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1 08:54:1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句优美。文章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展开,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部分展开来叙述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首先由风景优美的幻灯片入手,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孩子们进入课文,自然并且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在教学比喻句时,引入大量的珊瑚图片,漂亮直观,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了一点,在表达说话的时候,孩子们的根据图片想象表达的比喻句真的很生动,让人禁不住感叹,真的是“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孩子们的思维里无法想象的世界,问题虽然回答的很准确,但礼节起来很困难,此时,我顺势播放幻灯片,出示了阳光照射下不同角度海水的颜色,既理解了课文,又欣赏了美景,最后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真是一石三鸟。

  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在学文时,我让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读最后的自然段,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在课堂上用“头、身子、尾”来解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举一反三方可掌握,因此课堂上鼓励学生想象写哪些作文可以用这种方式,有的学生说在人物的时候可以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

  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留下的思索却是很多,例如最后的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孩子们以前并没有见过,而在备课时见没有见过这种方法,没有备透,导致事件匆匆,孩子们对这种方法了解不是很清楚,运用起来有困难。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很明确: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4、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课时的大致安排如下:第一步,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通过画面感官,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二步,对课文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海水的美。

  下面,我想谈谈对某些教学细节的一些想法。第四步,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因为在导入时学生已经对西沙群岛的风光有大致的感受,所以在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中,我将学生先引向描写海水具体风光的句段进行品读,抓住关键词语如“五光十色”进行赏析,我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弄懂词语意思,同时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对“五光十色”的理解。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引读,让学生对“五光十色”引起注意,接下来提问必须精炼、准确,比如针对五光十色的问题“西沙群岛的海水颜色这么多,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的?”,这样学生很清楚回答是“五光十色”而不是“瑰丽无比”。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词语,我出示了画面,让学生结合图片来形象地理解。还通过比较近义词“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个词语学完了我马上请学生读优美的句子,读出“五光十色”的感觉,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海水的颜色会不同,学生都能找到答案,我进而让他们用上“因为...所以”来说句子。最后,我让学生学习海水这段的构段方式,即先总后分,围绕“秋天来了,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来把这段话写完整,写具体,进行小练笔。

  从总体上看,我的这堂课“教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思路是很清晰的',目标也很明确。从备课开始,我一直困惑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每一个环节该把学生引向什么地方,我也比较模糊,多亏了师傅的指导,年级组老师的集体听课及时指正,在反复修改教案试教的过程中,我存在以下问题:

  1、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不自然。

  2、引导时的提问不明确,不简练。

  3、留给学生小练笔的时间太短,没能很好地展示。

  以后,我要一如既往的钻研教学,踏踏实实地备课还要备学生,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多听课,多反思,多请教老师,多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3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从整篇课文来看,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力争做到以学定教。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学生对这四部分都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这四部分开展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必然对四个不同景点中的某一处特别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小组,如: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宝队,海滩游乐场和海鸟观察站。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教学中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即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其中老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而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提供相关的资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

  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后评价。如水文研究所在汇报时,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现海水的美,读后请同学来评价,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不仅进行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在知识和能力的维度上,强调综合和整合。教学中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由老师给出的`知识提示,再整合,跳出过去强调语文知识系统性的老圈圈。

  注重语文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例如,整个课堂结构设定为研究汇报活动,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如学习海鸟这一部分的时候,顺势进行保护鸟类的环保教育。最后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本节课,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在集体汇报时,让其他组员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教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四、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不够精炼。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我在教学中用一“读”字贯穿自己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本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升华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特点是首尾呼应,全文的结构“总——分——总”是学生学习写法的最佳课文。

  我在修辞方法上作了一些点拨。因为修辞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没有思想情感,就无法体会出语言的优美。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这一句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海参蠕动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里鱼多的特点。学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辞的作用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求自己能写上这样的一段话,就有点难度了。特别是夸张句有点难度,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为习作打下基础。

