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8 12:26: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鲸》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鲸》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1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文章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初读走进文本。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让你知道了哪些鲸的知识?引出:大、重、进化、种类、生活习惯等。

  自读感悟文本。

  对于那么多的关于鲸的知识,你最喜欢那种?试着去读读,学学,找找作者通过哪些方法让我们看得更加明白。学生通过读、划、写学习了自己喜欢的那一块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

  交流学习内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理解说明方法。

  一是用比较法。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在教学时,为了体现这样的写法的妙处,我让学生进行课文原句和不使用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较,从而体会这样的说明方法使读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动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写的'事物。

  二是用画图法。作者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请他们画出鲸呼吸的样子,然后加以辨别是须鲸还是齿鲸,还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也体会到这样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课文中多出运用了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数字,可以让学生很形象、明确地知道了鲸的大小。我就让他们想象:大象见到了鲸会说些什么?有学生说:我以为象很大了,可是与鲸相比,却天差地别。

  但是,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而这也是单元目标中提出的。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赖别人将学习成果告诉自己,也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新的体会。

  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鲸》教学反思2

  《鲸》一课采用了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处处突出鲸的大的特点。教学时我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找出内含“16万公斤重”、“20xx公斤”、“十几头大肥猪”等资料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讲解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这些说明方法,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议议,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文中举的一些数字较大,如,16万公斤、30吨等,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自身的体重与鲸进行比较,不但能够具体、清晰地体会出鲸的大,而且极具趣味性,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列数字的写法的好处。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期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忙。但是,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搞笑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征、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上。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我以搞笑的谜语引入,课堂上学生的用心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

  在评价方面,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抓中心句是说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虽然在教案中我有设计,但在让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时,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很好的去找找,也没强调。一方面是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好,课上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就含糊带过。所以课堂上时间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鲸》教学反思3

  《鲸》是我参加“全国科学教育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所上的一节课。大家学校作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承担了“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的实验课题。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大家以为,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应该以学科知识教学为手段,提倡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本课的教学在设计上我亦在这方面有所突出。

  《鲸》选自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了。作者紧紧抓住鲸的特点,采取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四方面内容作以介绍,是一篇难得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学习语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科普说明文。

  一、突出语文特点,渗透科学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大家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品质、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以本节课为例,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自然常识课(也就是大家现在所说的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大声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鲸家族信息发布会”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才是大家的最终目的。

  二、强调个性大声读,体现科学素养

  大家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加入自己的感情地大声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大家当然应该尊重这种可贵的个性。其实,感情大声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通过大声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我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能让大家感受到鲸很大就可以”,这样不使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尽量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学生也就必然会在这自己自由读自悟中感受着大声读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发展,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大家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是充分尊重大家的个性,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实施对话教学,融入科学素养

  我国千年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老师学生之间缺少一种和谐的交流看法,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必将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望,从而造成其科学精神品质与科学态度的缺失。众所周知,****、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没有****与平等,老师学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老师学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品质和彼此接纳。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大家应创设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考虑、疑惑,让学生之间彼此思想碰撞,言语争辩,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上锤炼语言,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看法、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老师学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老师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和大家一起研究学问。这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品质与科学态度的渗透吧。

  应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故意“讨好”科学教育而把语文课与其进行生硬地捆绑。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其实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科学教育,而大家的实验就是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合,从而使大家的课堂更富有科学的气息,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点评

  我以为,刘学金老师上的这节语文课《鲸》是一节老师学生互动、和谐快乐的对话课,是一节润物细无声的科学素养的体现课,更是一节体现陶行知先生的关于“教学合一”思想的课。《鲸》本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知识性、通俗性和生动性,而刘学金老师的教与这个特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也就决定了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如果让我讲“科学教育如何走进主课堂”,我觉得,在这一节课上体现得最好的、最充分的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家可以把本节课的教学看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在这段中,大家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刘老师让学生理解式的学习方法,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1、播放录像,让学生理解鲸的形体特点,也就是抓住特点;2、在老师学生对话的理解中,让学生理解到说明文的写作特点;3、在老师学生的互读当中,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他在第一段的处理上,“理解”两个字是非常突出的。如果说在第一段中是让学生接受一些什么东西的话,那么,就是老师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去读,去理解。

