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0 08:51:03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集合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学情分析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10 惊弓之鸟

  教材分析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1)指名读第一行 正音 齐读

  ①同学们笑什么呀?这种笑是赞赏的笑吗?②指名读。

  语文园地三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三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几部分组成。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我自己”,教材结合本组课文“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主题,对如何介绍自己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要说真话。

  本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写下来。教材里列举的三个题目,提示了习作的不同角度,教师可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

  我的发现安排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发现每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

  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积累这样的词句,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语言现象。而“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能让学生在受到一定思想教育的同时积累语言,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特点、爱好,做到语言准确、情感真挚。并能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评价,在充分认识同学的同时提高自我认识;

  2、能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通过反复朗读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发现每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

  4、通过读读背背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5、运用读读、想想、讲讲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和讲述寓言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自己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自己。

  2、初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背,积累语言,初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描述人物特点,生猜猜是谁。

  “我是人见人爱的大明星,你看我,头套金箍圈,手持金箍棒,有一双火眼金睛,降妖除魔数我本领最大!”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是啊,“火眼金睛”、“神通广大”、“降妖除魔”那可是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啊,刚才老师把孙悟空最主要的特点说出来了,所以我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想让大家更了解你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着说说自己。(板书课题:说说我自己)

  二、明确要求,多角度说特点

  1、提出要求

  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有的同学爱哭、爱笑,有的同学爱唱、爱跳……想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你啊,我们就得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想一想,你有什么特点,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特点吗?注意把话说清楚,说真话。(板书:抓住特点,说真话)

  2、指名生说,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师随机把学生的介绍归类,如:你说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你介绍了自己的爱好特点;你是从优点缺点的角度来说的。(随机板书:性格、爱好、优点、缺点、习惯)若学生说得比较单一,教师可随机提醒生从其他角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特点。

  3、方法指导:是啊,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说说自己外貌特点、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缺点等。

  4、同桌互说,把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告诉同桌。

  三、围绕特点,拓宽思路说具体

  1、刚才,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的一两个特点,可我们听过后却记忆不深,有好多已经忘了。看来,想让别人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光说出自己的特点还不够,还要把特点说得具体、生动。

  2、提供范例,学习方法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的自我介绍,想听听吗?

  我叫林艳,是个女孩子,已经10岁了。我中等个子,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经常扎得高高的,看起来很有精神。我凡事就喜欢一个字——“快”,平时说话快,走路快,吃饭快,做作业也很快。“快”带给了我很高的办事效率,也让我吃了不少的亏。就说前几天吧,我带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弟弟去奶奶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的小摊上摆满了彩色的小风车,旁边还围满了人。一阵风吹过,五颜六色的风车呼拉拉地转着,真美!我越看越喜欢,恨不得自己能立刻飞奔过去。于是,我焦急地催弟弟走得快些,可弟弟刚刚学会走路,摇摇晃晃走不快。这哪行啊,像他这样慢,风车肯定会被别人抢光光。当时,我的心急地直痒痒,一跺脚,顾不得弟弟,拉起他的小手一个箭步向前冲,结果弟弟摔了个四脚朝天,哇哇大哭。看着弟弟的泪珠子滚下来,我后悔极了。嗨,都怪我太“快”了点。

  (2)听了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

  (3)林艳留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

  (4)回忆一下,林艳是怎样把自己的这一特点给介绍具体的?(通过一两件事例来说明)

  3、迁移运用,学习介绍

  师:你也能像林艳这样,用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某个特点吗?

  (1)自由准备

  (2)指名几个同学说说 ,其余生用心听,并于听后评评议议,于评评议议中得到提升。

  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他哪儿说得让你最喜欢?

  你觉得什么地方说得还不够好,可以怎么说?

  对他的介绍,你觉得还有什么可补充的?

