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4 13:54:5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藕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秘密,并大胆用语言进行表述。

  2、通过欣赏农民伯伯挖藕的场景,初步了解藕的生长环境,感受农民伯伯工作的辛苦,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藕、录像、小刀、藕制品、记录表,记号笔、颜色贴、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一、逐步展示藕的几个部分,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猜猜是什么呢?为什么认为它是藕呢?

  二、观察藕的外部特征

  2、师: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得象什么?(象小朋友们的小胳膊,小腿等)

  (幼儿通过看、摸、捏、闻等表述藕的颜色、形状、节结、味道等方面的特征。)师幼,集体记录。

  三、探究藕的内部秘密

  1、师:藕里面还藏着许多小秘密呢?你们知道吗?(幼儿结合已有经验猜测。)

  2、幼儿验证,表述并记录发现。(师幼:藕里面的颜色更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像蜂窝、望远镜……),切开的藕有细细长长的藕丝连着,还有白白的'藕汁,有的里面有水。

  四、观看录像,了解藕的生长环境。

  师:藕长在哪里?(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回答。)

  2、观看录像。(教师适当配以介绍)

  师:“你们知道藕长在哪里了吗?它有叶子吗?农民伯伯们是怎么找到藕的?

  教师出示带荷叶的藕;农民伯伯们顺着荷叶下的茎用脚先探到藕,然后使劲的用手把它从水下深深的泥里挖出来。看了农民伯伯们挖藕你有什么感觉?(他们很累,很辛苦)

  五、藕的作用

  师:藕有什么用呢?可以怎么吃?师幼谈谈藕的吃法、营养。

  师幼:炒藕片,煮糯米藕、作藕粉、作藕圆、藕罐头、藕汁等、

  六、结束活动

  幼儿观看藕制品,品尝生藕片。(猜谜语)

  师:农民伯伯们挖藕那么辛苦,我们能不能浪费呀?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的准备。

  (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 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1) 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 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 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 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2. 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 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 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 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一至两种,再次实验.

  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5. 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分析: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时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河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点: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

  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环节: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纱窗布代替筛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在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分享关于沙的用途的经验。

  2.介绍沙漏。

  延伸:

  一、沙能不能种养植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1.你好,蚕宝宝。(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

  (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找气孔。)。

  (2) 问:为什么叫它们蚕宝宝呢?(关于如何理解称呼蚕为蚕宝宝)问:它的名字是蚕,可是我们都叫它蚕宝宝,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1. 采桑叶(1) 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 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 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 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它却是生活在海洋的鱼类。它的头部长着突出的冠,眼睛和细长的类似吸管状的嘴巴,名字叫做吻。海马的背部有鳍,可以帮助它游泳。尾巴细长,呈卷曲状。不仅可以帮助海马游泳,还能够缠在海藻上帮助它休息。胸腹部突出,长有育儿袋,可以孕育海马宝宝。海马是由爸爸生出来的,每年夏天到来之前,海马妈妈就会把卵产到海马爸爸的育儿袋里,经过40—50天,这些卵就会孵化成小海马,海马爸爸就会像不倒翁一样前俯后仰。当他后仰着时育儿袋的小孔就会张开,这样就可以把小海马从爸爸的肚子里喷射出来,小海马就真正开始了他的海洋生活。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海洋动物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繁殖方式。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于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难点在于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

  活动准备:

  1、海洋背景图 海马照片

  2、教学课件 资料录像

  3、音乐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广阔的海洋中,有很多的小动物,你都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啊?让我们一起跟随音乐,快乐地在海洋里游来游去吧!(幼儿跟随音乐模仿海洋小动物)

  2、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看海马的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小动物叫什么名字?他的名字叫海马。请幼儿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仔细观察海马的样子,由哪些部位组成。并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

  (2)了解海马外形特征:小朋友们你们说,海马长什么样子啊?它的身体由哪些部位组成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进行总结:小朋友们,海马的头部长的像马,在他的头上长着突出的冠,眼睛还有像吸管一样的嘴巴,在他的背部长的鳍,是帮助他游泳的,海马的尾巴卷卷的,像大象的鼻子,他的尾巴不光可以帮助海马游泳,还可以缠在水藻上帮助海马休息呢。海马的肚子上长着育儿袋,是用来养育海马宝宝的。他的名字虽然叫海马,实际上他是海洋里的一种鱼类。

  (4)关于海马你还知道什么?请幼儿说一说。看课件,小朋友们你们看,海马的身体还可以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颜色呢,真是一群奇妙的小动物啊。

  3、讲故事,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说,小海马有没有爸爸妈妈呢?那小海马是爸爸生的还是妈妈生的呢?让我们一起听一个故事,听完之后你就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做《海马爸爸生宝宝》

  (2)播放课件,教师讲故事。

  (3)提问:小朋友们,小鱼逗逗的故事听完了,你听明白了吗?小海马到底是谁生的呢?小海马是怎样出生的呢?

  4、智力问答:现在你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玩一个智力问答的游戏吧。

  5、观看海马爸爸生宝宝的录像,进一步加深印象。

  6、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海马爸爸生宝宝

  7、结束: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知道了海马爸爸生宝宝这件奇妙的事情,可是在广阔的海洋中,值得我们探索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好不好!那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快乐地游出教室吧!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中班11篇06-2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9-24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11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8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04-29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9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11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11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15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