  写作法是我在本课中必须落实的重要环节,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训练。文中写海底的鱼,先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再分别叙述鱼的样子,最后又总结鱼多。在了解了课文写作方法后,接着出示习作训练题目让学生学着文章结构去写一段话,开始学生说的话都很笼统,不够具体。通过引导,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写出来的内容就好多了,学生完成还不错。相信这一单元的作文,学生会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4

  在本课教学中,我依据文本围绕“风光优美”这一题眼而写的特点,紧抓“风光优美”一词,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以谈话方式引入课题,拉近师生距离,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理解“海防前哨”。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的位置,通过图片欣赏,使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由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从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句“哪儿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围绕这一句学习课文,着重学习第二段。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不要求学生照搬词语手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或用课文中的句子用读的方式表达。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画来来理解形成的原因,使学生乐于接受,最后再直观呈现。最后让学生自由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来当小小配音师,从新来欣赏“风光优美”的西沙群岛。

  然而由于经验尚浅,不足之处也是很多。通过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的指点,我将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语言的感染力不够。领导和老师们在听了我的课之后指出,我在语言的感染力上做得还不到位。我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的语言缺乏感情,即使是比较优美的语言,我讲得也是比较平淡。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建议中提到一旦进入课堂,教师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十足。只有自己真正融入教学中,只有自己的感情充沛了,才能感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

  第二,字词认读用时过多。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字词是基础,重点是课文。字词的认读本应在学生预习时解决,而课堂主要是检测,如果出现错误正音即可,而我反复让学生读,看似扎实,其实却挤占了课文的学习时间。

  第三,阅读指导欠缺。汪主任和潘校长在听了我的课之后都指出,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本应让孩子在朗读时一次比一次体改,可本堂课却没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过程。学生时代的我一直是班里朗诵水平比较高的。但成为教师后,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我一直心存疑虑。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而对于同一篇课文,每个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朗读上读不出,达不到那种感情,教师应加以指导,也可范读。但读得好,读得有感情,评判标准是什么?但我考虑到,我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要孩子照着我的感情去读会不会扼杀他自己的个性?这也是我不敢轻易范读的原因。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5

  20xx年度我参加了国培,在上周学校举行的微课大赛中,我展示了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下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带学生进入到西沙群岛优美风光中游览、体会,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各教学环节中,我也利用了各种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我通过录像的形式让学生体会珊瑚的各种各样。

  二、抓住语言训练的点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学生观察了各种各样的珊瑚后,用“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训练比喻句。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想这对于每位上课的老师来说找出缺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这堂课中的重头戏应该是描写鱼的这一自然段。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段,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鱼多?”为切入点,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又怕学生不明白“西沙群岛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告诉学生这是夸张。还有学生对题目富饶一词的理解,应该通过联系课文内容来让学生理解。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和因思考而散发出的火花。

  二)语文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读,以读促悟。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三)心灵的交融才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一堂好课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捕捉到激发孩子兴趣的激发点,才能找到牵引孩子进入想象空间的捷径,一潭静水才能被激活。在这节课中自觉没有进入状态,前后文内容的衔接不够自然。这让课堂减少了些许活力,也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6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好教材。教学本课,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让学生通过读、看、说、想,从两大方面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注重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一、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

  由于西沙群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我便借助多媒体展现西沙群岛的有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深刻地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新奇和崭新的世界。我们一起欣赏了奇妙的海水,一起到绿树丛生的海岛上和海鸟交朋友,又一起潜入海底,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和成群结队的鱼,孩子们被这些新朋友深深地吸引着,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神秘而富饶的海底,有的孩子还情不自禁地叫出各种鱼的名字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在读文的时候更加投入。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很注重电教媒体的适时使用,注重不能用过多的形象的画面代替学生的想象,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学习海滩一段,我让学生闭眼想象,想象海滩上有什么,有的孩子说看到了美丽的贝壳,有的说看到了渔业工人在翻庞大的海龟,有的说看到了一群小朋友在海滩上捡贝克。当我让孩子想象千奇百怪的贝壳是什么样时,孩子们的回答又是让我一阵惊喜。有说像烧鸡腿一样的贝壳,有说像乌龟壳一样的`贝壳,有说像花裙子一样贝克。在学过鱼这一段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鱼画出来,孩子们笔下的鱼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并且还给自己画的鱼起了很好听的名字。有叫蘑菇鱼的,有叫美人鱼的。孩子们在放飞自己想象的同时,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

