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2 16:18: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太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结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适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促进语言内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言简洁、优美的特点,围绕着“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画画,表达交流,把美术、音乐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的良好结构。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天上的小白羊》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儿歌,读着它,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课上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假如你就是那个躺在草地上看白云的孩子,你会怎样对白云说话?”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迫不及待读起来了儿歌。

  你看那一只只小手召唤着天上的“小白羊”好像在呼唤自己熟识的玩伴,害怕“小伙伴”在天上着了凉。“地上草儿肥,地上水儿美,地上才是你们的家乡”又像在夸耀自己的家而引来玩伴,学生稚嫩的童音赋予了这首儿歌更加动人的灵性。看着那一张张天真浪漫的笑脸,我不禁感动了,“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天上的云好吗?”孩子们一下子就欢呼雀跃起来,我们一起跑到操场,一个孩子立刻对我说:“老师,你看那朵白云多像一匹奔跑的骏马!”一个又指着天空说:“那朵可真相大狮子”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了起来。“那是一棵树,那是一条龙,那更像一个人……”还有的同学说:“那片云多像八仙过海呀!”看着他们向着太阳仰起的脸庞,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我不禁感慨:孩子们太可爱了,在他们的眼里,世界万物都是充满灵性的.,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生活是多彩的,他们的心中有我们大人无法感受的快乐。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这既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在理解“搬”时,首先我让一名学生上台表演搬的动作,其次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粉笔能不能用搬,为什么,该用哪个词。进而让学生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东西时才会用到这个词

  二、边讲边画,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设计采用边讲边画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每一段的内容在黑板上板画出形象的小动物,使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注意联系,训练思维。

  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还可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

  四、及时渗透品德教育。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五、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也有戴头饰的分角色读,还有引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我觉得非常必要。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在教学《离开妈妈的小黄鹂》一课时,我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三维”目标。

  一、自主学习,贯穿阅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于我讲授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我以“小黄鹂第二次离开妈妈又干什么去了,结果又会怎样呢?”这一与上节小黄鹂第一次离开妈妈有紧密联系的问题为切入点,把学生读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我安排了第一个层次读书,并且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或问老师,问同学。读完后,我鼓励学生站起来轮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紧接着我安排了第二个层次读书,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每一自然段写小黄鹂干什么去了?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三个层次读书,也就是随文识字,分角色朗读。以上三个层次的朗读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体现了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 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真到实现了读的目标。

  二、多样识字,读中悟情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这节课我注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多种方法识字,再借助课文内容,入情入境的读,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真”先从拼字音开始,再想从这个字中想到哪些字,谁真可怜,怎么读出老白头翁的可怜呢?然后在范读和仿读中,为学生以后的情感升华作了铺垫。再比如学习“跟着”时,我把对字形和字义的认识做为重点,鼓励学生用换偏旁法记,在自己的身上找带有“跟”的词,然后再结合课文理解“跟着”的含义。特别是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达到情感的升华,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老师来做解说,由学生来做小黄鹂和黄鹂妈妈,看谁读的像。学生在这种趣味的读和演中再次体验到小黄鹂热情助人和虚心好学的情感,此时情感目标的完成有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误,比如:对于每个字的字形的认识还不能做到有轻有重,学生的一些情感体验不能做到有收有放,这些都需要各位同行们批评指正。

  总之,整节课的学习中,我本着只是起着一个引导作用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老师说教式的灌输,而是学生自我体验后的感悟。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学反思3篇。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真正使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我来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

  一、焕发激情,在情境语境中学习字词。

  离与鹂,这是一组同音字,它们都出现在课题中,舒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你熟悉她吗,看老师写她的名字这一情境来学习“鹂”字,学生熟悉小黄鹂的名字的爱好很浓,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课题本身又提供了学习离的语境,通过读学生能感悟离的意思。

  二、抓住重点,在鼓励指导中朗读课文。

  1、示范引路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教学小黄鹂的语言,舒老师采用了范读,读出小黄鹂的年龄特征,果然同学们练得爱好盎然。

  2、激励等待 学生读文出现问题时,老师耐心等待,鼓励他们,给孩子自己读好课文的机会,让他们体验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全班学生的热情都会激发出来。