  第二,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刘老师让学生自得式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鲸家族信息发布会”中给学生提出的三个建议,一是通读内容,二是抓住重点,三是大胆发挥。而且,老师还启发学生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去表达,这实际上就是陶行知先生谈到的“教学合一”中的如何教学生去学,刘老师这个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这样一个建议,其实是老师为学生创造性地学搭设了一个平台,给他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潜能就能够在老师这样的指点下充分地释放出来,他们才能各自找出自己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比如,两个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表达,这其实就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再比如,其中三个学生的分角色表演,他们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我以为,这是学生一种灵魂的激发;还有的学生在理解鲸的睡觉特点时,以一头虎鲸的身份来说,这充分表现了学生的入境与体验。这些方法都是大家自己找出来的,自己去表现出来的,学生创造了这些方式去学习,他在以后遇到问题时也就一定会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所以,这也就是孟子所讲的“自得”,也就是大家众多的教育家所说的“自用”。所以,在这部分的处理中,老师是真真正正地引领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也是在刘老师的这一节课中最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深思的。

《鲸》教学反思4

  《鲸》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作者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本文能让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运用了课件,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在初读感知环节,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内容,通过汇报检查学生初读感知的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完成表格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这里我还安排了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环节,我先用三年级下册学过的说明文《太阳》,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复习列数字的方法,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它说明了鲸的什么特点,并在旁边批注下来,然后在作业本上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一个介绍我们身边事物的句子。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中的其它说明方法。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化语言的感悟,在这节课中对学生的朗读、说话练习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更加重视。

《鲸》教学反思5

  今天我上完了堂鲸的公开课,其中多少有些体会,现将本人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教学反思公布如下:

  现在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仍记忆犹新,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以前的五年级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鲸》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提取信息

  在借助表格练习提取信息的方法时,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让学生能在稍加思考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填写鲸在形体、习性各方面的特点之前,先让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进行默读,这样帮助学生扫清了障碍,直击重点内容,少走了弯路。在提取每一段信息时都组织学生归纳所用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为适合。然后再看多媒体课件,每一个内容在读文后再对照图片演示。简化了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二、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更形象生动的学习说明方法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让学生自读理解鲸形体大的特点,进行交流;接着引领学生找到描写鲸大的语句,明确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演示课件,加深印象。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学生通过自读理解交流,能够理解作者运用数字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和假设说明这四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更形象具体的表现了鲸巨大的特点。在学生谈自己感受交流之后,又教学生如何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好各个说明方法。另外,在学习鲸的进化、种类、生活习性时,同样边朗读,边出示课件非常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对这些知识进行了了解,而且帮助学生学习了本课的说明方法。同时,也使枯燥的说明文充满了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打破了以前教师口授加板书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便于教学交流。

《鲸》教学反思7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可是上完课之后,还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课之后的一些反思。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鲸的图片引入课堂,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学生的积极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在上课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读课文,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首先我通过看图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形体特点,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让学生以鲸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进化过程。这个方法很好,但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通过小组学习来理解课文,只是在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学生汇报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倾听情况,这个环节应该要在指名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样才能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评价方面,我还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我班的李祖宇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而我却未加评价,只是单纯的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教学。

  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好,课上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就含糊带过。所以课堂上时间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板书应该把说明方法写出来,因为学习说明方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通过这次教学评优活动,我既有收获也有启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不仅能带动课堂气氛,而且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和感人,在这次锻炼中,我找到了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锻造自己的语言。在课堂用语上还不够简单、明了,尤其是缺乏抑扬顿挫。特别是语言上的错误,要学会避免犯错。

  2、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师应该像谷穗那样,要想让自己的果实达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须将根伸向土壤的更深处,好不断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以补充自己的能量为结出粒粒饱满的果实而聚集精华。

《鲸》教学反思8

  《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余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于我而言,这篇课文的教学很有挑战性。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的说明方法较多: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对鲸的特点进行了一一说明。同时,本文还有一大特点——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采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我执教的是《鲸》的'第二课时,如何调动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进行了思考——把方法掌控在“趣”上。有了这样的想法,我的教学环节设计也就有了主旨。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巩固生字。我通过播放视频,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告诉学生:只有不停地问,才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很多科学家、发明家从小都爱提问。对事物保持兴趣是学习的关键。然后引入课题,同时,利用电子白板书写功能听写生字。

