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时间:2022-08-02 08:11: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行四边形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3)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平形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

  把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以及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及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且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求知欲望强及好奇心极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本节课多采用学生动手,直观感知知识的由来,深切的体会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画一组平行线。

  [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图中观察到很多四边形。在你们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观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作品分类。

  (为了叙述方便,将作品编上序号)

  (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3)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根据学生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

  (并随机板书:平行四边形)

  4、观察图形。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验证结论。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4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验证刚才观察到的结论。

  (2)检验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

  (4)揭示概念。同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掌握图形的特征,还有机地进行了教材的重组,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和特征。]

  (5)练习(64页做一做)。(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体验成功之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生活中的应用。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7、平形四边形的底和高。

  (1)用ppt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平形四边形的底。

  (2)继续ppt演示,找出相应的底和高。

  (3)做一做:画出每个平形四边形的高,教师巡视指导。

  (4)请学生议一议:平形四边形可以作多少条高?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议一议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平形四边形高的作法,掌握从平形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两条不同长度的高,平形四边形有无数条高,轻松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反馈练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再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零碎的、不完整的、模糊的信息通过看书讨论,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能清晰明了地正确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2、做一做: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水平,在知识上还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可谓是“一石三鸟”。]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要求,让学生思维有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创新,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2、火眼金睛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2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第3节课的内容。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理解了面积的意义,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四年级时,又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册教材在此基础之上安排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底和高以及面积计算教学,分为两个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图形的面积(二)”则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等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几何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探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及多种感官并用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从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开始,再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基础,推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对后续的教学很重要,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规律,找出不同图形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定为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本节课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得直观感受,在观察和比较中找到转化前后的图形关系。

  三、设计理念和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先创设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建立转化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找到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的问题;又应用探索出来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突出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同时,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建立起“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方式的培养,会对后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特结合本班学习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复习铺垫 引入探究。

  有意义的学习是在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必要的知识铺垫是搭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计算出面积。紧接着,再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快速找到它的面积,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学生会利用所学过的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因为前几节课的铺垫,学生也会通过观察发现,如果这个不规则图形凸起部分剪下,把它割补到缺口处,就把这个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既复习了数方格的方法,又初步渗透了等积,转化的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

  随之,我又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出示一块长方形草地与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请学生比较这两块草地面积的大小。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教学也就自然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从学科本身来讲,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知识结构,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和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

  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与探究中,两种方案可能产生:(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二)用转化割补的方法变一变,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结合这多种方案,我顺势引导;怎样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这时学生迫切需要想办法来验证。为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究,我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

  (1)想一想: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2)议一议:交流思考方法,小组内达成共识。

  (3)做一做: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在操作、展示的基础上,学生又开始了更深入的讨论:1、你能发现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现在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2、你能根据这些关系得出平行四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通过探究、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或是一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让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表示形成,再次加深公式的记忆。

  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要思维中动手,不仅品尝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更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继而解决课一开始的情境问题。

  任何技能技巧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和提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学习进入了第三教学环节:

  (三)实践运用 拓展思维。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图在课件中)

  出示的几个图形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但图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2 、提升练习:量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底边和它的对应高,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图在课件中)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要求。使这两道题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3 、拓展练习:下图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图在课件中) 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明确“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一知识点。

  接上题再问: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他们的底与高是否也相等?此问题提出必定会引起学生的讨论,因为已有了前一单元《找因数》一课的基础,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在讨论中就能解决。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总结活动,回顾探索新知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反思、交流:“你有什么心得体会或建议与同学们分享?”

  通过总结,疏理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作业。

  要求学生下课后任意选择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测量,并计算出面积。从而总结全课,并将所学知识带入了生活,也为进一步的探索激发了兴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 a h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贯彻始终,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观察、发现,自己概括、升华,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3

  说教材:

  今天和大家研讨的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内容,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了深入探究,在为后续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教材内容不仅有广泛的应用,还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内容思路是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行对比研究,在研究中找出图形的不同,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建立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思维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本节课,通过情景教学模式,与授课内容与学生自身经历结合,渗透数学思想,结合数学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说学情: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课题首要是研究,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及本质区别;并且将数学概念里的“图形与空间”传达给学生。本节课程,利用学生已学图形知识延续,通过观察、争辩、动手实践、探究掌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般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图形,彼此是完全独立的同时也相互有联系、有渗透。让学生充分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魅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接收知识的情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比较、争论思辨、抽象概括能力,解析几何图形。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思考分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探索发现的乐趣,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别。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索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信封