  三、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培养。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品读祖国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本课我主要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比如教学海水这个自然段,我主要抓住“五光十色”这个词语进行教学,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接着利用电教媒体体会,然后进行词语对比,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水不仅是多种颜色的,而且还是闪闪发光的。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在教学鱼这一段时,我又让学生找出描写鱼多的语句进行品读理解,然后出示比喻句,对比句子的生动性,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写比喻句,充分注重了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

  四、教学本课,感觉还有很多不足:

  整节课引导得过多,没有大胆地放手,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还要更加关注学情,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课堂生成不够。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7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伯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香、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堂课也有一些没有做到的地方,如在自学部分,未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方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问题都是教师设计的,教师的“主导”痕迹还是比较多的。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先想想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问,我应该采取几种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8

  下面,我主要对执教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进行反思总结:

  一、领悟布局谋篇的表达方法

  ⒈领悟课文“总起—分述—总结”的记叙特点。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⒉领悟作者表达方法上的构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为“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先讲结果,后讲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小段,一般分为两层,一层写原因,一层写结果,概括段意时一般应抓结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为“并列果段式”,也即“并列结构段”作者用三句话分别描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每句话都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海中生物,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达一种意思,这种构段关系叫“并列式结构”。

  ③第四自然段为“‘总→分→总’段式”,也即“‘总→分→总’结构段”。这一自然段介绍海底的`鱼,先总述鱼“成群结队”突出鱼多,再分别叙述各种鱼的样子;最后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构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为“‘总→分’段式”,也即“总→分’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顺序是:“鸟的天下” →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 →鸟多[树多必然鸟多] →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多] →鸟粪多。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的“鸟的天下”。

  ⒊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二、领悟生动准确的表达方法

  ⒈修辞方法的形象贴切。①比喻,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②拟人,如:“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③夸张:“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关键词语的准确运用。如: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再如:第四自然段主要抓住了鱼的种类多、数量多、形态美等特点来写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多得数不清;数量大:成群结队、一半是鱼;形态美:不满色彩条纹、头上长簇红缨、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眼睛圆溜溜、身上长满刺儿、像皮球一样圆。

  总之,本课执教时,能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充分运用好《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例,让学生习得写作地方法,并让学生运用到《语文园地六》习作练习中去,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9

  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我上的这是第一课时,本课时以欣赏和朗读为主,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和图片的同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强化文章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中的“意味”。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所以,首先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配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更加深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们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了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同时,还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0

  外出学习汇报课,讲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我们听了四节苏教版的课,来校让我根据诸向阳老师的《九寨沟》讲三年级的课文。于是挑中了这节。

  讲之前信心满满,想着一定不能搞砸了。要大展拳脚,但因为自己把方向搞错了,目标定高了,于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违反常态,没有看任何教学视频。照着诸向阳老师的教学实录一步步往西沙群岛上扒,没有考虑到学生学情。三年级的孩子怎么可能和四年级的孩子相比较呢?于是第一次试讲砸了,意料之中。但是打击真的很大。一度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而且沛树的课讲的幽默、流畅。给我压力甚大。但是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弃的,毕竟离正式讲还有些日子。经过来校长的引导,将我设计的不符合的地方进行了整改。我又拾回了一些自信。第二次试讲还是有问题。来校交给我的方法贯彻落实的不够好。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反正课堂上有点闷,我觉得我和孩子们没有共鸣。紧张感更甚,但能发现问题就是还有改正的机会。虽有点气馁,但继续付出是必须的.。给一班留了预习,但我觉得我背的还不是很熟。万一出现断片的情况,那对于下午即将讲课的自己会是很大的打击。