  第二环节:画思维导图,整体感知。思维导图在这几年我都有训练学生,很多孩子还做得很有兴趣,根据思维导图,孩子们发现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可以体现说明文具有的条理性。

  第三环节:聚焦鲸的特点,领悟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特点。这个环节我处理成了三个部分,讲解“大”以及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拓展让学生比较。老师这有一支笔,哪位魔术师能通过作比较的方法让它变长。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孩子们说到了我的身高对比,课堂上笑声一片,趣味萌动;讲解“重”以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我特意列举了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形象感知。然后让学生在不同的句子中揣摩用词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一大特征。

  课堂末尾,我告诉孩子们,尽管鲸受到了国家及国际机构相关法律的保护,但人类的贪婪之心不止,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就只会漫长而艰难。我希望从你,从我,从大家做起,拒绝购买野生动物产品,为保护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课堂在最后,由“趣”变得严肃,学生们倡议要保护鲸。

  一直以来,我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我还注意板书规范、书写工整。但是,在面临《鲸》这样语言逻辑性强的文章时,我觉得自己语言功底还是有待提高。

  而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其他不足之处,例如,对于学生当堂产生的问题,没能很好把握得利用,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得不够好,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这些方面,在今后的说明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继续进步。

《鲸》教学反思9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

  生:我喜欢蓝孔雀。

  生:我喜欢鸭嘴兽。

  生:我喜欢熊猫。

  师:你们愿意以各种动物的身份介绍他们的某一特点,或者以他们的口吻说说他们的心里话。

  学生稍做准备

  生:我是一只东北虎,我的皮毛的颜色虽然没有东南虎的皮毛颜色鲜艳、漂亮,但是我们的全身都是宝。虎皮可以制成高级的皮裘大衣,虎骨可以入药入酒,治疗风湿等疾病。我们能为人类作贡献,我们心里可自豪了。

  生:我是一只大熊猫,在竹子开花,我们面临灭亡的威胁时,人类——我们动物的朋友为我们捐钱,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转危为安。我代表大熊猫家族中心的感谢人类。

  生:我是一只东北虎,我的家族成员已经少的可怜,我郑重的向人类发出警告:请保护我们,否则在地球上,你们见到的将是东北虎的标本。

  教学环节分析:

  这一教学环节是我在执教语文《鲸》一课在结尾出的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把思想教育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个换位表演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关心动物的情感。这一环节有这样几点成功之处:

  1、换位表演,激发兴趣,渗透思想教育。

  学生的年龄是十一、二岁,正是喜欢模仿的年龄,而且他们喜欢各种动物。老师设计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用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拉进了人与动物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热爱动物。

  2、内化语言,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课下搜集各种动物的资料,他们要以各种动物的身份表现出来,就要认真的阅读,积累语言。在课堂上,换位表演,是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再有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互相借鉴,激发灵感,有利于取长补短,学习语言。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表现力较差。

  这一不足,一方面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比较保守,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上比较欠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的年龄越开越大,有些不好意思,放不开手脚。

  2、学生的语言较贫乏。

  学生平时看书较少,语言积累量不够,心中有这种感情,却不知如何表达。分析原因,一时家庭文化氛围不好,再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虽有意识要求学生积累语言,但是检查件都的力量不够。多数学生积累了语言,而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较少,不能使知识很好的迁移,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情景,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并做到课内、外结合,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沿江等形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觉得积累名人名言、格言、言语、歇后语等丰富学生的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着运用,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也是一种丰富语言的好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反思,有成功也有不足。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是起点,今天的不足就是明天的成功之处。

《鲸》教学反思10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 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面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2、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课前准备

  1、一些鲸的图片。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

  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

  2、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2、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3、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4、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板书设计

  体形——大

  9.鲸 种类——多

  进化过程

  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

  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1、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

  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重量——大

  9. 鲸 进化:陆地——浅海——海洋

  分类:须鲸、齿鲸

  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繁殖生长

  《鲸》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

  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

《鲸》教学反思11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通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可以画出来,可以表演,可以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择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鲸》这篇课文,最重要一点是要让学生感知说明的方法。我利用小黑板上板书第一自然段填空的内容,故意将数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长"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下课后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举例子,作比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关于写作技巧这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文中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就可以了,我们不能贴标签,硬灌输。

