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6-27 10:18:0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中班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认识粗细,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两端尽量一样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圆柱体两个。

  【活动过程】

  1、引出粗细的概念

  教师同时出示两根木棒,把木棒两端对齐拿手里或立在讲台上,让幼儿观察木棒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教师把3根木棒两两比较,用目测找出最粗和最细的木棒,特别强调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细节,比最细粗些。

  3、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形。

  师生小结粗细的特征,让幼儿说出,粗些、细些、最粗、最细等词。

  4、按由细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8、9页的练习: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目测比较物体或者物体某部分的粗细,分别把最粗,细些,最细的物体某部分的涂色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教案 篇2

  《萝卜的一家》(泥工)精品教案

  活动设计思路:

  秋天是萝卜丰收的季节,它的品种丰富多样,有长长的白萝卜,有桔黄色的胡萝卜,有圆圆的红萝卜,还有绿绿的水萝卜等。在这丰富的教育资源下,我们充分发挥让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的原则,将此活动吸纳到《秋天的菜篮》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以泥工的形式来表现各种各样的萝卜。针对幼儿喜欢玩泥的特性,我设计本活动时,通过创设“萝卜娃娃一家”的情境,引导幼儿分组制作萝卜的一家,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活动过程中运用课件来展示萝卜娃娃一家的情景、各种不同的萝卜及制作萝卜的图示步骤等,引导幼儿在观察不同萝卜的基础上,学习看图示有步骤的制作大小粗细不同的萝卜,在富有变化的操作中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

  教学实施策略:

  1、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

  以“萝卜娃娃的一家”为主要情节展开活动,教师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情境,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操作,以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多种教学方法。

  活动开始部分采用以境激趣的方法,运用课件引出主人公萝卜娃娃果果,在他的介绍下带领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实物萝卜及其自己的一家,激发幼儿想要制作的欲望;基本部分采用观察分析法、尝试操作法和操作练习法,引导幼儿在观察分析图示的过程中记住制作萝卜的具体步骤,并能在制作过程中学会边看图示边进行制作,培养幼儿学习的有序性。结束部分采用点评唤趣法,引导幼儿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坚持性和趣味性,体验参与活动获得的成功感。

  当然,以上只是我准备实施的教学策略。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我更要切实关注幼儿的表现,以观察定策略,以策略求实效,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获取有益经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团、搓、捏、拉等技能来制作萝卜。

  2、根据萝卜的主要外形特征,制作大小、粗细不同的萝卜,并能保持作品干净、不混色。

  3、有步骤地进行制作,体验制作“萝卜的一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有关创设情境和制作步骤的课件。

  2、橡皮泥、泥工板、棉棒、展示盘。

  活动重难点:

  有步骤地制作大小、粗细不同的萝卜,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萝卜。 活动过程:

  1、以 “萝卜娃娃介绍我的一家”,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创设“萝卜娃娃一家”的情境,在幼儿观察各种萝卜的基础上,萌发幼儿制作的欲望和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看图示学习萝卜的制作方法。

  1)引导幼儿观看课件,通过观察分析、尝试操作,学习按步骤制作萝卜。 第一幅图片(制作萝卜身体的两步图示):

  萝卜的身体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请一名幼儿试一试。

  怎样可以让萝卜的身体变大或变细?引导幼儿探究萝卜的大小粗细与搓的力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第二幅图片(制作叶子的三步图示):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图示的不同,重点讲解印叶纹的的方法:用棉棒轻轻地在叶子中间压印一次,然后分别在中间的叶纹两侧对称压印花纹。

  第三幅图片(组合完整的萝卜):

  萝卜的叶子和身体是怎样组合一起的?请一名幼儿试试。

  2)观察不同形状的萝卜范例,了解其制作方法。

  第四幅图片(不同的萝卜)

