排,不仅解决了一个难点,也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这里我给予学生1、2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如果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是马上交流的话,不少学生会形成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而只是聆听别人的想法, 长期下来,就无法真正培养每个学生的探究能力,更不能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从中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倾听、质疑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思考,这个环节的处理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第五关的设计上,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完成闯关的。大家都极其踊跃,畅所欲言地说着自己不同的闯关方法,根据不同的方法,我鼓励学生总结出填数墙的方法。

  第六关安排的是填六座一样的数墙,让学生发现不同的数字能组成不同的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发展提高。皮亚杰曾经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可见,让学生动一动,做一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最后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摆一摆数字卡片,先模仿着摆一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来摆,学生先摆三层的数墙,再摆四层的数墙,在摆的过程中,学生先摆好底层的数字,然后通过计算,选择正确的数字卡片,这样一层一层地计算,直到最后一层。这样,学生在实物感知、直观辨认、抽象思考的过程中处处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墙的形成过程,并体会到了数学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体操”中得到锻炼,最终提高思维能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我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的问题,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且喜欢动手学着做。所以,我设计了艺术领域的折纸活动《纸杯》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试一试的机会。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情趣、激活兴趣;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大胆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各方面都处在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初步接触折纸活动,学着自己动手折叠纸杯,是培养小班幼儿对折纸兴趣的开端,而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平时的发展中又是最为薄弱的一方面,那么这次折纸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也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三点:

  (1)通过本活动萌发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2)锻炼手部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3)初步学习折纸杯的方法。

  重点:萌发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难点:学习折叠纸杯。

  3、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我做了一下准备:

  折纸步骤实物挂图;纸杯范例;正方形彩纸人手一张;展板。

  二、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以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根据幼儿的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一下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第一环节中,我通过变魔术的游戏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教师通过谈话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使幼儿说出想要自己动手折纸杯。

  3、实物演示法:教师出示折纸实物步骤图展示给幼儿,让幼儿更直观的观察折纸的步骤、初步了解学习折纸杯的方法。

  4、讲解示范法:教师按折纸步骤图的顺序直接讲解、示范纸杯的折叠方法,使幼儿进一步的学习折纸的技能。

  5、赏识激励法: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活动的快乐的同时,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相互欣赏、评价。教师给予鼓励。

  多种教学方法整合,达到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幼儿的学法有:

  1、观察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观察色彩鲜艳的折纸步骤图,配上五颜六色的实物纸杯范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手的欲望。

  2、操作法:是幼儿进行动手探索的基本方法。幼儿喜欢动手学着做,在激发了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后,给幼儿自己操作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与需求。

  四、说教学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变魔术:彩纸变纸杯)

  兴趣使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我进行游戏魔术表演,将彩纸变成纸杯,激发幼儿参与折纸活动的兴趣。而后又通过对幼儿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要自己动手折纸杯。

  (二)观察学习,掌握方法

  根据幼儿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出示折纸步骤图解秘彩纸是如何变成纸杯的。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幼儿通过观察步骤图并在老师的示范讲解下,一步一步按折纸步骤图的顺序讲解示范,激发动手折纸的欲望,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动手操作,巡回指导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动手学着做的特点,我安排了幼儿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尝试独立折纸,教师巡回指导。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能愉快大胆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树立幼儿的信心。

  (四)欣赏评价,创设环境

  贯彻《纲要》精神,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展示,可使幼儿体验到自己动手折纸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教师对折得认真、对得整齐的幼儿提出表扬,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教爸爸妈妈折纸杯。

说课稿 篇3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7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②创设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②进一步学习分类方法。

  ③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活动中获取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创设购物活动。

  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1、认识了人民币;2、学会了怎样买东西。3、回答创设的问题。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叙述了古人范式和张勋重承诺,讲信用的故事。本篇课文较简短,但意味深长。

  第一、二节分别各用一句话交代清楚本文的主要人物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课文就举了一件具体的事:范式和张勋相约两年以后相见,范式讲究诚信,两年后如约来到张勋家,拜见了张勋的父母双亲。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较简短,语言通熟易懂,内容浅显明白,在教学中主要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文章的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讲诚实、讲信用。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们读过《诚实的孩子》这个故事吗?谁来说说这个故事?

