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6 18:13: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伙伴》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一、自读课文

  1、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2、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3、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6、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

  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3、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

  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4、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5、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

  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单人旁"。)

  6、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7、学生书写。

  [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

  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8、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品读领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

  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

  2、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 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学生走近“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平。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小伙伴》教学反思2

  《小伙伴》是以20xx年新修订的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新修订的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小伙伴》第一课时的内容,是造型表现类型的课题。通过学习有关知识,理解在中学美术学习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认识、了解并尝试绘画的内容。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相结合的典型课题。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这个年龄段正是绘画的转型期,结合预习,能有意识的收集相关的作品图片,并通过认识初步了解肖像画。联系实际生活,对理解本课学习内容已有较丰富的学习基础。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画人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法训练,在七年级的时期让学生接触人物的基本画法是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大体比例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在画人物画是建立比例的意识,从而把人物画得更加的准确和真实。

  1.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的图片、音乐、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的多种手法。

  2.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的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当然在对课堂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师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经过细致、周密的备课和课堂上的大胆尝试之后,这一课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把握都有很大益处。

《小伙伴》教学反思3

  自从学校推出“和乐课堂”五趣课道教学模式以来,我们一年级语文组也在不断的尝试创新,无论是平时的随堂课,还是老师们申报的精备课,我们都是先积极的研讨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中的每一“趣”,我们都希望能有所收获!近段时间,我们的实小家事上也连载了几篇关于“探究生趣”环节如何做的文章,我也都认真的学习了,那么综合近段所学,需要展示自我的时候到来了!昨天,我校第二届“荧光杯”试图协作赛课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而我就是其中的“第一炮”,说实话,这两天,我反复试讲了《小伙伴》一课,每一次都让我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特点,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多媒体课件,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受却是那不一样的!当然在讲完师徒协作课后,我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

  在一次次的试讲,在一遍遍的修改教学设计流程后,这节课我没有出现大的错误,能够顺利的讲下来!毕竟,我进入小学语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这一次的“随文识字”也不来例外,它是对我自己的一次挑战,我希望自己能够越战越勇!那么这节课我并没有严格按照“和乐课堂的教学模式”,而是随着课文的顺序让孩子逐渐的认识生字,这个过程中先让孩子读课文自主识字,再把课文种的生字搬到字卡上,让孩子单独去认,去理解。这是前四段的教授方法,到了最后三段,我就让孩子自己来认识,通过同桌互相交流,使孩子能记住识字方法,通过组词理解词义,最后通过我变的一首富有生趣的小儿歌和令孩子兴奋的“开火车”小游戏,来巩固孩子们的识字情况,孩子们的识字效果还是可以的!

  只是这节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那我上课的语速过快,在指导朗读的时候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给孩子指明正确的朗读方法,以致使我班孩子的朗读速度也较快,但是没有感情!我的课堂评价语言也不够富有童趣,不能充分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课堂上的废话较多,生怕孩子记不住,就一遍遍的说,导致有些“填鸭式”。那么,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年级语文老师,我的学生是孩子,我的语言要有童趣,要言简意赅,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读和说,使自己的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小伙伴》教学反思4

  《小伙伴》第七组单元的一篇课文,上完这节课后,我即刻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记下自己的感想:

  1.在教学《小伙伴》时,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为了避免教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引导过多的问题,我用浅显的语言把练习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读边思考,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习;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习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2.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课堂上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去自主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小伙伴》教学反思5

  本课是“造型和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初看新教材,似乎比旧教材容易学了。但细细分析,却发觉对学生的知识性要求低了,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却更高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因此,我在本课中借助情景的创设,以学生感兴趣的照片和绘画作品为切入点,以轻松、欢快的合作为手段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想、所感表现出来,体验造型表现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本节课在寓教于乐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美的概念在叙述的过程中有点局限,只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应该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怎样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欣赏、赏析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高层次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实例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的事例,符合学生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词的严谨。

