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谈生命教案

谈生命教案

时间:2023-03-29 19:04: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生命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谈生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生命教案

谈生命教案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2、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积极投入生活。

  2、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自主赏析、自主感悟。

  【教学过程】

  一、积累名言,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积累生命的名言,然后充满激情的导入: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冰心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二、读清思路,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生命到底像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原话。

  教师借助此问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并板书课文结构。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

  3、男生齐读一江春水部分(老师点拨:激昂、响亮),女生齐读一棵小树部分(教师点拨:舒缓、深沉),全班齐读最后一部分(教师点拨:高昂、有力)。

  三、品读句子,感悟语言

  1、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作者也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你更欣赏哪一个说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说明。

  2、生命像一江春水,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生命像一条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你认为生命像什么?请你也像冰心老人一样,用形象的比喻告诉大家你对生命的认识。(生命像)

  3、本文语言精练优美,哲思深邃,让人回味。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最好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内涵,感悟生活

  1、在冰心老人优美、深邃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坚强而美丽,像张海迪虽高位截瘫却自强不息地学习科学知识。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把一生都奉献在科学发明上。你感受到了生命因何而美丽?请告诉大家。

  2、近年来,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某些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悲观,甚至轻生,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的同学不顾学校的再三忠告,置安全规则于不顾,导致一些安全悲剧在某些学校重演。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我们一起高声的诵读汪国真的一首小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

  心

  生命像一江春水

  激昂、响亮

  生命像一棵小树

  舒缓、深沉

  揭示生命本质

  高昂、有力

谈生命教案2

  【教学设想】

  虽然,初三学生读后感写得比较多,但真正要写好一片读后感却不容易。大多数学生在写的时候,或只注重读,感的内容很少;或写了自己读后的感受,但感受却不深;或读和感都有,但缺少联系实际今天,主要想通过这一堂课的练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对生命的真谛的看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关散文的读后感的写作水平。

  【教学实录】

  一、导课

  同学们,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河,有时会有漩涡,有时会曲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看待生命呢?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放录音)

  二、展示个人搜集的有关名人对生命的真谛看法的材料

  1、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材料。每个小组成员交流自己在网上搜集的材料。小组长作记录,将较好的'记录下来。

  2、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在班级中交流材料。

  三、探究人生真谛

  个人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四、探究《谈生命》的内容

  1、读《谈生命》,思考:

  ⑴ 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解释生命的真谛的?

  ⑵ 你读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归结: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顾一生的沧桑经历,用象征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所以,我们要想充实的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是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下面,同学们把自己通过网上搜集的有关面对人生的坎坷自强不息的名人事迹交流一下。

  4、学生交流材料。

  5、教师归结:

  根据刚才的思考讨论,同学们已对生命的真谛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们写一篇有关散文的读后感。

  五、写《谈生命》读后感

  教师点拨散文读后感的写法:初学写散文读后感的同学,宜从掌握读后感的基本结构模式述、议、联、结入手。

  1、述:

  就是以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材料的中心意思活干点,作为全文的引子,并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2、议:

  即在述出所给材料的中心意思或感点之后,围绕它,对材料进行简明的阐述,让人初步分清材料的实质,揭示论点(感点)与材料的逻辑关系,并完成由读到感的过渡。

  3、联:

  即联系社会生活或自身的生活经历,展开充分的阐述。这是读后感的写作目的和重点所在。

  4、结:

  即读后感最后的归纳主旨和点题。一是要水到渠成的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二是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揭示材料给人的启示。下面同学们写一篇《谈生命》的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六、学生写作文

  七、交流,评论

  八、誊抄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学生活动较好,课前已布置上网搜集材料,学生准备较充分,因此,课堂上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通过练习,学生对生命的真谛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对散文的读后感的写法有了更高的认识。这节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后感的写作水平。

谈生命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2. 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把握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手段、方法:

  1、多媒体教学课件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强大感官冲击作用;

  2、尝试运用因特尔未来教育理念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或用多媒体投影出)生命二字.

  学生:谈谈看到这两个字的感想

  2、导言: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并且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两万多天,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生是如此短暂!如此短暂的人生旅途,我们该如何完成我们的人生使命呢?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态度,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呢?

