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童年》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时间:2023-09-01 13:47: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童年》读后感[经典1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读后感[经典14篇]

  《童年》读后感 篇1

  童年是什么?童年就是一首优美的诗,童年就是一张美丽的画,童年就是充满阳光的,充满快乐的,童年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页!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事始于阿廖莎3岁那年,他还不懂什么叫做死,只看到父亲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觉得父亲的神情很吓人,母亲与外祖母在一旁号啕大哭。我想,若一个人真的能够永远不知什么叫死的话,那他的烦恼或许会少很多很多。后来,小阿廖莎跟着母亲、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家里生活,在这里,他似乎很难找到所谓的快乐,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敌意。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小染坊主,性情暴躁、乖戾,本性贪婪、自私、经常会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并且对财物贪得无厌。阿廖莎的两个舅舅米哈依尔和雅科夫同样是举止粗野和自私自利,对下一代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在整个故事中,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一个人就是阿廖莎的外祖母。她,又胖又圆,大脑袋,大眼睛,鼻子软塌塌的,总穿着一身黑衣服,显得线条柔和,十分有趣。外祖母总是跪在那里,一只手按着胸口,另一只手偶尔不慌不忙地画着十字。就是这样一个人。大家还总说她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对谁都很忍让的人。我想,在高尔基的生活里,如果没有外祖母的呵护,那这个世界上或许就不会有高尔基这个伟大的作家。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五彩的,是没有泪水的,是没有委屈而言的'。而如今的青少年都是泡在蜜罐中长大的,苦难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只是一个简单而遥远的名词罢了。我们没有忍受过饥饿的历史,不知道一粒米的珍贵;没有受过寒冷的考验,不清楚温暖的含义。

  读完这本小说,我受益匪浅。我现在才知道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父母的疼爱、良师益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的童年充满快乐,使我健康成长。于是我明白:我要一边享受童年快乐,一边认真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和智慧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满更幸福的生活。

  《童年》读后感 篇2

  这些天,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感慨万千。

  这本书的大意是这样的:主角阿廖沙因丧父而被母亲和外婆带到外公家住。临近破产的外公贪婪残暴,整个家庭都充满背叛自私。虽然生活环境差,但是他却在他外婆、朋友、其他长辈的熏陶下。让主角阿廖沙拥有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抗丑恶的反抗精神。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他第一次被残暴的外公打后,心里并没有屈服。感到了耻辱感,使他内心强大起来。对一切屈辱和痛苦都变得异常敏感,不论自己还是别人。

  这一段我觉得他的童年很悲惨。尽管他是一个小孩子,但却没被外公放过。周围环境,充满贪婪、丑恶、残忍、愚昧。但是他并没有沦陷。反而在这种环境中,拥有一颗正义,光明的心。这是我做不到的一件事。

  使阿廖沙出淤泥而不染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心。还有那位与他一路扶持,引导他前往光明之路的外婆。

  外婆的乐观、善良、慈祥无一不打动着我的内心。

  外婆她爱所有人。她正如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阿廖沙。使阿廖沙拥有一座帮心灵慰藉的场所。再在染坊失火时,她那冷静与机智,也让我默默反省自己的应对能力。对于家暴她总是对此乐观。如果是我,我一定会疯掉的。

  和阿廖沙相对比。我的童年是那么幸福;那么快乐;那么无忧无虑,接受着大家的宠爱。没有那种被鞭子抽打的残忍,只有被细心呵护的温暖;没有争夺家产的纠纷,只有和睦幸福的家;更没有因仇恨而残忍的杀害某人,只有静下心调解的安全。

  和“外婆”对比。我并没有她临危不惧的`心,只有享受滋润的手;我并没有冷静思考乐观的心,只有懦弱怕事的心;也没有受伤害后还能安慰他人的强大,只有只会躲在羽翼下的弱小。

  我们从小便躲在父母安全的羽翼下,被浸在蜜罐下享受着。根本没有阿廖沙童年的残忍。我们享受惯了无愁无虑,却没想过长大后的忧虑忡忡;我们习惯躲在安全下,却没想过失去后的生死争夺。完全没有“外婆”的心态。我们不会应对突发事件,只会一昧逃避;没有乐观强大的内心,只有懦弱等死的自己。