  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建立概念”这一主题,落实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类、比较”等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反思思辨交流学习。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提出平行线问题,引出平行线与梯形课题)→新课教学(辨析特征,分类思想→了解本质,宗旨思想→逻辑联系,集合思想→拓展应用,转化思想)→反馈发展(联结知识,极限思想→贯穿模型思想)

  教学设计:

  此次采用思考实践,自主探索与分析辩解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从已知 “平行线”入手,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引导学生提出课题,“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同时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让同学对不同四边形进行分类,了解学生对四边形的认知,分析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不同,突破原有对梯形的固有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让学生面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不同之处,突破对原有梯形的固有认识,了解他们的本质区别。体会分类思想能够增强思维的缜密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感悟分类思想。

  演示操作、构建概念:

  以点子图引导学生绘制图形,确认学生对四边形的基础认识。通过旋转绘制的梯形,让学生理解,不管梯形的位置怎么变换,他的本质属性是没有变的,它依然还是梯形。

  这个环节设计,通过画抽象图形梯形的特征,在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之间架起数学模型桥梁,将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把抽象的图形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老师给出“特殊”梯形,引发学生争辩,但没有给予学生观念干预,而是引导学生触摸概念本质,从图形的本质去思辨,了解发现图形的特征与区别,让学生感悟“万变不离其宗的”的道理。

  3、探究新知、明确概念:

  学生通过两组平行线特征,快速联想到图形平行四边形,老师却拿出的是长方形。学生迷茫时候,层层追问,逐步点拨,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在思辨中深刻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梯形属于四边形不属于平行四边形,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争论辨别中得到升华。这个环节设计,让学生归纳四边形图形的本质区别,并进行归类处理。在思辨中深刻理解,丰满了学生对思辨性概念的认识,对四边形图形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系统,对集合思想的感悟就成功了。

  4、图形观察,理解特征:

  导入趣味故事,“女儿给的信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信封的形状,得到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图形,让学生用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分别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这个设计,给学生造成悬念,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过程,相互之间的关联,使学生对转化思想有所感悟,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给学生思维提供成长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验证结论,归纳概念:

  通过让学生观察钉子板上三个点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图形转化中的对立与统一,体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沟通,再次凸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本质区别。

  这个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归纳所学知识内容的时候,清楚数学系统的逻辑,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在简单的挑战中体会极限思想,串联上下知识的逻辑结构,发现数学知识的发散与严谨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思想渗透,贯穿课堂:

  通过画图、猜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辨析图形之间的特征,了解之间的关联,学会分类思想;通过图形之间的关联,了解其中的本质联系,明白图形之间的数学宗旨,清楚数学模型概念;明白图形之间本质联系,让学生分辨四边形集合之间的关联;集合里图形转化之间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会图形转化,清楚数学的转化思想;关联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系统性,数学的内容是相互之间的关联思想,并非相互独立的; 将学生原先写不关联的知识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建立系统的“结构性认识”,使模型结构更加明晰,从而使得分辨思想方法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课堂。数学思想方法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联系、有渗透的,同一问题可用多个思想方法解决。

  教学亮点:

  分类归纳,发现本质

  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分类归纳知识本质区别,让学生去自主思考,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建立概念,更加自然的得到有效地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会数学思维逻辑系统性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缜密性,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建立系统性的认知结构。

  逻辑联结,引导探究

  创设情境,设置信封悬念道具,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对信封的了解,从而使已知信封形状与其新的图形产生联结,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图形之间的本质属性的关联性,在验证中去总结归纳,将抽象的数学语言用图形的特征解释。让学生清楚认知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利用故事,激发探究

  针对学生对有趣未知的奇闻轶事好奇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导入女儿给的信封,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兴兴致勃勃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内容,引导的新知识点。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发现数学就在身边的乐趣。

  教学反思:

  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物去创造情景,从而认识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概念,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的秘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应该更加重视操作实践,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知识,培养自主、探索思考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更能自主的去观察、发现、探索,并且总结归纳。

  在教学课堂中应该多借助教学道具,设计更适合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于新鲜的知识也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仅成为可能,又可以作为初中几何知识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再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渗透化归意识。

  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和运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事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过游戏、拼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探究:“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的两条判定定理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的前两个判定定理是什么?