  让我们听听中国文坛女作家冰心是怎样诠释生命的。

  基本问题 : 一、生命是什么

  二、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三、作者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基本问题 : 一、生命是什么

  二、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三、作者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二)整体感知

  1、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也可随录音一起读

  (多媒体图片展示:创设情境,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直观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有助于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方法指导:听读要求:抓重点段、关键句、重点词;总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提示: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即中间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层次来。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作如下提示:

  第一种: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电脑多媒体]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 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三)、精读赏析

  * 内容赏析

  1、学生质疑:在个人阅读基础上将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将疑难问题写在纸条上上交教师共同研讨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指导解答,将学生遗漏问题补充

  3.小组研讨交流后,教师点拨明确: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 :生命是什么涉及到生命本质的科学定义,作者说不敢是非常严谨求实的,而生命像什么是一种艺术的表述,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将生命的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生命图画,通俗易懂地诠释自己对生命的悟解,抒发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或哪几个生命历程?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

  朗读课文,分析一江春水部分:

  多媒体图片展示配文章片段:学生感情朗读,师生共同赏析

  从对一江春水的描绘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朗读课文,分析一棵小树部分:

  多媒体图片展示配文章片段:学生感情朗读,师生共同赏析

  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蓬勃生长、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3)、文中在两处作比喻的层次最后都有也许有一天,也不敢信来生!有何作用?

  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或者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4)、最能表达课文主旨的是哪几句? (学生小议)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

  (5)课文最后一层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指导总结)

  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这一层总述是在前面情景交融、形象描绘的基础上,升华到哲理层面上的点明深化主旨,从特定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历程的基本规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的结论。

  (6)、作者对生命有什么感悟?(指导总结)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全文表达出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感情。

  (7)总结归纳文章主题:(指导归纳)

  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妙语欣赏(师生共议)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采摘创意(师生共议)

  作为一篇散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学生研讨归纳)

  1. 选择合适的载体: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两幅画面始终的是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由衷的礼赞。

  3. 写法上匠心独具。

  如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用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终了,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的形式,稍加变化的语句,既总结了本部分内容,又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自然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课堂活动

  (感悟启发,学以致用,通过对散文的赏析,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师: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 对你今后人生有哪些启发呢?

  1、敞开心扉: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家中经济陷入困境;面临中考我们有很多压力;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面对这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你身边熟悉的亲人、同学、老师中他们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

  (3)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2、互赠名言:将你课外收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赠送给同学;

  3、名家生命感言(多媒体)

  (五)课外延伸

  (六)教师寄语:

  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学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能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附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长河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人生之树

  揭示生命的本质、生命规律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豁达乐观

谈生命教案4

  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冰心于1947年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并没有在生命的定义解释上做,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为具体可感的春水和小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命的图画。作者通过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全部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同时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表达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调高亢达观,许多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阅读本文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优美的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点拨和启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板块,即:创设情境,激导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选学法,品读──拓展迁移,感悟升华──推荐书目,课外延伸──反思小结,巩固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能够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⑵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与感悟。

  ⑵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养学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2、正确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3、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⑴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和渗透,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写法。

  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理解。同时在重点处留空白,在难点处留空白,在知识延伸处留空白,给学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圈点勾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领会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配以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思考看到画面都产生了哪些联想。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整体感知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四种学习方法

  朗读法;点评法;构图法;质疑法。学生从四种学习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平台。)

  四、说话练习

  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出示三个与生命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表达。从教师给定的三个开放性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意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课外延伸

  教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进行课外延伸。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现代网络技术等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

  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我认为语文课堂上绝对不能少了学生的朗朗书声,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的主旨。因此,要通过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通过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的点评赏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目的。这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书中,以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入和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本节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针对本文画面感强,适合朗读以及语句含义深刻等特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即:朗读法,构图法,点评法,质疑法。学生犹如进入了学法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就文本讲解文本,而是应当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创作天地”这一环节,里面设计了三间创作室:

  1、以“生命”为话题说一段话。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进而爱生活,爱语文。

  点评

  《谈生命》一课是刁英芳老师在哈尔滨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课,此课曾荣获市级一等奖。刁英芳老师的《谈生命》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设计实效性。

  教者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将课堂流程分为六大版块,版块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在感受优美意境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去创造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二:学法多样性。

  本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同时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了学生选择学法的权利,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奠定了基础。

  第三:内容拓展性。

  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说话练习。这一环节的设置对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深广的空间;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篇进行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衔接,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语文的热情,将新课标中的探索式学习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实际教学。

  总之,《谈生命》教学设计发挥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谈生命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

  教学重点:

  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精妙语言的内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型:

  自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生命的感受。

  人的生命却只有两万多天,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生是如此短暂!但是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是死亡。

  历经一个世纪,饱受百年苍桑的冰心老人对生命又有这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2、生字、生词交流

  (1)、字形字音:

  云翳(yì)巉岩(chán)羞怯(qiè)心魂惊骇(hài)休憩(qì)骄奢(shē)枭鸟(xiāo)荫庇(yìn)芳馨(xīn)朔风(shuò)丛莽(mǎng)

  (让学生齐读三遍)

  (2)字义:

  骄奢:骄狂专横;

  巉岩:一种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悬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

  怡悦:喜悦;高兴

  云翳:阴暗的云

  一泻千里: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或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或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

  休憩:休息

  绯红:深红色

  卑微:指地位低下而渺小出身卑微的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把握朗读技巧)

  (1)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2)理解内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读。

  1生自由朗读;着重注意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

  2挑朗读水平好一些的学生读:大声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思考:本文围绕生命谈了些什么内容?

  提示: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珍爱生命思想感情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1、文章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四)研读课文

  2、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方法: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探究“一江春水”、“一棵小树”部分;

  3、问题探究:互问互答

  每个小组就各自探究的内容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作出解答。

  4、问题展示:

  “一江春水”部分:

  (1)“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中,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提示:“是”对生命本质的揭示,面“像”则重在对生命外部形式的再现。“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可从文中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即可找出答案。

  几个“有时侯”领起的内容和生命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一一照应。

  (3)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提示: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4)“行程的终结”预示着生命的终结,此时你认为“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提示:可从文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宁静。

  “一棵小树”部分: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

  提示:生长顺序,

  (2)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

  提示:四季的不同状态。可从中摘录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

  (3)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

  (4)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4)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揭示: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体验认识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可以这样的理解:“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相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或者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第三部分问题展示:

  (1)请找出这位世纪老人的肺腑之言

  提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2)这两句话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生命来之不易:顺利与坎坷,成功与失败是相伴随的。惟其如此,才构成灿烂多彩的人生。故此,我们应珍爱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

  (3)“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此题答案灵活开放,应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如学生可心理解为这句话道出生命中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也可理解为我们经历了生命中阴翳,能让我们更加珍爱人生,从面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等,只有言之成理即可。总结性思考:

  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

  提示:

  1、选择适宜的形式: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含蓄隽永: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礼赞。

  3、写法上匠心独具。

  如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用“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终了,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的形式,稍加变化的语句,既总结了本部分内容,又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自然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品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2、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1)生命只有一次,应好好珍惜;

  (2)人总是要死的,选择死亡的方式可以不同;

  (3)生命是宝贵的,应该活得精彩。

  示范: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美丽,张海迪阿姨下半身不遂,但她顽强与命运抗争,而《轮椅上的梦》成了激励青年上进的明灯。)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有无限的价值而美丽,伟大的作家鲁迅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献于发明上。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的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等

  (六)想象联想拓展延伸

  1、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2、联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文天祥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请收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七、应用提升

  A级:基础训练——摘录佳句

  摘录课文中你喜爱的语句段落,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B级:拓展训练——观察日记

  写一个生命现象,字数300字左右。

谈生命教案6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 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 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 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 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一)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1. 导入。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2. 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3. 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

  4. 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5. 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几遍。

  6. 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二)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1. 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论作个小结。

  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2.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相同点:

  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

  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

  3. 齐读《热爱生命》

  附:

  热爱生命

  法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2. 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谈生命教案7

  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句子?

  生: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是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

  生: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西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只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

  生: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这是极具匠心的开始,给人非常新鲜的感觉。迅速地入题,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似乎每一秒钟都用在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上面。〕

  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但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要求咬准字音,比如下面这些字:巉岩 骄奢 荫庇 芳馨 怡悦 丛莽 清吟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根据内容说话,说一说生命像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它的前身

  (学生杂然地读课文,说话。)

  师:下面准备课堂发言,开始自由发言。

  (学生按句式要求各说一句话。)

  生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

  师:生命在积攒着力量。

  生2: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他遇到巉岩前阻,有时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有时他遇到暴风雨,有时他遇到新月和晚霞。