  引导幼儿观察萝卜一家的不同,重点讲解制作圆形萝卜的方法:把橡皮泥团圆后,在圆球的下面用手指捏一捏,向外轻轻一拉,变出一个尖尖角。

  3、幼儿看图示制作萝卜,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指导。

  1)介绍材料。

  2)教师提出制作要求:请幼儿看图示制作。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选择合适的泥块制作大小、粗细不同的萝卜的一家;注意保持作品干净不混色。

  4)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萝卜。

  4、引导幼儿展览、欣赏、评价作品。

  1)围绕“你们做的萝卜的一家都有谁?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一家的萝卜?”进行评价。

  2)教师借助萝卜娃娃的口吻进行小结。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出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2.能大胆地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体验故事的幽默风趣。

  重点: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出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难点:能大胆地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二幅、插入式图片(恐龙蛋、恐龙妈妈、小恐龙、小熊)

  空白卡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出示恐龙妈妈

  1、师:这是谁呀?(引导幼儿讲出上恐龙妈妈)

  2、师:原来恐龙妈妈生了一个恐龙蛋,她要去找东西吃。可她又怕把蛋打碎,你们猜猜恐龙妈妈会想什么好办法?(幼儿猜测——藏蛋)

  (二)帮恐龙妈妈藏蛋

  出示背景图

  1、师:我们来看一看恐龙妈妈家附近有些什么东西?请你们来帮助恐龙妈妈找个安全的地方把蛋藏起来。

  2、当幼儿说出藏的地点时。组织幼儿讨论这样藏蛋会安全吗?为什么?

  3、师:那我们来看看恐龙妈妈她到底把蛋藏在什么地方了?(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做动作)

  4、师:她把蛋藏在什么地方拉?为什么不藏在树洞里?为什么不藏在泥土里?又为什么不藏在草丛里呢?(幼儿讲述)

  5、师:为什么恐龙妈妈要把蛋藏在鹅卵石堆里?(引导幼儿说出恐龙蛋又大又圆和鹅卵石的样子很像,恐龙妈妈认为不会被人发现。)

  6、什么叫做又大又圆呀?(丰富词语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

  7、师:恐龙妈妈藏蛋真辛苦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恐龙妈妈的话好吗?(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三)傻小熊造房子,恐龙蛋不见拉

  1、师:恐龙妈妈把蛋藏好后,就离开了。蛋就孤零零的躺在那儿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幼儿猜测)

  2、师:我们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3、出示小熊,背景图二

  4、教师讲述故事

  5、师:小熊 床上的小恐龙是哪来的?

  6、师:小熊把恐龙蛋当作什么?(石头)

  7、师:石头为什么变成了小恐龙呢?(丰富生活经验:因为小恐龙在蛋里住不下了,所以把蛋壳撑破了。)

  8、师:你觉得小熊脸上的.表情应该怎么样?(引导幼儿学习词语“惊奇”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四)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你们看我把故事画成了一幅画,让我们看着图片把这有趣的故事讲一边好吗?(丰富看图片时要根据右下角的编码一张一张地看)

  (五)延伸活动:编故事结尾

  1、师:猜猜第二天小熊会和小恐龙去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完整话)

  2、师:小熊会和小恐龙真的会去什么地方呢?请你下次去玩区角时像老师一样把他画下来好吗?( 出示空白图片)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鸡与朋友相处的快乐,对故事感兴趣。

  2、积极参与游戏,在关注同伴中体验共同生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本ppt、小动物卡片(猪、鼠、狗、猫、青蛙、鸭、鸡)活动场地中间有根中线。

  一、角色导入:

  今天我带来了很多新朋友,请看这里,孩子们这群朋友和我们一样,他们都会大声的说话,他们都有自己的叫声的,小鸡是叽叽叽的叫的,你还知道谁是怎样叫的?请幼儿自由发言、模仿。

  二、绘本阅读

  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是有叫声的,他们都是小鸡的朋友,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看,今天小朋友很多,要看这本书很不容易,所以我把它放在这里,大家都能看到,看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出示幻灯,请幼儿读出绘本书名《换一换》