  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应讲究诚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究诚信的故事。

  出示课题:12守信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边读课文,边学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交流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字词,了解课文。)

  三、深入学习,读懂课文

  1、课文哪些话直接点明了范式的守信呢?用()标出。

  2、张勋和范式之间有一个什么重要的约定呢?用——划出。

  在这句话中“拜见”能否换成“参见、探望、看望”等词?

  3、对于他们的约定,张勋的妈妈是怎么认为的呢?

  找出句子读一读。

  4、看到好朋友如约而来,张勋的表现怎样?

  5、张勋的父母对此说什么?他们为什么感慨地说?

  6、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通过圈划、朗读、感知了解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讲诚实,守信用。)

  四、总结

  1、课文讲了范式和张勋是重承诺、守信用的人,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诚信”呢?

  在四人小组谈这个话题。

  2、课外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在畅所欲言中进一步深化课文,懂得诚信是美德。)

  反思与重建:

  课后有这样一个练习:“拜见”可否换成“参见、探望、看望”?在教学课文中,我通过多方面引导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觉得学生很懵懂。从理解词语的意思着手,让学生判断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他们提供一些知识的积累,挖掘他们原有的记忆,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区分。相信随着学生阅读的积累,他们一定能够体会语言环境中用词的精准。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珍珠鸟》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都是写人与动物的佳作。阅读文章,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这篇散文通过人与鸟相亲相伴地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不仅显示出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而且似乎令人感悟到大至宇宙、小至人间,一切美之所在的真谛,是学生学习的一篇佳作。

  2、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2)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3)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学习重点:将重点放在“品味文章语言”上,因为这一环节对指导学生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抒发真情实意,提高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表现,只有扫清文字障碍,才能谈得上对作品的欣赏。(2)搜集带有鸟的成语、诗句以及图片,图片展示,则是为了给学生直观感受激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说教法

  关于说教法,魏书生老师的一句换对我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事和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的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所以,教师影单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朗读法和情景教学法的结合,是本届可的主要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时教师充分烤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及其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本节课是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可以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创造出温馨和谐情意融融的优美情景,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

  三、说学法

  对本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朗读鉴赏法:初中生阅历浅,生活积累少,思维能力还受一定限制,分组进行讨论阅读。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会,从而获得感性的认知,学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集各种审美因素于一体,这样就能很好的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再创造的兴趣和喜悦。

  四、教学程序

  (1)导课:借助多媒体展示鸟语花香的场景,再由诗歌,将同学们引入课文,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自己与鸟儿难忘的故事(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2)整体感知:在学习本课之前先将生字词学习一下,然后结合几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出示:

  (a)归纳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我的举动)

  (b)珍珠鸟对我有什么反应?

  (c)我从和珍珠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让学生筛选课文中的有关信息,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逐渐明白人与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彼此信赖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想利用这几个问题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把握。)

  (3)阅读赏析: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因此,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和欣赏作者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大胆地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课文中加批注,表达自己对语句的鉴赏评析。欣赏并学习课文的优秀的表达技巧,如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对动物各种描写方法的'学习,及融情于景、融情于动作、融情于场面的写法等。)

  (4)拓展延伸:联系现实,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a)为了创造人与自然(主要是动物)之间互相信赖、充满关爱的理想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b)你最喜爱哪种鸟,能说说理由吗?假如我们送你这样一只小鸟,你又会怎样办呢?这个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

  五、作业安排

  (1)学习本文拟人化手段,仿写作文,题目不限,字数:300字。(2)摘抄本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并加以评价。