  师: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有阳光也有风雨。

  生3: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下聚集生力,在冰雪下欠伸。

  师:对,有春天就有生命

谈生命教案8

  【说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谈生命》是一篇清新优美的当代散文。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阅读全文,能把握作者思路、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学习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生命感悟的写法,体会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的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⑵ 正确理解文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位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⑶ 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散文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文体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应结合朗读揣摩文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读书时背景音乐的播放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和点拨下,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⑵ 学习文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事物的写法:

  课文以“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描述春水和小树的行动和生长的现象,生动形象,给人以审美享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培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

  【说教学内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冰心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谐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学习材料。从语言上看,字、词、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如果导引得当,学生必然学有所得。从思想内容上看,文章谈的是“生命”话题,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初三学生,应该有体验、有兴趣,能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许能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1、教学重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确立的原因是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学生可以揣摩来学习如何运用一定的修辞表达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确立的原因是课文以“春水”和“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需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便有些难度,要综合运用他们理性思维和概括能力。因此确立以上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总体教学构思及依据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的主旨的目的。另外,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落实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与依据

  为学生营造阳光明媚、温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追求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通过朗读领悟、合作讨论、质疑创造、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诱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情境导入、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对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读: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第三环节:走进生活:比较阅读,延伸课堂。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和依据

  我所任教的班级,城区学生居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语文基础较好。另外初三学生,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也有了发展,对于本文的学习,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并且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学生一定喜欢。但文章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相当大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体会自由谈,教师适当点拨,不硬性强求。

  四、困难对策及依据

  由于初三学生的经历及认识有限,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彻。老师应恰当加以点拨,方可深入体会。另外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有畏难情绪,老师要构建开放课堂,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要尊重个性体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探究兴趣。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也是人类恒久的话题。试想一下,当你只身一人站立在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深入: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荫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

  导入之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和目标,定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这一板块中,我采用“朗读”策略,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课堂琅琅的书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所以这一环节设计了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读。

  1、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靠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欣赏,与大家交流。

  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二要说出自己的体验。三要读出正确的情感。

  这一步是学生个性化品读文本。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品味语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适时以身说法,以期师生共鸣。让学生进入个性阅读的空间,在阅读中既审视作者、文本,又观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3、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让学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过联想、想象,以“生命像……”开始,写几句形象的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交流、共享。

  这样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

  4、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第三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大胆质疑。学生对文章当中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质疑,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探求解决问题方法。除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再设置两个问题:

  ⑴ 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说成是小树,生命与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通过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这样看来质疑是创新的中国,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

  5、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

  丰富语言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让学生品读文中警句,争取当堂成诵。这样既是语言的积累,又是思想的升华。

  在第二大环节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读法,从咬文嚼字到寻章摘句,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品味赏析到阅读积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走进生活

  设计这样的问题:“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梵高用画来表达,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

  (这样设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自行准备,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利用绘画、演讲、诗歌、快板等形式来表现。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延伸到课后完成。)

  附时间安排:情境导入:3分钟;咬文嚼字,读懂文章:2分钟;寻章摘句,读出自己6分钟;联想想象,由读到写8分钟;质疑问难,读出问题10分钟;背诵警句,积累巩固8分钟;走进生活5分钟。另外还有3分钟作为弹性时间,视学情而定。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的教学理念,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爱学会学,是我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谈生命教案9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看过图片后,老师会找同学说一说,你看过图片后能想到哪个词,或者结合某张图片谈一谈你的感受。

  (看幻灯片)

  师:看过之后,谁能来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个词?谁能结合某张图片谈一谈感受或说一说你的想法。

  (同学自由说)

  师:是的,初升的太阳,新生的婴儿,它们把一种鲜活的力量展现在人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它们以自己的形式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而像那干涸土地上萌发的嫩芽和那手握火炬的残疾人,他们是用坚强和勇气在与命运抗衡,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这地球上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这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你是不是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新课,冰心的《谈生命》。

  二. 初读课文

  师:首先同学们自己快速阅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好,然后马上用工具书自己查找准确读音。(学生利用工具书快速读课文)

  师:读过一遍课文了吧,现在如果有没查到的字请举手示意老师。

  师:如果你们都没有问题,老师就来提问题问大家。(出示幻灯片)

  找同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枭鸟( xiāo ) 羞怯( qiè ) 绯红( fēi ) 怡悦( yí ) 骄奢( shē )

  荫庇( yìn bì ) 芳馨( xīn ) 憩息( qì ) 巉岩(chán) 云翳( yì )

  师:刚才读过课文了,也了解全文大意了,现在老师就来问一下大家,作者是如何来谈生命的?作者都把生命比做了什么?