  (3)你能观察出什么规律吗?

  通过一步步的追问,学生通过对比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观察出,前两个判定定理正好是前两条性质的逆命题。接下来我会让学生猜想,如果我们找到了第三条性质的逆命题,它能成立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以问题唤醒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它的性质,又是它的判定,目前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只有定义。问题3则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学会三个逆命题的准确的文字表达。)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让同学们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铅笔连接木条的顶点,并画出木条的轨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

  观察:转动两根木条,观察这些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多次变换两根木条的夹角,画出很多不同的四边形,经提问,学生能够观察出这些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请同学们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证明。教师引导,现在你有多少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了?这些方法分别是从四边形的“边”、“对角线”去考虑的。讨论后,请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说明构思想法。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他们的猜想、发现。

  (3)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最后,教师跟学生共同总结我们得到的第三条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动手、实验,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运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研究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三)深化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口述两个习题,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思维。

  1、填空:四边形ABCD中,

  (1)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

  (3)若对角线AC、BD交于点O,OA=OC=3,OB=5,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4)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G、F、H分别为OA、OB、OC、OD的中点,那么四边形EGFH_____平行四边形。(填“是”或“不是”,并口述理由。)

  学生口答填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而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估计问题(4)对学生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应在必要时对问题(4)作适当引导。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回答问题和评价的积极性、准确性;

  (2)能否从“对角线”的角度考虑问题(4)。

  (设计意图:这组填空题的难度拾级而上,由浅入深,体现知识呈现的序列性。问题(1)、(2)、(3)直接运用已学的三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问题(4)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同时为例题3的出现作好铺垫。)

  (四)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根据例题做以拓展,考虑当条件变化之后结论是否还成立,从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1、若将G、H分别在OB、OD上移动至与B、D重合,E、F分别在OA、OC上移动,使AE=CF(如书中图4),则上述问题(4)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即为例题。

  2、若例题中E、F继续移动至OA、OC的延长线上,仍使AE=CF(如书中图5),则结论还成立吗?(学生口头叙述理由)

  教师通过flash动画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观察。对于问题1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由不同学生表述自己的不同思路,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案,对于有创意的方案要大力表扬,然后教师规范板书。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证明思路中选择较为简洁的方法。

  有了问题1的深入探究,估计问题2对学生并不困难,因此,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述其方法、思路。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抓住变化的图形的本质特征:对角线互相平分;

  (2)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几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策略的多样性、创造性。

  (设计意图:例题是问题(4)的变式题,在问题(4)的基础上变换E、G、F、H的位置,使例题的出现不显得突兀,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并通过对例题的进一步变式,让学生体会各条件的内在联系,抓住“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本质特征。并通过多策略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类比、观察、拼图、实验等都是学习数学、发现结论的常用方法。

  作业:

  作业我会安排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为必做题,问题解决为选择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的练习,能够达到分层次教学。

  (设计意图:将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安排为必做题,降低了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将问题解决作为选做题,为下一节学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作了很好的铺垫。)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右上角我会写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前两个判定定理,这样设计能够增强对比性。将黑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上方用来画出两木条组成的四边形,下方写出证明过程。中间写出例题的运算过程。右边是复习的性质及定理。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5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掌握公式。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我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推导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了“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面积转化。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设定了以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感知了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质疑自探数学课堂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情境,校门口的三位同学想要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的什么?让学生帮助想办法,学生想到了比面积,长方形面积是学生学过的,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还不会,这时就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这一环节我分四步份完成,它们分别是:

  1、质疑自探首先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可能有用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相乘,也有可能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老师提出,猜测并不代表结论。这个时候老师提示:三年级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从而引出数方格的方法。课件出示方格图并说明要求,学生独立数方格填空。这样设计,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图形转换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在这一环节,首先提出一个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小组合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全过程,为下一个环节建立联系,推导公式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3、小组讨论三个问题:

  a.你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

  b.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c.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到台前合作投影展示剪、移、拼的过程并叙述出自己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等积转化的思想渗透开来,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然后,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显示平移的过程。

  4、推导公式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最后,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师生共同概括小结,这样会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进一步深化了新知。

  七、说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并能初步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发现、论证培养学生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1:第一学时

  教师画图示范,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学生结合画图过程分析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教师介绍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对角线等元素及平行四边形的'记法、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图操作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及其相关元素获得丰富的直观体验,为下面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以及从这些基本元素入手探究图形性质做了有利铺垫

  活动2: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观察图片,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活动3:新知探究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活动要求

  (1)请你适当选用材料袋里的学具;

  (2)可以采用度量、平移、旋转、折叠、拼图等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4)结论写在白纸板上。

  大家先看清要求,再动手操作,结论写在记录板上。

  2.学生利用学具(全等的三角形纸板、平行四边形纸板各一对,格尺,量角器,图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并适当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探究方式、结果、表示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做到既着眼于共同发展,又关注到个性差异。

  3.汇报: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相互补充探究出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出的结论按照边、角、对角线进行归类梳理,使知识的呈现具有条理性.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结果的展示,从多个方面完善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还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这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4.请大家思考一下,利用我们以前学习的几何知识,通过说理能验证这三个结论吗?

  教师活动:在学生通过观察、度量的体验,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性质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学生活动:证明平行四边形性质,并踊跃上台演示.

  教师点拨:对于四边形的问题通常可以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如性质一、二,可通过连结对角线AC或BD(如下图c、d)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成两块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动手画图感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性质,然后再应用“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性质的严格证明,并渗透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

  教师小结: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我们常做的辅助线,它构造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充分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繁化简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注重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的有机结合,把几何论证作为探究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然发展,使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和自觉说理意识得到提高。

  5.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______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角_______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对角线_____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教师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实验、说理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它为我们得到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活动4:课后巩固

  1、要画一个面积为20cm2长方形,其长为xcm,宽为ycm,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常量与变量分别为、 。

  2、以固定的速度U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U0t-4.9t2,在这个关系式中,常量、变量分别是。

  3、在△ABC中,它的底边长是a,底边上的高是h,则三角形的面积S= ah,当底边a的长一定时,在关系式中的常量是,变量是。

  4、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5cm,高h可以任意伸缩.写出面积S随h变化关系式,并指出其中常量与变量.(习题19.1第2题)

  5、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n?并指出其中常量与变量.

  6、一个容积是10万升的储油罐内储满了汽油,如果每天运出4000升,计算储油罐内剩余油量Q(升)与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其中常量与变量。你能确定t的范围吗

  活动5:拓展探究,提升能力

  活动6: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浓缩知识要点,突出内容本质,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构建,实现良性循环。

  活动7:作业

  以《解剖平行四边形》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实验学校的杨小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我将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这6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的设计构思。

  一、教材分析

  四边形是我们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作为四边形的重要研对象,对以后特殊四边形的学习有重大作用。本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因此它的作用与地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是平行线与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与延伸。

  2、对以后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学习奠定基础。

  3、.对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有积极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探究平行四边形的两种判定定理。难点在于理解和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在于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初二下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已经逐步形成,学生对新鲜的知识也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全开放自主探索平行四边行的判定定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次检验和再提升。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基于此,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方法与过程——探索两种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由此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团结协作和合作意识。

  三、教法分析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我将通过实验,抢答等游戏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学法分析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探究——本节课的两条判定定理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流程1:复习定义性质,引发思考

  首先给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和图形,让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定理,然后在纸上写出定义和性质的逆命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复习前面的知识,为新课奠定基础,向学生说明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可以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提问:除了定义,同学们还想知道其他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流程2: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完成活动1。

  活动1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将两两相等的木条,作为对边得到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

  流程3:命题论证,得到判定

  证明这一命题是个难点,首先指导学生根据命题画出几何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采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再由教师引导,把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问题逐步转化为证明线平行——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问题。突破难点,体现划归的思想。