  可是,小鸡要和那么多的朋友换什么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教师讲故事:这一天天气真好,小鸡叽叽叽的叫着,小鸡说:“妈妈我要出去玩了”妈妈说:“好吧”,就这样一路上叽叽叽的叫着往前走,他碰到了一只吱吱吱叫的小老鼠,他说:“嗨,小老鼠换一换声音好吗”小老鼠吱吱吱、吱吱吱叫着直点头。就这样小老鼠叽叽叽的叫着,小鸡吱吱吱的叫着,他们就走开了。

  小鸡吱吱吱、吱吱吱叫着继续往前走,碰到了一只哼哼哼叫的小猪,小鸡说:“小猪,换一换叫声好吗”小猪哼哼哼的直点头,就这样小猪吱吱吱的叫着,小鸡哼哼哼的叫着走开了。

  三、体验理解

  1、师:这一路上小鸡又哼哼哼的往前走,他还会遇到许多朋友,孩子们遇到谁了?(青蛙)

  孩子们现在你们明白了吧,这个故事说的是小鸡和朋友换一换,换什么?(换叫声),你看,小鸡和朋友不停的换叫声,你能学小鸡的样子,拿着小动物的图片,和你的朋友一起玩玩小鸡和朋友换叫声这个游戏吗?

  2、讲解游戏玩法(请配班教师配合共同完成):其实不是很容易的.,先告诉你们游戏的玩法,一定要有规则的,一会我拿着小鸡的图片在手里,说明我是小鸡,璐璐老师拿着小猫的图片,说明是小猫,我们一直在森林里走着、叫着(边走边说,两个老师同时走同时发出叫声)跨过这条线的时候,我们就要换一换了,我是小鸡,但是我现在要换成小猫了,跨过中线之后互换叫声。大家想不想玩玩换换的游戏。

  3、两两模拟换叫声。(看幼儿掌握的情况,可进行2—3组)

  幼儿选动物卡片,扮演角色并换叫声。

  4、两两交换名字。

  (1)和老师交换名字

  现在我们要来玩更高级的换一换的游戏,换名字,谁先和我交换?

  边走边说自己的名字,跨过中线之后互换名字。

  (2)两两结伴换名字(换过之后再问孩子叫什么名字)

  不仅要说清自己的名字,还要听清朋友的,我知道对你们很容易,现在这样听清楚,我给你们5个数的时间,赶紧找一个好朋友,我5个数结束之后,要两个人面对面、手拉手的站好,我们准备开始,跟朋友换一换的游戏。

  待幼儿找到同伴站好之后,老师说:“你们的名字叫什么,要大声说己的名字”我说换一换,要赶紧交换朋友的名字。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师:“换一换”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你们换对了吗?教师问幼儿互换之后的名字。

  5、三个幼儿换名字

  既然难不倒大家,我们就再来玩更难的,刚才是两个换的,现在我们玩三个换的,试一试。请三名孩子上台玩游戏,老师讲解互换的过程,先两两互换,然后转身和后面的孩子再换。再请第二组上台尝试。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肤色的人,知道自己是黄种人。

  2、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欣赏自己的与众不同。

  活动准备: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不同肤色的人。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特别的图片,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图上画着谁?这些小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服装、肤色、头发等特征)

  (2)教师介绍不同的`人种

  教师:在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人,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不同的人种,长得不一样,比如肤色,眼睛,头发等,而且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是哪种肤色的人吗?

  2、引导幼儿讨论并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与同伴

  教师:我们能从人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一眼看出不同的人种,我们中国人都是黄种人,黄种人都一样吗?

  提问:互相看看,我们长得一样吗?能不能区分?为什么也能区分开来呢?

