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时间:2022-01-10 20:02: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蒲柳人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1

  《蒲柳人家》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语言富有特色,人物个性鲜明,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但文章的篇幅较长,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我打破常规,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抓住小说的语言、动作、外貌、外号等进行分析,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由于抓住人物描写方法去探讨,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2

  今天我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蒲柳人家》,这是一篇中篇小说的节选,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我特别喜欢这位“神童”作家。他也被誉为“文坛奇人”,他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也颇受人们的喜爱。

  《蒲柳人家》这篇作品还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读课文时,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

  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可背诵。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的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今天的公开课上,同学们发挥的较为出色,在小组的阅读,分析,讨论中,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出色,能各抒己见,也能积极的抢答问题,特别是在概括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时,同学们的表现尤其突出,从某种程度上也能让我们得出一些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老师逐字逐句、逐题的串讲课文的效果要好得多。

  这节课美中不足的就是,因为中途时间没控制好,导致后来的归纳总结作品的艺术特色时没有时间,给人的感觉没有深度,另外就是事先设计好的学案也没能按时完成,所以课后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遗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完善自己,课前的准备还是要更充分一些,多点考虑一些上课的细节。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3

  我觉得这堂课是很成功的,切合新理念,践行新课标,既突出探究性学习这一新方法,又不花哨,较好的复归到语文教学的本质。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勾连上下于一点——选点与定位

  语文教学设计中最难的是准确找到“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全文,极为简洁地处理教材。我把这篇小说教学的突破口定为“探究民族本色”,用这一点既勾连了内容,整合了知识,突出了小说的艺术特点,更让学生感受了民族本色,家园文化,激发了民族自尊心。达到艺术的熏陶、文化的思考、情感的感染的目的。本堂课教学的内容紧紧扣住一个点,步步深入、逐层品味。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只著一点,尽得风流”。

  登堂入室一课堂——方法的传授

  达尔文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堂课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三个精彩片断,由浅入深、从显性到隐性探究,体现了认知规律。在一堂课里,不穿凿、不附会,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应该是课堂最大价值化的体现。

  我以我血荐轩辕——情感的升华

  日益加剧的全球化人类文明进程,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地区在享用西方发达国家带来的科技文明的同时,逐渐显露出本民族文化消亡的迹象。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全人类的关注,更依赖于民族自身的振兴发展。只有建立起民族精神的自信,深入地研究本民族文化的深层底蕴与内涵,才能珍视本民族文化。“探究民族本色”作为本堂课的重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珍视民族文化情感,树立 “民族性的即是国际化”观念。学生的反应,令人感动!教学效果明显。

  范例四

  这堂课教学目标清晰,选点定位准确,显示出执教者对文本处理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课案设计不花哨,但充分体现语文课自身的特点,体现了语文的言语性、实践性;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特别是三个纬度的体现。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短短的四十分钟,师生一道,合作探究了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蕴涵的深厚的中国文化,达到了让学生关注民族本色,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的目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升华。教师的方法引导得当,教师的组织、评价也恰到好处,左右逢源,语言精彩,可见教师的功底和教学机智非同一般。

  教学中也还有需要改进之处。例教师提出在对课文进行探究时“不仅要注意其外部显性特征,还要深入探究那些隐秘的深层的特征”,如教师能在此对 “ 隐秘的深层的特征”稍作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范例五

  杨二嫂、菲利普夫人、一丈青大娘这三个女人,孔乙己的长衫和何大学问的长衫,似乎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对语文教材来说,他们或者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或者处于不同教材不同单元,但是当他们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之后,语文教学就能够呈现出一些别样的美来。

  语文老师教语文比之于数学老师教数学的最大的痛苦就在于选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微弱,这使语文教学经常处于一种逻辑混乱、知识反复的单打独斗的尴尬状态。

  这是语文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可能专家们无论怎么样想办法研究,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十全十美的使语文知识完全系列化层次化的途径。

  在教材要作根本性的改变还非指日可待的情况下,作为一线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促成独立选文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使经常由老师来帮助学生完成的教学拓展变成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自己主动的发现和探究,这不仅是创造性地学习,而且还是一种对教材和知识的自觉地微观的整合与处理。

  这样的整合和处理一旦多起来,语文教学,也就多少能够呈现一点儿立体的`格局了。

  这种学习状态,是让我自己欣喜且感动的。

  范例六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注意了充分贯彻三个不同层次的维度的整合。首先,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贯彻了知识和能力维度的目标。其次,把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并与反复地阅读相结合,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第三,在感受人物形象之后,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将时空进行转换,把现实生活引入学生的思考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选择怎样的方式生活?潜移默化地进行人生观的积极正面引导;在向课外拓展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设计无不充分考虑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实施。