《小伙伴》教学反思6

  这一周美术讲了第二单元第一课多彩的校园生活——《小伙伴》,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社会体验,在认知理解等各方面都正趋于成熟;正在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对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经验、认识能力所限,有些看法和观点不够全面,并且易受他人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学生慢慢理解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探知兴趣。

  “几何写生”和“人头像”课是最好教学生学会绘画的观察方法,特别是人头像画,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学习了绘画的观察方法,对今后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出较正确的观察。“不同才是艺术”是我上课时说过的话,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教学生学会绘画的观察方法,明确的观察任务、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カ。在生活中观察、在各学科对比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在观察中储存形象,在观察中总结学习经验。要让学生感觉到观察生活、观察伙伴和表现伙伴是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

  不足之处就是留给学生绘画的时间太少,原本打算让学生只尝试画五官的位置和比例,但不少学生过去已有从局部去观察的习惯,认为几分钟就能完成作业,其实很多同学并没有画好,同时也打击了他们的信心。

《小伙伴》教学反思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用自己的心教学反思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感受、所得付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要遵循"从学生生活出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关注生活的意识,能文从字顺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介绍我的小伙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这一单元紧紧围绕“作家笔下的人物”铺展开来,使学生感受了各具特点的鲜活人物形象。本次习作要求“运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对于写人,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捕获人物特点的,正是自己心灵的感动、激动,甚至冲动。因此,只有那些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孩子,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怎样让学生找到足以激发自己表达欲望的素材呢?这是我在执教这次习作指导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节作文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围绕这一目的,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一开始有个感性认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平时必须留心他的言行举止。为了深化教学目的,又以学过的文章《少年闰土》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动笔写作,然后根据这一教学目的去讲评学生的文章。现对这堂课总结反思如下:

  一、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好多学生都害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他们就“头疼”,不知从何下手。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并且乐于表达?这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先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学生的兴趣便来了。我让学生听我的语言描述,猜课本中或生活中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人物。因为感兴趣,学生听得很仔细,也因为我的语言描述中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外貌、工作等鲜明独特的特点,所以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所指的人物来了。我顺势追问他们猜对的秘诀,渗透成功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为这节课的作文指导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获得初步感悟。

  二、确定写作内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曾经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六个“重要”,其第一重要就是:写什么永远要比该怎样写重要。因此,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我揭示了习作任务:让学生自由读第七单元的习作提示,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审题,在学生汇报时及时点拨。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审题的技巧,突破审题关,从"习作对象、习作要求、修改要求"三方面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写训练有效结合是写好作文的妙方

  我们的好多学生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写”起文章来就不怎么样了。因为“说话”在生活中再普遍不过了,有充分的实践机会,而“写”的实践的机会就很少了。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

  这节作文课,我分三个步骤训练学生的表达。第一步骤是“我会说”,设计梯度提示"我印象深刻的人是他(她)的一个特点是,我准备用这个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表述出来。学生回忆、描述的过程既是平时观察生活、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也是用“嘴”作文的过程,接下来只需将语言稍做组织润色即可成文。这样,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拨评价,稍做选择整理,就可用笔说出来,也就找到了“下锅之米”。进入第二个步骤“我会写”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要求学生即兴现场写一个精彩的片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在学生写片段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积累",给予学生一定的词汇储备。这样将“说”和“写”有效地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就解决了。而在第三个步骤“我会评”的环节中,我又出示了评价标准:人物特点是否鲜明?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描写是否具体生动?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即文从句顺)?这时的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于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努力做到"妙笔生花"。这环节中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写人的方法,再加上有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写起来有章可循,评起来头头是道,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点评,如有的学生从同学写的片段的遣词造句进行点评,有的则对片断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甚至是段落结构进行精当的点评。学生准确精彩的点评也说明了他们通过这节作文课的学习已较有效的掌握了写人的方法。

  四、精心预设,催化课堂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这节课课前我认真地钻研教材,全面的备好学生,预设好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所以这节课上起来可以说是按部就班,每个环节都朝着我预设的方向前进,学生也在我精心地准备中渐渐学会写人的方法,最终还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断。