  (同样的人种,每个人也是都不一样)

  说说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

  教师:谁能说一说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眼中小朋友的差异。

  教师:你是怎样区分小朋友的呢?(从五官、身形等方面进行引导观察。)

  3、玩游戏「猜猜我的朋友」。

  玩法:请幼儿站到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好朋友的特點,其他小朋友猜猜他的好朋友是谁?说对了,这个幼儿就和他握握手以资鼓励。

  4、延伸活动:画自己。

  自我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画一画,根据中班孩子们好奇的特点,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去看,接着进行讨论,我只充当了幼儿的支持者引导着,努力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之处是在幼儿讨论环节,有些幼儿没有积极参与讨论,我应该进行一些即时的指导。

中班教案 篇6

  (一)内容简介

  鸭妈妈有六只可爱的小宝贝。一天,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到水边去玩,小鸭子们游得可快活了。可是,天生残疾的小小鸭在水里老是兜着圈子,朋友们都嘲笑它,它伤心极了。

  一天,河边来了一只狐狸,其他小鸭子都迅速地游上了岸,只留下小小鸭还在河里兜圈圈,可怜的它能逃脱狡滑的狐狸吗?

  (二)主题分析

  故事主要描述了一只天生残疾的小鸭,因为游泳只会在原地打转,受到了大家的歧歧视。没想到正因为这个缺陷,使它帮助兄弟姐妹逃脱了狐狸的伤害。众人眼里的“弱点”却给大家带来了“好运”。这样的故事,正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故事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评价周围的同伴,在学着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渐渐明白要接受朋友的优点,同时也要宽容别人的弱点。

  (三)情节分析

  故事的开始温馨而又让人充满期待,但事情却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完美。鸭妈妈三了一只天生残疾的小小鸭,正当大家为之沮丧的时候,小小鸭的残缺却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最后,每个人都接受并且欣赏起小小鸭,故事有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完美结局。孩子们的情感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而跌宕起伏,并感受到彼此宽容、彼此欣赏的温暖。

  (四)角色分析

  故事的主角——小小鸭,虽然天生残缺,但它心地善良,对快乐充满着渴望。其实每个人都像这只小小鸭一样,有无法改变的弱势,面对这样的情形,有人逃避,有人自卑。可是小小鸭的经历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弱势,有时也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坦然去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故事中的鸭妈妈、众小鸭、小动物们似乎就象征着现实生活,人们总是更容易接受美好的事物,而对于那些“缺陷”、“不足”时而不屑、时而嘲讽。同样,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要同情“弱者”,也要宽容别人的“不足”。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故事画面简单,而故事的情节性比较强,逐幅图片较连贯完整地讲述着故事,更容易将孩子的情绪带入到故事情节中来,心情也会随着故事中小小鸭的经历而有所起伏。

  小小鸭战胜狐狸,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也是故事的高潮。可以先让孩子们看小鸭们获救的结果,再来猜测小小鸭是怎么战胜狐狸的,这样或许能更好地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故事画面简洁,没有太多与故事情节相关的细节供孩子细致观察。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孩子对页码的关注,从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观察页码对孩子记忆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同样也是有所帮助的。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有不少对话,可引导孩子观察画面,大胆猜测人物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对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感受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讲述故事时的语言要和故事情节的意境相吻合,要表现出小小鸭的伤感、自卑,动物朋友的冷漠,狐狸的愚蠢和故事结局时的幸福,这样会有助于幼儿理解作品的内涵。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中班孩子的社会性不断在发展,他们已经能开始与同伴友好地交往。虽然他们能接受同伴的优点,却很难容忍朋友的缺点。当别人有了错误或者过失,他们经常会嘲笑、指责对方,少了一份同情和宽容。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将此内容设计为两个活动方案,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充分地观察画面,想象人物的对话,讲述故事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故事情节的高潮处,可以给孩子们留下悬念,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大胆猜测故事的结局。同时,孩子们在体验小小鸭“奇特经历”的过程中,又能懂得对同伴的缺陷要接受和宽容,而不能嘲笑,进而帮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