  生: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师:下面同学们就根据课文内容说话,说一说作者是怎么样描写生命像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

  生:(自由说)

  师: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这是作者眼中的生命。好,现在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生:(自由说)

  三. 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这次要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节奏和语调,老师先来开头,大家注意听,老师会中途停下来让同学接着朗读。。

  这次读什么呢?读你喜欢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什么,获得了什么。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说一句“积累”的话,什么是说“积累”的话呢,就是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些词语或者哪些句子,如果能说出你喜欢的理由或记住它的理由就更好了。

  现在我们开始读课文。

  生:(读课文)(老师开头)

  师:现在同学们就来说一句“积累”的话,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再说一说理由。

  生:(自由回答)

  四. 品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现在第二步我们也做完了,我们要开始下一步的学习,下一步的学习更艰苦、更有趣味,而且更能表现我们语文学习的水平。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读课文中非常好的的字词或者句子,说一说“发现”的话。

  师:下面老师把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列出来,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品读,说一说“发现”的话经典句欣赏

  1. 【原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品析】因为“生命是什么”是一种下定义的说法,而“生命像什么”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下定义,而用比喻的手法说“生命像什么”很生动、形象。

  2. 【原句】“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冲到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

  【品析】因为这句话有些词语用得很生动,比如“愤激”、“怒吼”、“回旋”等,写出了江水在前进过程中的勇气,遇到困难险阻,能勇敢向前,努力走过坎坷,这句话老师也想送给每位同学,希望你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勇敢战胜自己的困难,早日冲到危崖。

  3. 【原句】“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品析】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方法,庄重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在常人眼中,死亡或许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达到了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思想高度,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因为两句在文章出现了两次,都写出了江水和小树在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那种坦然和无怨无悔。 只要努力过,就不会有遗憾。

  4. 【原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

  【品析】可以说是作者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之大成,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的点题句。不仅提炼出了深刻的哲理,而且表明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激昂、达观的情调,这种情调在这几句中表现得更明显。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5. 【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品析】这句话非常的生动形象,说明了人的一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等,只有单一的经历是不行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说人到了老年,即使有无限感慨也应感到幸福和欣慰。

  6. 【原句】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品析】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排比,很有气势。

  7. 【原句】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品析】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8. 【原句】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品析】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9. 【原句】“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品析】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10.【原句】“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品析】“暴风雨”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11.【原句】“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品析】 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12.【原句】“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品析】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13.【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品析】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

  师:品读完课文,同学们对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那么我们总体来看,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了生命的什么规律?(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 那么表达了什么呢?(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五. 创造性学习。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创造性学习。我们先把表达作者对生命感悟的地方读出来,要有感情的朗读,从“宇宙是个大生命”读起,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大家来齐读。

  (生齐读)

  师:这一段也就是本文的中心,正如作者说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现在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师:在你二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自由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亲情、坚强、宽容、快乐、付出、感恩、真诚、乐观等)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到这里,我们这篇文章就学完了,不过文章可以结束,生命的话题却永无止境。我们在生活中要感谢生命,在困难中要奋发有为,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师:最后给同学们留一个课后作业,回去读一篇题目为《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的文章。老师已经把文章打印了出来,一会给同学们发下去,同学们课后认真读一读,下节课老师会让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读后的感想。

  师:下课!

谈生命教案10

  《谈生命》PPT课件

  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诗集有《繁星》《春水》《冰心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5卷本《冰心文集》,收入1919至1982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

  掌握下列生字词:

  云翳(yì) f岩(chán)

  羞怯(qiè) 心魂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枭鸟(xiāo) 荫庇(yìn)

  芳馨(xīn) 丛莽(mǎng)

  结构分析

  1、(“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2、(“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3、(“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4、(“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分析第一层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表现作者自谦,写自己的感悟。

  分析“一江春水”部分:

  1. 默读课文并思考:“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

  2. 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答: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 ... ...

  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

  答:1. 选择合适的载体: 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两幅画面始终的是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由衷的礼赞。

  3. 本文在章法上颇具匠心,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

  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后面,作者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整齐的形式。稍有变化的语句,既归结了每段内容,又共同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大自然怀抱和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想象和联想

  1、作者把生命比做水和树,你呢?

  2、是否能联想到某些名句 来加深感悟吗?