  我不应该要更珍惜现在吗?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学会拒绝奢侈,体谅父母。不要再虚幻中享受,要走进现实接受挑战。我应该满足现在的生活。我要走出羽翼,翻出蜜罐。勇敢的去创造,努力的学习。为了我来到“人间”的一天。

  《童年》读后感 篇3

  《童年》是1913年创作的,于同年下半年和1914年初在《俄罗斯言论报》上发表。尽管它的宣传意味很重,但它还是非常真实描绘了19世纪三十年代所发生的事情,时代性很强。《童年》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想到野蛮的俄国生活中有这些令人感到压抑的种种劣迹,有时会反问自己:这种事情值得去谈吗?但我每次满怀信心地对自己回答说:‘值得’!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恶的现实,至今还没有消亡。这种现实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认识,以便把它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整个痛苦与可耻的生活中连根拔除。尽管这种丑行令人反感,是我们倍感压抑,使许许多多心灵美好的人感到难以生活下去,但俄罗斯人的心灵毕竟还是健康和年轻的,他们正在消除,而且将来一定能消除这种丑恶行径。一种光明的,健康的、富有创造性的力量,正在顺利的成长起来。人们善良的本性在增长,它唤起了我们恢复人类美好生活的永不泯灭的希望。

  在高尔基童年的生活中,呈现在他面前的现实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两副面孔——在父母身边生活和在外公家的生活。后来,这种分裂的生活互不相容,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莫过于外公和外婆两个人了。

  高尔基刚到外公家的时候就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我都不喜欢,我觉得我走在他们中间是个局外人,不知为什么,甚至连外婆也失去了光彩,跟我疏远了。我特别不喜欢的是外公,从他身上我一下子就感觉到了敌意,于是我格外地注意他,有一种畏惧的好奇心。”的确,是外公第一个鞭打小狗阿廖沙,而且打后还说这都是为他好,还说他自己挨过的打比他多多了,没有那些打骂就不会有他今天事业的成就。苦难的生活磨练了他,三十年的.时间使外公铁石心肠,认为人生在世,无时不在四面受敌,人与人只能以邻为壑,党同伐异,不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则就是外公的人生哲学。但外婆在阿廖沙眼中就不同了。他说:“我一想外婆,一切苦恼与委屈都离我而去,化为乌有,一切都变得比较有趣、比较愉快了,人们也变得更加可亲、可爱了。”

  除外公一家外,童年的高尔基甚至还认识许多在外面过流浪生活的人,其中就有长期为外公卖命,组后因双目失明被踢出门,只能沿街乞讨的格里格里师傅。在幼小的高尔基看来,外面的日子比家里跟家贫困和严酷,但是他们家里也很严酷。阿廖沙彼什科夫一踏进外公家,就感到他们格格不入,这种感觉与日俱增,最后忍无可忍,只能一走了之,去寻找另外的世界。

  《童年》读后感 篇4

  拿到《童年》这本书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封面了。封面的左边有一个正在吹笛子的男孩,他身前的圆木桌上放着一本笛子谱,还有一根照亮整个房间的蜡烛;封面的右边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正坐在椅子上,慈爱的看着男孩。男孩和老人是什么关系?既然写的是童年,和老人又有怎么样的关系?老人对于男孩的'成长又有怎样的影响?……无数个问号在我脑海中徘徊。于是我带着这许些疑问,翻开了这本书。

  通读了一整本书后,我才知道《童年》这本书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从阿廖沙三岁丧父开始写起。他的父亲死后,刚出生的弟弟又在搬家的途中夭折了。随后,阿廖沙来到吝啬、贪婪、残暴、专横的外祖父家居住。两个舅舅自私、粗鲁,经常为了争夺家产而大打出手,闹得家中整天人心惶惶。不过,幸好家里还有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人,比如慈祥能干的外祖母、友好乐观的年轻帮工“小茨冈”、坚韧不屈的老工人格里高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等,他们像路标一样为阿廖沙指明了成长的正确方向。这使得阿廖沙长大后,也变成了像他们一样正直坚强,乐观,有爱心的人。

  我们的童年往往是幸福、美满、快乐、自由的,可是在《童年》这本书中,阿廖沙的童年却是凄惨的、不幸的、痛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使得阿廖沙幼小的心灵早熟,他很早就把生死看得很淡,实在让人感到可怜又可悲。相信他一定盼望过像我们一样衣食无忧、自由自在、快乐充实的童年生活吧!

