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03 17:23: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在四岁左右,与人交往能力较差,缺乏友爱、助人为乐意识,为了培养孩子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好品格,我选择了中班上册语言领域《好朋友》这一主题中《我想帮忙》这节活动。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熟悉的小兔、小鸡、小羊等动物形象为角色,以主角河马的思想、行为活动为主线展开情节讲述。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同时培养幼儿的自信,进而学习帮助他人。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同时,《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现在教学环节一)

  2、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怎么帮的?(体现在教学环节二)

  3、帮助幼儿感受与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体现在教学环节三)

  三、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难点: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字卡“帮忙”

  五、说教法: 直观法、提问法、情境表演法等。

  六、说学法: 在观察图片时采用的是观察法;在了解故事内容时所采用的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谈话法;在词语的认识和理解采用的是游戏法。

  七、说活动程序: 整个活动共分为三大环节: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1、谈话导入:

  (教师神秘地说)正值丰收的季节,一群小动物正在忙,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可是,小动物们说了要想知道它们的故事必须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还要大胆回答出问题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出示幻灯一)提问:好多可爱的小动物啊!快瞧瞧它们都是谁,在干什么呢?

  (出示幻灯二)猜猜“河马会怎么帮忙呢?”

  (这样的设计就是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利用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生活化的动作形态和解答悬疑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出示幻灯三——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用自己的话讲述画面内容。

  图片3:狐狸想吃小兔,小兔落水,河马用嘴含住小兔,帮助了小兔。

  图片4:小鸡做游戏时不小心掉进水里,河马用嘴马接住小鸡,帮助了小鸡。

  图片5:河马看见小羊们在吵架,走过去给它们讲道理,还趴下身子陪它们一起玩儿。

  图片6:小动物们开心地围着河马,向它道谢,说:“河马你真棒!谢谢你的帮忙,我们今天玩儿得真开心。”河马也高兴地说:“我也很高兴能帮忙!”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目标1设计的,在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3、认读词语:帮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画面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去了解、认识词语,再通过游戏《帮字宝宝找朋友》进一步加深理解词语。

  (二)引导幼儿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我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主要故事情节,如:河马帮助了谁?河马是怎么帮忙的?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听到的,用动作、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此环节专门为完成目标2而设计的,先了解故事,逐层深入提问,再说故事,突破了重难点。)

  (三)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教师出示河马等小动物头饰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提问:

  大家都喜欢爱帮忙的河马,如果你是河马,你会怎么帮助这些小动物们呢?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此环节的设计完全是为了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在愉快的表演中,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帮助别人后的快乐,又体现了目标3。)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帮助过别人吗?帮助了别人,你的心情怎么样呢?(本环节是将活动延伸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做一个爱帮忙的人。)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您们好!

  我是第 二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八年级主题班会——《我成长,我担当》。下面,我将从这节课的设计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

  一、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设计背景”

  当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平时家长们的溺爱,包办太多,这种先天的娇生惯养和后天的溺爱造成了他们责任感不强,他们不清楚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所以,认清角色与责任,让学生“知责任、明责任、担责任”对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根据这一需要设计了这节以《我成长,我担当》为主题的班会课。

  二、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班会课活动的开展与交流,我想让我班的孩子们认识到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敬畏生命,快乐成长,学会担当,做一个“知责任、明责任、担责任”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通过参与本节班会课活动,学生能够明确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

  3、通过本节班会课活动的开展与交流,能使同学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三、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准备”

  为了使这节班会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课前需要做一定的活动准备。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二块进行。

  教师准备:搜集大量的和爱岗敬业、责任及担当等有关的资料、视频、图片、案例等。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爱岗敬业、责任担当的相关故事;

  2、排演情景剧、诗朗诵、小品等,要求同学们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自感自悟!

