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5 08:30: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今天带着孩子们探索了一个新的领域——十几减9。

  在课堂上,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孩子们很快理解了破十法、连减。孩子们能够知道:可以先从一捆里面取走九个,再把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15—9等于几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几个,之后再从一捆里面取走,也能够知道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我真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可以操作的这么巧妙,许多孩子都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取走小棒,这一点我是非常惊喜的,为孩子们的机智点赞。

  但是让孩子们去表述自己想法的时候,他们说话不是特别流利,许多孩子能够操作出来,把自己摆小棒的.过程完完整整的演示一遍,但是当让他们张嘴去描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时候,中间会有一些间断,不是特别流畅,这也就说明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加强。这一节课我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让他们张开嘴巴去描述的时间比较少,可能这就导致这一节课下来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自己想法的孩子没有几个,以后一定要注意要给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时间。

  这一节课,我们还用了圈一圈的办法。上学期我们已经强调过,表示去掉可以用虚线圈起来,或者用斜线画掉。于是乎,这一节课我就有点想当然,想着孩子们还记得,就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们可以用虚线圈起来那些要去掉的”,着重展示了怎么圈,重点放在了破十的过程上,但是忘记强调要用虚线了。后来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圈的时候用的是实线,是我考虑不够周全,没有突出强调,等到明天课堂上要再跟孩子们说说着点。

  整堂课下来,其实是比较流畅的思路也很清晰,孩子们的表现也非常活跃,希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够成长一点点,进步一点点。

十几减9教学反思2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 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3-9,先用 10-9=1,1+3=4。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3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9教学反思4

  最近教授本节课,另外听了2节其他老师执教的本节课,采用的的教学流程都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问题,列出算式15-9=

  然后合作探究,可以摆小棒,可以写,然后汇报交流,学生想到的方法1、数小棒2、破十法3、平十法、4、想加算减。第5总倒着数有的班级能想到,6、连减法。有的想不到,课后针对本节课有几个问题又仔细琢磨了一下:

  1、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

  几位教师都在问题抛出后就合作探究了,学生无从下手,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应是15-3=不退位减法,本节课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它的生长点应该是20以内的不退位的减法,如15-3=直接从个位拿走3个,现在拿走9个,个位上不够了,怎么办?然后在让学生去探究,而且探究时小棒的准备,应该是1捆加5根,而不是直接15根。有了复习,有了学具准备,学生先想到的应该是连减,那有5个,不够怎么办,把10位拆开,把1捆变成是根,再拿走4根,这是连减,其实我认为这也是破十。然后在引导,有无简单方法,学生可能想到,拆开1捆,直接从里面拿走9.

  2、破十法真的破十了吗?

  有老师对破十理解不到位,究竟是把15拆成10和5,破出一个十来叫破十,还是把10位1捆破城10根交破十,显然是后者,这将在第3条说明。

  3、本节课的后续知识是什么?

  本节课直接后续知识是十几减8、7、6等,但我认为本节后对下面几节课的学习,仅仅是计算方法的铺垫,是计算方法的`迁移,方法拿过去用即可,不存在知识本身一个深层次的铺垫,这部分真正的后续知识应该是竖式计算,退位减,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节1当十,从这一点看破十肯定就是破1捆当10根。由此看出,本部分破十如果处理不到位,后续的竖式计算还会出现障碍。

  4、方法那么多,既然都解决同一算式,那肯定有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什么?

  共性的东西应该是减法的意义,就是从15里拿走9,由此看出1捆加5根的学具准备很重要,1根1根拿走,倒着数,那拿走5根再拿走4根,连减,直接从10里拿走9,破十,先拿走10,再还回1根,平十。

  5、课后练习找规律的用意何在?

  11-9=2

  12-9=3

  13-9=4

  14-9=5

  发现差的个位都比减数对1

  本题重点应在1、找规律的过程,提升观察能力。2、多的那个1哪里来的?10-9剩的1,从而加深理解破十法。

  基于上面思考觉得课堂中个别环节调整一下

  15-9=出来以后,观察算式特点,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学过吗?学过,比如15-3=,复习怎么做的?从个位那有3,现在也这样做,还行吗?不行,个位不够了?已发认知冲突,那怎么办,合作探究,探究式准备1捆5根小棒,动手操作,然后展示,展示过程重点演示破1当十的过程。

十几减9教学反思5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算法多样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6

  “十几减9 ”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这节课中,我注意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与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吗?”“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已的疑问?”“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2呢?”“你真行,你发现了自己的办法。”“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在我适时介入的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现,碰撞。

课后,我再次进行了访谈和检测,效果不言而喻,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同伴的算法,能掌握两种或三种算法,学生的交流有了实效。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常常教后才知不足,要想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必须要使我们的教学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这一过程。