  可是,面对凄惨的生活,阿廖沙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他以一颗乐观坚强的心面对苦难的生活,并没有自暴自弃。阿廖沙的童年比我们苦得多,可是直到今天依然有人想不开,对生活丧失了信心,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人的内心不够强大,他们的内心十分脆弱,又容易动摇,使得他们的立场不够坚定,别人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就像墙头上的草一般随风摇晃。所以当他们完全偏向一边时,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达到目标,而这是非常不对的。请记住:无论何时,都一定要相信生活,并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不能丧失了对它的信心。当你实在无法坚持的时候,请你想一想阿廖沙——一个拥有着不幸童年的男孩——他都坚强地生活着,并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你为什么不能呢?

  《童年》读后感 篇5

  在一片弥漫着残暴、愚昧的令人窒息的土地上,人们的麻木与奴性,仿佛在诉说着一个“阿廖沙悲惨的童年故事。”

  打开书,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进入高尔基的童年生活……

  故事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主要写了高尔基童年时的'痛苦生活,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与仇恨家庭里,幼小的“我”过早体会到人间的痛苦与丑恶、小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打击而深深震动、从中展示了一个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们深深体会到沙皇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

  在整部作品中,阿廖沙形象是如此鲜明生动、从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透露这样的信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无论身处多么险恶环境,但仍不失去做人善良正直的本性;身处逆境却并不退缩,而是勇敢地向逆境挑战;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征服逆境的信心。我们要敢于挑战逆境,在逆境中磨练自己。我们人生才能不屈。正如阿廖沙一样,虽然身处在这么一个残酷、复杂社会中,但他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时代在不断进步,而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走捷径。最后不但不能成功,反而败给了自己。但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有所争取,才会长久,才会得到。

  在比较中、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不用 去受生活的煎熬,每天生活在密罐里、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我们是多么幸福的啊!但拥有这些、我们却还不知足、我们总是在奢求更多,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么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因此,我们花钱如流水,不会珍惜父母的劳动,那我们真是太天真了。的确,现在的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有十一岁就来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有所感悟,我们应悔过曾经的奢侈,我们不应再浪费,我们应学会珍惜。珍惜所拥有的,为了以后,为了将来。我们应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应满足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我们到“人间”那一天。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也就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欢乐中,悲伤里,在爱与恨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了。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合上书,品着其中的内容,我已经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做了……

  《童年》读后感 篇6

  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后深有感悟,明白了,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像阿廖沙一样,从小就遭到了种种苦难,父亲早逝,母亲离去,舅舅吵分家,好朋友茨冈又意外去世……这些苦难痛苦全部揽在阿廖沙一个人的身上,这些是常人无法承受的,但是教会了阿廖沙要坦然面对,要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让阿廖沙在这黑暗的社会中存活了下来!

  这些痛苦促使他成长,让他认识什么是黑什么是白,让他能分辨得清这世间的善与恶,什么是外美内丑,什么又是外丑内美。像阿廖沙这样的孩子理应在学校学习知识,可是可是他却要为了谋生不得不放弃学业。即使已经放弃了学业,但是他依旧渴望学习渴望新的知识,在打工时也挤出时间来看书。现在物质条件优越了,我们可以享受到父爱、母爱,这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在这优越的条件下理应去学习去奋斗,我们不需要自己谋生,因为我们有坚强的.后盾——父母。

  阿廖沙在这种黑暗中谋生,周围的人自私凶残贪婪。失去了爱的阿廖沙仿佛在黑暗中迷茫了,就在这时那一个人出现了,没错是祖母。祖母仁慈善良,给予了阿廖沙爱,给阿廖沙讲一些正义的故事,关于民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决定了阿廖沙的人生走向,最后阿廖沙怀揣大学的梦想,背井离乡来到喀山,经过他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个革命家。

  阿廖沙的童年是一段很深沉、很黑暗的童年,是他心中最伤痛的一段回忆。告诉了我们人是两面性的,有善就有恶,我们要坦然面对生活,无论在什么样的绝境之下都不能放弃,勇往直前总会在这茫茫黑暗之中寻找到光明,哪怕只有一丝光,都会有无限可能。

  现在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没有饥饿,没有欺凌,小时候有父母的关爱照顾感受到浓浓的爱,不再黑暗;现在有同学老师的关照,不再寂寞,这时父母也会在一旁相伴于你,这是多么的美好,温馨啊!