  尽管如此但我还觉得课堂少了些生成的动态美,这样的课堂是不完美的。不是说这节课中没有生成,而是太少。之所以会这样是我预设的太细致,也是我太担心这节课没办法完成目标导致的。其实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这节作文指导课,虽有精彩之处,但也给我留下遗憾和深深地思考。从这节课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课后所写的作文来看,教学目的基本上能够达成,大部分学生能用堂上所学到的方法去写身边的小伙伴。只是这节课上,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选材时,应该花多点时间在这上面,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把人物写具体,并让学生去说说怎样写具体,这样或许写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在学生修改、评议别人的文章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虽然能够帮助同学修改,可是修改的仍然只是停留在语句是否通顺这些基本东西上面,还没能真正做到从选材上、有否突出特点这些方面去进行修改。这些方面,都是我以后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谨慎地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与人性的光辉。

《小伙伴》教学反思8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旨在告诉学生,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他们并非把票都投给了安东。有的投给了第一个发现玛莎丢了背包的维加,说:他最关心玛莎,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玛莎的情况。要不是他,别人都还不知道呢!有的最喜欢安娜,说:她对玛莎的告诫,像给她上了一课,这样玛莎就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了。这些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否定的评价。相反,他们对事物持有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表达完整,这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当然,我在引导总结时,告诉他们,丢了背包的玛莎,十分沮丧悲伤,饥饿难忍,当时她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点食物了。安东的大半块儿面包,以及关心的话语,一定让玛莎感觉到无比的温暖。这才是在伙伴遇到困难时,最应该做的。

  在后续的思考题中:当你的小伙伴在美术课时,忘拿彩笔了,你会怎么做?可能是受到这一环节的影响与启发,好多孩子在回答时,说:“会把彩笔借给他,然后再给他上一课,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粗心。”也就是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既做安东,也做安娜。给他最需要的帮助的同时,再对他劝诫教育,帮他养成好的习惯。孩子们本真的回答,比预想的答案发散、延伸了一些,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教学中的小插曲,使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也总是期待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智慧之光不断闪烁。

《小伙伴》教学反思9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第四册课目,是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理解三原色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理解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理解“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理解、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理解。理解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理解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习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水准、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个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升,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水平。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实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表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从这堂课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专家听课、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学生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充满笑声,活动贯穿始终。后来发现并不是每一种课的类型都适合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或者说教学活动的体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全身活动起来,如果能通过某种形式在让更多人参与活动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那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中,我从整体上对本课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我认为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

  1、介绍小伙伴:教师能够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给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在这种争先恐后的气氛中,教师再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和伙伴间发生的有趣、难忘的经历,回忆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就显得很自然,孩子们有话可说,这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很必要的。

  2、儿歌补充:形式新颖,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请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儿歌补充完整,再一次强调伙伴间应该互相帮助。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同时在游戏中具体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故事明理:恰当的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应该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懂得这样的同学才能结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

  4.游戏创设:教师有意制造矛盾冲突,创设生活情境,在共同解决“如何选择游戏”这一问题时,巧妙的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在与伙伴交往过程中当遇到意见不一致,产生矛盾冲突时应该商量着解决,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遵守游戏规则、互相谦让等原则和方法。

  5、交流卡制作:通过互赠交流卡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祝福、感谢、歉意和愿望。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感受,并表现出与伙伴交往的强烈愿望。