  流程4:引发猜想,得到命题

  让学生继续动手,完成活动2.。得出命题2: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操作的准确性。

  流程5:命题证明,得出判定。

  命题2的证明,鼓励学生用类比的思维方法仿照命题1的证明,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意见,教师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猜想和发现,以及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流程6:应用判定,小试牛刀

  这三个小题是对判定的直接应用,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来完成,其他小组作出评价,既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流程7:例题讲解,练习巩固

  出示例题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由不同的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路,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案,对于有创意的方案要大力表扬,然后引导学生从多种证明思路中,选择较为简洁的方法,规范板书。

  然后出示练习题,1、2体学生独立思考口答完成填空,3小题小组合作探讨,整理思路,写出解题过程。

  流程8: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说出自己的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数学思想方法,还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只要学生的收获,都应得到肯定。

  六、课堂评价分析

  对于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各环节中,我注重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口试,课堂观摩,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多层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合作意识,思考习惯,发现能力几方面,及时调控教学进程。

  总之,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来自于建构主义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创设学习环境是主要任务,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是这堂课的核心内容。

  以上就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堂课的构思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加以说明,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初中数学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一个回顾和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图形迁移能力;并且通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了化归思想。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综上所述,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应用意识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二下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仅成为可能,又可以作为初中几何知识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再提升!

  二、学习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经过探究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去观察、猜想、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思考的好习惯。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这节课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说理—建模”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根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为探索平行四边形的两种判别方法。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及化归的教学思想。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本节课通过设疑—引探—交流—运用—小结的教学方法,在教法上突出了三个特点:动、变、引

  1、动(师生互动):给学生足够时间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与老师共同探究判别方法,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变(多层变式):通过多种交流手段(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和师生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引(适当引导):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的地方,教师通过层层铺垫,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教师的引是为学生更好地学。

  通过这三个方面师生双边活动,最终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落实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学法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亲身体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培养了学生对待事物要大胆猜想的习惯。在学法指导上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这一学习过程,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之上自主建构新知。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共分为三个环节:设疑导入、探索新知、回顾反思。下面我将从每一个环节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和教学目的控制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设疑导入:

  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自制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老师检查完学生的预习作业后。用一连串的疑问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本环节共分为6步:回忆旧知、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定理证明、小试牛刀和我是老师)

  1、回忆旧知

  2、大胆猜想

  猜想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由问题你能判定自己的制作的模型一定是是平行四边形吗?让同学们大胆猜想,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的猜想,肯定猜想成果,不论对错。培养学生养成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善于猜想的习惯。(教师可提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实验验证

  四人一小组,每组发若干小棒,根据我们的猜想试着摆一摆,看看摆出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实验成果。并由此得出正确的猜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通过实验得到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体验数学发现和研究的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

  教师提问:说明一个猜想命题是错误的,只要举出反例即可。如何说明一个猜想命题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得出:还需要进行理论证明。从而进行下一个环节:

  4、定理证明(整个过程由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定理证明的过程。)

  老师总结:此证明是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利用定义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整个方法是将平行四边形转换为三角形,新知识转换为已学过的知识,这种思想方法叫化归思想。

  5、小试牛刀

  出现两道练习题,通过小试牛刀,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6、我是老师

  四人一小组,每两人出一题,(要求解答本题时需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或2)然后交换题目作答,判断对错,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全班交流。看看那组表现最好。在老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而通过学生自己出题解答代替由老师出题学生解答的传统方法,由被动变主动,彻底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

  三)、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整理。让学生自由的发言、交流。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

  四)、评价分析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围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紧扣“方法”二字进行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探索方法的渗透。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纵观整节课,学生得到了展现风采的舞台,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作为教师也对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为起点,与学生不断创新,再接再厉。

