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25 09:40: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

  有时候和同行们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现在的学生都蛮有性格,跟他们上课要‘斗智斗勇’,好累!”确实,现在的教学条件虽一年比一年好,但并不代表课堂教学就比以前轻松。还记得以前,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教学上风风火火,雷厉风行,遇到学生学习行为问题时总认为学生很不象话,连老师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总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渐渐的我才明白学生原来是很不成熟的,他们中不乏优秀者,但也有让家长或老师很头疼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遵循他们的个性,统一的教育模式,苛刻的要求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于是,我渐渐的学会了静下心来处理学生带给我的各种棘手问题,尽量的少一点火气,多一点耐心。

  这个星期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在周二的信息公开课上,有两个学生不认真听讲(或者根本没有听讲),在有校外老师听课的情况下,竟然自顾自地玩起了游戏。我发现后很生气,因为这两个学生平时的各方面表现就不太好。课后我把他们留了下来,首先我提问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还算满意的是他们回答的还可以,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潜力,随后批评了他们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经过一番耐心教育(原来我可没有这样的好脾气),他俩听后直点头,中午主动跑到我办公室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我听,值得高兴的是他们说的很好,比较全面,看来是真正地接受了我的批评。

  高兴之余,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没有大发脾气也同样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和以前大发脾气相比而言真是事半功倍啊。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情于情的共鸣,只有教育者真挚的情感,和蔼可亲的态度,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能给他们创造一切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2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熟悉的,他们把这门课等同于“玩电脑”。如何上好信息课,如何抓住三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三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我把这节理论课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无处不在,对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就设置了游戏导入,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踊跃的参与游戏,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信息,并且为第二课时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也强化了“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设置疑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指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就不难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还抓住了学生的比拼心理,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每组一排同学依次回答,同学们回答的越来越精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时候,我引导到“什么是信息?”同学们同桌讨论、向书本请教,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第三环节中,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说你上学以来的信息。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课后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同时感受了信息无处不在。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中,参与的学生可以涉及面更广下,每组的学生可以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给自己组的同学比划。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在看图说一说的环节,图片的选择应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把图片分为几类,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学生不止是从图片中看出信息,还要能感受到图片中隐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预示着冬天来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3

  在我从教的这段时间内最令我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多,接触时间少,深入的教学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如果碰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更会耽误全班同学的学习时间,因此如果课堂纪律管理不好,一切也都是空谈。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一直困扰着我,也一直思考着。中间也去找老师探讨过,也访问过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堂,但实践到自己身上总还是有难度。吵,打是不允许的,也不是上上策,更是自己及其不愿意也不能的做法。我只希望每次上课学生能保持安静,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讲课时孩子们能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碰到问题可以举手发言等等,这才是我自己设想的理想状态下的课堂。然而自己仔细一想,如果不到十岁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师的设想去?在现代化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呼吁的课堂要民主化、人性化,孩子是教学的主体,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上帝,更要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挑战新课改的权威,套用以前的老一套了。

  通过与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学习,我了解的四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兴趣广泛,小动作多,爱交头接耳;

  2.注意力不够稳定,不能持久;

  3.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

  4. 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等等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来应对:

  1.重复练习上下课坐姿要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讲解上课纪律要求和安全规范。

  3.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主要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更生动有趣。

  4、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5、结合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6、利用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分组打分。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表扬批评,给予相应奖励和惩罚措施,最后由班长统计到班级当中。

  7、提升教师自身魅力,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

  实施过程当中课堂纪律稍有改进,刚开始应对小学生,经验上还有很多不足,也在探索摸索当中,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4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将上课地点放在机房活动教室,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过程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有条不紊理文件”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得课本上移动文件的方法变的简单。学生们更能在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得乐趣。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通过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档案,并且将文件存入档案中。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建立的档案中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5

  三年级刚刚开始设立计算机课,他们对于计算机课的认识就是玩电脑,玩游戏,上网聊QQ,而认识键盘虽然在教科书里为新的知识,但是大多数可以说所有学生都认识键盘,也是他们所熟悉的,如果还是教键盘,这无疑就成了他们拒绝学习的理由。学生必定会吵吵嚷嚷要玩游戏。那该如何上好这堂课,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键盘了,那我就来考一考你们”,学生一听到老师要考自认为非常熟悉的.内容,纷纷举手示意回答,我心里一乐,他们有点得意过早了。“DELETE这个键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我的数字键盘不能写入数字了”“F1~F12用来干嘛呢?”学生本来还很活跃的争相回答,突然一个个萎蔫了一样把手放下了,教室了安静了下来。

  只要有了学生不懂的内容,那样教学起来就方便多了。很顺利的把键盘的功能讲解完,学生也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平时所玩的那只是凤毛棱角,信息技术还有很多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

