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故墟长歌》读后感

《故墟长歌》读后感

时间:2020-09-03 08:02: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故墟长歌》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墟长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墟长歌》读后感

  一个人,热爱故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最好?歌唱、文字、还是演讲?对董何明先生来说,他选择了用文字的方式来“长歌”。

  更乐镇古称上党,是古沙侯国的首府所在地,在村中洪福寺的废墟整理中,曾发现一通金元时期的残碑,上书:上党,乃古沙侯国之故墟也,唐开元间户三百,太行之巨村。寥寥几语,就把一个村落的原始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如果追溯,该埋藏着多少的秘密和沧桑啊。

  董何明先生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古村落里,青年求学,背井离乡,但在他少年的记忆里,却始终无法忘怀那些遍布村中的寺庙、古碑和古碑上那些遒劲的文字。也许是生活的忙碌,暂时搁浅了曾经的梦想,但是花甲之年赋闲在家的时候,那个曾经的梦想又渐渐地浮出脑海。20xx年清明节他从邯郸回乡祭祖的时候,偶闻《更乐镇志》的付梓面世,在阅读之余,发现有一些谬误之处,遂有所想:作为一个更乐人,有责任和义务求证是非,辨明真伪,还原历史,重现更乐“庐山真面目”。于是就有了这本沉甸甸的《故墟长歌》。

  研究一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碑记无疑是最好的范本,可是能够读懂碑文并把它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如果没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如果没有全面的释儒教以及四书五经、周易八卦等等的知识,写成一本这样的厚重之作何其容易。

  而董何明先生就完成了,这也是我佩服先生的所在之处。历时两载,七百多个日夜,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寻古碑、访耆宿、查典籍、探幽胜,宵衣旰食、抱病笔耕”。据先生的外甥女介绍,这四十万言的厚重之作是董何明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斗室,光线也不甚好,书写的案几是一窄窄方凳,可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如果说查典籍还是一个可以坐在斗室里完成的话,那么四处寻古碑抄碑文则是一项繁琐而难耐的工作。在《故墟长歌》的后记里,董何明先生曾写道:舍弟董海明负责全书碑志原文的抄写与摄影,其中抄碑如非亲为,很难知个中的艰辛和不易。是啊,那些风化了的碑文,那些已经残缺不全的文字,如是我辈,能读完一碑已属不易,况抄写上百之碑文。艰辛的`劳动,饱含对故土历史文化的热爱,所以两兄弟才谱就了这一曲深沉雄壮的《故墟长歌》。

  我也曾冒昧相问,会不会抄错?先生答,即便抄错,我在翻译时也会弥补过来,何况一些碑文原本就缺少了很多的文字。这也是我喜欢《故墟长歌》的原因所在,读董何明先生的译文,纵横捭阖,折冲樽俎,除了碑文本意,甚至还加进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让人读罢爱不释手。

  当然更喜欢董何明先生排在第九章中的那些文章:《一个未解的千古之谜》、《读神山<文昌碑记>,还更乐“庐山真面目”》、《更乐南庙的前世今生》等等。先生以严密的推理、引人入胜的笔触,还原了曾经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悠久的历史沿革和波澜壮阔的生息画卷,掩读之余,不胜唏嘘。

  这些年,因为对涉县红色文化的热爱,在行走之余,我也常常把目光放在那些寺庙、古碑和历史传说之中,深知其中所隐藏着的神秘文化,而这些文化又是多么的需要挖掘、整理、研究。放眼整个涉县,如果能多几个像董何明先生这样即学养深厚又对故土饱含热爱的人士,也许涉县会多出几本像《故墟长歌》这样的厚重之作,这对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县,应该是求之不得。

  更乐是幸运的,我们也是幸运的,在品读《故墟长歌》之余,即便是一个异乡人,也会深深的爱上脚下这片神秘的土地。

  据说,董何明先生正在准备写作《故墟长歌》的姊妹篇,让我们静静的等待。

【《故墟长歌》读后感】相关文章:

1.云中歌读后感

2.《明日歌》读后感

3.岁月如歌读后感

4.《长腿叔叔》读后感

5.长腿叔叔读后感

6.《长腿叔叔》读后感

7.鹿桥未央歌小学读后感

8.《长恨歌》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