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3-09-15 11:29: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必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必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之后感触颇多,能够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此刻,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透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务必要有高度的社会职责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我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明白你的价值。”履行职责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职责,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务必从“职责”两字做起。对自我应尽的职责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我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向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我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教师怎样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样能教书育人?

  二、要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资料要十分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务必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决定,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我,不断地学习。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样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心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潜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我们此刻参加的二期课程,在培养潜力,发展思维的同时,务必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潜力。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职责心。

  三、要关爱学生

  一是关心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从中明白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二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了他写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不仅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而且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这些基本上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读着他的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指点迷津。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也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总感觉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加上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也深知读书有多么重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可说是我们一生的收益,可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时间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我记得上学期我在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明确的提出"每天读书半小时",我这样要求着学生,可是我自己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那么什么时候读书呢 我曾经提议学生读书可以利用晚上放学完成作业后或者早上起床后。其实这两个时间段也是我们老师读书的好时机。当然每天读书半小时也需要下决心。只要你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就一定能找到这半小时。桌子上放一本,沙发上放一本,床头上也放一本,在你有意无意能读书的地方都可以提前放上一本书。

  由此我更想到了学生读书,若是能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在其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逸闻趣事,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面就大大地提高了。

  当然,平时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其他学生听故事,这样一方面调动了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就能通过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从而产生爱听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不过,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地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但最终总是不了了之。我想今后我一定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多读书,争取和学生一起爱上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有幸在偶然的机会下,听了一次吴老师的数学课,顿时被吴老师的讲课风格深深的吸引了,后来便在网上搜了许多吴老师的上课视频,每节数学课都是风趣幽默,笑声连连,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实践中就学会了数学,我想这就是专家讲课的特别之处吧。读了这本《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更是让我感受颇深。

  吴老师书中的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辑是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第二辑是真心与儿童做朋友,第三辑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四辑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辑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其实每次听吴老师的课,就像一个大朋友带着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戏,吴老师是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在课堂上用真情交流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听吴老师的课你总会听到她真诚赞美孩子的声音,“老师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你的方法既简单又巧妙,向你们学习!”“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意!”“你们的发现很伟大,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吴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的鼓励着孩子们,孩子们在期待和鼓励的目光中,一次次体验到了数学课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孩子们都是想要表扬和鼓励的,发自内心的去赞扬和鼓励我们的孩子吧,用真情去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

  第三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感受颇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知道的`都直接传授给孩子们,忽略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有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吴老师提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活经验,在对比交流中学会反思,在科学探索中求真。吴老师的课就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都是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在交流谈论,在互相辩论,就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孩子们探究出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会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方式,这对以后学习数学有极大的帮助。所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看完了这本《吴老师给小学数学老师的建议》,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吴老师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以及吴老师对教育的热爱。让我意识到身为教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我会做一个勤学的教师,在教育路上坚定的行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从寒假到现在,我已经大致的翻遍了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里面有一条是建议教师要有宽容精神的,尤其吸引我。前阵子我读了一本书,叫《宽容学生》,现在我就来谈一下我对宽容的感觉。宽容是爱,宽容更是有效的教育方法。虽然我执教才一年不到的时间,可是我对这宽容学生却特别有体会。可以说我品尝到过宽容的甘甜,它是那么的使人激动,又感到欣慰。

  宽容是种美德,我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同样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从不因为一件学生做错某件事而大声呵斥他,因为我觉得我们是平等的,人并非完美,都有做错事的时候,我总是让学生自己来找错在哪里,当初是怎样想的,现在是怎样认为的,我不罗列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我常常让他们自己来找问题出在哪,因为我觉得寻找的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反思自己过去做的事中哪些是对而哪些是错,是一种清理思路的做法,因为学生犯错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在他们做错事时,我不骂他们,我以提建议的方式,给他们列举如果这样或那样处理会不会比现在这样的结果好很多呢,我觉得这样比对他们说你应该怎样要好的多。我也不会因为几次犯错就认定他是个品行坏的学生,我觉得人都是发展着的,尤其是学生,更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书上说在课堂上要宽容、尊重学生,课堂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平易近人,语言平和委婉,尽量做到心中有学生,当学生课堂回答有困难时,不责怪,不漫骂,更不嘲笑,而是耐心地走近他,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到一种亲切感,把心中想说的,能说的表达出来。我上课就是这个样子的。刚从大学里出来,我向往的课堂是轻松有趣,自由发言的,我想让我的学生上我的课就像是一种享受。我的课堂不拘谨,我允许学生自由发问,当你有不懂时可以随时举手发言,所以学生上我的课还是挺有兴趣的,因为他们喜欢我幽默的语言。当他们回答我的问题时,我总是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当他们不会回答时,我就换种方式启发他来思考问题,我让那些学生在课堂上重拾自信。

  宽容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在课堂之外,只有当宽容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当我宽容的对待我的学生时,发觉自己的心情越来越平稳了,遇事都能冷静考虑,对学生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事情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解决,也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使我欣慰的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他们已经开始把我当成朋友了!我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他们什么事都愿意和我讲。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非智力型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大。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老师要帮助教育他们,实践证明,他们能改正过来。宽容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蕴含着班主任对他们的无限期望,它跟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的。今后,我将努力耕耘在宽容这片充满阳光的土地上,使其硕果累累。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前不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语文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语文,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语文。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语文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语文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这本书第一句话是“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的确,这不仅是一本无害的数,更是一本充满着教育智慧的书。“教师要有精神空间”、“做自己的主人”、“学校里的三个世界”、“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这本书从实际的问题出发,总结原因,给出方法,是一本有趣新颖又实用的书。我想分享其中的几个观点:

  一、不培养乖孩子。

  乖,是中国人的专用词。“乖孩子”是中国长辈对儿童的“最高奖赏”用于赞美孩子的服从和满足成人心意的行为;“乖”是一种文化,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到我们对孩子言行和品格的价值判断,这不仅是父母的专利,同时也是做老师的“武器”,虽然教师不太用“乖”这个富有儿童气和人性化的词语来评判学生,我们有其他更多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乖不乖”已经潜在地成为心中的尺度。

  当然,不培养乖孩不是说把孩子们培养成“坏孩子”,我们要培养多元的、个性化的、不同的孩子。我们要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不乖”的孩子,日后在社会中才能放出不同的光彩,才能把控好自己的人生,才能敢于实现自己的规划,而不是一路乖巧,丢失了自己的想法,迷失在社会里。

  二、做一名不断学习的教师。

  在本书中,郑杰校长多次提到教师的继续学习。这种学习应该是教师自发的学习行为。随着时代高速发展,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不得不抛弃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所以教师要继续学习,要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并对知识保持虔诚态度才使你能胜任现在工作。但是,如何投身入继续学习中,并真正的有所获呢?郑校长告诫我们要做一名真正的学习者。他认为,真正的学习是终身的,以超越自我为目的的学习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真正的学习者并不是自己一人关起门来苦读,而是借助于有效地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思想。

  三、做一名有想法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读书还是反思写作,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魅力的舞台。因此,要搞好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进入教师行业8年。说来惭愧,早就知道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这本书,但从未想过去认真拜读,恰逢有这个读书活动的时机,我才能真正有幸拜读这本名著。

  教师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这句话真可以概括这本书。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也只有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书中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想必作为教师的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体会,读了这本书更是令我们倍感亲切和深受启发!

  虽然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也许不能完全体会到其中的奥义,但很多知识是相通的,加以应用加以改变,相信我们的教育生涯也能够在这一生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诸多的素质和条件。这些条件如下。

  首先,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什么?爱是包容!我们面对的几十个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有成绩好的学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运动好的学生,有运动不好的学生;有懂事乖巧的学生,也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也许这一刻让你开怀大笑,下一刻就使你怒发冲冠,但他们都是孩子,有些事情只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给孩子,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孩子的前面,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观察他们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不要期待每个孩子成为你眼中的乖孩子,也许他们的闪光点只是你还没用发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保持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一颗大树,把绿荫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当然,对孩子也不能放任自由,宽严有度才是爱。

  第三,丰富的学识、幽默的态度和强健的体魄。

  让学生感受到你强大,丰富的学识是必要的条件,人都是有趋向性的,也是有好奇心的,现代的学生不会仅仅满足有限的知识。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态度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一个好方向发展。体育老师在严格的同时,不能没有幽默的态度。强健的体魄,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础,是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根本。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通晓八方,让对付学生自然也是信手拈来。

  读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时勤读之,方能在教育上收到更大的启发!感谢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捧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点心不在焉,基于它的朴素,又类属于专业书籍。在目录里查到《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时,有些不以为然。众多专家都有妙招,但千百年来,无数教育者对顽劣偏激成绩差的“后进生”的驾驭又是否真正游刃有余呢?

  再读,内心有了触动,甚至有些汗颜。作者语言平实,案例真实又浅显。作者说:“对于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

  这条结论是依据的,作者说:“给他们挑选一些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应该让这些而他那个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疑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真相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

  对照自己,从教10余年,也曾想过为学生减负,也曾思考教学种的种种策略,期望课堂效率更高。“后进生”一直是个敏感、不轻松而又尴尬的字眼。最近几年,也为了“辅差”,在放学后给学生补习。这对于应试克定是有效果的。到检测效果时,他们总能支离破碎回答出一部分,直接让卷面分数提高。

  其实一直是觉得这有些悲哀的,用相同的呆板的习题或要点反复刺激“后进生”,他即便头昏脑胀,也只能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去机械记忆,也许他期待的也只是再太阳西沉之前自己能够回家!复习本上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在几十遍的盯视下,还有什么美妙可言?这怎么能达到“乐学”啊?这对于孩子,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再者,一个学期四个多月只读一本语文书,还美其名曰:以本为本。细细一想,这个理由是有些苍白、乏味、无聊的!即便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争取生动有趣,可这又适应多少学生呢?我们很少小班额。后进生长期以来一直在不太情愿地接受我们的“灌输”而已。

  何不让阅读“解放”后进生?

  可以指导他们去阅读适合的书籍、刊物。可以鼓励家长何孩子共读,一举多得。即便他们首先只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积少成多,总会有所改变的。读着各类书籍,不带任何作业、任何目的,感受的是丰富美妙新奇的东西。他们会慢慢爱上读书的,最后,效果不是事半功倍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治理的刺激”“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我想我们可以试试,用这个简单的办法--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17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7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7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的教师读后感03-28

(推荐)《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7-05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华】08-29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推荐)08-07

(优)《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7-28

【热】《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8-12

[集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