  快下课前6分钟,我给每机发了一个小游戏,用来熟悉键盘的操作和功能,学生一看到有游戏可玩,在快乐的游戏中又熟悉了课程的内容,不知不觉他们的一堂信息技术课结束了,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语中表现了几百个不愿意下课的感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小学特征的信息技术,不能太理论,要将游戏知识兼并,把知识融汇到游戏中,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6

  本课以绘制贝贝家的餐厅为线索,共设置了四个任务,任务呈现梯度,重点突出,本课的四个任务都围绕着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及其操作方法来设置。在任务一的范例中餐桌及餐桌花纹是用椭圆工具绘制的,餐桌及花纹分别用了椭圆工具的两种不同填充模式来绘制,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它们来体会两种填充模式的效果,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区分椭圆工具三种填充模式的`不同之处,从而突破难点。在任务三中,通过知识迁移,学生在绘制凳子和电视机等图形中学会了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并他们在小结三个工具的异同时能说到点。在任务四中能学以致用,使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创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三种工具的操作方法及区分三种填充模式。

  本课的优点突出,即四个任务都围绕着重难点来设置,其中任务一的范例中设置的餐桌及花纹体现的是椭圆工具的两种填充模式,让学生在绘制中对这两种模式的效果有初步印象,这也可以为下面讲解填充模式的效果作好铺垫。任务二画小熊钟,不仅巩固了椭圆工具的操作,而且还讲了椭圆边框线条的粗细设置及如何使用椭圆画出正圆。任务设置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

  不足之处是,在任务三小结三个工具的异同时,仅仅让学生通过语言来表达,而没有给任何提示。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是理解三个工具的异同,但不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因此,如果老师能出示一个表格作为支架的话,学生会更有针对性地回答,而且也能理解得更深。另外,我在教学中,把任务三和任务四同时出示,没有分开出示。这对学生操作任务三会有一定影响。有些学生会着急着创作(即任务四)而没有认真观察和比较三个工具的异同点,这会影响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7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句话:“教育的基本意义在于让教育者感受到快乐,获得自信,找到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我读后深受启发。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曾多次组织全市信息技术教学的研讨、观摩活动,听了许多课,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上快乐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没有快乐的课堂就如同没有阳光雨露的苗圃,是贫瘠而悲哀的。下面我就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师语言魅力三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一、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快乐教学的基础

  1、明确一个新颖的主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第一,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新课程标准,设计出具有自己思想的教学设计。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充当的就只是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思考的课很难上出新意来。第二,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针对具体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确定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可以是重大的社会时事。这样,课堂教学围绕快乐的主题进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三维目标得到了和谐统一。例如,高中必修教材中《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这一章节,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周边实际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主题,如“美丽的校园”、“我做校园公益广告设计师”、“我与偶像合影”等。

  2、构思一个精彩的导入

  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不可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的心弦。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高中必修教材《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章节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向往游览旅游胜地?你们有没有一直想与之合影的青春偶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的这些愿望与梦想都将轻而易举地实现……什么?不信,老师从不吹牛,你们看……”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全被吸引和调动起来了,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氛围。

  3、选择贴近于生活的素材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所以,我们要努力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体验生活来轻松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求掌握的技能。例如,高中必修教材第二章《文件路径》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拍下几组学生的照片,存放在电脑中,通过让学生找出这些照片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看到自己同学的调皮镜头后的笑声中学会文件查找的方法,学会各种文件存放的路径。又如,在《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这一节,教师利用刚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的十运会的金牌榜作为素材,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各地金牌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文本信息结构化和形象化带来的优势。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加强家乡自豪感。

  二、科学的教学组织是快乐教学的保障

  1、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教学目的、内容、环境、设备、教育对象等实际出发,灵活应对,切忌生搬硬套,以免造成“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类适得其反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小组分工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为了生动有趣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甚至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

  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恰当的评价对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评价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教师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填写互评表、网络实时检测等手段来进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教师通过教学评价,让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部分学生找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3、注意课堂的延伸

  新课程着眼于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允许存在个别“差异”,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设计操作任务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和学生的水平,布置拓展学习任务。例如,在《Flash绘制图形基础》这门课中,在完成教师要求的图形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班级标志,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绘图软件,把标志绘制出来。这样的设计不受软件的限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幽默风趣、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快乐教学的催化剂

  教师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我们的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如同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如同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力量、一种深沉的善意。课堂上多几分幽默,学生就会多几分热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活动就会更加和谐。

  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语言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要善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如在Photoshop图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么解释图层:可以将图层理解为透明纸,可将图形中的不同内容画在不同的透明纸上,最终将这些透明纸叠加在一起就是一张完整的图形。再通过教师用透明纸的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图层的概念了。当然,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科学无误还要简明扼要,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信息技术课中的“快乐教学”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还要有更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有“乐教”的精神,还要有“会教”的本领,努力使教与学呈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新面貌。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8

  在教学《美化文章》一课,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老师变“小戏法”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文字跳动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能学会吗?”