  四、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这节课,要让学生们理解(感受)到责任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们要学以致用,逐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五、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和具体内容,结合初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及认知基础等因素,我准备采用讲述法、课堂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法、表演节目、举例子等方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

  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方法,充分地调动初中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的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去感知、体验、思考、收获,以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并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六、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过程”

  根据本次班会的主题、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情境导入”、“互动平台”、“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由视频引入,播放视频《5。12地震的一瞬间》。视频中,由于教师的尽职尽责挽救了许多生命,通过视频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们说出“责任”主题词,让学生以前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责任感;为什么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怎样做才是有责任心的人呢?由此,导入这节主题班会课。

  (二)互动平台

  1、学生观看视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乡村教师郑光和》;

  2、学生表演情景剧《最美司机》;

  3、学生诗朗诵《天使是什么》。

  4、他们都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沉思:他们那一颗颗闪光的责任心让我们不由地想起“我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肩负起怎样的责任呢?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责任”的含义。(幻灯片显示)

  1、“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该做的工作。

  2、“我的责任”有哪些?

  (教师明确):人生于社会,享有人生的权利,也要尽人生的责任和义务。人生责任包括哪些?我们一起来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三)拓展延伸

  1、设计小品《今天谁值班》,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不和谐的音符,同时安排孩子们对小品“议一议”。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以此,过渡到话题讨论“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有哪些危害?”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讨论来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进一步增强做一个爱岗敬业、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的决心。

  2、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演一演常见的责任方面的故事。通过典型事例充分感受责任心体现在平时点滴小事之中,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3、让学生宣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通过宣誓引起孩子们思想上的共鸣。

  4、联系实际,讨论并明确“我的责任”。

  (教师明确):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中,在不同场合里都会拥有不同的身份,担当不同的角色。但不论担当什么角色,都要负起角色责任。

  a、接下来要求学生按下面的方式简要回答,以了解自己具有不同的角色,而产生不同的责任。

  在家庭,我是子女,我的责任是孝敬父母、承担家务、好好学习等;在学校,我是学生,我的责任有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热爱集体等;在社会,我是公民,我的责任有遵纪守法、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等。

  (教师提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如子女应该孝敬父母长辈,承担一定的家务,为父母长辈分忧等;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尊敬老师,努力学习,同学的责任,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等;而担任社会角色时,作为一个公民,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范,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这些角色经常是重叠的,责任也就是多重性的;一个角色有时同时承担着多种责任。)

  b、结合平时实践活动,请学生谈谈担任不同角色时有哪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举例:比如有的同学不认真做值日工作;有的同学熄灯之后喜欢讲话;有的同学认为学校各种活动与己无关;有的同学经常和父母吵架,甚至以不读书为借口失踪几天;有的同学结识社会青年,参加打架斗殴等等。

  c、畅所欲言:“我的责任”。

  在家、在校、在社会,我该怎样负起我的责任?要求:把行为具体化,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可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具体谈谈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d、列举社会上负责任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你明白自己的责任有哪些吗?怎么做才是负责任呢?

  首先想想:你有责任感吗?比如:对班级你有责任感吗?你的责任感体现在哪里?我做得是不是还不够好?例如… …我怎么就可以做得更好?

  (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老师明确):在我看来,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学业上,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还表现在对校园生活和班级生活方面的态度上。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他的《饮冰室全集》中这样论述责任: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生第一乐事当然就是这责任的完成。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长久,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所以,希望同学们时时记得身上背负的重任,为家人,为自己,为社会,为别人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只是一株小树苗,但只要你学会负责,学会担当,明天你就是国家的栋梁!谨记: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自私的人;拥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成功的人!

  同学们还要知道:向今天负责的人,才是对自己负责的人。现在的你不知有没有对小时候的你所做的事感到后悔?怎么才能对那个今后的你负责呢?答案只有一个:对今天负责,抓住今天的机会,为今后的你打好基础!