  3、学词练句 段由句构成,句由词构成,教学时,老师注重读好词,连成句。减轻了学生读文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朗读能力。

  三、识读结合,在相互作用中提高效率。

  随文识字,使识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前我们的教学往往先搞一块孤立的识字教学环节,把几个生字音、义、形都解决了,然后再来阅读。这样做识字的时间拉得很长、很孤立,阅读的时间被侵占了,结果使识字和阅读互相干扰,两败俱伤。教学中舒老师以读为本,寓识于读,识字与阅读同时进行,音、义、形可以分散难点,分布到位,这样既加强了识字又联系了阅读,使识与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效果就好了 最后我有一点疑惑,就是一节课学完这么多的字是不是太多了,学生会不会记得不扎实?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今天上了《古诗两首》中的《绝句》,这是一堂考核课。

  我一直觉得诗歌是教学的难点。我跟曹校说起此事,曹校说:“那你不如借这个机会,好好备一下,尝试一下,说不定会得到进步。”于是我便决定试一试。

  不足之处:

  首先谈谈我自己的感受吧

  1、在变诗这个环节,我自己在上的时候,觉得有些生硬,过渡把握得不是很好。自己讲着讲着就有些生硬了。

  2、我总是觉得自己有个毛病,那就是在上着上着课加入一些原本教案中没有的东西—,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我分析有两个

  (1)、自己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

  (2)、我还没有全面把握学生的学情。这也变成我好几次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原因。这次就加入了生字分类。

  3、没有把握好时间,后面有明显拖延时间的嫌疑。

  然后,谈谈张老师的意见

  1、张老师认为我在范读方面还需要加强。这次我没起到范读的作用。没有提醒学生应该注重的停顿。

  2、在学生寻找完景物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在写字中可加入学生的修改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写字进步的乐趣。

  曹校同样给了我很多意见

  1、基本功方面

  (1)、要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

  (2)语言要抑扬顿挫,起伏变化,这样才能更有吸引力。

  2、识字应是先自读,然后指名读、分类,最后测读,教学一定要遵循先会再测的规律。

  3、在描绘寻找景物时要学会渲染,不要太干瘪。

  不过,曹校也肯定了一些我的进步,我还是非常开心,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不断进步!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总结概括了文中介绍姓氏的各种方法,如:汉字拆分法(组合法)、说偏旁法、组词法等。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学习“许、徐”两个姓氏时,我举了两位老师的'例子,学习复姓时,我还联系到了诸葛亮、司马光、欧阳修等历史人物,同时还补充了赵姓为什么排第一的趣味小故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学习课外知识的欲望。

  总之,在教学中永远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读的还不够充分,姓氏了解的还太少,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提升个人素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在备《所见》一课时,我在最后设计了“续编故事”这一环节。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后,我决定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个讲故事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学古诗是很有趣的事。首先,我说:“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十分爱听故事,所以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讲故事、听故事,大家喜欢吗?”学生齐答:“喜欢!”

  接着,我出示教学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后编故事。我是这样启发的:“同学们,这是一幅画,这幅画画了一个故事,你们能讲讲吗?请仔细看这幅画,把这幅画所画的故事讲出来。这是大家的强项,相信大家一定能讲好的,我就等着听故事啦!”于是学生开始自己练习讲。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了两个人来讲。这两个人既把画面上的情景全讲了出来,而且还十分流利,这是我没有料到的,也许是我的'启发起了作用。在表扬了一番后,学生想讲的兴致更浓了。紧接着,我引出了作者和诗题,我是这样说的:“清代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来到乡间,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就用诗把它记录了下来,题目叫《所见》。”我就介绍了诗人,开始学诗。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两人小组自学,效果很好,学生对诗句理解得很到位。