  “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

  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 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对于艺术字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功能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我首先出示了一个“锦囊”的图标,吸引学生的注意了,学生个个想来亲自打开锦囊,探究里面的内容,当发现“艺术字工具栏”时,他们个个瞪大眼睛,小手不停地操作着,变化着艺术字的形状、颜色,领悟着计算机神奇的功能,做出了一件件成功的,具有创意性的作品。

  这次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中,不断探讨,不断创新,生动、形象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9

  通过这几周的教学已将word20xx教学内容完成,从学生上课的反应来看,新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现在我已将艺术字、图片、剪贴画、文字设置、基本的编辑操作都讲完了,大部分学生也很好了完成了我设计的练习任务,可是在综合练习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就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如何在WORD中设置文章的方法,但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独立制作一个电子小报时,却不知该如何下手。因为制作电子小报是对学生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知识,还要对制作排版的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这使我产生了疑问,我在设计教学时,如何才能将这一部分知识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呢?以前我的设计是用最快的速度让学生们掌握了WORD的操作方法,因此设计的课堂练习比较简单,只针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而很少考虑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实际生活的应用很少挂钩。在节约出比较多的时间来进行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可是事实却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的.掌握倒是还行,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该如何下手操作,现在我已经将WORD的相关操作都讲完了,并进入了综合应用练习阶段,我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更快的掌握WORD的应用?

  我目前的做法是,先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应用实例,在老师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完全按照要求来完成任务,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WORD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深实例的难度,并要求所有练习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并逐步深入和扩展学生对电子小报的排版结构等认识。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后在教学中应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加强自己在日常练习过程中练习文件的选择,在练习中要兼顾学生的各方面知识融合和积累,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0

  本周是必修三最后一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感觉这一章的内容不好讲,一是因为深浅不好把握,不知道同学们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二是教学条件的限制,如果教室可以联网的话,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操作,让学生们进行直观的感受,直接感受技术的力量,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只能让他们看一下谷歌地球启动时电脑缓存的一些内容,这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都说看地图有了看美国大片时的激动。

  在讲第三节课全球定位系统的时候,我给他们播放了一个视频《世纪最强告白》,讲的是日本一男子带着GPS定位仪,花费一年的时间徒步环绕日本一圈,将所走路线最后在地图上绘制出了MERRY ME的字样,同学们都很惊讶,趁着这股惊讶劲,我说:“这就是地理,这就是技术的进步。”接着就开始讲,其实GPS和RS都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一种手段,收集完信息之后便使用GIS来处理信息,制作地图。所以在最后地图的绘制过程中GIS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是3S技术的巧妙结合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在讲授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基本的教学方法。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研究的手段,不应该仅仅存在于专门讲授地理信息技术的这一两个单元之中,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也应该运用大量的技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这一章通常是被忽略的一章,许多老师也是一带而过。但是,如果条件真的允许,教师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用3S技术来讲课,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工业区位选择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GIS中的叠加功能,可以将土地、水源、市场、交通等多个因素叠加起来,选出最优的地方,即最终工业选址的区位。此外,实际上在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当中,遥感图片的应用是非常非常广泛的,它涉及到自然、人文、区域都是非常多的,在讲述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时,具体地讲到荒漠化、湿地资源、农业类型等内容时,完全可以运用某一地区不同年份的遥感图像来观察该地区近些年来土地利用情况的改变,形象又直观,而且还能够观察出变化的方向和路径等具体的.内容,一方面提高了我们教师收集整理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在我看来,地理学能够在今天焕发生机很大程度上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进步分不开,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理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一章重点向同学们讲述,即使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是在生活中作为常识也必须要求同学们理解,我们可能做的就是向学生做一次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普讲座。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师机图片,并且运用找图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学探究浏览图片工具acdsee的若干功能,是对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突破。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想象力,利用图库中图片来修改大小,调整合适的`尺寸,处理颜色偏暗的图片……,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电脑操作基本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围绕各自的选题创作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在快乐、和谐、协作的氛围中自主去创作提高。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2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

  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2新课改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次培训中提供了多种教学工具的使用课程,如word、ppt、excel、电子白板等工具。

  根据培训结果,可知自己在计算机与教学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计算机的灵活运用方面还不够好。信息技术如果运用的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大学生的接收量。