  在《责任之歌》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主题班会课。

  七、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反思”

  本次以《我成长,我担当》为主题的班会,不仅给同学们增添了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也给有才华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有责任心、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这次班会课,同学们更加了解如何更好的做到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这也是我们开展这次主题班会课的最大初衷。

  以上,是我这节《我成长,我担当》主题班会课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评委及同仁们批评指正。第二号选手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忆江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演示)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诗词课,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从春天的声音、美丽的景色、春天的快乐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春天,欣赏春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感知江南春天的美,并且初步具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为以后学习古诗词,鉴赏诗词的意境美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也尚浅,不能够从字理行间中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如果光凭教师的一味讲解,形式比较枯燥,不能焕起学生对江南美的向往,针对这一点,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图片、视频、音乐把学生带进江南美丽的情境当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感悟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生字“曾”,我也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淡化识字难点。并以此字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了解当时写作背景,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分别从以下三方面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忆江南》一诗,认识“谙”、“景”“胜”三个字,识记“忆”字,指导书写“曾”字。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感悟诗意。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感悟诗意,体会诗词的词句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通过3 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初步感知江南的美

  我先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欣赏江南的风景图片,因为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没有去过江南,不了解那里的景色,所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江南之中,从小桥流水人家、江边绿树红花,感受江南水乡独有的特点,为感悟江南的美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并初步感知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二)巧学生字,感悟词的词句美

  在学生对诗词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通过读诗句,学生字,感悟诗句意境等形式进行逐句教学,对于本课字形较难记的“曾”字,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在字形的记忆上,我设计了识字小儿歌,先让学生掌握了字的结构,再通过课件演示字的笔顺,使学生对这个字的书写顺序记忆非常深刻,另外,学生理解了它在诗句中的意思是“曾经”之后,我播放了白居易曾经在江南修筑白堤的录像片,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了解到当时白居易当时在那里做官时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并与那里的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白居易写这首词不仅是想念那里的景,更想念那里的人,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后,能学生更好地感悟词的意境。

  接着学习文中的重点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这句的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促讲,图文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打出图片,看图读,再通过两组对比图片对比读,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片不仅从颜色上给人强烈视觉冲击,还从中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再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找到“红”、“绿”两个字恰当地写出了江南春天独特的美,感受诗人用词持准确性,而学生也在理解的逐步深入,朗读水平也逐渐提高。教师要做出适当的评价,我对于朗读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朗读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四)听音品析,感悟词的意境美

  二年级的学生对读词的节奏掌握不够准确,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配乐朗读,培养学生的韵律美。之后,我播放了歌曲《忆江南》,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词的一个特点就是当词可以吟唱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设计打破了课堂中原有的那种只凭借教师的一味讲解,而学生却听的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和美丽的画面,再次感受江南那如痴如醉的美景,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也想亲自去畅游一番,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讲完本首词之后,我出示了几张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先出示自己的感受,根据感受自己试着写诗句,虽然学生写出来的诗句很稚嫩,有的甚至也谈不上是诗句,但是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浓了,为今后学习古诗词和鉴赏诗词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尝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词的意境美,而且当看到图片时有自己的感受。

  2、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恰当,课堂上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它的辅助下高质高效地完成语文任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走,我们植树去》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但要让学生凭借简洁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有一定困难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其中目标3是重点更是难点。

  课文中全诗可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先表明在什么季节,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植树,然后发出“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的号召,点明题旨。第2至5自然段,写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指出植树的重要性。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表明植树造林的决心。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由于学生没有植树的生活经验,对课文中植树造林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难理解和体会,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我力争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个别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音符、荒滩、沟渠”进行正音,诗歌的语言很简洁,句子很短,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课文中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内容,美读课文,让学生通过选择性阅读,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最后,我将预留几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渠、栽、版、乖”,我引导学生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抄写词语。

  下面,就第二课时着重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 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趣味是中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来学习课文,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少先队员去植树。”创设课文的情境,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情感也被调动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

  二、 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本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体会我们少先队员决心去植树,心情很高兴。先请学生自读一、二自然段,自行感悟到少先队员心情很高兴、决心很大。接着问“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再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现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根据回答问题,板书:“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指导读好第3、4、5节。

  课后,我设想给学生预留一些和听、说、读、写有关的选择性作业。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嫩江县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上册中的黄久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猴王》,本节课内容出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第十四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说教材;二是教学方法;三是学法指导;四是教学过程;五是教学自评。