  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在第一次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们观察讲述图片,感受鸭妈妈的幸福期待,在孩子们的'心中也萌发对故事的期望。接着,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小鸭的表情,感受小小鸭受人嘲笑时的伤心难过。最后,在“小小鸭会不会被狐狸吃掉”、“它会战胜狐狸吗”的悬念中结束活动,也让孩子们对下一次的阅读充满期待。

  2、活动目标

  (1)自主阅读图画书,并讲述自己喜欢的情节,感知故事内容。

  (2)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尾,并尝试模仿用符号记录。

  3、活动准备

  图画书《划圈儿的小小鸭》和PPT课件

  4、活动过程

  (1)观察画面,引发兴趣

  ①出示第1、2页:

  一你看到了谁?它在干什么?

  一猜猜鸭妈妈会有几个小宝宝?它的宝贝们会是什么样的?

  一鸭妈妈和你们一样,希望能孵出六只可爱、漂亮、健康的小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鸭妈妈和它的孩子们的故事吧。

  (2)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①欣赏故事第7~1 0页:

  一你听到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一小小鸭和其他5只小鸭子有什么不一样?

  一为什么小小鸭游泳的时候只会划圈圈? ②欣赏故事第11~1 3页:

  一谁来看小小鸭游泳了?

  一你猜它们会对小小鸭说什么?

  一你怎么知道他们都在嘲笑小小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小鸭伤心的表情。)

  一小动物们的话让小小鸭很伤心、很难过,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鸭子,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引发幼儿对力、小鸭的同情。)

  ③欣赏故事第1 7、1 8页:

  一一天,小鸭子们去河里游泳。瞧,谁来了?

  一猜猜狐狸想什么?

  ④欣赏故事第1 9页:

  一几只小鸭子游上岸躲起来了?谁没有游上来,为什么?

  (3)自由讨论,大胆想象

  一小小鸭会被狐狸吃掉吗?

  一和好朋友一起猜猜,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重点:如果小小鸭没有被狐狸吃掉,那它是用什么办法战胜狐狸的?)

  (集体交流,教师用符号或绘画方式记录幼儿的想象,并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专栏供同伴间互相欣赏。)

中班教案 篇7

  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准备:没充气的气球若干脚踩式打气筒若干,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的,好像没吃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气球究竟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得胖胖的呢?(气球吃的是空气)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呢?

  ----教师示范吹气球,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或打气筒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地"胖起来"。

  ----为了不让空气溜走,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三、充气玩具吃空气。

  ----出示充气玩具。气球还有许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幼儿选择充气玩具。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打气或吹气,摸一摸他们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引用了简短的小故事,让小朋友形象地了解了气球变鼓的原因是空气的充入。在讨论:怎样不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像,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来绑住气球,有的说把气球嘴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从气球里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小朋友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们给气球充气后,然后帮助他们把气球嘴扎好。我借鉴了课后的建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演气球慢慢变鼓的样子。小朋友对这个环节很喜欢,都用丰富的体态表现出瘪气球、气球吃了空气鼓鼓的样子,他们玩的很开心。

中班教案 篇8

  1、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帮助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知道陌生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

  2、自制图片4幅。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境表演 《爸爸、妈妈不在家》。

  1、教师向幼儿介绍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

  小品开始:幼儿天天独自在家中玩耍,边玩边说:“今天爸爸、妈妈出去买东西,让我好好看家,嘿!这回我可要自己玩个痛快。”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一个陌生人问:“这是李医生的家吗?”亮亮问:“你是谁呀?”来人说:“我是查电表的,请你开门!”(表演暂停)

  2、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品不演了吗,因为天天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该不该开门?

  ① 来的是什么人?

  ② 天天能开门?

  ③ 如果轻易给陌生人开门会发生什么危险?

  ④ 天天该怎么做?