  (3)同桌间互相介绍

  (4)鼓励部分学优生抓住自己的几个特点来说一说

  三、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怎样介绍自己,把自己的特点说得生动、具体,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同学们彼此之间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训练:写写我自己)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谁能说说,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抓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说真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习作角度,拟定题目

  1、你准备抓住自己的什么特点来写写呢?(同桌交流)

  2、能根据你确定的内容,先给自己的介绍拟一个题目吗?(可引导学生参考书上的题目,也可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典型题目,供大家参考运用)

  三、明确习作要求,自主习作

  1、出示习作要求

  (1)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抓住自已的一个或几个特点,来写一写自己。

  (2)介绍自己特点里,可运用具体事例把特点说得生动、形象。

  (3)注意写真话,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4)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把字写得端正。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多元交流评议,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请同学们先认真地读读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选择典型习作,在班级内交流,师生评议,提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随机渗透评议要点: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是否写出自己的特点;是否把自己的特点说得明白、生动)

  3、二度自我修改:对照评议要点,再度修改自己的习作。

  4、同桌互读互改。

  5、优秀习作赏读。

  五、总结学习活动,整理习作

  1、师作总结

  2、把修改后的习作抄入习作本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成语故事)

  一、我的发现

  1、读读课文中的两组句子

  2、结合学习泡泡中的提示(“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1)上下两个句子一个是问句,一个是一般的句子,但两句话的意思一样。

  (2)虽然两句话的意思一样,但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些。

  (由于学生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这种语言现象,所以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自己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说出来。)

  3、多形式练习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语气

  4、拓展练习

  (1)出示句子读一读

  师:其实,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几个: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你这不是在笑话我吗?

  你越紧张,不就越不会说了吗?

  这不正好说明他有十足的信心吗?

  (2)你能说说这几个问句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吗?

  (3)对比着读读,在读中体会问句语气的强烈。

  二、成语故事

  师: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几个成语故事,还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今天,我们再来读一则简短的成语故事——买椟还珠。

  1、自读故事,读通、读懂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读懂故事内容。

  (2)同桌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更好。

  (3)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买椟还珠”的意思。

  2、结合短文意思,理解寓意

  (1)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练读故事,并试着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下来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课文中的五个句子。

  2、指名学生读,指导读通、读准。

  3、说说这五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再读句子,说说每句话中都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5、多形式练习朗读,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6、到学过的课文中去找找这样的句子,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7、交流找到的句子,并读一读。

  8、以后,在课文里或课外书中,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句子,可别忘了多读几遍,把它背下来噢,如果你还能在写作时也试着用上几个这样的句子,就更好了!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着重指导:“薄”、“莫”等字的读音)

  3、再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交流。

  4、通过师生、生生间不同形式的对读、赛读,达到积累背诵的目的。

  5、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有关思想方法的谚语。

  三、动笔抄抄

  在采蜜本中摘录喜欢的句子或谚语,注意把字写端正。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懂得善于用科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疑问,就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初步了解用事实论证说理的好处。

  积累目标:

  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漩涡

  口语训练:

  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尝试着为文章更换事例或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事实论证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些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了《统筹方法》这篇文章,我们由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泡茶的例子中懂得了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品味几个来自平常生活而又发人深思的故事,课文的名字叫《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 初读感知

  1、同学们一定很奇怪,一百个“问号”是从哪里产生的?“一百个问号之后”又会产生什么?下面请同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标出小节数,圈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从平常的生活中,平常的自然现象中产生。会产生真理、科学。

  2、从生活到发现真理、科学需要什么条件?

  明确:要有敏锐的眼睛,有善于思考的脑子,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

  三、分析理解

  1、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举了三个人的事例:谢皮罗、魏格纳、奥地利医生 具体生动、典型而有说服力。

  2、你觉得这三个人的成功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有敏锐的眼睛、善于思考。(善于从普通、寻常、细小的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为什么——发现规律——发现真理)

  四、感悟提升

  1、三个事例给我们的.启发又是什么?

  明确:科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只要你善于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当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时,我们会发现生活很实在,很熟悉。

  2、为支持作者的观点请再另举两个事例,即: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无不都是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开拓者。

  3、分享善问与科学关系的格言。

  五、巩固提高

  作业:

  1、解释成语: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的含义并造句。

  2、请你也提几个生活中的值得探讨的问题与大家交流,并试着找出科学解释。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住、海、金、沙、面、唱、各、拉,学会用海、面组词。会正确得读和写。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有…有…还有…”说话。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一块写了生字并注音的小黑板

  第1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海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我家住在大海边》。先听录音朗读。

  ①拿出小黑板,让学生跟着老师读生字。读3遍。

  ②让学生在下面自由地拼读,也可同桌互读。教师仔细听学生拼音,以及时纠正错误发音。

  ③指名请2—3位学生认读、正音。

  ④小游戏:开火车。

  (2)字形教学:

  ①指导学生写“海”。

  问学生“海”是什么部首,什么结构。在黑板上写出“每”的笔顺,让学生边书空边说笔画。

  ②对于“唱”字,指出右边的“昌”应是上小下大,并不是一样大的。

  ③指出“金”和“全”的区别,根据“全”识记“金”。(“全”的口袋里各放了一粒花生米就成了“金”了。)

  知道学生写“金”时应先写两点,最后才写一横。(先放花生米,再把口袋给拉好。)

  (3)学习第一段

  一齐朗读。问:有谁知道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我家的位置,在大海边上)小朋友们有谁见过大海吗?你们知道海滩上有什么吗?(沙子,贝壳,螃蟹等)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知道那么多,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描写海滩的。

  (4)布置练习

  做课后练习题第3题。做完后指名2—3位学生说说他们的^答~`案。

  抄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理解课文,进一步学习巩固字词。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①小黑板指名认读新学字的偏旁、笔画、笔顺。

  ②指名书空或板书“海”、“金”。

  (2)朗读理解课文

  第2、3段

  ①指名读句。问:通过这几句,你们可以看出作者写了海滩上有什么吗?(沙子、贝壳)通过这两段,你们有谁知道沙子是怎么样的,(又松又软)贝壳又是怎么样的'呢?(各种颜色)贝壳有哪些颜色呢?(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绿的)

  ②告诉学生:“有┅有┅还有┅”是一种叫排比句的修辞方法。因为每一个“有”后面所接的都是结构类型相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所以叫排比句。这句话是排比句,因为“红、黄、白、绿”都是一种颜色,它们的结构类型相同。

  举个例子:同学们在大扫除,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还有的提水。

  请学生把书翻到课后练习,做第4题,请学生根据图画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问学生:你们谁还能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③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几个有关颜色的词,你们能不能在班上找一找,看看哪里

  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指名请学生回答。等学生对这四种颜色有了初步认识后,做课后习题第1题。

  (3)起朗读课文第四段

  教师讲述:第一段点明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最后一段又强调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我爱家乡的海滩”,前后呼应,其作用是使文章有头有尾,结构严谨。

  问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能否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家乡)

  (4)复习几个易混淆的熟词,选字填空,指名回答。

  躺躲蓝篮

  ()椅()藏竹()()天

  (5)以同桌对读的方式朗读课文。

  (6)布置作业,课后朗读课文5遍。

  复习生字及词语,下节课后听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课文要熟读,课文更要理解。人教版第八册《尊严》是新增课文。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解决了这三个疑团,这篇课文你就领会了。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新增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带着这三个疑团我们从三个方面阅读、寻思、探究。

  一、读课文,感悟“尊严”的内涵

  年轻的哈默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难民。但是,他三拒镇长杰克逊大叔的馈赠:一拒食物,“仰起头”问,有什么活儿需要做;二拒食物,听说没有什么活儿需要做,“目光顿时灰暗”“喉结上下动了动”,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三拒食物,尽管饥肠辘辘,精疲力尽,还是支撑着站起来说:“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铁骨铮铮,志不能移。哈默之所以不同凡响,就在于他不像那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坚持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报酬,而且要先干活,再取酬。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忘记做人的道理,恪守自食其力的信条,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尊严无价,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二、读课文,理解尊严的意义

  镇长择婿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当时在难民群中,他就“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个年轻人,“注视着”这个年轻人。显然,年轻人的伟大的人格力量折服了镇长,镇长当机立断把哈默留在自己的庄园里。课文插图中镇长、哈默的形象栩栩如生,镇长的善良慈祥,哈默的自尊自重令人难忘。镇长慧眼识人才,哈默两年的实践考验更印证了镇长的胆识。于是,择婿就在情理之中。

  镇长对女儿说的话富有生活哲理,于贫穷处见财富,在困境中想前景,镇长认准了哈默的自尊、自重——这把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相信哈默会有锦绣前程。尊严无价,镇长的胆识令人佩服。

  三、读课文,探究尊严的价值

  事情的发展不出镇长所料,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哈默终于成为家财万贯、举世闻名的石油大王。尊严无价,它是财富之源、做人之本。

  自尊、自重、自敬、自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青少年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开创未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新偏旁。

  2.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知道看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景象吗?想看看吗?(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

  2.播放“台风”的录象资料,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3.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观察说话,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

  1.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读。

  3.指名读。

  三、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韵文。

  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能这样读吗?