  六、板书设计

  《教育学》中指出:“所有直观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灵活”但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各种大大小小的学校,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节课我从“精”和“巧”出发,内容精练,条理清晰,抓住核心是关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起到深刻主题的作用。

  我- 重新加工鸟巢-不打扰他们的生活

  珍珠鸟-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 (信赖)

说课稿 篇6

  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职业在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与我们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因此职业这个内容可以选择的活动内容很多,如:勤劳的人们、各种各样的职业等等,今天我选择了大班社会活动《长大了干什么》,主要通过交流、操作、表达的方法来了解生活中的职业。

  2.教育价值:这个活动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孩子常常会在他人面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组织专门的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从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活动中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讲述大人的职业,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3.年龄判断:本次活动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丰富的经验,大班幼儿的丰富经验正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动中需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形成,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职业,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大人的职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也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在这里教师还提供了录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录像的播放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懂得要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喜欢各种职业。

  (能力、情感目标: 难点,幼儿对于各种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都了解到自己长大后的理想职业,但是幼儿缺乏要“懂得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环节后教师都有简单的小结,通过小结来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幼儿懂得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一下材料:

  1.课前初步了解大人的职业及工作内容。

  2.了解社会上其他职业。

  (活动前了解各类职业是做前期准备,在师幼交流中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各类职业。)

  3.笔、白纸。(是为了让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为下面的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做铺垫。)

  4.大人介绍自己职业的录像。(充分的材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及表达欲望。)

  四、教学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活动前以提问的方式来引题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但是对于各类职业是怎样工作的,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了解的,因此通过第二环节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

  (二)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

  1.师:你们爸爸妈妈的职业有很多种,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2.教师小结:你的爸爸是医生,为病人治病;你的妈妈是老师,交给学生知识;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坏人,你们的爸爸妈妈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直观教学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这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表达;能力较弱幼儿需要教师通过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其了解。)

  (三)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师幼交流、集体交流。

  (利用多种形式的交流,帮助幼儿明确目的,引导幼儿绘画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2.幼儿绘画理想职业,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帮助能力较弱幼儿。)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在幼儿讲述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教师会选择特别的职业,请这些幼儿进行介绍。)

  4.教师小结。

  (当幼儿介绍完自己理想的职业后,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完成理想,引导幼儿懂得要努力学习,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理想职业。)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理想职业张贴在区域角中,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职业,从而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懂得要好好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

  五、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活动延伸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阐明了一个深刻道理:双方争持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 “教材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弱",理解词语意思.

  3.懂得什么是寓言,明白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本课的难点是启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要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第一是读,第二读,第三还是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读中感知,大致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境界。

  下面我主要讲讲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及指导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导入,积累成语:课件分别出示“对牛弹琴、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的图画,让学生猜成语,猜对就大声地读出来。猜画谜的导入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调动脑中相关的知识储备,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积极、能动地进入阅读。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

  2.创设情境,引出所学:都猜对了,电脑博士奖励一本书,(课件出示)学生发现上有“寓言”二字,引出今天所学内容,板题书空。

  3.提出问题,明确目标:什么是寓言?学完故事你们就会明白了。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二)初读感知。

  1.师讲故事,学生听,要求:这是个什么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提炼故事名:鹬蚌相争

  识字形:“鹬”是一种鸟,所以它是鸟字旁。出示“鹬、蚌”图,初步认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3.打开书本,大声地读读课文,把解释课题的句子的话找出来。第二学段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出示词语:鹬蚌 啄 夹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得意洋洋 喜笑颜开,读一读

  三年级学生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学生自由读词语、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选择几个词填空,来说说课文内容。可谓一举多得:既检验了字词的音、义,又是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三)精读感悟

【精选说课稿锦集7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锦集8篇

2.精选说课稿锦集9篇

3.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4.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5.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6.精选说课稿锦集七篇

7.【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