  后来在反思这节课时想到,既然孩子们能做小导游,那一定是把课文掌握的扎扎实实的了。于是我留了一项作业,写一篇小文章,向大家介绍西沙群岛。用你的语言感染大家。而这一课一个很重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文字中游览西沙群岛,体会文字的美,让学生自己写一写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又巩固了课文。

  第二天一直默默在脑子里过课的步骤,我也知道这样的课堂不是高级的,不是成熟的。但我现在只能给孩子设套。我感到挫败,我这种课堂根本不是生本课堂,只是我的演出。边主任的话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升、拔高。我这种课其实是有些肤浅的。我必须转变,这也是阻碍孩子们说话能力提升障碍。今后要锻炼自己,更得锻炼孩子。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介绍了祖国南疆海防前哨美丽的热带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读懂每一节的意思”,这个教学目标不仅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而这篇课文各段的段式结构非常典型,有并列、因果和总分关系。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把训练归纳节意作为这一堂课的重点,以朗读作为主要训练手段。

  通过反复推敲,我们进行了三次实践。第一次实践中,我们错误地将教学目标单一化,纯粹地以训练学生概括节意为教学目标,因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知识教学枯燥。将语文课上成了基本技能的训练课,语文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读”的层面上。一堂课中,学生没有任何的语言积累和运用。

  第二次实践中我们虽然补充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但学生反复无效的朗读与没有估计学生的学情而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没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预定目标。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我们做了第三次修改。

  1、为了解决课堂气氛沉闷,机械地进行节意训练这一问题。我们从课题进入后,请同学默读课文,说说写了哪些地点的景物。找到4个地点后,老师把所有的景物随意地摆出来,让学生按地点归类。这样做既检查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又能整体进入课堂教学,不像第一次备课那样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为了更有效地阅读,我们将第二次实践中设计的三次自由读,前二次改为快速默读,因为学生已有了预习的基础,可以让学生一目十行地快速读,按要求找到相关内容即可。第三次让学生看着黑板上凌乱的小卡片默读,一边读,一边归类。这样的三次读只须5分钟,比原来减少一半时间,而且,读的方式不同,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我们觉得课文的第三小节结构清晰,语句优美,在整篇课文中具有代表性,学生也容易概括,因此把概括节意训练这个教学重点放在第3小节,其它小节的节意我们决定放在其他课文中有机渗透。这样做就避免了一堂课中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什么也学不好的弊病,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2、针对教学目标单一的问题,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字、词的指导与积累运用。如在第2小节的教学时,我们觉得学生理解“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这句话是个难点。于是,我们画了三幅图,通过直观图片,使学生明白海水交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在一起的交错。又如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懒”字学生极易写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强调了这个字的'字形。

  3、除此以外,我们重新设计了两次语言实践活动,把第一次由原来让学生以“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这句话作为总起句,用自己的话说说美丽的贝壳,改为有坡度的说话训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用些修饰词,能力差的同学说得简单些也行,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言实践者。第二次是学完了课文,我们在黑板上贴了一幅海底世界图,还将一些海底动物图片贴出,让学生作小导游,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来介绍画面内容,学生兴趣倍增。通过介绍,不但使学生积累的语言得以运用,更使他们自主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这次的三课二反思活动,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得到了几点启示: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在我们常说的课前备课这一环节里,不能只备教材,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情。不能以老师自己的想像来替代事实。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建立在学生的学情上,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如果教师把上课作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计来作出回答,那么学生就成了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配角,更谈不上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了。因此,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其成长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三十五分钟内都能受益。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多元化,而不能过于单一、片面。语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积累运用的过程,不能只注重知识上的分析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各条具体目标的达成,要服从于语文教学的整体。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大都以课目标的形式体现。叶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为一个圆球,形象地说明了一篇文章具有极强的整体性。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是一个综合载体,但却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的整体。听说读写训练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一堂语文课也是一个具有深刻的逻辑性、高度的和谐一致的整体。