  我们与阿廖沙简直就是天差地别,阿廖沙承受了我们将无法承受的痛苦,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怨天尤人?嫌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们更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而止步不前,自暴自弃,而应该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坦然面对生活,面对现实!

  《童年》读后感 篇7

  《童年(十三)》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童年》中的最后一篇文章。虽然是大结局,却略显伤感,但也无不透露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文章主要讲了:阿廖沙的外祖父和外祖母虽然依然住在一起,却样样都是分开的。共同劳动生活了五十年之后,却连泡茶的茶叶也要放在手上细细地数,细细地分,这一切都被幼小的阿廖沙看在眼里,他感到又好笑又厌恶。之后,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悲剧:由于外祖父不再照顾他们,阿廖沙只有与年迈的外祖母相依为命,不得不与小伙伴们一同到外面去拾破烂;加之母亲的去世,被外祖父赶出家独自谋生,阿廖沙的生活更加悲惨。虽然生活十分悲惨,磨难重重,但与小伙伴在一起的日子里,使阿廖沙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篇文章,使我了解到旧生活的艰难,黑暗和可怕,感知今天的幸福;使我认识到,虽然我们身边也有着一些自私贪婪的小人,也有着一些不美好的事情,我们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挫折,但这些都应当使我们感到激愤,而不应该被打垮,相反应该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善良的人。因为,现实生活里除了黑暗的一面,更多的是光明和正直善良的人们。并且,我们只有经历过种种困难的磨练后,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只有当你冲破困难的乌云,步入快乐的阳光时,你才会发现,风雨过后的天空分外美丽。

  和阿廖沙的悲惨童年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阿廖沙的童年充满了打架、斗殴、鞭笞和铅一样沉重的丑事,而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温磬。然而我们面对困难时竟不能像阿廖沙一样勇敢地斗争,而是选择了回避和退缩。阿廖沙面对的是层出不穷的暴行与丑事,而我们面对的仅仅是学习与生活上的'小困难。难道我们不应该拿出成倍的勇气来克服这些困难吗?同学们,如果你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困苦,那么,只要你还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学习阿廖沙坚强乐观的精神,勇敢地与困难做斗争,成功与幸福都将属于你!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即将离去,迎接我们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时代,让我们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学习阿廖沙坚强乐观的精神,勇敢地与困难做斗争,用一颗炽热的心迎接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留下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吧!

  《童年》读后感 篇8

  童年,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有些人的童年是快乐的,有些人的童年是哀伤的;有些人的童年是美好的,有些人的童年是悲惨的。它有着自在的玩耍,有着严厉的训斥,有着无边的幻想,还有有趣有枯燥的学习。这固然是我们的童年,却不知前人的童年怎样。想要了解别人的童年,最好的方式便是阅读。这倒应了高尔基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他的童年又是怎样的?翻开《童年》,我走进了高尔基的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自当不朽名著。它讲述了高尔基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生活:父亲的死去、母亲的离开、严厉的外公、慈祥的外婆、放荡的舅舅、冷漠的继父??这些都给高尔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性格时而孤僻,时而开朗,这给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此书最后以母亲的死去作为结束,并以高尔基独自生活的开始承接了下一部—《在人间》。

  高尔基的'童年虽然有些阴暗,令人不堪回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生活,并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他在家道中落时坚持读书,后来虽然沦落到捡破烂为生却绝不偷盗半分……再看看我们—虽然生活条件优越,却还是经常不满。高尔基把学习当作精神上的享受,我们却是草草写完作业应付一下老师就去玩了。对比之下,我们不觉自惭形秽。而高尔基亲笔写下了自己的童年,难道还不能证明他的童年不是不堪回首的吗?