  2.四人小组读。

  3.指名读。

  4.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四、课间活动

  五、指导书写

  1.说说你是怎样记注生字的。

  2.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请说说“夏、台、梅、瓜”的笔顺。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5.学生描红,完成练习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词语卡片。

  2.齐读韵文。

  二、学习笔顺,指导书写

  1.学习新偏旁。

  2.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写字,播放轻音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3-6段,能按问题找到对应的课文段落。

  2、能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3、能区分倒影和倒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3-4段

  1、自读3-6,思考:哪几段是写丑小鸭离家后的不幸遭遇。

  2、自读3、4段,先自学生字,再填空:

  来到哪里遇到什么不幸

  水草地野鸭()

  ()里小鸟()猎狗()

  ()丛中天气()

  3、再读课文3、4段,填空:

  离开了水草地

  白天()晚上()

  ()在芦苇丛中

  4、朗读指导

  5、丑小鸭离开家之后有哪些不幸遭遇?

  三、学习5、6段

  1、哪几段是写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天鹅,很快乐?

  2、自读,学习生字

  3、学习第5段,巩固单元学习提示

  A、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B、回顾按事情发展写的段,应该怎样读?

  C、自读,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哪几句说同一方面的`内容?这段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4、学习第6段

  A、默读,用~~~划出说明丑小鸭快乐的句子。

  B、训练有表情地朗读。

  5、丑小鸭发现自己长成了美丽的天鹅,为什么那么快乐?

  四、作业

  1、课作5

  2、齐读3-6段。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5、6段

  2、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丑小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理解、学用“极了”

  1、课后作业第4

  2、体会“极了”的意思

  3、用“极了”说一句话。

  三、背诵、默写5、6段

  1、背诵

  2、默写

  3、同桌互批

  4、订正

  四、总结明理

  1、齐读全文

  2、安徒生为什么要让大家读《丑小鸭》的故事?

  3、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吗?为什么?

  4、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常常不受人喜欢,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5、假如,我们班上有只丑小鸭,学了课文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他?为什么?

  6、小结:

  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顽强生活,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那么,在土地爷爷心目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

  [设计过程]

  一、读读议议————给孩子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

  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

  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

  ②小猪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词语)

  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及迫不及待的样子)

  3、默读第六小节后,讨论。

  ①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了?(试着揣摩小猪的语气)

  ②你以为小猪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③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评价小猪呢?

  4、对比读第二、六小节,同桌讨论。

  ①你喜欢小猪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儿。(可爱的麦子、充满活力的麦子、憨厚的麦子等)

  二、划划想想————给孩子一袋“勤劳节俭”的麦子

  1、划一划。

  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重点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词语)

  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

  3、小结提问。

  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②思考: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美好的麦子等)

  三、说说演演————给孩子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

  1、说一说。

  情境一:土地爷爷给小猴送了一袋麦子,小猴高兴地收下了这袋麦子。小猴就把麦子摆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好麦子,好麦子……”

  情境二:土地爷爷看了小猴的粮仓,直夸小猴能干聪明。小猴非常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着小猴将自己种麦子的经过翔实地告诉了土地爷爷……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突出小猴的辛劳)

  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及心理活动等特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聪明劲)

  3、演后组织说话训练。

  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创造的麦子等)

  四、悟悟写写————给孩子一袋“永远”的麦子

  1、悟一悟。

  课文学完了,相信这三个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三袋麦子也会带给你的启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可爱憨厚的?勤劳节俭的?聪明能干的?还是?

  2、写一写。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教师总结: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或许这袋麦子就蕴涵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或许,或许……。但无论如何,他应当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共同的永远的麦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20xx年,谁能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的环境状况?27年后,我们的国家又会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读一篇想像日记,想一想:

  (1)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2)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日记。

  2.指名找出日记中提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

  3.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了解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1.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2.针对你所了解的现状,想一想,20xx年还会出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四)总结、扩展

  搜集大量资料,想一想,预防20xx年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方法,根据其中一点写成一篇文章。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24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26

小学语文教案06-24

小学语文教案【热】01-16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16

【精】小学语文教案01-16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6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