  3.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

  体验和反思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难,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关键词:谈生命课件PPT,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下载,九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谈生命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谈生命》PPT课件

  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诗集有《繁星》《春水》《冰心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5卷本《冰心文集》,收入1919至1982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

  掌握下列生字词:

  云翳(yì) f岩(chán)

  羞怯(qiè) 心魂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枭鸟(xiāo) 荫庇(yìn)

  芳馨(xīn) 丛莽(mǎng)

  结构分析

  1、(“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2、(“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3、(“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4、(“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分析第一层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表现作者自谦,写自己的感悟。

  分析“一江春水”部分:

  1. 默读课文并思考:“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

  2. 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答: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 ... ...

  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

  答:1. 选择合适的载体: 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两幅画面始终的是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由衷的礼赞。

  3. 本文在章法上颇具匠心,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

  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后面,作者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整齐的形式。稍有变化的语句,既归结了每段内容,又共同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大自然怀抱和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想象和联想

  1、作者把生命比做水和树,你呢?

  2、是否能联想到某些名句 来加深感悟吗?

  3.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

  体验和反思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难,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关键词:谈生命课件PPT,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下载,九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谈生命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谈生命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认读基本的字词。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

  4.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B.[过程与方法]

  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充盈了情感,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此外,结合朗读和揣摩文意来学习语言。本文语言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哲理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可以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在朗读和背诵的同时,对文中一些语句进行仿写。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课堂实录

  题目切入、激发联想

  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谈生命”这一课题)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景物以及我们熟悉的作品?

  生1: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

  生2: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3: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藏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

  生4: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着。她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生5:我想到的是置身荒岛,与孤独和灾害顽强抗争的鲁滨逊。

  生6:我还想到了病魔缠身而却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保尔。

  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但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已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看看她对这个概念作了怎样的诠释。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大声地读起来。如果遇到不懂的生字、词,请你画下来,稍后我们一同解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读完课文后,先来解决生字、词)

  理清思路、读出层次。

  师: 《谈生命》全文只有一段,但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划分层次结构,将全文的一个段落变换成几个自然段来读,并想想这样划分的理由。

  (学生进入自由朗读状态,或举笔勾勒,或托腮沉思,或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来谈谈划分方法?

  (生1回答,多数同学点头表示同意)

  师:那好,下面让我们按着划分出的层次朗读课文,把冰心先生对生命的感悟也读出层次性来,

  老师来读第一层,男生读第二层,女生读第三层,咱们再齐读第四层,好吗?

  (师生同读,渐入佳境)

  美文美赏、读出情感

  师:在作者笔下,生命既像“一江春水”又像"一棵小树”,这两大比喻就像是两段短小隽永的散文诗,你能把两个比喻的主干挑出来读一读吗?你认为这两个比喻有道理吗?你更赞同那一个说法,说说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主读书,挑出主要句式,圈点勾画)

  生1:我找到的句式是:

  ①“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②“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师:找的不错,谁能说说自己更赞同哪一种说法?

  生1:我觉得“一江春水”好,四个“有时候”,体现了流程的丰富多彩。春水奔向海洋的过程曲曲折折正好像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

  生2:我觉得“一棵小树”更好一些,小树成长壮大的过程历经风风雨雨,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正像生命的过程就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生3:我认为两个都好,难分高下,“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谁能把这种感悟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试着把这两个比喻句有感情的读出来。

  (部分学生举手,教师指名一名男生朗读,)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1:我觉得他读的挺平淡,“他聚集起许多细流…一泻千里”,这些句子都非常连贯顺畅,应该读得有气势,有力度,另外,有几个重要的词语,“快乐勇敢”“享乐”“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绪色彩的,也应该重读。

  师:那你愿意依据你的理解读一下吗?

  (生读,其他同学鼓掌)

  师:谁还能选取你最喜欢的句子,熟读成诵

  生1:我最喜欢“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生2:我也最喜欢这句话,我理解的含义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师:你说的真好,相信你一定会努力使你的人生富有活力

  生1:我最喜欢“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师:这篇文章所以如此震撼我们,是因为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以第二段为例,请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回答。)

  师:请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找出来品析。

  生1:我认为: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生2:我认为: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生3:“冲破”“不屈”体现生命的顽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正是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那么我们应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呢?

  生1:我们学过要注意把握语速、语调、停顿、重音。

  师: 说得不错,谁还有补充?

