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31 09:52:0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合集7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出合理假设,并能用实验来进行验证;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做好简单的记录;

  (3)能解释“气垫”复原的原因,并能根据假设设计验证性实验。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能说出空qi枪的原理;

  (3)会制作空qi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2)会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例子,知道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空气占据空间:

  演示——瓶子、气球(2~3套)。

  分组——粉笔头、砖块、气球、塑料袋、玻璃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

  2.空气有质量:

  细木棍、细绳、大气球两个、大头针、胶泥、胶带等。

  3.压缩空气:

  演示——充足气的大塑料袋。

  分组——塑料注射器、橡皮擦。

  4.制作空qi枪:

  废圆珠笔芯和小于笔芯内径的木棍;塑料注射器、湿纸团、橘子皮等。

  5.自制压缩空气水“火箭”、qi枪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猜谜: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 学生回答。

  3. 谈话: 不错,谜底是空气。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学生交流。

  5. 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二) 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提问: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 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5.小结: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 谈话: 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检验,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倾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2. 同组的同学展开讨论。

  3. 提出实验前的思考:根据刚才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准备哪些材料来做这一实验呢?实验可以分成几步去做?

  4. 同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开始设计实验。

  5. 学生做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底部的.实验。

  6.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7.提问: 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呢?

  8.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学生通过分析纸团湿与不湿的原因,进一步认识空气要占据空间的性质。

  9.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10.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第二课时

  (一) 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哪个重?

  2.提问: 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学生讨论。

  4.教师介绍器材,谈话: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5.学生讨论。

  6.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① 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

  ② 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

  ③ 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

  ④ 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

  ⑤ 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8.学生分小组活动,并画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情况。

  9.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10. 师生小结。

  (二)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1. 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注意用力不要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 学生分组实验。

  3.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4. 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5. 学生分组实验。

  6. 学生讨论汇报。

  7. 学生回答。

  8. 教师小结: 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空气的这种性质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勤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发现空气的这种性质能在更多的地方发挥它的作用。

  (三)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弹力

  1. 演示教师自制的空qi枪,激趣:你想制作一个你自己的空qi枪吗?

  2. 指导学生制作空qi枪。

  3. 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qi枪。(强调:不要对着人)

  4. 游戏: 比一比,谁射得远。

  5. 讨论: 为什么有的空qi枪射得远?

  (四) 总结

  谈话: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空气具有哪些性质?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科学小实验的办法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浓厚的兴趣。

  2.通过幼儿亲自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淀粉、石灰水和碘三者之间简单变化。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试管、烧杯、滴管和喷雾器。

  2.桌上准备淀粉、碘水和石灰水,试管架和抹布等,幼儿已经有做各种小实验的简单经验。

  3.贴在墙上的白纸两条,上面已经有淀粉画。

  活动过程

  一、教师简单交代,引出主题:做小实验。

  1.出示聪明豆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2.师:聪明豆知道许多科学知识,最喜欢和大家一起做科学实验。看,今天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我们可以用这些器具干什么?

  3.创造条件,让幼儿多讲、互讲,小声议论。

  二、通过淀粉和碘水混合的`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变化。

  1.师:聪明豆给小朋友带来两瓶神奇的水,它是什么颜色?猜猜它可能什么?

  2.请小朋友讨论,如果将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

  3.教师提操作前要求:玻璃制品轻拿轻放;按标签放滴管。

  4.幼儿操作,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神奇变化。

  5.教师提问:实验有没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的?

  教师小结:原来的黄色液体(碘)和白色液体(淀粉)通过混合后,颜色变成了蓝紫色。这两种神奇的液体分别是碘和淀粉。

  三、通过提供的第三种液体,使幼儿继续感知神奇的化学反应。

  1.师:刚才的实验有趣吗?你们还想做实验吗?聪明豆又带来一瓶更加神奇的水,它有颜色吗?和前两瓶一样吗?猜猜它可能是什么呢?

  2.请幼儿继续讨论,如果将第三瓶液体滴入刚才的试管中会怎样。

  3.幼儿亲自试一试,在操作中发现变化。

  4.教师提问:发生变化了吗?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化的?

  教师小结:这瓶液体是透明的,叫石灰水,倒入刚才的蓝紫色液体中,却将颜色一下子变没啦!这是产生了化学反应。

  四、做游戏:寻找聪明豆的礼物。

  1.出示周围墙上的淀粉画,教师介绍,礼物是用淀粉画在纸上,所以小朋友看不见。

  2.启发幼儿:纸上有什么?看得见吗?聪明豆将礼物藏哪啦?怎么办?

  3.引导幼儿用灌有碘水的喷雾器向周围墙上的淀粉画喷射,使幼儿惊奇的发现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画的礼物。

  4.可以请幼儿再想一想消除画面的办法。用有石灰水的喷雾器喷射。

  师:今天的游戏有趣吗?我们发现了许多秘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好多有趣的变化,以后我们一起再玩。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

  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

  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

  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3、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

  4、反思: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

  四、总结、拓展延伸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

  3、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2.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带 1 ~ 2 个商品包装盒。

  教师:几个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注意了环保的包装盒。称重的弹簧秤。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我们已经知道垃圾要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或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首先要从根源上想办法减少垃圾的数量,然后把可以用的材料回收,最后剩下的再作无害处理)

  2.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3.师生一起探讨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言之有理就应给以肯定,如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自己带喝水的杯子,少买瓶装饮料,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侧重于考虑家庭中和学校里的哪些垃圾可以想办法减少)

  二、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1. 一般情况下商品都有包装,包装有什么用呢?(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而且比较卫生)

  2. 包装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

  3. 商品不同,包装的方法也千差万别,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研究包装盒,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4. 教师出示教材第 24页上的问题,解释什么叫“过度包装”。

  5. 讨论:用什么方法或标准来衡量有没有“浪费”的情况。(如可称量包装和商品各有多重或体积各占多少,也可用估测的.方法)

  6. 分组观察、思考教材第 24页上的1~3个问题。

  7. 汇报观察研究结果。

  8. 全班研讨教材第 24页上的4~6个问题。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 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掉了,其实它还可能有其他用处。

  2. 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旧玻璃瓶、废塑料袋,谁能尽可能多地列举它们还有哪些用处?

