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5-01-05 07:30: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模板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模板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模板1

  《三国演义》是我喜欢得不能再喜欢的书了。我几乎每天都捧着它,一看就忘记时间,吃饭要人叫,睡觉要人劝。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编写,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要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争斗,书中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就是诸葛亮和关羽。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借东风、草船借箭、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笑骂王朗、空城计退敌、七星灯……无不体现他的聪明才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草船巧借箭。当时魏、吴两军打仗,吴确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三日内造十万支箭,若不能完成,则以死谢罪。诸葛亮向鲁肃借来二十条快船,用黑布做帐子,将船蒙住。每条船上派三十名士兵,再扎上一千余个草人,排在快船两侧。第三日半夜,诸葛亮命快船连在一起,自己和鲁肃一起进舱,驶往曹营。近水寨时,诸葛亮命船头朝西,擂响战鼓。此时大雾弥漫,曹军以为敌人进攻,就一个劲儿朝船射箭,箭如雨点般射向草船。一会儿,诸葛亮命士兵将船掉头。不久,船上、草人上插满了箭。曹操闻讯,大怒,连忙命船追赶,却已来不及了。草船乘风破浪,载着箭回到了江南。周瑜命人一清点,足足有十万支!他叹道:“唉!我真不如诸葛亮啊!”看了这则故事后,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诸葛亮不是一般的聪明,他简直是一个神仙,几乎什么事,他都能料到。

  关羽,为人仗义。对自己的大哥忠心耿耿,一直都受后人的尊敬。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坚决不归属曹操。他忠于蜀汉,一心爱国,绝不做卖主求荣之事,关公之举可谓“义神”也!我想,现在我虽处于太平盛世,但绝不能忘记“忠义”二字,要忠于国家、义于手足。

  小小的一本《三国演义》让我读到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丰富的知识,以史为鉴才能让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啊!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模板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一本优秀的名著更是我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于我而言,《三国演义》于我如菊花与陶公,如佳酒李白,如纸笔于鲁迅,它给予我人生的启迪,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因此,我想把他推荐给你们。

  《三国演义》是一部纪实类小说,被奉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更是令人耳熟能详,是我中国传统经典的代表。不论奸绝的曹操,智绝的`诸葛亮,还是义绝的关云长都让我印象深刻。啊,中国的强大之时,可以领略到人生的哲理,成功的指向标。

  曹操一代奸雄,被人感叹盛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尽管他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便其多遭斥责。但是经天纬地之才谁也无法否让。而且在我看来他那颗圈圈的爱之心更加真切。他曾为自己心爱的国家努力过,付出过,为了汉室甚至冒死刺死董卓,在明白汉室已经无力回天之时,才自立门户,要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天下。他让我反思,在那样动荡的情况下,曹操都能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努力奋斗,我又有什么理由,不为我们繁荣强大的祖国增添加瓦呢?

  诸葛亮尊称为卧龙,是我们中国智慧的结晶。他不出茅庐便可知天下三分为刘备打下蜀国,使天下三足鼎立,为当时混乱的天下争得一份安宁。他的智慧令我倾佩,也让我不禁疑问,这智慧从何而来?最终我明白了,源于阅读,它能让我们人生启迪。也因此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阅读。现在,起将其传授与你们,希望你们也能一起加入阅读,领略其中的奥妙。

  关羽义薄云天,他为了刘备宁死不降孙权,终落得个身死的下场。正如主子所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他做到了,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是否应该多一些像关云长这样的义士呢?于是我悟到了,我经常当一个志愿者,尽力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你们呢?

  《三国演义》给与了巨大的启迪,我希望你们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模板3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的原文版,有很多地方比译文版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比如精简版的桃园三结义,只有短短的几句话,而古文版则用了几乎整整一章的篇幅来描写刘、关、张三人的外貌,他们如何相遇,如何相识,如何到张飞家桃园结义、来张飞家住宿的商户怎么把打败黄巾贼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又把自己原来准备卖的马匹、生铁等赠与他们,马匹让他们乘坐,生铁让他们打造武器,让我体会到了商户们的'慷慨和刘、关、张三人的英雄之气。

  接下来,它又用极少量的篇幅描述了一代枭雄——曹操刚出山时的处境:他在一个比较小的将军那里服役,后来,董卓进了京。曹操提出要救出天子,不让它变成董卓的木偶,可那些军官只顾着吃喝玩乐,谁也不理他,曹操就明白,他们只是领着朝廷的俸禄,当一个经常要保养,保养费还很高的“花瓶”而已,要救天子,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就凭着刚好有一个人借助美人计吧董卓杀掉的机会,就将天子接到他的根据地洛阳,以便“奉天子以令不臣”或“挟天子以令诸侯”。

  接着,就是描写江东霸主孙权了,他继承了哥哥和爸爸的事业,可以说是“不劳而获”,但他却是少年老成,虽然才17、8岁,而已经完全有能力统领一个国家了,再加上周瑜和鲁肃,当然有权成为江东霸主。

  要说三国里最著名的战争,那非得由赤壁之战莫属。在那次战斗中,刘备、孙权的联盟以少胜多,多次使用适合的计谋,并利用曹操的多疑,又多次虎口余生,还通过黄盖的诈降,骗曹操将战船锁在一起,又利用天时(刚好刮东风)、地利(曹操的军队不善水战)人和(黄盖诈降)再用火攻,最后将曹操打的元气大伤,逃回了北方,并且再也不敢来南方了。

  虽然我的读后感已经写得比较长了,但是我实际上才看了小半本《三国》,等我看完以后,我一定会写出更好更深刻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优秀)三国演义读后感07-05

(优秀)三国演义读后感07-04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07-12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优秀)08-13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优秀)08-02

[优秀]《三国演义》读后感08-01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08-01

【优秀】《三国演义》读后感08-05

(优秀)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8-03

[优秀]三国演义读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