  生2:还要理解内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读。

  师:下面同学们就依据这些方面自由朗读课文,着重体会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

  (此时学习气氛活跃,朗读形式多样,学生在此情景氛围中,体会了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获得了美好的享受)

  师:接下来让我们全班分工合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男生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所遭遇的一切”,女生接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然后男生每读一句“有时候”,女生顺次跟读一句“四季句”;

  然后老师单声朗读“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然后男、女生依次分读“也许有一天……”的句子;

  最后老师满怀深情的读“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师生共读)

  品味感悟、读出主旨

  师:下面, 我们先把表达作者对生命感悟的主旨句读出来,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语句精警,妙言迭出,具有诗歌的意韵。请同学们将文句转换成现代诗行的形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句可只选用带引号的警句)

  (教师示范改写并朗读)

  (配乐)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

  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班级进行演读。)

  师:作者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请同学们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师:(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1: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2: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3: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生4: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拓展延伸、自拟睿语

  师:同学们,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小的自然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发人的,你能用“生命像……”或“生命像……愿你的生命……”的句式说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吗?

  生1: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2: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 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3:生命像大海,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4:生命像道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

  (其他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提出期望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步入课文为我们呈现的画面,体味冰心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请看多媒体播放的视频(伴舒缓乐曲)

  [视频内容说明:

  高山之巅,冰雪渐渐消融,汇集成涓涓细流,于山间低凹处聚成小溪,途经山谷、森林、田野,进入江河湖泊,最终流入浩瀚的大海;一棵小树从土地里生长出来,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随即它承受了暴风雨的洗礼,狂风撕扯着它,暴雨浇着它,雷电击打着它,霜雪欺凌着它……但它终于以挺拔伟岸的身躯矗立于蓝天之下,与白云为伴,接受小鸟的礼赞。]

  (教师结束语)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应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

谈生命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

  3、注重朗读和背诵。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此外,结合朗读和揣摩文意来学习语言。本文语言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哲理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可以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在朗读和背诵的同时,对文中一些语句进行仿写、扩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2、把握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

  地球养育着无数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你常常感觉不到他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二、解题: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在海边孤寂的童年生活中,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翻译的《说部丛书》。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预科一年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同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这时期的作品中更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冰心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其时,北伐战争的革命风暴使她感到超阶级的“爱的哲学”的虚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将她那个能“融化消灭”世间烦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变化,写出了《分》《冬儿姑娘》等作品,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三、课文解析: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

  谈生命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第一层,提示话题。文章题目是“谈生命”,开篇即生波澜:作者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像什么”。“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chan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这里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但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而是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他聚集起许多细流……一泻千里”,这些句子非常连贯顺畅,有气势,有力度。有几个重要的词语,“快乐勇敢”“享受”“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绪色彩的,对刻画“春水”形象和表达作者的心意很有帮助。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第三层,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与前一层所不同的是,从“破壳出来”,到“长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归化了”,这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但在情调、寓意上与上一层是一致的。如开头几句话,“生命又像……在烈日下挺立抬头!”细读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其中“聚集”“破壳”“伸出”“挣脱”等词语对表达这种意义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快乐”“吟唱”“跳舞”“宁静和怡悦”等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上一层也是一致的。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第四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开头几句气势非凡,“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大生命中之一叶”,语调高亢有力,表露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怀。“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这两句是作者积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精警之句,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点题之句。全文高亢、激昂、达观,这种情调在结尾部分更加显著。作者在这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并表明自己的人生观、生活态度,以及对社会、对宇宙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就是说,在感性化描写之后,作了理性化的归纳总结。

  本文虽然有理性化的归纳总结,但通篇还是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这是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点,都是纯白话,但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上文提示的许多词语就是例证。文中还有反复的语句,如二、三层开头“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有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种反复的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也许在常人的感觉和想像中,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却超越了这些,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思想高度。

谈生命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设计(二)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芳馨(xīn)怡悦(yí)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4]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荐读,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4]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

  赵丽宏

  一

  [4]

  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四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五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六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七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八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实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心,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了。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谈生命教案14

  【学习目标】

  1、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2、培养在朗读中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力。

  3、培养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骄奢( ) 清吟( ) 荫庇( ) 枭鸟( )

  芳馨( ) 云翳( ) 巉岩( ) 朔风( )

  2、走近冰心。

  3、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4、请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做上标记,并反复朗读,力求声情并茂。

  5、认真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⑴ 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⑵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⑶ 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⑷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冰心老人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认为妙在哪里?请谈谈你的认识。