  3. 交流汇报。

  4. 说说还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怎样使用它们?(教师可提示旧衣物、旧玩具、旧图书等物品)

  5. 废物利用有哪些好处?

  6. 我们经常购买一些小工艺品,人们还常常互赠贺卡或其他小礼物。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展示几种废旧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

  四、总结、拓展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2. 你们能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有意义的作品来吗?利用课外时间做一做,然后开个展览吧!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混合由观察、试验、动手操作等4个活动组成,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幼儿将探索发现与水有关的另一个现象——可混合性。

  1.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在活动中,幼儿将制造混合物。幼儿把沙子、油、墨水、盐、洗洁精等放入水中,会观察感知到两种混合现象;同质混合与异质混合。幼儿会观察感知,哪些物质被溶解到了水中,哪些物质悬浮在水中;哪些液体会在水中漂浮,哪些液体将沉在水中。在观察盐结晶的过程中,将感知水的蒸发现象。

  2.探索发现科学知识

  (1)观察墨水、油、洗洁精、盐、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探索物质的可溶解性,发现同样的墨水、盐、洗洁精在不同温度水中的不同变化。

  (2)明白盐水即是盐和水的混合,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把盐和水分开来,发现盐结晶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和方法。

  (3)试验油水的融合方法,发现洗涤用品能使油滴溶解到水里。

  (4)了解沙子与水异质混合的现象,试验漩涡的存在,探索漩涡的`特点,发现漩涡产生的原因。

  3.综合活动其它领域:

  (1)语言: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活动,用适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试验、发现等活动,并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理解并应用知识概念:混合、墨水、温度、变化、扩散、盐水、溶化、溶解、蒸发、水蒸气、结晶、晶体、洗涤用品、漩涡、搅拌。上述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较正确地表达出来:如溶解:盐泡到水里了;搅拌:搅一搅。

  (2)艺术领域:

  通过画一画,表现墨水在水里的扩散,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盐的结晶,用手工或绘画把漩涡表现出来。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天气现象并记录了天气日历,那么今天是个什么样的天气呢?生答:……

  教师: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那么天空中有什么东西出现呢?

  生答:云

  二、观察云

  1、教师板书“云”字,问: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用网状图记录学生的想法(伴随)

  教师:既然大家对云有这么多的想法,我们现在就对云进行探究吧。

  教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测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出示小结云的组成)

  教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根据云量的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教师具体说明气象学家如何划分晴天、多云、阴天的。

  2、学以致用:学生根据理解判断云的类型。(出示云的图片)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带好文具,将你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

  注意:如果有太阳注意不要直视太阳。

  4、师生反馈。注重学生对云量、高度、形状的描述。

  三、对云的分类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根据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状况进行了划分,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把云分成了几类吧。

  师根据学生刚才的观察反馈引入云的分类并介绍云的分类。

  学以致用:出示云的图片,学生判断云的类型。最后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气象学家是根据什么对云进行分类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四、了解天气谚语,丰富学生生活常识。

  五、师生小结。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对云的观测的收获,教师提示坚持记录天气日历。

  附:

  板书设计

  云的观测

  卷云

  积云

  层云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勉励孩子跟着幼儿教师与小伙伴一块儿说一说玩一玩,启发孩子区别小鸭子与小鸡的突出特点。

  教学预备:

  自制玩具小鸡与小鸭子

  教学过程:

  1、看小故事表演:幼儿教师手拿小鸡与小鸭子的自治玩具,表演出小鸡与小鸭子的动作与特点(动作尽可能简易,例如小鸡小鸭子各自从两边上,在中间碰头,小鸭子叫叫、小鸡叫叫,小鸭子与小鸡抱抱)勉励孩子依照Music拍一拍小手,并与小鸭子小鸡一块儿叫嘎嘎嘎、叽叽叽。

  2、判断小鸡与小鸭子的特点:幼儿教师展示玩教学用具小鸡与小鸭子,让孩子观测和察看扁嘴小鸭子与尖嘴小鸡的'不一样,并勉励孩子向动物表示慰问。例如:扁嘴小鸭子你好,尖嘴小鸡你好。(用教学用具嘉奖慰问声音嘹亮的孩子)

  3、游戏:谁不见啦,幼儿教师轮换将小鸡与小鸭子藏在身后,让孩子说一说谁不见啦,勉励孩子从尖嘴巴扁嘴巴区别两者的不一样。

  4、游戏:小鸡小鸭子做伙伴,让喜爱小鸡与小鸭子的孩子各自站在两边,跟着幼儿教师手上的玩具一块儿玩,小鸡小鸭子碰头后,叫着拥抱一下。(游戏可重复开展)

  5、教学完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4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优)07-22

(合集)科学教案07-22

(优秀)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优选)07-23

(必备)科学教案07-24

(必备)科学教案07-24

(优选)科学教案07-23