  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们,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让来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让人到父母单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让幼儿加深印象。

  一幼儿扮天天,另一幼儿表演陌生人(陌生人可随便找理由)。

  二、《依依看家》。

  1、师:有个叫依依的小朋友,她告诉我有一次她爸爸、妈妈也不在家,你们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

  2、看黑板上的`挂图,帮助幼儿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师:小朋友,这儿有四张图片,先仔细观察一下,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这四位小朋友所做的事,判断对不对,对的贴一朵小红花。图片内容:

  ①饿了时自己到厨房里烧东西吃。

  ②玩小刀等尖利的东西。

  ③一人在安静地玩玩具。

  提问: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小朋友们要注意安全。陌生人来时不开门,不做危险的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要学会保护自己。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背景

  纲要中提倡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我班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总数有了概念,但对于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力。本班的来园签到墙饰是一列有四节车厢的小火车,每节车厢坐10名小朋友。幼儿对“来园乘车”环节非常感兴趣,因此,我想由此入手来培养幼儿用10以内数学经验解决生活、游戏中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总和1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方法,会说出结果。

  2、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健康快车”操作墙,羊羊插片若干,计数用水彩笔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点数有了概念。

  重难点分析

  把两数用两种不同的物体(事物)表示,数出总和。解决措施:用不同层次的代表两种事物的计数物反复进行实际练习,把两种不同的“羊羊”插片用实际男女幼儿来排排站,体现出总人数,使幼儿接受,认同两种不同的事物数在一起得出总数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孩子们来园时插羊羊了吗?提问:第一车厢的男孩儿来了几个?请举手,让我们数一数:1、2、3,一共来了三个男孩儿。第一车厢的女孩儿谁来了让我们数一数:1、2、3、4、5、6,一共来了六个女孩。请问:第一车厢一共来了多少人?8个、9个、10个幼儿猜着说。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现:

  (1)请第一车厢实际幼儿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难点:先各站一排各数出总数,然后合成一排,再数出总数。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总数。

  (1)喜羊羊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儿、女孩儿;

  (2)教师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老师出题,幼儿操作。

  例:第二车厢来了两名男孩儿、四名女孩儿,请幼儿先点数排列出两张喜羊羊卡片,再点数出四张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点数出总数。

  3、分组操作练习:

  (1)分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计数组、水彩笔计数组、玩具插片计数组、男孩、女孩列车组。

  (2)讲清规则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可以代表男孩儿,换一种同样的颜色可以代表女孩儿;同一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种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儿。老师说请几名女孩儿几名男孩儿上火车,你们就从自己的材料中相应地摆出几个,然后再合成一排数出总数。

  (3)自由选组。

  (4)教师出题,幼儿分别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来算出总数。

  三、结束部分。 游戏:我们的火车开动了

  老师当火车头,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车。在教室里开上一会儿。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上过托班,比一般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数学经验和年龄上的优势,一半幼儿已经过了5岁了,他们对加法已经有了一些兴趣,例如在平时有的幼儿会在一起提问,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也是家庭的教育的影响,也许是CPM课程的影响,幼儿的表现是猜总数,不明白怎么得出总数,我想如果教给幼儿方法,把代表两数的实物放在一起数出总数反复这样操作、游戏,对幼儿慢慢理解两数相加的实际意义有帮助。但只能停留在用实物帮助下,初步理解的层面上,不能深入地去做抽象的数学题,那样还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反复大量操作和更多的生活体验过程。

  “活动目标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定的有些大,不易操作和衡量,于是改成了“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中,我设计的物质准备是有层次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用羊羊卡片的方式来代表自己,用红、蓝卡片计数和三角形、方形计数是分别在颜色和形状上增加了难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这些准备还是有问题,它们都是纸质的卡片,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需要教师一一去剪裁准备,于是我从活动区中寻找到了两种替代物。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代替红蓝纸片用不同形状的玩具插片代替三角形和方形纸片,既增强了数数时的乐趣,又能减少多余的劳动。