  世人皆道高尔基伟大,为什么说他伟大?难道是因为他写出了多么美妙的作品吗?不,是因为他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伟大的心灵从何而来?源于平和澄明的心境与生生不息的追求!美妙的作品,也不过只是这般心境与追求的衍生品。而想要有这样的心境与追求,就必须阅读,这是同伟大心灵的对话!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童年是人心智发育的初期,也恰是开启阅读大门的最佳时机。如果在这时埋下阅读的种子,必将受益终身。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如果“少壮不努力”,定会“老大徒伤悲”。所以,为了升华心灵,赶快趁着这风华正茂的大好年华,投身书海,酣畅淋漓地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吧!

  童年,最应阅读;阅读,为了升华心灵。两者关系及其密切。有了阅读的童年,不管多么悲惨,又怎会不堪回首呢?

  《童年》读后感 篇9

  在春节这样一个全家欢聚、非常快乐的时刻,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部著作。这本书是高尔基真实的生活写照。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沙皇统治下的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家庭生活。

  书中的阿廖沙是一个可怜的小孩。他自幼丧父,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贪婪吝啬,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件小事毒打阿廖沙。两个舅舅也残酷无情,毫无人性,非常讨厌阿廖沙,只有外祖母疼爱他。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阿廖沙居然勇敢的走了出来。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当时人心的丑陋。

  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小茨冈之死”。小茨冈是一个积极乐观,善良热情的雇工。他给予了阿廖沙足够的温暖,也是阿廖沙的朋友,还经常替他挨外祖父的藤条。在伤痕累累的情况下,还在安慰阿廖沙。小茨冈经常受到侮辱,却从不抱怨。小茨冈的'死是因为两个舅舅和他一起抬十字架,小茨冈脚下绊了一下,两个舅舅放开了十字架,把小茨冈压在了十字架下面。但当外祖父问起这件事时,两位舅舅对害死小茨冈的事供认不讳,也体现出了他们对生命的蔑视。我非常替小茨冈感到惋惜,心都被揪起来了。阿廖沙失去了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一。他那时还小,以为小茨冈会像以前一样从地上坐起来,但是,再也不可能了。

  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他能够辨别是非,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虽然他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好的环境里,但这反而让他成长为一个坚强、正直、勇敢的人。这让他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童年》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黑暗统治时期的艰苦生活,让我知道了现在这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更加珍惜幸福生活。我们现在多幸福啊,每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课;不会有人欺负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在高尔基那个年代呢?他应该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吧,几乎天天有人欺负他,辱骂他,跟现在简直是天差地别。我们千万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定要努力学习。我们再不努力学习,就太对不起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和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了。

  阿廖沙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出的钢铁般的意志才成就了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我想起了海燕中的一句话“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童年》读后感 篇10

  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本书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由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了,读完后令人意犹未尽。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阿廖沙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瓦尔瓦拉在外祖父家生活所发生的故事。在这个家庭中,小阿廖沙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弥漫着厚厚的仇恨之雾,看清了人心的险恶,看懂了世间的各种纠纷,而外祖父也经常殴打他,阿廖沙就如同是那只向往自由的小鸟,被关在了狭小黑暗的笼子中度过那可怕的童年,虽然小阿廖沙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但是这却锻炼了他,让他成长为一个勇敢乐观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黑暗中度过的,而外祖母的存在,给了小阿廖沙生活的希望。外祖母就如同是黑暗中的那盏明灯,指引着他前进的道路。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令自己十分难忘的事情。

  有件事,也令我印象深刻。记得有一次,我有了一辆自行车,妈妈便教我骑。她先让我握住车柄,眼睛平视前方,然后踩着踏板,慢慢地开始骑。之后我越骑越顺,便让妈妈不要保护我。可是,妈妈刚松开手,自行车就开始摇晃。此时,一块小石子突然出现,把我和自行车一起绊倒了。妈妈见了连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用信任的眼神看着我并说:“加油!再试一次,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听了妈妈的话后,我又试了一次,这次车身还是有些摇晃,可是突然,车身猛地摇晃了一下,自行车又带着我摔倒在了地上。当我想放弃时,妈妈却对我说:“只有在风雨中磨砺,才能取得进步;只有在泥泞的道路上走过,才会留下脚印;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妈妈的这番话,深深地触动到了我的内心深处,于是我又试了一次又一次,摔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这就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童年记忆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十分黑暗的,但是他正直、勇敢,有着一颗坚持不懈的心,才能在如此恶劣的家庭环境中生活下来。而我们现在是生活在幸福中的,更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眼前的亲人,珍惜我们的“金色的童年”!

