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5 11:50: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反思(优选)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理教学反思(优选)

地理教学反思1

  不知不觉在潘庄中学的倒数第三周课也已接近尾声,经过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这一周我对我的学生、对我的课堂、对我的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自己教的是普班的学生,虽然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不能以一条水平线来要求,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在这两周的讲课与听课后,我不得不承认普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确实相对差一些,对他们的要求只能是及格万岁,当然也有学习好的同学,我要做的就是让高分继续保持,让低分的同学争取及格。

  其次,是自己的'课堂。由于自己是个实习生,而且打扮的也不成熟。所以在学生们面前没有威严,上课时学生们较随意,上课纪律较差。所以我的课堂,首先要抓的是纪律,其次才是学习。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是我的课堂。这周学校组织了特聘名师听课,我的指导老师张老师、地理组的'沈老师、王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实习生去听了我的课。课后张老师、王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性意见。张老师强调:

  ①我讲的速度太快,有点儿赶的意思

  ②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自己讲出来的,讲知识点的时候,要让同学多记一下;讲题的时候,应该多提问下学生,让他们说选哪个哪儿错了;把睡觉的人叫醒,让他们回答问题,如果自己老在那讲,学生会感觉没他什么事,也就难免睡觉了

  ③讲得多会感觉没重点,咱们知识点在黑板上罗列就是1、2、3、4几点,多的不要写。

  ④有讲错的知识点,千岛寒流经过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岛而不是朝鲜半岛,以后模棱两可的尽量不要讲,要多听课,多学习

  ⑤需要讲清楚的要讲透彻,例如纬度地带分异是随纬度变化方向变化的,而不是纬度方向。王老师也给了很多意见:首先她赞同张老师的说法并强调讲题的时候没必要每个题都讲,简单的题一遍过,难的题重点讲。普班的学生还是让他们多记记。

  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要结束了,我很舍不得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虽然有的孩子还很不懂事,虽然他们还是每天叽叽喳喳,永远不知道高考的迫在眉睫,虽然他们还是忍不住上课说话、走思,想一些青春期萌动的事情,但是他们是我可爱的学生,他们是我永远美好的回忆。

地理教学反思2

  新学期接手初一地理课,一连几节课发现了同样的一种倾向,有的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一边还大声喊:“我来,我来……”。有时老师刚提出了问题要求,明明是一听就懂,可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对老师的提醒根本不入耳,有时老师刚纠正一个同学的错误答案,另一个同学又重复了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而且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在大力提倡让课堂活跃起来的今天,在鼓励学生敢说会说的同时,在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呢?几节课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明确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同时,老师可向同学表明: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

  二、发挥示范作用。

  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最终形成习惯。

地理教学反思3

  一、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们的教材从原来的人教版到中图版再到现在的星球版。我作为一名从教近5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打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

  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学反思4

  小学阶段的《自然》学科,介绍了一些浅显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思考发生在生活和身边的地理现象。进入初中阶段开设的《地理》学科,由浅入深地介绍系统的.地理知识。学生要认知众多的地理事物名称,培养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学会分析、理解地理现象,去理解成因、演变超势,影响等。让学生在了解大自然的奥秘的同时,了解一些经济、文化现象,进而学会运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诗身边的一些事情,更科学地选择,安排生活和生产,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平衡,因地制宜及可持发展的人文理念。

  初中《地理》,侧重于自然地理,次于人文即社会经济地理、内容主要包含:地形<势>、水文<江河湖海>、资源、气候、植被、及工农业生产,国家与城市、人口交通等诸多内容。然而,知识的重点侧重于简单的认识和记忆。那么如何高效地让学生识知如此众多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就是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人类为了更直观地探知地球,了解地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发明了地图仪及种类多样的地图。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地图,去形象、直观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高效,则是现代地理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在前阶段的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地理学科饶有兴趣,但对地理事物名称仍处于一种枯燥之味地机械记忆模式,且对具体的地理事物的分混浠不清,记忆难度较大,学习兴趣未得到充分地激发……

  我们知道,地理知识重位置、重分布,而地图却正好能直观形象地解决此问题。为此,教者能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生动高效地组织教学,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因而,我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尽可能地多而巧地去运用地图。