  在理解须鲸与齿鲸特点不同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从"牙齿""吃食""呼吸时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对比,一目了然。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鲸》教学反思12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例举具体数字, 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准确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课文介绍鲸,为什么先要写象呢?这里作者运用比较说明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这样写,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更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然而,这头鲸虽然有4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特别大。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这些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③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鲸生存的环境由陆地变为海洋,鲸为了生存下去,就要适应环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变为游动,身体逐步变成了鱼的样子。这一进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作者用“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语加以说明。“退化”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渐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这里指鲸的后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④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对词语的理解。

  上腭:口腔的上壁,通称为上牙膛,前部由骨和肌肉构成,叫硬腭,后部由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叫软腭。

  哺乳动物:指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体。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胎生:人或某些动物的幼体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以后才脱离母体,叫作胎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今,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对鲸的认识已经愈来愈全面。因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教师也应准备一些有关鲸的图片、声像资料或制作出相关课件,在课前及课中穿插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资源。

  2.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学本文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可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2)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交流。教师针对汇报情况,扣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对于文中出现的一些生物学术语,教学中可联系课文内容和具体语境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图片加以理解,但不必深究。

  (3)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读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师可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概括性叙述语言,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可以出示思考练习中第三题的3句话,让学生说一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要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之后出示一些随文练笔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①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②以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③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④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学生练笔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完成练笔后,可以先让学生在组内读一读、议一议,然后推选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

  4.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捕”“哺”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p;“乳”的声母是r,不要读成l;“潜”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倾”读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即”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本课生字中“腭”“肚”“肺”“胎”都与人体有关,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鲸》教学反思13

  《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介绍了鲸七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体型庞大、进化过程、分为两类、饮食习惯、呼吸特点、睡觉方式、生长特点。本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了降低学习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朗读评论法:有感情地朗读,再讲讲自学的收获。

  (2)解说法:模拟海洋馆解说员,为来客介绍鲸的某方面特点。

  (3)表格罗列法:自己设计表格形式,将鲸的特点一目了然地罗列出来。

  (4)补充介绍法:先给大家讲讲课文中鲸的特点,再结合平时自己了解的知识,补充介绍该方面的特点。

  (5)画图法

  (6)自创法:用你所能想到的最佳办法介绍鲸的特点。

  十几分钟后,学生进行汇报。这次的反馈完全出户我的意料,不仅选择的方法恰当,而且学习效率很高。同样方面的介绍,其他小组只做补充,没有重复。第一小组上来汇报进化过程,他们根据文字画出了鲸进化的整个形态变化,拿着图抓住时间词和关键词进行讲解,浅显易懂,富有生趣。第二小组通过画对比图区分了须鲸和齿鲸呼吸的特点,顺势引导鲸的大小与水柱粗细、高矮有是关系。这样直观的对照图,不用说都能掌握两种鲸的呼吸特点。第三小组通过画表格的.形式介绍鲸的饮食习惯,特别突出强调了两种鲸进食时动作的不同,既分清两种鲸的不同动作,又进行了语言训练。第四组以漫画的形式汇报了鲸的睡觉方式,逼真的图画仿佛放电影一般,各个都很喜欢。体型庞大抓住关键词和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而生长特点采用了朗读评论法。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鲸》教学反思14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我教学本课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要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分别画出鲸睡觉,呼吸,进食的样子,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通过作业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鲸》教学反思15

  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

  1、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

  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

  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检查独学情况。(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认读PPT上的词语: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比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确书写这几个字,并把这几个字写在插图中鲸的相应的部位上。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重点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朗读。

  四、根据导学案的第一题,自主学习。(设计说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你喜欢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导学引领2的要求自学。

  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设计说明: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八、通过朗读来表现鲸的大: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

  九、盘点收获:我们学习说明文,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作文时也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鲸》教学反思12-24

《鲸》教学设计06-09

鲸教学设计11-10

《鲸》教学设计08-12

鲸教学设计09-10

人教版鲸教学设计01-09

《鲸》教学设计(精选4篇)06-27

《鲸》教学设计15篇05-13

《鲸》教学设计(15篇)11-07

鲸教学设计15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