  本节课主要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逆命题入手,通过观察、猜想、推理、讨论、归纳,得出正确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同学们熟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经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2)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逆命题成立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探究1: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作成一个四边形,使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改变形状,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学生共识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解释,但解释的过程有的是通过三角形全等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化归思想),有的是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老师在肯定同学们积极思考的同时,强调量一量,算一算是学习几何的初步感知阶段,要想公认它的正确性,必须经过用已学的定义或定理推理说明。设计意图: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又让学生明白学习几何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能力。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1:如图,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有的用定义,有的用判定1,通过比较两种证明方法都可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一题多证,引导学生在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因果关系层次要清晰。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3:在钉制平行四边形框架时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如图,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学生目前已有三种判定方法可用,通过展示,学生各有所取,然后让学生比较、筛选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多掌握一个定理,就多了一个证明几何问题的途经;多学习一些知识,就多了一把解决人生问题的一把钥匙。知识越多越聪明。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展示成果,归纳总结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1、从边与边的关系: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从对角线的相互关系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比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代入知识应用环节。

  设计意图:两道练习题由浅入深、各有侧重,其中习1……习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5、学以致用,建立模型

  实验室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某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A,B,C为三顶点,即找出第四个顶点D)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课后思考:试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为下一节学习“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作铺垫。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六、《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导中有练、有思、有研,改进教师先讲知识,然后再进行强化训练的做法,使讲、练、思、研融合在一起,整节课学生能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让学生充分体会快乐学习。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真可谓教学相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收获:学生对三个判定的掌握比较好,而且由于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判定都进行了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书写练习,因此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习题课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的证明过程。

  不足:几何证明题一直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初二的学生按照课标不要求规范的证明过程,但是考试却要求书写严格的过程,由于没有规范的例题示范以及有关习题,所以学生的几何证明题仍然是一个弱项,因此习题课上有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会分析,但是书写不规范的情况,这在今后的学习中是一个需要改变和提高的部分。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9

  一、 教材分析

  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再用这些方法去对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3.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教学难点是判别方法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经历并了解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别方法,能根据判别方法进行有关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三)德育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之后创设教学情景(例如装潢店要招聘店员,老板出了这样一道考题:“一顾客要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玻璃,你能否利用手头的工具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并说明这张玻璃符合顾客要求的道理。”你能为招聘人员设计一方案吗?)此问题可先提示学生用定义,但用定义不好测量时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这样就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除了用定义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判别方法的探索

  ⒈ 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如下三组探索题

  探索一 如图,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

  探索二如图,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cd平行放置,再用木条ad,bc加固,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探索三 用两根长40c的木条和两根长30c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此时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度量、旋转、证三角形全等等多种方方法来证明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三)题组训练: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生物实验室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在做生物实验时,小华一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a,b,c为三顶点,即找出第四个顶点d)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于实际,同时又应用于实际,让学生充分体验历经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乐感觉。

  (四)布置作业

  1 课本p92习题4.4:1、2、

  2体会本堂课你所获得成功的经验,写好数学日记,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期盼控制中。

  六.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0

  一、 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程序 六、板书设计 七、反思评价一、 教材分析(板书)(幻灯片)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内容。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全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二、教学目标(板书)(幻灯片)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会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归纳、证明,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意识,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 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 (板书)(幻灯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与应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教法学法(板书)(幻灯片)

  在教法方面。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及八年级学生思维特征,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二主方针。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在学法指导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终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程序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定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跟踪反馈

  (四)、收获园地

  (五)、布置作业

  (一) 情景导入

  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在此引入问题:"这些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学生回答后再次提问"怎样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及其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导入新课创设了情景。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 探究新知

  首先是"探究一" 教师结合图片和学生举例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两组对边平行。在此明确定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探究一的设计意图是:从实例图片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提炼图形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究二"首先是让学生实际动手"画一画",通过各自不同的猜想途径,加强其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感性认识,感受动手测量、动脑猜想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其次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证明的方法。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引导:我们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而图中没有三角形该怎么办?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需构造辅助线,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探究三"学生在完成证明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探究三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和引导,明确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通过完成证明、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证明的必要性。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跟踪反馈

  新课标指出"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时适量的的巩固与练习仍然是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径"故而,我设计了层次递进的三道巩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师生共同解题,由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并重点强调解答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几何表述。通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收获园地 在此,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 2你的收获是什么?3你还想知道什么?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旨在通过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小结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在本环节,我将课后作业的布置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数学练习即课后习题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及时地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二是数学思考即写一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将本堂课所获得经验体会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同学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醒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的记忆,逐步拉近他们观念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请看我的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在此,我以直观、系统为主旨,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重难点突出、简洁明了的课堂板书,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要素在教学中的运用。