  一,首先我来介绍第一部分内容,教材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美猴王这一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课文主要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作者抓住了猴子的特点,突出了猴王的特性。是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良好的范文。美猴王这篇文章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学习本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这是一般的小说做不到的。而且这篇文章情节生动,猴王个性鲜明,深受学生喜爱;语言通俗,生动,简洁十分适合学生阅读。学生还可以从猴王身上学习追求自由,自信,勇敢的思想和品格。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习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观察、表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中有一点就是把握人物形象。《美猴王》这一课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尤为出色,所以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设为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初一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还不够深刻,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为了解作者塑造

  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从而正确把握本文中心。

  二、教学方法

  在充分分析了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我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解说、配音、讲故事多种形式的体验和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并锻炼各方面能力。以出色地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

  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从学生的发展方面进行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创设良好的情境,实现师生互动,以实现共同发展感的目的。这一部分内容我设计了引`读`感`析`结练六个环节。下面我来说一下:

  第一个环节激情引入:我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的片头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学生激情高涨。再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猴哥还有哪些称号。这样的问题学生张口就来,都抢着说。接着老师引导:每一个称号后边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那么美猴王这一称号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猴王》这一课。通过这一唱,一说,一引,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学生自然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个环节“读”首先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让学生通过互相解疑达到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再分段进行朗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分段进行朗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三个环节“感”整体感悟。这一环节我采用的形式是片断欣赏。我播放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与课文相符的片断。让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和人物精彩的表演来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观察片中石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后面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四个环节“析”分析人物形象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设置情境、合作、体验的方法学习。我把课文分成猴王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被拥为王四个部分。分别采用讲故事、解说、配音、表演四种方式来学习。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逐一分析每一情节中表现出来的猴子的特点。每一方式训练结束都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最后加以总结。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枯燥的人物分析生动化。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大胆尝试各种角色,并在体验中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并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下面我就把这一部分的教学步骤给大家介绍一下:

  1、引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表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分析这一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a、第一种方式:讲故事,故事大王。大家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配合画面来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这种方式学生非常喜欢,所以积极参与。在讲故事的同时锻炼学生数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情节中猴子的特点是神异出众。B、第二种方式:解说。先由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引起大家的兴趣。再试着配合画面为石猴山间生活一情节做解说。这种方式非常新奇,学生兴趣浓厚。既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再引导学生从这一情节中总结出石猴自由、活泼的个性特点。C、第三种方式:配音。我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的音消掉,由学生用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的语言来配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再从石猴的语言中总结石猴的特点:自信、勇敢。D、四种方式:表演。请大家大胆尝试,自由结合小组,把第四自然段改编成剧本,自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要求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现出来。再让学生从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切身体会中总结石猴特点。学生在表演中也体会到了学习中合作的快乐。F、最后,引导学生把几部分中概括出来的石猴的个性特点总结出来,同时,教师出示板书帮助学生总结。考试大整理

  3、分析美猴王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这是本课的难点。如果简单这样问,初一学生理解起来无从下手,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起到点拨的作用:a、在猴王的身上,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b、我们今天应从猴王身上学习些什么?然后,结合这两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

  第五个环节是“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日学习的重点,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了解到要把人物刻画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进而引出今天的作业,就是第六个环节:用百字左右描写班级内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来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设置这一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巩固今天学习知识要点,并提高了学生的写的能力。

  结束语:如果大家还知道石猴称王以后的故事,就请回去阅读《西游记》。而且,我国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季候,我们要读好书,开拓视野,还要用你的升花妙笔,描绘今天美好的生活。

  五、教学自评: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纳入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学法指导上我重点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趣味贯穿课堂始终,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教学效果确实很好。

说课稿 篇6

  安全标志幼儿们要及早认识,以下是关于安全标志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 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过程分析