  三、圈点批注,品味赏析

  1、圈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读,感受冰心老人语言的魅力,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2、小组合作:

  组内交流所批注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朗读,推荐一名成员展示合作成果。

  四、巩固创新,加深体验

  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你对生命的理解。

  五、课后链接,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命的本质

  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变的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物理、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也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办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也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字,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是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⑴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应当是: 。

  ⑵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 。

  ⑶ 如果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概括为(不超过30字)

  2、仔细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⑴ 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群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⑵ 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造句:生命像 。

  4、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⑴ 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一种是: 。

  一种是: 。

  ⑵ “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5、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他们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B、第⑤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C、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行。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都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谈生命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能力目标:

  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目标: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2、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生命这个话题,从古至今有不少人进行过探讨,我们中学课本就有不少。其中《生命

  生命》一文的作者杏林子她从小就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她对生命有什么样的感悟呢?在文中她就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求生,小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倾听自己的心跳声这三件非常寻常的小事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今天,我们再看看另一位作家冰心先生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板书

  谈生命

  冰心)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熟悉课文

  三、梳理文章思路

  四、重点欣赏“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片断

  五、朗读此片断,再次感受文章的美

  【赏评实录】

  师:在这里作者要谈生命,但开篇却写到“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在作者看来生命像什么?

  生(齐):像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

  师:作者抓住春水什么特点来写?是水流湍急?清澈见底?或是奔腾不息?

  生:奔腾不息。

  师:作者再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树,是抓住小树什么特点呢?

  生:顽强生长

  师:文章的思路很清楚,借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像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来揭示生命。

  师:今天,我们先重点欣赏生命像一江春水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读出感情。

  生齐读,声音响亮。

  师声情并茂朗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师:读着这句话,大家有什么样的联想、感悟?

  生1: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勇往直前。

  生2:我们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人生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生3: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读起来非常生动。

  生4:作者用词很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奔腾、怒吼、回旋”等动词,还有“愤激、心平气和”等表心理的词语。

  生5:生命是一个进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困难或不如意的事就放弃我们的追求,否则我们的生命将毫无意义。

  ……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也对语言进行了分析,分析地很透彻。

  师:生命像一江春水,他奔流不息,奔流的过程中他一帆风顺吗?

  生:“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和“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是指他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有时候他遇到了细细的平沙……”和“有时候他遇到晚霞和新月……”是指他生命中比较美好的旅程。

  师:“巉岩前阻”“暴风雨”都指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是否有所区别?“细细的'平沙”和“晚霞和新月”呢?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然后议一议。

  生1:“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这个句子写出了生命就像春水前行时一样,会遇到磨难和挫折,但风雨过后是彩虹,磨难只会丰富人生的阅历。

  生2:“暴风雨”所代表的磨难和挫折应该比“巉岩前阻”更加沉重,这种磨难会让人暂时迷失方向。

  ……

  师:春水从发源到奔流到海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一路上奔腾不息,喻示着生命的过程是进取、奋斗的过程;奔流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生命也一样,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幸福,也有痛苦,而这样的人生才更显精彩。课后请同学们把课上的这些感悟写下来就是读书笔记了。请大家再次朗读此片断。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生命像一江春水片断,这作为一个示范,课后同学们自读生命像一棵小树片断,做点读书笔记,这是作业。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的很流畅、很舒服,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基本实现了课前的设想,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达到了感悟人生、教育思想的目的。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的认识和体会深入了一层。在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活动面较广,尤其令我高兴的是,学生说出了一些有创意、有个性的见解,虽然不十分正确,但这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很珍贵的。

  【同行点评】

  1、能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性强,注重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研员点评】

  课堂教学坚持母语教学的特质,立足语言本体教学。关注人文情怀,注重母语习惯,强调情感体验,在听、读、思、议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体味冰心散文语言的魅力。不过冰心的散文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应引领学生捕捉文字背后萦绕的情丝,体味作者对生命的解读,如有可能也可将教师自身对生命的解读拿来与学生分享,让师生的阅读生命一同在《谈生命》一文中绽放美丽。

【谈生命教案】相关文章:

《谈生命》教学设计06-04

《谈生命》教学设计15篇12-20

《谈生命》教学设计(15篇)04-02

【精选】生命生命教案四篇04-03

《生命的壮歌》教案02-26

《敬畏生命》教案02-26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02-26

再塑生命教案03-18

珍爱生命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