  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还算比较齐全,信息化环境、信息化资源库等方面都比较丰富,也给学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坏境。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多使用多媒体来展示,给学生视觉冲击。偶尔也让学生自己在电子白板上面做练习与答题。备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备好课很重要。备教材与学材。教材是备课的资源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网络、报刊、书籍以及日常生活都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教学标准和三维目标,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要善于将生活素材转化为课堂学材。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有可能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方面会遇到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遇到不懂得向前辈请教,或者上网通过查资料看视频进行自学。其次,还有不太会的可以去参加计算机培训。再次,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3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中学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学校目前正在着手在各科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互动性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地、活泼地选择吸收新知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摒弃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我选择,我喜欢”。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整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生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二、整合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学生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运用任务驱动原理,将学生置于网络的海洋中,给学生布置一定任务,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一旦明确后,学生会积极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取信取、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整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新课程中特别提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语文教师在教学一般文章时可能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不大,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语言来创设情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但是有些课就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来创设意境,比如,有图片,有动画,有音乐等等有使内容更加形象逼真,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及曲子的理解和想象中情感得到培养、丰富和升华。

  我们作为培养跨世纪新人的老师,要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做出我们的贡献。<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4

  《链接少儿网站》是安徽省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较完整的应用,并从中引出了网页的灵魂——超级链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超链接知识;学会在文字、图片上插入超链接; 通过链接网站,培养学生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网站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文字和图片上插入超链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超链接概念,会编辑超链接。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自学型的模式进行了教学设计,并组织课堂教学。在导入部分,我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超级链接的理解,进而让他们在操作点击文字和图片链接观察效果,对比文字链接和图片链接的不同点,进一步感受超级链接,最后我做总结,并告诉他们超级链接的对象有很多,除了文字和图片还可以使flash动画,从而很自然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插入表格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设置表格的基础,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组内学习,小组长很认真带领同学们自学并完成操作任务,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观察课本中图表所示的设置步骤,此环节学生学习地很轻松。

  插入文字链接是本课的重难点,插入超级链接步骤,学生们很容易掌握,但对于编辑超级链接,特别是文字链接的样式,学生掌握有难度。因此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的组内合作学习难点问题收集,在小组汇报时,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而在组内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同学设置了不同的任务,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有收获。

  由于有了插入文字链接的.基础,图片链接设置难度降低了,因此我让同学们先自己设置,再看书,多数同学在没有看书的情况下,都很轻松的完成。

  在最后的反馈练习阶段,我让学生完成了课本练习“一‘网’打尽”网页的制作,准备好模板,学生只需要做文字链接并设置文字链接的样式,至此多数同学都已经掌握了文字链接的设置步骤。

  总的来说,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组内分工要合理,要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由于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是很久,所以我对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都掌握的不是很明确,但通过其他老师的相助,感觉自己还是在成长,比如,从以前的完全放任学生去做到现在的适当的组织,从找不到重难点到掌握突破重难点、、、。以下我来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

  一、导入没有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前,我觉得上课铃一响就应该马上上课。但通过万老师的讲解,我才发现原来上课前的交流是如此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并没有关注学生,直接进入导入阶段,没有与学生做任何交流,所以学生感觉有点“蒙”。导入时,我采用的是“采访”来学问学生喜欢的网址,应该来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可能由于我的声音比较小,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参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冷场”。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教学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信息技术课程由于起实践性与工具性特点,更加应该具有学生主体的理念。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总是在他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的。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5

  小学生,作为二十一世纪国家的接班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水平,而信息技术则是社会所要求中的个人综合水平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有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使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是必须的

  而如何能够更好的引领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呢?我有以下几个想法:

  1、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形象建模阶段,毕竟在他们脑海里很多知识都是空白的,他们要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而正好信息技术是一门可以接触许多实体或者建立模型,好让学生们直观的感知,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用小组式的完成作业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一点就通,甚至有的可以通过自学可以举一反三,而也有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的太浅怕影响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深一点又有些学生听不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让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完成几份作业。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发挥其长项,而基础差点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学习。此外,还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3、为学生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还可以让他们体会玩中练,练中学的乐趣。

  新异的发现--键盘学习的深入。

  4、 边操作边练习

  操作练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往往不能很投入地听,他们的注意力绝大部分时间指向自己刚刚遇到的问题或刚受到的新异刺激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点,能不讲的地方坚决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指导学生自学研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探索研究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合理利用网络的优势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现在这个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或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网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富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比如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尝试着引入了留言板、聊天室等网上交互方式,这样可以让班的同学和老师之间可以较为自由的相互交流,也可以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6、不要给学生布置太低能的任务

  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有创新和加深。也要避免学生一味被动的学习。应该适当的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7、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中,老师先让学生演示实现功能的作品,接着提问:为什么是这样的,想要实现功能应该怎么操作,让大家想办法实现功能,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会上网百度搜索……,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其中的方法。此外合理的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做到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迫不及待地想要动起手来的冲动。

  8、 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我觉得在课堂上教师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此外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我们要明白“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06

【推荐】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24

【荐】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24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06-1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2-24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篇)03-09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26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篇06-15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