  七、反思评价

  按照"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整节课还应做到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同伴,彼此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主旨,同时努力推行"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卷入"到"做"数学的活动中,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法、说重难点、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及反思评价几个方面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委评老师批评指导。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97—98页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行四边形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中采用观察、操作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和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习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形活动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老师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变魔术,拉一拉:

  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木框的变化。老师向学生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再到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长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铁拉门,伸缩衣架等。

  (2)、画一画,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老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老师问:画的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们画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一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种四边形的对边的特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告诉学生,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来画平行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设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的长短又怎样呢?它的四个内角又有什么特征呢?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内角进行测量。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大小关系。进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1)不稳定性,易变形

  (2)对边互相平行的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5)四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发现老师一一板书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等。

  (出示课件)

  练习: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从本质方面去描述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课件演示

  小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高。高与上下两条对边是相互垂直的。

  还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判断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老师问:你还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折出另一条不同的高吗?

  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现实世界中,四边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宏伟的建筑物、铺满地砖的地板、别具一格的窗棂、天空飞舞的风筝处处都有平行四边形的身影。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全等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和平行线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既是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下一步研究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教学,把研究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无论是在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与计算。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能力教学点目标:在性质的探索、发现与证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逻辑推理论证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学习,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实例,使学生明白几何图形来源于生活,学习几何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课时设计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流程图

  展概性性课示念质质外

  图的的的作片形猜巩业揭成想固自

  示与与与我课讲验应检题解证用测

  教学过程:

  (一)、观赏生活中的图片,引入课题(电脑演示)下面的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易于学生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开启智慧

  1、操作活动:

  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后,思考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组边重合,可以得到一个四边形。设计意图:学生在拼图活动中可以获得丰富的感知,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2、观察、讨论:

  (1)两张纸片拼成了怎样的图形?它是四边形吗?

  (2)这个图形中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你是怎样得到的?(3)用简洁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探究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以往概念教学的机械记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4、介绍平行四边形的书写方式及对角线、对边、对角、邻角的定义。

  5、学生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图操作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及其相关元素获得丰富的直观体验,为探究图形性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知识源于悟:

  1、做一做(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出示幻灯片)

  先将复制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重合,然后绕一个顶点旋转180°,再平移该四边形,它还能与原来的四边形ABCD重合吗?

  (教师用展示整个旋转变化过程)

  2、讨论:(小组交流)

  (1)通过以上活动,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2)平行四边形ABCD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能用数学知识验证你的结论吗?

  3、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设计意图: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观察、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取知识和学会学习,使他们更好体会合作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尊重的学习方式。同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能很好地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活动中,有意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能力、分组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等。

  4、填表:分边、角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叙述。

  设计意图:规范学生的几何语言。同时也使学生清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可以作为性质运用,也能作为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在此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做了一个铺垫。

  (四)、随堂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50°,BC=3cm,则∠B=____,∠D=____,AD=______。

  2、在□ABCD中∠ADC=125,∠CAD=21°,求∠ABC,∠CAB的度数.

  3、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在AD上取一点E,CB上取一点F,且AE=CF,试测量比较BE,DF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1主要是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3是应用性质解题部分,2采用学生板演,教师巡回的辅导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书写格式,及时的订正和指导。3采取小组合作解答,互帮互助。让学生熟练性质定理,为以后的证明和计算打好基础。

  (五)、新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互讲,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设计:

  1、必做题:P99习题4.1第

  1、3题。

  2、选做题:利用平行四边形设计美丽的图案,表达你美好的愿望。

  五、课后反思

  1.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入,通过动手画图和实验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节课通过变式、探究及其相关应用来体现这一基本思想。3.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3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八年级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下面我从教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目标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会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2、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和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意识;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确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1、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经历图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掌握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几何图形基本证明方法和作图技巧;本章目标要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究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探究的;它既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知识的一个延续,也是后面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