  课堂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的空间越大,学生越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我设计第一个问题时,考虑得较多的是学生会关注小说人物这一方面,但是当我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相当惊讶,学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我开始的设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的问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范例七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注意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维度的整合。首先,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贯彻了知识和能力维度的目标。其次,把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并与反复地阅读相结合,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第三,在感受人物形象之后,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将时空进行转换,把现实生活引入学生的思考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选择怎样的方式生活?潜移默化地进行人生观的积极正面引导;在向课外拓展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设计无不充分考虑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实施。

  课堂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的空间越大,学生越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设计第一个问题时,考虑得较多的是学生会关注小说人物这一方面,但是当我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相当惊讶,学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我开始的设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的问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4

  1、为什么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众所周知,五四以后,鲁迅一代引进了外国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创立了全新的小说模式,中国小说也开始呈现出与古典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但与此同时,古典文学的传统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存在和发展着。如20世纪40年代的赵树理就以其“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而到了新时期,又涌现出了刘绍棠这样一位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家。《蒲柳人家》正是其中的代表作。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这可以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中反映出来,更从他们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现出来。对这种人物、这种品德的追求,正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蒲柳人家》中无论一丈青大娘的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的威镇古北口,还是后来的巧计锄奸、智斗花鞋杜四,无不出奇制胜,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可以说,刘绍棠以一种平凡中的传奇的形式,赋予了这一民族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内在地暗合了民族的审美习惯,为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在结构上,《水浒》先讲述单个人物的故事,然后聚义梁山,共图大业。而本文的结构也正得其神韵,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他们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5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读课文时,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

  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6

  《蒲柳人家》是一篇中篇小说的节选,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我特别喜欢这位“神童”作家。他也被誉为“文坛奇人”,他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也颇受人们的喜爱。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情节简单,人物性格鲜明,不难把握,加之《孔乙己》上的较详细,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自我阅读欣赏能力,所以我采用自读为主,讲授为辅的方式,同学们发挥的较为出色,在小组的阅读,分析,讨论中,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出色,能各抒己见,也能积极的抢答问题,特别是在概括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时,同学们的表现尤其突出,从某种程度上也能让我们得出一些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老师逐字逐句、逐题的串讲课文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完善自己,课前的准备还是要更充分一些,多点考虑一些上课的细节。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中也有一位绰号叫“一丈青”的大娘,她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感知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

  明确: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1)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何大学问仗义热肠;(3)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何满子: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关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善良。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重视知识,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

  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______(填人物),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感,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3、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文中女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

  示例:《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共同点:泼辣、能干、厉害、有正义感。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本特色语言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富有文采和趣味性,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1)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这句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凸显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用语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2)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目标导学四:把握文本主旨

  再次通读文章,归纳本文主旨。

  明确: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和世态人情,赞扬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热情正直以及肝胆相照、扶危济贫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三、板书设计

  人物何满子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习俗美

  人情美

  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更适合选择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经过考虑,我选择了分析人物形象和品味语言作为这篇课文学习的两个突破点。在具体的环节设置上,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环节:

  一、自拟标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自选人物感知形象;

  三、自选角度品味语言;

  四、把握文本主旨。这样的环节设置生动灵活,避免了教师呆板枯燥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其课堂积极性。

  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仅仅只关注了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导致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点没有涉及,只能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去消化,这样可能不仅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影响。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8

  课虽上完了,可我的心未真正放下来。回想自己的整节课,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的。

  首先,我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个方面是课堂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的空间很大,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我设计第一个问题时,考虑得较多的是学生会关注小说人物这一方面,但是当我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相当惊讶,学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我开始的设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的问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另一个方面是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并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其次,我这节课还有以下一些地方值得改进,一是板书未设计好,这一直是我的弱项。俗话说,功在平时,正因为我平时未注重板书,所以临阵磨枪,怎能不乱套呢?二是语言品析不到位,人物分析不太深入。一节语文课,不仅要上得有温度,还要有深度。要想做到二者有机结合,教师功底要深厚,对文本挖掘要深,师生关系要融洽等等。其实备课时,我就隐约感觉到了这一点,可当时未多深钻一下,就把它放过去了。由此可见,自己对教学的要求要更高一些,永远记住这样一句话:“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三是教师的语言不富有激情,还需进一步的锤炼。其实,我一直很欣赏那种能营造处灵动诗意氛围的课堂,教者轻松,学者愉悦。整节课就是一首诗,一首令人回味的诗。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语文教师若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三课”来准备,我想教者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5篇)

2.《乡下人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3.雪教学反思

4.《饮酒》教学反思

5.荷花教学反思

6.白杨教学反思

7.泉水教学反思

8.北京教学反思

9.化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