  最后,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通过看图和读诗已经弄明白了,可故事似乎还没有讲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能发挥合理的想象,编下去吗?”学生开始轻轻地说,渐渐地声音大起来了,我知道学生已经进入了情景。不一会儿,有学生跃跃欲试了。我等几乎没有声音后请了五个学生讲,有的说蝉被牛的叫声惊跑了;有的说牧童很聪明,回家拿工具把蝉捉住了;有的说牧童很性急,徒手去捉蝉,结果吓跑了蝉;有的说蝉被牧童捉住后又放了。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楚。我不禁感叹: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去激发、培养。我还追问学生:“那你希望看到什么结果呢?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蝉逃走了,因为他们不想看到蝉被人捉住后的可怜样,希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多么好的理由啊!我想:这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应该达到了。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教案,一节课下来,我发现现实非常失败,可以这么说,整堂课都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走的磕磕绊绊,相当吃力。原因何在?我对此进行了反思,发现我忽视了一个最重要最客观的因素——学生的知识准备。

  首先,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陌生。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住在小山沟里的同龄男孩美丽而殷切的愿望,他在大树底下听妈妈讲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况,北京城的美丽、庄严对于初涉学堂、牙牙学语的小孩来说,是神秘的,带有梦幻色彩的,是神圣的,是难理解的。它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具有无限的诱惑力,所以男孩跟妈妈说,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没有小山沟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普遍没有看到过大山,甭说弯弯的山路,充塞在他们眼前的是无数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的房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沟男孩的眼里坐井观天,它虽然美丽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现在的孩子们眼里,大山是一个稀罕物,能走进大山,与大自然亲近,那绝对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地域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们的不同心理状态,换句话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换成“走出城市,走进大山”,估计孩子们更能读出“多想去看看”这种殷切的感情来。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普遍比较小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幸福与祖国的兴衰有关系,“祖国——中国”这两个词语在他们心中没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气跟他们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对比,他们还感受不到。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个星期、一天这些具象的东西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他们不理解这是多长一段时间,基于这样的起点,你让学生怎么去理解祖国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对祖国不了解,对历史没概念?学生情有何处发?怎么能受到爱国熏陶?这就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不明白,而你非得问他:你喜欢它几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喜爱之情!

  其次,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在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瞬间(短时)记忆占优势,但时间一长易忘,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家校配合,学校里学的东西回到家以后,马上复习巩固,增强记忆,这样第二天学习就轻松了。然现在很多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就出现在“回家”复习巩固这个环节上,学习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龄人之间比拼瞬时记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好到哪里去?学生连字、词都读不好,好多字词都不认识,怎么去读好句子,而且还要带着问题去读,去理解课文内容。!

  因而在总结课堂,反思教案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我形成了上述的新教案。希望通过下一堂课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天安门——祖国的美好河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打通了课堂的局限将学习活动扩大化,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两只鸟蛋》,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教学本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开课时出示一个魔术盒,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把里面东西的大小和形状描述给大家,让大家来猜一猜。学生猜出是“蛋”。老师板书“蛋”字,指名读字音并组词。出示课题《两只鸟蛋》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这样的开课特别有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读通、读准课文,总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对于由问题的字词、句进行全班的反馈及引导,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及合作能力。

  3.深入学习,朗读理解。

  通过拿两个鸟蛋让学生玩一玩,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体验文中小朋友对鸟蛋的喜爱之情;创设情境理解“焦急不安” “捧”在反复朗读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4.拓展延伸。

  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关于鸟的资料读了读,有创设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在故事中传递自己对鸟儿的爱。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决定要上这课时,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我希望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什么能力?

  经过再三思量,我决定以学生能复述故事为突破口,课堂上为学生搭桥铺路。

  一、内容上的理解

  为了学生能尽快厘清思路,我利用看图猜地点的形式,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了解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几个地方。同时,进行量词的巩固训练。再让学生用上量词,串讲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第二步再让学生读课文,厘清每一个地方,小猴子都干了些什么。通过板书让学生知道,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先来到玉米地,掰玉米,扛玉米,来到桃树下,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来到西瓜地,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来到树林,扔西瓜,追兔子。

  二、用词精彩的解析

  文章用词也是呈现结构统一式。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我主要学生采取动作演绎的方式和用图理解的方式进行,而后,请学生将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

  三、句子结构的训练

  文章每个自然段都是采用“走到……看见……就……”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怎么都快乐》是一篇很轻松愉悦的儿歌,意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明白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从本节课与学生的学习中我悟得了一些道理:

  一、快乐识字,轻松学习

  “兴趣是的老师”。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本节课的设计,导入新课时的“游戏”的情境,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到学习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识字目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得以实现,学生在快乐的游戏,快乐地看图片中识字,轻松学习。很快地学生就与本节课要求认识的`12个认读字交上了朋友。

  二、表情朗读,快乐体会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误解读书仅仅是重复课文的内容,这是错误的。朗读不亚于演员对角色的再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

  三、自主学习,精心组织

  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参与和教师合理引导的关系。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引导、积极参与,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四、快乐学习,贯穿始终

  从开头的游戏导入,到结束时的小结,教师都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在快乐的游戏,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运用。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谜语很感兴趣,通过读谜语,猜谜语,不仅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还使学生学会了通过理解谜面的某些字词猜对谜底。

  二、学会质疑,书中解疑。

  学生自读课题后,老师发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引发学生对题目的思考,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有疑问学生才会迫不及待地找答案,从而促进学生认真听,认真想从书中找答案。

  三、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养成会倾听的习惯,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老师范读前的一个问题: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而绿色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多彩的太阳的展出,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有积极性去想:为什么要画四个颜色不同的太阳呢。

  四、抓住重点,扎实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老师设计了识字的流程:带拼音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交流方法、游戏巩固、语境识字,这个识字流程考虑到学生的识字规律,多次见面,必然牢记。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教育机智,我的课还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

  一、识字过程中,重点不太突出,在机械识字方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交流识字方面,由于老师的语言组织不到位,学生交流的识字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

  二、我借助了多媒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指导朗读,但由于在识字方面有些重复、浪费了一些时间,所以在指导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还可多花点时间在指导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春晓》是语文版教材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对于这首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我的小时候,我们会恶搞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也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还是蛮合辙押韵的,那时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带有一片欢笑。今日以教师身份观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诗却让我觉得陌生之极,迟迟不敢动笔去写教案,无从下手……

  想来想去,这首诗唯一的落脚点就是让熟悉的故事变得有新鲜感。这是我这节课的着手点。

  于是,认真地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视频,期待从中受到些许启发。最后反复琢磨了好久,课上下来,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诵之感。

  一直认为,古诗是最接近中国人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有些古诗湮没在洪流里,有些古诗虽保留却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课上,我要从孩童抓起,让学生进入古诗,还原古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选择了带领孩子画分平仄,再依据平仄而吟诵。看着孩子们时而皱眉标注,时而放声开唱。我不得不承认,这和朗诵相比,不甚好听。但我也不得不直言,这越听越有味道,“难听,是因为你不懂它。”

  二、觉与不觉、知与不知中的品读。

  孩童对于古诗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诗拆分了投给学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诗的气味,揉碎在学生的记忆里。说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就是从高度去理解,给学生的不是古诗的文字,而是古诗的感觉。所以在课上,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觉与不觉”“知与不知”。

  孟浩然在这样的一个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感受到什么?

  孟浩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们讨论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们出现了两种观点:

  不知道,因为他问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为他看见了满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叹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最后我们达成观点:他不知道具体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这里既有疑问又有疼惜。

  古诗是我钟情的东西,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孩子们含英咀华,吟诵作诗,这节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说是失败,总之,古诗教学,我们在路上!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鲜花和星星》是一首儿童诗。全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未揭题前,让孩子们先通过观察图片,引出这首的名字和内容。利用孩子们对图片直观的感受,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用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的方式倒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课文,从而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学习。

  注重学生的读书实践。整篇课文都是通过读来感悟,揭题后,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的方式感悟课文,随后又运用了自读、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灵活多样的读法是相当重要的,体现了《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充分地读”。

  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所以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实际上就是开发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样进行训练学生的`潜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实现了语文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课堂也因此而美丽起来。

  回看这一课的教学,学生增加了语言积累,能读善思会说。事实证明,孩子的思想在课堂上一旦得到解放,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这能量的体现就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3-25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的教学反思12-24

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反思02-14

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学反思03-30

人教版语文下册《触摸春天》教学反思06-09

一年级下册语文四个太阳教学反思02-20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1-23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6-24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