地理教学反思5

  在本校举行的第二届教学节中,我选择《黄河的治理》一节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自己上课和各位听课教师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通过这次听评课,给我留下了许多反思之处。

  成功之处:

  1.注重了学生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如:在学习黄河的自然概况时利用了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列出要讨论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住重点知识,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再如,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环境问题,出示图片后,让学生读图描绘,最后得出问题,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中游地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时插入历史知识:古代比较强盛的朝代建都长安(今西安),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在黄河的根治中,断流和水污染的治理是本节课难点中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并布置学生结合我们当地的河流去探究学习,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3.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我们如何去治理,才能使我们附近的河流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等等。这些问题中,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不足之处:

  1.只注重了应考,而对教材的重点——黄河的治理部分的教学无论从占用的时间上,还是处理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上都不够充分。

  2.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的不到位,又没有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现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冷场现象。,《黄河的治理》教后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6

  在教授中东一节的居民与经济时,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一组阿拉伯人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片中人物的人种、民族、宗教信仰、语言吗?

  (2)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么地区?其服饰与所在地区的环境有何关系?

  (3)试将下列短语连结成一段话,比一比谁说的流畅合理:西亚和北非、白种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世界。

  2。用录音机放一段有关近期中东地区局势的新闻报道,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你知道西亚、北非地区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备受世人关注的原因吗?

  (2)西亚、北非的石油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主要石油产国有哪些?

  (3)你知道西亚、北非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地区吗?

  此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地理课程理念。首先是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此设计最大的特点是重重设问,一问刚平,一问又起。学生就在这重重问题中进入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设计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变学生消极的'听讲为主动的探索。其次是把地理问题与国际热点问题相结合。中东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将其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从地理上寻其根源,这既是一道难题,又一道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开放式题目。引导学生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再次是此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收音机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更易于打动学生,和学生产生共鸣。

地理教学反思7

  大家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对这些状况,自我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用心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带给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用心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构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我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潜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潜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一样角度培养学生的潜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带给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潜力和应用潜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潜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潜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用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简单、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用心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这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贴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学反思8

  【摘 要】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延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手段。笔者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地理课堂反思中应反思的内容,对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反思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好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帮助老师准确的调节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变化教学技巧,在教学中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一、对课堂师生角色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由精神的需要。反思学生是否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到“长江沿江地带”和“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思考,尔后学生纷纷发育,各抒已见。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且使学生自己感悟出环境教破坏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经常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自己的预期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课后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针对学生认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比如“季风”这节内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这节内容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关判断风向、其他洲的景观等,怎样把要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并很好的调动起来?我设计跟我们本土有关的问题导人,先示西亚、非洲和上海的景观图,再问:和上海同纬度的西亚、非洲是沙漠景观,可我们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与众不同之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想马上知道个究竟。我公布答案:这是归功于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带着找谜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动学习的成效显而易见。

  三、对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也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样才能更合理的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讲交通运输中的点时,我没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们县三大汽车站为例,以过去的区位与现在的区位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汽车站的区位选择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提出我镇规模扩大和两大交通干道的建成,又将如何影响我镇汽车站的区位呢?又该如何布局才更为合理有效呢?

  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师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展开教学、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分析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实际情况的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

  在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黄赤交角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一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所以,对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强的知识,教师应该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使用终身。

  五、对地理教学反馈的反思

  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反馈最主要来源于练习,练习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反思教师给学生的地理作业是否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是否对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有帮助。因此作业反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正如吉语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

  课堂教学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地理教学反思9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1、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在我们这小县城,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例如:在上气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河流”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

  

地理教学反思10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该怎样上课?……需要冷静、积极地思考,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并谈谈几点体会。

  1。多交流探讨,备课要充分,优化课堂结构

  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而备课充分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先备课,然后在去请教探讨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得以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师生互动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是师生不互动的话,自己都很难把课上下去,感觉他们都没有在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收,我上课的时候非常怕学生太安静了,你问什么他们都没有反应,这堂课就上得很不舒服,虽说这样你就能把课时完成,但是这样上课,不只学生没有劲,老师也没有劲了,好像在走过场似的。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引导他们。

  4.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册以及地球仪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者,我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就要将几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在讲到气温时有冬季最冷月气温、年均温的比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较。