十几减9教学反思7

  十几减九是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上课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我应该给孩子明确要求以及足够的时间,把摆小棒这一过程分成几步来完成,先让学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让孩子从中拿掉九根,追问从哪边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们自然会回答从十根小棒这边,从而引出:“破十法”。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才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十几减9教学反思8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课,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我创设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时,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探索新知形成过程,了解用“破十法或平十法”解决问题,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①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②想加算减:9+4=13,13—9=4;③破十法:10—9=1,1+3=4,13—9=4;④连续减:13—3—6=4,13—9=4;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讨论,用画小棒的方法圈一圈、数一数,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今后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十几减9教学反思9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丑卖气球引出问题15—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两种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5—9=6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6=15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5—9,先用10—9=1,1+5=6。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两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我给学生补充了另外一种方法,减9去10尾加1,这个方法学生很感兴趣。但是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5—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5—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10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知识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开学第一课中,我带领孩子们初步认识一年级下册数学书的时候,让学生选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学的一节课,发现孩子们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不太感兴趣。这可能是学生还没有真正了解到什么是20以内退位减法,或者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以后的畏难情绪。所以在本单元的第一信息窗,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发现孩子们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都去了各个地方玩耍。因此,我由孩子们寒假游玩、去公园看花灯的话题导入,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游玩的情境比较感兴趣,但是教师需要在此处加以引导,控制课堂纪律。然后再展示课本中的情境图,引导孩子们去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在孩子们汇报的时候,重点强调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二、通过列算式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根据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绝大多数的孩子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但是对于为什么这么列算式,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说清楚。我先找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列算式,然后根据剩余学生的反应来进行总结,帮助全班的孩子理解:从总人数中去掉女生的人数,剩下的就是男生的人数也就是从15里面去掉9,所以用减法计算。

  三、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算出15—9=?,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画圆圈来计算结果,有一部分学生用手中的小木棒来摆一摆,并很快的摆出一捆和5根小木棒代表15个学生,但是在减去9的过程中,都是一根一根的去掉。这个时候,我在展台上展示,如何利用“破十法”“连减法”来计算15—9,并在摆的过程中,清晰完整的说出来过程,引导孩子们直观的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最后将这几种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这整个过程中,我注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我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说一说。学生刚从寒假中回到学校,课堂纪律有点乱,这一过程,我相对减少了学生联系的时间,如果能给充足的时间就更好了。结合练习进行巩固,为将本节课知识迁移到十几减8、7打下基础。

  四、按顺序列出全部的十几减9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在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借助破十法,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一。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没有留给孩子很长的时间去探究,在以后的课程中,将整个20以内的退位减法放在一起,再探寻规律。

十几减9教学反思11

  今天新授内容“十几减9”。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旧知→情境引入→算法探究→巩固应用。因为是开学第一节新课,结合本课内容,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题,为新课铺垫准备。上学期在练习口算题环节,我采用的是抢答形式,通过一学期的试验,本学期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每天的口算题都要求独立完成。这样能做到给每个学生都有一次练习的机会。

  本节课我将重点放在算法探究,充分给予孩子们动脑的.机会。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发现孩子们对旧知的接受能力还是强于新知的。统计下来,用“算减想加”方法的孩子们明显多于用其他方法的孩子。这让我对新知教学有了新的关注和突破方向。在新授部分,尽可能通过以前所学的方法和内容引入新知。上学期对课后的反馈没有太多关注,这学期我计划新增“课后反馈”这一工作,重点对象为后进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作业辅导。作业辅导主要以课本练习为主。尽可能做到“今日所学,今日吸收”。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紧紧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对孩子奖惩方面的工作,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偏重于奖。本学期仍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和数学小能手。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

十几减9教学反思12

  今天,丰满区小教部王玉宏校长,刘老师和李老师三人同行来到我校,听了一节我讲的《十几减9》的数学课,听我课是因为我作为我校数学教师代表成为了丰满区典型数学教师培养对象,这节课算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个摸底和了解。应该说之前的两位教研员对我比较了解,对我个人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她们认可我的教学能力,个人素质,两位教研员还说,今天要听我课了,心情很美丽,也就是说她们很期待我能带给她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可是今天的我好像有些让她们失望而归。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身心疲惫,这是身体上的,更有心灵上的“创伤”,这课上得我不满意,不足之处太多,然而这份失落都源于我自身,学生的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

