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4 12:01:2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案例:“认识平面图形”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

  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师:认识了这四个朋友,它们还委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争着抢着说,教师指导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3 位置

  教学要求: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中多次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确定位置的。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置,看一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

  2、教学例1。

  (1)出示P2例1,观察主题图。

  (2)问:教师是怎么知道确定张亮的位置的?

  (3)介绍操作台的情况。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这是一种约定。

  (4)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

  (5)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6)张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来。

  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7)小结: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8)试一试: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同学的位置。

  (9)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吗?

  注意: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P3例2

  (1)观察动物园示意图,这幅图和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①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

  ②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③方格纸的竖线(横线)从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标注了0,1,2。

  (2)找一找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怎样表示出大门的位置?

  (3)说出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

  (4)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数对,第2个数都是4,说明什么?

  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5)在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4练习一第2题。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4练习一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课题说明:

  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课时说明:1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本案例适合于二年级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教学案例: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

  1. 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

  2. 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 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

  1. 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

  2. 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

  3.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

  (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

  (二)小组活动十分钟

  (三)汇报

  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平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

  2.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板书)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两种图形间的联系来推导梯形的面积了。谁来帮老师梳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平形四边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3.刚才展示的都是拼组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他们用了分割的方法。你们都看懂了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简单说说你们是怎么推导的。你们小组的方法真独特!方法不同,那你们推导的结论呢?

  4.总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共同点。谁来说说?

  5.是不是这样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读一读吧!(课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

  6.在这个公式中,哪里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呢?在计算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 四、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1. 总结:好了,同学们,刚刚大家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拼合,分割,旋转,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根据图形间的联系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这个方法你们记住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判断题)

  3.通过刚刚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这个三秒限制区到底多大呢?你会求吗?需要什么条件?(课件出示)动笔试试吧。

  4.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们想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

  5.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小到…..大到…..都会用到它。

  五、结语

  转化在数学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图形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次用到了转化的策略,(课件)其实在学习计算时我们也用到了。那我们转化的目就是化未知为已知。以后你再遇到一个未知的新问题,你会怎样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问题都可以转化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去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统计图的重要基础。这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统计的相关知识是一个体系,前后的知识关联性比较紧密,所以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收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全过程,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行分类。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类标准,确定分类标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汇报:

  一组: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进行分类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使用画“正”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二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出生年月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上半年出生的`有18人,下半年出生的有27人。

  三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身高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同学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厘米及140厘米以下的有29人。

  四组:我们小组是把同学们按喜欢足球运动和不喜欢足球运动两类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点线图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喜欢足球运动的有15人,不喜欢足球运动的有30人。

  五组:……

  集体评议。

  2.复习根据统计的结果,并参照数据进行分析,感受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师:谁能说一说从我们整理的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从男生和女生统计的结果来看,我知道了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生2:从同学们喜不喜欢足球运动这份数据来看,我发现班级里喜欢足球的人数不多。

  生3:……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同时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加法算:2+2+2=6 。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5+5+5 53;4+4+4+4 44;2+2+2+2+2 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29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3-21

小学数学教案3篇04-06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五篇05-26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4篇03-16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03-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3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