  5.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地理教学反思11

  本章主要内容为选学内容,虽说在考试中不作为重点,但是该章内容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较密切,我国为人口大国,河南省为人口大省,对于人口的激增相继带来了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土地问题等,关于这些我们孩子在身边感受不是很深的问题,在其他地区确是极其严重,看到那些相关图片,也触动了孩子们内心的'情感认识,这其实更适合作为一节资源教育课。

  人口后面相应的引出计划生育与城市环境等,进一步涉及到家居环境与健康,可以让学生从自家环境说起,看看自己居住的环境是否合格,在室内污染气体中应重点给学生强调一种具有放射性的物质——氡,这种无色、无味的放射物质最容易被家居忽略,也是考试中的一个考点。

地理教学反思12

  在地理教学中建立地理学素质教育目标教学体系,遵循地理学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使地理教学遵循确定的目标进行,使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洞察明晰,心中有数,激发师生共同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推动地理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一、完整的素质教育目标

  第一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贯彻这一目标是因为它是学科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地理学教育大纲为地理学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有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大纲》基础之上,才能使目标教学得以顺利实施。中学地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学各科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关于知识教育,必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要调动各种因素,讲究教学艺术,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满堂灌”,运用“启发式”等方法,为学生构架有条不紊的合理的融汇贯通的知识体系。地理知识教育对地理学科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基础,如果除却知识教育,那么,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便会失去基石,成为空中楼阁。

  关于能力培养,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目标教学的一大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能力,并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这是打开地理科学殿堂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目的在于授人以渔,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于政治思想教育,要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观点。在地理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第二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这是学科教学指导思想的目标。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首先要实现从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化。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教学目标,努力使所有学生都具备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捷径。

  二、达标教学过程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标明确之后,达标途径的确立和实施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学中要力求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一)认真执教,作地理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者。

  虽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理课在中学各科中处于不利地位,但面对漠视,作为对地理学有较深刻理解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一往情深,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以自己对地理教育事业挚着追求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地理科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是能够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爱好的。

  (二)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应用多种媒体(如幻灯、录相、图片、讲座、版报等)、针对性实体(如地理模型、自然现象等)和难度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地理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高中地理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从人——地关系协调的观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生观教育;初中地理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眼、手、口、脑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突出重点,浅化难点,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完整性学科大目标的组成部分,是战术性教学目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目标,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以实施。

  (四)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要实现目标教学,除了要研究大纲、教材、教法外,还要研究受教育的对象,要尽可能普遍提高学生地理学素质的同时,让喜爱地理学的学生脱颖而出。因为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人地系统的整体化,本世纪末至下世纪,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地理学在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及人地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培养跨世纪的地理专业人才,应从中学地理教学开始。

地理教学反思13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20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是积极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再次,善于处理偶发事件,一要做到冷静沉着,不急不燥,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短的时间内。二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偶发事件所包含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即使进行批评也不能埋没了闪光点。总之,教师用自己热切的情感去影响着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其乐融融,兴高采烈,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信心是越来越强。

  二、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八年级上册就有120幅左右,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地理教学反思14

  最近在讲解利用经线和纬线时,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难,在第一个班讲解的时候发现有点不协调。经线和纬线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理解掌握后对以后的地理学习,还是地理兴趣的培养都是个关键点。怎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正好最近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看到地理智能这一名词,深有体会,我是不是可以从这里找突破口呢。

  地理智能,实质上是指一般认知能力和智力在地理学习中应具备和体现出来的能力和智力体系。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性”。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表现为能够完成读图,从图中了解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智力则是“指人能顺利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它所呈现的是学生能将文字的内容返回到地图上,会画图。

  如何在此课中去培养学生的地理智能呢。首先是重视和抓好地理概念的教学,为培养和发展智能打好基础。例如,我第二班上课的时候,在学生能牢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准确的指认出纬线和经线。就比在第一班上课时好的多,学生反映很积极基本上都能指认。在此基础上画出经线和纬线,从立体图到平面图,学生更容易接受。竖线表示经线,横线表示纬线。然后顺利的进行经度和纬度的讲解。完毕后必须让学生认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和180度经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等,为下面的讲解先作一铺垫。