  《童年》读后感 篇11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欺凌: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黑暗的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读了之后心情非常压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都是丑陋不堪的,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阳。外婆总是用她的温存用她的宽容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

  外婆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所以高尔基又感慨地说:“她(外祖母)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当我们告别童年,走向少年的时候,回首自己在童年时候的朝朝暮暮,难免有些留恋。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但年幼的我们那时却还身在福中不知福。当我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时,相比之下,我才发现原来我就是那只在蜜罐中长大的蜜蜂,从小就不用对生活担忧,长辈会给你采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吃完这些我自以为已经吃厌了的父母的呵护。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难免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请你相信,黑暗过去之后,太阳总会出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即就是你眼前可能还是黑暗,即就是你的生活还有悲伤,但你坚持让自己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辉煌!

  《童年》读后感 篇12

  最近,我读了《童年》。不算长的篇幅内,出场人物众多,但都个性鲜明。“外祖母”的形象,“小茨冈”的形象,甚至于凶恶,冷酷的“外祖父”的形象,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又不失真实与丰满。他能让人读后为“好人遭厄运”鸣不平,也会因为“恶人”(如“外祖父”)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复杂,而顿生怜悯,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吧!

  我最喜欢书中的外祖母了,她待阿廖沙很好,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他还常讲一些怜悯穷人与弱者,歌颂正义与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是一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的外祖母。我也有一位慈祥的外祖母,每当我去外祖母家,外祖母总给我做好吃的。当我与哥哥姐姐发生争执时,外祖母总是宠着我,去训哥哥姐姐。我和阿廖沙都是幸福的孩子,都有一位关心和疼爱我们的外祖母。高尔基写道:我对外祖母的感情是难以言喻的。在她来之前。我似乎躲在黑暗中睡觉,她来到以后,就立即把我唤醒了。而且她很快便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为一个最能理解我,最使我感到亲切的人。是她对这个世界无私的爱引导了我,以至让我在以后任何艰苦的环境中都绝不会丧失生存的勇气。由此可见,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影响很大。

  我也十分喜欢书中的小茨冈。他是一个勤劳而又善良的人。说他勤劳是因为他干什么事都又快又好,深得外祖父的'喜欢。在分家产时,两个舅舅都想把这个廉价而又勤劳的雇工占为己有,可他终被两个舅舅害死了。善良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好品质。在“我”把桌布染了色,外祖父使劲痛打“我”,小茨冈伸出胳膊替“我"挡着鞭子。又在我昏迷后给“我”讲一些他的经历。同时,我的心被小茨冈的善良深深地触动了。

  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挂念起我那慈祥的外祖母,我想如果天下所有的外祖母都像阿廖沙的外祖母一样,那么所有的孩子都会多得到一份关爱。感受到有外祖母的幸福!当然,小茨冈的品质在生活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人们忘却懒惰与欺诈。把勤劳与善良谨记在心头,那么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吧!而那些能让身边的人感觉到温暖和快乐的人,一定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吧!

  《童年》读后感 篇13

  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最杰出的代表,曾经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童年。在黑暗的俄罗斯统治时期,他饱受贪婪的欲望、残酷的现实和人与人之间悲惨的生死分离之苦。尽管这个原本简单而贫穷的社会被困在这个血腥的封建制度中,但生活在他祖父的家庭里的经历是什么?

  这是一个陷阱,由那些被频繁的利润和名声所驱使,原本希望过上幸福生活的人设计的。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感到孤独和害怕。它代表着他们得到的钱就像一个巨大海洋上的木制浮板,只是害怕人们会因为他们的丢失而疏远他们。在小说的情节中,我的祖父出色地告诉了被他打败的阿丽莎,他年轻时凭借对更好更幸福生活的热情所做的令人心酸的工作。这篇文章中的祖父被所有的读者认为是最可恶的主角,但是有没有人试图理解他呢?

