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2-05-30 11:40:46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模板锦集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模板锦集6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类汽车的用途,开动脑筋设计出各种形状、功能的汽车。

  2.会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优点。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布置《汽车展示厅》。

  2.长短不一的木块、大小不一的圆木片、钉子、榔头、小锯齿等。

  3.马路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汽车,引起幼儿对汽车的兴趣,交流、讨论汽车的特征和用处。

  1.(出示汽车)这是什么呀?你怎么知道它是汽车的?”

  2.幼儿自由探索。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汽车?形状是什么样的?

  3.“你们想玩木头小车吗?那今天我们就自己来做木头汽车好吗?

  二、利用图式激发孩子们探索、设计更有趣的车。

  1.木头小汽车怎么做呢?老师这里有制作小汽车的图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谱图,感知木头汽车的制作过程。

  3.幼儿讨论自己制作什么样的汽车。

  三、幼儿操作,请小朋友设计未来的车。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启发幼儿大胆创作不同外形的车。(用榔头敲钉子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敲到自己的手,也不要拿榔头、钉子弄其他小朋友)

  2.引导幼儿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小汽车,并说一说与众不同之处。

  四、作品欣赏、教师小结。

  展示评价幼儿优秀作品,并和幼儿一起熟悉车辆行驶交通规则。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教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美术教案 篇3

  概要: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形,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

  画麻雀的步骤:

  褐黑点头背,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两翅张开,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诗歌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到教学效果。

  老师应把步骤制成挂图,写上文字,说明每一步应如何去画,要求达到什么效果,或制成幻灯片、投影片,使画面更清晰地体现出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课文以范画配合步骤图解,教师除了讲授国画知识外,还须结合范画进行分析,讲解,指出学生作画应注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欣赏范画。

  本课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笔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二、教学方案

  1、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3、欣赏唐代名画《捣练图》

  我国古代绘画有很高成就,很多画家为我们留下珍贵画卷,唐代画家张萱画的《捣练图》就是其中一幅。

  1.解释“捣练”。

  2.《捣练图》是长卷画,也称手卷。图中描绘了唐代妇女劳动情景,几个妇女在捣练、络线、缝制和熨平。第一组描绘四个妇女用木杵在捣练,第二组两个人坐地毯上络线和缝制。第三组几个妇女在把练熨平。整个劳动场面构图安排巧妙。三组人物有站有坐,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各组人物间互相呼应。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展示画卷并放映幻灯。

  盛唐时期的工笔人物画,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人物形象体态丰满,面貌圆润,用线造型,比例准确,线描工笔流动而且劲挺。用色浓重艳丽,但雅而不俗。

  4.介绍画家张萱及对后世工笔重彩人物画影响。

  5.启发学生描绘《捣练图》的情景

  提问:画中描绘几组人物都做什么?按顺序讲出来。

  6.小结:用概括的语言谈《捣练图》这幅画的特点,美感,学生受到启发,兴趣很高。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墨色浓淡变化,及色与墨的融合方法,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笔墨方法表现各种花卉。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各种水墨花卉作品的过程中,了解用水墨表现花卉的方法,通过尝试与交流掌握彩墨花卉的一些基本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画中不同的花卉表现方法,感受中国画的独特表现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中国花卉画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运笔与用墨的综合表现

  教学难点:花卉的没骨画法

  课前准备:

  学具: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笔洗、宣纸、抹布

  教具:画家作品若干

  教学流程:

  一、观察与导入

  1、欣赏一组自然界中的不同花卉,讨论交流花的基本结构和造型特征,知道不同品种花朵的造型及花叶的区别。

  2、尝试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朵所见的花。

  3、交流、展示学生作业。

  4、引出课题。

  二、讨论与理解

  1、欣赏几幅国画花卉作品,感受彩墨花卉的独特效果。

  2、讨论、交流花卉的不同表现方法:

  ①先勾勒线条,画花瓣的外形与花筋。侧锋填色后,再点花蕊;

  ②没骨画花,直接侧锋表现花瓣,再添加花筋与花蕊;

  ③细小的花可直接点出。

  三、尝试与实践

  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彩墨画花。

  要求: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幅花; ②注意枝条的变化; ③适当添加背景,加以衬托与渲染。

  四、欣赏与评论

  1、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内容:

  ①画面中笔墨运用是否恰当?

  ②花与枝叶的组合是否有变化?

  ③画面添加是否能使构图更完整、生动?

  2、自评:说说自己的画花方法。

  3、互评:交流对同学作品的看法。

  4、教师小结:肯定学生作品中花卉的不同表现方法。

  5、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生活。

  教学效果反馈: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自然界中的花卉已有较多的认知积累,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不同花卉不同造型特点的把握,使学生在已有水墨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墨技法表现自己喜欢的花卉,更多体验中国彩墨画的特点,提高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通过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花卉,感受其不同的造型特点,激发学生用画笔表现自然美的愿望。没骨画花是本课技法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学中加强现场示范,强调直接用侧锋表现花瓣。为了使花瓣更显生命力,蘸色时笔上彩墨要饱满。根据花朵的造型特点果断运笔,一朵花一气呵成。提示学生绘画时,要注意花朵的大小、高低与浓淡变化。枝条穿插不宜僵硬、呆板,要富有变化。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热情。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难点: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1、 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 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 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 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3、 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 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a、 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b、 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5、 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玩具。

  6、 布置作业。

  a、 尝试收集大家画的民间玩具。

  b、 布置师生共同收集民间小玩具集市。

  教学后记:

  基本能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书中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将彩色纸撕成小纸片,并粘贴在指定的范围内。

  2、选择自己喜欢的粘贴方法,装饰房子,感知美丽的瓦房,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红黄绿蜡光纸每人三小张,固体胶人手一个。

  2、蘑菇房子范例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蘑菇房子范例):这是什么?呀!蘑菇房子上怎么没有瓦片呀?我们一起来当小工人,做许多瓦片好吗?

  2、学习撕纸的方法。

  教师:你们见过瓦片吗?瓦片是一片一片的,这是一张大纸片,怎样才能变成一片一片的小纸片呢?

  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启发幼儿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大纸片撕成小纸片。

  3、幼儿撕小纸片,教师来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两种以上的颜色的纸撕,不要撕的太大,也不要撕的太小。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将小纸片装在屋顶上,了解粘贴瓦片的两种方法。

  教师示范在小纸片反面涂抹糨糊,然后贴在屋顶上,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贴纸片。了解粘贴的粘贴的基本方法。

  教师示范先在屋顶上抹糨糊,提醒幼儿涂抹的糨糊不要太多,不要积起来,然后将小纸片一一贴在屋顶上。

  5、幼儿贴瓦片活动。鼓励幼儿选择一种方法粘贴瓦片,教师观察指导。

  6、展示幼儿漂亮的房子,给每个小朋友的小房子上贴上一颗五角星。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美术教案模板锦集6篇】相关文章:

识字教案模板锦集10篇05-28

草原教案模板锦集八篇03-28

凡卡教案模板锦集10篇05-25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汇总九篇05-24

【推荐】中班美术教案模板九篇05-23

【精品】中班美术教案模板五篇05-17

【实用】大班美术教案模板八篇05-14

【精华】中班美术教案模板五篇05-07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七篇05-06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