  反思这节课,让自己感到失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正是教研员们在评课中提到的。

  一、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学会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纵观整节课,教师都显得有些急躁,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病,稳不下来,着急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和内容,就好像没有完成,教学不完美一样,其实,我们细想,即便完成了,但前面的环节处理得毛毛躁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走过场,又谈何完美呢?这节课重点教学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当一个学生表述自己算法后,教师急于进行巩固,没有再找其他学生来重复,其实这个环节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检验其他同学是否都会,另一方面也变相检验学生是否听课了,教师如果多找几个同学来说,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及时来调整教学。教师不可以着急,用自己的总结和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回答,要学会等待,放慢脚步,也许等来的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教师要多关注课堂上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课堂教师其实就是解决未知问题的教学,错误的出现反应了学生学习知识上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关注了错误也就是更多地了解了学情。比如这节课上,有个学生在计算13-9=()这道题的时候,答案说错了,我便让他坐下,没有做任何评价,随后找了另一个同学回答的,教师完全不用这样,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是正常也是好事,教师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让这个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答案,我们也要给时间表达,因为它可以折射出教学上的问题。我们不怕学生出错误,如果一节课进行得如此的顺利,不合乎常理,听课教师也会感觉好假呀!人们不都说: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恰恰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电教手段的应用要考虑到时效性和趣味性。一提到公开课,很多教师马上就会和课件联系起来,就好像是公开课必须要有课件才可以,才能算是公开课。所以接到讲课任务首先考虑的不是选课,写教案,而是绞尽脑汁地做课件,甚至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件的制作上。对于教材的钻研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得更好。这恰恰适得其反,作为公开课,我们把课上好靠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当然课件应用得当确实也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但它不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课件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真正能发挥其价值,为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课件的时效性,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趣味性也是需要的,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师的指令语言要做到准确和清晰,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上教师每发出的.一道指令都应该是准确和清晰的、到位的,学生才能根据你的指令进行思考、回答。相反如果教师的指令模糊不清,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偏离教师的初衷,从而给教学带来麻烦。比如这节课上,在观察图片环节中,我本来的意图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但是我没有这样直接提问,而是这样问的:你看看缺了什么?学生好几个站起来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于是我马上改变了提问方式:你能提出问题吗?学生一下子就回答上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表达多么重要。

  五、复习要做到精细,能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这节课,在复习环节我用了两种形式出现的,一个是进位加法开火车,一个是进位加法点蜡烛,虽然形式出现的不同,里边的试题是一样的,为了能让学生在后面“想加算减”方法的理解上更容易些,这复习的题目是不是可以改成填括号的形式呢?比如9+()=14,教师如果这样处理,那么新课的学习就会相对轻松些,也不会出现班级没有一个人想出这种方法来了。所以复习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这就是我这节课下来后的一些感受和反思,课堂教学需要失败,需要有遗憾,有不足,有失落,因为这些就是你今后讲好课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需要有缺憾的课堂,这也是一种美。我将把这些缺憾化为我今后讲好课的动力,让它们陪伴我一次次迎接属于真正的成功。

十几减9教学反思13

  这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先出示游园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全班同学听。游园会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还有几个?你能想出来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二、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抽象出减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

  “破十法”是一种简捷、易懂的计算方法,因此在学习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学具的'结构(10朵红花、2朵黄花)初步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破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渡呈现得很自然。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本节课教学的是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破十法”是计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但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破十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节课教学时不必总结计算规律。

十几减9教学反思14

  这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十几减几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教材提供了北方庙会中“卖气球”、“卖风车”、“套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时,我们可以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为了提高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观察之后,我把学生获得的信息有序地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以后能学会对信息进行类),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如,(1)有15个气球,卖了9个。(2)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大多数学生能提出与题意相符合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我提出:你准备怎么计算15-9时,有的说:我想9+6=15,所以15-9=6,大多数学生认可这种方法。我紧接着问:你还有别的算法吗?还有一个学生说:先算10-9=1,再算1+5=6,一小部分学生也认同了这种算法。最后,经过对十几减9的算式找规律这一活动后,大部分学生转而认同了破十法计算,认为这样比较快,我认为这从思维上来说也算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不过,我觉得很遗憾的是其它的算法在这个班的学生中没有再出现,而在我上一届学生中则还有许多种,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在这个班的学生中似乎一直得不到体现。

  今天的课堂练习我要求学生在计算十几减9时,要说出:你是怎么算的,我采用的是开火车的形式,一半的学生能过关。今天的家庭作业,也要求把计算方法说个家长听,不知孩子们说得如何。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

  本课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9”。

  先进行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组织学生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组织学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汇报:“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计算1+5=6”“因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 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计算1+5=6;想加算减法,因为 9+6=15,所以15-9=6。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再布置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十几减9》教学反思10-02

十几减9教学反思06-07

《十几减9》数学教学反思08-28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04-07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02-28

十几减几的教学反思02-25

十几减9说课稿11-13

加与减教学反思02-18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03-09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