  事实上,我爷爷非常喜欢他的.亲戚。分离后,由两只虚弱的黑羊经营的染坊对此一无所知。作为父亲,他亲自帮助经营这家商店。他太累了,高兴不起来,只能在家里发脾气。看看现在,人们有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但缺少什么呢?他们看起来很满足,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是如此的贫穷,就像他曾经生活过的那个社会,淹没了人们的哭泣和犹豫。他们错过了什么?思想:最初,人们的社会变得富裕了,他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但是他们仍然是那么麻木,一种隐藏在物质丰富下的麻木。

  当我读到:在晚上,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祖父悲伤的忏悔。请保佑我不要被任何诱惑所诱惑。上帝,请保佑我不要被别人欺负;这些真诚的祈祷是他内心的美好愿望,是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是对当时社会的憎恶和憎恨的一种负罪感,是一种无法改变的态度。当我步入高中的门槛时,我真的很想学习如何逃避这些对我来说很陌生的科目。沉重的负担甚至让我呼吸困难。但是我犹豫了很久。我生活在一个空虚的封建社会。即使是我的祖父也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他们。为什么我不能试试?至少我可以比任何人都努力工作,而且不会后悔。不做就放弃比你的祖父更可耻和可悲。

  “童年”给了我们热情的警告,让我们理解了漫长社会进化的历史悲剧。这无疑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童年》读后感 篇14

  有一天,我偶尔翻开小时候看过的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之《童年》连环画,仔细读了起来。高尔基的童年是充满困难和痛苦的,想想我自己,他的生活条件与我相比可谓是天地之差啊……

  高尔基生在沙皇时代,那是一个黑暗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高尔基的童年是充满痛苦、困难的。但是,苦难的生活反而磨练出能吃苦的精神。自从父亲死后,他便跟着外祖母,在外祖父、两个舅舅等人身上看到了残暴、吝啬和庸俗的市侩作风,他的表兄弟姐妹也很瞧不起他,常常嫁祸给他,每次都免不了一顿毒打,他痛恨这一切。同时,他又从慈祥而勇敢的外祖母那里,受到深刻的教育,使他从小就分辨出善与恶。就是这样,他那坚强的敢于反抗旧世界的革命气质使他一步步地克服重重困难,向高峰爬去,最后,他成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苏联作家。

  高尔基的童年是在边流浪,边读书,还到处受人欺负中度过的。从书中,我得知高尔基多勇敢啊,做错事,当面道歉;高尔基多坚强啊,当母亲病倒后,他既要照顾她,又要去捡破烂,但他没有叫苦过;高尔基多好学啊,把自己仅有的钱都拿去买书看。相对之下,高尔基所受过的苦,是我从未曾受过的;我所拥有的优越条件,是高尔基从未曾拥有过的。每天晚上,我在电视机前做作业,不专心学习,整天让人督促,就像是为了父母学习似的。看了这本连环画后,我多痛恨不争气的自己啊!

  不久前,爸爸用“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名言激励我学习,还给了我一篇真实的报道看,题目是《捡来的女儿上清华》。它讲述了一个弃婴被一对残疾的水上人家夫妇收养后,在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坚毅地成长的'感人真事。这孩子与高尔基一样,有着相似的童年,都可以用一个“苦”字来概括。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吹拂着的不是轻柔如柳的春风,而是凛冽刺骨的寒风;滋润着的不是清凉柔和的雨水,而是寒冷的冰雪;照耀着的不是和煦的阳光,而是严冬里一道残阳;在苦难中,他们像梅花一样绽放,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爸爸告诉我,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多数是贫穷的孩子。现在,重读了《童年》后,更使我深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的真实含义。高尔基,还有那捡来的孩子,都是在苦难中磨练成长的。我要向他们学习,放弃优越的享受,决心不再把时间浪费在电视机、上网玩游戏上,刻苦用功学习,不辜负爸妈对我的期望,立志长大后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童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童年的读后感08-04

童年读后感05-09

《童年》读后感05-14

(精选)童年读后感07-15

童年读后感(精选)07-12

【精选】童年读后感07-12

《童年》读后感【精选】07-15

童年读后感06-14

《童年》读后感06-14

《童年》的读后感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