  3、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图形性质的能力,已经接触过逆否命题的证明,具备探究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基础,但在演绎推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说教法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教法;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教学片段,每个片段的教法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教学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的运用我采用“学生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办法进行教学;小结我采用“回顾总结”的办法进行教学。整堂课中,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 两大理念贯穿始终。

  三、说学法

  有什么样的教法就培养什么样的学法。通过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定理运用教学培养学生概念运用、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结教学培养学生回顾总结的能力、归纳梳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

  1、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进行的“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反过来,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定理教学:①探究指导:学生按照提纲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进行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了解学情为后续的展示归纳做准备;②展示归纳:逐题抽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生说师写,在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教师画龙点睛加以强调。

  3、定理运用。此处安排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定理的简单运用,口答。第二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再进行汇报展示。

  4、课堂小结。通过设计两个问题: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②还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引导让学生回顾、总结,教师画龙点睛。

  5、为进一步巩固概念,我设计了两个作业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学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量角器。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巧用实例,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有平行四边形的图,请学生找有哪些平面图形,当说到平行四边形的地方用红课件闪烁一遍,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师生小结后问:“想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更多知识吗?”教师板书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内容。)

  活动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要求学生用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用眼先看一看边、角有什么特点,再用尺子、量角器实际量一量,并把发现的结论填入“我的发现”报告单中。然后请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对发现多的及时进行表扬,师生共同整理板书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接着问:“刚才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么怎样定义平行四边形呢?”(同一组小声议一议,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新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且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

  活动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用长方形的活动木框,用手捏住两个对角,向内外拉。请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说明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性质。师生小结板书出性质。

  (设计意图:用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得新知。)

  活动四: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活动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你能从下图中找出你学过的图形吗?

  3、标出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入分析之后,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其中教学重点为:知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为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会画不同位置的高,感受正方形和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关系。

  由于本课容量较大,知识点多,所以我确定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媒体应用

  一、 感受特性。

  关于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学生只能在书本上看到一些静止的画面,缺乏直观感受。动态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学生通过动手拉伸平行四边形框架和观察课件演示,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与前节课所学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形成鲜明对比。这样不仅理解了特性,同时为学生理解对边相等的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究特征

  1、猜测验证特征

  本环节在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猜测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而学生的验证大多采用测量的方法,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我把学生学生想不到的方法制作成课件,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课件演示,一条边滚动之后能够和另外一条边完全重合,由此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后重叠,证明了对角相等,对边相等。证明对边平行时除了用到画平行线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进行验证。在课件演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2、理解底和高的一一对应,拓展高的画法

  理解一一对应。底和高的一一对应学生能否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如果单纯凭老师的语言讲解,表述不清楚。在此利用课件能够变抽象为形象的优势,在课件中通过动态闪烁,并且以不同颜色标示出一一对应的底和高,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了这就是一一对应。

  关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三角形高学生已经会画,在本节课中先放手让学生去画。但90%的学生仅仅局限于一种画法,即以上下两条边做为底来画高。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学生发现我们还可以以两条斜边做为底来画高,形象的大三角尺的演示再次复习了高的画法。并且知道以每条边做为底都可以画出无数条高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感受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

  为了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1、通过练习渗透关系

  出示练习,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可能在正方形与长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上产生矛盾,在此应用学生智慧资源的共享策略。

  2、出示表格,回忆特征

  由于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学过,到了四年级可能有了一些遗忘。在此多媒体出示特征表格既起到订正又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发现正方形、长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图形转化,明晰关系

  学生单纯凭借文字特征,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模型,很难发展空间观念。在此,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配以图形转化,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晰了正方形、长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他们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最后以集合图的形式呈现出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立集合概念。

  四、练习环节中是用一根长50厘米的铁丝围成若干个长方形,怎样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 在练习中学生只能在书中填上几组数据,很难发现规律。在此充分发挥多媒体能够提高课堂容量的优势,我们把所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规律呈现出来,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规律,探索出当长和宽相等时,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最大,同时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准备。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07-28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说课稿07-14

纸船说课稿08-01

《画》说课稿07-29

《颐和园》说课稿07-27

《心声》说课稿07-26

《海燕》说课稿07-26

海燕说课稿07-24

共享说课稿07-23

说课稿模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