  3、应关注突发问题的调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够在备课时预测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控制课堂教学中突发的问题,其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发挥。因此,我们觉得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不能紧张害怕,不能设法去防止问题的出现,而要积极灵活地去控制。先要去衡量一下这是个什么问题,是否需要花时间去解决,需要解决的要敢于放下自己拟定的教学任务,解决到位;不必花时间的可以一笔带过,避免在课堂上没了主意,跟着学生越走越远。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而是通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重视积累逐步形成的。有了这样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2

  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看图片、想象画面、联系下文、对比等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两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在写字时,我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武”字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我们要写什么字,又根据这个字的'字理(“戈”在古代表示一种兵器)帮孩子们记住了这个字。

  但在积累描写小鱼的那一段文字时,我没有让孩子边想象小鱼的样子,边充分地读这些句子,所以对于积累这一目标没有落实。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觉得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在课堂上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不足;我的语音语调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不够吸引学生;我的课堂机智还不够灵活,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到位……

  今后我要在课前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对自己的锻炼,努力在以上方面完善自己,落实好每一个目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在各教学环节中,我利用了各种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比如: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有关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等图片,使学生对陌生的事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抓住语言训练点,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文本,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比如在学习珊瑚时,找出文中描写珊瑚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进行拓展:把颜色多说具体:有XXX、有XXX……形状多:有的像……,有的像……明确这句话用比喻的方法写的,把珊瑚比作盛开的花朵、美丽的鹿角,理解“盛开”,再引导学生看美丽的鹿角的珊瑚图片用“有的像XXX有的像XXX”句式说话;在学习描写鱼多一段时,引导学生用“成群结队”进行说话。通过这些语言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零离对对话。

  当然,这节课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反思,我自己在读这篇课文时,被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深深地吸引住了,心想孩子们一定会很感兴趣,也曾幻想孩子们因兴奋而激动的表情。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尽人意。暗自思忖,感觉自己在这几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这堂课中的重头戏应该是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切入点,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到鱼的美,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和因思考而散发出的火花。

  二、语文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读,以读促悟。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三、心灵的交融才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一堂好课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捕捉到智慧的火花,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在这节课中,由于对教案不熟悉,总是在想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真正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所以整个课堂缺乏活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4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在教学中,我旨在体现如下三方面的设计思路:

  一、遵循认知规律,以“教-扶-放”为主线,进行段的教学。

  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而为达到“不教”的目的,课堂上“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是需要我们再三斟酌的问题。根据三年级上册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学情,鉴于三年级孩子初次接触此类文章,我以“教-扶-放”为贯穿全文的学习思路,渗透给学生学习段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该段写的是海水,特点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是老师“教”的过程。学习三、四自然段时,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孩子们试着自学,体现“扶”。五、六自然段的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是“放”的过程。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学生学习技能、自主意识得以培养。

  二、依据课文特点,因势利导,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积极建构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这篇课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教学中我想充分抓住以上有利因素,做到三个突破:

  1、突破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学习“总—分—总”的段式结构。本课教学中,原本预设要学习“并列、总分总”两种段式结构,但在教学中发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掌握两种段式结构很难,与其每个都蜻蜓点水,不如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一种总分总的段式。

  2、突破句式的修辞特色和表意功能,学习并体会夸张修辞方法的作用。本课的夸张句:“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句子的理解对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备课之初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学生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水一半,鱼一半。”这时我想到了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迁移的方法进行理解。举出学生常用的口头语“累死了”让学生知道夸张句的含义并不是字面意思,然后再让孩子知道“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也是一个夸张句,从而突破难点。

  3、突破句式的表达技巧,进行句式的迁移训练。比如练习句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三、读中感悟,悟中促读,注重积累。

  课文文质兼美,书声琅琅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悟景美,悟趣味。之后,再用声情并茂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所得,这样的读进来,再读出去的轮回,学生有了不少的收获。朗读之后,选取了一段,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孩子背诵下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上几点,是我课堂的美好设计及备课中的一些心得,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富饶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3-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4-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4-2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02-17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1-21

《富饶西沙群岛》教学设计06-2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04-0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02-19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