  其次是通过各种方法刺激学生对地图的感知认识。培养学生正确读地图的方法和习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画地图,加强学生对地图熟悉度。在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那一节,学生在简单描绘世界地图后,将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填写在自己画的地图上,然后让学生相互的指出画的不足,进行修正,以加强各大洲和大洋相对位置的`记忆。我想学生以后看到世界地图就不会陌生。以后遇到填世界地图时,会比没有画图前得心应手的多。

  最后是到生活中去找地理事物和现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这里的记忆,不是让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而是指学生对地理事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和再现。学习地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体会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知道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些简单的原理对培养地理智能是最关键,也是最有影响的。如对地球公转的现象的理解,学前引导他们感受四季的变化,学完了,得让学生回过头去感受一年中白天和黑夜时间的变化和正午时候影子长短的变化。学生自己能亲身的感受到一年变化,夏季白天长,在校时间长,冬季相反。明白了缘由,对地理产生兴趣,以后能去观察世界的变化,自己总结原因。如我们在讲解气候特点时,让学生自己概括自己生活的地区的特点,然后向周边地区去扩张,由点到线,在到面的去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生活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学习,转变成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慢慢形成和确立正确思想观点,提升和发展地理智能,最终学生的能够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本人感觉还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提高成绩的。

地理教学反思15

  这次教研课总的说来还算成功,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听取专家及兄弟学校教师的评课意见后,我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正是这堂课让我对新基础教育理念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课程过程分析及反思

  1、欣赏歌曲《拯救地球》

  课程过程:学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精髓

  任务设置:热身运动,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氛围,通过歌曲引入主题

  设计目的:学生能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识及感知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够。新基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融合。

  (2)改进方法: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愉快、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2、地球常识的竞赛

  课程过程:学生对问题进行快速的反应及解答,

  任务设置:竞赛题目较为简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并巩固以往的旧知识。

  设计目的: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点:新基础教育,关注”生命成长”,强调课堂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满足.而这一环节的设置正式体现了这一点。一些简单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活跃起来。并有从易到难让学生轻松学习。

  (2)问题及改进方法:新基础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强调关注所有生命体所有学生;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所以当一组学生所得红花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小组时,老师要随机另外出些题目给这一小组,让这一小组的红花数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视

  3、回答问题:什么是环境

  课程过程: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任务设置:让学生对环境这一概念有个准确的理解

  设计目的:能够理解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问题:环境定义的图片出先得太早。

  (2)改进方法:在这一环节,关于环境概念的图片可以后些出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4、欣赏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并作小组讨论

  课程过程:学生欣赏并讨论最喜欢的图片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好的环境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好得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设计目的:两两对话,提高其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能感受到美的环境所带来的愉悦感,并能通过两两对话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语反思:表达、交流的能力。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5、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照片并作配对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观看图片并将文字与图片配对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被污染过的环境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同过“找设计目的:朋友”式的配对活动,将图片和描绘性文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实际效果:更为深刻。

  设计目的:学生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文字图片配对的活动,对几种典型能的环境污染形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前后两组截然不同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6、讨论污染的种类及来源等

  课程过程:学生对特定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任务设置:一小组的形式对环境问题的进一部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听力等交际能力设计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设计目的:加强学生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反思:习惯。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学生在讨论时显得有些紧张、拘谨。

  (2)改进方法:今后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7、作一个关于小区环境调查报告

  课程过程:学生对其感兴趣的同学家的小区环境做一个调查报告

  任务设置:这个活动让学生既关注书面知识,又式学生把书面知识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设计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即: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的意识或能力。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势:这一设计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紧密相关的。

  (2)问题:做总结时由于时间紧,只叫了一位学生做报告。

  (3)改进方法:将时间安排得更为合理,可以邀请2-3位学生做报告总结。

  8、宣誓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宣誓

  任务设置: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宣誓,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及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设计目的: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的得到加强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责任感。

  (2)问题及改进方法:此环节在处理上不够流畅。今后在类似这种环节的处理上要在前一个环节中有所铺垫。

  二、对“新基础教育”的几点体会

  1、新基础教育课应该是务实的课,而不能空有形式却没有内容。

  2、丰富多样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每个活动都必须充分利用,而不能对每个活动都“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

  3、每个环节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4、教师掌控课堂气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注意运用幽默感等对课堂气氛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反思08-17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0-29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4-02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0-16

地理教学反思(15篇)03-04

地理课教学反思03-22

乡土地理教学反思03-22

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02-14

地理教学反思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