  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才能引起学生发自内心去体会、感悟,真正有所得?所以,在本课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在与学生的初步交流后,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设疑问供学生做选择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当和小伙伴意见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学习怎样才能与伙伴交往的快乐?并将“听故事”作为奖励讲给学生听,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下静静体会故事人物中的喜、怒、哀、乐,能够投入其中去感受,这样再请学生去交流,去领悟时他们便有话可说,更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虽然遇到了分歧,但孩子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去辨析,这才达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影响身边的伙伴要比老师单纯地讲,效果好得多。每一个故事都有它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思考与伙伴交往的正确方式。当孩子们从内心中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后再在进行故事续编活动,就更有意义,故事内容也更活泼,更生动了。这才更好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碰到困难而又解决困难的故事。课文虽然长,但是很容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和表演上,想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一起将小树栽好的文本内容,并在朗读中提高读的质量,要求学生自我朗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教学手段,充分使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课堂中,学生也能够根据我的.设计,一步一步跟着我的教学环节走,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文本,体会通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学习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和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习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说,朗读与想象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读起来就自然而然有感情了。而在演一演当中,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要团结齐力把一件事情办好的道理。课文不用多讲,学习起来也能水到渠成。并且在第一部分如何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这个问题时,我及时将学习学习方法写在黑板上,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小野猪拱树坑的这部分,在学习“没有口袋运肥料怎么办?”不多讲就稍作点拨,把读、划、演的学习方法强调一遍,所以后来小象用鼻子吸水部分完全放手给孩子自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几点不足:多媒体课件制作还要再细致些,尽量不要出错,下次可以尝试将几个相似段落放在一起教学,是否能增强课堂效率。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江苏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遇到困难的时侯,只要大家密切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好。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想该怎样才能上好这篇课文,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呢?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受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是,我就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片段

  当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方法学习第19课《三个小伙伴》……”我话音没下,“快嘴”张和耀就站起来问:“老师,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老师先不说,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是最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你们先按老师的提示学习课文,再给我们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字,好吗?”“好!”学生们欢呼起来。

  师:谁想读课文就站起来大声读,好吗?

  生:我来。

  生:我想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站起来想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读完后]师:谁认为自己在班上读书最好,就站起来读。

  (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场面极其热烈,其间,学生之间还相互指出不足之处。)

  师:同学们认为课文里哪些句子或自然段写得好,就站起来读,读完后,要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或段落写得好。

  (学生读后各抒己见。)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我从这自然段知道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好朋友。

  师:哦!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好朋友呀?

  生:因为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呀!

  师:对,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可书上找不到“一起”这个词呀!

  生:书上不是写“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吗?

  师:(板书:一同)对,书上出现的是“一同”,但你刚才说它们一起(板书:一起)去山上栽树,(指板书),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同学们能用别的词换这两个词吗?

  生:能,一齐。

  师:你懂的词语可真多。

  生:一道。

  师:你也是词语高手。

  ……

  就这样,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上高潮。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棒,也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呀!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生:能(学生纷纷大声说)

  师:好,下面就分小组演故事,演好了,再派代表上台表演,我们一起来评出“最佳”演员。

  (学生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表演故事,并评出最佳演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咱们班的同学不仅会读书,表演也是最棒的,只要你们继续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肯定会有电影演员。(哈哈……学生高兴地笑了)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生:读书。

  生:说话。(“也就是说自己读书的理由”师补充。)

  生:表演故事。

  师:很好,谁来给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

  生:读读。

  生:表演。

  ……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就把今天学课文的方法叫“读读、说说、演演”,好吗?

  生:好……

  (学生开心地笑了,看着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成功的激动,我的心里乐极了。)

  反思:

  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也是站在讲台上9年来第一次令我真正兴奋的一堂课。过去,总不敢放开手让学生学,总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以致于堂堂语文课从字、词教学到朗读教学都是手把手地教学生,一堂课下来,不是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就是整个课堂了无情趣,死气沉沉,天长地久,老师再拼命地教,学生也只记住了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毫无主见可言,碰到活点的题也只能空白交差了事。如今,在新课程改革春风沐浴下,我的教学方式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知道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这样,一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更坚信了这么一句话:“放开手,相信孩子,他们会走得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尿酸多少正常03-03

50岁突然不来月经正常吗01-11

更年期如何保持月经正常01-13

绝经后半年又来例假正常吗01-19

儿子妈妈关系不正常怎么办02-24

开公司需要多少钱02-17

还阳卧害了多少人02-23

乳胶床垫克重多少合适02-25

儿童每日需要摄入多少肉类补充营养?03-01

减肥茶一盒多少钱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