  我改变了设计中导入部分的提问方式,直接把幼儿带入问题中,思考中,经过课前试机,电脑上的照片在电视上不显示,看电脑的小屏幕不清楚,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区别不明显,于是就临时改成了直接请某车厢的男女孩分别举手,请幼儿分别点数的形式了,效果良好。

  分组操作时,玩具插片计数组并没有按不同的形状来按数取物,而是将同一种形状玩具按颜色不同计数,与老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有关系,但是我没有去纠正,主要考虑让幼儿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更重要。

  不足: 在导入部分当幼儿的答案不统一,出现问题时,我没有请幼儿充分地去思考,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直接说老师有一个好方法,然后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发挥想象。

  最后的游戏环节,只体现了趣味性,缺少对“我的车厢有几个人”的认识和点数,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设四节车厢和四个列车员,请列车员点数乘客上自己的车厢会更好。

中班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秋天到了,在孩子们的眼里不仅仅是金黄色的世界、秋菊的芳香,更多的是树叶开始挣脱大树妈妈的怀抱,飘飘扬扬的飞落下来。《秋叶的舞会》是以孩子的视角和想象出发,描述了一个动人、优美的故事,让幼儿在观察秋叶中感受秋叶的美,在帮助秋叶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感受秋叶的美,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故事内容。

  2、尝试运用拓印的方法来帮助秋叶,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秋叶若干,颜料,毛笔,背景画轴,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现在是什么季节?我们周围有什么变化?

  2、小结: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树叶也从树上飘落了下来.

  3、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秋叶的故事。

  二、 欣赏PPT,熟悉故事内容

  1、秋风呼呼吹着,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看看他们像什么?

  小结:每片秋叶都是不一样的,都是那么的漂亮。

  2、树叶们聚在一起,猜猜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3、这里有几片树叶?他们可是一家人哦,你认为他们分别是谁?

  (说说理由)

  小结:通过你们的仔细观察,我们从秋叶的大小、形状、颜色分辨出爸爸妈妈和宝宝。

  4、 它们聚在一起说什么?

  5、瞧,一些小树叶已经为了舞会在练习跳舞呢,

  看看它们在跳什么舞呀?(引导幼儿学学秋叶的舞蹈)

  6、听,好像有谁在哭?为什么哭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7、看,树叶魔术师来来,变变变,变出漂亮新衣服,真厉害!

  三、 完整欣赏故事

  四、 帮助秋叶换新衣

  1、还有一些秋叶也想穿得漂亮些参加舞会,可是魔术师太忙了,

  我们来帮助他们吧!

  2、教师示范,(拓印时说:变变变,变出一件新衣服)

  3、 幼儿操作。

  4、问:在我们的帮助下,秋叶们能开开心心去参加舞会了,看见他们那么开心,你有什么感受呢?

  小结:得到帮助的秋叶心里是那么的快乐,帮助秋叶的我们也是那么的快乐我们要将快乐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身边充满快乐。小树叶去参加舞会了,我们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跟着音乐一起快乐地跳舞。)

  活动评析:

  1、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开始的环节从季节入手,引出秋叶,引发联想,呈现问题;第二环节引发孩子的思考,突显变化;第三环节激活情感,引发孩子操作的兴趣,从中体会快乐和愉悦。活动中老师能引导孩子想象、观察、操作,体现文学和音乐、文学和美术的.整合,而且整合的比较自然。

  2、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是欣赏秋叶的色彩、形状和动态,再结合舞蹈的动态,原先的画面是许多树叶在一起跳舞,这对中班孩子来说观察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尝试这样的做法:点一下红枫叶,那么整个画面都是红枫叶在跳舞,这样能让孩子对树叶的形态有进一步地感知,让课件制作更能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10-11

中班活动教案:前面,后面_中班教案06-23

中班活动教案:面部表情_中班教案06-23

中班的教案03-10

中班教案简单02-23

中班活动教案02-24

中班游戏教案03-28

中班健康教案03-29

中班语言的教案02-26

中班卫生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