  总述: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 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 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 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分述: 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我以"棋"的有关问题性情景,导出学习内容:安全标志。 在活动的开始我设计了大部分幼儿都接触过的 "棋类"问题引出一张嵌有各类安全标志的棋盘,继而通过"要想下这盘安全标志棋,首先要认识棋盘上的一些安全标志"为要求,提出今天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幼儿很有兴趣的进入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出示12个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请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各选择一类标志进行研究、讨论、相互交谈。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并借助于孩子社会见识资源及能力发展差异来实施"生生互动"型学习。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 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间,

  我一是随机地结合幼儿交流进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当心火灾(应怎么办?)、当心触电标志(应该怎么做?)、必须戴安全帽(在哪儿见过?)、必须戴防护手套(什么地方,什么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图景在幼儿脑海中的再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安全标志。

  二是引导幼儿去寻找发现一类标志的共同特征,即颜色、图案、符号、形状等,学习并记忆一类标志的规范名称并初步理解一类标志的概念如:这类蓝色圆形,图案是白色的标志,都是指令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它们叫做指令标志。这些黄色的、黑色三角形边框,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提醒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这一类警告人们的标志叫警告标志。这类红色圆环、中间有一斜杠,底色为白色,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情的标志,那这一类禁止的标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禁止标志。禁止标志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千万不能做的事情。

  三是因势利导的进行社会规则及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问与答适时地让幼儿明确:安全标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应该怎样去做。所以,

  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志上规定的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层面主要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第一及第二个活动目标,我认为应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中体现如何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理念,为此我在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 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

  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她是我的朋友》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含蓄隽永的佳作。是围绕本组专题“可贵的亲情、友情”而选编的。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阮恒舍己救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真正的友情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中猜写。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体会描写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阮恒舍己救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真正的友情观。

  二、 说教法

  1、情境法。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扣题法。本课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说说“她”是谁?“我”是谁?为什么要用人物的语言作课题?再简单介绍小女孩、阮恒的情况,用二三句话说清楚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训练学生审题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谈话法。

  三、 说学法

  1、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体会感情;最后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思维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由表及里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内在意蕴。

  3、迁移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后,引导学生结合思考练习2的要求小结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办法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四、说教学程序

  (一)披文入情,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时,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课文中的“输血迫在眉睫”的情景,唤起学生对小姑娘安危的关注之情。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进故事情节,拨动学生的心弦。

  3、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中自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4、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二)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抓关键词,了解危急。抓住“迫在眉睫”一词,质疑、释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

  2、品词析句,感受悲壮

  (1)决心献血。以课后思考练习2为例,让学生找出其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变化的语句中,引导学生感悟他献与不献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下定决心举起手来,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她的生。

  (2)献血时的表情、动作。采用以上的方法来学习,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哭”的词,引导学生比较“啜泣”、“呜咽”、“抽泣”这几个词的意思,提出问题:阮恒为什么会这样?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再划出他不断地掩盖自己痛苦的动作,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讨论,明白:他是在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害怕和恐惧,再大的痛苦也改变不了他救人的决心,他那不让别人看到自己为朋友牺牲时的痛苦的高尚灵魂也越来越鲜亮感人。学生在品词析句中,真切地感受这悲壮的气概。

  (3)解除“死亡”警报。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没事似的,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虽然输血不会死,是虚惊,但他那纯洁无瑕、愿为朋友献出一切的美好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三)指导朗读,陶治情感

  1、把握环境特点读。如指导读面临严峻的局面的句子时,语速要稍快,读出紧张危急的气氛。

  2、把握感情基调读。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为表现孩子的思想斗争,“沉默”要读得缓慢、轻声;为强调精神紧张,读“颤抖”的声音稍带发颤;

  “举——放——举”这三个动词要读出语速的变化(从慢到快),特别是最后“举起来”语气要坚定。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味人物的心声。

  3、图文对照情景交融读。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画面向学生展现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朗读课文第九、十自然段,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再图文对照读,强调重音、停顿、节奏、语调。体味其情感变化,使阮恒的心灵美自然而然渗入学生的心田,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2.关于生物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3.说课稿模板集锦4篇

4.关于幼儿园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5.关于说课稿集锦7篇

6.关于语文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七篇

7.【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8.【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